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完整版)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隐记忆的机制和表现特征,通过使用经典的实验范式——词义自由联想任务,观察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词汇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期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内隐记忆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表现出的记忆能力。词义自由联想任务是一种常用的内隐记忆检测方法,它要求被试在听到一个词时,尽可能快地联想到与该词相关的另一个词。通过对被试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内隐记忆效果。

三、实验过程

1、被试准备:本实验共招募了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25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所有被试均视力正常,且右利手。实验前,被试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实验材料:我们选取100个常用词汇,其中包括50个名词和50个动词。每两个词汇之间有明显的语义联系,如“狗”和“骨头”、

“眼睛”和“看书”等。

3、实验程序:被试坐在电脑前,首先进行30个随机词汇的热身实验,以便他们熟悉实验流程。然后,开始正式的词义自由联想任务。每个词汇显示在屏幕上,被试需要在听到词汇后尽可能快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汇,并用鼠标点击相应的词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将被自动记录。实验共分为两组,每组50个词汇,前后两组的词汇没有重复。

4、数据分析:我们将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评估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记忆表现。

四、实验结果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1、在反应时间方面,被试对前后两组词汇的反应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6.73,p<0.01;t=5.12,p<0.01)。具体来说,被试对后组的词汇反应时间明显更快,表明他们对这些词汇更加熟悉。

2、在正确率方面,被试对前后两组词汇的正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t=4.01,p<0.01;t=3.47,p<0.01)。被试对后组的词汇正确率明显更高,表明他们对这些词汇的内隐记忆效果更好。

五、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无意识状态下,被试对前后两组词汇均表现出一定的内隐记忆效果。这表明内隐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我们自动地储存和处理大量信息,而无需意识层面的参与。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记忆系统和提高记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Graf, E., & Schacter, D. L. (1985).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Psychology and Aging, 68, 71-84.

2、Roediger, H. L., & Agster, K. L. (1993). Implicit memory in the absence of retrieval demands: evidence from proactive interfer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2), 315-330.

3、Warrington, E. K., & James, M. (1994). New findings on priming and memory: a brief review. Neuropyschologia, 32(6), 773-783.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为验证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在实验室对16名被试进行了内隐记忆的测验实验。将实验数据用配对T检验得出结果:实验假设成立,即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 关键词内隐记忆再认回忆 1.导言 人类记忆具有相当复杂的认知功能,先前经验对记忆测验成绩的影响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表现为记忆的外显(explicit)或内隐(im—plicit)类型。近20多年来,研究者对两种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即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依赖不同的记忆系统,而这些记忆系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Gazzaniga M S.1998)。 这一结论的基础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早在20世纪60年代对遗忘症病人的研究中就已发现二者的分离现象(Warrington E K,1974),即在回忆和再认先前学习过项目的直接记忆测验中,与控制组相比,遗忘症病人的测验成绩差,表现出记忆缺陷。但在模糊词辨认、词干补笔等间接测验中,与控制组一样,遗忘症病人也表现出对学习过项目的优势,保存着完整的启动效应(孟迎芳,2006)。 在再认阶段,实验采用类似Rugg实验中的新/旧再认测验,分析由再认出旧单词、未再认出旧单词和新单词的原因。把再认出旧单词与新单词的正确率差异作比较发现旧单词的正确率高于新单词的正确率。采用这一范式的原因之一是单一的再认测验能有效地去除不同测验任务的影响。已往对内隐记忆的测量多采用内隐记忆测验,但有证据表明,多数传统的内隐测验其信度要比外显测验低很多,因此通过不同的记忆测验获得的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分离不一定是反映记忆系统的差异,有可能只是方法上的假象(Buchnert A,2000)。原因之二是“当学习过的项目在记忆测验中呈现时,回忆和启动都倾向于发生。”(Paller K A.,2000)实验在再认阶段采取信度系数较高的新/旧再认测验,分析由不同类型的旧项目与新项目之间的再认差异,以对旧项目的有意识提取并成功完成了当前作业来表示外显记忆,而对于没有意识再认出的旧项目,如果它产生的较高的回忆正确率也表现出与真正新项目引起的启动效应不同,则表明这些项目也对当前作业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被被试察觉。 2. 方法 2.1 被试 主试: 被试:、心理学本科班16个同学,矫正视力和裸视正常,均为右利手。以前均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2.2 仪器和材料 实验材料:两组英文单词(常见、不常见)每组十个,用于勾画的材料和用于补笔的材料。 2.3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验证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记忆系统。 自变量:测验项目类型(常见、不常见)因变量:再认、补笔的正确率 2.4 实验程序 1、主试指导被试做好实验准备,给予指导语。 2、主试依次呈现两组英文单词材料,让被试进行勾画填写。 3、休息一分钟,开始下一部分的实验,主试呈现未学习过的不常见的英文单词步骤同上,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 3.结果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完整版)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隐记忆的机制和表现特征,通过使用经典的实验范式——词义自由联想任务,观察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词汇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期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内隐记忆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表现出的记忆能力。词义自由联想任务是一种常用的内隐记忆检测方法,它要求被试在听到一个词时,尽可能快地联想到与该词相关的另一个词。通过对被试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内隐记忆效果。 三、实验过程 1、被试准备:本实验共招募了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25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所有被试均视力正常,且右利手。实验前,被试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实验材料:我们选取100个常用词汇,其中包括50个名词和50个动词。每两个词汇之间有明显的语义联系,如“狗”和“骨头”、

