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精讲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面对归纳概括,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什么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经常出现的三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1,缩不短?概括文章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了。

2,该不该删?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重点?文章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二、复习预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法三: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四: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常用方法:

1、摘句法。看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找一找自然段有没有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提示自然段大意的句子。如:

《敬畏自然》第一自然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征服自然。

2、综合法。(1)写人、事的段落我们可以从“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2)

写景、状物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什么景、物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如:《云南的歌会》第一自然段:来自四方的人在山野上对调子。或“山野对歌”

3、提问法。如果段落中没有中心句,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没有这一段我就不知道什么。”

《云南的歌会》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对歌的年轻女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能耐。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理解文章内容,找准重点句

1.总起句。位置:一般在自然断的开头。

作用: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2.过渡句。位置: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

3.总结句。位置:出现在自然段的末尾。

作用: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

4.照应句。位置:①文章开头和结尾照应;②文章内容里面照应。

作用: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5.中心句。位置:既可以在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也可以在自然段的中间。

作用:直接表明了全文(本段)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中心。统领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作用。

考点/易错点主次不分,答不全或者答不到点上

考点2 抓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将文章重点句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概括段落大意。

1.找出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2.围绕重点句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3.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注意:有些文章重点句中出现的他(她或它),在概括时要改为具体的人物或事物的名称考点/易错点找不到重点句或者赘述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不要闭上眼睛

2003年7月21日凌晨4点半左右,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三间民房里。顷刻间,瓦砾四溅、房屋倒塌,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死亡,房屋里也埋下了5个人。

由于是凌晨时分,大多数人都在睡梦中,惨祸发生后,被惊醒的为数不多的附近居民面对惨祸束手无策。在等待救助人员到达期间,人们发现在倒塌的房屋废墟里,有一个人头露在外面,身子埋在废墟里。也许是因为失血过多,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眼睛也睁不开了。

这时候,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对那露在外面的头喊道:“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那个被埋者的眼睛睁开了,眼神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

年轻男子和那个被埋着的人说着话,问他:你几年多大年龄了?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啊……

可没过多久,被埋的人又一次闭上眼睛,那个年轻男子又一次喊道:“不要闭上眼睛!睁开你的眼睛!”可被埋的人似乎没有听到,一点反应也没有。喊话的年轻男子找来了医生,被埋者输入了氧气后眼睛再一次睁开了……

救援人员终于赶到了,被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有人问喊话的年轻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年轻男子说道:“我不认识他,我开出租路过这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位出租车司机鼓励被压在倒塌废墟下的伤者不要闭上眼睛。

【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整篇围绕着题目《不要闭上眼睛》展开,那么是谁不要闭上眼睛?为什么?结果怎么样救了伤者?按照这个思路组织语言即可。

【例题2】

【题干】

家乡的茶园

①茶园四季景色迷人,但更可爱的还是春季。

②茶树栽种在几个小山包上,每个小山包上都被一层层的茶树包围着。远看,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

③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沉睡了一冬的茶树慢慢睁开了眼睛,从枝条上抽出一枚枚肥壮的茶芽。茶芽外形呈椭圆形,叶底鲜红,轻轻贴近它,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那么多的茶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珍珠般晶莹的露水在叶片上滚动,似乎每一片茶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啊!这美丽的茶园!

④在微风中,在阳光下,茶叶轻轻地晃动着脑袋,摇着小手,招来了辛勤的采茶人,静寂的茶园顿时热闹起来。

⑤60岁的老奶奶采茶来了,她肩背背篓,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只听到一片沙沙声从枝叶间传来。一会儿,篓中便塞满了绿色的希望。

⑥姑娘们来了,她们三五一伙,有的哼着歌,有的聊着天,白嫩嫩的手中不一会儿就有了一大把茶叶。

⑦我们也来了。鲜艳的红领巾把这绿色的海洋点缀得更加美丽。我们虽摘得不多,但我们都是那么认真。一片,一

⑧傍晚,采茶的人们带着丰收的喜悦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喧闹了一天的茶园又恢复了平静。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找出能概括各段段意的中心句。

