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子宫异

常出血现象,经检查未发现生殖器官或全身病变,而是因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失调造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什么是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亦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病,是由内

分泌紊乱引起,激素分泌紊乱亦可造成此病。症状表现以不按经期出血为主,长

期子宫出血,易引起女性贫血,若贫血时间较长,易诱发严重后果,且会降低免

疫功能,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休克,该病危害较大,需引起重视。功能性子宫出

血可分为两类,一种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另一种是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其一,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根据年龄,分为两种,一种是青春期功能性

子宫出血,另一种是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1)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发生是发生在第一次来“大姨妈”的少女,由于HPOU轴尚处于发育中,排卵无规律所造成。临床表现为:首次“大姨妈”结束后,月经量较少,经历一段短时间的停经后,出现无规律的经量增多,

经期持续时间较长,经血淋漓不止,甚至引起严重贫血症状。

(2)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发生围绝经期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逐渐提升。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毫无规律可言,出现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现象。甚至有2成以上患者表现出严重功能性子宫

出血、贫血等症状。此类患者接受内膜活检检查时,经内径显示内膜增生过长

(程度不同),因此临床通常建议患者采取诊刮。

其二,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主要是育龄期女性,少数患者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临床将其分成三种,一种是排卵型月经失调,一种是黄体功能障碍,另一种

是月经中期出血。

(1)排卵型月经失调:也是可以分成两种,排卵型月经稀发:以青春期女

性为主,少数是围绝经期女性;排卵型月经频发:因为对性腺激素敏感性较强,

所以明显提升卵泡发育速度,明显缩短卵泡期,故月经频发。

(2)黄体功能障碍:黄体不健:表现为黄体期不足10天,黄体过早退化;

黄体萎缩不全:黄体萎缩不全又可称之为“黄体功能延长”,意思是说在3-5d

内,黄体酮无法彻底退化或退化不完全,亦或是经期仍有分泌量,所以造成子宫

内膜无规则的脱卸。

(3)月经中期出血:亦称为排卵期出血,表现有雌激素波动和排卵痛系排

卵刺激,所以出现腹痛、1-3天少量出血现象。个别人,经血量较多,并且延伸

至月经期,这种现象临床称之为假性月经频发。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加重阴道感染几率,而且还会影响患者

夫妻生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有哪些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会给女性带来很多影响,会造成心理负担,

还造成记忆力减退、精神受损等。因此,一定要格外关注女性身心健康。

其一,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治疗:适用于出血量少,轻微贫血患者。具体作法为:月经第1天,予避孕药(低剂量),连续用药21天后,停药7天。视28天为1周期,连续3-

6个周期。

急性大出血者:予以复方单相口服避孕药物,1片/6-8小时,止血后,逐渐

递减用药剂量,直至1片/天,连续用药21天。

三合激素:雌孕激素联合使用的同时,还使用雌激素,以提升止血效果。常

见联合用药方式有三合激素,由睾酮(25mg)、苯甲酸雌二醇(1.25mg)、黄体

酮(12.5mg)组成,使用方式是肌肉注射,1次/8-12小时,止血后,仍需减少

药物使用剂量,最终达到维持治疗量(1次/3天),连用21天后,停止使用药。

其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刮宫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

刮宫术:刮宫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好,并且还对疾病具有一定诊断的

价值,方便对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加以了解和判断。同时,依据内容病理结果,于

手术后第5d1便可开展调经治疗。注意:对于病情较长或围绝经期的育龄期患者

应首选刮宫术治疗;对于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除非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过多,否则不建议患者进行刮宫术治疗。

子宫内膜去除术:主要是针对性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特别是有子宫

切除禁忌症的患者。

子宫切除术:在所有子宫切除术中,仅有2成是由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开展。

另外,对于严重贫血患者,亦可开展子宫切除术。

其三,其他治疗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对临床各项指标进行了解和记录。定期接

受随访的,及时反馈近期治疗效果,方便评估疗效,也方便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难以预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

维持自身身心健康,保证正常生活和工作,或许能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预防。

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也不要怕,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最后,祝你健康,早日康复!

