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生产工艺流程图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图

电石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制造氯气、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下面是电石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

原材料进料→破碎磨矿→干法电炉炼制→电石冷却→电石碾碎→电石包装

1. 原材料进料:

原料主要包括石灰石和焦炭。石灰石中含有钙碳酸盐,是电

石生产中的主要原料;焦炭则是提供高温和还原气氛的燃料。

2. 破碎磨矿:

原材料经过破碎机和磨碎机的处理,被粉碎为粒径适宜的颗粒。这些颗粒能够提高反应的速度和效果。

3. 干法电炉炼制:

把破碎磨矿后的原料送入干法电炉进行电石炼制。在电炉中,原料被加热到高温,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电石。该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加热:将炉内的电极通电加热,使其达到高温。

(2) 反应:原料在高温下与电极的碳反应,产生一系列还原

反应,最终生成电石。

(3) 收集:电炉内产生的气体经过处理后,其中的氯气被收集,用于后续的化学产品制造。

4. 电石冷却:

炼制后的电石需要经过冷却处理,降低温度。冷却后的电石颗粒更易于包装和运输。

5. 电石碾碎:

冷却后的电石进入碾碎设备,被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这些电石颗粒可以用于制造化工产品,如聚氯乙烯、氯气等。

6. 电石包装:

粉碎后的电石被分装入包装袋中,以方便运输和存储。包装时需要注意避免潮湿和与其他物质的接触。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十分关键,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种因素,确保能够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电石产品。同时,工艺流程中还需要进行废气处理,以保护环境和工人的健康。

电石炉的生产工艺及其关键设备分析

电石炉的生产工艺及其关键设备分析 摘要:电石俗称卡石。电石的分子式为CaC2,分子量为64.10。其工业产品为灰色、黄色、棕色或黑色固体,其中紫色最为丰富。一般来说,电石是指在电炉中以2,000℃加热的热和生焦形成的工业电石。除了大多数电解质外,电石还 含有少量其他杂质。 关键词:化工设计;电石炉;工艺流程;生产设备; 前言 近年来,我国电石生产技术的使用稳步提高。从国外发展的角度来看,木炭生产主要使用封闭式窑,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减少了能源消耗。但是,大多数电炉仍然开着。开放式电炉作为我国使用的传统设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鉴于当前的经济发展,传统的电石炉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因此生产密闭电石炉是当前的趋势。 一、电石炉生产原理 1.碳化钙的反应机理 电石是用耐热电弧炉中的热炭制成的。作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煤是由石灰石和碳材料的混合产生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氧化钙和碳首先在高温下反应; CaO+C=Ca+CO (1) 钙蒸汽同固态碳又发生如下反应∶ Ca+2C=CaC2 (2) 反应是一种二元系统,其中有两种气体,即气体状态下的Ca和CO。反应状态不仅取决于温度,而且取决于气体中钙和一氧化碳之间的任何压力值。只有在

钙蒸气压力高、一氧化碳压力低的情况下,才能在低温条件下形成氯化钙。第二 种方法:随着材料下降,温度会升高。钙和氧化钙在达到适合其成分的温度时, 迅速熔化成氯化钙和高热氧化钙。当氯化钙含量约为20%,温度约为2,000 c时,会发生以下反应: CaO+3C=CaC2+CO (3) 伴随着振动现象,反应迅速发生,熔解物质中的CaC2成分迅速增加,电炉 电极下端形成反应区。在该区域,最终反应与原料成比例,氯化钙扩散到窑底并 释放出来。电极所需的热量在整个反应阶段产生,电极产生的电弧和电流由炉内 材料产生的电阻提供。 2.关于电石炉电气理论 矿热炉的基本电气原理类似于灯泡。电力通过电阻式介质传输。根据第一焦 耳定律,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但电炉的电阻不是欧姆。除了电阻,还有感应和 电容器。因此,在电阻和电感耦合电路中,既有能量消耗,也有能量转换。电阻 z阻抗、电阻r和电感x之间的关系,在电阻电路中,由电源产生的所有能量都 由电阻消耗。也就是说,抵抗会吸收主动力。在感应电路中,感应不消耗能量, 能量在感应和电源之间交换,即感应吸收无功。在电阻和电感串联电路中,既有 能量消耗又有能量转换,因此既有有功功率p又有无功功率q,它们与表观功率 s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 二、生产原材料 1.石灰 石灰是生产封闭式电炉的重要原料,其生产选择对于保证封闭式电炉的高质 量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因素。在一些生产工艺中,原煤的氧化镁含量相对较高,

电石(秦立冬)

电石工业 姓名:秦立冬 学号:2010101652 班级:管理G106

目录: 一、电石工业概貌 (3) 二、电石工业上下游产业链 (3) 三、电石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4) 四、电石工业的主要原料 (5) 五、电石工业生产的基本工艺 (5) 六、电石生产的关键设备及其特点 (8)

