高速铁路调联联试及运行试验课件

高速铁路调联联试及运行试验

程若厅

前言

新建高速铁路建成后,为检验工程质量,验证新建铁路是否满足开通运营要求,需要进行竣工验收交接。竣工验收交接是指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建成,由验收机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移交接管使用单位的整个过程。分为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和正式验收等五个阶段。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是动态验收的主要内容。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组织实施必须严格履行程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确保安全。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

及运行试验实施细则(

第一章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准备工作

一、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1.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大纲编写。一般于联调联试开始前,由测试单位牵头,会同铁路局、客专公司共同编制,在联调联试前40天完成,是指导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和运

行试验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2.规章及管理制度发布。在联调联试前(建设20天左右,利于站段培训学习),依据新建铁路特点、设备配置和试验要求,由运营单位牵头制定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期间的行车组织、施工管理、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等规章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实施方案》、《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行车组织细则》,《电气化铁路停电单元行车限制卡》,《联调联试运输组织方案》,《联调联试施工管理办法》,《联调联试期间停送电管理办法》等。

联调联试、动态检

测和运行试验实施方案

3.成立联调联试组织机构。成立由路局相关专业处室、运营接管单位和建设、测试单位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组成的各级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和站区安全管理协调组。

4.成立临时调度所。在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或路局调度所)设置临时调度台,由列车调度员、供电调度员和建设、施工单位调度以及运营接管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主要负责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区段列车运行、施工组织、应急处置等方面事项。

5.建立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确认制度、驻守制度、联系通报制度、分析制度和应急处置制度。

6.提前介入。铁路局运营接管单位在联调联试实施前,组织人员提前介入新建铁路,协助建设单位做好联调联试前的轨道、信号、通信、供电等行车设备的调试、准备和送电等工作。

7.完成接触网冷、热滑试验。冷滑试验主要是在接触网不带电的情况下,检查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接触网标高、相对位置尺寸等施工质量,检查是否存在“刮弓”及“钻弓”现象,一般由客专公司组织;热滑主要进行设备磨合,以及车辆、信号、通信等的现场调试。

8.完成检测列车上线准备工作。现场指挥部根据联调联试时间要求,及时完成车辆集结、编组和调试工作。动车所应具备检修能力,做好上水、吸污点的安排。

9.相关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收集。涉及行车的主要有LKJ基础数据应按规定在联调联试前20天交路局相关部门审核并公布,技术资料主要有轨道、信号、通信、供电等方面。

二、工程了解和调查

1.相关资料收集

⑴工程涉及单位方面:客专公司建设指挥部和各施工项目部负责人、联系人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应提供手机号码),各项目部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作业范围等,建议印发联调联试人员通讯簿。

⑵轨道方面:正线精调,站内到发线、道岔的铺设和调整,综合维修基地保养线的建设,线路标志的设置,钢轨打磨等情况。

⑶接触网方面:正线、到发线接触网的架设、精调和冷、热滑,接触网支柱标牌、“断”和“合”标的设置,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所的建设,牵引变电所带电冲击试验安排,送电公告、送电时间、送电范围安排,电磁钢的设置等。