(整理)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目录 类型 临床分型 病因 病理 病理改变 症状 无排卵型功血 排卵型功血 其他常见症状 检查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要点 病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治疗 器械刮宫法 药物刮宫法 雌激素止血法 超导消融刀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常用中成药 饮食 功能性子宫出血食疗方 妇女崩漏食疗 鉴别 预防 中药预防疗法 饮食 危害 如何区别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月经不调 少女怎样预防青春期功血 类型 临床分型 病因 病理 病理改变 症状

无排卵型功血 排卵型功血 其他常见症状 检查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要点 病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治疗 器械刮宫法 药物刮宫法 雌激素止血法 超导消融刀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常用中成药 饮食 功能性子宫出血食疗方 妇女崩漏食疗 鉴别 预防 中药预防疗法 饮食 危害 如何区别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月经不调 少女怎样预防青春期功血 展开 编辑本段类型 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月经稀发(oligomenorrhea)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少。 二、月经频发(polymenorrhea)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多。 三、月经过多(hypermenorrhea or menorrhagia)系指经量过多和/或伴经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出血。 四、月经不规则(metrorrhagia)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经量不多者。 五、不规则性月经过多(menomefrorrhagia)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 六、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指月经周期规律,仅经量减少者。 七、月经中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出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编辑本段临床分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不在月经行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又称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由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各种原因导致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而发生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或者青春期黄体不健或萎缩不全,导致有排卵型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阴道突然暴崩出血,来势急,血量多,或者阴道淋漓下血不止,其势缓,血量少。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交替出现,且因果相关,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成为妇科难治之症。临床上月经经期延长两周以上,也属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大下不止谓之“崩”,点滴而出谓之“漏”。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以肾虚失藏为主,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冲任失固失其制约。或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妄动而出血。其次是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精血失其制约。再次是血热内炽,扰动血海,迫血妄行,冲任失约。此外,瘀血阻于冲任,亦使血不归经而致崩漏。总之,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本在肾,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血非时而下,故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中夹实,热多寒少,因果相干,其势反复,日久均可转化为气血亏虚,或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了崩漏症状,不要怀侥幸心理,要抓紧时间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才能缩短疗程,不至于累及它脏而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对于崩漏的治疗,要灵活的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方法,或塞流与澄源同用,或澄源与复旧并举。不宜拘泥于古人初、中、末步骤的划分。塞流,既止血,虽然是“急则治其标”,但它是治疗崩漏的第一关。叶天士有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少一分上升之火。”但止血并非一味固涩,需根据症情的寒热虚实,或温或清,或补或涩,并宜注意虚实之兼夹,寒热之错杂,而权衡治法方药。 (1)清而止之,用于崩漏的热证。症见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崩漏的热症常与肝肾阴虚,相火偏亢,扰动血海有关。治宜用清滋之品,如牡丹皮、生地、白薇、地榆、之类。至于苦寒降泻之品如黄连、黄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最新版。诊疗指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新版。诊疗指南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与正常相比明显异常。 二)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三)妇科检查:包括外阴、、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检查, 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 血清β-hCG等。 五)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宫腔镜、子宫动脉造影等。 三、功血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止血、输液等。 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前列腺素 合成抑制剂等。 三)介入治疗: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内膜消融术等。 四)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术等。 总之,对于功血的诊断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对功血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除外器质性疾病是诊断功血的关键。在诊断功血时,应该与所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器质性疾病,包括生殖道、非生殖道、全身性疾病以及医源性出血相鉴别。少数情况下,功血也可能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并存。 鉴别有无排卵及无排卵的病因是非常重要的。有排卵型功血与无排卵型功血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处理原则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通过测量基础体温、出血前5-9天的孕酮水平或适时 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来鉴别。 对于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止血是首要的。性激素是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首选。 孕激素治疗也称为“子宫内膜脱落法”或“药物刮宫”,适用 于血红蛋白>80 g/L、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具体用法包括黄 体酮、地屈孕酮、微粒化黄体酮胶囊和醋酸甲羟孕酮。 雌激素治疗也称为“子宫内膜修复法”,适用于出血时间长、量多致血红蛋白<80 g/L的青春期患者。具体用法包括苯甲酸 雌二醇、结合雌激素和戊酸雌二醇。在各种雌激素治疗过程中,

