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压力和压强PPT课件2.rar

压力和压强PPT课件1.rar

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rar

物体的浮沉条件PPT课件.rar

五、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rar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PPT课件.rar

五、滑轮PPT课件3.rar

五、滑轮PPT课件2.rar

五、滑轮PPT课件1.rar

托里拆利实验测气压(flv视频).rar

天平的使用flash课件.rar

探究物质的密度.rar

四、杠杆PPT课件4.rar

四、杠杆PPT课件3.rar

四、杠杆PPT课件2.rar

四、杠杆PPT课件1.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Flash课件.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2.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1.rar

时间的测量PPT课件.rar

什么是力Flash课件.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4.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3.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2.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1.rar

三、密度PPT课件3.rar

三、密度PPT课件2.rar

三、密度PPT课件1.rar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PPT课件.rar 千克的认识.pps

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rar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rar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PPT课件2.rar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PPT课件1.rar

摩擦力.pps

密度.rar

六、二力平衡PPT课件2.rar

六、二力平衡PPT课件1.rar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2.rar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1.rar 力(727K).pps

活动:感受大气压PPT课件.rar

滑轮ppt课件.rar

核能-裂变-聚变Flash课件.rar

惯性现象Flash课件.rar

惯性现象Flash课件2.rar

杠杆.pps

浮力的应用PPT课件3.rar

浮力的应用PPT课件2.rar

浮力的应用PPT课件1.rar

浮力单元复习.ppt

浮力产生的原因.pps

浮力PPT课件2.rar

浮力PPT课件1.rar

浮力5.rar

浮力4.pps

浮力3.pps

二力平衡.pps

二、重力PPT课件3.rar

二、重力PPT课件2.rar

二、重力PPT课件1.rar

二、质量PPT课件3.rar

二、质量PPT课件2.rar

二、质量PPT课件1.rar

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3.rar 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2.rar 二、运动的快慢PPT课件1.rar

多彩的物质世界全章综合讲解.rar

大气压强.pps

大气压强PPT课件3.rar

大气压强PPT课件2.rar

大气压强PPT课件1.rar

长度的测量PPT课件.rar

阿基米德原理.pps

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rar 17.4 能源革命PPT课件.rar

17.2 核能PPT课件.rar

17.1 能源家族PPT课件.rar

17.1 能源家族PPT课件3.ppt 17.1 能源家族PPT课件2.ppt 17.1 能源家族PPT课件1.ppt 16.4 热机PPT课件.rar

16.3 比热容PPT课件.rar

16.2 内能PPT课件.rar

16.1 分子热运动PPT课件.rar 15.5 机械能及其转化PPT课件.rar

15.4 动能和势能PPT课件2.rar 15.4 动能和势能PPT课件1.rar 15.3 功率PPT课件2.rar

15.3 功率PPT课件1.rar

15.2 机械效率PPT课件3.rar 15.2 机械效率PPT课件2.rar 15.2 机械效率PPT课件1.rar 15.1 功PPT课件.rar

14.6 浮力的应用 PPT课件3.ppt 14.6 浮力的应用 PPT课件2.ppt 14.6 浮力的应用 PPT课件1.ppt 14.5 浮力PPT课件.ppt