【答案】第一层:①—③中心句:茶园四季景色迷人,但更可爱的还是春季。

第二层:④—⑧中心句:在微风中,在阳光下,茶叶轻轻地晃动着脑袋,摇着小手,招来了辛勤的采茶人,静寂的茶园顿时热闹起来。

【解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家乡的茶园的美景,首段就点出了茶园景色迷人,尤其是春季。紧接着两段描写了春天茶园如何美丽。第四段写到茶园招来辛勤的采茶人,瞬间热闹起来,很明显和前三段所写不同,联系后文的老奶奶、姑娘们、我们,可知第四段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例题3】

【题干】

梅园的花

我爱花,我更爱梅园的花。

梅园的花,春夏秋冬不凋零,一年四季开不败。你落了我开了,我走了他来了,真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般。不信吗?请看:新春新岁,最先绽开的是春梅,其后是铁树、海棠,花是粉红色的,不大,却很精神。再之后是紫玉兰,攀上墙的白蔷薇,血红耀眼的石榴花,香味扑鼻的桂花,千姿百态的秋菊。当秋菊开得茂盛的时候,腊梅花已经悄悄地鼓起一簇簇小骨朵,含苞欲放了。‖

看到梅园的花,便想起梅园的主人——周恩来同志。他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是他,英勇机智斗敌顽;是他,把雨露撒遍大地;是他没,辛勤的播种、育苗、剪枝、灭虫,用毕生的精力换来大地花儿红。

每一朵花上,都有他的心血,每一朵花上,都有他的笑影。

他劳累了一生,留下遍地鲜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什么也没带走,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了大地,让花沐浴着他的深情。‖

啊!梅园的花,永远开在亿万人民心中。‖

按分好的段,概括段意。

【答案】第一部分:我爱花,我更爱梅园的花。

第二部分:看到梅园的花,便想起梅园的主人——周恩来同志。

第三部分:梅园的花,永远开在亿万人民心中。

【解析】根据常见的重点句的位置,可知每一部分的开头句即为中心句,结合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每部分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分析第二自然段,并找出能概括段意的中心句。

【答案】梅园的花,春夏秋冬不凋零,一年四季开不败。

【解析】同样遵循常见重点句位置的原则,再加以分析,可知第二自然段写到春梅、铁树、海棠等花,都是围绕总起句即第一句来写的。

【例题4】

【题干】

爱因斯坦的故事

①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爱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②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结果,他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倒在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起笔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③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虽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从来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一直很简朴。

④有一年,比利时王后邀请爱因斯坦访问比利时。为了迎接他,比利时特别组织了一个欢迎委员会,准备到车站隆重、热烈地去迎接他。

⑤火车到站以后,爱因斯坦避开了这些人,拎着一只小皮箱,夹着自己的小提琴,向王宫走去。欢迎委员会的人在火车站等着,等着,旅客都走了,他们也没迎接到爱因斯坦,只好立即向王后报告情况。

⑥“什么?你们没接到贵宾?”王后着急地问,“你们马上分头去找贵宾,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宫来!”

⑦于是,欢迎委员会的人马上分散行动,到处寻找。最后,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头发灰白蓬乱的老人——爱因斯坦,他们只得和他步行到王宫。

⑧比利时王后奇怪地问:“您为什么不乘坐我派去接您的车子呢?”

⑨“我觉得这样步行比乘车愉快得多。”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给文章划分成两部分,并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答案】第一部分:①②中心句:爱因斯坦遇事爱思考、爱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第二部分:③——⑨中心句: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虽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从来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一直很简朴。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我们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第一二段是围绕“他遇事爱思考、爱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这一句来写的。第三段为过渡段,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第二部分的段意很明显是第三段。

2.文中列举了爱因斯坦的两件事,请用简洁地语言概括这两件事。

【答案】⑴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下来,对相对论的研究有了很大启发。

⑵王后隆重地迎接爱因斯坦,他却步行到王宫。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抓住文章过渡句“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虽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从来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一直很简朴。”即可作答,将故事交代清楚即可。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发现:抓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合于有重点句或中心句的段落。其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你学会了吗?

