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

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

(一)常规12导联

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

在额面上,构成额面六轴系统;6个胸前导联轴近似在一个水平面上,构成横面六轴系统.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反映额面和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临床应用中注意,如果只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胸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前壁心肌梗死;相反,只描记胸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额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肢体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下壁心肌梗死.

(二)特殊的导联

1. 左背部导联包括V7~V9导联.①V7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②V8导联:电极置于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③V9导联:电极置于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后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及心脏向左后移位时可选用左背部导联.

2. 右胸导联包括V3R~V6R导联.①V3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导联的对应部位;②V4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4导联的对应部位;③V5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5导联的对应部位;④V6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6导联的对应部位.右胸导联对右心室肥大、右位心及右室心肌梗死有较大诊断价值.

3. 高一或两肋及低一或两肋胸导联多用于高侧壁心肌梗死、肺气肿或身材高大的患者.①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上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②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下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

4. V E导联为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剑突下.用于肺气肿与前间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鉴别.

5. S5导联为双极胸导联,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负极置于胸骨柄处.在常规导联P波显示不清时采用.

6. MCL导联为双极胸导联,负极置于左锁骨外1/3的下方,地线电极置于右锁骨外1/3的下方,正极置于V1位置为MCL1导联,正极若置于V6位置为MCL6导联.MCL导联对于诊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右室性期前收缩有价值,常用于心电监护.

7. 头胸导联(HC导联)参比点负极(可选右上肢电极)与地线电极置于右前额,两者相距2~5mm,正极(可选左上肢电极)置于胸背腰腹不同部位,一般选择常规胸导联各点,测试点数目根据诊断需求而定.头胸导联形式上是双极导联,本质上其单极性优于Wilson导联.头胸导联具有全方位病变定位能力,对常规导联不易显示的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对P波的显示清晰.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描记在方格纸上.方格纸由大、小方格组成,小方格的边长为1mm,5个小方格构成1个大方格.当走纸速度为标准的25mm/s时,横向1个小格为0.04s,1个大格为0.2s.当定标电压为标准的1mV使曲线上移10mm时,纵向1个小格为0.1mV,1个大格为0.5mV.在特殊需要时,走纸速度可调快至50mm/s(0.02s/小格),定标电压调至1mV=20mm(0.05mV/小格)或1mV=5mm(0.2mV/小格).

(一)心率的测量

1. 计算法心律规则时,测量P-P或R-R间距(s)算出心房率或心室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60/P-P或R-R间距(s).心律不规则时,采用5~6个心动周期的平均P-P 或R-R间距计算.测量出P-P或R-R间距后,也可以直接从自R-R间距推算心率表中查得每分钟的心率(表1-1).

2. 快速推算法心电图机标准的走纸速度为25mm/s,即5个大格/s,也即300大格/min,目测P-P或R-R间距的大格数算出心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300/P-P或R-R 间距(大格).如P-P间距为1个大格则心房率为300次/min(300/1),如为2个大格则150次/min(300/2),如为3、4、5、6个大格则分别为100(300/3)、75(300/4)、60(300/5)、50(300/6)次/min.在心律绝对不规则时,可数30个大格(6s)内有多少个P-P或R-R,

再乘以10,即得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

(二)各波段时间和振幅的测量

1. 时间的测量各波时间的测量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侧至终点的内缘.①单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群测量;P-R间期应选择P 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测量.②同步12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从最早的起点测量至最晚的终点;P-R间期应从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从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

2. 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应选择P波振幅最大的导联,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测量,统一采用QRS波群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水平.如果QRS波群起始部为一斜段,则以相邻的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水平.正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的顶端;负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至波的底端.ST段移位时振幅测量目前无统一标准,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ST段呈水平型移位时,从参考水平线上缘(或下缘)垂直测量至ST段的上缘(或下缘);ST段呈上斜型或下斜型移位时,可以在J点后40、60或80ms处测量,分别以ST40、ST60、ST80表示之.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即平均QRS向量),通常以其额面的投影与Ⅰ导联轴正侧段之间的角度表示.平均QRS 电轴反映了心室在整个除极过程中平均电动势的方向与强度.

1. 振幅法分别测量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并分别计算出Ⅰ和Ⅲ导联QRS 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两个数值分别在Ⅰ和Ⅲ导联轴上画出垂直线,两条垂线的交叉点与电偶中心0点的连线即为心电轴,该轴与Ⅰ导联轴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另外,也可将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代数和的值,通过查表法直接得出心电轴的度数(表1-2).

2. 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有无偏移.①心电轴正常:Ⅰ和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正向.若Ⅰ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F导联轴为+90º;若aVF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Ⅰ导联轴为0º.②心电轴左偏:Ⅰ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负向.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L导联轴为-30º;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在-30º以内,反之心电轴在-30º以外.③心电轴右偏:Ⅰ导联QRS 波群主波负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若aVR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Ⅲ导联轴为+120º;若aVR导联R/S>1,心电轴>+120º,反之心电轴<+120º;若RⅢ>RⅡ,心电轴>+100º.④心电轴极右偏:Ⅰ、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负向.

