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

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

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1]。围绝经期妇女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在围绝经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首先发生在卵巢,由于卵巢的衰老,卵泡不可逆地减少,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变化。据一项人类卵巢的研究表明:正常妇女37~38岁时卵泡数目降至25000个,此时卵泡闭锁开始加速,40岁时降至8300个[2]。有研究表明: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最早期的内分泌改变是经前期抑制素-A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可正常,如月经第3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下降是目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最早指标[3]。在卵泡数目下降的同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n)敏感性降低,卵巢内卵泡

发育缓慢或不充分,可出现排卵正常但黄体功能不全,血孕

激素水平降低;随着卵巢储备的功能继续下降,血雌激素明

显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亦减弱,使FSH、黄体生成激

素(LH)分泌增加,在高Gn作用下,卵巢间质分泌雄激素增

多,卵巢内相对增高的雄激素/雌激素比例的内环境进一步

阻碍卵泡正常发育而无排卵,同时加快剩余卵泡的闭锁,使

卵巢分泌雌激素出现波动性不稳定状态,无孕激素的对抗,

临床上可表现月经稀发或发生功血。当卵巢内残留卵泡对

Gn不反应,卵泡活动即停止,此时FSH、LH继续升高,卵

泡分泌雌激素甚微,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达出血阈值

以上,临床上表现为绝经。

绝经后卵巢内虽有少量卵泡但活动停止,此时性激素

合成极微,虽然雄烯二酮是绝经后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但

它大部分来自肾上腺,仅一部分由卵巢分泌,

且循环中雄烯二酮水平仅是绝经前的一半,绝经后血睾酮产生总量下降

约25%,而大多数妇女绝经后卵巢睾酮分泌量多于绝经前期,原因是伴卵泡和雌激素的消失,升高的Gn促使卵巢间

质组织分泌更多的睾酮。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

故血循环中雌激素从绝经前雌二醇为主过渡到绝经后雌酮

为主,雌酮主要由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肝脏、肾、脑等非内分泌腺部位芳香化而来,而雌二醇大都在周围脂肪组织

由雌酮转化而来,血循环中雌二醇在绝经后约40~

70pmol/L,这种低水平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周期性负反馈消失,从而使FSH、LH进一步升高,绝经后1~3年达高峰,这时FSH可达育龄妇女的10~20倍,LH可达育龄妇女3~5倍,致FSH/LH比值升高。绝经后Gn分泌处于较高水平,但其分泌仍呈脉冲式,FSH与LH的脉冲释放反映下丘脑弓状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式释放, 且绝经后下丘脑GnRH释放增加。

1·2 卵巢生殖功能的衰退妇女一生卵巢生育功能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据文献报道,与25岁相比较,女性在35岁生育力下降50%,45岁时下降95%,随着年龄增长,卵巢产生卵子能力减弱,同时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形

成胚胎后非整倍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产生增加,使生育能力下降,但绝经过渡期由于月经不规则,此时妇女可出现排卵不规律仍有意外受孕的可能,此期如妊娠,易发生病理性妊娠,严重危害围绝经妇女的身心健康,在绝经过渡期采取适宜的避孕措施如安全套避孕是必要的。至绝经后无卵泡发育,生殖功能亦停止。

1·3 生殖系统的萎缩性改变在绝经过渡期,由于卵巢功能尚未完全衰退,仍分泌一定雌激素,此时除卵巢形态老化、体积减小外,其他生殖器官无显著性改变。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低下,此期妇女可出现第二性征的萎缩。

1·3·1 外阴围绝经期妇女外阴失去大部分胶原和脂肪

而萎缩,阴毛脱落,变为灰白,外阴皮肤干燥,阴道口缩窄。1·3·2 阴道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日益低落,使

阴道缩短、变窄,皱褶减少,弹性降低,易出现性交疼痛或不适,同时E2减少抑制阴道黏膜角化,细胞内糖原减少,抑制

乳酸产生,使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而发

生感染或老年性阴道炎。

1·3·3 子宫宫颈开始萎缩,表面苍白,宫颈腺体分泌减少,宫颈管狭窄,易发生粘连,同时子宫肌层逐渐发生纤维

变性退化,胶原物质及弹性蛋白减少,子宫体积缩小,内膜变薄;

由于子宫腺体和肌层萎缩,部分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

子宫肌瘤的妇女因此而免去手术痛苦。

1·3·4 卵巢围绝经期妇女最突出的变化是卵巢的老化, 卵巢重量从约10g逐渐减至4g,体积亦减至育龄妇女的

1/3~1/2,表面皱缩不平,质地变硬,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

余卵泡对Gn丧失反应。

2 围绝经期妇女的病理变化及表现

2·1 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卵泡对

Gn敏感性降低使卵泡发育障碍,多数不能排卵使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影响而增生过长;或即使排卵,往往黄体功能不全

