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凯敏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它的实施要求突破传统课程教材课堂的约束,把学生置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之中,而大量探究性、实践性的教活动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诸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然而实践表明,课程资源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该课程产生预期实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一) 课程队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但是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将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其分给专业能力差的教师者是需要照顾的教师,有的稍好一点,设立一到两名综合实践的专职教师来负责全校的综合活动课程。然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综

合实践活动教师都缺乏专业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求体现综合性、开放性,要求指导教师应该是团队形式进行合作开展工作,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群体的集体优势并未得到充足的重视,并未形成团体资源开发的趋势和氛围。甚至有时课题在需要多个指导教师时,由于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情况。

(二) 课程资源开发单一,具有片面性

国家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四个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但这四个领域的关系却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四个领域之间相互割裂存在,不能协调开展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整合的问题。出现了资源开发单一、主题单一的现象。比如资源的开发过分关注课堂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实际应用设计等活动资源缺失,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完整性。

另外,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出现了以学科教学的形式来设计和开展活动的现象。例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 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秉承先培训,再实践,再培训的循环提升模式,指导教师边学边干边提高。其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教师在资源开发中的创新意识和尝试,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教师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性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单独的一位教师难以胜任的。教师之间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协作”,教师群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系,也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与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无论从人员和知识体系上都可以通过合作、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团体”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 立足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权限、设计和理念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是目前的校本课程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相似,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依托的,二者的课程资源是可共同享有的。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也就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力地防止了对课程资源包的过分依赖。在开发中应该尤其注意那些富有特色的、本土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既能符合课程要求,满足学生发展要求,又能具有

自己的特色。许昌市邓庄中学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根据“爱祖国爱家乡”的宗旨,开发了“美丽的许昌”的活动主题。运用调查方式开展,让学生去调查发现家乡的风土人情,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与目标,又体现了特色。

( 三) 家校沟通,挖掘家庭课程资源

“家校合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的活动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有效地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家长主动参与课程。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而在活动中能够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重视家长评价,来提升家长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将家庭课程资源纳入学校资源。家长的阅历、职业背景,家庭中的书籍、报刊、影像资料都可以补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储备。另外,家庭实践活动既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也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延伸和深化提供条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生活实践,发现活动主题,锻炼能力,了解和体验社会,有效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

(四) 立体规划,重视社会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其活动空间上的广阔性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课程资源作为依托,学校及教师要注意学生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成长需要,立体规划所需的社会性的课程资源。实现校内和校外资源的转换,充分利用社会各行各业、利用各种场所、机构与环境,

如图书馆、科技馆、农场以及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比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必须获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教育政策上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保证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一) 一、填空。 1、调查问卷一般由、、、等部分组成。 2、标题。标题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易于调查对象。 3、前言。包括对被调查者的、、、以及一些特殊说明事项等内容。 4、问题。是的核心内容,包括和两个部分,问题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开放式问题就是不提供答案由调查者自由答题,可分为和两种,这种形式利于,封闭式就是提供答案由调查者判断和选择可分为①、 ②③这种形式利于。 5、结束语。在问卷的末尾可设计结束语,主要表达。 6、问卷调查的基本程序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7、问卷调查实施阶段包括、、、 、五个环节。 8、设计调查是在调查准备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其步骤先、、、 。在编排问题时遵循先,后; 先后;先后的原则,并要考虑问题的,以及问题的或。 9、回收问卷之后,还必须用统计的方法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这些数据,可以用、、、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简答题。 1、设计调查问卷需要注意的问题? 2、撰写调查报告一般由几部分组成?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二) 1、太阳能是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它来自太阳内部剧烈的热核反应所释放的大能量。太阳能具有、、、等优点但是它的能量密度低,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也因、等影响而极不稳定。 2、太阳能是的简称,可分为和。这种能源利用既不会,又不用担心,太阳能作为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和同时又被称为。 3、太阳能的利用领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另一个是。 4、“实验一”在铝罐和铁罐上分别贴上五种颜色的纸,结果是。“实验二”用铝箔纸做成方形容器、伞形容器、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在日光下曝晒,其水温升高的顺序为。“实验三”与太阳光线分别形成90o、60o、30o角时最有利于吸收太阳能。 5、属于对太阳能的光利用领域的主要包括和。 6、太阳能热水器由四部分组成:、、、有了它们太阳能热水器就能正常工作了。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点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论文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专业特色整合案例 论文摘要:年来,我一直承担着我院心理咨询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在执教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着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活动的整合。本文论述了如何结合专业特色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与评价等方面。 1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干预技能和技巧;具备独立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胜任中学心理教育教学工作;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能从事其它领域心理学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身心品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了解心理咨询专业,了解相关的心理专业知识,要具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如知道如何接待来访者、观察来访者、与来访者进行沟通等。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学会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即针对某一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还要学会一些程序性的方法,如清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过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实施,如何评估实施的效果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有意识地体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体验团体交流的乐趣,培养责任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发展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要求设计者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又要求设计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更多地与人交往和沟通,更多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些角度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理解活动特别是心理活动设计的理念和特点,学习心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可以促进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意的成长。 2结合专业特色选择课程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 我院自2006年秋季开始,就尝试着在心理咨询专业班级的第三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四学时,共计72学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包括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大块,活动方式有调查、观察、查找资料、实验、设计制作等。我们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确定心理专业的综合实践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课程资源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课程资源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 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障碍,造成了综合实践课无法真正落实。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及基本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没有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也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第一,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强调活动性。[1]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学生将会漫无目的,达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第二,挑选活动内容时应重视综合性。[1]综合实践活动是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探究世界,发展自我的活动。其综合性的内容,要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第三,安排活动过程时应突出实践性。[1]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气和魂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这一课程必须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什么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在课堂中进行,更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分析和研究地方、社区的背景与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状况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实施、常态实施、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资源认识理解和研究思考的逐步深入,这是一种基于课程先进理念指导下,有计划、全方位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和课程资源建设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文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课程赖以实施的资源环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对课程资源的划分主要以空间的标准来进行,分为校内及校外课程资源。在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条件基础上,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多种途径。以此来使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的理念,并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己任,挖掘我们身边一切可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春意昂然,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条件;开发利用;途径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这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不同的资源背景要求改变过去注重教科本,注重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新的课程赖以实施的资源环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那么,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供我们开发与利用,怎样开发与利用,有哪些优秀的范例可供借鉴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都是这次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下面就从课程资源类型及其开发条件,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做个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上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3—6年级上册(试用) (内部资料,仅供本区教师参考)

