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普查第三方工作方案

污染源普查第三方工作方案第十四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

污染源普查工作。

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负责全国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

关部门,按照使命分工和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工作。第十七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由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经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批准。

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应当包括:普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普查的主要污染物、普查方法、普查的组织实施以及经费预算等。拟订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应当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看法。

—10 —第十八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

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拟订污染源普查表,报国家统计局审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依据必需要增设本行政区域污染源普查附表,报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使用。

第十九条在普查启动阶段,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进行单位清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构编制、民政、工商、质检以及其他具有设立审批、登记职能的部门,应当向同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其审批或者登记的单位资料,并协助做好单位清查工作。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以本行政区域现有的基

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确定的污染源普查的具体范围,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资料,对污染源逐一核实清查,形成污染源普查单位名录。第二十条列入污染源普查范围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当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本企业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单位应

当指定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第二十一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依据工作必

需要,聘用或者从有关单位借调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与聘用人员依法签订劳作

合同,支付劳作报酬,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

借调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

第二十二条普查人员应当保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执行普查任务所必需要的专业知识。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对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考核合格的颁发全国统一的普查员工作证。第二十三条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和检查的职权,有权查阅普查对象的原材料消耗记录、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并有权要求普查对象改正其填报的污染源普查表中不真实、不完整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普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不得伪造、窜改普查资料,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普查资料。普查人员执行污染源调查任务,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普查员工作证;未出示普查员工作证的,普查对象可以拒绝接受调查。

第二十五条普查人员应当依法直接访问普查对象,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污染源普查表。污染源普查表填写完成后,应当由普查对象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普查对象应当对其签字或者盖章的普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其登记、录入的普查资料与普查对象填报的普查资料的一致性负责,并对其加工、整理的普查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登记、录人、加工和整理

普查资料过程中,对普查资料有疑义的,应当向普查对象核实,普查对象应当如实说明或者改正。第二十六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擅自修改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取得的污染源普查—12 —资料;不得强令或者授意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伪造或者窜改普查资料;不得对拒绝、抵制伪造或者窜改普查资料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初展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展开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有利于正确推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升环境监管

和执法水平,确保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凡在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单位均属普查对象。

普查内容:一是全部工业污染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污染源的基本状况、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等指标;二是以规模化养殖场和农业面源为主的农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规律、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等指标;三是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的以污水、垃圾和医疗废物等为主的污染物,包括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等指标。

三、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2006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底,展开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抓好普查方案、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完善,展开普查工作试点以及培训和宣扬等工作。从2008年初开始,各地组织展开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年底完成普查工作。2009年,环保总局组织对普查工作进行验收、数据汇总和结果公布。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参加部门多、普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加〞的原则,认真做好相关的宣扬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对普查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纳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为了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总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并会同统计局负责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使命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依据污染源普查的特点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普查工作,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充分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扬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合格的社会氛围。

五、普查的经费

全国污染源普查所必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凡在我国境内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单位,都必必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窜改普查资料。

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必需履行保密义务。

第十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自动监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三〕定期进行比对监测;

〔四〕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

〔五〕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及时检修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必要时应当采纳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

自动监控系统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

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自动监控设备必需要修理、停用、拆掉或者改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监察机构批准同意。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排污单位的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依据不同的项目可釆用不同的方式,一般关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制定资料确定;关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关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关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照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1〕现场实测法。

关于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由排气筒排放的S02、N0X或颗粒物等,可依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a=2N%xi(r6 式中:Qi——废气中/类污染物的源强,kg/h; 0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 Ci---- 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质量浓度值,mg/m3。废气体积流确进入环境中气相、液相、固相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3〕排污系数法。

依据《产排污系数手册》提供的实测和类比数据,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产排污系数手册》可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

第十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自动监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二〕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符合有关技术规范;〔三〕定期进行比对监测;〔四〕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五〕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及时检修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必要时应当采纳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

自动监控系统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第十五条自动监控设备必需要修理、停用、拆掉或者改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监察机构批准同意。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排污单位的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必备】工作方案汇编九篇

