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2)肘外侧疼,疼痛呈持续渐近性发展。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体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俗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症候诊断

1.淤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增痛,夜间加重,舌质

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

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

1、毫针治疗

(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辩证配穴:淤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题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每天

治疗1次

2、灸法

(1)常规灸法

①悬灸

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可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每灸距皮肤2~3cm 施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膈俞、血海等腧穴可采用雀啄灸,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施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

②直接针灸

足三里穴可采用直接灸法,首先在穴位皮肤局部可先涂大蒜叶、凡士林、甘油等以增加粘附或刺激作用,然后将艾炷粘贴其上,自艾炷尖端点燃艾炷。在艾炷燃烧过半,局部皮肤潮红、灼痛时术者即用镊子移去艾炷,更换另一艾炷,连续灸3~5壮,隔日一次。

③隔物灸法

曲池、手三里、合谷等腧穴可选用隔物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14~0.16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艾。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连续灸3~5壮,隔日一次。

④温针灸法

肘髎、曲池、尺泽等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1~2个腧穴施以温针灸,将2~3g 艾绒包裹于毫针针柄顶端捏紧成团状,或将1~3cm长短艾条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无热度后除去灰烬。连续施灸2~3壮,留针3-分钟,每日一次。

(2)热敏针灸疗法

热敏灸操作规范:采用纯艾条,每次治疗以腧穴热敏现象消失为度,每日1次。

①热敏腧穴分布:以患侧局部及颈部为高发区,热敏腧穴多出现在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等区域。

②灸疗操作:治疗室温度保持在24℃~30℃,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部位;工具为两支热敏灸艾条,根据上述腧穴出现热敏现象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1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

③热敏灸感及疗程:在灸疗过程中出现了扩热、透热、传热、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热远端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时均为有效灸感,对患者实施个体化饱和灸量,直至四相传导(以腧穴热敏化现象消失为度),都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热敏灸通过“小大反应”、“气至病所”,最大限度提高临床疗效。每日治疗1次。

3、刺络放血

患者取坐位,患肘屈曲,在患侧局部找到压痛点,进行局部消毒后用皮肤针在局部至局部皮肤渗血,使之出血少许,隔日1次。

(二)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患肘屈曲,一般选用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XX注入。如仍有疼痛,7天后再注射1次。

2.推拿疗法:先用扌衮法、按法、揉法等手法作用于肘部,继以弹拨法、擦法及一指XX法等手法作用于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合谷穴等腧穴。每次治疗10~XX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中药外敷:选用延胡索、白芥子、独活、伸筋草、川穹等药物研磨外敷XX或职称膏剂敷于局部,隔日1次。

4小针刀:用拇指找准压痛点,做好标识你,常规消毒后,按照小针刀进针四步法进XX,按纵形切开分解粘连,顺前臂伸肌肌腱纵轴作条线状松解,出针后用无菌XX帖服。7天治疗1次。

5.物理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采用局部红外线、激光等物理治疗。

(三)健康指导

1.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2.避免从事拧衣、提物、打字等腕力劳动较多的活动。

3.患者可配合自我按摩,局部热敷等。

(注:以上XX来自P169针灸科中医诊疗方案)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疗效评估判断标准:按照蒋协远

王大伟主编《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haar网球肘疗评估判断标准。

治愈:肱骨外上髁疼痛消失,握力恢复,握拳及腕关节背伸、旋转时不诱发疼痛。

显效:肱骨外上髁疼痛偶尔发生,用力活动后出现疼痛,握力基本恢复正常,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检查mills征阴性,却可发现阴性压痛点

有效:用力活动后肱骨外上髁感觉不舒服,但与治疗前比较有好转,感觉握力轻微或中度下降,腕关节背伸时诱发轻度或中度疼痛、

无效:肱骨外上髁疼痛没有减轻,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感觉握力明显下降3.肘关节功能评分:参照An KN,Morrey BF 、Biomechanics of the

elbow

In:Morrey BF ,ed The elbow and its disorders,Philadelphia:WB Saunders,1985 43~61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分。(附表一)

治愈: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评分为90~100分

显效: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评分为80~89分

有效: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评分为70~79分

无效: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评分为<70分

(二)评价方法

7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每疗程前、第1次治疗后、每疗程结束后(不包括不足7天痊愈者)按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估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用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分。