“眼睛”和“看书”等。 3、实验程序:被试坐在电脑前,首先进行30个随机词汇的热身实验,以便他们熟悉实验流程。然后,开始正式的词义自由联想任务。每个词汇显示在屏幕上,被试需要在听到词汇后尽可能快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汇,并用鼠标点击相应的词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将被自动记录。实验共分为两组,每组50个词汇,前后两组的词汇没有重复。 4、数据分析:我们将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评估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记忆表现。 四、实验结果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1、在反应时间方面,被试对前后两组词汇的反应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6.73,p<0.01;t=5.12,p<0.01)。具体来说,被试对后组的词汇反应时间明显更快,表明他们对这些词汇更加熟悉。 2、在正确率方面,被试对前后两组词汇的正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t=4.01,p<0.01;t=3.47,p<0.01)。被试对后组的词汇正确率明显更高,表明他们对这些词汇的内隐记忆效果更好。 五、结论

记忆水平加工1

姓名杜芃学号222010306022006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0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11.24 同组人姓名成绩 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学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字型和字义的加工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否相同。实验被视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39名,被试被分为3组,在学习阶段第一组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第二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第三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被试报告出要记忆的单字,之后口算一些算术题,最后每组进行再认测验和辨认测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证明了Jacoby的实验结果。 关键字:记忆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1.前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巴特利特批评艾宾浩斯过于关注记忆材料忽视了其他记忆的重要特征,他使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的方法对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会扭曲记忆内容,使之更符合我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或说是更适合我们已有的的图示。这是关于记忆的早期研究,主要着眼于描述记忆总体上的性质和表现特征。 raik和Lockhart提出加工水平理论,其主要理论假设是,深层次的加工处理比表浅的加工处理产生更精细、更持久、也更强大的记忆痕迹。(Crak,E1.M,Lockhart,1972)主要观点为,刺激要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 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冯特——创始人 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 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 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 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 4.遗忘曲线 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 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 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特点:直接和描述性 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 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 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 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 1.确定课题 2.选择被试 3.确定实验控制 4.数据整合 5.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2.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 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 4.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 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 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 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 5.统计控制法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一、名词解释 1.实验心理学 二、填空 1.实验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也随之诞生。 2.心理学脱胎于两个母体,一为,一为。 3.被看作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内省主义者。 4.第一次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概念。 5.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联想一次也是他首先提出的。 6.是实验心理学诞生之前的最后一位哲学心理学家。 7.首次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创立了心理物理学。 8.