一、电石工业概貌 (一)世界电石工业概貌 目前,世界电石生产和消费均主要集中在我国,其他国家只有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还保留有部分电石生产装置,但是产能和产量都相对较小。2008年,德国、美国、日本三国的电石产能分别为20万吨/年、29.3万吨/年、33.4万吨/年。三国合计电石产能只有中国的3.8%左右。这些国家的电石主要用于生产氯丁橡胶、乙炔炭黑、石灰氮及其衍生物等精细化工产品以及金属焊接切割用的乙炔气,同时其先进电石生产设备由于能耗高、环境成本高和人力成本高等因素也处于不断被淘汰之中,少量电石的需求转向从发展中国家进口。 (二)我国电石工业概貌 据2008年统计,我国电石生产厂家有400多家,其中产能在5万吨/年以上的有120家,最大的厂家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百万吨/年,全部为内资企业。2009年产能约为2300万吨/年,产量为1524吨,同比增长5.2%,表现消费量1490万吨。国内电石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电石产能占国内电石行业的80%以上。其中内蒙、宁夏、陕西、新疆、甘肃、山西、四川、贵州等省为主要产区。下表为我国近年电石供需求情况。 2000~2008年国内电石供需情况 年份产能 /万t·aˉ1产能同比 增长/% 产量/万t 表观消费 量/万t 进口量 /万t 出口量 /万t 开工率 2000 480 一340 331 2861 9.01 70.8 2001 500 4.17 346 334 361 8.34 69.2 2002 560 12.00 425 417 3 8.30 75.9 2003 700 25.00 538 530 11 8.31 76.9 2004 1000 42.90 668 662 220 5.97 66.8 2005 1500 50.00 895 885 31 9.72 59.7 2006 1819 21.90 1177 1168 28 9.05 64.7 2007 2000 9.95 1482 1470 33 11.99 74.1 2008 2000 10.00 1361 1349 47 11.55 61.9 数据引自:陈金城,穆和平,杨军,马中学。国内外电石工业基本情况和甘肃省电石产业发展方向。2010年第3期 二、电石工业上下游产业链 (一)电石工业上游产业 电石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煤和石灰,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供应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求。2007年,国内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00亿吨左右,净增约450亿吨。同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5.23亿吨,同比增长8.2%。按此计算,我国煤炭资源有充分保障。同煤碳一样,我国的石灰资源也非常丰富,能够保障电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石工业下游产业 在我国,电石主要用于生产电石法聚氯乙烯(PVC),PVC消耗的电石量约占电石表观

电石生产工艺

电石生产工艺 电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它是通过工业过程制 造而成的。电石生产工艺在很多国家都有应用,尤其是在化工、矿业和冶金等领域。 电石的生产过程包括多个步骤,从石灰石、煤炭到电石,每个步骤都非常关键。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石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准备 石灰石和煤炭是制造电石的两种主要原料。为了获得最 佳的生产效果,这些原料都必须符合一定的特定要求。 1.1 石灰石 石灰石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的矿物质,它的主要成分 是碳酸钙 (CaCO3)。制备电石的石灰石通常是高品质石灰石,包括以下特定要求: (1) 高品质石灰石的含钙量应在 98~99.5% 之间。含钙 量越高,生产出的电石质量越好。 (2) 石灰石的杂质含量应尽可能低,特别是含铁、硅等 杂质。杂质含量高的石灰石不仅会降低电石的质量,而且会磨损生产设备。 (3) 石灰石颗粒大小应均匀,通常在 10~50 mm 之间。 1.2 煤炭 煤炭是制造电石的另一主要原料,它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1) 煤种选择 制造电石的煤种通常是贫煤和褐煤,因为这种煤种不仅 价格相对低廉,而且富含挥发分和焦油,更适合于电石工艺中

的加热过程。 (2) 煤炭质量要求 煤炭的质量对生产电石的影响很大。煤炭应具有以下特性: A. 挥发分含量要高,通常在 25% - 35%之间。 B. 灰分含量应低,不超过 15%。 C. 热值越高越好,热值在 23 - 28 MJ/kg; D. 粒度应均匀,通常是 3 - 25 mm。 二、石灰石碎矿和煤炭制备 生产电石的下一个步骤是对石灰石和煤炭进行处理和准备,以便放入电石炉中进行反应。 2.1 石灰石碎矿 在石灰石碎矿过程中,需要选择一台合适的破碎机,将石灰石进行粉碎和筛分,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状石灰石。 2.2 煤炭制备 和石灰石碎矿类似,煤炭制备也需要选择一台破碎机,将煤炭粉碎和筛分,得到合适的颗粒状煤炭。 三、电石炉的制备 电石炉是制造电石的核心设备,它需要精细的设计和制造。电石炉是一种立式圆筒形的钢制容器,高度通常在 5-10 米左右。 3.1 电石炉的结构 电石炉的结构包括炉体、炉顶、炉门、炉底、炉台等几个重要部分。炉体是整个电石炉的主要部分,是由钢板、耐火砖等构成。炉体内部有两个平行的金属架,上下分别放置石灰石和煤炭,两者交替放置,形成三层电极,石灰石和煤炭的粒度要求相同,石灰石和煤炭的间隙呈六角形交叉排列。

