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概括能力的教案

关于概括能力的教案

教案标题: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概括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供多种概括技巧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炼信息。

3.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简洁地总结文本、文章或其他信息源。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质量的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1. 引发学生对概括的兴趣,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有过需要从一大段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的经历?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概括信息,以及概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讲解概念(10分钟):

1. 通过示例解释概括的概念,例如:从一篇新闻文章中提取关键观点来概括整个故事。

2. 引导学生理解概括的目标是提取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简单地摘抄原文。

介绍概括技巧(15分钟):

1. 解释概括的目标:深入理解原始信息,提取关键观点和主旨。

2. 分享常用的概括技巧和策略,例如:识别文章的主题句/段、找出关键词和关键短语、排除次要或重复信息等。

概括实践(20分钟):

1. 提供一段简短的文章或故事,要求学生概括其中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可以使用他们在前面步骤中学到的概括技巧来完成任务。

3. 分组分享学生的概括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估。

评估与反馈(10分钟):

1. 提供一些其他文章或信息源,要求学生概括其主要内容。

2. 收集学生的概括结果,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延伸活动:

1. 提供更复杂的文章或信息源,挑战学生进一步发展概括能力。

2. 鼓励学生使用概括技巧来改写文章的开头段落或总结段落,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心理激励:

1. 帮助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概括技巧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持续学习和提高。

教学资源:

1. 文章或故事,供学生概括练习使用。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讲解和展示概括技巧。

3. 反馈表格,用于评估学生的概括结果。

4. 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用于延伸活动和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概括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技巧和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对于概括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来进行。

3. 评估学生在延伸活动中的进展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

1.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概括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的技能。

2. 提供正反馈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概括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和课堂学习,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概括的应用价值。

4.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概括经验和技巧,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教案

小学阅读概括主要内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现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现代文的阅读,从文章体裁来讲,大致可分为四种:寓言故事,说明文,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 寓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考寓言的阅读,常常是考核我们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读懂文章故事,并善于概括。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常常考我们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填空),二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是检测我们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分析概括、主旨大意、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结构形式、情感体验等,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在考试中,常常是“1+1”的组合方式,即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或说明文,加一篇记叙文组合。(有时也以一篇文言文加一篇现代文的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更接近中学的考试形式)1、阅读题常见失误及扣分分析 没读懂、做漏题、格式错、方法偏、书写差、错别字、做不来 有近一半的同学因上述失误被扣去5分以上。 (1)没读懂要求(没读懂) 一是因粗心没读懂要求。如“请将下列表述有误的加以更正,正确的就打钩”,部分同学做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二是因理解错误而没读懂要求。 如让回答某句话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同学写成了修辞手法;让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同学写的是心情。 如例题6:“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有同学写的是老人此时心情郁闷、不开心、郁郁寡欢等,与题目要求不符。 (2)做漏题(如加标点、填空)(做漏题) 一般是在文中加标点、选择正确的词(注音)等题容易做漏题。 (3)格式不正确(格式错) 一是提行空格;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一类题,一定要先将词写下来,打冒号,再写上“在这里是……”或“在文中指……” 如: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1)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忤逆:在这里是……的意思。 (4)方法不对,不完整、准确(方法偏) 一是如像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是(“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谁的什么品质”)之类从文中梳理、筛选答案的题,容易出现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情况; 二是像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的题。这类题一般分值较高(3—4分),很多同学都会因为找不到话说,认识肤浅,内容干瘪,空洞无物,无话可说等因回答不够完整有原因而被扣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缩写故事》教案(附范文3篇)

习作三: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 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简言之,缩写就是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二、启发思路 1. 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 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 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三、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概括段意 教案

概括段意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摘句法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在“精读的评价”这一部分中指出:“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这里说的“要点概括”,其实就是一种概括能力,它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新课标也把它列为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关键考点。因而,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概括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考点阐述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概括能力”的考点主要有哪些:1.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形象。2.概括文章的情节。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4.概括论点。5.概括行文思路等等,就是在认真阅读选文的基础上,按照试题要求,对相关内容做出归纳、总结。