正常心电轴范围为0º~+90º(Ⅰ象限),多数在+30º~+90º;+90º~+180º(Ⅱ象限)为心电轴右偏,其中+90º~+120º为轻、中度右偏,+120º~+180º为重度右偏;0º~-90º(Ⅳ象限)为心电轴左偏,其中0º~-30º为为轻、中度左偏,-30º~-90º为重度左偏;-90º~-180º(Ⅲ象限)为心电轴极右偏,又称无人区电轴.心电轴的偏移受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两侧心室的质量、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以及激动在心室内传导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横位心、横隔高位、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垂位心、心脏右移、右心室肥大、右束支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及部分左室起源的室性搏动等可使心电轴极右偏.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等于1时,表示心电轴垂直于额面,不能确定度数,情况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

(四)钟向转位

假设心脏可沿着由心尖部至心底部的假想长轴转位,则在横面六轴系统中,正常V3或V4导联图形(R/S=1)出现在V5、V6导联上,称为顺钟向转位(clockwise rotation),出

现在V1、V2导联上,称为逆钟向转位(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钟向转位图形在正常人中常见,提示与心电位的变化有关,而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在临床上,顺钟向转位在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表1-1-2 自Ⅰ、Ⅲ导联查心电轴表

(单位:度)

说明:如Ⅰ、Ⅲ导联电压超过表内数字则均折半后查表

三、心电图分析方法

(一)分析步骤

1. 记录合格的心电图至少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右胸或左背部导联,

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符合要求,基线平稳,排除各种人工伪差.有条件最好采用12导联同步

记录及选用合适的导联加长记录,以利于心律失常的分析.

2. 确定心脏的主导节律选择P波清楚的导联测量P-P间距是否规则,P波形态是否

符合窦性P波特点;如无P波,应观察有无异位P波(P')、逆行P波(P-)、心房扑动波(F)

或心房颤动波(f),观察QRS波群形态、R-R间距是否规则以及QRS波群与心房激动波之间

有无关系等,以确定异位的心脏节律是房性、房室交界性或室性.

3. 按顺序测量各波、段和间期值按顺序正确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T波、Q-T间期的时间和振幅,不要忽略P-R段和U波的测量.同步记录测量最宽的QRS波群时间,可避免将QRS波群组成部分的q或s波误判为逆行P波.肢体导联心电图P波、QRS波群或T 波振幅的代数和符合下述规律:Ⅰ+Ⅲ=Ⅱ,aVR+aVL+aVF=0.此规律有助于理解不同导联波形的变化,如Ⅰ导联正向P波和Ⅲ导联负向P波振幅相似,则Ⅱ导联的P波必定平坦不易发现,不用全观其他导联则易作出房室交界性心律的诊断.

4. 对照正常和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应熟悉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的正常范围以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指标,并对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作比较,以发现新近出现的异常.

5.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心电图诊断临床资料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改变的心电图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左心室肥大等;临床资料不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只能提示符合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的心电图改变,如提示慢性肺心病心电图改变、提示左心室肥大;临床资料缺失,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只能作出某种心电图异常的报告,如肺型P波、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长Q-T间期等.

6.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图形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诊断,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但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定位等需结合动态心电图和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梯形图的应用

心电图梯形图(ladder diagram)是以图解的方法显示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导过程,由Thomas Lewis首创,又称Lewis曲线.简单心律失常心电图很容易诊断,不需制作梯形图,但对复杂心律失常,常需借助梯形图进行分析、诊断.梯形图对复杂心律失常的理解及机制的阐明很有价值,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一种必要手段.

梯形图绘制方法以常见的房室梯形图为例简述其制作方法:①在心电图下方画出四条横线形成三行,上行A代表心房,中行A-V代表房室交界区,下行V代表心室;②对准P 波起点在A行画一竖线为心房兴奋,对准QRS波群起点在V行画一竖线为心室兴奋,连接A、V竖线在A-V行画一斜线为房室之间传导,斜度代表房室传导的速度;③必要时,可测量P-P 间距标在A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R-R间距标在V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P-R间期标在A-V 行斜线右侧,所有时间数字均以1/100s为单位.根据需要,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绘制窦房梯形图(窦房结激动未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可在P波起始前0.08s处画直线)、束支梯形图、异-室梯形图、窦-房-室梯形图或异-室-房梯形图(见图1-1-1).

常用缩写字母和符号常用缩写字母有S(窦房结)、A(心房)、V(心室)、E(异位兴奋点)、S-A(窦-房交界区)、A-V(房室交界区)、E-V(异-室交界区)、BB(束支)、R(右

束支)、L(左束支)、a

1-4. 表1-1-4 心电图梯形图解常用符号

一、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一)P波

P波为心电图上第一个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①P波形态:多呈圆钝形,有时可

出现轻度切迹;②P波方向:在I、Ⅱ、Ⅲ、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③P波时间:≤0.11s,P波切迹间距<0.04s;④P波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正向波<0.15mV,呈双向波时振幅算术和<0.2mV;⑤Ptfv1值(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在V1导联呈正负双向时,负向P波的振幅(mm)与时间(s)乘积>-0.02mm·s.