而导致围绝经期功血。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经量

增多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尽,亦可月经完全丧失规律,或表

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使生育力下降。据统计,70%妇女围绝

经期可发生月经紊乱。

2·2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

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症

候群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其发生机制是由于雌激素下降,

下丘脑中酪氨酶羟化酶(儿茶酚胺合成的限速酶)活性增

加,去甲肾上腺素转化率增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调,

加上脑内5-羟色胺(5-HT)的下降,导致脑内β-内啡肽异

常,产生精神神经症状及血Gn水平升高[4]。主要表现为

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或抑郁,心悸,胸闷,少数有

血压波动,用雌激素治疗症状可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出

现的严重程度与体重、健康状况、心理、情绪、环境、性格和文化修养等有密切关系。对我国围绝经期症状及有关因素

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妇女更易患本病,初潮

年龄早,月经周期短、不规律或有痛经者,症状发生率高,而

周围环境安定,家庭和睦则发病率低,因此该症的发生与社会、家庭及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

2·3 心血管疾病增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妇女冠心病平

均较男性晚发生10~15年,绝经前妇女极少数患心肌梗死

与心绞痛,50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

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两性发病差异减少,其原因与绝经

后雌激素缺乏有一定关系。绝经后由于雌激素下降,使与

雌激素有关的载脂蛋白-AI合成及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活性下降,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样失去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另外随年龄增加血甘油三酯升高,血甘油三酯升高可促进血液凝固与血小板聚集,加速粥样动脉硬化的形成,加上绝经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Ⅰ(PAI-Ⅰ)等促凝血物质增多,抗凝血酶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蛋白等抗凝物质增高其结果是增加了血液黏度,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对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是值得考虑的,且有资料显示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冠心病发生率降低50%[5]。

2·4 骨质疏松症女性骨质疏松高发与卵巢功能的衰退或停止有密切关系,雌激素的减少是已公认的重要因素。

近年研究表明低雌激素状态下的骨吸收细胞因子(IL-1、IL-6)分泌增加可能与骨局部吸收亢进有关[6]。另外闭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活性维生素D分泌减少,消化道钙

吸收也降低,加上降钙素分泌减少使骨吸收更为加速,有报道自然绝经早期松质骨骨丢失每年为5%,目前我国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50%,因此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面临的最普遍的医疗问题,其特征是矿物质和基质成比例减少,导致骨量减低,骨小梁稀疏,皮质变薄,骨脆性增加,甚至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创伤即可发生骨折。

2·5 生殖道肿瘤不同年龄期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生类型

亦不相同,在围绝经期妇女由于长期卵巢激素作用和其他

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 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生殖道肿瘤是保障围绝经妇女健康的主要关键。

2·5·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生殖器官中常见的一种良

性肿瘤,以40~50岁妇女最常见,属激素依赖性肿瘤。绝

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可逐渐缩小,因此对围绝经

期妇女患子宫肌瘤不必过度紧张,如肌瘤不大,症状不明显

可随访观察,必要时用GnRH-a3~6个月使肌瘤缩小,诱

使提早绝经,避免外科手术。但对腹痛或肌瘤增大迅速者, 则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肌瘤变性或恶变。

2·5·2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子宫出血为最突出症状,多发生于围绝经期或

绝经后妇女。长期持续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若具有肥胖、不育、延迟绝经者发病危险性增高10倍,因此对围绝经期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需提高警惕,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

2·5·3 宫颈癌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50岁左右,其发生

过程缓慢。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发病与早婚、早产、多产、性卫生条件差、性关系紊乱、炎症及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

关。在围绝经期定期进行宫颈癌普查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宫颈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围绝经期各阶段激素水平的说明

女性围绝经期各阶段激素水平的说明 摘要】通过对绝经过渡期、绝经期、绝经后期各个阶段激素水平的说明,体现 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的变化。 【关键词】绝经过渡期绝经期绝经后期激素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生殖 能力终止。卵巢功能衰退是渐进性的,以往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渐进的变 更时期,但由于更年期定义模糊,1994年WHO提出废除“更年期”这一术语,推 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间,包括从接近绝经出 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 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 1.绝经过渡期 1.1雌激素 绝经过渡早期雌激素水平呈波动状态,其原因是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 起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在绝经过渡期中,即 使雌激素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卵泡对FSH的耐受也逐渐增加。对促性腺激素的相 对耐受在临床围绝经期之前就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在进行IVF刺激卵 泡的妇女中显示得比较清楚。在平均年龄小于30岁的妇女,如果每天用225IU 的FSH刺激,雌激素水平很容易高于1000pg/ml。相反,大多数年龄超过40岁的 妇女,即使给予3倍剂量的促性腺激素,也很少达到这一水平。卵巢对激素刺激 的耐受,可解释一些妇女为什么雌激素水平正常却产生潮热症状。它提示潮热或 许与促性腺激素水平突然变化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或其他卵巢激素(如抑制素) 水平过低有关[3]。 1.2孕酮 孕酮主要由颗粒细胞产生,且在黄体中期达到高峰。在绝经过渡期中很少发 生排卵,总孕酮产生量下降。在另一些妇女,虽然排卵继续出现,但黄体期孕酮 水平却低于年轻的妇女。 1.3促性腺激素 绝经过渡期FSH水平升高,呈波动型,LH仍可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1。 1.4催乳激素 绝经过渡期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竭剂的功能,可抑制下脑分泌催乳激 素抑制因子(PIF),使催乳激素水平升高。 2.绝经期 在近绝经期,激素水平、激素产生方式以及其作用都发生改变。卵巢产生的 激素受影响最大,其中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2.1雌激素 尽管绝经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量可忽略不计,但在绝经后,妇女雌酮和雌三 醇的量仍然可以测到。 在绝经前,雌激素水平为50-300 pg/ml。但是,当卵巢功能停止时,雌激素 仍保持100 pg/ml的高水平。该矛盾现象的出现依赖于外周组织对肾上腺和卵巢 雄激素芳香化的能力。雄烯二酮是由肾上腺和卵巢产生,并由肌肉和脂肪组织芳 香化为雌激素,肝、脑、肾等组织也可促使转化。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 相转化,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E1)高于雌二醇(E2),形成了E1/E2>1。肥胖妇女外周血循环雌激素水平较高,因此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相反,消

