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第一篇: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绪论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P

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P

5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

1、环境科学分化阶段,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

2、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

3、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

环境科学的任务:

1、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以基本特征等;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3、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环境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章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类型/环境过程/结构/环境功能的多

样性

环境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

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过程;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来描述。

物质循环类型。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将物质循环分成四大类型,即水循环(物质循环核心与驱动力)、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p、s、k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大多数沉积型循环都是不完全循环。

能量流动过程:能量固定过程;分解还原过程;贮存与矿化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特点:

1、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

2、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体;

3、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

4、变动性p36

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性;信息多样性;信息量大。

第三章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根据空间特征分为:

点状环境,以人类聚集地为中心,可分为:城市环境乡镇环境、城郊过渡带和农村。面状环境,农业和林业等大面积的人工工程,分农田环境、人工森林环境和水利环境。线状环境,公路和铁路环境等交通线路。

根据人类控制的程度高低,人工环境可分为:完全人工环境、不完全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的特点:

(1)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

(2)人工环境多样化

(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

(4)环境污染严重

(5)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多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化;连绵化;郊区化。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集中表现在城郊过渡带,并成为城乡之间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敏感区与脆弱带。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从周围获取物质和能量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根据其自身规律形成和转化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不为人类主观需求而改变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类的生存绝对不可能离开环境和各种资源。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表明。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是整个系统发展最基本的矛盾。

环境问题(原生问题与次生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或耗竭、生态破坏)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

污染型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及四日市哮喘事件都属于大气污染。可见大气污染是范围最广泛,也是最严重的污染。并且,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加剧和酸雨,都是大气污染直接相关的。

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有限性资源包括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荒漠化;生物多

样锐减。

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P80

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为什么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

全球环境变化100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危害加剧、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导致威海面积缩小的因素,还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27 不同环境伦理观出现的背景

(1)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观

(2)马尔萨斯的“人地矛盾”观

(3)人类中心论

(4)生物中心论

(5)地球整体论

(6)代价均等的伦理观

环境道德观要求人们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而与之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学核心是公平与和谐。公平包括代际公平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代内公平;和谐则是指全球范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最小伤害原则

(2)比例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4)适度消费原则

(5)分配公平原则

(6)公正补偿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2)

(3)

(4)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世世代代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发展。经济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是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自身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集中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创新):P1

43① 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发展

② 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

③ 由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变为非物质资源(科技、知识)推动型发展

④ 由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变为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发展

生态足迹是用来度量一定人口需求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是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存所需水体、大气、土壤、植物等的污染并达到了致害的程度,而生态破坏是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叠加,可以引起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量变引起的

质变的过程。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新分支,环境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变化机制、变化规律、修复对策等理论及实践问题。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身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

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其生态效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在生态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研究;

(2)人类干扰与生态系统演替的关系;

(3)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生态系统管理;

(4)生态监测和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生态经济规划与风险评价等;

(5)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途径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效益。这一定义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来源既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人类改造的生态系统;包含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

光污染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各种反射光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过量的辐射对周围环境、人类活动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现象。

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产活动中排出来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式,(1)挥发及吸附

(2)溶解和沉淀

(3)水解和配位

(4)氧化和还原

(5)光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光分解反应和光氧化反应。

汞的生态效应: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金属汞,容易排出体外而不

发生毒性作用。而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汞蒸气,能够透过肺泡馍进入血液,蓄积于人体组织。无机汞能够使肾脏、脑细胞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也可以导致畸胎、死胎。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柯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何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来承担或消化,即“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目前采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类:管制和经济刺激。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管制和经济刺激。

1管制2损失赔偿3排污权交易4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

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存在价值。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已经发生和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政策、立法、法规等)已经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论证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评价层次和性质可分为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五类。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可能涉及的环境方面的评价。有时被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摇篮到坟墓分析,生态平衡法。评价包括产品或者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项目概况

2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3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污染控制类型

1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

2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

3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

总量控制分为容量总量可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

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比较

浓度控制优点:实施管理方便,对管理人员要求不高

缺点:(1)浓度标准是为控制各个污染源的排放而制定,和环境质量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不能够保证环境质量水平;

(2)浓度标准没有考虑污染源的处理能力;

(3)浓度标准没有和环境容量相联系。

总量控制优点:(1)浓度标准的制定考虑了环境容量因素,明确了净化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资

源的有限性;