根据P波方向可判断心律,P波在Ⅱ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心律、镜像右位心或左、右手导联线接错.P波时间延长多提示左心房扩大或房间束传导延缓,P波振幅增高多提示右心房扩大、间歇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或低血钾;P波消失常见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或高血钾等.Ptfv1绝对值增大提示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

(二)Ta波

Ta波代表心房复极的电位变化.Ta波方向与P波相反,因振幅较低常与P-R段、QRS波群或ST段重叠在一起而难以识别.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型P波后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时P 波显著增大,可使Ta波显露.Ta波增大可使P-R段终末部分、J点及ST段初始部分压低,造成P-R段或ST段下移的假象,此时P-Ta段非水平直线而是呈上斜弧形可资鉴别.

(三)P-R段

P-R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房除极结束后房室结-希浦系统电活动的过程,也代表心房复极早期(P-Ta段)的电位变化.由于此过程产生的电力过小,心电图只描记出一等电位线.正常P波与P-R段的时间比值为1.0~1.6,比值增大提示左房扩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比值缩小提示房室交界区传导延缓.P-R段抬高>0.05mV,压低>0.08~0.1mV,考虑心房肌梗死,但应除外P波高大时Ta波负值增大引起的P-R段压低.P-R 段偏移也见于急性心包炎早期.

(四)P-R间期

P-R间期是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P-R间期长短与年龄、心率有关.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s.小儿或心动过速时,P-R间期相应缩短;老年人或心动过缓时P-R间期相应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s.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见附表1-3.

P-R间期延长多提示房室传导延缓,P-R间期缩短常提示心室预激或房室交界性搏动等.

(五)QRS波群

QRS波群是心电图上第二个波,常由2~3个波组成,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①QRS 波群时间:0.06~0.10s,少数可达0.11s;②QRS波群形态:在I、Ⅱ导联主波向上,在aVR 导联主波向下;在V1、V2导联呈rS型,R/S<1;在V3、V4导联呈RS型,R/S=1;在V5、V6导联呈Rs型,R/S>1;③QRS波群振幅:R I<1.5mV,RⅡ<2.5mV,RⅢ<1.5mV,R I+SⅢ<2.5mV;R aVR<0.5mV,R aVL<1.2mV,R aVF<2.0mV;R V1<1.0mV,S V5<0.7mV,R V1+S V5<1.2mV,R V5及R V6<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6个肢体导联不应<0.5mV,在6个胸导联不应<1.0mV,否则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或胸导联低电压;④Q波:除aVR导联外,Q波振幅<同导联1/4/R,时间<0.04s;Ⅲ导联Q波可以>同导联1/4/R,但深吸气后可明显变小;V1及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型.

QRS波群时间延长提示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或室性异位搏动.QRS波群振幅增

高可见于小儿、胸壁薄的年轻人、心室预激或心室肥大患者;QRS波群低电压见于肥胖、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浮肿、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异常Q波多为病理性,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肥大等.

(六)J点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界点称为J点,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J点大多

位于等电位线上,常随ST段偏移而发生移位.J点上、下偏移的正常范围≤0.1mV.

J点上移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J点下移多见于心动过速.当J点上、下偏移>0.1mV,并持续一定时间,形成尖峰状或圆顶状的波形时,称为J波.J波多为病理性,在低温、高血钙及脑外伤等患者中可见.

(七)ST段

ST段是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正常ST段多位于等电位线上,可有轻度的偏移.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V4~V6导联<0.1mV,在V1、V2导联<0.3mV,在V3导联<0.5mV;ST段压低在任一导联均<0.05mV.正常ST段时间≤0.15s.

ST段延长可见于低血钙、冠状动脉供血不足;ST段缩短见于高血钙、早期复极综合征等.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室壁瘤、早期复极综合征及心脏手术后等;ST段压低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前者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血钾或某些药物影响,后者见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预激等.

(八)T波

T波是心电图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①形态:呈圆钝状,平滑而宽大,直立时升支缓而降支陡,倒置时降支缓而升支陡;②方向:大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在I、II、V4~V6导联直立,在aVR倒置;V1~V3导联T波可直立、倒置或双向,但如Tv1直立则Tv2和Tv3不应倒置,如Tv3倒置则Tv1和Tv2也应倒置,且倒置的深度V1~V3应逐渐递减;③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直立T波应>同导联1/10R,否则为T波低平;胸导联T波可高达1.2~1.5mV;V1导联T直立时,Tv1多<Tv5、v6.

T波高耸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高血钾、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等;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见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等;Tv1>Tv5、v6见于左心室负荷增加、早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及心肌病等,也见于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少数正常人.另外,过度通气、坐立位、进食后或吸烟等生理因素也可使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或倒置.

(九)Q-T间期

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 间期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愈快,Q-T间期愈短,反之则愈长.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s.通过心率校正的Q-T间期称为校正的Q-T间期(Q-Tc).Q-Tc是指心率在60次/min时的Q-T间期,其正常上限值为0.44s.临床上Q-T间期正常上限值可采用查表法(见表1-1).

Q-T间期延长见于低血钾、低血钙、服用胺碘酮类药物、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长Q-T 综合征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钾、高血钙、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短Q-T综合征等.

(十)U波

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处出现的圆钝小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仍无定论.U波方向与T波一致,振幅<0.2mV或<同导联1/2T波.U波在胸导联较肢体导联易见,以V3、V4导联最清楚.

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洋地黄和胺碘酮等药物影响、颅脑疾病及心动过缓等;U波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及心室肥大伴心脏收缩期负荷过重等.运动后的U波倒置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一个独立指标,而且常提示左前降支病变.