围绝经期月经特点

围绝经期月经特点 围绝经期月经特点 当女性朋友进入了围绝经期,身体是会出现很多的讯号,或者说是特点呢! 1、月经紊乱 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可以说是绝经前的月经表现形式。有可能是月经间隔时间长,或者是月经的时间短,量较少等。甚至是经量多,时间长到离谱。 2、阴道出血 步入围绝经期,应该是量会慢慢越来越少的,可是没想到阴道还会有大出血的情况出现,别忘了这也是围绝经期的一个特点。 3、突然停经 自然就不必多说了,突然停经、绝经是进入更年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很常见的,但是也要引起注意。 以上的特点都能很好地说明进入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出现的症状 通常,在进入围绝经期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不一定是

在生理上的,还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具体会有哪些症状? 1、情绪和心情的变化 可能这个时候,女性朋友会情绪容易波动,甚至一些小事情也会变得很激动,常常陷入失眠的状态,或者是焦虑的情绪当中,甚至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抑郁的状态。 2、皮肤出现变化 皮肤会慢慢失去弹性,皱纹也会越来越多,这都是因为生理原因而引起的,甚至是肌肉慢慢变得松弛,身体容易疲劳乏力。 3、月经的改变 有可能是月经间隔时间长,或者是月经的时间短,量较少等。甚至是经量多,时间长到离谱等等。 4、心血管也有变化 也就是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悸、气短等情况,这样严重的话是会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 5、骨质疏松 从40岁左右起,女性的骨质开始脱钙,所以是非常容易可导致骨质疏松的。 也正是由于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有提前趋势。 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正常吗

在围绝经期出现阴道出血,面对这样的情况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而且还不能轻视这样一个信号。在围绝经期,会导致阴道的不规律出血,但是阴道出血就不正常了。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出出血的原因。 同时,也要小心骨密度的快速下降。因为在围绝经期,骨量流失速度是非常快的,当骨量流失速度快于正常的骨骼重塑速度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此外,调整生活状态,如果之前是不爱运动的人,这个时候也应该改变一下,多运动,多锻炼身体,才能帮助骨骼和肌肉的强壮。 所以,别忽视围绝经期的阴道出血这样的情况,应该重视起来,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怎么办 当步入围绝经期的时候,月经紊乱就是一个很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特点就只能坐以待毙吗?该怎么办? 首先,月经紊乱可能是有很多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到了一定年纪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大多都是到了围绝经期的预兆,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变。 很多人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却手足无措!其实,一旦出现月经紊乱,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研究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研究女性生殖系统是人类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健 康状态对女性的生育、健康和生命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的研究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 一、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研究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研究主要包括月经周期、性激素调节、卵 巢功能、子宫内膜、子宫颈黏液等方面的研究。 1、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其周期长短、经期量多少、经血质量与颜色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女性生殖系统的 健康状况。研究月经周期对女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2、性激素调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性激素调节是维持月经周期的重要环节,性激素与月经周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雌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生,孕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和排出。研究性激素的调节机制,对月经周期的正常运转和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卵巢功能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之一,其功能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研究卵巢对女性的生育与生命质量的影响,对于妇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4、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与健康状态对月经周期、怀孕和生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子宫内膜的生理机制和变化规律,对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5、子宫颈黏液

子宫颈黏液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精子通过子宫颈到达输卵管的能力。因此,对子宫颈黏液的生理机制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研究女性生育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研究 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研究主要包括妇科肿瘤、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1、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子宫癌、卵巢癌等多种类型。研究妇科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对于提高女性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卵巢功能紊乱、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病变等。对不