概括段意 教案

概括段意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摘句法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在“精读的评价”这一部分中指出:“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这里说的“要点概括”,其实就是一种概括能力,它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新课标也把它列为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关键考点。因而,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概括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考点阐述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概括能力”的考点主要有哪些:1.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形象。2.概括文章的情节。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4.概括论点。5.概括行文思路等等,就是在认真阅读选文的基础上,按照试题要求,对相关内容做出归纳、总结。

三、析文段、寻方法 我们在进行阅读概括时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呢?这也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阅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完成这四道概括题,在完成过程中来寻找概括方法。 《孤独之旅》:1、概括第36段的主要内容 2、概括第36——52段的主要内容 3、概括第21段的主要内容 4、概括杜小康心理变化过程 方法一、找中心句(中心句概括法)。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方法二、先分层分别概括再进行组合(分层概括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如果段落、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 方法三、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公式概括法) 方法四、截取文中关键词按序组合(关键词提取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四、学以致用运用方法 以《孤独之旅》为例,寻找到这么四种概括方法。这些方法你能用了吗?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篇目,将你们课前做的答案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完善,把修改意见和对比的收获填在表格中。 (一)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

现代文阅读(必考)“概括内容要点”专项训练教案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 课时 一、 (由现代文必考考点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 : (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 .掌握概括方法 2 .提高概括能力

1.展示学生作业 1 ,并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 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2.组织讨论:如何准确筛选信息 明确:解题的关键是梳理文章思路,锁定答题区域。 1 .阅读选文(一)第五段,并点评学生作业 2。

2 .根据作业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准确筛选主要信息。 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有哪些?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筛选、整合: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3 .明确筛选主要信息的原则: ①与题干有关的为主要信息,需保留。 ②与题干无关的为次要信息,要剔除。 1 .以选文(一)中概括“阅读经典”的“原因”为例,指导学生进行概括练习。 2 ,总结规律与方法:

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教案

小升初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教案

小学阅读概括主要内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现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现代文的阅读,从文章体裁来讲,大致可分为四种:寓言故事,说明文,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寓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考寓言的阅读,常常是考核我们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读懂文章故事,并善于概括。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常常考我们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填空),二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散文和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是检测我们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分析概括、主旨大意、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结构形式、情感体验等,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在考试中,常常是“1+1”的组合方式,即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或说明文,加一篇记叙文组合。(有时也以一篇文言文加一篇现代文的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更接近中学的考试形式)

1、阅读题常见失误及扣分分析 没读懂、做漏题、格式错、方法偏、书写差、错别字、做不来 有近一半的同学因上述失误被扣去5分以上。(1)没读懂要 求(没读懂) 一是因粗心没读懂要求。如“请将下列表述有误的加以更正,正确的就打钩”,部分同学做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二是因理解错误而没读懂要求。 如让回答某句话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同学写成了修辞手法;让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同学写的是心情。 如例题6:“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有同学写的是老人此时心情郁闷、不开心、郁郁寡欢等,与题目要求不符。(2)做漏题(如加标点、填 空)(做漏题)

现代文精讲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面对归纳概括,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什么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经常出现的三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1,缩不短?概括文章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了。 2,该不该删?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重点?文章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二、复习预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法三: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四: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常用方法: 1、摘句法。看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找一找自然段有没有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提示自然段大意的句子。如: 《敬畏自然》第一自然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征服自然。 2、综合法。(1)写人、事的段落我们可以从“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2) 写景、状物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什么景、物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如:《云南的歌会》第一自然段:来自四方的人在山野上对调子。或“山野对歌” 3、提问法。如果段落中没有中心句,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没有这一段我就不知道什么。” 《云南的歌会》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对歌的年轻女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能耐。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第一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叙事性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初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并学习叙事性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运用所学归纳《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并学习叙事性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自读《钓鱼的启示》、《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 师:相应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 1、(直奔主题)同学们,今天咱们进入四单元的学习,这个