二、心电图常见伪差

非心脏电活动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称为心电图伪差(artefacts).某些心电图伪差可

掩盖心电图本身的图形,使诊断发生困难,严重的可出现诊断错误.

(一)交流电干扰

心电图呈规律的50~60次/s 的纤细波纹,能掩盖心电图波形.常见干扰源有:①周围有交流电用电设备;②导联线或地线接触不良或断离;③病人肢体接触铁床;④心电图机性能故障.

(二)肌肉震颤

心电图呈不规则的10~300次/s 的细小波纹,易误诊为心房颤动波.常见原因有: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②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太紧;③患者病理性抽搐或颤动,如震颤麻痹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三)心电图基线不稳

心电图基线上下漂移或突然升降,可影响ST 段的判断.常见原因有:①呼吸不平稳;②肢体动作或身体移动;③导联线牵拉过紧;④电极板或吸球与皮肤接触不良;⑤电极与导联线接头松动.

(四)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的伪差 走纸速度过快、过慢或快慢不均,可出现心电图波形失真并可误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常见原因有卡纸、选择走纸速度的按钮错误或心电图机故障.

常规情况下,心电图方格纸纵向1个小格为0.1mV ,即外加1mV 电压,描笔上、下摆动10个小格.如外加1mV 电压,描笔上、下摆动不足或超过10个小格,心电图描记的波形振幅比实际的振幅小或大.常见原因有心电图机故障和人为因素.如在特殊情况下将定准电压换成“1/2”或“2”倍电压描记后未及时换回标准“1”电压,使其后描记的心电图均误判为低电压或高电压.

(五)导联线连接错误

1. 肢体导联线连接错误:常见为左、右手导联线反接,使肢体导联心电图酷似右位心的图形.即Ⅰ导联P-QRS-T 波群均倒置,Ⅱ与Ⅲ导联图形互换,aVR 与aVL 导联图形互换,aVF 导联图形不变.与右位心不同的是胸导联图形无改变.

2. 胸前导联线连接错误:可使V 1~V 5导联R 波逐渐增高和S 波逐渐降低的规律消失而出现突然递增或递减.如V 1与V 2导联线接错,V 1与V 2导联的图形互换,则R V1>R V2或S V1<S V2,此时R 波在V 1、V 2导联突然递减,在V 2、V 3导联又突然递增,易误为前间壁r 波递增不良.

第三节 心电图实例分析

心电图特征 P aVR 导联倒置,P 波时间和振

幅正常,P-R 间期0.16s.QRS 波群时间0.08s ,I 、Ⅲ(aVF )导联QRS 主波向上,即心电轴不偏;V 1、V 2导联呈rS 型,R/S <1,V 5、V 6导联呈Rs 型,R/S >1,V 3导联R/S =1,即钟向转位不明显.各导联QRS 波群振幅无异常.T Ⅲ浅倒,Tv 1~v 3倒置,倒置深度V 1~V 3逐渐递减.S-T 段无移位,Q-T 间期0.36s.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单个T Ⅲ倒置无意义.

心电图特征 6aVF 、V 4~V 6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P 波时间和振幅正常,频率82次/min.P-R 间期0.08s.QRS 波群时间0.07s ,心

电轴不偏,V1导联R/S=1,V2~V6导联R/S>1,呈逆钟向转位.TⅢ倒置,T aVF低平或浅倒.S-T 段无移位,Q-T间期0.36s.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短P-R间期;逆钟向转位;T波改变.

心电图分析 P-R间期<0.12s,无心室预激波,无心动过速病史,只能客观报告P-R 间期异常.相邻≥2个导联T异常,可以报告T波改变.本例逆钟向转位和T波改变可能与晚期妊娠有关,由于胎儿增大,横膈上抬,可导致心电位改变,从而引起胸导联逆钟向转位和下壁导联T波改变.

心电图特征 12

77次/min,P-R

间期0.18s.P

波和QRS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心电轴不偏.T波、S-T段及Q-T间期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本例因胸导联QRS波群振幅较高,图形易与上下导联重叠,故定准电压减半为5mm/mV,即0.2mV/mm.此时,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虽均小于5个小格,但其电压均大于0.5mV,不可误为低电压.即注意避免定准电压造成的伪差.

心电图特征 A波群均倒置,aVR导联P波不清楚,QRS振幅低.B图:左右手电极正常连接,见Ⅰ导联P-QRS-T波群直立,aVR导联P-QRS-T波群倒置与A图aVL导联图形相同,Ⅱ、Ⅲ导联图形与A图Ⅲ、Ⅱ导联图形相同,胸导联图形正常.

心电图诊断 A图: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左右手电极连接错误).B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当Ⅰ和aVL导联P-QRS-T波群均倒置,aVR导联P-QRS-T波群直立或P波不清楚时,应想到左右手电极反接的可能.与镜像右位心的主要区别是胸导联图形无异常.

心电图特征 670次/min,P-R间期0.18s.QRS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心电轴不偏.T波、S-T段及Q-T间期在正常范围.各肢体导联均见频率、振幅不规则的肌电干扰波,影响P波甚至QRS波群(Ⅲ导联)的辨认.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肌电干扰).

心电图分析患者因震颤麻痹产生上肢不能控制的抖动,此肌电干扰难以排除.