14.1 压强ppt+视频+教案.rar

14.1 压强ppt+flash+视频课件.rar 14.1 压强PPT课件2.ppt

14.1 压强PPT课件1.ppt

13.5 其他简单机械 PPT课件3.ppt 13.5 其他简单机械 PPT课件2.ppt 13.5 其他简单机械 PPT课件1.ppt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教学设计 洛阳偃师市山化五中肖继刚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实验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 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 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内能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比热容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热机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3节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两种电荷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生磁 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4节电动机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5节磁生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电压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电阻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变阻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能源 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核能 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太阳能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四节焦耳定律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学习过程,对电学的学习已感到厌倦。 本节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生活中,重新唤起学生 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 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 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 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严重的雪灾,输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导致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 “直流融冰”的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问:你知道这种技术的物理原理吗?(设计意图:利用中国重大事件 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提出问题:下列用电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点? 图片展示:电热水器、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能转化为内能,伴有热现象。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电流的热效应”,并总结能量转化形式。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i)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课标》对本节内容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在学习中将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很好的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信息收集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大致工作过程。 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 1、教学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课件、收音机、手机 2、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讲解法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1、发射:麦克风——将声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不宜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调制器——将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天线——产生电磁波将高频载波信号发射到空中 2、接收:天线——接收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调谐器——选择需要电台的载波信号(解调) 解调——从载波信号中复原音频信号 扬声器——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1.图像信号工作过程 2.电视接收机工作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教案无论是哪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教师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物理优秀教学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篇1)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识点: ⑴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⑵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⑶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⑷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⑸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6)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自主点: ⑴联系能量守恒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 ⑵自主学习半导体、超导体等等。 3、综合点: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相关学科:理化生综合如:如何听到声音与耳朵的`结构关系;透镜成像与眼睛的关系;电池中的化学变化等等。 4、拓展点: 联系所学知识向实际生活、生产领域拓展,向当前高科技领域拓展。 5、创新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见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创造性小发明、小制作。 〈二〉技能目标 1、自主能力: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 2、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拓展能力: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 4、创新能力: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预习、复习、练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2、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面对错误的意志品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两个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人。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两个班学生整体物理学习水平都不算好,一班有尖子生,但两极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章 第四节 电动机(第1课时)名师示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四节电动机(第1课时) 名师示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电动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气设备,应用很广,种类也很多,但它们工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学习本节对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活中的电动机。 磁场对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的作用是学习电动机的基础,是科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可通过实验和学生动手制作电动机去感受和体验,以增强知识的理解。在研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时,着重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磁场对通电直导线能否产生作用,二是作用的方向与什么有关。为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探究性,教学中也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的探索性实验。 电动机是磁场对电流作用知识的一个重要应用,学习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一部分,重在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基本组成、换向器的作用等,教学中应运用好实物或挂图,并做好演示。 “生活中的电动机”的教学在从应用、优越性等方面让学生体会电动机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价值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可把它分为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主要讨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及让学生探究实验“制作电动机”,最后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外思考,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第二课时主要介绍电动机的结构和换向器的作用。换向器的作用可以用探究和比较的方法来介绍,让学生自己由“小小电动机的实验”解决相关的问题,最后得出换向器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 教学难点: 1.分析概括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哪两个因素有关; 2.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里为什么会转动。 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探讨式教学; 2.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为辅,学练结合的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电源、蹄形磁体、开关、导线、铜棒(导体)、老师制作的小小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模型、U形磁铁、塑料框、5号电池(2节)、金属支架、硬纸板、自己制作的电动机。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方案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第4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足迹,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都是有方向性的。 2.了解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耗的增长状况,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4.认识未来能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能量转移、转化具有方向性的理解,增强节能意识。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关心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负有责任感。 3.使学生养成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习惯,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用电呢? 【教师引导】原来用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把电能转化成其他的能量,比如:电灯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和光能。这些能量有的不是我们需要的,有的不能重复利用,不能再变成供电灯发光的电能了。 【引入新课】由此可见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应当节约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板书课题】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地提出问题并可复习能量守恒定律,同时使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能用完了就没了,还要重新发电。 学生听讲 三、进行新课 (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1、能量转移的方向性一、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提出问题】 (1)请回忆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是怎样转移的? (2)冷水能把内能自发地转移给热水吗? 教师总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 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 【提出问题】 你见过生活中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的吗? 【课件展示】电冰箱 学生回答: 热量从高温物体 转移到低温物体 学生回答:不能 学生思考 提出:冰箱、空调 等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5节磁生电