⑷电力方面:10KV变电所的建设和送电时间、送电范围安排,中继站、基站等行车设备和车站送电安排等。

⑸信号方面:信号联锁试验进度,设备安装和调试安排,信号标志的设置,道岔的调试等。

⑹通信方面:铁路自动电话的放号、安装,基站的建设,GSM-R手持台的分配,通道的建设,FAS台安装等。

⑺房建方面:行车室、信号和通信机房建设、装修情况,地道、天桥的建设,进出站通道等。

⑻站台方面:站台面的铺设和限界测量,动车组停车牌设置等。

停车位置标设置.do

c

⑼综合维修基地保养线方面:轨道、接触网、信号施工进度,存车线、检修库的建设等。

⑽既有枢纽引入方面:引入枢纽的施工步骤和时间安排。

⑾全封闭方面:区间栅栏和低桥路段的封闭,应急疏散通道,施工临时通道,临时过渡措施,站内全封闭等。

⑿施工车辆方面:机车、轨道车、车辆的种类、数量,机车、轨道车相关行车安全设备,精调小车、四轮小车、梯车等小车的使用情况,剩余的主要作业。

⒀其它方面:隧道除尘,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辗压,上跨立交桥移交里程等等。

G:\联调联试课程\

联调联试前隧道清扫除

2.技术资料收集

⑴各类技术设备使用说明书,如车务系统K5B使用说明书。

⑵站外制动距离内及站内线路的纵断面图及缩尺平面图,站内各线路的全长、有效长、线间距离、道岔编号、型号、辙岔号,道岔直向和侧向通过速度、线路允许速度、区间最小线间距离、线路坡度大于6‰的区间、坡度、坡长、起止里程。

⑶车站各种信号机的编号、里程位置,信号、联锁、闭塞装置的使用办法与信号联锁图表,进站信号机与进站道岔(车站最外方调车信号机)间的距离,设有进路信号机的车

站和信号特殊设置的信号显示关系图;设有中继站的地点表;特殊用途应答器地点表。

⑷供电、照明、通信等设备技术资料。

⑸牵引供电设备技术资料,包括:

①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范围;

②供电臂分相、断合标的里程,分段绝缘器的位置;

③接触网导线在最大弛度时距钢轨顶面的高度;

④各站挂有接触网的股道、导线长度及设有隔离开关的股道,接触网终点标位置;

⑤接触网接地装置的名称,埋设位置,接地体规格、极数,各吸上线坐标;

⑥接触网支柱侵入限界的位置、距离。

⑹设有中继站的地点表;特殊用途应答器地点表,级间转换分界地点,通信切换点设置地点。

⑺区间信号设置的平面示意图,包括:车站中心里程(上、下行不一致时应分别标注)、各信号机名称、类型、编号、坐标里程、闭塞方式、信号制式,特殊发码地点(含未发码股道、信号机,上行线发下行码或下行发上行码地段等)。

⑻公跨铁立交桥监测点编号及里程表,疏散通道设置地点表。(注意,总公司规定,静态验收前应完成上跨桥移交)。

总公司规范竣工验

工[2014]91号.pdf

第二章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作内容

一、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概念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是以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时一次达到设计速度为目标,在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采用检测列车、测试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等和相关检测设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全线各系统进行综合测试,评价和验证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客服、防灾等系统的功能,验证路基、轨道、道岔、桥梁、隧道等结构工程和振动噪声、声屏障、电磁兼容、综合接地和整体系统进行调试、优化,使各系统和整体系统功能达到设计要求,为高速铁路的开通提供科学依据。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过程中,动态检测工作结合联调联试工作进行。动态检测是通过采用测试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试验列车及相关检测设备,根据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测。动态检测结果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 10761-2013)二、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测点和工况选择

1.客服系统测试选择在典型车站进行。

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现场监测点测试采用抽测的方式。大风、雨量、地震等监测点抽测比例一般不低于监测点总数的30%。异物侵限监测一般不低于监测点总数的10%。

3.轨道结构动力性能、道岔动力性能、供变电系统、统合接地、电磁兼容、振动噪声、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能、桥梁动力性能和隧道内气动效应等均选择在全线代表性地面测点进行测试。列车空气动力学响应测试选择在长度等符合测试条件的隧道进行。

具体测试地点等内容,在联调联试大纲中应予以明确。

三、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测试列车

1.检测列车

检测列车是指由牵引机车和电务试验车、轨道检查车、接触网检测车等专业检测车辆组成的列车。

编组为:内燃机车+电务试验车+轨道检查车+接触网检测车+内燃机车

或内燃机车+隔离客车+综合检测车+隔离客车+内燃机车

检测列车每日对新建线路的轨道、接触网等进行检测和线路、环境等确认,检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

内燃机车可采用DF4D、DF11等,综合检测车为铁科院车辆,隔离客车最高运行速度一般应达到160km/h(25T等)