心电图特征 6频率约103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心电轴不偏.T波、S-T段及Q-T间期在正常范围.各肢体导联均见第4个心搏的QRS波群宽大畸形,似提前出现,无代偿间期,伴有基线漂移.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伪差(肢体动作).

心电图分析本例肢体动作造成QRS波群宽大畸形似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但伴随的基线漂移可与之鉴别.

心电图特征次/min,P-R间期0.18s,QRS 波群、T波、ST段及Q-T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可见间断出现节律规则和振幅一致的交流电干

扰波,频率50次/s,使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作出频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图中A、V标示)的错误判断.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交流电干扰).

心电图分析Ⅱ导联交流电干扰间断出现,应检查肢体导联电极有无接触不良.交流电干扰波可使基线变粗,影响P波及q波的辨认.

心电图特征 673次/min,P-R间期0.15s.QRS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T波、S-T段及Q-T间期在正常范围.V5导联基线震荡,影响P波、S-T段及T波的辨认.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电极接触不良).

心电图分析单独V5导联基线震荡,应检查该导联吸球有无吸牢.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所致的基线震荡,类似心房颤动的f波,观察同步记录的其他导联图形即可区分.

(江雪玲)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 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 (一)常规12导联 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在

心电图描述及诊断

1、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要点:心率7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 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1、窦性心律;2、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要点:心率12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 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 3、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要点:心率49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 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呈室上型,电轴不偏。 诊断:1、窦性心动过缓。 4、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要点:心率177次/分左右,QRS波群呈室上型,律齐,P波不明显,ST-T呈继发性改变。诊断:1、室上性心动过速。 5、房性早搏三联律: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的P’-QRS-T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隐藏于前一个T波中,V1导联清晰可见,代偿间期不完全,形成三联律。诊断:1、窦性心律;2、房性早搏(三联律)。 6、室性早搏三联律: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前无P波,ST-T呈继发性改变,代偿间期完全,形成三联律。诊断:1、窦性心律;2、室性早搏(三联律)。 7、房颤: 心电图要点: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频率不一的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齐,QRS波群呈室上型。诊断:1、异位心律,2、心房颤动。 8、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要点:提前发生并且连续出现三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STT呈继发性改变。诊断:1、窦性心律;2、室性心动过速。 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要点:心率80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 间期正常范围,QRS波群时限大于0.12s,V1导联呈rsR’型,I、V5V6导联S宽钝。诊断:1、窦性心律;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0、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要点:心率67次/分,P波顺序发生,I、II、V5、V6导联直立,aVR倒置,P-R 间期缩短,小于0.12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粗钝△波,时限变宽。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ECG)各波段图解示意图(图1) 一、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 1.方向:Ⅰ、Ⅱ、aVF、V4~V6 导联直立,aVR导联倒 置,Ⅲ、aVL、V1~ V3 直立、双向或倒置。 2.形态:波顶圆钝、光滑、有时可能有小切迹,但应 <0.04s(图2)。 3.时间<0.11s(婴儿<0.09s,儿童<0.10s)。 4.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直立P波应<0.15mV P波平均电轴0°~+90°间,通常为+40°~ +60°。P波的各种形态(图2) 5.终末电势的测量:P波在V1 导联上呈负向或正负双时,应测算 其终末电势(Pv1 terminal force即PTF- V1 )。V1 导联P波终末电 位增高,提示左室受累、早期冠心病、左房增大。在左房负荷过 重时,左房的除极向量在水平面上趋向后方,向量环的运行时间 及速度较正常延长,从而引起PTF- V1负值增大。 正常值:PTF- V1 ≥-0.03mm·s。 例:P波终末振幅为-1.0mm,P波终末时间为0.04s, PTF-V1 的测量与计算(图3)故PTFV1 =-1.0╳0.04=-0.04mm·s(图3) 。 二、PR段:相当于激动通过房室结及房室束的总时间(亦即P波终点到R波或Q波超点这一节段)。心电 图上描出的一等电位线,在这段中可埋藏着心房复极波—Ta波,多被QRS波所掩盖。 1.PR间期(亦称PQ间期):包括激动自窦房结开始,通过心房、房室结及房室束的全部时间(即指P