电石生产过程及其操做

电石生产过程及其操做 内容提要 一概论 电石的性质、用途、生产工艺流程 二电石生产要紧设备 电石炉的类型、构造 三电石生产的原料 焦炭、石灰、电极糊与电极 四电石生产过程操作 电石炉操作、工序操作、 基本操作 五影响电石生产的要紧因素 电石生成理论、原料质量、电气参数对电石生产的影响六电石生产常见事故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及处理、电极事故及处理、事故停炉与开炉七电石生产节能技术 节能潜力分析、影响节能因素、节能技术措施 八电石生产过程要紧危险有害因素

一、概论 1. 电石的性质 电石是指工业碳化钙(CaC2),由无烟煤(或者焦炭、兰炭)与生石灰在电石炉内加热到1800~2200℃时,使碳与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 电石的外观为灰黑色固体,其密度约为2300 kg/m3,熔点约为2000℃,能导电,碳化钙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 电石属遇湿易燃物品,本身不燃。遇水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发生爆炸。原料中夹杂的磷化合物,在生产电石时变成磷化钙,当它与水作用时生成磷化氢而混合在乙炔气体中;原料中夹杂的硫化物也进入电石产品中,与水作用生成硫化氢,混于乙炔气中。1公斤碳化钙与水完全反应可产生370升乙炔气体。 2 电石的用途 早期供制乙炔、氰氨化钙与有机合成,钢铁工业脱硫剂。 电石的深加工分为: (1)以固体电石为原料进行产品制造的有石灰氮、氰熔体、氰化物、双氰胺、硫脲等。电石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取乙炔,乙炔在氧中燃烧(氧-乙炔矩)可发生高温(3000℃以上)与强光,广泛用于金属的焊接与切割。 (2)以乙炔为原料可生产多种重要的化学产品,如以乙炔为原料可通过加氯生产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通过加氯化氢生产聚氯乙烯;通过加水生产乙醛、醋酸;通过加氰化氢生产丙烯酸、合成纤维等;通过加醋酸生产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通过聚合生产乙烯基乙炔、氯丁橡胶等;通过裂解生产乙炔炭黑等。目前我国占总产量将近70%的电石乙炔用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 3 我国电石生产概况 建国初我国的电石生产要紧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容量小、产量低、市场不大,1960年电石生产能力35万吨。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猛进展,生产醋酸、醋酸乙烯与聚氯乙烯等产品的原料路线由乙炔转为乙烯,电石的生产出现大幅度萎缩。 21世纪,随石油资源紧张价格攀升,由石油炼制乙烯再生产PVC成本越来越高。而大型密闭炉的出现及生产过程自动化、资源利用化的提高,使电石产业又方兴未艾。随生产工艺及设备制造技术的提高,电石法PVC的成本及优势明显。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焦、石灰石与电力资源,电石生产迅速进展,带动PVC、氯碱生产的同步增长。 “十一五”期末全区电石计划产能达到1400万吨,2008年,全区电石企业共186户,拥有电石炉近310台,电石炉变压器容量为420万千伏安,产能为840万吨。近年来,一些国产化大型密闭电石炉纷纷在我区的一些大型氯碱聚氯乙烯化工企业落户,电石生产正在向大型化进展。 4 电石生产过程工艺流程 (1)电石生成反应CaO+3C=CaC2+ CO (2)电石生产工艺流程

电石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电石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讲解 主讲人:永 培训时间:2006年3月18日和8月15日 一、目的: 为了电石生产过程的控制,在受控状态下生产和满足本公司电石生产的工艺要求,制订电石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二、适用围: 此生产工艺操作规程适用于兴平精细化工股份生产过程中原料、配比、运料、投料、冶炼、出炉、化验分析、冷却、包装、出厂等围。 三、工艺流程图:见附件 四、过程控制: 4.1 原料 4.1.1兰碳:兰碳是在矿热炉冶炼中主要的原料之一,而且还是化学反应中的导电体、导热体,因此它的组成的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电炉的操作,生产电石用兰炭应符合下列要求: 固定炭>81%,灰份<8%,挥发份>8%,水份<14%,粒度18-28mm,粒度的合格率要求在85%以上。 4.1.2 无烟煤: 电石生产中适用软质半软质,要求固定碳含量高,灰份小,无烟煤的比电阻大,所以在兰碳中用15%-30%的无烟煤比较适合电石生产,无烟煤的质量要求: 固定碳>85%,挥发份<10,灰份<8%,水份85%. 4.1.3白灰: 白灰是电石生石的主要原料之一,属易分解,应严防潮湿或雨水的浸泡,有条件应当罐装贮藏,时间为夏季1-2天,冬季2-4天为宜. 电石生产中的氧化钙应符合下列要求: 氧化钙>90%,氧化镁<1.6%,生过烧<10%