【必备】工作方案汇编九篇 工作方案汇编九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工作方案篇1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8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xx]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37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x政发[x]65号)、《xx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全省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xx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一、普查工作目标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xx市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普查时点普查时点:xx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xx年度。(二)普查对象与范围污染源普查对象为xx市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重点污染源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全面了 解我国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第二次 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应运而生。 二、普查目标 1.全面普查我国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类型和排放情况; 2.准确掌握各类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3.细化污染源分类,对每一类污染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4.提高我国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普查内容 1.污染源分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将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村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等各类; 2.普查指标:包括污染源的名称、地址、产业类别、产能规模、污 染物种类与排放浓度等; 3.普查方法:采用现场勘察、访谈调查、数据比对等方式,确保普 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普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确保实现全覆盖; 5.普查时限:启动方案确定后的12个月内完成。

四、普查步骤 1.制定普查方案:制定普查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工作计划和技术 要求等; 2.普查准备:开展普查培训、编制普查手册、建立普查数据库等; 3.现场勘察:组织普查人员对污染源进行实地勘查,收集相关数据; 4.访谈调查:与污染源负责人、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污染源的运作和排放情况; 5.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审核,确保准确性 和一致性; 6.结果分析: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防 治措施; 7.报告撰写:编写普查报告,总结普查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和决策 依据; 8.普查成果应用:普查结果将作为政府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参考,加 强污染防治工作。 五、普查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普查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责任、任务和工作 要求; 2.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和宣传渠道,提高社会公众对普查工作 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对污染源进行全面准确的普查工作。以下是一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一、目标 1. 全面掌握本地区的污染源数量、种类、排放情况等相关信息。 2. 精确确定各污染源的位置和空间分布情况。 3. 分析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内容 1. 制定普查任务分工和时间表,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2. 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包括建筑、工业、农业和交通等领域的污染源信息。 3. 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无人机摄像等,对污染源进行地理定位和空间分布分析。 4. 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和调查,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 5. 对污染源进行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实施排污口监测,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在普查过程中加强对污染源的分类和评估,根据污染源排放量和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 7. 根据普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8. 向社会公众公开普查结果,并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工作要点 1. 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污染源识别和评估能力。 2. 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互相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3. 设立普查数据审核和核查机构,对污染源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 4.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污染源普查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5. 通过普查结果,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和长效机制,定期监测和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6. 加强对污染源的定期检查和监管,确保污染源达到排放标准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 全面掌握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排放情况,有效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决定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二、普查目的。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我国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分布、规模 和排放情况,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普查范围。 本次污染源普查范围涵盖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污染源,具体 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农业畜禽养殖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 四、普查内容。 1. 污染源数量和分布,全面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行业类型等。 2. 污染源规模和产能,详细了解各类污染源的规模、产能情况,包括年产值、 年排放量等。 3. 污染物排放情况,准确掌握各类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废气、 废水、固体废物等。 4. 污染防治设施情况,调查各类污染源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包括 是否配套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等。 五、普查方法。

1. 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 2. 数据统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3. 抽样调查,对于数量庞大的污染源,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4. 数据核实,对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核实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普查保障。 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科 学性。 2. 技术保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普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效率。 3. 资金保障,保障污染源普查工作所需的经费,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普查成果应用。 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将作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为我国环境保护 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支持。同时,普查成果还将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相关环境信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八、普查工作要求。 1. 严格执行普查方案,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提高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积极配合普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九、普查工作时间安排。 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启动,预计历时一年左右,具体时间安 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十、结语。

环保局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环保局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工业生产和城市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导致了环境污染 问题的加重,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实现可 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我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政 策和措施。其中,污染源普查是其中之一。 污染源普查是一个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有关污染源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污染源普查 不仅有助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还可以为国家形成全面的环境保护 政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目标 环保局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 1.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污染源的分布、数量、性质、排放和治 理情况。 2.分析污染源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3.准确界定污染源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污染源管理制度。 4.为环境治理和减少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 三、普查范围和方法