功能性子宫出血,五大治疗原则

功能性子宫出血,五大治疗原则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言之就是功血,是因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致,通常是由卵巢功能失调引发的出血,一旦患病,需及时入院诊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很多女性想问了,功能性子宫出血到底要怎么治疗呢,它的治疗原则又是什么呢?不要着急,下面就一起了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奇妙世界吧! 功能性出血的表现 功能性子宫出血常有不规则出血、经期紊乱及经期血量增多等表现,甚至有部分女性有大量出血症状。依据是否排卵,功血包含无排卵型、排卵型,其中属前者较为多见,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 无排卵型功血表现 月经结束一段时间后出现出血,无规律性,出血量、持续性尚不确定,部分病例仅存在经量则增多表现,出血量较大时可致贫血发生。 青春期功血:月经初潮,机体下丘脑-垂体系统正在发育阶段,因此月经初潮2年内,出现经期不规则的现象是正常的,可随时间恢复;假设出血时间长,引发头晕及心悸,提示性腺轴尚在发育时期,易受精神等因素影响。 更年期供血:较青春期功血,更年期功血更易发生,但此年龄阶段出现器质性病变的几率也很高,需做病理检查。临床症状:闭经后出现出血,无规律性,且量、持续时间不确定;受雌激素刺激影响,子宫可能会稍微变大,质地较为软,宫颈存在透明粘液,一般呈羊齿状结晶。采取子宫内膜活检,可见单纯性亦或是囊性增生,偶有不典型增生。 排卵型功血表现 月经周期正常,亦或是经期前几日表现出少量出血,经期血量无变化。此病一般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产后及流产恢复期是高发期。通常而言,育龄期女性性

腺轴较为稳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多为器质性病变,比如子宫肌瘤、炎症等,需立即入院就诊,包括黄体功能不全与萎缩不全两种。 黄体功能不全:由于排卵前雌激素异常分泌,使黄体发育不良导致萎缩,黄体发育不全,致分泌功能下降,导致孕酮分泌量过低。经期前行子宫内膜活检,发现腺体分泌不均匀,间质水肿无典型性,黄体期较短,约为10d,因孕期不足,常有不孕亦或是早期流产。 黄体萎缩不全:此情况下黄体发育良好,其功能因黄体未能全面萎缩而持续很久,孕酮量较低,分泌时间有所延长。在此期间,子宫内膜呈不规则脱落,经血量增加,月经周期一般正常,月经期2~3d量较多,后续淋漓不尽,连续数日,在经期5~6d取内膜,依旧可见分泌效应,这一点可视为诊断依据。 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原则你知道多少 1基础治疗 一般而言,功能性出血病人的体质较差,患病后应增强营养补充,纠正全身症状,出血时尽可能卧床休息,禁止做高强度动作,以防加重出血。 2止血 刮宫术:这是已婚女性最佳的止血手段,刮宫后能够将出血停止,刮宫需彻底、干净。治疗后首次月经量可能增加,格外留意。 性激素止血:青春期供血以无排卵型居多,建议采取雌激素止血,如己烯雌酚等。育龄期多见黄体功能不全使少量出血。更年期供血经刮宫后将子宫内膜恶变排除后,用药妇康片+己烯雌酚,如若24h出血量控制效果欠佳,考虑器质性病变。 3改变月经周期 一般对于青春期亦或是育龄期供血且其雌激素水平较低者适用。 4促进排卵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样治疗?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吃什么药。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多已无生育要求,故治疗的原则是迅速止血,预防出血过频、过多,纠正贫血,改善一般情况,遏制子宫内膜因持续无排卵造成的增生过长,诱导绝经,防止癌变。 1.一般治疗在明确功血的诊断后,应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了解出血的时间和贫血的程度。对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80~100g/L),可给予口服铁剂,常用的制剂有硫酸亚铁,0.3g,3 次/d;琥珀酸亚铁(速力菲),0.1~0.2g,3次/d;辅以维生素C,0.1g,3次/d。伴有胃肠道疾病时,可采用铁剂注射,如右旋糖酐铁,50~100mg,肌内注射,1次/d。对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60g/L),应卧床休息,除应补充铁剂外,还应少量多次输血,可给予浓集红细胞,1~2U,1~2次/周,同时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出血时间长者,为防止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 2.止血对围绝经期功血所适用的止血方法有刮宫,孕激素