华生认为的心理学客观方法主要有:、、、。9.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成立。 10.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 三、简答或思考题 1.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分期? 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3.实验心理学领域的主要新进展? 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名词解释 1、实验效度 2、实验信度 3、统计回归 4、外部效度 5、易感人群 6、观察法 7、相关法 8、实验9、变量10、自变量11、因变量12、额外变量13、操作定义14、指导语 15、 二、填空 1.皮尔斯指出,人们获取知识、确立信念的非科学的方法有:、、。2.科学方法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3.实验心理学保证自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是:、。 4.要提高实验的效度,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控制各种。 5.消除实验中的“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通用手段是。 6.验证实验信度的三种类型的方法是、、。 7.按照观察方式的不同,观察法主要分为:、、、。8.交叉——滞后法能让相关法的研究结果逼近解释。 9.实验的概念中包含的主要要素有:、、。 10.实验中主要涉及三种变量:、、。 11、实验课题的来源主要有:、、、。 12.与实验研究的两个阶段相对应,实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是一种定性实验,是一种定量实验。 13.操作定义是1972年由提出的。 14.心理实验收集的数据大致有四类:、、、。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稿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稿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1 减法反应时实验 1 实验目的 检测句子与图形不同匹配条件下的辨别反应时 2 实验仪器 EP2004心理实验台和EPT801速示仪、卡片16张、注视卡片一张 3实验程序 1)主试先将16张卡片随机排列顺序并将卡号记入表中(记录表附后) 2)将主机与附机EPT801速示仪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句子图形匹配---学号---姓名---A视场(6秒)---间隔(5秒)---测试次数(16)。主试将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根据记录表顺序把第一张卡片插入A视场,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后,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开始测试。 4)指导语为:这是一个测试辨别反应时地典型实验,实验时你会看到有一个星形和一个十字组成的图形,另有一句描述它的相对位置的话,图形呈现时,你要判断该句话是不是符合图形,如符合按〈是(+)〉,不符合按〈否(—)〉,反应越快越好。当你按了〈确定〉键后,实验开始。 5)被试见绿灯指示灯亮后,眼睛靠近观察窗口,看注视卡片,并按〈确定〉键,测试开始,对卡片做是与否反应,直至做满16次,鸣响,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6)主试打印或查看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或者进入测试,换被试测试,待做完5名再一并打印或查看。 注:A、B视场呈现时间可随意设置,结果数据中“是”表示相符合 4结果与分析 (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不同匹配情况下反应正确的百分数。 5讨论 (1)分析个体判断过程经过几个加工阶段 (2)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对反应时有什么影响,试分析原因。 附: 记录表 实验顺序(卡号) 1,2,5,……..,16 图形语句情况(符合/不符合) 被试反应 反应时 【附录:实验说明】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些心理学家Clark和Chase(1972)所做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推崇为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在这种实验里,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和否定的,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前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依照他们的看法,第一个阶段是将句子转换为其深层结构,即以命

华南师大往年复试题目参考

华南师大往年复试题目参考 华南师大往年复试题目参考 1、现代人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容易出问题,结合情绪的认知理论说明原因,并给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07笔试) 2、比较斯滕伯格智力三元论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异同,并谈谈他们在教育实践方面的价值。(10笔试) 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和联系(12面试) 4、人格理论(13面试) 5、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及主要研究范式(13专硕笔试) 6、加德纳的智力理论和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并说明贡献(13面试) 8、卡特尔智力理论(13面试) 心理学史 1、古典精神分析流派与现代的区别与联系(10面试) 2、孟子和马斯洛的思想有什么联系(10面试) 3、论述鲁宾斯坦和托尔曼所提的修改的必要性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11笔试) 发教 1、描述下自我效能感理论以及说说他对教育的启示作用(10面试) 2、塞尔曼关于儿童友谊的发展理论(12笔试) 3、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12笔试) 4、关于“关键期”的问题(题目的具体名称忘记了)(12面试) 5、儿童发展关键期及成熟优势说的区别,及实践指导(13专硕笔试+13学硕面试) 实验 1、现代记忆的研究由数量向准确性转变,结合实际研究说明这个过程(07笔试) 2、有研究者想证明情景回忆和熟悉性回忆具有不同的脑机制。情

