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民族史诗

诗经周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

《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楚辞、汉赋、骈文以及五七言诗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史

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 A、《生民》是一

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公刘》记述了周人酋长公刘率领周人于夏末商初自邰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并B

发展农业,记录了周代统治者阶级的开国历史,是周人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阶级开始分化的阶段。

C、《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周人自豳迁至歧山

之南的周原,营建政治机构,创业兴国以及文王姬昌的开国历史,周人此时进入奴隶制。

以上三首史诗,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

D、《皇矣》首先歌颂文王之祖,其伯太伯,其父王季的美德,然后重点叙述

文王伐崇、密,并克敌制胜的历史。

E、《大明》记叙文王、武王从开国到灭商的历史,对武王[由姜尚辅佐]与商

的“牧野之战”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写。

《皇矣》《大明》分别写周人奴隶制国家不断壮大和灭商经过。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手笔。

4、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

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相同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以歌谣形式记叙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

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不同点:

A、作者,周族史诗出自王朝巫史乐官,用于祭祀;荷马史诗出自行吟诗人,用于娱乐

B、创作方式、目的以及叙事、抒情的融和比例多有不同;

C、作为王朝御用的祭祖乐歌,一经创作就成定本;荷马史诗行吟诗人可随意增删

D、周史诗史实性多而文学性少;荷马史诗文学性多而史实性少。

E、周史诗中可以看到以农业求自足,推尊勤劳精神;荷马史诗可以看到以战争去征服,崇尚英雄主义。

F、周史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安,对命运的满足;荷马史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向命运的抗争。

总之,周民族史诗篇幅短,抒情成分突出,荷马史诗属于鸿篇巨制。

重点学习《生民》、《公刘》两篇作品。

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今人的充分关注。《大雅》中的《生民》一篇,就是这样的作品。

《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长大以后,发明了农

业,所种的庄稼都非常茂盛。后来他在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成家立业,建立了周民族的基础,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这首带有神话和传说色彩的诗歌,反映了周民族的发生观念和历史观念,以及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其中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 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其初生周祖,母亲为姜嫄。周祖如何生,姜嫄勤祭祀,祈神降男子. 踩了神趾印.独居侧室后, 姜嫄有身孕.生下一男儿,他就是周后稷.

诗的第一章写受孕之奇: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记叙周民族祖先后稷降生的神

2

异,这完全符史诗的七要素。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

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

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史记?周本记》)

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闻一多的见解是可取的。还有两点:一、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架桥似乎是徒劳的。二、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怀胎已足月,分娩很顺利。不受一点伤,不遭灾和殃,这是显神灵,上帝始安宁.因为常祭祀,终于生男儿.

置婴于窄巷,牛羊来庇护。置婴于密林,恰逢人砍柴.置婴于寒冰,群鸟展翅护.鸟儿刚飞走, 后稷哇哇哭.哭声长又亮,不绝于路上.

3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其历史价值在于通过姜嫄“履帝武敏歆”而受孕及生子之后的三弃三收等神话传说故事,在使我们了解当时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以及相关的习俗。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此篇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宏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那么,对于后稷遭弃这一弃子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母题,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Infant exposure),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此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自然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鑛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麇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后稷学爬行,能辨人和事,喂食挨得近.长大种大豆,豆苗很茂盛, 禾苗长得壮, 麦麻粗又密, 瓜果实累累.

后稷种庄稼,自有好办法.拔除野生草,种上好谷稻.按时生芽苞,由低长到

4

高.发芽又吐穗,果实大又好,垂穗头摇摇. 后稷成了家.

上天赐良种:秬稻和秠稻,红谷和白谷。遍地种秬秠,收割满田垄.遍地种糜芑,肩挑往家送,回家祭神灵.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诗中第五章写后稷对农业生产的伟大贡献:“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用“方”、“苞”、“种”、“褎”、“发”等十个形容词,写出了庄稼不同阶段的样子和生长的过程,另外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正是从事农业劳动、熟悉农业知识的人才有可能写得出来的。这里表面上是写农神后稷,实际上是他们对自己民族勤劳、智慧和具有丰富农业知识的歌颂。这说明周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

物,可见周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那么对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的问题,唐宋人多以为稷即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今人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见其特色,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诞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如何祭神灵?舂米又舀米,又簸又来搓.淘米簌簌响,蒸气噗噗冒.思考且商量,拿来油和蒿,牵来大公羊,又烧又是烤,祈求来年丰.

我盛肉于豆,再盛于瓦盆.香气向上冒,上帝享供奉.香气阵阵浓, 后稷在祭祀.对神没失礼,平安到如今.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注意,这里有的舂,有的舀,有的簸,有的搓;有嗖嗖的淘米声,有腾腾的蒸气;有缕缕徐徐上升的青烟,有香气弥漫的萧脂;丰盛

5

祭品中有大公羊,烧的肉、烤的肉。诗人从视觉、听觉、嗅觉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那轰轰烈烈的场面,感受到周人对后稷的尊崇与赞颂,对发展生产获得更大

丰收的强烈企盼与追求。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恐怕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周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一结赞颂的对象象仍落实在后稷身上,而他确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

从语言上看:语汇丰富,贯注畅达,富有气势。

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从它的内容看,具体的叙事、描写使史诗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从姜嫄无夫而孕的神异、生子无灾的神异及后稷弃而不死的神异、擅长农艺的神异、创立祀的功绩,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情节。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公刘》