粒度要求:45-100mm,粒度的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 4.2 原材料的验收及控制: 4.2.1 验收:进厂原料必须经质检员外观验收合格.外观要求:粒度要求,水份含量的初步检验合格后,指定卸位置,注明产地,厂家标示。若新换产地厂家的原料必须先经过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卸车,对固定客户的原料经过外观验收后可以先卸车后化验,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变化,接近控制指标时,质检员应向原材料供应部门发出“蓝色警告”,并以书面形式下达。 确保进入原料合格率98%以上,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 4.2.2破碎、筛分: 鉴于目前市场供应的原料粒度较大不符合电炉冶炼的粒度要求,本厂采用挤压式破碎方式振动式筛分方式对原料进行二次加工。 白灰的破碎粒度要求:45-55mm,符合工艺生产的要求,白灰、兰碳粉沫的筛分要求:因白灰、兰碳粉沫的筛分会影响炉料的透气性,容易造成棚料,塌料,直接影响生产,所以要尽量采用2.5mm孔径的筛网将白灰、兰碳中的粉沫筛分,有利了正常的生产。所有的兰碳经过筛分烘干,白灰经过破碎和筛分方可使用。 4.2.3 烘干 兰碳烘干要求及过程:干燥的过程实质是被除去水份,从固定物料中转移到气箱中,必须使干烘物料表面上的蒸气压超过炉介质蒸发过程,达到烘干的目的。兰碳潮湿水份超标,会直接影响电极炉及电质的质量。烘干后的兰碳水份要求达到:<5%。 五、电极糊 5.1电极糊的控制项目有固定碳,挥发份,灰份水份等,一般只要求分析挥发份,灰份和水份三项就可以把四项全部计算出来,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挥发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围.自4月-10月挥发份应控制在<11%-11.5%,10月-4月挥发份应控制在>10.5%-11%. 5.2挥发份太高时,会造成下列不良后果:

聚氯乙烯工艺

聚氯乙烯装置工艺流程 一、聚氯乙烯装置组成 主要由乙炔工段、氯乙烯工段、聚氯乙烯工段组成。 1、乙炔工段。电石破碎、分解反应生成乙炔气。 2、氯乙烯工段。乙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3、聚氯乙烯工段。氯乙烯在引发剂、悬浮剂及其它助剂作用下,借助强力搅拌,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装置的工艺流程简图 电石 补充 氯化氢气 合格电石块 乙炔 聚乙烯单 分散剂、引发剂 纯水、缓冲剂 终止剂 汽提后PVC 料浆 PVC 浆料 PVC 成品 (白色半透明状颗粒) 电石破碎 乙炔发生、清净 氯乙烯合成、压 缩、精馏 PVC 聚合 PVC 浆料汽提 PVC 脱水、干燥、包装

1,4-丁二醇生产工艺简述 1,4丁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汽车和日用化工等领域。1,4-丁二醇(BDO)主要用作化学中间体,最大用量的衍生物为四氢呋喃(THF),其次是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γ-丁内酯(GBL)衍生物。THF可用于生产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PTMEG),主要用于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氨纶)、聚氨酯弹性体和共聚酯,其他用途有:用于丁二烯合成时的中间体,腐蚀抑制剂、电镀发光剂、聚合催化剂、脱叶剂、氯烃稳定剂。近年来,以1.4丁二醇为原料的PBT工程塑料和PBT纤维,因其易加工,优异的电性能、机械及耐热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工业和高档服装业。此外,还用于合成维生素B6、农药、除草剂以及溶剂、增湿剂、增塑剂、医药中间体、链增长剂和胶粘剂等。1.4丁二醇为白色斜方结晶,易肖潮,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不溶于苯和乙醚。熔点58℃。沸点238℃。折光率1.450。闪点152℃。中等毒性,有刺激性。本品应密封于阴凉处干燥保存。 采用炔醛法生产1,4-丁二醇,以乙炔和甲醛为原料经合成和加氢二步生成1,4-丁二醇。第一步由乙炔和甲醛生成丁炔二醇,第二步丁炔二醇加氢生成1,4-丁二醇。此法为生产1,4-丁二醇的传统方法。经改良后采用硅酸铝为载体的乙炔铜催化剂,还加入了铋,以抑制聚合反应,这样克服了原有工艺的不足,反应温度均匀、质量稳定,安全性有了保证。