附表一:

Mayo Elbow Performance Index

改良An和Morrey评分(Modifieed An and Morrey functional rating system),亦称之为Broberg和Morrey评分。

and its disorders. Philadelphia:WB Saunders,1985,43-61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疗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疗 展开全文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肱桡滑膜炎、肘外侧疼痛综合征等。是由于前臂伸肌腱在肱骨外上髁起点处的劳损,而引起的肘外侧部疼痛,影响前臂旋转和伸腕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本病属中医的“肘劳”范畴。 一、珍断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操劳家务的女性及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做前臂旋转及伸屈腕部动作时,如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4.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发现。 二、治疗 (一)内治 1.风寒阻络 主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祛风舒筋活络。 用方1、舒筋汤加减:当归、白芍、伸筋草、海桐皮、羌活、防风、续断各10克,姜黄、松节、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小活络丹: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用方3、追风透骨丸: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2.湿热内蕴 主证:肘外侧疼痛,有灼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泄湿热。 用方1、三妙丸加味: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桑枝、黄柏、苍术、牛膝、山栀、柴胡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饮服1支(10毫升)。 (二)外治 1.外用药 可用风痛灵擦剂、按摩乳外搽,或外敷关节镇痛膏、麝香风湿膏。 2.小针刀疗法 将肘关节屈曲90度平放于治疗桌面上,常规消毒后,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纤维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再用切开剥离法,然后使针身与桌面呈45度角左右,用横行铲剥法,刀口紧贴骨面剥开骨突周围软组织粘连。中病即止,不愈5天后再作1次,一般3次即可治愈。 3.推拿疗法 可采用旋前牵抖法。以揉捏拿按手法放松前臂肌群。 弹拨术者一手托患肘,拇指压于外上髁部,余指在内下作对抗握持。另手握患腕,遂渐屈时,拇指用力按压外上懈前方,然后再伸肘,同时拇指向下按压,弹拨伸腕肌起点1次,如此反复3~4次。 牵抖:一手拇指点揉外上踝,另手握腕作轻度屈曲旋前活动数次后,突然极度旋后伸牵抖时关节,如此反复3次。最后轻揉搓患肢肌群结束。 4.针灸疗法 可选肘臀、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大椎及阿是穴,可以毫针刺法,做多向透刺。 三、防护 1.急性发作期忌劳作,可适当制动休息。 2.缓解期可行前臂旋转、旋前、甩手等活动。 3.注意劳动保护,臂慎用力。

Mills实验下痛点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4页文档资料

Mills实验下痛点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一般认为其是因前臂伸肌群的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牵拉,使附着于肱骨外上髁部位的前臂伸肌群肌腱特别是腕短伸肌腱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纤维过度拉伸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形成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以肱骨外上髁持续性疼痛(部分可放射至前臂)、局部压痛、前臂旋转不利和伸腕抗阻阳性为主要特征。Mills实验又称前臂伸肌牵拉试验:嘱患者肘伸直,握拳、屈腕,前臂旋前,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或患者前臂旋前位,作对抗力的旋后运动,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Mills实验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笔者自工作以来,经过不断尝试和比较,发现在采用Mills实验下找到压痛点后在肘关节屈伸运动中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女19例,男13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7天。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设立诊断标准【1】。①肘外侧持续酸胀、疼痛,不能提重物、拧毛巾,甚至持物落地,严重者影响睡眠。②一般均有前臂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③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Mills实验阳性。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符合推拿

手法治疗适应症;④病程≤6个月。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65岁;②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肘关节外侧疼痛;③进行过肱骨外上髁局部封闭注射疗法3次以上而无效者;④经严格推拿手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⑤有肱骨外上髁手术史者;⑥有前臂神经性、血管性疾患、局部感染或肘关节部位皮肤破损者;⑦肘关节局部有肿瘤或癌变者;⑧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肘关节骨性关节病者;⑨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⑩严重精神病疾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①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患者对面,用与患肢同侧手于肘关节处将患肢托起,拇指指腹按揉肘关节外侧疼痛部位肌肉组织3min,以微热为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②用与患肢同侧的手将患肢肘关节托起屈曲,嘱患者握拳,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臂同时将前臂旋前、被动拉伸患者肘关节,同时用托举肘关节的手拇指寻找肱骨外上髁部位的痛点。在找到痛点后,将前臂于旋前位作被动屈伸,并用拇指在肱骨外上髁痛点处用较大力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均力分刮10-15min。③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使肘关节伸直,一手拇指指腹、大鱼际或小鱼际沿前臂均匀用力上下快速推摩10余次,以产生温热感为度,为防止因用力不当而致的皮肤损伤,此环节可配合使用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按摩乳膏或者非甾体抗炎药扶他林软膏等药物。 ④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曲池、肘?、天井、外关、少海、手三里、合谷穴各1分钟,以患者感到局部酸胀为度,以上诸穴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取舍。⑤拇指与其他四指拿捏患肢内外侧肌肉,从上而下,拿捏手法重点在