1.普查范围:本次普查范围为我市所有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 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建筑污染源等。 2.普查方法:本次普查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污 染源的基本情况、生产流程、环保设施、排放情况等。普查人员应 对污染源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和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与污染源管理 人员或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编制普查计划:明确点位数量、调查方案、调查方法及调查 人员等,制定普查计划,并报环保局审批。 2.开展前期调查:综合了解各个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环保 设施的建设情况,分析普查重点和难点。 3.采集数据:在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通过调查表对所有 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数据采集。 4.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详 细的污染源调查情况统计表和图表,并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 5.撰写汇报材料:编写本次普查的汇报材料,主要包括汇报总结、普查结果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建议书等,并报环保局审核。 6.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指导污染源责任单 位做好排污许可证管理、环境监管和治理等工作。 五、普查结果

江苏省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江苏省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江苏省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环保工作,保护地球家园,加强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江苏省环保局制订了“江苏省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旨在全面掌握全省范围内的污染源情况,为下一步的环保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任务目标 本次污染源普查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江苏省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分布、治理情况和排放水平,为制定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二、工作内容 1. 污染源分布调查 对江苏省内的所有污染源(含新区和开发区)进行清查,并建立江苏省污染源数据库。清查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企业类别、工艺流程、污染物名称、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浓度等。 2. 排放口监测 对污染源每个主要排放口进行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数据的测量,监测时间不少于24小时,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

3. 数据分析 根据污染源数据库和排放口监测结果,结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省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各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污染物排放水平、排放速率、排放位置、环境敏感点受污染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召开座谈会 在完成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后,召开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和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得出最为科学的分析结论。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制度 制定污染源普查监测的详细制度,包括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现场管理 对现场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环保要求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 技术支持 对污染源分布调查、排放口监测、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4. 审查核验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和减轻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必须对污染源进行全面的普查和监管。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已经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进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制定了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二、目的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和了解我国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污染排放情况以及污染治理现状,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三、内容和方法 1. 普查内容: (1)污染源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包括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和固体废物污染源等。 (2)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产生途径:详细了解各类污染源的

排放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量以及排放途径等。 (3)污染治理措施和效果:调查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措施和效果,包括治理技术、处理设施和治理效果等。 2. 普查方法: (1)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各 类污染源进行数量和规模的统计分析,形成定量数据。 (2)现场调查和核查:选择代表性的污染源进行现场调查和 核查,了解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3)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的方式,了解污染源的治理措施和效果,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和实施步骤 1. 制定调研计划:根据普查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调研计划,明确调研范围、调研方法和调研时间。 2. 数据准备和整理:搜集和整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相关数据,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提供参考依据。 3. 调研实施:按照调研计划,采用数据调查、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调研。 4. 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对收集到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023年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2023年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污染源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准确掌握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污染源情况,落实环境保护的工作责任,制定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本次普查旨在通过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污染源清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 1. 工作内容: (1)明确普查范围:本次普查将涵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其下属地市,所有行业的污染源。 (2)数据收集:通过从政府、企事业单位、环境监测机构等渠道收集资料,建立全面准确的污染源数据库。 (3)现场勘察:对污染源进行现场勘察,查看是否存在未申报或违法排放行为。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形成综合性、可操作性强的普查报告。 2. 工作方法: (1)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普查工作,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2)企事业单位配合普查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并配合现场勘察。 (3)环境监测机构利用现有监测网络,收集和提供相关数据。 (4)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和易于管理。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 前期准备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2月) (1)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2)制定普查方案,明确普查内容、范围和工作方法。 (3)培训普查工作人员,提高其普查技能和专业知识。 (4)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为普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数据收集和现场勘察阶段(2023年3月-2023年8月) (1)政府部门组织对污染源单位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2)利用现有监测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3)组织现场勘察,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现场检查和取证。 3. 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情况。

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我国环境状况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引起了 广泛关注。为了全面掌握全国范围内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排放水平,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本次污染源普查的目标是: 1.全面摸清全国范围内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排放水平; 2.建立全国污染源数据库,为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发现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为治理提供依据和方向; 4.加强对企业排污情况的监管和废物处置的管理; 5.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从被动控制转向主动预防。 二、工作范围和任务 1.工作范围: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包括工业企业、农业养殖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 2.工作任务: (1)制定污染源普查的细则和标准,确保工作规范统一; (2)组织人力资源,建立专业团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依托现有监测设施和技术手段,收集污染源 的数据和样本; (4)建立污染源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工作;