波起点至心室波的起点)。 2.PR间期正常值范围:成人0.12~ 0.20s(心率60~100次/min);儿童0.12~ 0.18s;婴幼儿<0.10s。 三、QRS综合波:代表全部心室的除极波。 1. QRS波群的命名:第一个向下的波称 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第二个 向下的波为S波,S波后的向上的波为Rˊ 波,Rˊ后向下的波称为sˊ波,以些类推。 如果仅有向下的波称为QS波。QRS波群中 振幅较大的波用Q、R、S分别代表,振幅较 小的波用q、r、s分别代表。例如:某导联 中的除极波是由一个低小的r波与一个深 的S波组成,则写成rS(图4)。 2.QRS波的振幅与时间: (1)Q波:在同导联中深度<1/4R波,宽度<0.04s。QRS波群的不同形态及命名法(图4) (2)R波和S波:R波Ⅰ<1.5mV,Ⅱ<2.5mV,Ⅲ、aVF<2.0mV,aVL<1.2mV,aVR<0.5mV,V5、V6<2.5mV,V1 <1.0mV;S波V1 <2.5mV,宽度<0.04s;Rv1+Sv5 <1.2mV,Rv1+Sv5 <3.5mV(女)~4.0mV(男)。 三个标准导联及三个加压肢导联中,每个导联R+S(或q+r)电压之和都<0.5mV,定为低电压。 (3)QRS时限:代表心室除极所需时间,正常0.06-0.10s。 (4)室壁激动时间(简称VAT):指从QRS波群开始到R波顶峰的时间,代表该处心室壁从内膜开始激动到外膜的时间。 四、J点:为QRS波终了及ST段初始的结合点。J点多位于等电位线上,上下偏移应小于0.1mV。 五、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终了到心室复极开始的一短暂时间。正常人在等电位线上,但亦可轻度偏移。 下移(或称压低):任何导联应<0.05mV;上移(或称抬高);肢导联应<0.1mV,胸导联<0.3mV(但通常V1~V3达0.3mV,V4~V6则较少高出0.1mV)。 六、T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1.振幅:一般说在以R波为主导联应>同导联1/10R,在胸前导联正常可高达1.2~1.5mV,在aVL、aVF中可高达0.4mV~0.5mV,Tv1应<0.4mV。 2.方向:与QRS主波一致。 3.形态:两支不对称,升支坡度较斜,降支较陡,波顶圆钝。 七、QT间期:从QRS波起始至T波终末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即心室的电收缩时间),与心率快慢有关。 八、u波:(又称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心室舒张的机械性结果,由心室牵张时形成的后电位产生。亦有认为与心肌传导纤维或乳头肌的复极有关。T波后0.02~0.04s处出现的一小波。 1.振幅:0.05-0.2mV。 2.方向:与T波一致。 3.宽度:<0.27s。 九、心率的测量 规则心率可测量PP间期或RR间期的时间直接查心率换算表;可用以下公式:心率=60/PP或RR(S)。 不规则心率的测量法:数出3s(15个中方格)内P波或R波数目乘以20,或数6s(30个中方格)内P 波或R波数目乘以10即得。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档(总 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节心电图诊断指南 一、正常心电图 1.心律:(1)基本心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条件:PV5,PV6直立,PavR倒置。 2.心率:大于3大格小于5大格(1格300,2格150,3格100,4格75,5格50),房颤时计算平均心室率。(1小格为) 波:(1)正常圆钝。(2)正常肢导<,胸导<。(3)正常<。 间期:正常为-。 波群:(1)时间为-。(2)电压:Q<1/4R,主要分析V1,V5。RV1<,RV5<。(3)胸导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V1: R/S<1,V5:R/S>1。(5)RV5+S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 RV1+SV5<。 段:(1)时间为-。(2)移位:以j点后-为准,以P-R段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上移:正常V1-V2<,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 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主要看,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 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波:V2,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100次/分。1岁>140次/分,1-6岁>120次/分。

心电图基础知识详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详解 滔东营生活必备 第一节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是一组具有正、负向波的波形曲线,可以描记在特殊的记录纸上或显示在心电示波器上(图3-1-1)。 图3-1-1 心电图波(段)的测量 一、各波段时间与心率的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上横向坐标可以测量各波的宽度,即时间。每小格距离为1mm,采用25mm/s的纸速时,则横坐标上每1mm的距离等于0.04s。根据需要可以提高走纸的速度,如成倍提高至50mm/s 或100mm/s,则每小格1mm就分别为0.02s或0.01s。 在心电图上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P-P(或R-R)间期的秒数,然后除以60即可得出心率数。计算公式:HR=60/P-P(或R-R)。例如R-R间期为0.75s时,心率=60/0.75=80(次/min)。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 当心律不规则,P-P和R-R间期不均匀时,不能用一个心动周期计算,一般采取数个(如10个)心动周期的P-P或R-R问期平均值计算。测量各波的时间,应选用波形清晰的导联并且同时多测量几个导联的

方法方能准确。各波的时间测量应自该波形内缘的起点测至波形内缘的终点。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上的纵向坐标可以测量各波的振幅,即电压。先按通用的标准调整心电图机增益,使输人1mV的定标电压时,心电图机的描笔上下移动10mm,即每1mm的振幅相当于0.1mV的电压。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定标电压。如受检者心电波形振幅过小者可加倍输人,振幅过大者可减半输入。正向波形的测量,应以基线的上缘测至波形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负向波的测量,应以基线的下缘测至波形底端的垂直距离。基线(等电位线)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测量参考点。 三、心电轴及其测量方法 临床所用的心电轴是指QRS向量环的平均心电铀,它常用心室除极时综合心向量在额面上的主导方向来表示,即该向量与Ⅰ导联所成的角度。 1、正常心电轴与电轴偏移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左心室除极向量占优势,因此心电轴基本偏向左、后、下方,额面上指向左下象限,故正常人的心电轴在0°—90°之间。<0°视为心电轴左偏,>90°视为心电轴右偏。按其偏移的度数分为轻、中、重度左偏或右偏(图3-1-2)。 图3-1-2 心电轴的正常范围与偏移 2、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 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 患者的心脏状况,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本文将介绍心电图 的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一、心电图的检查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完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贴合度。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运动或说话等会影响心脏电信号的行为。 2. 安放电极:医生将电极按照特定的位置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四肢 等部位。一般使用十个电极,分别放置在两肢和六个胸导联位置。 3. 记录数据:将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相连后,医生会开始记录数据。 记录时,患者需保持尽量静止,不得随意更动身体。 4. 检查完毕:一般情况下,心电图的检查时间约为5-10分钟,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延长检查时间。检查完成后,电极将被拆除。 二、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心电图的异常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下面 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奏异常。心电图可以显示出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心电图上呈现不规则的心电波形。 2. 心室扑动/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指心脏的室性收缩紊乱,无法提供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这两种情况在心电图上体现为无规则的宽大畸形波形。 3.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 4.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死亡。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特征性的ST段抬高和Q波畸形。 5. 器械性ST段改变: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或器械干扰等因素可以导致ST段改变,不一定代表心脏异常。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6. 其他异常:心电图还可以显示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总的来说,心电图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心脏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很多关于心脏功能状况的信息。但需要强调的是,心电图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医学人员解读,并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理解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心电图五步分析法