景回忆的研究方法是呈现一对图片,然后让被试判断哪张图片是先学的。熟悉性回忆的研究方法也是呈现一对图片,让被试判断哪张出现的频次更高。研究者认为,颞叶损伤可能会对熟悉性回忆产生影响。于是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下。(10笔试) 情景回忆熟悉性回忆 颞叶损伤组 90% 65% 控制组 90% 95% (1)该研究用的是什么设计?应该控制哪些关键性的无关变量? (2)该研究的结论是什么?该实验结果能很好证明情景回忆和熟悉性回忆具有不同脑机制吗?为什么? (3)设计一个方案,完善这个假设的证明。 3、对不同的Stroop效应的理解(11面试) 4、内隐记忆的实验问题(11面试) 5、情绪类型的实验问题(11面试) 6、听觉疲劳、听觉适应、听觉掩蔽的概念及其实验测量指标(12笔试) 7、研究者先研究男生女生在加工抽象名和具体名词的区别,请问能使用被试内设计吗?Why?(12面试) 8、文献查阅对研究假设的有什么作用(12面试) 9、请设计实验调查200平米和400平米的房子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异(12面试) 10、实验自变量的分类(12面试) 12、速度准确性衡量(13面试) 13、一个实验设计,超市商品九块九和十块对顾客心理的影响(13面试) 14、双盲效应(13面试) 15、安慰剂效应(13面试) 16、有实验者效应及如何控制(13面试) 17、什么是简单效应检验和简单简单效应检验(13面试) 18、什么是拉丁方设计(13面试)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当代记忆心理学的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开展的,一是传统的研究研究方向,即注重对意识到的过去经验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而另一方向是内隐记忆它代表了记忆研究的最新动向,本节课学习我们将对内隐记忆进行。 内隐记忆在记忆研究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事实上第一次引进内隐记忆这一术语距今只有不过十年的时间。 内隐记忆定义: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他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并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通过内隐记忆定义的学习,举例生活中的内隐记忆现象,如做选择题等。 内隐记忆是根据启动效应的研究和遗忘症的研究而提出的。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 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及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 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家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首先在对遗忘

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它们的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甚至深度遗忘症患者也能够长时间的保留完整信息。 多重记忆系统说 认为记忆是有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的,而每个子系统又都有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由勒迪格等提出的迁移适当加工理论与多重记忆系统说不同,它主张一个单一的记忆系统。按照迁移适当加工理论,记忆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应的只是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并不说明机能独立的两个不同的记忆系统的存在。

记忆心理学

记忆心理学 记忆心理学 记忆(memory),这个曾经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现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也引起了几乎全人类的关注。 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假如我们对以往的经验无法保持任何记忆的话,我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完全要靠记忆才能顺利进行。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观念,这主要因为人有记忆的缘故。人们都向往自己成为一个“过目不忘”的强记忆力者,能够把所有有意义的信息都贮藏在大脑里,然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往往很难随心所欲。 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呢?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和词典都这样说: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汉语中的“记忆”一词简洁地表明了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总是先有“记”再有“忆”,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把记忆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例如,我们熟读了一首李白的诗,过几天还能把它背出来,这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其后,记忆理论和研究方法即不断发展,50年代出现的信息加工理论(或讯息处理论)把记忆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按储存的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期间尽管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法、材料、仪器和实验条件不相同,但这些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把记忆看作人们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的外显恢复。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观点对这个看法提出了挑战。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提出,不应把记忆看作单一的实体,而应把它看作是由不同的结构(form)、系统(system)或类型(type)所组成,它们之间具有性质不同的功能(Schacter,1985)。他们提出了多重记忆结构 multiplememoryform)这一术语。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实验目的:通过对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探究被试在记忆任务中的内隐记忆能力表现,并且结合实验结果来探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和区别。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分组的实验设计,选用了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年龄在19-25岁之间。将被试随机分入两组,每组10人,一组进行数学类任务,一组进行语言类任务。两组任务时间相同,约10分钟左右,任务在校园附近的图书馆内进行。随后,被试进入实验室,进行内隐记忆测试。 实验仪器:该实验仪器采用了计算机测试,通过使用E-Prime软件完成,对应了视觉 的内隐记忆任务和听觉的内隐记忆任务,并且记录了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度。 实验操作:进行测试前,被试首先进行了听觉和视觉的打招呼和说明,以便于他们了 解任务和操作。随后,进入实验操作界面,被要求记忆任务中出现的单词或者数字。在屏 幕上,给出一系列的数字或单词,通过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度,测试了被试在内隐记忆 方面的能力表现。其中,每个数字或单词在屏幕上出现时间间隔为300毫秒,记忆时间隔 为1秒至10秒之间随机变化,被试需要根据记忆结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排序和选择。测试过程中,计算机记录下了被试在完成测试时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 实验结果:得出的结果中,两组被试都在相应的学科任务中表现出类似的水平。随后,被试在内隐记忆任务中进行测试,我们发现,被试在相应学科中的内隐记忆测试中表现都 较好,但是,在数学任务组内隐记忆测试上的表现要优于语言任务组。在数学任务组,反 应速度的平均值为450毫秒左右,而在语言任务组中,值约在550毫秒左右。这表明,数 学任务有助于提高被试在内隐记忆上的反应速度。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发现被试在内隐记忆任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且不同的 学科训练可以影响被试在内隐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具体来说,在数学任务中,被试的反应 速度更快,表现更好。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需要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测试的目的进行选择。同时,不同的学科训练会影响被试在内隐 记忆测试中的表现。因此,在教学和学习中,可以通过培养特定任务的训练来提高被试的 内隐记忆水平。