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

:从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特点、精神状态对妇女更年期的常见病症进行分析,简单介绍了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调理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并详细介绍了更年期综合症保健预防的方法及重点。 更年期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转化期,介于40~60岁之间,年龄跨度为20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90年代绝经研究进展”的会议上提出了围绝经期的新定义:40岁后任何时期开始出现临床上月经不规律,血内生殖激素浓度出现相应的改变,直至月经停止后一年内,这段时间称为围绝经期。 在此时期内,妇女由性成熟期逐渐进入到老年期的过渡,由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妇女的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妇女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据调查,我国60%~75%的妇女在更年期可出现症状,其中相当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注重用生物学指征评估器官功能的同时,也开始用心理、社会学指标来全面评价与研究具有心理、社会特征的“整个患者”,获得更为全面的疗效评估数据,提高有限医药资源的投入效益。据统计,2030年我国50 岁以上妇女将达2.8亿,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老龄化,妇女更年期保健己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提高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己被列入21世纪健康的三大主要课题之一。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为妇科常见病,其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此病,用药物治疗外,心理疗法也很重要。由于妇女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在治疗上以补肺气滋肾精、益阴敛阳,调理气机之方法,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从而消除或缓解病人的症状。 1 更年期综合症的病状表现 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阶段,妇女一般在45~55岁之间进入更年期在这段时期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加上心理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悸心慌,胸闷憋气,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浮肿,血压忽高忽低等等,这一系列症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中医认为,更年期这一系列症状主要是人体内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引起。肾为诸阴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编辑 声明 百度百科公开招募三甲医院副高职称医师或医学博士,加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撰写医学词条。查看详情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0-60岁多间,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本病的发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逐渐衰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绝,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所出现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女性由于体质或精神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一时不能适应这些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候。 西医学名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学名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英文名称 Women's menopause syndrome 所属科室 内科-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卵巢 主要症状 月经不调,潮热 主要病因 卵巢功能衰退 多发群体 中老年妇女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目录

1. 1病因机制 2. 2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 1. 3临床表现 2. 4诊断建议 3. 5治疗方法 1. 6更年期如何调理 病因机制 编辑 本病的发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逐渐衰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绝,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所出现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女性由于体质或精神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一时不能适应这些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候。 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素体肥胖痰多,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而致气滞血淤,痰淤互结而为病。 若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由于天癸渐绝,冲任脉虚,精血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或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使心肾阴阳水火失去平衡,形成心肾不交。 若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形成脾肾阳虚之症。 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 编辑 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多发生于40~60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1)月经紊乱:是更年期妇女最普遍、最突出的表现。月经经常延迟,甚至几个 月才来潮一次,经量也逐渐减少。当雌激素越来越少,已不能引起子宫内膜变化时,月经就停止了,称为绝经。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围绝经期是女性到了相应的年龄后,必然会出现的生理阶段,这是女性开始步入老年的标志。而在这个时期,女性会因为激素分泌的波动而引发很多症状。 1、几乎所有女性到了更年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通常会表现为情绪失常,总是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吵大闹。还会出现焦虑不安、记忆减退等症状,十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2、围绝经期综合征最为代表性的表现就潮红、潮热以及出汗。患者经常会突然间的发热,同时还会浑身出汗。症状通常会出现几分钟,严重时会持续十几分钟。 3、患者偶尔会出现心跳过速、早搏的情况,而且还会被情绪波动而引发。并且伴有心悸、胸闷、以及头晕耳鸣等。平时还会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等影响活动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通常都会有很明显的症状,这是女性的一个特殊时期,不仅会有身体上的症状,还会对精神造成影响。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女性通常会在45-55岁左右绝经,这个时期就被称为围绝经期,而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大多数女性在绝经期间都会出现的疾病, 1、大家都知道女性会孕育并排出卵子,但卵巢停止了排卵的话,那就说明女性的绝经期来临了。这时候女性的激素分泌是很不稳定的,而这种情况就会引发围绝经期综合征。 2、女性激素的分泌状况对于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绝经期,激素分泌十分的无序,这就使女性出现很多不适症状,比如情绪不稳、潮热、出汗等,这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3、女性的月经来临后,会经过几十年的过程,最终迎来绝经期。这是女性生长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可逆的正常现象。而绝经也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丧失。 女性的卵巢功能在达到巅峰以后,便会逐渐的衰退,直到连排卵的功能也丧失了,这时女性就进入了绝经期,而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怎么办 基本所有女性到了绝经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女性是可以自己进行调理的。 1、女性在急躁、焦虑、抑郁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对情绪进行控制。在平时多做点自己爱好的事情,比如购物、逛街以及聊天等。