(完整版)电石生产工艺

一、电石的生产工艺 电石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C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电石工业诞生于19 世纪末,迄今工业生产仍沿用电热法工艺,是生石灰 (CaO)和焦炭(C)在埋弧式电炉(电石炉)内,通过电阻电弧产生的高温反应制得,同时生成副产品一氧化碳(CO)。 电石生产的基本化学原理CaO+3C→CaC2+CO 式中可见电石生成反应中投入的三份C,其中二份生成CaC2,而另一份则形成CO, 即消耗了1/3 的炭素材料. ⑴石灰生产 生石灰(CaO)是由石灰石(CaCO3)在石灰窑内于1200℃左右的高温煅烧分解制得:CaCO3→CaO+CO2 ⑵电石生产 电石(CaC2)是生石灰(CaO)和焦炭(C)于(电石炉)内通过电阻电弧热在1800~2200℃的高温下反应制得: CaO+3C→CaC2+CO 电石炉是电石生产的主要设备,电石工业发展的初期,电石炉的容量很小,只有100~300KV A,炉型是开放式的,副产品CO 在炉面上燃烧,生成CO2白白的浪费。 电石行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原材料的运输、准备过程及生产的过程中都

开放电石炉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文件目录 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电石生产管理流程图 操作规程 电石炉工艺操作暂行管理规定 工艺文件管理目录 一、生产管理制度 1、工艺管理制度 2、巡回检查制度 3、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4、技术教育培训制度 5、三废治理环境保护制度 二、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三、电石生产工艺流程图 四、操规程明细表 1、上料安全操规程; 2、绞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3、炉面工安全操作规程 4、出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5、配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6、天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7、加电极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8、电石包装工安全操规程 9、成品库安全操作规程 10、液压系统岗位操作规程 11、炉前化验操作规程 12、机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13、制作焊接电极桶操作规程 14、电器安全操作规程 15、安全生产动火规程 16、矿热炉尾气净化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17、吊装作业规程 18、动火作业规程 19、设备内作业规程 20设备酸洗操作规程 电石炉工艺参数 电炉变压器:HCSSPE-16500KVA/35KV 额定容量:16500KVA 额定电压:一次35000V,二次132-176V 额定电流:一次243-272A,二次64368-54127A 电极直径:Ф1010mm

极心圆直径:Ф2700mm 炉膛直径:Ф6500mm 炉膛深度:Ф2300mm 炉壳直径:Ф8000mm 中宁兴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 配比 根据生产不同级别电石产品,白灰(CaO)和焦碳(C)按一定比例混均加入矿热炉内,通过电极把电能转化成热能来满足生产CaO2所需热量,使白灰和碳在炉内充分反应当成CaO2(电石),由炉口把成品电石流入电石锅内拉出,冷却后破碎、包装、销售。 白灰:粒度5-40mm CaO≥90% 生碳<5% <5% 沫子<3% 焦碳:粒度5-25mm ≥82% 灰份<10% 挥发份<10%子水份<15% 电石变量:优极品≥305t/kg 一极品≥295 t/kg 二级品≥285t/kg 三极品≥275 t/kg 学兼优合格品<275 t/kg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

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工业品呈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含碳化钙较高旳呈紫色。其新创断面有光泽,在空气中吸取水分呈灰色或灰白色。能导电,纯度愈高,导电性愈好。在空气中能吸取水分。加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与氮气作用生成氰氨化钙。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旳基本原料之一。是乙炔化工旳重要原料。由电石制取旳乙炔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生产措施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托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重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旳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旳电炉中加热至2023℃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旳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旳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旳类型以不一样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旳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旳一部分被安顿于炉上旳吸气罩抽出,剩余旳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所有一氧化碳被抽出。

为规范电石行业发展,遏制低水平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提高资源综合运用效率,保证安全生产,深入增进产业构造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电石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现将《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23年修订)》予以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对电石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安全许可、信贷融资、电力供应等工作中要以本准入条件为根据,原《电石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23年第76号)同步废止。 附件:《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23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附件: 电石行业准入条件 (2023年修订) 为深入遏制目前电石行业盲目投资,制止低水平反复建设,规范电石行业健康发展,增进产业构造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调整