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 报告 题目__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二级学院 _ 教育科学学院____ 专业 _ 心理学________ _ 年级 ___12心本_________ 学号 ___2012704146______ 姓名 ___罗文______ ____ 指导教师 ___陶维东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 10 月 25日

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罗文 (12心本,2012704146) 摘要本实验采用了恒定刺激法,对被试进行重量的差别阈限的测定。将实验记录填入判断记录表并进行统计,绘制出三类反应心理测试函数曲线图,通过直线内插法得出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结果显示:(1)被 试的重量差别阈限为 3.83g,(2)实验结果符合韦伯定律,(3)通过使标准刺激在前和在后呈现的次数 相等,可以使产生的时间误差在平均值中抵消。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标准刺激比较刺激 1引言 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用该法测定差别阈限时要呈现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比较刺激。一边情况下经常确定一个能被感觉到的某一个刺激强度为标准刺激。比较刺激的确定要视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所确定的反应变量指标来确定。这里测定重量差别阈限的比较刺激的选取要做预备试验,从预备实验中选取少数刺激一般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5%。选定的刺激最小强度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5%。选定的呈现刺激的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时,一般要求在比较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后作“正”“等”或“否”的判断。这样在总的反应系列就可以得到两个感觉上的转折点,它们分别就是差别阈限的上限Lu和下限Ll。上限和下限可用直线内插法求的,并进一步计算差别阈限DL。公式:DL=(D L u-D L l)/2 韦伯定律:△I/I=KI,K为刺激量,△I为差别感觉阈限,I+△I表示感觉到差别所需要的刺激量。K称之为韦伯分数。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韦伯定律不再适用,其K值就会发生变化。在本实验中,重量差别阈限常数K(韦伯常数)=DL/st 2试验程序