(2)对污染物的整体控制,控制企业的排放总量,而不规定每个污染源的排

放量。

不足:以中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健全和完善与总量控制相配套的有关制度

和标准,影响着总量控制的实施效果。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1)无害化(2)减量化(3)资源化

环境政策就是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而制定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或技术上的规定。环境法是关于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环境法仅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广义的环境法包括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还包括通过对作为环境要素的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对自然环境保护效果的各种法律。

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

(1)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

(2)

(3)

(4)

(5)环境责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环境民主原则其他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1972年派代表团参加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为起点。第一次全国环境会议于1973年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同时”制度(即污染设施要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通常所说的“老三项”制度。

40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

第二篇:环境科学概论2006

环境科学概论20061、2、简述我国城市河流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治理对策试比较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异同(污染源及污染物转化过程、气象条件、危害性)

3、何为飘尘?简述飘尘的危害性,简要介绍工业废气除尘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特

点4、5、6、7、举例说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何为白色污染?简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主要管理及技术对策何为环境激素?简述环境激素污染的主要危害性何为土壤环境容量?简要介绍目前我国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试述污水处理厂

污泥用于农林业生产的利弊8、9、何为生物多样性?简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试述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企业环境保护及可

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注:第7题20分,第9题25分,其余每题15分

第三篇:环境科学概论2002

环境科学概论2002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

1、人类环境宣言于年在市制订。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包括:、、、和。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有六类,它们分别是:、、、、和。

4、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和。

5、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环境要素最小限值律

2、环境本底值

3、空气二次污染物

4、“三同时”

5、巴塞尔公约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二次能源及其举例

2、水体的氧曲线和DO的变化过程

3、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点及其主要污染事件

4、从四种划分类型简介大气污染源

5、降温率与排烟类型的关系

6、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一般办法

四、叙述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叙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

2、叙述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情况

3、叙述废水有机污染指标中BOD、COD和TOC的内涵及其应用特点

4、叙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期对人类的影响

5、叙述臭氧层平衡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四篇:环境科学概论(观后感)

姓名:杨利春

学号:2011010715 专业:能源化学

年级:大一

班级:一班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上周五看了《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的环境问题。曾经以为,环境问题只是那些科学家或者政治家的事,科学家应找出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而政治家应该实行更多政策来抑制导致环境问题的项目,但是看完《难以忽视的真相》后,我才发觉,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全世界的人们应该共同做出自己可以做的所有努力来解决的。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意识到了全球变暖。可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因为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含量会以指数形式的不断增大,与其一同增长的会是我们地球的温度,想起影片中那条径直伸长的曲线,不禁令人不寒而栗。如果我们真的还不有所行动的话,放任这条曲线由科学家的预测发展下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全球变暖问题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我来说似乎从记事以来“全球变暖”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耳边。或许我们只看到电视上全球变暖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影响。然而事实是全球变暖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台风会变得更加的频繁和严重。根本不用预测未来会怎么样,这几年的台风已经证明了这一切。此外洪水和干旱也会更加严重,中国这两年的遇到的都是百年难见的洪水和干旱,这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并且之后我们会习以为常,因为它们可能频繁到年年可见。近几年来我的家乡—云南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我切身的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记得小时候夏天雨水甚

是丰沛,山谷里总有清清的泉水,地里的玉米也长得很好。然而近几年来,降雨量十分的少,地里的玉米因缺水十分矮小,山上的土壤变得很干燥原来山谷里的井也枯涸了。村子里的人畜饮水也成了问题,原来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而现在都改为了集中分时段供水。现在在网上也可以经常看到在云南的同学们常常抱怨停水问题,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外生态环境随着温度升高被破坏,大量的动植物会应来不及适应飞速改变的生态坏境而灭绝。而最严重应该是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后海平面会上升,这个已经众所周知了,许多海拔过低的国家或者城市会被海水所淹没。而这并不仅仅似乎冰川融化所会带来的所有后果。北极的冰川消失后,太阳光会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变暖的速度可能会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环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部分地方会进入冰河时代。还有很多的影响是我们所未知的,而现在已知的这些每一个都是相当致命的,任何其中一个发展到极致,都会使我们人类灭亡,更不用说它们现在在一起发展着。