(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2)肘外侧疼,疼痛呈持续渐近性发展。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体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俗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症候诊断 1.淤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增痛,夜间加重,舌质 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 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针灸治疗 1、毫针治疗 (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辩证配穴:淤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题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每天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 (巫溪县中医院骨伤科) 【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 1、肘部损伤史及前臂伸肌群反复牵拉刺激的劳损史。 2、诉有肘外侧疼痛: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在某些方向性动作时疼痛加重,如拧衣服、扫地、端水壶、打羽毛球等活动。疼痛有时可向前臂、上臂放散,但在静止时,疼痛减轻或无症状。 3、常因疼痛而使肘腕部活动受限,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 4、肘外侧、肱桡关节处、环头韧带部有明显压痛,多无肿胀。 5、Mill征阳性:即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尽量掌屈,前臂旋前,再将肘伸直时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 6、抗阻力腕关节背伸痛阳性。 【辨证分型】 本病多由于风寒湿热邪入侵或者慢性劳损,损伤局部经脉,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 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湿热内蕴

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 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 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针灸及中药疗法:可作为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法,要辨证施治。 2.封闭疗法:疼痛剧烈时,可以封闭止痛。 3.物理疗法:早期可消除水肿,中后期可改善血液循环。 4.手术疗法:顽固的病例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二)辨证施治 1.辨证论治 (1)风寒阻络: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 方药:防风汤 防风9克、当归9克、赤茯苓9克 杏仁6克、黄芩3克、秦艽9克 葛根9克、麻黄3克、肉桂9克 生姜3g 甘草6克、大枣3枚 取穴:曲池、阿是穴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引起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病 理改变,表现为肘部外侧疼痛,甚至造成臂腕功能障碍的劳损疾病[1]。因打网球 造成的患病率高,所以又叫“网球肘”。这个病的发病缓慢,早期的患者肘部, 外侧酸痛,活动首先,捏东西,拧毛巾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在肱骨的外上髁形 成了限制性的疼痛。压痛有时会放射到下面。严重时要把关节伸直,伸展手臂关节,或是拿筷子的动作会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1. 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 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还没找到,但是有很多学者进行分析,有的说的是神经 卡压,有的说环状韧带损伤,有创伤炎症的机制,伸肌腱起止点的损伤,众说纷纭。但是目前还是认为是伸肌腱附着点损伤造成的上海,影响局部变性反应,就 是伸肌腱撕裂、变性,形成瘢痕化的结构,粘粘致使形成无菌的炎症反应等[2]。 肱骨外上髁炎相当于中医记载的“肘劳”、“肘痹”,属“筋骨病”范围, 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所致, 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致血不荣筋, 筋骨失养而发病。《济生方》曰:“皆因体虚, 腠理空疏, 受风夯实而成痹也。”其发病与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风、寒、痰、湿、瘀是 诱发内外环境失衡的重要因素。 2.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还有体征来对肱骨外上髁炎有一个基本的诊断,前臂伸肌紧张试验和MIlls征是比较重要的检测方法,他的优势是因为这样子不 需要做辅助检查,患者就诊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节省治疗的费用。但是如果只通 过体格检查的话,误诊的几率就会比较高,这几年,高频超声波被认为是肱骨外 上髁炎的主要辅助检查。在判断腱损伤程度时,磁共振成像比较好。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 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3期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肱骨外上髁炎(ex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是一种前臂伸肌起点的慢性牵拉伤导致肘关节外上髁局限性疼痛,并影响臂腕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本病中医名为“臂痹”,属于中医学“伤筋”“肘痛”“肘劳”范畴。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肘关节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可向前臂外侧放射。检查见肝关节外侧压痛,握掌、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加重,前臂抗阻力旋后试验(Mills 试验)阳性。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3.2 鉴别诊断 3.2.1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表现为上肢外侧疼痛,容易和本病相混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外侧疼痛为放射性痛,手及前臂有感觉障碍区,无局限性压痛,与本病可资鉴别。 3.2.2 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与本病的发病机理相似,也为肘部疼痛、活动受限,但其主要表现为内上髁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在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时伸直肘关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加剧,与本病检查时前臂旋后、腕关节掌屈时伸直肘关节引起局部疼痛加剧有明显区别。 