围绝经期的妇女社区保健

围绝经期的妇女社区保健 目前,妇女更年期保健已受到妇女及社会的关注。首先更年期妇女在人群中已占较大的比例,其次绝经后由于生殖内分泌激素发生变化,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潮热、出汗、烦躁、心悸、忧郁、失眠、骨痛等症状,不仅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还可能使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提前发生。所以,开展更年期保健工作不但直接关系到更年期妇女的健康,还能为老年期妇女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1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时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卵巢功能逐渐退化,雌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易导致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骨量减少、泌尿系统疾病等围绝经期症状。 2 围绝经期常见临床症状 据报道90%的妇女在绝经前有月经紊乱,少数妇女(10%~12%)无月经紊乱而直接出现停经。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生殖器官、尿道与乳房雌激素依赖组织和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还可以引起糖代谢、脂代谢与骨代谢变化,产生各种症状和疾病。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合并神经-心理的症候群: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潮红、潮热、出汗为典型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情绪不稳,易激动,多言多语,烦躁不安,抑郁忧虑,记忆力减退;高血压,血压可一过性上升,常伴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及假性心绞痛,胸部不适,气促,深长叹息样呼吸;心前区及心室痉挛,与体力活动无关,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表现正常;月经失调,表现为无排卵月经,周期变短,不规则出血或月经稀少、闭经。 3 围绝经期社区保健 针对当前更年期妇女保健的主要问题以社区为基础来进行综合保健,以提高更年期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为重点,并应做到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并重。 3.1心理支持利用社区中医生与患者关系较为密切的优势,关心、理解、同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友好;在患者咨询的过程中,多用安慰、鼓励性语言,承诺并保证对其隐私问题进行保密。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根据病人个体特点及其对疾病认识情况,帮助其正确认识围绝经心身反应,适应社会和家庭变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社会干预协助患者取得家庭成员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向患者家庭成员传授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家庭成员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各级医院增设更年期保健门诊,社区服务中心增设更年期保健咨询服务很有必要,可以方便群众提高更年期常见病的防治质量。 3.3健康教育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a)合理调整营养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b)适当运动;c)维护正常体重,保持正常体态;d)充分睡眠,每晚睡眠7h~8h;e)维持心理平衡;f)注意个人卫生,特别要保持外阴清洁;g)和谐的性生活。②学会并加强自我监测,掌握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病的早期症状,提高自我监测能力,就要使更年期妇女、家人、社会、医疗保健部门都能认识更年期保健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共同为更年期妇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使她们能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生理时期。普及更年期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治质量在健康教育中普及更年期常见病的早期症状和防病知识及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三早”知识。 3.4药物治疗①性激素替代疗法(HRT)可以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减轻泌尿生殖器官萎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预防骨质疏松,可提高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是更年期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对绝经妇女还应重视补钙,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真正全面地提

围绝经期综合征简介

围绝经期综合征(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失调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一些临床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腰膝酸痛,手足心热,面目浮肿,尿频失禁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 殖年龄向无生殖能力年龄的过渡,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也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是 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 生活和工作,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目前,医学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了一些研究和临床观察,对其病因已基本明确。本病在 中医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归属于“脏躁”、“月经不调”、“崩漏”、“郁证”、“百合病”、“不寐”等范畴。中医认为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妇女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肾气的盛衰是关键因素,肾气的充盛与渐衰是月经来潮与经断不来的内在原因,肾气衰退引起诸脏乃至全身机能失调 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肝实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精神 应激是围绝经期发病的重要因素,肝与情志密切相关,若肝失调达疏泄,则会导致各脏功能 失调,因郁致病,产生各种病理变化,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往往有情绪抑郁的表现;肾虚 肝实而致五脏失调形成综合病机。 西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血中的雌、 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植物植物神经中枢 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最明 显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随后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卵泡生成素(FSH敏感性降低,FSH 水平升高,血中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从而出 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其对垂体的负反馈,导致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性腺甾体激素和许多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之间 复杂的相互作用是导致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和精神症状发生的基础,围绝经综合症患者免疫 功能明显下降。 围绝经期综合症病机特点临床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肾为先天之本,经水之源,故治疗此病从调整肾阴阳为主,以滋肾阴养肝抑亢为本,佐以宁心安神,调理阴 阳气血。不仅是单纯补肾、调肝,应将病人的病情和症状通盘考虑分析,根据症状不同,综 合辨治,遣方用药。由于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生理的特殊阶段,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家庭及 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对其精神、心理及机体适应能力的严重冲击都易使她们产生自身 应对能力的不平衡,出现机体病理性改变,及时适当加以心理疏导,调适情志,饮食运动则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妇女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宣传知识

妇女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宣传知识 女人是半边天,进入 40 岁后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担任着多重身份,妻子、母亲等角色,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大多数女性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出现围绝经综合征,如何面临更年期的困扰?如何解决? 一、认识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即“更年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 二、围绝经综合症症状:在围绝经期因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失眠、抑郁或烦躁等血管收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 三、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月经突然停止。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及应激状态易促发。可历时1年、5年或更长。 3、精神神经症状: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症状。如烦躁、焦虑、失眠、多疑、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萎缩症状,外阴瘙痒、阴道干燥疼痛、性交困难、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排尿困难,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5、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妇女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伴心脏轻度供血不足;冠心病发生率及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随年龄而增加。 6、骨质疏松: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造成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多出现于绝经后9-13年,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患者常主诉腰痛、四肢疼痛,出现驼背,严重者可发生骨折。 四、围绝经综合征护理 1、正确认识女性正常生理过程,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2、积极防治围绝经期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 3、防癌检查,主要是女性生殖道和乳腺肿瘤; 4、寻求家人的安慰、鼓励,定期体检; 5、维持适度的性生活、调畅情志,防止心理早衰; 6、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7、饮食应适当限制高脂、高糖类物质的摄入,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及钙钾等矿物质。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 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 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1]。围绝经期妇女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在围绝经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首先发生在卵巢,由于卵巢的衰老,卵泡不可逆地减少,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变化。据一项人类卵巢的研究表明:正常妇女37~38岁时卵泡数目降至25000个,此时卵泡闭锁开始加速,40岁时降至8300个[2]。有研究表明: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最早期的内分泌改变是经前期抑制素-A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可正常,如月经第3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下降是目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最早指标[3]。在卵泡数目下降的同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n)敏感性降低,卵巢内卵泡