从小到大感受着家乡的变化,也发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曾经的高原明珠—滇池,而今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生态已经严重失衡。到夏天的时候蓝藻爆发整个湖面都变绿了,水葫芦等也疯狂的生长。我家在滇池的出水口螳螂川的下游,听父辈的人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到河里洗澡捉鱼,河水可以洗菜饮用,可而今水变成了黄色夏天也就变绿色。同时由于建设工厂大面积的森林被毁,废水也排进了河里,家乡在潜移默化中已变得面目全非。难道经济的发展必须靠牺牲环境吗?深思环境与经济问题,我们不应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更应从长久来考虑。现在破坏环境得来的利益以后我们或许花数十倍的钱也未必能使之恢复。自我反省我们不能在如此破坏环境下去我们必须改变,这样发展下去迎接我们人类的只可能是灭绝。但是为了现实的利益,许多人都不愿承认和公开这一点。从而导致公众对此抱有这抵制或者怀疑的态度。然而,只要我们做的足够好,我们可以同时收获利益和环境,并且能使利益发展的更好,更久。这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并且坚决的做出改变,

使得这条路越来越宽,也会越走越远。

希望这部影片能被更多的人观看,也希望人们都能从中有所感悟,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的环境问题。希望人们都能行动起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的培训学习,本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主讲。通过本次培训,感触颇深、获益良多,学到的不仅仅是环境科学的某些内容,更主要的是对于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的一个探讨研究。现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几点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

环境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如大气、阳光、土壤、森林、水等)、人类创造的事物(如道路、房屋、风景区等)和居住环境(如院落、村落、乡镇和城市环境等)。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消纳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 人类难以生存, 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

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壮大。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增。保护环境就要从可持续发展开始,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具有全球的性质,如全球变暖、酸雨的蔓延、臭氧层的破坏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多边合作,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环境问题,从小事从自我做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奋斗。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 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 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 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他是一个有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进一步升华的表现。环境科学诞生的时间不久,并正在发展之中,因此 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给以确切完备的答复尚有一定困难。但是,学 科的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20年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研究领域之广, 出版书刊之多,资料积累之丰富,在科学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它的研 究对象`任新的学科发展更是有益的。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务`内容`分科和发展动向进 行概括的总结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对于促进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骤增,堆放和处置场 地却日益减少,处置费用也越来越高],以及有害废弃物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对大气、水士 的严重污染,加恶化着环境,危害人体。另一方面,全球范围的天然资源的渐减少,迫使 大家重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增加会的物质财富。因此,固体废物的处和利用已日成环 境科学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绪论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 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 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五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他是一个有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并进一步升化的表现。环境科学诞生的时间不久,并正在发展之中,因此 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给以确切完备的答复尚有一定困难。但是,学 科的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20年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研究领域之广,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复习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及类型 1.环境的概念 (1)概念 ①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 ②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工环境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见图1-1。

图1-1 人与环境关系图 2. 环境的类型(见图1-2) 3. 环境的特性(见表1-1) 图1-2 环境类型图 表1-1 环境的特性 特性 具体内容 整体性 环境中各部分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 响 区域性 不同时空尺度下区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经济和社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对稳 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

二、环境科学及其发展 1.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见表1-2) 表1-2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2.环境科学研究对象(见表1-3) 表1-3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

3.环境科学的任务 ① 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②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③ 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 指导。 ④ 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寻求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分支学科 按环境科学性质及作用分为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和社会环境学,每一学 科分支又包括许多更细的分支学科(见图1-3)。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①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①是环绕于人类周围①客观 事物①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 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①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①总体。 环境法中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①各种天然①和经过人工改造①自然因素①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①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①发生 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①科学。其目①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①影 响及其环境质量①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①各个独立①、性质不同①而又服从整体 演化规律①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①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①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①局限性和环境①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①,没有人为因素或 人为因素很少①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①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①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①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①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①浓度,达到 了足够①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①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①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①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①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①生产活 动所形成①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①物质。 气溶胶体:是空气中①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①悬浮体,它①粒径在1微米 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 : D(粒径)在100 m以下,其中多数在 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① 各种粒子①总称。 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卩m①颗粒物能被鼻腔①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卩m①飘尘却能长 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 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①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 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①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 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①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①新①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声学环境 ---噪声的污染与防治 中文摘要 随着近代工业的开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全球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XX的声音。噪声污染已成当代社会一大公害,近年来,噪声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城市噪声大幅度增加,城市或者工业区的居民,都时刻在承受着噪声的危害。所以噪声污染的防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关键词:噪声污染危害防治 1.噪声概论 1.1噪声 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但凡阻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XX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如在听音乐时,悦耳的歌声不是噪声,而在教师讲课的课堂上,高音播放的音乐只能算是噪声。 1.2噪声的主要特性 ①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还与个人所在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②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③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顿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热能。 2.噪声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1] 。 2.1交通运输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