第5节磁生电┃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实验:参照课本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电流。 (学生阅读课本第138页“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的实验。明确 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怎样探究?) 进行实验: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次序实验条件电流表指针反应 1 电路断开,无论导线做何运动 2 电路接通,导线保持静止 3 电路接通,部分导线只做上下运动 4 电路接通,部分导线只做左右运动 5 电路接通,部分导线做左右斜向运动 引导:问题1: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 问题2: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者静止时却不能呢? (学生观察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对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师生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小结: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电路是闭合的;②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投影:介绍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引导: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它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什么能?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 (学生分析得出能量的转化。) 小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发电机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究。 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物理思想迁移的能力。 明确实验过程。 了解法拉第的研究过程和生平。体会任何创造发明成果都是以科学探究为基础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压力和压强PPT课件2.rar 压力和压强PPT课件1.rar 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rar 物体的浮沉条件PPT课件.rar 五、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rar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PPT课件.rar 五、滑轮PPT课件3.rar 五、滑轮PPT课件2.rar 五、滑轮PPT课件1.rar 托里拆利实验测气压(flv视频).rar 天平的使用flash课件.rar 探究物质的密度.rar 四、杠杆PPT课件4.rar 四、杠杆PPT课件3.rar 四、杠杆PPT课件2.rar 四、杠杆PPT课件1.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Flash课件.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2.rar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PPT课件1.rar

时间的测量PPT课件.rar 什么是力Flash课件.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4.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3.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2.rar 三、摩擦力PPT课件1.rar 三、密度PPT课件3.rar 三、密度PPT课件2.rar 三、密度PPT课件1.rar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PPT课件.rar 千克的认识.pps 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rar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rar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PPT课件2.rar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PPT课件1.rar 摩擦力.pps 密度.rar 六、二力平衡PPT课件2.rar 六、二力平衡PPT课件1.rar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2.rar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1.rar 力(727K).pps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了解原子构造;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了解原子构造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教师:塑料丝束、玻璃棒、橡胶棒、丝绸一块、毛皮一块、验电器一个、碎纸屑、塑料吸管、金属杆、多媒体课件。 学生:塑料梳子、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丝绸、小纸屑、碎头发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实验导入:教师拿气球在一个同学头发上摩擦后发现头发都被吸起来了,而且气球稍微移动时顺势吸到另一同学脸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互动新授】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1)请同学们拿出上节要求大家准备的物品(塑料梳子、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丝绸、小纸屑、碎头发等),一起动手操作实验: a.把塑料梳子与自己头发摩擦,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屑。 b.将各种文具与自己的头发或丝绸摩擦,然后分别靠近小纸 屑或碎头发。 (2)学生讨论:上述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实验后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①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②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展示问题: (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一样吗? 教师演示实验: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电压电阻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课件讲课稿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学生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能记住常见电压值;学生能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并会正确使用用电压表测电压(包括连接、读数、选择量程)。 2、学生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及应用。 3、学生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能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 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重点、难点】: 1.【重点】:(1).电压表的使用方法;(2).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解题; (3).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难点】:(1).电路的连接; (2).变阻器的使用,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3).识别电压表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电路故障分析。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1.【视频播放】:《电人的烦恼》------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 2.【设疑】:众说周知:不高于36V电压为安全电压。“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为什么视频中220伏电压穿胸,灯泡竟然亮了起来,人却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电人的烦恼》------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画龙点睛 (一)、考点一: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所以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是 , 1V= mV,1mV= μV。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一个蓄电池的电压_____.对入体的安全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_______.动力电压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 ①.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②.电压表应该联在电路中; ③.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0~ 15 V 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 ⑤.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 【答案】:(1).电压、电压、电源(2).V、1000、1000 (3).1.5V、2V、不超过36V、220V、380V(4).正、负、并、不、0.5V、电源 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 (1).【例1】:下列能正确测出灯泡L2两端电压的电路是()。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扩散现象