(5)统计全国范围内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排放水平,建立全国污 染源数据库; (6)发现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提出治理建议和对策,并推动实施; (7)加强对企业排污情况的监管,建立污染源监测和追溯机制,确保 企业合规运营; (8)加强对废物处置的管理,推动实施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三、工作流程 1.制定污染源普查的细则和标准:明确普查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工作 的规范性。 2.组建专业团队和培训:组织人力资源,建立专业团队,进行相关专 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依托现有监测设施和技术手段,组织开展现 场调查和数据的收集工作。 4.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建立污染源数据管理系统,对收集的数据 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 5.统计和建立数据库:统计全国范围内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排放 水平,建立全国污染源数据库。 6.发现环境污染隐患和制定治理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的环 境污染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7.加强对企业排污情况监管:建立污染源监测和追溯机制,加强对企 业排污情况的监管。

污染源普查的工作方案

污染源普查的工作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投资环保领域的增长迅速,传统污染行业的治污效果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逐步推行污染源普查,旨在查清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摸清主要污染源的底数 2. 建立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 3. 量化各行业、企业污染排放情况 4. 分析污染源的形成机制,明确污染源的影响范围 5. 为治理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内容 1. 污染源普查范围确定 确定普查的行业、类型、数量和地点范围,制定普查范围图,重点包括: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城市居民生活污染等。 2. 普查数据采集 (1)信息收集:收集有关各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废气处理情况、环评文件等信息。

(2)现场检查:对各单位现场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环境建设 和污染防治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废水废气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 (3)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如排放量、 排放浓度、排水口位置、排放口参数等。 3. 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和整理 将采集和归类的数据算出各种污染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并加 以整理和归档,制作污染源档案。 4. 污染源普查报告编写 结合普查的数据和现场检查情况,编写污染源普查报告,报告 需要包含污染源数量、类型、分布情况、形成机理、排放情况等方 面的信息,并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作步骤 1. 制定工作计划 明确普查范围、内容、流程和时间节点,安排普查队伍和分工,明确工作的目标。 2. 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 准备好常规用品和仪器设备等,前往现场进行采样、采集,并 记录好相关参数和现场情况。 3. 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和处理 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录入和分类,制作污染源档案。 4. 污染源普查报告撰写

江苏省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附件: 江苏省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抓紧贯彻全国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全面掌握我省污染物排放状况,为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保障,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普查监测工作方案。 本监测方案中提出的污染源指非放射性污染源。 一、监测范围 1、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国控重点源指国家环保总局环办函[2023]93号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的重 点工业污染源,省控重点源指按重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污染负荷65%的重点污染源,具体名单见附表1、2。 2、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涉及全省所有城市(镇)污水解决厂、生活垃圾处置场、危险废物焚烧厂等。其中城(镇)污水解决厂名单见附表3,生活垃圾处置场、危险废物焚烧厂名单由省辖市环保局拟定。 3、2023年度新投产的建设项目。2023年内通过验收或试生产,导致事实排污1个月以上、重要污染 物排量与省控重点污染源排放量低线相称的污染源,具体名单由各地环保项目审批部门按月提供,并及时 增补纳入后续各次普查监测范围内。 各地可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特性、污染源普查的需要和实际监测能力,拟定其它需要监测的污染源。 二、监测项目 1、基本监测项目 废水污染源:流量、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总铬(或六价铬)、氰化物(或总氰化物)、总磷。 废气污染源:废气流量、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对各类污染项目均规定按排污口进行监测;对各类污染源上述污染物在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规定的进行监测,无排放标准的不规定监测。 重金属类(汞、镉、铅)和砷、磷监测项目,是指未过滤水样中的总浓度。汞、镉、铅涉及无机的和有机结合的、可溶的和悬浮的浓度总量;砷和磷是指单质态、无机态和有机结合的浓度总量。不管在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控制项目是何种类价态、形态,均监测其总浓度。总铬(或六价铬)、氰化物(或总氰化物)按照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分别监测。 2、其它需增长的监测项目 (1)火电厂及集中供热厂:燃料中灰份和含硫量;除尘效率、脱硫效率; (2)电解铝、水泥、陶瓷、平板玻璃制造行业:废气中氟化物; (3)城乡污水解决厂: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 (4)造纸(221纸浆制造、222造纸)、农副食品加工(132饲料加工、133植物油加工、134制糖、135屠宰及肉类加工、136水产品加工、139其他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143方便食品制造、144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145罐头食品制造、146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饮料制造业(151酒精制造、152酒的制造、1533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1534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有关行业名称前的数字为该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三、监测时间及频次 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废水污染源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分别在3月、5月、8月、11月监测一次,需增长频次的,在每季度其它月份进行增长);废气污染源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上半年5月完毕监测、下半年10月完毕监测);用于供暖的集中供热设施仅采暖期监测1次。 有明显生产周期的污染源,每次监测的采样和测试一般不少于连续2个周期;无明显生产周期的污染源,对每个排放口的采样和监测,一般不少于连续 2 天。同一排污口一次监测结果取平均浓度上报,但