4 辨证 4.1 风寒阻络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4.2 湿热内蕴证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4.3 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揉喜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肱骨外上髁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很少采用手术治疗。早期病例,症状较轻者,不需特殊治疗,但需适当休息和避免不利的活动;症状较重者,建议短期固定制动,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待疼痛缓解后去除固定,给予适当的治疗,如封闭、中药外治、手法、针灸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极少数患者。 5.2 非手术疗法 5.2.1 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各家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法不同,但主要的治疗原则都是理筋通络,解痉止痛,常用手法有法、按揉法、弹拨法、擦法、关节运动法等。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患臂外展前屈位置于治疗台上,肘关节微屈,肘下垫枕,操作者立于患者右侧,在前臂桡侧肌群用法,同时配合前臂旋前、旋后的被动运动。然后一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做肘关节屈伸的被动运动。接着按揉阿是穴、曲池、手三里等穴位。最后弹拨、捏拿、搓擦桡侧伸腕肌及肱骨外上髁部位。 5.2.2 中药治疗 5.2.2.1 中药内治 5.2.2.1.1 风寒阻络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宣痹。主方: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常用药: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 5.2.2.1.2 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除湿。主方: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味。常用药:黄柏、苍术、桑枝、秦艽、当归、乳香、防己。 5.2.2.1.3 气血亏虚证治法:养血荣筋,补气养血。主方:当归鸡血藤(《中医伤科学》)加减。常用药:当归、鸡血藤、桂枝、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黄、川芎、甘草。 5.2.2.2 中药外治以外敷定痛膏或海桐皮汤熏洗。定痛膏药用生南星、白芷、独活、紫荆皮、芙蓉叶等,共研细末,用时以水、蜜糖煮热,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海桐皮汤药用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等,煎后熏洗患处。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劳,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伸腕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组织部分撕裂、损伤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持续疼痛,在前臂提物及做旋转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外上髁局部压痛明显。 【肱骨外上髁解剖】 肱骨外上髁未包于关节囊内,其前外侧有一浅层压迹,为前臂伸肌总腱的起始部。其前方上部为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起始部,下部为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指伸肌、小指伸肌腱的起始部、肱骨外上髁的下部、桡侧副韧带的起始部,并与桡侧腕短伸肌腱起始腱的纤维交织在一起。 【诊断要点】 1、症状: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疼痛,向前臂和上臂反射,持物无力。 2、体征:肱骨外上髁指伸肌腱及腕伸肌腱起点处局限性压痛,局部不红肿,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通常正常,偶可显示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病案分享】 2018年6月,吴某某,男,53岁,因“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半年余”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活动时疼痛加重,腕背伸时可诱发疼痛,未进行相关系统治疗,遂前来就诊。查体:右肘关节外侧压痛(+),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肘劳-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肱骨外上髁炎 病因病机:由于长期慢性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颈筋瘀阻从而“不通则痛”,造成局部疼痛或功能障碍或气血亏虚,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取穴:手三里(患侧) 方义:《灵枢·终始》:“在筋守筋”原则,“岐黄针疗法”治疗以局部及邻近取穴为主,疏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根据该病的临床主要表现,可辩证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灵枢·经脉》:指出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病症为“主津所生病者……臂前臑痛……”。手三里属于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穴,因经脉循行臂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选用手三里。根据参考文献可知,治疗该病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阿是穴,其次是手三里;该病案选择手三里,而不是阿是穴或者该经脉的合穴曲池穴。其选穴依据从下面3点考虑:1、手三里穴,又名三里,上三里,鬼邪,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该穴存在肌肉缝隙间,脉气较深,针感强,进针后疼痛感小,患者易于接受。2、解剖结构:手三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桡神经深支。针刺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现代医学认为手三里有镇痛抗炎作用,能解除肌肉痉挛等作用,对该病起到镇痛抗炎之效。3、阿是穴即是痛点处,避免对阿是穴过度刺激,造成对针刺的恐惧,故选择临近穴位手三里进行操作。 操作:取适当体位,穴位常规消毒,采用规格0.5 mm×45 mm 岐黄针,使用飞针法快速直刺入皮下,然后行输刺法1寸,局部酸胀感得气感后,然后轻轻摆动针尾并缓慢退针,针推皮下时沿身体纵轴行合谷刺1寸,最后迅速出针并按压针孔1~2 min,以减轻局部针感。针后配合使用岐黄罐3~4个于肘关节局部周围,嘱其活动关节5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留意针柄是否有回血,如有出血,按压针孔1-2分钟,如患者有疼痛不适,及时调整进针方向,出针后按压