《大雅公刘》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公刘》叙述古代周族英雄公刘带领周民自邰迁至水草丰茂的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史绩。这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歌颂周国祖先公刘由邰地迁到豳地的颂歌。这首歌也可以说是周国的开国史诗之一,在历史上,周人共有五次大迁徙,公刘迁豳是第一次,对周民族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后又传九世,到古公亶父时,因受薰鬻、戎狄的进攻,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间)。赞美了公刘开拓者的雄姿,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代特征。

笃公刘,匪居匪康。廼埸廼疆,廼积廼仓; 廼裹糇粮,

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廼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忠实厚道的公刘,从不安居和苟安。修好地垄挖田埂,收了粮食堆满仓。熟食干粮都包好,大袋小袋处处装,周民和睦扬国威,弓箭拉开弦绷。举起干戈和戚扬,开始出发迁远方。

忠实厚道的公刘,详细察看此山原。既富庶兮又荣繁,处处顺从把家安,他们不会再长叹。公刘再登上山峦,返身下到那平川。身上佩带是何物,是那

6

美玉和佩瑶,还有精致刀和鞘。

第一章记载了公刘率领族人作迁徙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记公刘初到豳地山上山下辛勤考察。相地选址, 为族民选择安居之所的情形;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廼陟南冈,廼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廼依,廼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忠实厚道的公刘,他到泉旁查水源,眺望远方是平原。公刘登上那南冈,京邑四周多宽广。京邑之外是荒野,早来之人有居处,晚来之人暂寄住。从们处处皆谈笑,处处喧哗处处闹。

忠实厚道的公刘,定居繁衍在京邑。群臣从容有威仪,侍者铺席又设几,众皆登位各有依,尊卑长幼尽合理。圈中捉烧肉吃,斟酒用那葫芦瓢。大家痛吃又快饮,拥戴君王心崇敬。

其中写周人在公刘带领下刚到豳地住下时的情景是:“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一派欢歌笑语的景象,很是传神。

第三章写公刘勘测旷野, 探明水源,择定并规划宗庙宫室之基,营建京师豳邑, 周人安居乐业往来欢笑的情景; 第四章记载公刘在新建的宗庙祭祀祖宗, 确立宗法制度, 宴饮群臣众庶的场景;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廼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廼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廼密,芮鞫之即。

忠实厚道的公刘,新开疆域大又长,登山测影定方向。视察山中阴与阳,观察河流走向。指挥军队三轮换,平原洼地都丈量,开垦土地种米粮。陕西那边也丈量,豳地实在很宽广。

忠实厚道的公刘,他在豳地修房舍。建造船只渡渭河,去采刀砧磨刀石。房舍基地已清理,人口增加财物集。人们住在皇水岸,向前延伸到过涧。住户越来越稠密,便向芮水两岸迁。

7

通过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可以得知早在公刘时代周人为了解决发展生产和防敌守土的矛盾,就采用了军队分三批换防守垦田的办法,这是关于军队屯垦的最早记载。

第五章记述公刘观测日照气候, 土质地势、泉流灌溉等自然条件, 带领周人拓荒垦田, 发展农业生产的事;第六章讲述公刘率周人经营建造幽城宫室的情形,他们远渡渭水, 选取坚硬的砺石石段石夯筑地基, 打磨建筑材料, 构造高大的宫室。并在内水之滨建成规模越来越大, 人口越来越多, 以京师豳邑为中心的聚落区域, 使周族日渐强盛。

《公刘》:每一章者以“笃公刘”领起,以相同的赞叹语气词或赞美句领起一章,既构成章节之间的排比形,增强了外在形式上的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关联;既表现现赞颂之情的不断深化,又将全诗融为一个浑然整体,

全诗围绕“匪居非康”这个诗眼展开,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刻画了一位远见卓识,勤奋不懈、有非凡领导才能的民族英雄形象。全诗文字质朴、简炼而生动,并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周人的历史,差不多和夏人、商人一样悠远。只是在灭商之前,周人不过是两个王朝治下的一个部族,所以没有能够留下一部谱系清晰的成文史。后人的追述,或取传说,或多推测,不得其详,未免缺陷,遂难完全凭信。

另外这首史诗的另一重要价值, 第一次详细地记述了远古先民“迁居—勘

营建—聚集—发展”这样一个完整的人类住区建设过程, 同时地—择址—规划—

也第一次鲜明地塑造了人类住区建设史和中华民族开拓史上一个史诗英雄的形象。在周人世代相传的歌唱中, 公刘的史诗英雄形象, 正是通过他作为部族首领在对京师豳邑的勘察规划营建开发中显现出来。公刘的工作, 突出地展示了一个优秀的建筑规划师的职责与风采。

公刘率领周人从原栖居地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迁至豳(今陕西旬邑县西) , 亲自勘测度量,相地选址、规划营建了周人新的聚落栖居之所。经周人世代传唱而保存下来的史诗《诗?大雅?公刘》,对此作了专门记载。《公刘》一诗不仅对上古史诗保存较少的中国文学史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对于相关文献资料较少的中国建筑、规划史来说就更是稀罕。