污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污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的污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开展污染普查工作势在必行。 二、目的。 污染普查工作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各类污染源的分布、类型和排放情况,为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污染普查方案。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环保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污染普查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并明确工作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 2. 组织人员培训。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污染普查的培训,包括普查对象的识别、调查方法和技巧的培训,确保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制定调查表格和问卷。 根据普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调查表格和问卷,确保能够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类污染源的信息,包括工业企业、农村生活污染、交通污染等。 4. 开展实地调查。 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其排放情况、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等相关信息,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数据整理和分析。 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综合评估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影响 程度,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6. 汇总成果和撰写报告。 将污染普查的成果进行汇总,撰写污染普查报告,详细介绍各类污染源的排放 情况、影响范围和治理建议,为环保部门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工作保障。 1. 加强宣传和督导。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污染普查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同时加 强对普查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大投入和支持。 加大对污染普查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3.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污染普查工作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污染普查工作,不断完善普查方法和 技术手段,保证普查工作的持续性和科学性。 五、总结。 污染普查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于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和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环保部门和政府应高度重视污染普查工作,加大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的环境治理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一、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必须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二、目的 1.确定全国各地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分布情况,为制定地区性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了解各地污染源排放量,为制定全国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3.掌握各类污染源排污情况,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排污许可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4.发现违法排污行为,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三、范围和内容 1.范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内容:主要包括工业源、交通运输源、居民源、农业源等各类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1)工业源:对全国工业用地进行清查,包括各类工矿企业、冶金企业、化工企业等;

(2)交通运输源:普查机动车辆数量和尾气排放情况,特别是大型 交通枢纽和城市交通密集区; (3)居民源:普查燃料类型和使用情况,特别是农村地区; (4)农业源:普查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特别是农田和养殖场等。 四、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利用现有的行政部门、环保部门、统计部门等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清理; 2.现场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赴实地进行调查,包括对企业、交通道路、农村地区和农田等进行实地勘察; 3.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统计报告和分布图,可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4.结果公示:将污染源普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数据应用: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中, 制定污染治理措施和环保政策。 五、保障措施 1.组织架构:成立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专业调查团队,并明确 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2.人员培训:对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操 作技能; 3.资金投入:为普查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信息共享: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 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的污染源情况,制定和执行相关环保政策和措施,第二次全 国污染源普查被提上日程。本方案的目的是 全面调查污染源的存在情况、排放情况以及 治理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政策提供 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的工业、农业、城市和农村污染源,主要 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农业生产 单位、城市居民区和农村村庄等。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1. 污染源调查:对各类污染源的存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单位、 污水处理厂、废物处理厂等。 2. 排放情况调查: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等。

3. 污染治理状况调查:对各类污染源治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排放控制装置等。 4. 数据采集方法:采用现场勘查、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现场监测等多种调查方法,确保收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四、调查任务和进度安排 1. 调查任务: - 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 - 指导各地方政府和单位组织实施调查;

- 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 - 分析和评估调查结果,提供建议和对策。 2. 进度安排: - 2022年1月-3月:制定调查方案和调 查问卷; - 2022年4月-6月:各地方政府和单位 组织实施调查; - 2022年7月-9月:收集、整理和质量 控制调查数据; - 2022年10月-12月:分析和评估调查 结果,提供建议和对策。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一、引言 污染源普查工作是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有效地实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旨在制定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为争取更好的环保成果提供帮助。 二、工作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引发了环境污染这一严重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遏制污染源的影响,加强了对污染源的管控和监督,进行污染源普查是其中一个重要措施。 三、工作目标 本文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全面进行环境污染源普查,建立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公众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污染源普查评估体系,全面了解各种污染源情 况; 2、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优先考 虑经济发展;