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演变:概念、过程与内容布局

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演变:概念、过程与内容布局 作者:徐晓峰石兆勇王浩李亚娟常会庆 来源:《大学教育》 2018年第1期 [摘要]通过以最近30年的相关教材为资料基础,分析总结环境学教学中关于环境、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及其含义、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组织特点、变化趋势,可以为环境学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用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学概论; 教学;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1-0073-04 一、课程基本情况、各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情况 环境学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它进入美国各大学,我国各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环境学类课程。随着环境学的快速发展,环境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环境学概论这一课程。为了满足 不同的教学需求,国内先后出现了20多种《环境学概论》的教材。这给教学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影响面广、多次再版的教材内容未能及时得到更新,版本太老,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市场上教材的版本过多,而且很多教材都是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教学需求编撰的,这给其他院校选择教材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从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关键内容及其内部逻辑 性等方面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以便于教案的编写和教材的选用。为此,本文对几种常 用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对环境学概论这一课程的教材发展进行综述,并着重对几个概念进行 比较分析,旨在为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所收集的教材中,刘培桐主编的《环境学概论》(以下简称“刘版”)1985年出版第一版,1995年出版第二版,至2009年共印刷21次。[1]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以下简称“何版”)1994年出版第二版,至2004年共印刷14次。[2]陈立民主编的《环境学原理》 (以下简称“陈版”)2003年出版。[3]郭怀成主编的《环境科学基础教程》(以下简称“郭版”)2003年出版第二版,到2011年共印刷4次。[4]贾振邦主编的《环境学基础教程》(以 下简称“贾版”)1997年出版第一版,2004年出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5]杨志峰主编的 《环境科学概论》(以下简称“杨版”)2004年出版第一版。[6]赵景联主编的《环境科学导论》(以下简称“赵版”)2005年出版第一版。[7]吴彩斌主编的《环境学概论》(以下简称“吴版”)2005年出版第一版。[8]莫祥银主编的《环境科学导论》(以下简称“莫版”) 2009年出版第一版。[9]鞠美庭主编的《环境学基础》(以下简称“鞠版”)2010年出版第一版。[10]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以下简称“左版”)2002年出版第一版,2010年出版第二版。[11]方淑荣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以下简称“方版”)2011年出版第一版。[12]左玉 辉主编的《环境学原理》(以下简称“左版”)2010年出版第一版。[13]Nathanson主编的 《环境技术基础》(以下简称“N版”)为清华大学影印版,2004年出版第一版。[14]Davis 主编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以下简称“D版”)为清华大学的汉译版,2007年出版第一版。[15]Enger主编的《环境科学-交叉关系的学科》(以下简称“E版”)为清华大学影印版,2011年出版第一版。[16]从版本与印次看,不少教材都进行了再版,其中以刘版、何版的印刷 次数较多,影响较大。 二、“环境”概念的定义与发展

环境科学概论 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050107Z10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冶金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杨志峰、刘静玲主编,《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2 2、仝川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1 3、方淑荣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 4、莫祥银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之一,属于学科教育模块课程。对于冶金工程及新能源与器件专业的学生,该门课程是学习我校特色专业冶金环境工程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讲解过程密切结合有色冶金过程中含有重金属的废气、废水、废渣的产生、治理等工程实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冶金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污染物的高效治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选择和选修专业方向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并可培养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与社会、职业规划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另外,本课程为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和专业方向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共分为4篇:第一篇:环境概述。论述了环境概念、类型和环境科学发展过程。第二篇: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归纳和总结了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与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第三篇: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概述了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及近年来环境科学在新技术方法手段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第四篇:环境管理与实践。重点论述了相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能力要求: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和环境思想演变历程;环境科

环境概论心得

环境概论心得 环境概论心得篇1 环境概论心得 学习环境概论,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环境是指围绕着我们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现象,如生物、气候等。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空间,保持其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状态。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如空气、水、土地等,还孕育了各种生物和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学习环境概论,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了解到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如洪水、干旱、飓风等,给人类和生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外,人类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排放、使用环保材料等,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个人也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节约能源等,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总之,环境概论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深感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环境概论心得篇2 环境概论心得 通过学习环境概论,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全球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我们也学习了各种环保措施,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知识让我更加明白,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此外,环境概论课程还让我了解到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如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这些知识不仅让我更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尊重自然和生命。 总的来说,环境概论课程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我相信,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才能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环境概论心得篇3 标题:环境概论课程学习心得 经过一学期的环境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门课程从全球角度出发,聚焦于人类社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令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对人类