综合史家的记载,先周史大致有这样几件阶段性的大事:一、姜源生弃,弃在虞夏之际任后稷,封于邰。二、弃的后代窋因避夏乱而自竄于狄戎之间,据方志称在今甘肃庆阳一代。三、不窋的后代公刘举族迁豳(或谓公刘之子庆节国于豳)。

四、公刘之后古公亶父迁岐、王季被杀、文王作豐、武王都镐,灭纣立国。自五十年代至今,周原和丰豐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古公亶父以后的历史,文献记载是信室的,但此前的面貌,仍不是很清楚。不过西周文化的起源,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必不是单一的,必是融合了时与地的各种因素,并经由农耕变为“狄戎”,又由“狄戎”转回农耕的过程,而一步一步奠定基业。

《诗经》中保存了这样一条线索,虽然中间有缺环,但以实物与文献互为印证,毕竟有寻绎的可能。周初五迁之迹,也约略可考。如记述先祖创业之诗,每及西北川流,而最常提到的是渭水及渭水支流。渭水发源于甘肃之首阳县乌鼠山,东流入陕,又东流至华阴,蜿蜒入河。渭水的主要支流是泾水。泾水出甘肃平凉西南之泾谷,东南流,至彬县入陕,又东南而蜿蜒合于渭。泾渭之间,土地肥美,周人的祖先,便在此间辗转迁徙,(图一)辟草叶,作田亩、起宫室,攻城掠地,

8

成就大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历史价值:记载了周民族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并记载了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方面情况,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记载了解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是个种地的英雄——他手执谷穗,从书册的缝隙里透出笑容来,凝视着我们;既然我们的土地在脚下岿然不动,那么他的谷穗就将继续传承下去,他也将继续含笑看着我们,直到尘归尘,土归土---

文学价值:

1(周民族史诗代表了公元前11世纪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2(具备了史诗的要素;

3(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

4(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

5(讲究修辞技巧。

6(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状。

9

诗经 大雅_《诗经·大雅·生民》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大雅_《诗经·大雅·生民》的 原文注释及赏析 【--生子祝福语】 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

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周人陈述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 禋(音因):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弗无:不无,有也。履:践,踏。帝:上帝。武:迹。敏:拇。脚拇指。歆:欣然。攸介攸止:别居而独处。震:娠。夙:肃戒。一说胎动。弥:终。指怀胎足月。达:羊子。不:一说语词。坼(音彻):分裂。副(音辟):分离。菑:灾的古字。赫:显示;显耀。腓:庇护。字:哺乳。实:是。覃:长。訏:大。载:充满。岐:知意也。嶷(音尼):识也。蓺:同艺。种植。荏(音忍):通戎。大。旆旆(音配):长。役:列。一说谷穗。穟穟(音遂):禾苗美好。幪幪(音猛):茂盛貌。唪唪(音绷):多实貌。有相之道:观地择土有办法。一说自有他的看法。茀(音伏):治。黄:嘉谷。茂:美。方:始。种:矮。指粗壮。褎(音又):长。发:禾苗发兜。秀:扬花。颖:垂颖。栗:果实栗栗然。邰:姜嫄之国也。秬(音巨):黑黍。秠(音匹):黑黍的一种。糜:赤苗的嘉禾。恒:亘的借字。遍。遍种。任:抱。揄(音由):舀取。蹂:通揉。用手搓米。释:淘米。叟叟:淘米声。浮浮:蒸饭的气。惟:思。羝(音低):公羊。軷

诗经周民族史诗

诗经周民族史诗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周民族史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传统。 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原则。 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的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以及五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 A、《生民》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 B、《公刘》记述了周人酋长公刘率领周人于夏末商初自邰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记录了周代统治者阶级的开国历史,是周人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阶级开始分化的阶段。 C、《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周人自豳迁至歧山之南的周原,营建政治机构,创业兴国以及文王姬昌的开国历史,周人此时进入奴隶制。 以上三首史诗,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诗经】重点难点

《诗经》 诗经中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作品 周民族的史诗:如《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便是其中的优秀篇章。这些诗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诞生、成长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写起,中间叙述周人远祖公刘率众由邰迁豳和太王古公□父由豳迁居岐下建国立业的事迹;然后写文王伐密、伐崇,受命安天下;最后写武王伐纣、扬威克商,建立周王朝。这组诗歌颂了周民族创业开国的英雄人物和先王,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周人的起源、发展和建国史,是珍贵的历史画卷。 《诗经·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寓意于景,借景抒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往日离家出征,杨柳轻柔,随风而舞。如今返回故乡,纷纷雪花,漫天飘飞。 这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依依”乐景,使人有“春天”,“新婚”之感,可以以“依依”来写回归,更添其几分哀伤。昔日杨柳满岸,而今还是看见杨柳,便觉得大不如以往了,同样的一种事物,因为时节不同,又因为人的感情不同,以致构造了两个不同的场景,所以可说情融于景了。 “霏霏”冬景,实乃悲景,更体现出了战后之悲。 且这一章押韵,读起来很上口,而且用了许多的叠字。 其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都是少有的名句。 总言全章的艺术特色应该是以乐景写悲。 诗经东山 翻译: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我在东方说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伤悲。缝制一身新衣,不用再衔木棒。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瓜蒌的果实,挂在房檐上。土憋虫在屋裏跑,喜蛛在门上结网。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还有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并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鹳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唉叹在屋裏。清除走障碍物,我家征人要到了。圆圆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这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评析:《东山》是一首征人在解甲回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写主人公在回家途中悲喜交加的心情。写出了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说明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