课题:分子热运动 科目:物理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作为第十三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教材首先简介有关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使学生对分子小、数量大有深刻印象。然后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对冷水和热水中一滴墨水扩散快慢的探究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部分难点,本节课采用“实验类比”的模式组织教学,同时以多媒体为辅助。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身边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也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观察实验能力,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知识方面:在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领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等系列实验探究的环节,透过宏观的现象去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用课件多处展示分子的热运动,解决了实验操作性不强、不变观察的问题,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第3节太阳能

第3节太阳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 2.初步了解太阳是人类资源的宝库。 3. 知道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学习了解太阳能的特点,理解太阳能属于可再生一次能源。分析化石能源来自太 阳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学生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意识,通过光伏产品推广提高创新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教学难点】太阳能利用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图片展示】 你看,在太阳能汽车上装有密密麻麻像蜂窝一样的装 置,平常我们看到的航天器上的类似铁翅膀的装置。 【提出问题】 想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思考激疑 (设计意图:据 新科技和航天技 术提出问题让学 生讨论,引导学 生共同参与,调 动学生主动学习 的热情和积极 性。) 二、合作探究,探究新知: (一)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 课件展示1.太阳的结构【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太阳的结构是怎样的? 2.太阳为什么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是哪一种形 式的核能? 3.太阳能是以怎样的方式向外传递的? 4.太阳的“核能火炉”,永无止境的“燃烧”下去吗? 学生自学展示: 1.太阳的结构: 由太阳大气、对 流层、辐射层、 太阳核心。 2.太阳能的产 生:氢原子核在 超高温下发生聚 变,释放出巨大

2.太阳内部时刻发生核 聚变 (二)太阳能是人类的能源宝库 1.化石能源来源于太阳能【知识归纳】 1.太阳距地球亿千米,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 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核 心温度高达 1 5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温度约 6 000 ℃,太阳至今已经稳定地“燃烧”了近50亿年, 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0亿年。 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 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 爆炸,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重点强调】太阳内部时刻发生核聚变 【跟踪练习】 1.下列利用核聚变供能量的是() A.核电站 B.核潜艇 C.原子弹 D.太阳 2、太阳内部发生的是,太阳能电池是把能 转化为能 3、大部分太阳能以和的形式向四周辐射 开去。 【知识引桥】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约二十亿分之一传递 到地球。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近50亿年,地 球在这近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 部分能量的源泉。 【自主学习】化石能源的形成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化石能源是怎么形成的? 【课件展示】 的核能。 3.太阳能的传 递:大部分太阳 能以热和光的形 式向四周辐射。 4.太阳“寿命”:至 今稳定地“燃烧” 近50亿年,而且 还能继续“燃 烧”50亿年。 (设计意图:通 过自学使学生大 致了解太阳的结 构,明确太阳的 能量来源内部时 刻发生的核聚 变,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 思考回答 2.核聚变 太阳能电 3. 热光 学生明确: 人类的日常生 活,也无法离开 阳光。 观看图片,认识 化石能源的形成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4.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 学习难点: 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现象 教具学具: 自制气压计、气压计、塑料挂钩吸盘、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简称; 2、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 3、物理学把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_____Pa。

4、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二、合作探究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强是由于产生的.。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请自己动手做课本86页观察:大气 压强的存在的几个小实验。 举例: 请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事例: 2、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如何做的(课本第90页第2题)?你能否模仿这个实验?用生活中的皮碗试试看。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你能估测大气压的值吗?请说说你的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课本第87页) 2、请说说托里拆利实验的做法(课本第87页图14.3-3)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请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样大小的大气压规定为。 (三)应用:(课本第89页)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三、自我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大气压强 1产生的原因: 2著名的测量实验 3著名的验证实验 4一标准大气压值 5特点 6应用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篇一:最新(20XX)人教版初中物理名目最新〔20XX〕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名目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操纵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肯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洁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 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 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 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