认知神经科学与新闻传播研究新范式

认知神经科学与新闻传播研究新范式 内容提要:21世纪的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新闻传播产业,同时也改变着新闻传播学。以大数据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为代表的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应用,有可能为新闻传播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一次范式革命。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认知神经传播学前沿发展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应用认知神经实验手段于传播研究的案例,包括在广告、图片、视频、网页设计、动漫文化等领域的传播效果研究应用情况,讨论了相关前沿成果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李思屈,本名李杰,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 互联网通讯、智能移动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传统的传媒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使包括新闻传播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人脑是人类思想、情感、想象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其运作规律是人类认识自己绕不开的一道关隘。由于缺乏可靠的实验手段,一直以来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类认知的研究手段大都限于主观的观察、内省和建立在观察、内省基础上的文本分析、问卷、访谈等,其研究过程和结论都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显意识层面,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对潜意识因素的研究则较为乏力,但恰恰潜意识因素对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相关成果的不断丰富,可望形成新闻传播研究的新范式。 一、发现传播的“第三维” 约兰塔(JOLANTA CHYKIE-WICZ)是一名波兰记者,他性格偏于理性,不喜欢电视广告,自认为其日常生活品消费绝不会受广告的影响。然而欧姆(Rafa Ohme)教授却告诉他,即使他理智上不理会广告,但他的行为仍然受到广告的诱导,只是这种诱导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这种主观分歧一直以来都止于不同人之间的意见之争,基本没有可验证的解决方法。现在,在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实验手段的支持下,这成为可以具体验证而加以解决的问题了。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 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 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就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索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 情绪,练过的动作,都可以沦为人们记忆的内容。比如英文的自学中单词、短语和句子, 甚至文章的内容都就是通过记忆顺利完成的。从"记"至"忆"就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含 了鼓腮、维持、内隐记忆和回忆起。存有很多人在自学英语的过程中,只著重了自学当时 的记忆效果,孰无人知晓,必须想要搞好自学的记忆工作,就是必须下一番工夫的,纯粹 的著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略了后期的维持和内隐记忆同样就是超过没较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 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的15次方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 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 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表述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晓得的,记忆的维持在时间上就是相同的,存有短时的记忆和短时的记忆 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 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 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 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 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实验心理学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

心理学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 1. B 低年级学生C 操作能力提高D 操作能力 C 正确答案C 2.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C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D 正确答案D 3.在情绪实验中,主观体验自我报告测量法所应用的技术是 A 口语报告 B 表情判断 C 标准化量表 D 认知测验 C 正确答案C 4.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属于 A 维度等级量表 B 面部表情量表 C 生理指标测量 D 形容词核对表 B 正确答案B 5.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 时距信息 B 加工机制C通道D 实验 A 正确答案A 6.证明感觉记忆容量比人们预期的要多得多的研究方法是 A 延迟报告法 B 部分报告法 C 整体报告法 D 词干补笔 B 正确答案B 7.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C 保密原则 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D 正确答案D 8.加法反应时认为,如果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则 A 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B作用于相同的加工阶段C 相互独立的D 可以相加的 B 正确答案B 9.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 A 暂时性遗忘 B 永久性遗忘 C 干扰性遗忘 D 逆向性遗忘 B 正确答案B 10.实验(Sternberg,196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A 平行扫描 B 系列自中断扫描 C 系列全扫描 ②线索扫描 C 正确答案C 1.推动了工程心理学的发展。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工业革命D 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实际需要E BDE 正确答案BDE

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报告2

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采用了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该实验中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用随机的顺序让两名被试分别将每个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恒定刺激法可以测定重量差别阈限;通过使标准刺激在前和在后呈现的次数相等,可以使产生的时间误差在平均值中抵消。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变异刺激 1 前言 感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就会引起一定的反映。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于不同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的感觉。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是不能确切的表示个体的心理感受的。这就需要引入阈限这个概念。 心理物理法主要用于对阈限的测量。阈限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相对(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在统计学上把差别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50%的实验次数不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最小刺激强度之差。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它对于测量那些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比如重量。(1) 本次实验尝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运用此方法需要两类刺激,即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在本实验中这几个变异刺激为标准刺激上下各三个数据,单位间距5为克;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和标准刺激随机呈现的。 2 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应用心理系本科生两名,21岁,女生。 2.2实验仪器与材料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 2.3实验步骤 1.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然后变异刺激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消除顺序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 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 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动作:将优势手的前臂放在桌上,用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的上端,轻轻向上提起,使圆柱离开桌面2cm,2秒后放下(这时胳臂不要离开桌面),每对中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放下第一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两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 指导语为: “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桌上时候,你就用刚才看到的方法轻轻的提起,注意这时候的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你分不清楚,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进行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尽

《实验心理学》复习知识点(试题版)