工艺流程图图标、符号、图示、标志及含义画法

工艺流程图图标、符号、图示、标志及含义画法 设备布置图的画法1)视图表示方法比例与图幅,分区,视图配置2)设备表示方法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同一位号的多台设备,在图上可画出一台设备的外形,其他的可以只画出基础或用双点画线的方框表示;设备一览表。特征管口的方位角2.3设备布置图的阅读某物料残液蒸馏系统设备布置图样中有平面图和I-I剖面图。按工艺要求,冷凝器E0401架空,其物料出口的管口高于真空受液槽V0408A和V0408B的进料口,物料可以自流到V0408A 和V0408B中,为便于E0401的支承和避免遮挡窗户,将其靠墙并靠近建筑轴线②附件布置。为满足操作维修要求,各设备之间留有必要的间距。剖面图表达了室内设备在立面上的位置关系,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在平面图上I-I处,蒸馏釜和真空受槽A和B布置在标高为5m的楼面上,冷凝器布置在标高为6.95m处。3、管道布置图3.1、管道布置图的图示1)一组视图用平面图、剖视图等表示整个车间(装置)的设备、建筑物的简单轮廓以及管道管件、阀门、仪表控制点等的布置安装情况。2)尺寸标注管道管件、阀门、控制点等的平面位置尺寸和标高以及建筑物轴线编号、设备位号及说明等。3)指北针表示管道安装的方位基准。4)标题栏注写图名、图号、比例、修改、签字

等。5)管口表在图纸右上角,列出与所有设备管口有关内容的管口表。3.2、管道的图示方法1)管道视图的配置与画法管道视图的配置2)管道视图的画法a.设备的画法b.管道的画法管道的画法替换高清大图管道的连接画法管道用三通的表示法各种管道的画法c.管道附件的画法示例:根据图(a)所示管道(装有阀门)轴测图画出其平面图和立面图。分析:该段管道有两部分,主管道的走向为自下向上一向后一向左一向上一向后;支管向左。管道上有四个截止阀,上部两个阀的手轮朝上(阀门与管道为法兰连接),中间一个阀的手轮朝右(阀门与管道为螺纹连接),下部一个阀的手轮朝前(阀门与管道为法兰连接)。根据轴测图画出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如图(b)。3)管道布置图的标注建筑物——一般管道定位基准是建筑物的轴线和层面标高,因此必须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编号和间距尺寸,标注地面、楼板、平台和建筑物的标高。设备——图中标注设备的位号和定位尺寸,设备中心线上方标注与流程图一致的设备位号,下方标注支承点标高或中轴中心线标高;管道——管道上方要标注与流程图一致的管道编号,下方标注管道标高,管道布置图以平面图为主,标注出所有管道的定位尺寸及标高。单根管道也可用指引线引出标注,多根管道一起引出标注时,如下图所示。管路安装有坡度要求时,应注坡度(代号i)和坡向,如下图所示,图中

电石生产操作规程(出炉)

电石生产操作规程 出炉岗位 1、岗位范围 1.1负责出炉操作,出炉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维护。 1.2负责一层卫生。 2、准备工作 2.1将烧穿电极装的足够长。 2.2出炉空锅准备充分并检查有无漏锅,位置是否摆正。牵引机运行是否正常,钢丝绳松紧合适、无重叠。检查铁道上有无异物。 2.3出炉用工具(包括托铲、堵子、铁棍、钎子、铁锹以及堵眼用的泥球或电石渣子)准备齐全,万整好用。 2.4炉眼形状以维护成里小外大成喇叭形为宜。 3、正常出炉操作 3.1一般正常情况每次出炉时间间隔为60分钟。 3.2出炉时根据炉眼情况,找好位置,用铁棍撞开或用出炉电极烧开,使电石流出。当电石流出不畅时,可用钢筋深捅或浅捅。 3.3出炉时间以15分钟±5分钟为宜,一般正常情况出炉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炉内电石有足够的熔炼时间。 3.4估计电石流出量与加料量达到平衡时进行堵眼。 3.5堵眼时,操作者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站在托铲和堵子两侧,由另一人将泥球平稳放在托铲上,二人协作,将泥球送入眼位用均匀力量堵入炉眼内。 3.6堵好炉眼后,将炉嘴上残留的电石清下,以保持炉嘴及电石溜道的光滑平坦。并适量铺些渣子。 3.7将充满电石的锅用牵引车拉至冷却厂房。(注:炉眼下方要备有空锅,以防跑眼) 4、开停炉操作 4.1送电后,用烧穿电极把炉眼烧深、烧大,清好电石溜道和炉口,保持一定的规格形状,听从班长指挥随时准备开眼。 4.2停炉前要把炉眼烧大、烧深,并使电石尽量排除干净(如果停电前来不及开眼可在停电以后开眼将电石放尽)。 5、氧气吹眼操作 5.1在打不开眼或炉眼严重不畅通时,可采用无缝管和氧气软管连接至氧气瓶上对准炉眼进行吹烧。(注:吹眼前要正确判断电极端的位置和二次炉底形成的高度) 5.2将吹眼用具安装齐全后,经试气不堵气方可应用。操作人员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手套禁止有油污),关闭吹眼挡板。吹眼时必须停电,并至少打开一个检查孔,防止吹入过深使氧气进入炉内。 5.3将钢管捅入炉眼内,为接触电石前少开点气,以防电石封堵管口,随钢管向里加大氧气压力,吹后拉出钢管时先关好气。 5.4钢管拉出后再用氧气轻吹一下,以防电石堵口。 5.5气瓶内的氧气应当吹后还剩余0.3—0.5MP的压力。 6、不正常情况及处理