内膜脱落法,止血剂,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宫缩剂被认为无明显止血效果。 (1)刮宫:据统计,有一定数量的功血患者,在刮宫后自然 痊愈。Mock仅用刮宫术,即获得83%的治愈率,因为退化变性的内膜被刮除后,流血会自然停止。刮宫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方法,特别是在出血严重,出血时间长,威胁患者的健康时,能迅速止血。围绝经期功血者应常规给予刮宫术,可采用分段刮宫,刮宫应彻底,既起止血作用,又可通过对刮出物的病理检查,了解内膜增生情况,除外内膜恶变。但如出血量不多,近期刮宫病检阴性者则不必反复进行。 (2)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孕激素止血适用于患者体内尚有一 定的雌激素水平时,此时加上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而能完全剥脱,然后在自身的雌激素影响下修复而出血停止。这种止血的方法亦称为“药物性刮宫”。此法的缺点是 撤退开始第2~3天出血较多,尤其是在子宫内膜积累较厚及在 第一次使用时,有时血红蛋白可下降20~30g/L。为弥补出血多的缺点,可加用丙酸睾酮减少撤退出血量。睾酮能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减少充血,从而减少出血量。故此法适用于子宫出血量不多,贫血不明显者,若患者因子宫出血而血红蛋白已降至60g/L 时,不宜用撤退法止血,避免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造成严重贫血。 孕激素可选用黄体酮或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黄体酮20mg/d,3天。停药后一般1~3天即有撤退性出血。若用孕激素偶尔引

中医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妇女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的量和性质改变,经检查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统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妇科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病症。中医学称为“崩漏”。其出血多、势急的称“崩”;出血少、势缓的称“漏工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崩漏”并称。本病发于青春期多因肾气未充;发于围绝经期则因肾气渐衰,以致冲任不固,气血失调;育龄期多由七情内伤,感受热邪,或忧思过劳,或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诸种因素,导致肾、肝、脾功能失调,冲任不固而发病。 【诊断】 1.详询病史包括年龄、初潮及月经情况、婚产史、避孕方式、发病诱因、既往病史。 2.体格检查注意发育、营养状况,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瘢,血压脉搏。 3.妇科检查出血期间消毒后检查,除外与妊娠、炎症、肿瘤有关的出血。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网织细胞计数,肝功能;血中E2、P、FSH、LH、PRL、T、TSH、T3、T4等。 5.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排卵、黄体情况,排除肿瘤等因素。 6.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月经前1〜2天或行经头6小时内行诊刮术,监测有无排卵;行经第5天诊刮,根据病理可分清类型,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意义。围绝经期应分段诊刮为宜。 7.自测基础体温,分析其波动情况。 【治疗】 一、辨证论治 崩漏有虚实之分。虚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热、瘀滞为多见。治疗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采用止血清热、益气化瘀、调理脾胃等方法。总之,治崩宜固涩升提,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调气,不可偏于固摄。血止后,应以补肾调周为主,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1.血热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色深红,质黏,或夹血块,伴烦热、口渴、大便艰、小便黄,舌质红,苔色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方19首) 关键词:授权模式:无限制阅读次数:227上一篇治子宫内膜异位秘方(方2首) 下一篇治代偿性月经(倒经)秘方(方3首)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 5.1清热止血汤 【来源】王云铭,《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生地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各1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5.2祛瘀止崩汤 【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优化方案 —崩漏 【中医病名】崩漏 【西医病名】功能性子宫出血 【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 1、血瘀型: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 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湿热蕴结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 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 数. 4、气虚型:经行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至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 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西医诊断: 功血的诊断需排除异常出血的器质性原因,如妊娠相关的出血,生殖器官肿瘤、内科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重要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等.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病史 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发病时间、病程经过、目前出血情况、发病前有无停经史、以往治疗经过。应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或垂体疾病等。 2、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以排除全身性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主要了解卵巢是否有排卵功能和黄体是否健全。 (1)、诊断学刮宫:目的包括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确定排卵和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后6小时内刮宫. (2)、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3)、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下选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目取内膜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排除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 (4)、卵巢功能测定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治疗】 1、一般治疗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严重贫血需输血。流血时间 长者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2、止血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首选性激素:对于绝经过渡期及病程长的育龄期妇女应 首先考虑使用刮宫术。 (1)、刮宫术:刮宫可急速止血,并具有诊断价值,可了解子宫内膜病理变化,除 外恶性病变。对于绝经过渡期妇女应首先考虑刮宫术。对未婚、无性生活史的青少 年,除非要除外内模病变,不轻易选择刮宫术,仅适于大量出现且药物治疗无效需立 即止血,或需要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异常者可在 宫腔镜下刮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秘方集锦】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汇集