诗经大雅中的五篇著名史诗包括

诗经大雅中的五篇著名史诗 一、诗经大雅概述 1.1 诗经大雅的背景 •诗经大雅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大雅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1.2 诗经大雅的特点与意义 •诗经大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诗经大雅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大雅中的史诗 2.1 《文王》 •《文王》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史诗,共有五章,描述了周文王的伟大功绩和崇高品德。 •该篇史诗通过讴歌文王的英明才略和仁德之举,弘扬了忠诚、仁爱和正义的价值观。 2.2 《周南》 •《周南》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史诗,共有十一章,主要描写了周朝时期的田园生活和爱情故事。 •该篇史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3 《召南》 •《召南》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史诗,共有十一章,描述了召公的英勇事迹和民众对他的景仰。 •该篇史诗通过歌颂召公的英雄形象,弘扬了忠诚、勇敢和民主的价值观。 2.4 《邶风》 •《邶风》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史诗,共有十一章,主要描写了邶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该篇史诗通过描绘邶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人民的苦难。 2.5 《卫风》 •《卫风》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史诗,共有十一章,主要描写了卫国的政治斗争和民众的疾苦。 •该篇史诗通过歌颂卫国的英雄人物和表达人民的愤怒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抗争。 三、诗经大雅的文学价值 3.1 诗经大雅的艺术成就 •诗经大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诗经大雅的韵律优美、意象丰富,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2 诗经大雅的思想内涵 •诗经大雅通过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诗经大雅中的史诗描绘了君臣之道、亲情友情和社会道德等重要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诗经大雅的历史意义 •诗经大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对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诗经·大雅——《绵》

诗经·大雅——《绵》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 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帨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释】: 《大雅》与《小雅》相对而言,共有三十一篇,古人评价它有和

乐声,“曲而有直体”,表现的是“文王之德”,认为主要也是宫廷音乐。 绵绵,不绝貌。瓞(die,阳平),小瓜。此言自小瓜以至大瓜,绵绵不绝。以喻周自小至大,日益强盛。 民,谓周民。初生,初起。 土,当从《齐诗》读为“杜”,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二县。沮为徂之误。徂,往。漆,水名,在今彬县西,北入泾水。自杜至漆,即指公刘自邰迁豳之事。参见解题。 古公亶(dan,上声)父,即周太王,文王祖父。因其在迁岐以前为豳公,故称古公。古,言久。父,旧说或以为古公字。 陶,窑灶。复,地室。穴,土室。陶复陶穴,说复、穴形状皆如窑灶,犹今言窑室、窑洞。 来朝,清早。走,疾趋。这句说,太王避狄,趁早赶马。 率,循,沿着。浒,水涯,此指渭水之涯。 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爰,于是。及,与。姜女,太姜,太王之妃。 聿,遂。胥,相、视。宇,居,住所。胥宇,犹言相宅。谓相度地形,以便建筑房屋。 周原,岐山以南的平地。周,地名。原,谓平原。膴(wu,上声),肥美貌。 堇,堇葵,植物名,可作菜,味苦。这句说,周原土地肥美,虽堇荼一类的苦菜,种出来也甜如饴糖。 契,读为“挈”,挈,刻。挈龟,刻灼龟版以卜吉凶。 止,犹居。时,善。这句说,卜兆说是可居,说是甚善。 迺,同“乃”。慰,安。止,居。慰、止,皆言安居。 左、右,皆作动词用。这句说,使人们或居于左,或居于右。 疆,疆界,此作动词用,谓画定疆界。理,地理,此亦作动词用,谓确定土地宜种植何种作物,是否肥沃等事项。 宣,及时开垦。亩,亦作动词用,谓耕治田亩。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祀诗:指《诗经》里歌颂奠祭祖先的祭祀乐歌,即所谓“美盛德之形容”者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主要存在于《诗经》的“颂”诗里,前者的代表作有《周颂》里的《维天之命》、《臣工》等,后者有《周颂》里的《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小雅•甫田》《小雅•大田》 二、赞颂诗(史诗):指《诗经》里赞扬歌颂的诗篇。其赞颂的对象较为复杂,有赞美祖先功德的,有歌颂将军出征武功的,有称颂某种品德或技艺的。集中在二“雅”里。 周民族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在西周初期。 《小雅》中也有一些史诗性的叙事诗,如《出车》记周宣王时南仲的征伐玁狁,《常武》写周宣王亲征徐夷,《采芑》、《六月》记周宣王时同蛮荆和玁狁的战争等等。 三、怨刺诗:由于西周末年政治黑暗,一些公卿贵族和中下层官吏写下了一批感叹时艰、揭露时弊、讽刺朝政的政治讽刺诗,这就是怨刺诗。《大雅》、《小雅》和《国风》里都保存着一些怨刺诗。如《大雅》的《桑柔》、《瞻卬》、《民劳》 《小雅》的《正月》、《十月之交》、《北山》、《巷伯》《雨无正》 《国风》:《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秦风•黄鸟》,《邶风•新台》、《鄘风•相鼠》,《陈风•株林》等。 四、战争徭役诗:代表作有 《小雅•采薇》,《小雅•杕杜》、《小雅•何草不黄》, 《秦风•无衣》,《豳风•东山》、《豳风•破斧》,《邶风•击鼓》,《魏风•陟岵》《唐风•鸨羽》,《邶风•式微》等。