解剖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解剖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解剖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 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解剖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 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 率为82.2%,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针刺 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解剖针刺法肱骨外上髁炎肘部五点 【中图分类号】R2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81-01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解剖针刺法”[1]治疗 该病45例,并与对照组45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理疗科门诊,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45例。治疗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63岁,平均 年龄40.2岁;病程最短者18天,最长者3年,平均2个半月。对照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61岁,平均年龄40.6岁;病程最短者17天,最长者三年;平均2个半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中医药教材«中医筋伤学»[2]拟定:本病由用力不当诱发,多起病缓慢,渐成方向性疼痛;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或轻度肿胀,肘关节 屈伸无明显受限;前臂难以完成握拳旋转动作;密耳氏征(+)。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取穴:肱骨外上髁、肱骨外上髁上方桡侧凹陷点、肱骨外上髁后外侧下方凹 陷点、肱骨外上髁桡侧凹陷点、肱骨外上髁尺侧凹陷点。操作方法:患者坐位, 肘关节屈曲90°平放在治疗床上,常规消毒后,选用0.3m m×50m m不锈钢毫针 刺入上述各点,边进针边提插捻转,行中强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5分钟行针 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2观察组 取穴:曲池、肘髎、手三里、阿是穴。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治疗组和观察 组皆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关节活动自如。显效疼痛压痛大减,持 物稍感疼痛,肘关节活动基本自如。有效疼痛压痛减轻,肘关节活动有改善。无 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由表1 可以看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 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肘劳——俗称网球肘的中医治疗

肘劳——俗称网球肘的中医治疗 围针法治手部用力不当引起肘劳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肘劳”、“伤筋”等范畴,气血亏虚、血不荣筋为本病内因;而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为本病外因。俗称网球肘。 此中年患者因提重物手部用力不当而出现右肘部外侧缘疼痛,又因受寒而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此为“风寒阻络”之“肘劳”,治以扬刺法为基础,采用围针配合温针和电针,古今并用,以达温经散寒、舒筋通络的目的,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姜某,女,53岁,退休工人,重庆江北区人。2013年3月6日初诊。 患者因“右肘部外侧缘疼痛半月”前来就诊。主诉因提重物手部用力不当而出现右肘部外侧缘疼痛,近日又因受寒而致疼痛加重,作前臂旋转和端物动作时疼痛尤为明显。查体:右肘部未见明显肿胀,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前臂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示:右肘部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诊断:肘劳(风寒阻络型);西医诊断:右肱骨外上髁炎。 中医治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采用围针法,首先取右肘部阿是穴(即右肘部压痛点)为主穴,用30号1.5寸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在常规消毒后,采用快速捻转进针法,进针后先将针做小幅度的捻转,然后松手,拇、食指张开,一捻一放,反复多次,使患者有酸胀感后在针柄上套上一段约1厘米长的艾条,并在针体和皮肤之间放置具有隔热效果而又不易燃烧的锡箔纸片,然后点燃施灸,每次灸2~4柱;同时在以阿是穴(即右肘部压痛点)为中心的前后左右旁开约1寸各取一穴,共四穴,斜刺进针后,使针尖朝向中心,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7次后右肘部外侧缘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嘱其右上肢勿用重力,勿手提重物。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临床以