2.综合检测列车

综合检测列车是指安装有轨道状态、弓网受流、车辆动力学、通信、信号等多专业检测系统的专用动车组。动车组逐级提速联调联试、接触网静态几何参数非接触式检测等均采用装有检测设备的综合检测列车进行。(如CRH2061C、CRH2068C、CRH380A-001等,俗称黄医生、白医生)3.测试动车组

测试动车组是指根据运营和测试需求采用的实际运营动车组。列控系统功能验证采用装备有满足测试要求的不同类型列控车载设备的动车组进行(如200C、200H等)。

四、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内容安排

除信号系统集成商试验(ITC)外,其他系统联调联试均可在逐级提速阶段中进行。但因SCADA、客服、防灾、视频监控等系统一般工程在后,这些系统的联调联试一般在整个联调联试后期进行。

1.轨道联调联试

根据轨道状态检测(轨道几何状态:主要检测轨道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轨距变化率等参数。(2)车辆振动响应:主要检测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垂向加速度等动态响应参数。和车辆动力学响应、轨道结构动力性能、道岔动力性能测试结果数据,指导轨道状态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平稳性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车辆动力学响应运行稳定性:脱轨系数: Dq ≤ 0.8;当 Dq > 0.8 时,停止提速;当 0.5< Dq ≤ 0.8 时,建议对线路进行精调。(2)轮重减载率:U r≤ 0.8;当U r > 0.8时,对间断式测力轮对当连续出现两个峰值U r > 0.8时,停止提速;当单个峰值U r > 0.8时,建议对线路进行精调。(3)轮轴横向力:H≤ 10+ P0 /3,P0为静轴重(单位:kN);当轮轴横向力H >10+ P0 /3时,停止提速。(4)横向稳定性:当构架横向加速度滤波0.5~10Hz、峰值有连续振动6次以上达到或超过8.0m/s2时,判定转向架失稳,即停止提速。

2.接触网联调联试

根据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网平稳性、弓网受流性能、接触网性能、自动过分相测试数据结果,对接触网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使接触网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3.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

测试供变电系统在测试列车各种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和参数,评价供变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验证SCADA系统的遥控等功能。根据测试结果,对供变电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供变电系统达到设计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接触网短路测试方法:在接触网短路测试地点,将接触网T或F线对地经断路器短接(或T-F线间短接),记录短路电压、电流波形,提取相关所亭故标装置数据。通过接触网短路试验,检验牵引供电系统保护装置功能及保护动作顺序,验证接触网故障点标定装置的正确程度。同时进行综合

接地和电磁兼容测试。

宁杭客专接触网短

路试验计划.doc

4.通信系统联调联试

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等内容进行测试,验证传输、应急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等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匹配关系,验证动车组高速运行条件下的GSM-R场强覆盖、网络服务质量、调度通信、应用业务等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测试结果,对通信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功能和相关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5.信号系统联调联试

通过信号系统联调联试,验证列控系统的相关功能和与列控系统相关的接口关系,检验轨旁信号设备状态,依据测试结果指导系统调试,为动态验收提供依据。

CTCS-2级列控系统,应进行测试正线拉通,控车模式及模式转换,正线发车、接车、通过,侧线发车、接车、通过,临时限速,调车,反向运行,冒进信号,自动过分相等场景。

6.运营调度系统联调联试

主要考核运营调度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要求,评估运营调度系统在列车各种运行条件下的调度管理与指挥控制能力,测试运营调度系统与信号、客运服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功能。为动态验收提供依

据。

此外,还应进行客服、防灾、综合视频监控等联调联试。这些联调联试主要在后台测试,一般不采取实车验证,但应在联调联试阶段完成。

第三章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作组织

一、联调联试职责分工

铁路局:作为联调联试领导小组组长单位,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负责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制度相应的行车、施工、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行车安全。