学习计划 学习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

学习计划学习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学习计划:学习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 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学习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提供一个学习计划,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 一、课程选择 1.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这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课程,有助于了解和分析地球与 环境科学问题的根本原理。 2.地球科学课程:学习关于地球的结构、地质变化、天气和气候等 地球科学知识是学习环境科学的重要一环。 3.环境科学课程:在掌握了地球科学知识基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 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课程,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等。这些课程将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二、书籍阅读 1.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经典教材:选择一些知名的地球科学和环境 科学教材,如《地球科学导论》和《环境科学概论》等,这些教材都 是权威且全面的,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2.科学解读类图书:寻找一些科普类书籍,如《人类的行星:故事简史》和《地球的未来》等,这些书籍将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加生动有趣地向我们展示了地球上的种种问题。 三、参加课外活动 1.科学研究项目:参加地球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可以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观考察:参观地球科学研究机构、环境保护组织,或者参加一些地质考察活动,亲身感受地球与环境科学的魅力。 四、网络资源利用 1.在线课程:有很多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免费的地球与环境科学课程,如Coursera和edX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 2.科学网站和博客:订阅一些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网站和博客,如National Geographic网站和Climate Home News等,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环境问题动态。 五、学习小组合作 组建一个学习小组,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和讨论地球与环境科学知识。可以相互分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还可以一起做实验和研究项目,共同提高。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效应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环境科学概论 1.1 什么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等诸多学科,通过这些学科的综合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环境问题。 1.2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科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1.3 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科学将逐渐向跨学科、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环境科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研究,而是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整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 第二部分:环境效应名词解释 2.1 环境效应的概念 环境效应是指环境因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效应包括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环境效应,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2.2 环境效应的种类 - 直接环境效应:指环境因素直接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 - 间接环境效应:指环境因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途径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 2.3 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的剂量和暴露时间、受影响对象的耐受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第三部分:文章总结 环境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而环境效应作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环境科学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效应,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个人观点: 我个人认为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整合,同时也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有效应对环境问题。而在探讨环境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时,需要全面考虑不同环境因素的性质以及受影响对象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一)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一) 姓名:杨利春 学号:___0715专业:能源化学 年级:大一 班级:一班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上周五看了《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的环境问题。曾经以为,环境问题只是那些科学家或者政治家的事,科学家应找___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而政治家应该实行更多政策来抑制导致环境问题的项目,但是看完《难以忽视的真相》后,我才发觉,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全世界的人们应该共同做出自己可以做的所有努力来解决的。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意识到了全球变暖。可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因为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含量会以指数形式的不断增大,与其一同增长的会是我们地球的温度,想起影片中那条径直伸长的曲线,不禁令人不寒而栗。如果我们真的还不有所行动的话,放任这条曲线由科学家的预测发展下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全球变暖问题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我来说似乎从记事以来“全球变暖”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耳边。或许我们只看到电视上全球变暖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影响。然而事实是全球变暖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台风会变得更加的频繁和严重。根本不用预测未来会怎么样,这几年的台风已经证明了这一切。此外洪水和干旱也会更加严重,中国这两年的遇到的都是百年难见的洪水和干旱,这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并且之后我们会___,因为它们可能频繁到年年可见。近几年来我的家乡—___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我切身的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记得小时候夏天雨水甚是丰沛,山谷里总有清清的泉水,地里的玉米也长得很好。然而近几年来,降雨量十分的少,地里的玉米因缺水十分矮小,山上的土