肘劳

肘劳 肘劳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球肘”,因为局部的过度劳累,导致肘部疼痛,胀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今天全净通就给大家分享关于肘劳的知识。 1、肘劳的简介: 肘劳是以肘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病证。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常因劳累及天气变化而诱发或加重。西医学中,本病多见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尺骨鹰嘴炎等疾病所致肘关节软组织病变、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 2、肘劳的病因病机: 肘劳常与劳损、外伤、风寒侵袭肘部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肘部筋肉,主要涉及手三阳经筋。基本病机是肘部经络气血不和,经筋受损。 病因主要为慢性劳损。前臂在反复地做拧、拉、旋转等动作时,可使肘部的筋脉慢性损伤,迁延日久,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肘外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故手三阳经筋受损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常反复发作,无明显外伤史。多发于一侧,亦有双侧发病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和肱桡关节附近局限性疼痛,肘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有时可放射至前臂、腕部和上臂。局部肿胀不明显,肱骨外上髁处增厚变形,压痛明显,关节活动正常。 3、肘劳的症状表现: 手阳明经型:以肘外侧(肱骨外上髁周围)疼痛为主,肱骨外上髁附近有明显压痛,屈腕旋转试验多呈阳性,俗称网球肘; 手少阳经型:以肘关节后侧(尺骨鹰嘴处)疼痛为主,支撑动作可诱发肘后部疼痛,俗称高尔夫球肘; 手太阳经型:以肘内侧(肱骨内上髁周围)疼痛为主,前臂旋前及主动屈腕可导致疼痛加重,肱骨内上髁附近压痛,抗阻力屈腕试验多呈阳性,俗称学生肘或矿工肘。 4、肘劳的治疗原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以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阿是穴、曲池、肘髎、阳陵泉、合谷 配穴:风寒阻络者配风池、外关、列缺;气滞血瘀者配太冲、血海;湿热内蕴者配阴陵泉、三阴交。手阳明经型配温溜、手三里、条口;手少阳经型配会宗、天井、外丘;手太阳经型配养老、小海。 5、肘劳的注意事项: 可配合进行局部的热敷,促进血液运行,缓解疼痛等症状;治疗期间患部宜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过度用力,急性发作期疼痛较重时,应短期制动;疼痛缓解后,应指导患者进行肘部功能锻炼,并避免外力或持续劳损对肘部带来伤害。

针灸科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门诊患者。 一、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肘劳(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ICD-10编码:M77.12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肘劳(肱骨外上髁炎)协作组制定的“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见证候: 瘀血阻络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肘劳(肱骨外上髁炎)协作组制定的“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肘劳(肱骨外上髁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 2.病程≤6个月,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70分。 3.合并有肘部感染、肿瘤、结核等,患侧肘关节X线片提示存在骨质变化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肘部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心电图、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1)毫针治疗 (2)灸法 (3)刺络放血 2.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 (2)推拿治疗 (3)中药外敷 (4)小针刀 (5)物理治疗 3.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肱骨外上髁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2.前臂伸肌群抗阻试验阴性,握力恢复。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火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

火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 目的观察火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分成常规局部封闭对照组和火针+拔罐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火针可以温通经脉使得气畅血行,达到”通则不痛”,具有调整脉络,痉解挛止的作用;温煦机体,疏通经络,改善肱骨外上髁周围血运,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散之功;并配合拔罐治疗可以吸出肱骨外髁周围病灶的炎症介质,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二者合用其治疗效果优于局部封闭。 标签:肱骨外髁炎;火针+拔罐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肱骨外上髁综合征、肘外侧疼痛综合征、肱桡关节外侧滑液囊炎,俗称网球肘,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得名。属于中医”筋痹”、”伤筋”范畴。由于长期的劳损,可使附着在肘关节部位的一些肌腱和软组织,发生部分性纤维撕裂或损伤,或因摩擦造成骨膜创伤,引起骨膜炎。以前臂伸肌总腱的起点都有疼痛和压痛为主,凡需反复用力活动腕部的职业和生活动作均可导致损伤,如网球,羽毛球,家庭主妇等[1],笔者自2011年9月~2014年3月采用火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55岁,病程在20d~1年[3]。右侧疼痛者25例,左侧疼痛者6例,双侧疼痛者1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共18例,另一组为对照组,共14例。 1.2诊断依据本病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以明确诊断,其诊断要点是:①本病常见成年人,男女比例为3:1,可有急性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②肘关节外侧疼痛,利用伸腕动作做端提物件时疼痛加剧,但利用屈腕动作做端提物件时则不痛;拧毛巾,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夜间疼痛,呈持续性。有时疼痛向上臂,前臂及腕部放射,在静息时一般无症状;③体征:肱骨外上髁压痛,压痛点位于肱骨外上髁附近,桡骨小头附近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后方间隙处,前臂旋转功能受限,Mill实验阳性;④X线检查多属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处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5]。 1.3方法 1.3.1治疗组患者坐位,上臂外展屈肘90°,以患者自感舒适,利于放松,便于医生操作为宜。医者以拇指在肱骨外上髁周围行点揉法,力量由浅入深,以寻找痛点后用75%酒精行常规皮肤消毒。火针烧针:左手持止血钳夹持浸有95%酒精的医用脱脂棉并点燃,使火焰靠近患者肱骨外上髁周围痛点处,并距先前选定的针刺部位10~15cm,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右手以握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 【定义】[1]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标准】[2] 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 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二)湿热内蕴 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