铁科院:主要负责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测试工作,保证试验安全。

建设单位:主要负责试验配合、后勤保障、组织施工单位对各系统状态进行调整,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和保证施工安全,在试验期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公安局:主要负责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期间安全保卫工作。

二、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分工

组长:铁路局主管领导

副组长:客专公司、铁科院主管领导

组员:办公室、安监室、总师室,运输、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建设、信息化、土房处等,调度所、公安局及客专公司、测试单位和参加单位负责人。

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下设运输组织组、技术测试组、设备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可另设综合协调组、综合信息组等。各工作组具体人员、职责,应在实施方案中明确。

1.运输组织织

由铁路局运输处为组长单位,总师、机务、车辆、客运处,调度所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组成,按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要求,负责编制联调联试列车运行图,下达联调联试日计划,做好试验列车运行调整和行车组织协调工作。落实每日试验计划,拟定并落实列车乘务、加水、吸污、检修计划,及时处理与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相关的各种问题,掌握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期间的安全情况,确保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工作安全有序。

运输处负责编制联调联试日计划,做好有关动车组、车辆的调动、回送等工作;车辆部门负责动车组、车辆等整备及检测工作;机务部门负责担当检测列车、动车组司机安排,派安全技术人员添乘把关。

检测列车分别由路局安监室、工务处、建设处、建设指挥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派人添乘,并应指定胜任人员担当行车联系人(行车指挥),可在每日试验计划中指定。

逐级提速阶段分别由总工室、运输处、机务处、车辆处、工务处、安监室、建设指挥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派人添乘,可由路局业务处室负责人担当行车联系人(行车指挥),可在每日试验计划中指定。

进行信号联调联试(集成商ITC)时,由电务处、客专公司等部门和单位派人添乘,可由电务处担当行车联系人(行车指挥)。

行车联系人(行车指挥)应加强与铁科院行车指挥的联系,并做好相关试验期间的协调、牵头工作,确保行车安全。

2.测试试验组

由铁科院为组长,相关单位和部门为组员。主要负责测试工作,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测试过程的安全,在每日例会上向现场指挥部汇报一天检测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编制试验报告。

3.设备保障组

由各专业业务处室为组长单位,客专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为组员。主要确保行车设备质量,组织人员对试验过程

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克缺,组织做好未完工程施工。

4.安全保卫组

由铁路公安局为组长,公安处、安监室等相关单位和部门为组员。主要负责制定并实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期间安全保障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联调联试区段列车运行安全、人身安全,维护好联调联试区段治安秩序,制定并实施警卫方案。

5.后勤保障组

由客专公司负责,全面做好联调联试期间参试人员办公、会议、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申请

在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前和动车上线前,根据《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实施细则》(铁总办【2013】107号)等有关规定,铁路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前提条件进行确认,行文报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和运输局备案,启动联调联试工作。

四、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测试流程(200~250km/h)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实施细则》(铁总办[2013]107号)规定,新建高速铁路项目一般不进行货物列车试验。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B 10761-2013)

规定,当设备条件允许,试验列车最高检测速度应达到高速铁路工程设计速度的110%(一般仅指正线),道岔侧向通过最高速度应比设计速度增加10km/h。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时,检测速度应由低向高逐级提速进;若某一速度级的安全指标超限,必须在采取整改措施、安全指标达标后方可向更高速度级进行检测。逐级提速时,速度级差可为10km/h、20km/h,但距线路设计速度50km/h以内时宜选用10km/h,每个速度级按照2~4个往返进行检测。

1.进行地面测点现场联调联试准备,主要由铁科院会同建设指挥部完成;

2.接触网热滑(接触网冷滑一般由建设指挥部安排并已提前完成);

3.采用检测列车对轨道、接触网和信号设备状态进行检测;

4.进行接触网静态弹性测试;

5.进行道岔转换和夹异物测试;

6.动车组逐级提速联调联试;

⑴接触网非光学测量(60km/h);(是否安排,参考大纲)

⑵地面测点5km/h准静态标定;