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总结

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总结 篇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幼教工 作者高度关注和注重,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再仅仅起著装饰和美化的促进作用,更主要的 就是被做为一种生动的课程和教育的载体,沦为幼儿自学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的教育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中也明确指出:“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 推动幼儿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转型幼儿园对教育环境关键教育价值的重新认识,全面落 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我们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非政府 积极开展了教育环境创设评选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点 通过这次评选活动,我们显著的感觉到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理念与犯罪行为出现了 很大的变化,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都在不断地出现转型,对教育环境的创设越来越注重,大家都能够东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力促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促使每位教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变化 和发展。 (一)强化研究,以评促训,不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很多教师不是单纯的为环境创设而创设,为了评比而评比,而是 认真分析本园现有环境创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反复学习、实践和研究,把 环境创设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突破口,作为落实幼儿主体地位的着眼点, 作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课题牵动、园本教研、参观交流等形式挖掘 和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把环境创设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中,不断地提高 和丰富环境创设的认识与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幼儿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幼儿园教育质 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提升实践能力 (四)班级环境,有所突破,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不断提升 从班级环境和活动区域的创设上,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环境创设能力 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1)班级能创设主题墙,并且展现的内容著重与课程、主题教育目标有机融合,能 彰显近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发展阶段,著重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参予、互动, 初步尝试协助幼儿展开有价值的关键性自学经验的整理,彰显了课程意识。在王园长的率 领下,非政府教师认真学习《评估标准》,积极开展园本研究,并敢于付诸实践。本次幼 儿园的环境创设评选主要特点就是就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充份认输使孩子参予其中,从主

2019年上交农业与生物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上交农业与生物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 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热潮中,为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上海市委作出了建立上海农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前身)的决定。1959年,上海农学院应运而生,校址设在松江县(现松江区)城北。这是上海市历史上的第 一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农业院校,掀开了上海高等农业教育的新篇章。1963年8月, 因国家出现经济、财政困难,上海农学院停办。1978年10月,上海农学院在上海县七宝(现属闵行区)恢复重建。1999年9月,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9年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 复试时间 英语复试时间 复试内容(科目)

复试分数线 复试流程

(1) 3月18日(周日)下午12:30外语听力测试,东下院 502教室请考生12:00 准时进场。 (2) 3月19日上午体检,时间上午8:00-11:00。(闵行校医院) (3) 3月19日下午13:00-13:30完成报到,提交资格审查所需的各种证件、材料。 (4) 3月19日下午13:30笔试。 (5) 3月20日各学科安排面试,分组名单及地点详见学院布告栏。 复试资料 1.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原件+复印件); 2.历届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及“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学位认证报告”、(原件)——考生应事先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419150866.html,)履行学历、学位验证程序; 3.应届生的学生证(原件+复印件)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原件)——考生应事先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419150866.html,)履行学籍验证程序; 4.持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证书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考生应事先办妥认证手续; 5.本科课程成绩单(原件),英语六级证书(原件+复印件); 6.同等学力考生另需加试二门业务课程(笔试); 7.考生若拥有其它各种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荣誉证书、表彰证明材料亦可在复试时提交。 上述材料均需提交原件验证及复印件备份。我校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录取。 复试经验 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 1、为什么要报考这所学校? 每个人报考的学校和选择的方向都有自己的理由,但这个问题就是给你机会好好夸赞目标院校,启道考研复试班建议首先从它较强的专业实力、优秀的师资力量或浓厚的学习氛围展开,还可以加上校园特色风景,建筑风格等! 2、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千万不能脱口而出这个专业很好就业,容易学习,为了解决户口等等!启道考研复试班

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总结2000字

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总结2000字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环境危机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我们要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沙文主义)。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