心电图五步分析法

心电图五步分析法及应用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春雨 1、第一步观察P波判断心律 P波代表心房除极波 1.1分析观察P波方向,通过观察P波,可以确认基本心率是窦性还是异位心律。 窦性心律心电图: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图1)(P波方向的产生原因是心房在除极过程中所产生的心动力即心房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方,故电极位于心房右上方的avR 导联所记录的P波是倒置,即除极方向指向的导联出现正向波,背向的导联出现负向波)。若P 波avR直立,Ⅰ、Ⅱ、avF倒置,称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自房室交界区。

图1 心房、心室示意图 1.2.分析观察P波时限 正常﹤0.12s,形态直立圆凸。(P波的前一半主要由右心房除极所产生,后一半主要由左心房除极所产生。(图2)。 1.2.1若P波时间超过0.12秒,表示左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1.2.1.1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图3) ①P波增宽≥0.12s,常出现在Ⅰ、Ⅱ、avL导联

③QRS波群增宽。 ④继发性ST-T改变。 1.5分析观察,有无窦性P波,心电图中如果没有窦性P波,说明没有窦性心律,而是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有多种心电图改变,现列举常见的几种: 1.5.1心房颤动(AF)是一种快速的主动性异位心律,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人。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心房颤动心电图:(图7) ①P波消失,代之形态、间距、振幅不等的“f”波,“f”波频率350-600。 ②P-R间期绝对不整 ③Q RS波群时间和形态多数正常。 心房颤动时测量心率,适用计数法,计数6s以内的QRS波群个数X10=每分钟心室率。

医科大学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第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一、正常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 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在-30度~ 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的P-P间期互差小于或等于120ms时,直接诊断为正 常心电图。当P-P间期互差大于120ms时,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 1、电轴左偏:-30度~ -90度: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 下,Ⅱ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度~180度: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90~-180度):Ⅰ,Ⅲ导联主 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导联R/S﹤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额面电轴为0度。 三、心脏转位 1、注意胸前电级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Ⅴ1导联R/S>1,或Ⅴ1导联R/S<1,但Ⅴ2导联 R/S>1;如Ⅴ1导联R/S<1,Ⅴ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当Ⅴ5或Ⅴ6导联R/S<1,Ⅴ1呈QS或rS时再作 诊断。 四、低电压

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 2、胸导联低电压:所有胸前导联电压均<8mm。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 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就不下此诊断 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例:(1)短P-R 间期;(2)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 3、临床上即使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也不要诊断L-G-L综合 征。 六、ST段改变 1、等电位线 (1)以P-R段或QRS波起点为基准。 (2)基线不稳时,可以2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为等电位线。(3)S 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60ms或80ms计(根据心率调整)。2、ST段抬高:应描述ST段抬高的形态及幅度。例:弓背向上型、 下斜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 (1)正常人ST段抬高于肢体导联不超过1 mm,Ⅴ1、Ⅴ2不超过 3 mm,V3不超过5 mm,Ⅴ4~Ⅴ6不超过1 mm。 (2)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三月以上,梗死部位ST段仍呈抬高,临床无胸痛等症状,在描述ST段抬高的同时可以提示室壁 瘤形成。 (3)如以J点上移为特征的ST段抬高,可提示心室早期复极。此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一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一) 熟记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 (二) 按以下步骤分析心电图 1.首先找出P波,根据P波的有无、形状及与QRS波群的时间关系来确定。P波在Ⅱ导 联和V1导联上最清楚;判断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 2.测量PP间期或RR间期、分别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 3.观察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形态、方向、振幅和时间是否正常。 4.测量心电轴。 5.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 6.比较PP间期和RR间期,找出心房率与心室率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延后或不整齐 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 7.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诊断结论。 二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 (一) 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 1.正常P波时间<,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 25mV,胸导联<0. 2mV。 2.心率在正常范围(60次/分~100次/分)时,PR间期为~。 3. 正常QRS波群时间<。正常V1导联的R/S<1,V5导联的R/S>1,在V3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正常 V5、V6导联QRS波群的R波<,aVR导联的R波<,Ⅰ导联的R波<,aVL导联的R 波<,aVF导联的R波<。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4.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 5.正常T波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T波振幅大于同导联中R波的 1/10。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二) 窦性心律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一、心电图的解读 最常用的心电图记录仪是使用热敏打印纸的直接记录型仪器。现在数字化记录仪是最广泛使用的工具。无线心电图设备也越来越普遍。心脏的电活动通过金属线传导到放在不同位置的称为导联的金属板,心电图能够记录这些电活动。标准12导联心电图(I、II、III、VR、VL、VF和V1-V6)必须用3、6或12个同时记录的导联同时操作,这取决于心电图通道的数目。心电图导联便于操作,并根据它们解剖的连续顺序(VL、I、VR、II、VF、III)进行恰当标识。这有助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显示两个相邻导联的任何ST段的偏移。 心脏产生的电流通过线路或由无线电传输给记录装置,这个装置基本由一个能放大电信号的放大器和一个能移动标记针的电流计组成。电流针的移动与患者心脏产生的电位幅度一致。这个电位有一个向量的表达。标记针记录正向或负向的投影依赖于特定导联的外置电极是面向除极或复极向量的头端还是尾端(对应电偶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不管电流强度是移近还是远离导联的正极。 尽管不是必须由医生进行心电图描记,但也要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在分析心电图之前,必须确保记录准确(II=I+III)、校准精确(1cm=1mV)并有平滑坡度的校准曲线。电压通常是1cm=1mV,记录速度是25mm/s。ST段的细微变化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些变化,有时会将心电图适当的放大以便于观察。 解读心电图可以是人工解读或者自动解读。尽管现代心电图设备能够对异常心电图进行推测诊断,但我们不能仅仅完全依靠自动解读来获取诊断。通常对不同间期和波形(心率、PR、P、QRS、QT)采用自动测量。但仍然建议临床医生对自动解读的心电图诊断应进行仔细分析。此外,心电图曲线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整体分析。我们的观点认为,自动解读可用于健康体检工作,尤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要点提示: 人工解读遵循的顺序包括: 1 测量心率; 2 观察节律; 3 测量PR间期、PR段和QT间期; 4 计算心脏的电轴;