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 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 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防风9克、当归9克、赤茯苓9克、杏仁6克、黄芩3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3克、肉桂9克、生姜3片、甘草6克、大枣3枚 取穴:曲池、阿是穴 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尾灸艾段温针,灸两壮

(2)湿热内蕴 治则:清热化湿止痛 方药:四妙丸 苍术12克、黄柏6克、怀牛膝9克、苡仁15克、 取穴:曲池、丰隆、阿是穴 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丰隆穴提插泻法,阿是穴平补平泻 治则: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 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取穴:曲池、阿是穴

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阿是穴出针时单向捻转,滞针,然后快速出针。 2.其他治法: (1)其他毫针刺法 齐刺:先在病变部位正中深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再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又称“三刺” 层次:A点到骨面 B点到皮下 内手法:A点纵向纵切2次,纵向横切2次 B点纵向纵切3-4次,有突破就停,注意不可过深,防止损伤桡神经。 (3)火针:用直径0.34mm、1寸长毫针,在火焰上烧至通红,以“准”、“快”为

缪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2例体会

缪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2例体会 标签:针刺;缪刺;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缪刺法治疗本病5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病例来自于2004年~2008年针灸门诊,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5d。最长3a余。左侧发病17例,右侧35例。 1.2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肘部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史。多见于特殊劳作或职业者,如习练网球(羽毛球)者、教师、织毛衣者等;②以肘外侧活动性疼痛为主症,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向上或向下方放射痛,常因疼痛而伴患肢前臂无力,难以持物,尤以前臂旋转时疼痛加剧。肘关节休息、制动时疼痛减轻或消失。③查体:疼痛集中在肘外侧,患处无畸形、异常活动,可有轻微红胀,以肱骨外上髁附近可触及明显压痛点,前臂伸肌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 2治疗方法 取穴:患肢肱骨外上髁附近阿是穴在健侧的对应点、患侧阳陵泉。体位:患者取靠坐位,健侧肘关节、患侧膝关节屈曲呈90°舒适置放。操作:①健侧阿是穴对应点以1寸毫针直刺,以捻转手法,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行针1min; ②患侧阳陵泉穴以1.5寸毫针直刺入1~1.2寸,以捻转手法,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行针1min。以上二穴每隔10min行针1次。均在穴位得气状态下,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min。留针30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2d。治疗期间嘱患者尽量减少患侧肘部活动。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患肢肘关节功能恢复,随访半年后无复发;好转:患肢疼痛症状减轻,体征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5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3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 4.23%。 4典型病例 朱某,女,38岁,护士。主诉右侧肘关节活动性疼痛3a余,加重半月。曾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伤筋”范畴[1],是由于慢性劳损使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或前臂伸肌总腿部分损伤造成的慢性无菌性炎症[2],多发于频繁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动作的劳动者。患者表现为手握力下降,不能提物,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伸肌牵拉试验及密耳试验均为阳性。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针灸疗效存在差异,为了探求最佳针灸方法,我们开展本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40例,隔姜灸组4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中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①.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②.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③.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2 观察指标。 参照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和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 2.2.1 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一条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观察对象在直线上标记一点,以表示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观察对象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以“l”标记在线段上,线段左端到“1”之间的距离即是观察对象的疼痛强度;评分要求取一位小数点。 2.2.2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包括疼痛(45分)、关节活动范围(20分)、稳定程度(10分)及日常功能(25分) 2.3 治疗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选取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尺泽、外关、合谷,常规消毒后用0.22mm x25mm规格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捻转补泻之泻法,得气