发育缓慢或不充分,可出现排卵正常但黄体功能不全,血孕 激素水平降低;随着卵巢储备的功能继续下降,血雌激素明 显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亦减弱,使FSH、黄体生成激 素(LH)分泌增加,在高Gn作用下,卵巢间质分泌雄激素增 多,卵巢内相对增高的雄激素/雌激素比例的内环境进一步 阻碍卵泡正常发育而无排卵,同时加快剩余卵泡的闭锁,使 卵巢分泌雌激素出现波动性不稳定状态,无孕激素的对抗, 临床上可表现月经稀发或发生功血。当卵巢内残留卵泡对 Gn不反应,卵泡活动即停止,此时FSH、LH继续升高,卵 泡分泌雌激素甚微,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达出血阈值 以上,临床上表现为绝经。 绝经后卵巢内虽有少量卵泡但活动停止,此时性激素 合成极微,虽然雄烯二酮是绝经后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但 它大部分来自肾上腺,仅一部分由卵巢分泌, 且循环中雄烯二酮水平仅是绝经前的一半,绝经后血睾酮产生总量下降 约25%,而大多数妇女绝经后卵巢睾酮分泌量多于绝经前期,原因是伴卵泡和雌激素的消失,升高的Gn促使卵巢间 质组织分泌更多的睾酮。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 故血循环中雌激素从绝经前雌二醇为主过渡到绝经后雌酮 为主,雌酮主要由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肝脏、肾、脑等非内分泌腺部位芳香化而来,而雌二醇大都在周围脂肪组织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文档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 概述: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 更年期就是指妇女的围绝经期,以往一般是45 岁至55 岁,平均绝经年龄是49 岁。如果早于40 岁之前出现绝经就属于卵巢功能衰退,随之而来的是引起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焦虑抑郁,心烦易怒等更年期综合症状。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 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 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症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更年期综合症的病状表现: 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阶段,妇女一般在45〜55岁之间进入更年期在这段时期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加上心理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心悸心慌,胸闷憋气,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浮肿,血压忽高忽低等等,这一系列症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中医认为,更年期这一系列症状主要是人体内阴阳失调、血失和所引起。肾为诸阴诸阳之根本,肾阴亏耗,肾阳不足,治应调阴阳,补气血,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更年期的症状才能得以改善。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小者42 岁,最大者50 岁,平均46 岁;病程最短 6 月,最长五年。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或多或少,渐至经闭;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或自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多疑多虑,两肋胀闷,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 神疲,乏力等。 2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2.2 按摩手法: 患者俯卧: a 自上而下按揉脊柱两侧膀胱经2-3 遍。 b 拨揉颈椎两侧肌肉。点穴:风池、颈根穴,每穴半分钟 下同)。 c 拨揉胸椎两侧肌肉。点穴:厥阴俞、天宗、心俞、肝俞、脾俞等穴,

围绝经期女性身体意象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女性身体意象研究进展 【摘要】为围绝经期女性身体意象的概念、评估工具、相关影响因素等方 面进行综述,为围绝经期女性的身体意象相关研究与干预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可靠 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围绝经期;身体意象;女性 女性健康是衡量现代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生活状 态也已经成为了提高女性身体健康的重点[1-2]。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3]。这一时期,女性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的老化状态,部分 女性可出现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症状,伴随这些症状出现的同时身体的改变 会使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意,明显降低自我认同感,从而会影响到女性的 身体意象水平[4-5]。本研究旨在对围绝经期女性身体意象的概念、评估工具、影 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概述 十六世纪的精神科医生Henry首次提出身体意象的概念,他最先使用身体意 象一词来描述人类的身体知觉状态[6]。1935年,心理学家Paul认为身体意象是 指个体对自身身体外貌、能力以及健康等特征的评价与态度,是一种认知建构, 同时还应是人自身的一组态度以及与他人互动所产生的态度反应[7]。之后生理学、心理学、女性学等领域广泛被研究。因此,身体意象会随着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而 发生改变。 2.测量工具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有:身体意象理想问卷(The Body Image Questionnaire, BIQ),由Cash和Schweitzer[8]于1995年为了评估个体对身体 情况的了解程度而编制,可应用于各类人群。2000年,Cash[9]编制多维身体自我 关系问卷(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