3、提高强制执行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确保不合法的环境行为得到妥善处理。 四、工作内容 1、明确工作范围:对全国各地方政府进行污染源普查,特别是对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染源进行重点调查。 2、建立管理和监测系统:建立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做好每个污染源的信息管理,确保实时、准确数据的更新。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有关专家、管理人员、研究员和技术人员的多层次、多渠道、协同共享的科学管理体系。 3、实施差异化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来简化环保手续和流程,调整环保政策和补偿机制,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的统一。 4、完善强制力度:加强环保律法的宣传,并完善各种环保法规和制度,以便更好地强制执行,提高相关部门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五、实施方案 1、建立污染源普查评估体系:制定污染源普查标准和方法,针对特定污染源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基本上覆盖全国的各种污染源。 2、加强环保意识和培训:开展针对污染源管理和监测的法律法规培训,加强环保意识,逐步建立一个理性和崇尚生态保护的社会环境。

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方案

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方案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方案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环境质量逐渐变得越来越糟糕,包括空气、水、土壤等质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力求实现降低环境污染和使国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此次专项行动实行的整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项行动的组织协作 为了做好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需要相关机构、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制定必要的合作协议。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保证各部门间协作的高效性和成果的实现性。 三、排查工作要点 1. 污染排放源普查 污染源排放普查是本次整治专项行动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对城市、乡村和工业区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可以了解污染源的种类、规模和污染排放情况,为制定整治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 可行性研究 根据污染源普查的结果,进行污染源的可行性研究。从监测及管理等方面考虑,渐进式地整治大气、水污染源、固体废物中的处置,进行急转直下的治理,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消除导致环境污染的条件 3. 监管加强 针对存在大量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的企业以及规划极端不严的乡村企业、林场卫生执法监管和治理能力等,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严厉打击污染行为。同时,推动企业加强治污自律,实行自愿公开排放数据,完善责任与惩戒机制。 4. 提高科技创新 在整治污染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通过开展创新性技术培育和推广,实现自动辨识及数据分析,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加强科技和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重组,互动与合作模式,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 五、未来展望 本次专项行动将持续数年,将在推进生态保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专项行动完毕后,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与企业和居民的交流沟通,强化监管和标准的应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水平,实现环境质量的重大恢复和改善。

2023年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2023年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污染源普查成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为了解我国当前污染源的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决定实施2023年污染源普查。 二、普查目标 1.了解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主要污染源类型、数量、排放浓度等情况,掌握污染源的整体分布和污染强度。 2.准确估算各类污染源的总体污染排放量和污染物种类,为全面评估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收集并完善污染源管理的相关数据,为建设环境信息平台和建立污染源台账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普查内容 1.污染源类型普查 对我国各行业主要污染源进行梳理和分类,包括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等,并明确污染源的排放规模、占比、排放标准等信息。 2.污染源数量统计 统计全国各地污染源的数量,包括工业企业的数量、建筑工地的数量、农业废弃物处理站的数量等。 3.排放浓度监测

通过现场监测和抽样检测等方式,确定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浓度,明确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和污染物的组成。 4.污染排放总量估算 基于数量统计和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综合计算各类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总量,包括大气排放总量、水体排放总量、土壤排放总量等。 5.环境管理数据采集 收集各类污染源的环境管理数据,包括排污许可证情况、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排放达标情况等,建立污染源台账。 四、普查方法 1.现场调查 派遣专业人员前往各地进行现场调查,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 2.数据收集与整理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污染源的数据,并结合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监测技术应用 采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例如遥感监测、无人机侦查、传感器监测等手段,提高普查的精度和效率。 五、普查组织与管理 1.成立普查领导小组