前言 为推动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实施、科学发展,提高我区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编写了这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我们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分上下册, 每册由三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每册(每学期)共六个单元。内容由浅入深, 科学系统,来源于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教师们可从中任选四个单元开展活动,也可根据教学生活实际和学科、学校特点选择资源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 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式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班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严格按课程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其几种常态课型有创设情境课、方法指导课、设计制作课、主题研讨课、成果展示课、专项研究性活动课等。 开展活动过程中,希望广大师生认真学习相关材料,积极开展并研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这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试用)。 编写仓促,难免存在很多问题,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不断充实完善! 内部材料,仅限本区教师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简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简介 2010年4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管锡基主编,程福蒙、刘作建副主编 本书是烟台市教科院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高全市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水平,组织优秀教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编写的。书稿充分挖掘了地方课程资源,体现了烟台地域特色。全书共九章,除第一章外,其他各章先是专题综述,然后是6 个活动案例。每个案例大致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过程、活动效果和反思、点评几部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课程编制纲要 第二章物产资源调查 活动案例1.人间仙镜——蓬莱阁 活动案例2.走进“民间小故宫”——牟氏庄园 活动案例3.鲁菜故乡话鲁菜 活动案例4.百年开埠与朝阳街 活动案例5.走进黄金王国 活动案例6.品重醴泉——张裕葡萄酒 第三章民风民俗探源 活动案例1.探秘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活动案例2.异族一家人的趣味过年 活动案例3.粽艾香里话端午 活动案例4.京剧与烟台 活动案例5.海阳大秧歌 活动案例6.古韵新风渔灯节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活动案例1.我给垃圾找个“家” 活动案例2.绿满校园——校园绿化调查活动

活动案例3.拒烟总动员,健康到永远 活动案例4.聚焦空气污染 活动案例5.警惕身边的电磁污染 活动案例6.节能在行动 第五章心理调控与自我保护 活动案例1.感恩生命,爱心永驻 活动案例2.我认识了我自己 活动案例3.当地震发生时 活动案例4.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案例5.悠悠寸草心 活动案例6.让“心灵之窗”永远明亮 第六章农作物种植与管理 活动案例1.我与向日葵交朋友 活动案例2.小小西红柿 活动案例3.花生栽培和管理的调查与实践 活动案例4.苹果树冬春两季管理的调查与实践 活动案例5.小麦的种植与管理 活动案例6. 枣木的嫁接技术 第七章学科研究性学习 活动案例1:海事沧桑 活动案例2.汉字王国之旅 活动案例3.探秘饮食健康,遨游小数王国 活动案例4.我时尚,我追星 活动案例5.保护水资源——我们在行动 活动案例6.口袋食品距健康有多远 第八章小制作小发明 活动案例1.可调温的儿童饮水杯 活动案例2.花生地膜覆盖生芽果、腐烂果防治试验研究活动案例3.苍耳提取液对几种害虫的拒食性研究 活动案例4.创意贝壳 活动案例5.小小树根进课堂,民间工艺得弘扬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更好地促动学生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推动现有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的教学和视野、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动、推动甚至是挑战作用,对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式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认为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抓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关键点。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们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趣味语文,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协助学生构建新知。 2、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有差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尊重、适合学生个体的差异,而且还要把学生个体的差异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知识水平间的差异,请知