《豳风•东山》,全诗四章,杜甫的《月夜》,就是借鉴了这种写法。每章开头都以细雨濛濛中征人归来起兴。 《小雅•采薇》,全诗六章,前三章开头都以采薇起兴,后世折杨柳赠别的诗篇盖源于此(如汉乐府《折杨柳歌辞》、唐王之涣《凉州词》、王维《渭城曲》等)。 开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五、婚恋诗: (1)恋歌之单相思 《周南•关雎》、《周南•汉广》,《陈风•月出》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思妇对征人的思念。开后代“思妇闺怨诗”的先河。 《周南•卷耳》《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召南•殷其雷》《王风•扬之水》《唐风•葛生》 (3) 弃妇诗 《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 (4) 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 《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召南•行露》《鄘风•蝃蝀》 (5) 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郑风•溱洧》、《邶风•静女》 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痛苦的相思《王风•采葛》 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秦风•蒹葭》,《王风•采葛》,《召南•野有死麇》, 《郑风•野有蔓草》《郑风•溱洧》《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郑风•出其东门》 《郑风•山有扶苏》《郑风•狡童》《郑风•褰裳》《召南•殷其雷》《陈风•防有鹊巢》《王风•大车》 《邶风•静女》 备:“静”为“婧”(美好)字之假借。 六、农事诗:多在《小雅》《周颂》中 《豳风•七月》: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

诗经中与周族有关的五篇史诗

诗经中与周族有关的五篇史诗 导言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记录了众多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与周族有关的五篇史诗是对周朝兴起和衰落过程中的历史与人物进 行了深入的描绘。本文将从《周南》、《召南》、《卫风》、《魏风》和《唐风》五篇史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为读者呈现这段悠久历史中 复杂多变、瑰丽绚烂的画卷。 一、《周南》 《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包含九首律诗,各具特色。这些古代歌 谣和诗歌描绘了周王朝的建立以及君王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其中,《桃夭》一诗描绘了周文王与众臣万民共建太平盛世的场景,展示了周族的辉煌与 宏大。 二、《召南》 《召南》是诗经中的第五篇,共有十四篇诗歌。叙述了周武王夺取政 权后筹建周朝的历史。其中,《召车》一诗通过描绘武王征战南方的经历,展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奋发向前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周朝的辉煌发展。 三、《卫风》 《卫风》是诗经中的第十七篇,共有十九篇诗歌,主要描写了周族人 民在周朝初建时期的生活和民俗风情。其中,《硕人》一诗以描绘勇士的形象,展示了周朝崛起时的强大和荣耀。 四、《魏风》 《魏风》是诗经中的第十九篇,共有十四篇诗歌,大部分是讲述了战争、宴会和君臣之间的羁绊。其中,《东方未明》一诗以对周灭商并建立 周朝的壮丽景象进行描绘,反映了周王朝对于收复失地和扩张势力的追求。 五、《唐风》 《唐风》是诗经中的第二十篇,共有三十一篇诗歌,其中大多以农田 和社会风貌为主题,描绘了周朝初建时期的社会生活。在这些诗歌中,

《四月》一诗描述了夏王依赖天命而统治的景象,体现了周族对于君临天下的宏伟愿景。 结语 通过《周南》、《召南》、《卫风》、《魏风》和《唐风》这五篇史诗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周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更能体会到周族人民在周朝初建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这些史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历史价值,为我们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人文价值。我们应当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古代文化的瑰宝,以此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我们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诗经大雅绵的原文及注释

诗经大雅绵的原文及注释 《大雅·绵》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周民族的祖先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迁往岐山周原,开国奠基的故事和周文王继承古公亶父的事业,维护周人美好的声望,赶走昆夷,建立起完整的国家制度,歌颂了周人的民族英雄,是一部周人的民族史诗。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诗经大雅绵,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大雅绵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释 1、瓞(迭dié):小瓜。人以瓜的绵延和多实比周民的兴盛。 2、土:读为“杜”,《汉书o地理志》引作“杜”,水名,在今

陕西省麟游、武功两县。武功县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国。“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称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陕西邠(宾bīn)县,就是后稷的曾孙公刘迁住的地方;一近今陕西歧山,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迁住的地方。以上二句是说周民初生之地是在杜水、沮水和漆水之间。 3、古公亶(胆dǎn)父:就是前注所说的太王。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4、陶:窑灶。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复、穴都是土室。这句是说居住土室,像窑灶的形状。 5、家室:犹言“宫室”。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初迁新土,居处简陋。(本住豳地,因被狄人所侵迁到歧山。) 6、朝:早。走:《玉篇》引作“趣”。趣马是驱马疾驰。这句是说亶父在早晨驰马而来。 7、率:循。浒:厓(牙yá,旧读yái)岸。 8、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循西来之水而到岐山下。 9、姜女:亶父之妃,姜氏。 10、胥:相,视。“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 11、周:岐山下地名。原:广平的土地。膴膴(武wǔ):肥沃。 12、堇(谨jǐn):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饴(移yí):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堇菜和荼菜都略带苦味,现在说虽堇、荼也味甜如饴,足见周原土质之美。 13、契:刻。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龟甲先要钻凿,然后在钻凿出来的空处用火烧灼,看龟甲上的裂纹来断吉凶。占卜的结果用文字简单记述,刻在甲上。契或指凿龟,也可能指刻记卜言。 14、曰止曰时:“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时”言此时可以动工,这就是占卜的结果。 15、乃:古文为“迺”。慰:安。这句是说决定在此定居。 16、乃左乃右:这句是说定居之后又划定左右隙地的用途。