自-40岁以上内分泌变化及绝经生理

40岁以上内分泌变化及绝经生理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林金芳 图1. 女性卵巢既是产生卵子的生殖器官,也是分泌女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内分泌器官,而雌激素、孕激素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性征发育和支持妊娠的激素,其中雌激素还在女性全身其它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皮肤等)的功能活动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女性一生生殖功能兴衰及生殖激素的内分泌变化与卵巢功能的兴衰有关。青春期时是卵巢功能激活、逐步成熟的过程,之后进入性成熟期,此期女性有周期性排卵和月经,是生殖功能旺盛期,同时卵巢产生的雌激素也给女性带来了青春活力、美丽和健康。但约从40岁开始,女性的卵巢功能将从旺盛状态走向衰退,直至生殖功能的停止和内分泌功能的完全衰竭,这是无法抗拒的生理现象。绝经是卵巢功能衰竭的标志,每个女性都得经历绝经。卵巢功能从开始衰退到衰竭的过程要历时10-20年,分为三个阶段,即绝经过渡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以下分述卵巢功能衰退至衰竭不同时期的生殖内分泌、生理变化,绝经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目前医学上对绝经问题的认识和发展。 一、绝经生理过程分期及内分泌变化 (一)分期及定义 1.绝经绝经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月经永久性停止,自然绝经常需在月经停止一年以上追溯最后一次月经的时间,绝经平均年龄在发达国家平均是48-55岁,而在发展中国家,大约在50岁。据我国协作组资料,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88%在44-45岁之间。手术切除卵巢(因肿瘤等原因),或卵巢因放射照射、化学性药物受损引起的绝经,称人工绝经。有些女性由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幼年患腮腺炎或有卵巢手术史等原因,在40岁以前绝经者称早绝经。而子宫切除引起的月经终止,手术后卵巢功能可维持一段时间,因此严格地说不属绝经。 2.绝经过渡期 起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境的一段生命时间 3.围绝经期

中医妇科经后中期生理与病理

中医妇科经后中期生理与病理 经后中期介于经后初期与经后末期之间,为经后卵泡发育的重要时期,与经后末期紧密相连,主要的标志是带下,色白质稀。经后初期生理 阴长者,是指天癸阴水滋长也。癸水溶入血分,到达血海及与肾有关的卵巢,最主要的目的是滋养卵子,促进卵子发育。经后中期已有带下,卵子发育渐趋明显。涵养血海,促进血海充盈,即子宫内膜的增长,是经后中期的重要任务。其次是促进水湿津液的增加,润泽生殖道,营养生殖器官,维护性功能,且有助于经间排卵期的卵泡活动和受孕。经后中期阴长水平已达中等程度,故出现带下,其运动形式降中有升,以降为主。降则升,升则降,波浪式向前推进,但降多于升。降则偏于静,偏于缓慢,所以经后的阴长运动较经前期阳长运动为迟缓,也是经后期阴长运动的形式特点。 阳消是为了阴长,阴长必须阳消,此乃阴阳互根的关系。阳消在经后初期不明显,但到了经后中期就较为明显。随着阴长水平不断提高,阳消亦必随之加快加深,是以在阴长的同不能忽略阳消的存在。 经后中期病理经后中期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长失常,阳消不利。 一、阴长运动失常 阴长运动主要是指天癸阴水的滋长运动。临床上其病理变化有三种:一是阴长运动不及,即癸阴不足,较为多见,表现为带下少,时间延长;或有带下,但维持1-2天后迅速减少或缺如,亦即由中期又返回初期,阴长运动倒退;或呈间歇性运动,即带下1天有,1天无,时间亦延长。二是阴长太过,即癸阴有余,反而影响阴长运动的正常进行,甚则停滞不前,表现为带下较多,质粘稠,但不呈绵丝状。三是阴长运动不协调,即癸水之阴忽而不足,忽而有余,不足与有余相互交替或间断出现,见带下忽多忽少,时断时续;或一个月的经后中期缩短,表现为阴长有余,热甚化火,迫经亡行,见月经先期,但经后中期延长,带下时断时续,以致经行不及,月经后期,从而影响生育。

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相关性探析36

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 相关性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经期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质代谢的 关系。方法选取38岁以上妇女,依照月经情况随机分为围绝经期组、绝经后组、月经正常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雌二醇(E2)、催乳激素(PRH)、卵泡刺激素(FSH)、 血脂、黄体生成素(LH)、血糖(GLU)含量,观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绝经期妇 女E2水平较月经正常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明显下降(P<O.05),但后两组对比无明 显差异(P>O.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均较月经正常期妇女明显 升高(P<0.01),绝经后期较围绝经期组升高更明显,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1)。绝经前期与围绝经期妇女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后期与绝 经前期相比,TC、TG、LDL-C、GLU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O.05)。讨 论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性激素紊乱,绝经后尤为明显,主要表现血糖、血脂代谢 紊乱,可能是致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绝经性激素血脂糖关联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18-02 从生理角度上看,妇女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性激素会相应地 发生明显的变化,各种代谢系统亦会随之产生变化,各类生理疾病便会伴随而来,其中尤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较绝经前升高。分析原因,可能与脂、 糖代谢紊乱导致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本文为探讨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经期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质代谢间的关系,分别剔出围绝 经期、绝经后和月经正常等三类不同月经状况的样本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与推 测结论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参检对象为2011年1月~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妇女128例,年龄45~76岁。排除卵巢切除史、糖尿病、严重肝肾疾患和使用 糖皮质激素及雌激素治疗者,符合试验要求。依据月经情况随机分为围绝经期组41例、绝经后期组45例和月经正常组42例共3组,其中绝经组又依绝经年限分为:A组:停经3~12个月;B组:1~5年;C组:6~10年;D组:10年以上。 1.2 检查方法所有受检者在进食12h后于翌日清晨8时左右取静脉血6ml, 分离血清后待分批测定。围绝经期组合月经正常组于月经前1周采血,绝经组则 不限时间。 1.2.1 性激素测定雌二醇(E2)、催乳激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采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2.2 血脂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均采用氧化酶法。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以P <0.05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性激素检测结果统计见下表1: 3 讨论