PVA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 (一)、乙炔发生工序: 电石与水在发生器中发生反应,反应温度为80±5℃,压力为10kPa,反应后生成的乙炔气体,由上部出来后到洗涤塔洗涤。电石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由溢流管溢流到渣浆池。电石渣浆经沉淀后作为水泥的生产原料。反应后生成的矽铁定期排放到渣池中,由人工定期清理。发生器中生成的乙炔气,从乙炔发生器上部出来经过洗涤塔进入冷却器将乙炔气冷却至35~45℃,冷却后的乙炔气体从冷却塔低部出来,部分送至有机厂乙炔清净工序,部分经进入气柜以平衡流量。 (二)、合成工序 2.1、触媒配制系统: 把定量的活性炭加入触媒加料槽,用罗次鼓风机将其风送至沸腾式触媒干燥塔内,活性炭加完后,打开空气予热器,触媒干燥塔夹套和内加热蛇管的蒸汽。再用鼓风机把经过空气予热器的热空气送入干燥塔内。活性炭沸腾预热至一定温度后,将溶解槽已配制好的醋酸锌水溶液由醋酸锌加料泵通过喷头向触媒干燥塔内均匀喷洒,喷洒停止后,继续干燥一段时间,待水分降至0.5%以下时,卸料装桶。 2.2、乙炔清净系统: 乙炔站送来的具有适当压力的粗乙炔进入次氯酸钠洗涤塔下部,与塔上部喷淋下来的次氯酸钠溶液逆流接触,除去硫化氢、磷化氢等

杂质。塔顶馏出的乙炔进入综合洗涤塔,在第一段与循环喷淋的碱液逆流接触,除去酸雾、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游离氯。在第二段,乙炔与循环喷淋的低温水逆流接触,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等雾滴和饱和的水蒸汽。塔顶乙炔进入乙炔干操塔除去乙炔中微量水分及有机杂质后进入合成系统。 2.3、醋酸乙烯合成系统: 清净后的精乙炔与来自气体分离塔顶的循环乙炔混合用乙炔鼓风机加压后,定量地送入醋酸蒸发器内,乙炔和醋酸混合气从醋酸蒸发器出来,然后进入反应器底部。反应气体从反应器顶部出来,气体进入气体分离塔。大部分循环液经板式换热器(RJ107)用盐水冷却后进入三段循环使用。部分作反应液采出,进入反应液收集槽后,用泵送往罐场贮槽。 2.4、乙炔回收系统: 来自分TQ-103顶部的乙炔,进入气体吸收塔底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低温吸收液逆流接触,乙炔被溶解吸收。不被吸收的氮气等由塔顶放空。吸收塔釜吸收液由泵送入解吸塔。解吸后的釜液用泵少部分回至解吸塔顶,大部分返回至吸收塔塔顶。解吸出来的乙炔进入水洗塔。洗涤水从塔釜引出,用泵送出部分至精馏萃取塔。作洗涤塔二段循环液,落入塔釜。乙炔与两段吸收液逆流接触除去乙醛后送往清净工序综合洗涤塔。 (三)、精馏工序: 3.1、粗分系统:

乙炔的安全生产技术

乙炔安全生产技术 乙炔,俗名电石气。它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五色气体。工业 乙炔因含有杂质(磷化氢)而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体相对密度 0.91(空气=1)。液体相对密度0.6181(-82℃)。稍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丙酮。乙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起加成反应,容易聚合。乙炔 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3 500℃)和强光。 乙炔是易燃气体,它可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2.55%~80.00%(体积)。当压力超过0.15MFa时很易发生爆炸。乙炔的 点火能很小,其最小点火能为0.02mJ。 最常见的乙炔一氧焰,用于金属的切割、焊接及金属表面喷镀。 乙炔也被用作石化工业的原料,用来制造聚氯乙烯、氯丁橡胶、醋酸、醋酸乙烯酯等。 工业上制取乙炔的方法很多。如电石法、甲烷裂解法、烃类裂解 法等。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电石法生产乙炔。电石法生产乙炔按电石和 水接触的方式分类,可分为电石入水式(又称湿式)、水人电石式(又称 干式)和排水式三种,国内目前以电石入水式居多。从节约能源,提高 电石利用率、减少污染并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溶解乙炔气瓶比 移动式乙炔发生器有很大优势,我国正推广使用溶解乙炔气瓶。电石 法生产乙炔工艺如图所示。加入到发生器中的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气,生产的粗制乙炔气经气液分离后进入气柜储存,气柜内的乙炔除 去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后成为精制乙炔,再除去水分后进入压缩机,加压至2.5MPa的乙炔气再经除油和除水后送至用气装置或乙炔充装台。 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流程图 职业危害乙炔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最小点火能的数值很小,因 此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乙炔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氯和氟也发生爆炸性反应。乙炔含磷化氢越过0.15%时,遇空气容易自燃。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 简介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制造管道、地板、电线电缆、隔热材料和交通工具内饰等。电石法是一种主要的 PVC 生产工艺,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工艺及其原理。 工艺流程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制备电石 电石是一种灰色固体,主要由氢氧化钙(Ca(OH)2)和电石石灰石(CaC2)组成。制备电石的过程很简单:将石灰石与焦炭一同送入电炉内,经过高温反应生成电石。 反应方程式为: CaC2 + 2 C → 2 CaO + 4 CO 电石的主要成分是乙炔气体,每吨电石可生产出约 400-450 立方米的乙炔气体。 2.合成氯乙烯 将电石生成的乙炔气体和氯气送入氯化反应器内,通过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氯乙烯通过冷凝后被收集。 反应方程式为:

C2H2 + Cl2 → C2HCl + HCl C2HCl + Cl2 → C2H2Cl2 C2H2Cl2 → C2H3Cl + HCl 3.合成聚氯乙烯 聚合反应是将单体化合物组装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将氯乙烯作 为单体加入聚合反应器,并在催化剂(如过氧化物等)的作用下进行 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该反应由于产生大量的热,需要冷却。 反应方程式为: n(CH2=CHCl) → [-CH2-CHCl-]n 4.精炼和成型 聚合得到的 PVC 是一种奶白色固体。在后续的操作中,需要对 PVC 进行精炼和成型。精炼可以通过调整聚合得到的 PVC 分子量、添加剂 和填料等方式进行。成型是指将 PVC 粉末通过加热和挤出等方法形成 不同形状的制品。 工艺原理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为单体聚合,即将单体分子组 装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本工艺主要有三个反应,分别是制备电石、合成氯乙烯和聚合合成 PVC。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反应的原理。

(完整版)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工业品呈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含碳化钙较高的呈紫色。其新创断面有光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呈灰色或灰白色。能导电,纯度愈高,导电性愈好。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加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与氮气作用生成氰氨化钙。 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乙炔化工的重要原料。由电石制取的乙炔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一)电石生产工艺过程 烧好的石灰经破碎、筛分后,送入石灰仓贮藏,待用。把符合电石生产需求的石灰和焦炭按规定的配比进行配料,用斗式提升机将炉料送至电炉炉顶料仓,经过料管向电炉内加料,炉料在电炉内经过电极电弧垫和炉料的电阻热反应生成电石。电石定时出炉,放至电石锅内,经冷却后,破碎成一定要求的粒度规格,得到成品电石。在电石炉中,电弧和电阻所产生的热把炉料加热至1900-2200℃,其总的化学反应式为: CaO+3C=CaC2+CO+10800千卡 (二)电石炉生产工艺 1、配料、上料和炉顶布料 合格的原料由原料加工车间经计量、配料后,由斗式提升机送入电炉车间料仓内,由炉顶布料设施、固定胶带输送机和环形布料机将料送入炉顶环形料仓。炉顶布料设施按需要把炉料布入料仓,由电炉加料管分批加入电炉内。 2、电炉 半封闭电石炉是由炉体、炉盖、电极把持器、电极压放和电极升降装置等组成,是生产电石的主体设备。电炉由变压器供电,炉料在电炉内经高温反应生成电石,并放出一氧化碳气体,生成的电石由出炉口排出,用烧穿器打开炉口,熔融电石流到冷却小车上的电石锅内。 电极的压放为油压控制,采用单层油缸抱紧提升电极锥形环油缸压紧导电鄂板,电极的正常升降由四楼三台卷扬机控制,电极的升降、压放、抱紧、下料控制全部在二楼操作室按电钮控制。

石墨电极生产工艺.

论文题目:石墨电极生产工艺的研究 摘要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在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以及在石墨电极生产过程中影响石墨电极质量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石墨电极的质量提出了建议,指出了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添加炭纤维改善电极强度;改进电极接头形状,减少接头故障提高电极寿命。 关键词:石墨电极,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 The research of Graphite electrode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Graphite electrodes, primarily petroleum coke, needle coke, coal tar pitch as binder, calcined, ingredients, kneading, pressing, baking, graphite, machined and made to arc in electric arc furnace in the form of release electrical energy to heat the charge materials melt conductor, and graphite electrode production process factors affect the quality of graphite electrodes, graphite electrod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commendations,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raw materials, by adding the carbon fiber to improve the electrode strength; improved electrode connector shape, reduce joint failure to improve electrode life. Keywords: graphite electrode; calcined; ingredients; kneading; profiling; roasting; graphite; machining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