诗经所在的周民族史诗概况和镁片的基本内容

诗经所在的周民族史诗概况和镁片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曾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但《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几首诗较全面地记述了周族起源、迁徙、发展、壮大、鼎盛的历史,基本具备了史诗的性质,可以说是史诗的雏形。因此,《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叙述周民族的历史。 “史诗”最早出现在希腊,源自希腊文ePos,本义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本民族英雄的叙事诗。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这个概念,并将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黑格尔以荷马史诗为标准做了界定,即史诗必须是在流传已久的故事叙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定本,必须要有相当的长度,并具有口传性。因此他在《美学》中说:“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起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大障碍。” 显而易见,由于文化的差异,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是缺乏根据的。他的缺陷就在于以荷马史诗为标准,这在逻辑学上是不周延的。因此,他的理由是靠不住的。人类历史在没有文字之前都是口头相传,如《尚书》中的“无字之歌”,篇名叫“歌”,显然是记载历史的。又如中

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的《噶大格林》等。生前并没有见过《诗经》德文译本的黑格尔却武断地认为“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明显不可靠。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艺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曾把神话、歌谣和历史传说作为史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这三点是标志史诗的本质要素。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诗经》中有史诗,而《诗经》中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生民》讲述周民族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后稷神异的诞生,以及后稷发明农业、率领族人定居邰地的历史。《公刘》写周人祖先公刘带领周人自邰迁居豳地以及在此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历史。《绵》则写古公亶父为避开戎狄的侵扰,率领族人由豳地迁至歧山之南名为“周”的平原沃野,从此该民族自称为周人的历史。《皇矣》歌颂周文王讨伐崇、密两个小国的战绩,《大明》则赞颂武王在牧野大胜,一举灭商的事迹。因此它们必然具有史诗的性质。 从周人的五篇开国史诗,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了周人在灭商以前的社会进程。它由向氏族社会父系制的转化开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国家体制日趋完备。周人的开国史,亦可说是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的历史。 1,《生民》与周族的源起

诗经·大雅——《生民》

诗经·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 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糜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周人陈述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禋(音因):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 弗无:不无,有也。 履:践,踏。帝:上帝。 武:迹。敏:拇。脚拇指。 歆:欣然。攸介攸止:别居而独处。 震:娠。夙:肃戒。一说胎动。 弥:终。指怀胎足月。达:羊子。 不:一说语词。坼(音彻):分裂。 副(音辟):分离。 菑:灾的古字。赫:显示;显耀。 腓:庇护。字:哺乳。 实:是。覃:长。訏:大。载:充满。 岐:知意也。嶷(音尼):识也。 蓺:同艺。种植。 荏(音忍):通戎。大。 旆旆(音配):长。役:列。一说谷穗。 穟穟(音遂):禾苗美好。 幪幪(音猛):茂盛貌。唪唪(音绷):多实貌。 有相之道:观地择土有办法。一说自有他的看法。 茀(音伏):治。黄:嘉谷。 茂:美。方:始。种:矮。指粗壮。 褎(音又):长。发:禾苗发兜。 秀:扬花。颖:垂颖。 栗:果实栗栗然。邰:姜嫄之国也。

《诗经·大雅·生民》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大雅·生民》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大雅·生民》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大雅·生民》的原文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周人陈述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 禋(音因):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 弗无:不无,有也。 履:践,踏。 帝:上帝。 武:迹。