绝经期月经的症状

绝经期月经的症状 绝经期月经的症状 从进入围绝经期开始女性的卵巢功能,就已经开始退化了。雌性激素分泌量的减少,会给月经带来各种各样的变化。那么女性绝经期月经的症状有哪些呢? 女性彻底绝经前的2到4年,被称为绝经前期,在绝经前期这一阶段中卵巢的功能正在逐步衰退,在彻底绝经后卵巢的功能相比之前又进一步衰退,但其功能却不至于完全消失,一般需要两个八年,甚至有的女性会经历更长的时间,所以绝经前期、绝经、绝经后期也被称为“围绝经期”。 在绝经期时,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出血淋漓不至的症状,有时断断续续的出血,可持续1到2个月也不见停止的迹象;更年期女性有时也会出现阴道大量流血的症状,从而引发女性贫血,女性的面色体力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血红蛋白严重不足。有一部分女性出现反复出血的症状后,大约1到2年月经就会完全消失。 更年期女性如果出现这些月经症状,可考虑这是绝经期带来的改变,但为了保险起见应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将恶性肿瘤的可能排除后,再以更年期月经紊乱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绝经期的年龄一般多大 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普遍提升。但是有很多女性认为越晚绝经,老的越慢对身体越好。所以会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使用激素来使自己的绝经年龄延迟。但是这种做法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威胁,甚至还可能会引发恶性肿瘤,所以不建议女性进行这样的操作,那么正常情况下女性绝经的年龄一般是多大呢? 女性绝经的年龄并不固定,主要受三方面影响,包括身体素质、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在50岁左右绝经的女性比较多见,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如果是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女性绝经时间会更晚一点儿,如果生活在农村,需要长期进行劳作,风吹日晒,各种操劳,那么绝经期也可能会提前。如果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大,体质比较虚弱这些非正常的情况也会引起女性绝经期提前。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女性的绝经年龄如果晚于60岁,很有可能是患有卵巢癌或是其它的妇科肿瘤,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女性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 绝经前有什么征兆 绝经期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女性生理心理变化的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摘要: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一环,它与老年女性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围绝经期女性保健的理论一度被忽视,至今也未能得到普遍认知。大部分女性忍受着围绝经期体内激素紊乱所带来的身体、心理的双重不适。随着医学的发展,女性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也得到了新的突破,性激素疗法的疗效也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问题需要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加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女性;保健;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不断退化,到最后完全丧失。卵巢功能的丧失引起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女性产生血管舒缩症状、神经和精神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和骨骼和肌肉症状等,影响女性日常生活,降低女性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还关系到女性老年的健康,是一级预防的最佳启动时期,做好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衰老性疾病的发生。 1.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的变化及保健概况 女性卵巢功能在绝经过渡早期开始衰退,这一时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减少,不能刺激排卵,同时卵巢对促卵泡生成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反应性下降,导致卵泡常停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而无法正常排卵,激素水平紊乱,子宫内膜不再呈现规律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不断退化,直至完全丧失。近年来,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围绝经期的研究层出不穷,为妇女保健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数据支持。 1. 1.

围绝经期妇女的变化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因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可能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症候,这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大多数妇女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而逐渐适应这种变化,不出现或仅有轻微症状出现。也有少数妇女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出现明显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最明显表现为月经的变化。月经变化情况因人而异,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出现不同变化,部分会出现月经周期的延长,也有部分会出现突然停经的现象。除月经的变化外,部分女性会出现血管舒缩障碍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心悸等,不予重视可发展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围绝经期妇女还会出现抑郁、烦躁、焦虑、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处于这一时期的女性往往情绪不稳定,不稳定的情绪又能反作用于自身,加剧围绝经期综合征。部分妇女也会出现泌尿生殖道症状,如尿急、尿频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反复尿路炎症等。还有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伴有不同程度的BMD(骨密度)下降,此类人群易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1],关于围绝经期妇女骨痛、关节痛等的临床案例数不胜数。 1. 1.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概况 然而,由于我国围绝经期保健的理念还未能得到普及,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标准等,我国广大围绝经期妇女饱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困扰。同时由于对围绝经期保健的忽视,各种慢性衰老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步提升,严重影响女性老年生活质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治未病的概念应被广泛认知,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应得以普及。 1.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策略包括对围绝经期机体生理变化的了解、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结构的改变、运动指导,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措施[2]。有关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