《实验心理学》复习知识点(试题版)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是(B)。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光变量 2.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D)。 A.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客观性、数量化、有效性 3.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 中的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A.2 B.3 C.4 D.5 4.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里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 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本著作是(C)。 A.《定量分析手册》 B.《心理学大纲》 C.《实验心理学》 D.《心理学物理学基础》 5.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A)。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刺激变量 6.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B)。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7.一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8.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匹配法 B.平衡法 C.排除法 D.恒定法 9.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以(B)为宜,只有 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A.2~3个左右 B.3~5个左右 C.5~7个左右 D.越多越好 10.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B)。 A.被试数量最好达到30个 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随机选取被试 D.最好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11.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B)。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明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12.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A)。 A.2X3设计 B.1X3设计 C.2X2设计 D.3X3设计 13. 在某次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D)。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

第一至四章 1、实验心理学的涵义 广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狭义: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并概括和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学科 内容:1、心理实验的一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和技术 2、实验方法在各心理学分支和各专门领域的应用 2、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处于支柱性的地位,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门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3、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1、客观观察2、自我校正 (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本质 1、客观观察:实验心理学强调以事实说话,通过实验研究来说明问题,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加以校正和完善。 2、自我校正:公开性和重复性4、为实验心理学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韦伯、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韦伯:1、发现了两点阈值,是心身关系问题研究的开始,也是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开始。 2、进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k=⊿I/I),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定量法则。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将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实验研究的第一人。 费希纳:1、提出了费希纳定律S=KlgR(S: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实际的刺激强度,K:常数),证明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和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 2、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 费希纳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这些方法能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为心理实验研究提供了工具,这些方法及其变式一直沿用至今。 冯特:1、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脱离哲学母体开辟了道路;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和比较完整的实验心理学体系,强调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创 建了实验心理学; 3、培养了世界上第一代、第二代心理学家,形成一个心理学家共同体,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艾宾浩斯:1、证明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使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拓展至前所未有的范围;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是人工实验情景的典范,他这种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控制的思想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首先提出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为研究高级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遗忘曲线; 5、引发了记忆研究的持久热潮,并且对今天的内隐记忆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观察法:⑴各种形式1、自然观察2、参与性观察3、个案法4、调查法(间接观察) ⑵作用:描述 相关法:⑴作用:预测 ⑵能否根据变量之间的相关推断其因果关系? 不能。共变关系≠因果关系;低相关≠无关系 实验研究的通用逻辑(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一)确定实验课题(二)提出实验假设(三)实验设计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没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先前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这种记忆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本实验旨在通过心理学方法探讨内隐记忆的特性和影响,以进一步理解这一重要的心理现象。 本实验选取了5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健康 志愿者。 实验采用图片和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其中包含50个单词和50张图片。每个单词和图片都配有相应的编码。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学习和测试。在学习阶段,志愿者需要观看单词和图片,并完成相应的编码任务。在测试阶段,志愿者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包括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还采用了干扰任务,以评估内隐记忆的持久性。 结果显示,志愿者对单词和图片的自由回忆率均较低。这表明在无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先前的学习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较弱。 线索回忆结果表明,对于有明确线索的单词和图片,志愿者的回忆率有所提高。这表明线索可以促进内隐记忆的提取。

再认结果表明,志愿者对先前学习过的单词和图片的识别率较高。这表明再认任务可以有效地测量内隐记忆。 干扰任务结果表明,完成一系列干扰任务后,志愿者的内隐记忆提取能力有所下降。这表明内隐记忆的持久性受到干扰任务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表明,内隐记忆在无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对行为的影响较弱,但在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先前的学习经验对行为的影响则较为明显。干扰任务对内隐记忆的提取具有负面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的特性和影响。 本实验通过心理学方法探讨了内隐记忆的特性和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内隐记忆在无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对行为的影响较弱,但在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则较为明显。干扰任务对内隐记忆的提取具有负面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内隐记忆这一重要的心理现象。 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主要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现象,即通过学习和经验,人们能够在没有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对某些信息进行快速的再认和辨识。这种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在许多简单和基本的认知任务中都有所体现。例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26.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