识丰富,接受水平强的学生做小老师来讲解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协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促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例如,在语文单元考试后,我就请学习优异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试卷,重点讲解自己的想法、做法。 3、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巴尔扎克以前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绝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不解,有的是对教学内容错误认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思维互动的空间内自发自觉地学习。 二、挖掘教材,把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点。教材是课程资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会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使它更好的为我所用,敢于并善于对教材下剪刀,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基本功。在开发和利用教材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无组织无纪律地脱离标准,随心所欲。教材是学生和老师共享的学习材料,而且更偏重于学生。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过很多专家精心编排,她是浓缩的精华,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师实行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其二,要防止唯教材论。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课程资源是无所不在的,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善于理清和利用教材中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扩大眼界,横向联系,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善于也敢于实行教材的重组与整合。 1、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

四年级综合实践资源包

王舍人镇第二实验小学张海鹰 2011.3

《三·八节的礼物》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三·八”节要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你与妈妈或年长的女性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送给自己的妈妈一份小礼物。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1) 知道“三·八”节的来历。初步掌握一些查找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 了解女性在社会的重要性,懂得尊重、谦让女性。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提高自治与领导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查找资料:“三·八”节的来历。 2、实践活动:利用综合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制作小礼物:结合狗年制作一些小的吉祥物,剪纸或折纸等。 3、交流汇报:自己亲自制作的小礼物。还可以做什么礼物。

4、进一步实践:为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还可以做什么。 5、活动延伸:经常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帮妈妈做事情。 四、涉及学科: 科学、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数学、品德与生活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交流指导法、调查研究法、演示法、激趣法、合作学习六、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课时:查找与收集 一认识这个节日 ㈠课前引入: 1、思考:将要过的节日是——“三·八”节,你知道它的意义吗? 2、各抒己见,要求: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调查所得。 3、记录交流的结果; ㈡、引入主题:“三·八”节的礼物 ㈢、互相介绍:相互介绍“三·八”的来历。可以从网上、书中查找。二说说你最尊敬的女性(课间小调查) 1 仔细想想看,你认为最亲近的是谁 心目中最漂亮的是谁 最可信任的是谁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围绕“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2.教师配备。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 什么是课程资源 ?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章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 VCD 、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文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 1、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 3、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大涌牛仔服的发展,生长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备课讲稿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 (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论文摘要】新课标下倡导语文课教学重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就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从对课本资源、对学生和教师自身资源、网络资源、社会及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六个方面加以阐述,目的是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就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就在于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动脑、勤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开发知识宝藏,那么课程资源这 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就能被我们充分利用。 在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有许多教师只死教课本,不去深挖一些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显得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呆 板。 其实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现代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整合与利用课程资源。在生活资源库中汲取新鲜 的、有利用价值、切合实际而有效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为我们的语文 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以课本为基础,利用好课本资源 课本本身就是已经过筛选的课程资源,教师首先要利用好课程资源。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资源。 1.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

课本中所选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通过课文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让 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接受思想的熏陶。 课本中的内容是一个缩影,我们需要用“放大镜”去观看课文内容扩展延伸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本 所选内容,然后根据课本内容,作者简介给孩子的更多作品, 开拓学生视野使他们知道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老舍《养 花》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 1、让学生自己尝试养一盆花,目的使他们从中懂的苦 与乐并他们比一比看誰养的最好。 2、让大家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老舍,看谁知道最多。 3、读有关老舍的大量文章,并写一篇关于老舍文章的读后 感。 其次:开发利用新鲜的“活”资源即教师与学生自身课 程资源。 (一)开发教师潜能 每位教师其实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活资源宝库。具有很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无不影 响着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1)

生活中的标志 洛阳市洛宁县城关镇西街小学张鹏飞 主题来源 “生活中的标志”是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六年级下册的活动主题。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精心设计且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标志,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在我们生活中“标志”无处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遵守规则。但这些标志,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往往熟视无睹,或者说视而不见,因此,常常出现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买小食品时,不注意包装上的质量安全标志,食用不合格食品,使身体受到伤害;有的孩子过马路时忽视了应遵守的行走标志而发生意外。可见,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安排这一主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标志的分类、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标志,让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重点是主题生成和学生活动方案的制定。 2.难点是学生提问题时的思维有效碰撞和主题的归纳。 活动准备 有关情景资料的幻灯片、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活动方案空白表、个人评价表、记号笔、粘贴纸、小组座牌号。 活动过程 一、展示情境提出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标志,它们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 便。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步行街、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等标志。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常用标志,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 观性。) 2、比一比: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 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禁止行人通行等标志,每题10分,分数最高组为第一名。(小组比 赛猜标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 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同学们从资料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看一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多。各小组选派一人把 该小组提出的问题写在指定位置。 (1)用记号笔写;(2)问题用陈述语句表达。 二、问题归并确定主题 1.问题筛选合并完善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标志的问题。我们先来筛选一下这些问题。 学Array生按以 上原则 讨论交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