三、析文段、寻方法 我们在进行阅读概括时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呢?这也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阅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完成这四道概括题,在完成过程中来寻找概括方法。 《孤独之旅》:1、概括第36段的主要内容 2、概括第36——52段的主要内容 3、概括第21段的主要内容 4、概括杜小康心理变化过程 方法一、找中心句(中心句概括法)。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方法二、先分层分别概括再进行组合(分层概括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如果段落、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 方法三、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公式概括法) 方法四、截取文中关键词按序组合(关键词提取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四、学以致用运用方法 以《孤独之旅》为例,寻找到这么四种概括方法。这些方法你能用了吗?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篇目,将你们课前做的答案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完善,把修改意见和对比的收获填在表格中。 (一)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

关于概括能力的教案

关于概括能力的教案 教案标题: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概括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供多种概括技巧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炼信息。 3.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简洁地总结文本、文章或其他信息源。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质量的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1. 引发学生对概括的兴趣,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有过需要从一大段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的经历?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概括信息,以及概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讲解概念(10分钟): 1. 通过示例解释概括的概念,例如:从一篇新闻文章中提取关键观点来概括整个故事。 2. 引导学生理解概括的目标是提取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简单地摘抄原文。

介绍概括技巧(15分钟): 1. 解释概括的目标:深入理解原始信息,提取关键观点和主旨。 2. 分享常用的概括技巧和策略,例如:识别文章的主题句/段、找出关键词和关键短语、排除次要或重复信息等。 概括实践(20分钟): 1. 提供一段简短的文章或故事,要求学生概括其中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可以使用他们在前面步骤中学到的概括技巧来完成任务。 3. 分组分享学生的概括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估。 评估与反馈(10分钟): 1. 提供一些其他文章或信息源,要求学生概括其主要内容。 2. 收集学生的概括结果,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延伸活动: 1. 提供更复杂的文章或信息源,挑战学生进一步发展概括能力。 2. 鼓励学生使用概括技巧来改写文章的开头段落或总结段落,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心理激励: 1. 帮助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推荐3 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的: 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 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发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

然,语意清楚连贯。)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 (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 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 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概括的方法 2.提高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诱思导学 例子: 根雕眼镜 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我思虑了几天。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

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②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经心地说:“哎,我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在这儿呢。” 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结果现在都不合适了。④你戴上试试,让老师看看好不好看!” ⑤说着,我把眼镜递给了他,又回过身继续在书架上找东西。 ⑥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⑦“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感觉怎么样?” ⑧“我觉得……挺清楚的。” ⑨“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我心中一阵暗喜。 ⑩“老师,我……” ○11“怎么?嫌我的眼镜不好啊?”我假装有些生气地说,“都没怎么戴过,你看,还挺新的呢。” ○12“没,没有。”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后来,他的成绩又如同以前一样优秀了。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是著名的雕塑家…… 时隔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件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了,直到收到这个邮包。在邮包里有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20年

《情节梳理及概括》教案

《情节梳理和概括》教学简案 ——记叙文专题复习 备课时间:2011年5月 上课时间:2011年5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情节的梳理和概括的基本方法: 2、促进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如何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和概括的方法并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2010年上海中考《蘑菇转了一个弯》第21题,并提问:这道题目的题型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并突出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引导: 1、出示考纲。 考试手册中涉及到内容梳理与概括的考点有两点: 现代文阅读能力点: 第(5)点: 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文章的内容。 第(7)点: 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2、回顾单个事件的概括模式: “人” + 事件 对象 + 经过结果 谁 + 干什么结果如何 谁怎么样干什么结果如何 谁为什么干什么结果如何

