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二、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三、

[知背景]此时苏轼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表现出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明诗意]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悟诗情]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描绘的画面。

答: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潇潇暮雨中,传来了布谷鸟哀怨的啼声。

3.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4.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6、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答:词前小序交代了地点,以及门前溪水的流向的奇特现象,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

7、对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含义?

答:上阕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阕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8、“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是什么意思?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9、“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有何含义?

答:不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

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诗歌赏析题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深秋晚景图(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景。 (二)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2分) (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分)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出发,沿着()行进,路过(),到()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诗中称作()。 (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月影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2)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平羌江)行进,路过(渝州),到(三峡)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月牙),诗中称作(半轮)。 (4)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三)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四)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词鉴赏习题专练(附答案)

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4分) 塞上忆汶水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 答: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C)(2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答: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4分)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2分)答: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5分)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 答: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要像赵充国一样杀敌立功,气概十分雄壮)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诗歌鉴赏例题精选(含答案详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受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主要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 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婉、哀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指向比较明显,结合诗歌内容,很好判断是反衬的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既要写出用了什么手法,还原画面,还要写出要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联系诗歌内容,注意运用的手法。很明显就能看出该句所采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1、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为明显,只要抓住“秋阴”、“向暝”、“凄冷”、“寒声”、“雁影”这些重点词,即可确定情感类型。因为“秋”、“暝”、“凄冷”、“寒”均是表达凄情愁思的,而“雁”是思乡怀人的物象。下阕更深人去的凄清、孤灯映孤影,醉酒都醒,强化了旅思乡愁的表达。而末句“如何消夜永”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1.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 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小题2】 “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答题时结合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结合词的内容,“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句意思: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拟古九首(其九)① [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4分) 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答:“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答: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思中原 刘过①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④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读:诗词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其中一个“卷”字,写出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一个“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的时的惊异之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候,竟然以为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此是名句。次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瀚海”二句从帐内写到账外,仍紧扣“寒”来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花空留马行处。”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尽意未绝。 考点梳理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7、这首诗的主旨是,诗中中心景物是。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是写。(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 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C.“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2、《次北固山下》 解读: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一二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三四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五六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七八句抒写思乡之情。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考点梳理 1、默写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篇一: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 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 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 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 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 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

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朱梅王冕之阳早格格创做 尔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启浓朱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浑气谦坤坤. 【注释】①朱梅:火朱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性? 2、诗人借朱梅要表黑何如的思维性格? (问案:1、花色浓朱,花香浑芬.2、表示了诗人鄙薄流雅,独擅其身,孤芳自赏的性格. ) 二、别董大下适 千里黄云黑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纷. 莫忧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出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黑云.③曛:昏暗.黑日曛,即太阳暗浓无光. 1、“千里”,有人写做“十里”,您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二句表黑了对于朋友何如的情谊?那二句与王维收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闭无端人”的格调有什么分歧? (问案:1、用“千”字好.“千里”地步壮阔,不妨效力渲染凄热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二句情调相谐.2、表黑了对于朋友的劝慰战赞好之情,饱励伙陪乐瞅豪迈,主动进步.那二句诗气魄雄壮,胸襟启阔,一扫缱绻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中音书籍断,经冬复历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去人. 【注释】①那尾诗写于做家贬谪岭北遁归途中. 1、诗歌前二句里的“断”战“复”反映诗人何如的贬谪死计? 2、按常理道后二句好像写做“近乡情更切,慢欲问去人”更妥当,那里的“怯”战“不 敢”反映了何如的情绪? (问案1、做家贬居岭中,思念亲人,又少暂得不到家人的所有音讯,粗神极为痛苦.2、果为一圆里固然日夜正在思念家人,另一圆里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运气,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乏或者其余本果受到不幸.那种抒写,更隐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止留客 弛旭 山光物态弄秋晖,莫为沉阳便拟归. 纵使阴明无雨色,进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风景的格式,那里指(山中的)景致.②便拟归:便挨算回去. 1、尾句的“弄”字历去为人称讲,请从建辞战表黑效验上品味那个炼字. 2、诗中哪二个字证明客人要回去的本果?哪一句以退为进,表黑了做家对于自然景致的喜爱与期视共朋友共赏好景的希视?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故事激趣: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及“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及“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 二、试题研析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 2、炼字佳句赏析: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问题: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 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方法归纳: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表达效果: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评价: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析“炼字”“炼意”方法指津 (一)知识点: 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重语言精练、凝缩,言简意赅。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分析“炼字”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和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1、分析动词: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 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如下例子可选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及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 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 (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 村行 王禹稱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 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 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叶-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歌-(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例一: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夕阳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顾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____________时辰的风景,均以荷与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 一样样感情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夜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显现了伤感不平 之情,基调凄怨低落。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隐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表现娇羞之 态,显现了作者的垂怜欢欣之情,基调开朗风趣。 赏析: 《齐安郡中偶题》这首诗注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 西的光阴,把有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光景,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 安静、情思蕴结的绘图。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是圆满地融为一体的。 这前两句诗纯写光景,但从诗人所选中的夕阳、烟柳之景,读者自会感觉:画面的风景不是那么明 快,而是略带黯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想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氛围。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顾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 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表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摆之美外,上句用“相倚” 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拥簇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顾”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 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瞬时间的动向。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好多写风荷的句子,其 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夸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假如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该说,杜牧的这 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加飞动,不但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那么,这首诗中的诗人之恨是什么呢?杜牧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衰 败时期,一世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遇到排斥,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因此在他的眼底、 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忧如充满忧愁了。(陈邦炎)

古诗词鉴赏习题附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习题附答案解析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评点】关于情感变化的题型,江苏已经命制几次了,最为典型的是xx年命制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一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如此题型,应给予学生好好地训练。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

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评点】此题亦是好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能力,如果连这点能力尚且缺乏,那就无甚言语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提醒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黄昏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评点】此题亦好,不刁钻,应适合考生的口味。韦应物《幽居》阅读答案附赏析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比照赏析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阅读答案附赏析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夕次盱眙县(韦应物)东郊(韦应物)送杨氏女(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滁州西涧(韦应物)

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

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 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_写景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xxxx分享的写景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写景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呜窗有声。 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5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