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髁骨膜炎)

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髁骨膜炎)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是指肱骨外上髁、桡骨头、肱桡关节滑囊处无菌性炎症而言。本病属于中医学“肘劳”的范畴。 病因病理 肱骨外髁是前臂伸腕肌的起点,由于肘、腕关节活动频繁,使前臂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组织撕裂或慢性炎症改变,造成组织粘连、机化、肥厚等病变。 中医认为气血虚亏、血不荣筋为其内因。临床表现为: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做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检查肱骨外上髁部多不红肿,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病程长者可有肌萎缩。 常规治疗

1.理筋手法 先沿肱骨外上髁至前臂以揉法操作2~3次,以舒筋活血。 然后一手握持患肢腕部,另一手拇指按压于肱骨外上髁处,做伸屈肘关节活动,同时进行旋转活动。如直肘旋后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前,直肘旋前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后。反复数次,以松解粘连,减轻疼痛。 再于肱骨外上髁处,用拇指揉动桡侧伸肌,揉动中加用拇指弹拨手法,以剥离该部粘连的肌腱。弹拨范围可向上下移动。 最后在肘外侧肱骨外上髁至前臂伸肌群用揉法,行轻柔的疏导,促使局部温热舒适散瘀祛寒、通络止痛。 2.药物治疗 治宜宣痹通络、养血荣筋,内服小活络丸合舒筋汤(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力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加减。或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摘要】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采用保守疗法治疗,中医外治法有多重优势,探讨 更加有效的治疗途径及方法对提高本病的诊疗效率有重要意义。综述近些年中医外治法治 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现状,并对现存治疗方法提出总结和展望,为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提 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中药外治法;保守治疗;综述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肘外侧疼痛综合征”,是由肱骨外上髁附着肌腱及 软组织慢性损伤而致,患者长期前臂旋前、屈肘,反复机械运动导致肌腱劳损,若迁延失 治则出现局部粘连瘢痕形成,属于退行性、炎症性病变[1]。本病临床表现为肘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肱骨外上髁是多个肌腱的附着点,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 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因此该区域容易受牵拉。本病常发病于反复高强度作业的 手工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本病属中医学“筋伤”“痹证”范畴,多由气血亏虚、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引 起局部气血凝滞,筋脉受阻,病理因素为寒、瘀、湿,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优势显著,包 括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外敷、中药熏洗、耳穴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等,因其费用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而应用广泛。西药治疗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 封闭注射等疗法,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使用。因此,中药保守治疗在本病中的优势日益 凸显。本文结合近5年的文献将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疗法综述如下。 1 针灸 1.1 毫针刺法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多选用肘部和前臂穴位,即近处选穴,能够 散瘀止痛,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消散局部瘀肿,抑制炎症反应。依据选穴规律进行数据 分析发现,常用穴位为阿是穴、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肘髎、尺泽[2]。刘国忠[3] 用密集针毫针针刺法以痛点为中心直刺或斜刺20~100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针距0.3~2 cm,尽可能密集刺入,不行针,2~3 d 1次,2~3次为1个疗程。该法提高了针刺的密度,又集中于病变部位,能够有效消除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松解痉挛,与普通针刺相比 能够缩短疗程,与银质针相比能减小治疗时的疼痛感,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较小。傍针刺 法是在传统针法基础上,在针刺穴位旁开0.5寸斜刺一针,多用于日久不愈的痹证,能更 好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消退水肿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周有峰等[4]比较普通针刺与傍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发现,傍针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且减轻患 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的疗效。 1.2 温针治疗温针是在针刺的基础上借助热力散布至局部,传统常借以艾柱燃烧之 热力,现代应用多种办法加热针身,使温度可控,提高了安全性,温热效应作用于患处能 有效温通经脉,特别适用于寒湿壅滞经络病证。内热针是利用内热针治疗仪将针刺入穴位,相比温针灸而言其温度可控,温热效应持久,身长且粗,能更好地松解局部软组织,更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