敏:拇。脚拇指。 歆:欣然。 攸介攸止:别居而独处。 震:娠。 夙:肃戒。一说胎动。 弥:终。指怀胎足月。 达:羊子。 不:一说语词。 坼(音彻):分裂。 副(音辟):分离。 菑:灾的古字。 赫:显示;显耀。 腓:庇护。 字:哺乳。 实:是。 覃:长。 訏:大。 载:充满。 岐:知意也。 嶷(音尼):识也。 蓺:同艺。种植。 荏(音忍):通戎。大。 旆旆(音配):长。 役:列。一说谷穗。 穟穟(音遂):禾苗美好。 幪幪(音猛):茂盛貌。 唪唪(音绷):多实貌。 有相之道:观地择土有办法。一说自有他的看法。茀(音伏):治。 黄:嘉谷。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诗经》思想内容 (一)祭祖颂歌和周民族的史诗。 周民族的史诗在《诗经·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它们用粗线条较为完整地勾画出了周民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史迹,无愧为周民族的英雄史诗。 (二)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如《国风》中的《魏风·硕鼠》愤怒地斥责剥削阶级是贪婪可憎的大老鼠。《魏风·伐檀》发出了奴隶不平的呐喊和反抗的呼声.《二雅》中的《民劳》《正月》等反映了君主赋税苛重、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实。 (三)反映爱情生活的婚恋诗.有热烈奔放的情歌。如《关雎》、《风雨》、《郑风·野有蔓草》《静女》等。它们或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或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歌爱情的甜蜜,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还有深沉执著的恋歌,如《王风·采葛》、《卫风·木瓜》、《秦风·蒹葭》、《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为代表的“弃妇诗”,以浓郁的哀伤情调,描述了沉痛的婚恋悲剧. (四)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的农事诗.如《噫嘻》、《载芟》、《良耜》,《丰年》等作品,就是耕种田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农事诗中的杰出作品,当推历代传诵的《豳风·七月》,它反映了农夫们一年到头除进行农业生产之外,还要为奴隶主贵族养蚕、制衣、打猎、盖房,然而他们却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 (五)反映战争和徭役征役诗.主要写战争频繁,苛酷的兵役、徭役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如《唐风·鸨羽》、《王风·君子于役》,又如《小雅》中的《大东》、《北山》、《渐渐之石》,《国风》中的《卫风·伯兮》等。也有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气囊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的诗。如大雅中的《江汉》,小雅中的《六月》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 (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这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生活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对不能循礼自制的宴饮是否定的. 《诗经》的主要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第一,是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上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感情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都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不管是表达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新台》、《伐檀》、《硕鼠》、《陟岵》,还是官吏批评时政的《节南山》、《十月之交》等,都写出了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生活感受,表达的情感都是真实的,不可替代的。其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写男女相思的《关睢》、表现女子爱情遇阻的《柏舟》,表达夫妇相思的《群子于役》指责太师为政不端的《节南山》等,均直抒其情,不用曲折含蓄,真正做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中“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等诗句的穿插,《生民》、《公刘》等史诗中对先祖的崇敬与赞美之情,都显得十分浓郁。 第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比、兴是《诗经》中最主要的几种艺术表现方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它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者,以彼物比皮物也。”也即是一般的比喻,其最主要、最常见的基本上是修辞意义上的比喻手法,但也有整首诗用比的,如《魏风;硕鼠》、《豳风;鸱枭》,均以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兴者,兴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的开头位置。就其与诗歌的情思关系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睢》、《溱洧》等;其与诗歌情思不相关时,则往往只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山有枢》、《黄鸟》等。 第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其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其情况有二: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增强抒情效果;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之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在意义或情思上有所添加,如《黍离》、《采葛》等. 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间用杂言,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自由,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诗经·大雅——《绵》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 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帨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释】: 《大雅》与《小雅》相对而言,共有三十一篇,古人评价它有和乐声,“曲而有直体”,表现的是“文王之德”,认为主要也是宫廷音乐。 绵绵,不绝貌。瓞(die,阳平),小瓜。此言自小瓜以至大瓜,绵绵不绝。以喻周自小至大,日益强盛。

民,谓周民。初生,初起。 土,当从《齐诗》读为“杜”,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二县。沮为徂之误。徂,往。漆,水名,在今彬县西,北入泾水。自杜至漆,即指公刘自邰迁豳之事。参见解题。 古公亶(dan,上声)父,即周太王,文王祖父。因其在迁岐以前为豳公,故称古公。古,言久。父,旧说或以为古公字。 陶,窑灶。复,地室。穴,土室。陶复陶穴,说复、穴形状皆如窑灶,犹今言窑室、窑洞。 来朝,清早。走,疾趋。这句说,太王避狄,趁早赶马。 率,循,沿着。浒,水涯,此指渭水之涯。 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爰,于是。及,与。姜女,太姜,太王之妃。 聿,遂。胥,相、视。宇,居,住所。胥宇,犹言相宅。谓相度地形,以便建筑房屋。 周原,岐山以南的平地。周,地名。原,谓平原。膴(u,上声),肥美貌。 堇,堇葵,植物名,可作菜,味苦。这句说,周原土地肥美,虽堇荼一类的苦菜,种出来也甜如饴糖。 契,读为“挈”,挈,刻。挈龟,刻灼龟版以卜吉凶。 止,犹居。时,善。这句说,卜兆说是可居,说是甚善。 迺,同“乃”。慰,安。止,居。慰、止,皆言安居。 左、右,皆作动词用。这句说,使人们或居于左,或居于右。

诗经周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楚辞、汉赋、骈文以及五七言诗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 “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表达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 A、《生民》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表达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 B、《公刘》记述了周人酋长公刘率领周人于夏末商初自邰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记录了周代统治者阶级的开国历史,是周人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阶级开始分化的阶段。 C、《绵》表达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周人自豳迁至歧山之南的周原,营建政治机构,创业兴国以及文王姬昌的开国历史,周人此时进入奴隶制。 以上三首史诗,表达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 D、《皇矣》首先歌颂文王之祖,其伯太伯,其父王季的美德,然后重点表达文王伐崇、密,并克敌制胜的历史。