单元我们会学些什么呢?打开书57页,自己读一读,抓出关键词句画下来。(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作一个系统的学习。不过今天的课和平时不一样,咱们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大家请看—— 二、初读课文 (一)、了解归纳主要内容的要求 1、回忆《窃读记》这篇课文的内容,再读一读下面这两个同学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想想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A、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转过街角,目的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当晚上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插入藏身于众多顾客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借下雨天读书两个场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插入藏身于众多顾客、借下雨天读书两个场景,写出了作者窃读时惧怕与快乐的滋味。 2、师指名答,并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应注意(简洁、准确),除了简洁和准确,还要注意些什么呢?(突出重点) (二) 学方法,做练习 1、阅读资料,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板

现代文阅读概括故事情节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概括故事情节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金点巧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 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 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概括故事情节的大意,第三,用简明的词语进行归纳。 三、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读者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思想。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中心思想。如《背影》。 (2)从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入手。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教案)-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信息类文本阅读 04.1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 准确掌握论述类文本信息归纳概括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考情考向 信息类阅读材料的特点就是信息丰富,因此围绕信息的筛选整合、比较分析进行考查,正体现了文本特点决定考查特点的规律和原则。信息的筛选整合、比较分析主要有两个题点:一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二是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这两个题点,一种注重信息的整合;另一种注重信息的比较。分析答题的角度不同,答题策略也不同。 二题点必备知识 题点1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是信息类阅读的重要考查点,既可以归纳概括单一材料的主要信息,也可以归纳概括多则材料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在高考中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主要涉及作用、影响、模式、特点、措施、原因等方面。这类题实质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筛选是对文中相关信息搜寻归拢,整合是从相关信息中提炼出某种共同的东西,如事物的共同特点、事物的普遍意义以及带给人的共性认识、启示等。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 三备考关键能力 “三级处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四真题对点练 [例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因材料一内容与下面的题目无关,故省略) 材料二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 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因此,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应注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强调知识网络的个体,启发学生自我质疑,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复习课目的】在于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试图找出解决疑问的途径、方法并力求其结果的独到创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讨论、归纳、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难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培养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高度的概括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范本模板】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师:我们已经在课前完成了导学案中课前回顾,现在请我们拿出自己的导学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 五、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 一、啥是文章的主旨 主旨,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算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要紧体如今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归纳文章主旨的办法 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知道原文,深入明白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咨询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 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经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通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 形象(性格、精神、思想); 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予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能够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别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 …… 当我们人类别断地将自个儿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很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如此一具基本而重要的现实。不管怎么样现代的工具都别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这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徐徐爬行的木车,也别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能够使他穷尽一切艰苦险阻,能够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别能阻挠眼前的危机。 可能当我们现代人知道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个儿的觉悟。 文章经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判。 三、解题思路及技巧 1、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可以直截了当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并且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精讲——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精讲——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与技巧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事件内容、梳理故事情节,今年中考必考内容之一。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通过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读懂文本;归纳事件内容,就是把读到的文本情节信息进行概括和归纳,前者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后者是一个自我思考的结果。 【常见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2.概括段意及文中的要点。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4.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5.阅读全文,根据人物、行为(事件或情节)、情感,填下列表格。 6.体味文中情感的变化。 【解题思路】 答题思路主要有两种:

一是概括全文内容:先通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情节的各个要素及故事的全过程,然后按照“某某人在某某时在某某地点某某情况下做了什么事及结果”的思路答题。 二是梳理具体情节:先通读文本后找到相应的段落,然后对段落中的内容或事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并按试题的要求仿照示例写出答案。 三答题方法 答案,即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回答; 联系全文的内容与主旨。 三个步骤:找到相应的段落;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对段落中的内容或事件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并按试题的要求仿照示例给出答案。 第三,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文章中,或用原话或自己概括,要仔细读原文,找出里面的关键句。