三、阅读《黄土》一文,解决问题: 1、文章②~④段是对父亲生平事迹的描写,按照“我”的回忆可以概括为_______、辛勤劳作和精神贫困. 2、引出复杂故事情节的梳理: 再繁复的情节也是按着人物性格或事件的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的。随着时间推移、场景的转换故事情节在一步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划分为一个个单个故事“单元”来看。) 四、阅读《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解决问题: 1、根据迪斯尼成功前的有关情节填表。 2、注意强调:时间、经历、结果的内容用不同线条划出来。 3、师生总结:概括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 ①看清题意及其范围; ②找到相关内容;(注意时间和场景的转换) ③划出关键词及关键句;(注意用不同的线条或符号) ④用简洁的语言组织成句。 五、阅读《根雕眼镜》,解决下面问题: 1、为了不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我”思虑了几天,“巧妙地”送给“他”一副眼镜。请根据第5—12段内容,把情节补充完整。 2、师生小结:强调“若没有可直接运用的词句,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概括”。 六、拓展训练:阅读《伤口》,完成文后问题 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情节和“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2、师生小结:情节的发展伴随着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梳理,更便于我们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七、课后作业 阅读《回不去的故乡》,完成片段场景的梳理。 板书: “人” + 事件 对象 + 经过结果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

叙事作品中情节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小说情节作用题的出题模式 2、通过探究能有效规范答题 3、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整合小说情节类阅读答题套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效答题 整合小说清洁类阅读答题套路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引导、黑板演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小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情节! 但是当把小说当做考题,他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安排某个情节”时,估计很多同学都会无从下手。 今天,请允许我抛砖引玉,先带大家一起进入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的情节篇。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情节作用的规范答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高考情节作用类题型(幻灯片展示) (一)高考设问方式 1、【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2、【09四川】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一声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3、【2013新课标全国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二)提问形式主要有: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三)提问变式 1、某某情节这么安排的用意或意图。 2、某处安排某个情节的好处是什么? 三、重点探究 (一)回忆以前所遇到的情节作用题我们的答题切入点。(板书) 1、举例学过的课文如: 《祝福》中作者安排祥林嫂反复陈述阿毛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板书内容: A、人物:体现人物那种历经厄运后精神世界的荒芜空虚至极,使人物形象 更丰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讨论、归纳、练习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难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①段意合并法。重点段段落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取主舍次) ②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用词语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标题补充法。有些文章题目,我们把它补充完整就是主要内容。 ④找中心句。 三、实战训练(详见PPT) 四、小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形式: 本文主要记叙了……。 本文主要描写了……。 本文主要介绍了……。 五、拓展训练:完成P72--78页的相关练习。 六、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形式: 本文主要记叙了……。 本文主要描写了……。 本文主要介绍了……。 表达了……、 抒发了……、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一、活动背景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二、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我们的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状况分析 教师情况: 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共7位,其中1位老师达到了本科的学历,其余3位老师本科就读,2位教师为大专学历,1位教师中师学历。老师中年轻老师占了5位,有1位老师是区骨干教师,3位教师为学校骨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结合课改,聚焦课堂,遵循规律,质

《信息提取与概括》教学设计

《信息提取与概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筛选、整合重要信息,从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重点 : 仔细读材料,提取概括重要信息,并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归纳与探究。三、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 四、复习时间 一课时 五、复习过程 (一)考点解析 1.什么是信息提取? 一般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 一点,还有很多其它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图形等,把文章的内容或文段 的内容简要地表达出来。 2.考点透析: ①给出一段文字,能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②能简明扼要概括所提取的主要信息。(有字数上的限制) (二)试题举例,归纳技巧。 1.方法一 :提取中心句法 例: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目前由美国国防部

发射的 24 颗卫星组成。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 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 器随时都可以收到 4 个以上卫星的信号。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 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参考答案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2.方法二 :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 例: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 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 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 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 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参考答案 :三种蚂蚁筑巢的不同方式。 3.方法三 :分层归并法。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 例: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大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 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 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 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 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 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 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冬天的萧条景象和初春的生机勃勃