在价值可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硬核的世俗人本主义,则把人完全理解为一个受其感性欲望驱使的“奴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既然文明的指向是使人的欲望的满足,那么提高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越来越膨胀的欲望得到满足,便成了近现代文明的基调。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确实,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 在人类以往的历史中,由于人口的稀少以及人们所掌握的控制与破坏自然的力量非常有限,因而他们对自然的开发离自然的承载极限还非常遥远。相对于稀少的人口及有限的开发力量而言,自然的财富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完全改变了人类的代际图景。因而,如何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的问题,便跃入了当代人的思维视野。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当代人(具体的正在活动的一代人)的努力。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南水北调东线情况介绍 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取水。京杭大运河基本上采用15级抽水,一 步一步向北,经黄河到达天津。供水区域内有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以天津、济南 和青岛为主的特大城市。东线工程分为两部分。东线全长1150km,规划总调水量 1900m3/s,相当于6条黄浦江的径流量或长江径流量的1/5。东线调水后,下游水量相应 减少,对上海造成各种影响:1长江口咸水入侵加剧 黄浦江是上海市的主要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6m3/s,与长江口相接,其水质受 长江水质及上游来水影响。在枯水期,来水较少,出现海水倒灌,影响黄浦江水质。 海水倒灌给上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降低了纺织、食品、制药、冶金、化工、电镀和电子行业的产品质量。河水中的氯化物含量过高,影响了育苗,迫使3000 万亩水稻种植玉米。2.长江口附近水域渔场位置的变化 由于长江来水减少,造成海水倒灌以及长江口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使咸淡水界线内移,结果海域内淡水浮游生物减少,高盐浮游生物增加,直接影响鱼虾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同时由于饵料的减少,引起鱼类产卵场位置的改变,回游路线变动,鱼产量下降。3.黄浦 江水质污染加重 上海的污染排入黄浦江。在旱季,污水与上游水的比例增加,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4.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导致上海生态平衡失衡,使上海常年处于长江枯水期,对上海生态 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上述认识的重大意义:由此我们认识到生态学的中心思想是整体和全局的概念,不仅 考虑现在,还要考虑将来;不仅考虑本地区,还要考虑有关的其他地区,也就是要在时间 和空间上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按照生态学原则,我们对生态系统采取任何一项措施时, 该措施的性质和强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忍耐程度或调节复原的弹性范围,否则就会招致 生态平衡失调,引起不良后果。 未来全球变暖的可能情景:过敏症状加剧、动物迁徙到高处、北极植物繁茂、“渗漏”湖水、冻土融化、适者生存、卫星旋转越来越快、山脉反弹、历史遗迹破坏和猖獗的森林 火灾 2环境规划内涵: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可以是 整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区域。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 系统最佳发展。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理论,充 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和边缘性。4.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5.环境 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优化,必须复合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3环 境影响评价按照其评价层次和性质可以分为5类:1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国家或地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云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计划 (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一、修订说明 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需分解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本次教学计划的编制按照云南大学的综合部署与建设要求进行,在编制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内多所名牌大学相同(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成效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在学校地理学一级学科本科专业设置中,基于尽力打通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一、二学年课程,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专业的原则编制完成。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2.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悉的遥感、遥测和GIS 技术的运用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3.掌握高等数学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4. 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攸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 地理学、规划类。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规划类、环境类、遥感与地理信息类、数理基础类. 五、主要课程 本专业必修课程突出专业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选修课程主要体现专业特色(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发展规划),在地理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图学、土地与区域规划等课程中单列实验实习内容。 1、数理基础课:高等数学1— 2、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地质与地貌学、气象气候与水文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产业布局与 产业规划、交通运输布局与规划、遥感概论、数据库原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计量地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城镇体系规划方法及应用、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城乡规划原理。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2、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①。“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②.“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近年来六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厂二恶英扩散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泄漏事件、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市农药厂化学品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瑞士巴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火灾)③.“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转移;全球环境问题 4、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抓住人类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其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掌握其发展规律,以便能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节其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 具体化的研究任务: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5、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网查资料总结三次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发表的宣言或形成文件。 6、简述我国召开的环境会议。 第二章: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NO、CO和颗粒物等。 可吸入粒子(IP): 总悬浮颗粒物(TSP):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样皿(流量在1。1~1.7立方米/每分钟)在虑膜上所收集到的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解答

2004 年试题 名词解释: 1 吸附与离子交换: A 吸附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气固或液固两相介质中,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使 溶质从气象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 B 离子交换,借助于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 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2 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A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B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是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数量,缩小固体废物的体积,减少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不再回取的活动。 3 温度层结与逆温: A 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垂直分布。 B 逆温,由于近地层大气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即逆温。 4 环境噪声与连续等效 A 声级: A 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生活,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 B 等效 A 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的噪声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 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 A 声级,它是一个相同时间T 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 续稳态的 A 声级。 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A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B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对稳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物质与能量的流入,流出协调一致,即系统保持高度有序的状态。 6 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 A 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B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承 受污染物的最大量。 7 水质与水质指标: A 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特性。 B 水质 指标,仅仅根据水中杂质的颗粒尺寸还不能全面反映水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多方面水质特性。通常用各项水质指标来表示水中杂质种类、成分、数量,作为水质的衡量标准。水质指标种类繁多,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等三类。 8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 A 是还原型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及由于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的硫酸 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B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它是不合理的燃烧所产生的NOx 和HCs 等污染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即物质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9 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A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B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 所导致的全球或区域的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简述题 1 试从“人类——环境”系统的角度分析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观题,自己总结) 2 简述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按除尘装置分离粉尘的主要机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出尘,电除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