【真题解析】 (湖北荆州市中考卷)阅读《大国手》一文,回答问题。 大国手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居无定所,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队日本棋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顾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见林海有蔑视之意,不仅面露讥笑,断然将棋子落在一隅的目外。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中心的方法介绍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中心的方法介绍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 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 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 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 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2 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扩展教案:第十一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上)

第十一讲段落大意与文章内容(上)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概括段落大意的几种方法。 2、通过实践与操练进一步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几种方法。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与操练进一步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能将所学的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运用到阅读中。 教学准备: PPT、阅读题打印 教学过程: 【备注】若学生学过黄色篇,则本课复习巩固知识点;若为新生,则当新知识来讲。 第一课时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并且能够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总结中心意思。上一节课,老师只是教大家划分段落,并没有教你们如何概括段落大意,这节课,老师带来的新知识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不过,在进入正式课程之前,我们将一起来玩一玩猜词游戏,看看你们当中谁是传说中的猜词高手。 一、听涛拍岸 高手玩转猜谜 师:词语有限,所以还是老规矩,分组进行抢答! 1.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绚丽多彩) 2.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如饥似渴) 3.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念念不忘) 4.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星罗棋布) 5.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斑斑驳驳)

6.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惊慌失措) 7.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黯然神伤) 8.两眼含着泪花,看东西不清楚的样子。(泪眼蒙眬) 师:同学们真厉害,平时肯定花了不少功夫,瞧瞧,语言多有魅力啊,一个事物可以用华美的词句表示,也可以只用一个字词来形容。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你能不能用简要的话语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呢?看看你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是比成语更厉害! 二、深海揭密 能手巧结段意 师:阅读文章时,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概括段意的好习惯,对自己写作文时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都是有帮助的。概括段意,必须遵循八字原则:(出示课件) 明确、完整、简要、通顺 师:通俗来说的话就是归纳段意时,要用简单流畅的语言,将文章的主要意思完整、简洁地交代清楚。在老师传授概括段意的妙招之前,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概括段意的好方法呢? 生:老师,我记得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 师:能将学过的知识牢记于心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肯定也没少用过这些好方法。都说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这些实用的小妙招。首先来看第一招:摘句归纳法 概念: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的句子做为段意。一般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有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及过渡句。 注意:一是摘录的句子有的不能全盘照抄,部分需要经过修改加工。二是所摘录的句子必须能够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 师:这种方法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哪个知识是紧密相关的? 生:根据重要句子来划分层次。 师:对啦!上节课老师已经传授大家找重点句子的方法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实践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出重点句子,再归纳段意。(出示课件)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

高三语文-文学类-四-概括主题内容教案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三语文文学类四、概括主题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①了解高考主要题型及答题要点②驾驭概况小说主题内容的方法③把握解题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确定着作品价值的凹凸,因此,观赏小说必需观赏小说的主题。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一、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行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验,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调看、从整体倾向看。 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主要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抓写作背景。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指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三、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索小说的主题;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相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致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动身,不能出现相识上的偏见和情感、心情上的偏激;在没有细致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依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示意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受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学问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小说题目的设题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标题的类型 1、以“A”为题有何用意?(或有何作用?或有什么好处?) 答题:醒目/简洁/形象/有吸引力/有诗意+从对形象、情节、环境、主题的作用入手 2、将文段标题“A”改为“B”,你认为哪个更好?答题:先表态(1分)+题型一的答法。 3、以“A”为题有何含义?答题: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 题目也即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肯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肯定要细致细致地看标题。把对标题的解读作为阅读的切入点,从标题入手探讨标题的作用,通过标题来把握文章内容,为我们精确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