方形概括教案

方形概括教案 教案标题:方形概括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方形的判断方法; 3. 能够计算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5.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a. 定义:具有四条边和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b. 特征:平行且相等的对边,相邻两边长度相等。 2. 方形判断方法 a. 判断对边是否平行且相等; b. 判断相邻两边是否相等。 3. 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a. 周长公式:周长 = 4 ×边长;

b. 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 4. 解决实际问题 a. 根据给定的图形判断是否为方形; b. 根据方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边长。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幅图片或实际的方形物体引入方形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知识讲解: a. 介绍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并结合黑板板书进行讲解; b. 详细讲解方形的判断方法和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与巩固: a.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在书写纸上练习判断和计算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b. 检查学生练习的结果,并进行相关辅导和讲解。 4. 拓展和应用: a. 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a. 和学生一起总结方形的特征、判断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进行复习; b.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教学辅助工具: 1. 方形实物或图片; 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练习册或工作纸。 课堂互动: 1. 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方形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方形的特征; 2.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对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3. 在拓展和应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通过实际观察找出方形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书面练习情况,查看他们对于方形的判断和计算是否准确;

《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设计

《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短文段落大意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文本重点部分,找出关键句子,提炼关键词语,学习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进行概况。 2.群文共赏,运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培养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找出关键句子,提炼关键词语,学习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培养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2. 阅读材料:统编版教材《蜜蜂》,阅读选文《“小花鹿”》、《小发明救妈妈》、《我爱花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在13课《花钟》的学习中,我们借助关键语句,很容易地概括出一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可是,在14课《蜜蜂》中,并没有明显的关键语句,像这样的文本,我们又该怎样概括它的段落大意呢?让我们走进课堂——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板书课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二、例文引路,提炼方法 1.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51页,默读课文,回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和得出的结论分别是什么?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得出了实验的结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 课件出示图表 3.法布尔实验的步骤分为几步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的2——7自然段,用心读一读描写法布尔实验步骤的句子。 预设:

(1)孩子们学习的效率真高,XXX请你来读一读描写法布尔实验第一步的句子,大家和他找得一样吗?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很快就准确地找出了第一个关键句子。 (2)法布尔第一步做了什么?你能简单点吗?——(?)你能再简单点吗?——(捉蜜蜂)对,“捉蜜蜂”就是你从第一个关键句子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也是法布尔实验的第一步。 (3)这个句子写的是法布尔实验的步骤吗?它写的是什么?(法布尔放飞蜜蜂后的猜想) (4)实验的第二步藏在哪个关键句子中,你找到了吗?你提炼出的关键词语是——(做记号)这个句子只藏了一个秘密吗?还有什么?——实验的第三步:放蜜蜂。 (5)恭喜孩子们,顺利找出了法布尔实验的前三步。 (6)实验的第四步就藏在描写蜜蜂飞回来的时间和数量的句子中,你找到了哪些? (7)请大家想想,最后一步,法布尔其实只做了什么? 图表出示: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做记录 4.概括段意 (1)我们很快弄清了法布尔实验的四个步骤,你能根据图表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法布尔实验的过程吗? 师:评一评,他是怎样把法布尔实验的过程说清楚的?(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师:谁再来说一说。 (2)对,用表示顺序的词,把这几个关键词语串连成一个句子,这就是第二部分——实验过程的段落大意。 5.学法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没有明显关键语句的2——7自然段,我们是怎样一步步概括出这部分的段落大意的? 方法:找句子提词语串大意(板书) 6.通过学习和总结,你们已经学会了阅读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概括,老师为你们点赞。 三、群文共赏,比异求同 师:和《蜜蜂》一样,文本《“小花鹿”》《我爱花城》《小发明救妈妈》也没有明显的关键语句,让我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