诗经第二节.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一、祭祀诗和民族史诗 二、劳动农事诗 三、燕飨(宴乐) 四、怨刺 五、战争徭役 六、婚姻爱情 祭祀诗和民族史诗 殷人祭祀诗 周人祭祀诗 鲁人祭祀诗 商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 一、“祭祀诗” 祭祀诗又称郊庙歌,是宗教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诗歌。 在早期人类那里,宗教祭祀是生产劳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手段,寄托了人们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生存斗争的积极意义。是部族全体成员都要怀着巨大热情踊跃参加的重要活动。 《诗经》中的祭祀诗主要保存在《商颂》和《周颂》之中。 殷人祭祀诗 《毛诗序》:“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史记·宋世家》:“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主要作品:《那》,《烈祖》 《诗·商颂·那》 《那》,是商代后世国君祭祀成汤的乐歌。 该诗十分生动地描述了成汤子孙祭祀其祖的场面,表现了祭祀时的礼俗与宗教特征。人们敲打摇鼓和玉磬,吹着竹管做的乐器,伴着和谐洪亮的音乐,跳起盛大的《万舞》,迎接祖先神的降临,并祈求他赐福施惠,以保佑子孙繁昌。 《那》似乎作于商代奴隶社会的上升时期,全诗洋溢着一种高度自信、自豪和充满欢欣的情绪。 《诗·商颂·烈祖》 关于《烈祖》的祭祀对象,有中宗、太戊、祖乙、成汤各种说法。 该诗更注重描写祭祀时酒馔的丰美,表达的情绪和气氛也更肃穆恭敬。 从《那》到《烈祖》,可能体现了从原始的宗教祭祀乐歌向后来的宗教祭祀乐歌的过渡,人神关系呈现出由亲密无间到神秘隔膜的变化。 周人祭祀诗 周人赋予其祖先以更大的神通和威力,与上帝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地位更高。 周在“敬天”的同时,又增加了“重德”的内涵。 《周颂》不注重炫耀武功和暴力,而更侧重展示新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文章,体现了西周礼乐文化的理性精神。 三B---------- 1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一篇: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诗经》思想内容 (一)祭祖颂歌和周民族的史诗。 周民族的史诗在《诗经·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它们用粗线条较为完整地勾画出了周民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史迹,无愧为周民族的英雄史诗。 (二)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如《国风》中的《魏风·硕鼠》愤怒地斥责剥削阶级是贪婪可憎的大老鼠。《魏风·伐檀》发出了奴隶不平的呐喊和反抗的呼声。《二雅》中的《民劳》《正月》等反映了君主赋税苛重、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实。 (三)反映爱情生活的婚恋诗。有热烈奔放的情歌。如《关雎》、《风雨》、《郑风·野有蔓草》《静女》等。它们或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或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歌爱情的甜蜜,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还有深沉执著的恋歌,如《王风·采葛》、《卫风·木瓜》、《秦风·蒹葭》、《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为代表的“弃妇诗”,以浓郁的哀伤情调,描述了沉痛的婚恋悲剧。 (四)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的农事诗。如《噫嘻》、《载芟》、《良耜》,《丰年》等作品,就是耕种田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农事诗中的杰出作品,当推历代传诵的《豳风·七月》,它反映了农夫们一年到头除进行农业生产之外,还要为奴隶主贵族养蚕、制衣、打猎、盖房,然而他们却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 (五)反映战争和徭役征役诗。主要写战争频繁,苛酷的兵役、徭役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如《唐风·鸨羽》、《王风·君子于役》,又如《小雅》中的《大东》、《北山》、《渐渐之石》,《国风》中的《卫风·伯兮》等。也有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

大学语文_东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学语文_东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 年 1.《诗经》当中的周民族“史诗”出自小雅。 参考答案: 错误 2.“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杜甫对下列哪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描述? 参考答案: 开元 3.“孔门四科”中“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 参考答案: 子夏_子游 4.《李波小妹歌》属于南朝民歌。 参考答案: 错误 5.提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的作家是哪一位? 参考答案: 余光中 6.“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语是哪位作家说的?

参考答案: 苏轼 7.下面哪首诗以议论说理为主? 参考答案: 朱熹《春日》 8.《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的作者是下列哪位学者? 参考答案: 陈寅恪 9.“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语出自哪部典籍? 参考答案: 《孟子》 10.《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诗歌? 参考答案: 160 11.“赵中书,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里的赵中书是指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赵普

12.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哪些教育教学思想? 参考答案: 学思结合_因材施教_启发诱导 13.“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位 学者提出来的? 参考答案: 陈寅恪 1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参考答案: 王昌龄 15.“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诗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 参考答案: 钱起 16.颜回是属于“孔门四科”中哪一科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德行 17.《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包括下面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相思悲歌的苦恋_礼制渗透的婚姻_自由浪漫的爱情_和谐美满的姻缘

周人史诗五篇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题解]这是周人纪录关于他们的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其功德和灵迹的诗。第一章写姜嫄履迹感孕的神异。第二章写后稷诞生的神异。第三章写后稷被弃而不死的神异。第四章写后稷在幼年所表现的对农艺的天赋才能。第五、六章写后稷对农业的伟大贡献。第七、八章写祭祀。 [注释] 1、民:人,指周人。 2、时:是。姜嫄(原yuán):传说中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姜是姓。“嫄”亦作“原”,是谥号,取本原之义。以上二句言姜嫄始生周人,就是指生后稷。喾(库kù):亦作“俈”,古帝王名。《史记o三代世表》“帝俈,黄帝曾孙。起黄帝至俈四世。号高辛。” 3、禋(因yīn)祀:一种野祭。祭时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升。这里似指祀天帝。一说指祀郊禖(煤méi)。禖是求子之神,祭于郊外。 4、弗:“祓(扶fú)”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求有子。 5、履:践,踩。帝:天帝。武:指足迹。敏:脚拇指,“武敏”就是足迹的脚拇指。歆:欣喜。姜嫄践巨人脚印而感生后稷的故事是周民族的传说。(或疑履迹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就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 6、介:读为“愒(弃qì)”,息。这句是说祭毕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