叙事作品中情节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小说情节作用题的出题模式 2、通过探究能有效规范答题 3、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整合小说情节类阅读答题套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效答题 整合小说清洁类阅读答题套路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引导、黑板演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小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情节! 但是当把小说当做考题,他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安排某个情节”时,估计很多同学都会无从下手。 今天,请允许我抛砖引玉,先带大家一起进入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的情节篇。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情节作用的规范答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高考情节作用类题型(幻灯片展示) (一)高考设问方式 1、【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2、【09四川】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一声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3、【2013新课标全国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二)提问形式主要有: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三)提问变式 1、某某情节这么安排的用意或意图。 2、某处安排某个情节的好处是什么? 三、重点探究 (一)回忆以前所遇到的情节作用题我们的答题切入点。(板书) 1、举例学过的课文如: 《祝福》中作者安排祥林嫂反复陈述阿毛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板书内容: A、人物:体现人物那种历经厄运后精神世界的荒芜空虚至极,使人物形象 更丰满

《情节梳理及概括》教案

《情节梳理和概括》教学简案 ——记叙文专题复习 备课时间:2011年5月 上课时间:2011年5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情节的梳理和概括的基本方法: 2、促进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如何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和概括的方法并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2010年上海中考《蘑菇转了一个弯》第21题,并提问:这道题目的题型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并突出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引导: 1、出示考纲。 考试手册中涉及到内容梳理与概括的考点有两点: 现代文阅读能力点: 第(5)点: 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读懂文章的内容。 第(7)点: 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2、回顾单个事件的概括模式: “人” + 事件 对象 + 经过结果 谁 + 干什么结果如何 谁怎么样干什么结果如何 谁为什么干什么结果如何

三、阅读《黄土》一文,解决问题: 1、文章②~④段是对父亲生平事迹的描写,按照“我”的回忆可以概括为_______、辛勤劳作和精神贫困. 2、引出复杂故事情节的梳理: 再繁复的情节也是按着人物性格或事件的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的。随着时间推移、场景的转换故事情节在一步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划分为一个个单个故事“单元”来看。) 四、阅读《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解决问题: 1、根据迪斯尼成功前的有关情节填表。 2、注意强调:时间、经历、结果的内容用不同线条划出来。 3、师生总结:概括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 ①看清题意及其范围; ②找到相关内容;(注意时间和场景的转换) ③划出关键词及关键句;(注意用不同的线条或符号) ④用简洁的语言组织成句。 五、阅读《根雕眼镜》,解决下面问题: 1、为了不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我”思虑了几天,“巧妙地”送给“他”一副眼镜。请根据第5—12段内容,把情节补充完整。 2、师生小结:强调“若没有可直接运用的词句,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概括”。 六、拓展训练:阅读《伤口》,完成文后问题 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情节和“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2、师生小结:情节的发展伴随着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梳理,更便于我们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七、课后作业 阅读《回不去的故乡》,完成片段场景的梳理。 板书: “人” + 事件 对象 + 经过结果

【暑假阅读】部编版三升四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专题0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现代文阅读专题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技巧】 1、审读题目,感知文章内容。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六要素。 3、摘录重要事件和重点语句来概括中心。 【典型例题】 例:阅读短文。 桂林山水(节选) 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住在阳朔,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就去过一次的印象说,只好用“仙境”二字来形容。那山比起桂林来,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一座座山,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连接,互相(反映掩映),互相衬托着。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ǎi)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幻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密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像穿了绿色的天鹅绒的裙子。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绿的丛林中,开满了血红的杜鹃,就像在绿色的天鹅绒的裙子上,绣满了鲜艳的花朵。这使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猛烈热烈)的情感。 到阳朔去,最好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走。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姿势)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恐怕没有一条河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土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像蒲草一样,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 【问题】1.作者用阳朔的山与桂林的山作对比,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阳朔的山____________,桂林的山__________,阳朔的山比桂林的山__________。 2.下面对漓江景物的特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水平如镜,河底可见 B.山水相映,江水清澈 C.山随船动,水草茂密 D.草随船动,清可见底 3.阳朔的景物是极美的,作者给我们一个游览建议——坐木船。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先写阳朔的________________,再写阳朔的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