4 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

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恰当地了解什么是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题掌握信息筛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试题的分析重视文言文分析综合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掌握信息筛选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进行方法迁移,保证做题正确率。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点拨 教学教具:多媒体或复习用书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学生限时做题25分钟 学生整体感知文段,其他学生纠错,共用时15分钟 第二课时 一、展示复习目标 二、梳理知识系统 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分析综合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分析概括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在课标全国高考中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常见题型是六个短句,分成四组,选出符合某人某种德行或某事某理的一项。 【常见设问方式】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正面(侧面)表达××人××品行的一组是 典例2012年课标全国卷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淳③,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④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C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7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7篇) 教学方法:篇一 启发式教法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探究作者成功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2、简介海伦凯勒 (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橘灯》初中教案:全面分析课文主题与概括归纳能力的提升

《小橘灯》是初中常见的语文课文之一,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下述几点: 一、什么是主题 主题是指课文或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内容和意义。一个好的故事或文章通常会包含精彩的情节、充满激情和深意的语言,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提取其中的主题,以更好、更精确地理解写作者的意图。 二、为什么需要概括归纳能力 概括归纳能力是指对课文或文章结构、要素、人物特点等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在精读和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于整个故事的梳理和掌握,学生需要以概括归纳能力作为基础,分析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和情节等要素,以更好地理解主题。 三、如何进行全面分析 面分析小橘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故事梗概:小橘灯,是一个小孩用最后一把蜡烛制作带不同盛况的小灯笼。带着这盏小灯笼,孩子们到处游玩,小橘灯也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最信任的伴侣。然而,当孩子们玩够回家后,不小心把小橘灯忘在了山林里,第二天再去寻找它时,小橘灯已被匆匆离去的蝴蝶带走了。 (二)人物形象:整个故事中,小孩和小橘灯是核心人物,孩子天真无邪,有想象力,制作小橘灯时有着无限的创意,他们之间的交流默契,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童趣,也是故事中最值得感动的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情节分析:整个故事情节流畅,开头营造氛围,中间复杂多变,高潮迭起,结尾简洁,突出主题。孩子们制作小橘灯的过程中非常有趣,趣味的语言细节感性地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故事的高潮部分是小橘灯前往山丘的过程,也是整个故事的生动抒情点。 (四)主题分析:本文的主题是关于童年童趣的感触,以及在日常中可能被人们忽略和遗忘的具体事物。从一盏简单的小橘灯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纯真、善良和热爱生命的精神,也看到了成年人常常遗忘生活、忽略自己内心的缺失。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阅读,结合自身的理解,去体验小橘灯所表达的深刻主题,同时发展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分析能力。

压缩语段教案

压缩语段 教学目标: 1、明确压缩语段的几种类型。 2、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设想: 1、分析知识要点,讲解高考例题。 2、概括压缩类型,理清解题思路。 3、点击解题误区,防止重蹈覆辙。 4、归纳解题方法,稳固练习成果。 考点阐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根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根底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根底,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此考点的考察方式较多,如概括段落〔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主要内容,提取关键词,给概念下定义,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严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那么;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察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察的一项重点。 2021年共有7套试题考察压缩语段,分别是XX卷、XX卷、XX卷、XX卷、XX卷、XX 卷、XX卷。题型有概括主要内容〔XX卷、XX卷、XX卷〕、拟写一句话新闻〔XX卷、XX卷〕、按要求把段落压缩成一句话〔XX卷、XX卷:要求将文段压缩成句或者要求对多个划线句子进展压缩,压缩后的句式一致〕。本考点的分值为3分或4分。 第一课时压缩语段之新闻〔消息〕 一、根本常识: 1.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所作的传播或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播送、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考察中一般为消息。 2.特点:新、快、准。 3.要素:最全的要素包括六个“W〞——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4.构造:倒金字塔式构造——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5.构造具体表现: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