地区环境第三方辅助监管与技术支持服务项目技术要求

地区环境第三方辅助监管与技术支持服务项目技术要求 一、工作方案 购买(地区)生态环境第三方辅助监管与技术支持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协助开展辖区相关污染源辅助执法工作、协助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协助开展信访案件处置工作、协助开展工业集中区周边入河或管排污口水环境监管服务、协助开展重点企业核查评估服务、协助解决辖区内典型行业企业环境问题、项目技术及服务管理保障。(服务商)(即被购买服务单位)需在我区设立工作点(公司、分公司或项目部),自行配备办公场所、办公设备、部分应急监测设备及车辆;需安排136名工作人员常驻采购人处,按照采购人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介入行政管理,协助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考核、平台管理等,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一)协助开展辖区相关污染源辅助执法工作。 1.协助对辖区相关污染源进行核查。根据采购人统一部署进行关口前移,协助及时排查相关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降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协助对于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协助进行现场核查、证据固定、样品采集、案件资料整理报送工作。 2.协助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执法工作。协助采购人与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检查(地区)管理的工程项目工地,对在建工地落实噪声防控“八个必须”工作要求情况进行检查;协助利用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手段,着力解决施工噪声扰民问题。 3.协助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工作。根据(跨区域)跨界区域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任务要求,协助对排污造成或可能造成跨界影响的区域范围开展辅助执法行动。 4.协助开展“散乱污”企业抽查核查工作。协助对各街道的“散乱污”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和核查。 (二)协助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 依据“双随机、一公开”中的相关要求,协助对全区重点排污单位、在管一般排污单位中被局内抽查到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 1.协助对排污单位依法、公开和备案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开展的自行监测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2.协助对排污单位是否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达到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的要求进行随机抽查。

烟气在线监测第三方运营方案

运营方案 我公司是国内第一批获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连续监测(水、气)运营资质证书企业,公司具有一支80多人的专业运营管理和运营服务队伍,在长期的运营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营服务经验。 运营服务工作严格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工作,搞好运营工作,确保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正常运行,做到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 我公司在xxx地区详细建立了办事处,办理处设主任1名,运营服务工程师2名,市场拓展人员2名,办事处配置电脑一台,与环保局监控联网,随时检查各监测点仪器工作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维护检修。配便携式烟气采样仪、烟尘采样仪等专用仪器,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配工作车辆一台,做到运营服务及时、快捷。 办事处与环保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络机制,积极与各地环保部门配合,接受环保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导并及时向环保部门汇报运营工作情况。

一、运营管理总则 为保证运营工作顺利进行,运营设施工作正常、运行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运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总则。 运营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运营管理人员必须经公司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运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运营维护规则与相关设备操作规定。如因违反规定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将视影响程度对当事人做出相应处罚。 运营人员在工作期间要做好工作记录,并按月、季、年分别写出工作报告和总结。 运营人员要定期与委托方联系和沟通,认真处理各类反馈信息,做好服务工作,保证运营设施稳定正常运行。 二、运行维护方案 1.1、运行目标 废气运营数据目标 ⑴保证所运营的自动监控设施运转率达95%;

盐田区水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

盐田区水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工作目标 (3) 三、调查对象 (3) 3.1污染源 (4) 3.2排水口情况 (4) 3.3水环境现状 (4) 3.4污水处理设施 (4) 3.5流域水文水资源 (4) 四、工作内容 (4) 4.1调查内容 (5) 4.1.1污染源调查内容 (5) 4.1.2排水口调查内容 (6) 4.1.3水环境调查内容 (7) 4.1.4污水处理设施与污水管网调查内容 (7) 4.1.5水文水资源调查内容 (8) 4.2水污染源调查结果分析 (8) 五、预期成果 (9) 六、进度与安排 (11) 七、经费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有关要求,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全面掌握流域污染源现状,为科学制定重点流域水质达标方案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定于4月28日-12月31日期间开展全市水污染源调查工作。为全力配合人居委的工作,顺利完成盐田区水污染源调查,现根据市人居委发布的深圳市水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及技术指南制定盐田区水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盐田区水污染源进行调查,全面掌握盐田区河流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摸清盐田区各类污染源数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明确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核定盐田区入河主要污染物负荷量的空间分布,为深圳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调查对象 根据市人居环境委发布的深圳市水污染源调查工作方案,本次水污染源调查对象涵盖盐田区各河流干流及其支流的水文、水质、水资源情况,流域污染源和沿河排污口情况、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