⑶进行单组动车组逐级提速测试。时速250km/h铁路动车组一般按160、180、200、220、230、240、250、260、270、275km/h逐级提速,一般每个速度级运行2-4个往返。

⑷进行动车组侧向通过道岔测试。一般选取一付道岔进行测试。

18号道岔:70、80、90km/h

30号道岔:110、120、130km/h

42号道岔:150、160、170km/h

⑸进行重联动车组逐级提速测试。时速250km/h客货共线铁路重联动车组一般按200、220、230、240、250km/h逐级提速,一般每个速度级运行2-4个往返。(注意,重联逐级提速最高速度级只按设计速度进行,不再按110%速度进行测试。)

7.信号系统集成商测试。(此阶段铁科院不再参加,一般由路局电务部门牵头进行试验,厂家和施工单位等参加。但试验计划建设仍由铁科院进行汇总,此阶段试验时间较长,需要注意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处理)。

8.接触网短路试验。

9.客运服务、防灾安全监控、SCADA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联调联试视工程进展情况进行。

10.接触网光学非接触式测量复测。(是否安排,参考大纲)

11.全线拉通(作为动态验收依据)。

12.运行试验(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和应急处置演练、按图行车)。

枢纽内衔接既有线各联络线及动车组出入库线路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具备条件,试验列车和动车组原则上按设计速度运行。

五、联调联试每日工作组织程序

1.检测列车。每日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前开行检测列车,并及时向后续列车汇报先行检查情况。未开行检测列车,动车组不得安排上道运行。

2.试验运行。按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计划和内容组织试验列车开行。逐级提速阶段,每提高一个速度等级必须确认相关监控数据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如脱轨系统、横向力、减载率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个速度级试验。无铁科院行车指挥签认,不得进行再一速度级提速试验。路局行车指挥应作为关键事项进行控制(如可通过四方签认形式,行车指挥人牵头,铁科院、建设单位负责人参加,交司机签认后执行)。

3.设备监护。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区段内各工程施工单位、设备管理单位等应加强设备检查监护,试验期间应在相关车站行车室、临时调度所进行值守工作。每日试验开始前,由相关车站组织施工、设备管理单位进行设备联合检查。

4.试验小结。每日试验后,各部门和各单位及时汇总测试情况、运行情况、安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联调联试现

场指挥部应每日召开会议(可建立短信平台通知),通报当日检测、设备克缺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研究安排次日及后续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工作计划。会议应专门安排人员进行记录,形成会议纪要或试验简报,对存在的问题应列入问题库,督促问题整改。

每日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工作日例会原则上安排在联调联试结束之后。会议开始前,各专业应提前分别牵头召开专业会议,协调专业存在的问题(重要专业会议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为提高会议效率,本专业的问题,一般由各专业解决;涉及其他专业的,应在日例会上提出。会议应相对固定人员,确保工作相对稳定和接续(铁总办107号文对参会人员有明确规定),参加例会单位包括检测单位、路局各业务处室、公安部门、站段、建设单位(施工、设计、监理、集成商等)。

第四章联调联试现场指挥部设置

一、主要考虑因素及组成

1.现场指挥部的选址

⑴地理位置:

①靠近新建车站,减少试验人员往返接送时间。

②周边交通方便、靠近既有车站,方便人员参加;

③具备较大的停车场,便于车辆的停放。

⑵办公条件:

①能够满足铁路自动电话、路内局域网及电务通道接入条件。

②设有满足日常例会需要的会议室。

③房间满足临时调度所基本设备设置和备品摆放要求。

⑶其他条件

①足够房间满足联调联试相关人员的住宿。

②满足临时调度所、供电调度室、联合调度室和会务组、安全组等集中办公和管理。

③能够提供自助餐。

④良好的周边环境,便于联调联试人员的休息。

⑤良好的治安条件,保证联调联试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3.综合调度指挥一体化

⑴组成人员。

①临时调度所:值班主任,列车调度员,供电调度员。

②联合调度室:建设指挥部调度,各施工单位调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