心电图操作标准与诊断方法

心电图操作标准与诊断方法 摘要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健康状况。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操作标准和诊断方法,以帮助医生正确使用心电图进行诊断。 1. 心电图操作标准 1.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患者身体舒适,不受到外界干扰。 - 确认心电图设备正常工作,并进行适当的校准。 - 准备好心电图记录纸和导联电极。 1.2 导联贴附

正确的导联贴附是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关键步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导联贴附: 1. 清洁患者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 2. 将导联电极贴附在特定位置,如胸部、手臂和腿部。 3. 确保导联电极与皮肤之间有良好的接触,避免松动或脱落。 1.3 心电图记录 进行心电图记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患者处于静息状态,尽量避免运动和说话。 - 设置适当的心电图记录速度和增益。 - 检查记录纸是否正常,确保心电波形清晰可见。 2. 心电图诊断方法 心电图的诊断主要依靠对心电波形的分析和判断。以下是常见的心电图诊断方法:

2.1 心率分析 通过测量心电图上的R-R间期,可以计算出患者的心率。根据心率的快慢和规律性,可以初步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2.2 心律分析 观察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和T波的形态和时间间隔,可以判断心律是否齐整和有无异常。 2.3 ST段分析 ST段是判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ST段的平坦、抬高或压低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心肌是否缺血或损伤。 2.4 QT间期分析 QT间期是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的时间。QT间期过长可能与心脏电生理异常相关,需要进一步评估。

手把手教你读心电图(图解)

快速读懂心电图 简化记忆----强化记忆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 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 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本篇内容与学术无关。内容正在更新中 1、正常心电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窦性心动过速 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窦性心动过缓 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在电视节目中反映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用此图来衬托紧张的气氛。

心电图总结

心电图总结 心电图总结 第1节正常心电图 1.平均心电轴的常规测量方法? 通常可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抽的大致方位:若I、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一90度);若I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有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此处,还可改变取其他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I导联与aVF导联以判定之,其结果大致相仿,但并不完全相同。 为了获得较精确的检测结果,尚可采取下述方法以判定心电轴。①作图法:可以根据I、Ⅲ导联QRS波群的波幅的实测结果(正向与负向波的代数和),用作图法根据I、Ⅲ导联的相应幅度处分别作两垂直线相交,即可测得额面平均心电轴角度。②查表法:较作图法更为简便的方法是按I导联及Ⅲ导联正负波幅值代数和的二个数值,从一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相应的额面心电轴。 2.T波的意义。波型特点及正常值? 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正常值(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V4一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L、aVF、Vl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l的T波向上,则V2一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2)振幅:在正常情况下,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T波的

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l0。T波高度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而尚属正常。 3.P-R间期的意义及正常值? PR问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倩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PR间期包括激动通过结间束,加上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的时间。若PR间期增长而P波并不增宽(在0.11s以内),便表示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有过长的停滞。在正常的心率下,成年人的PR间期一般是在0.12s至0.20s之间。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其PR间期可能相应地减短。例如成年人的心率,如果每分钟是l00次,其PR间期便不应超过0.19s。如PR问期过短或过长,则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态、P波与R波的关系及QRS的宽度,以辨明是否有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脱节、预激综合征等 4.QRS波的意义及正常值? 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5.Q波及ST段的正常值?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短暂时间。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升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2不超过0.5mV,V2V5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0.1mV。第2节房性期前收缩 1.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