【秘方集锦】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汇集 ●病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即功血)又称“崩漏”,是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与月经周期无关,量多少不定,其病因主要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症状:阴道出血不在行经期内,或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深红或淡红,或夹有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或喜按等症。部分患者可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甚至昏厥的发生。 ●治疗 一、内治 1.红鸡冠花10~15克,水煎煮或沸水泡,代茶服用。适用于崩漏小腹不痛者。忌食公鸡、鲤鱼、槽头肉。 2.乌梅炭,地榆炭各60克,广三七、侧柏炭各30克。药共研细末。每半小时至2小时用白开水或汤药冲服10~20克,直至出血大减。 3.豆腐250克,陈醋120克。用陈醋煮豆腐(切碎),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2次,饭前吃。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麦麸1000克,百草霜50克,红糖250克。以上三味加开水和在一起,分成100克重1个,做成团子蒸熟,每日早晚空腹白开水送服1个。方中百草霜即杂草燃烧后附于灶膛或烟囱内的烟灰。烧煤者不可用。 5.鸡蛋2个,艾叶10克。二味放入沙锅内同煮,至鸡蛋半熟时将蛋壳敲碎,再煮至鸡蛋热透,吃蛋,喝汤。注意艾叶不可用得过多,否则易造成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6.三七3克,藕汁1小杯,鸡蛋1个,陈醋30毫升。将鸡蛋打开,与三七末,藕汁,陈酒和匀,隔水炖熟食,每日1~2次。适用于血瘀崩漏。本方性偏温,失血初起,烦热口渴,血色深红者不宜使用。 7.熟地60克(30克生用,30克炒成炭),枸杞30克,白芍药15克,枣仁15克,酒炒黄连1克,水煎服。适用于更年期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针灸疗法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针灸疗法 女性朋友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妇科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那么怎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呢?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说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 女性子宫出血可用针灸治疗 针灸断红穴,可有效缓解子宫出血症状。 中医对功血的治疗,可采用针灸断红穴。断红穴为近年发现的经验效穴,临床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便用、疗效满意、易于推广。 断红穴定位:该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邪中的上都穴。 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针感上行至肩,留针20分针。配合艾灸15分钟。 机理:断红穴,针之可使经气相通,针感上行至肩,使经气通畅而升提之。灸之能补气固脱,顺经气而能固,经气固则血止,故治疗功血,常获满意的止血效果。 治疗子宫出血的其他治疗方法 一、手术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适合于使用激素或药物治疗无效以及复发的患者,方法主要有:经宫腔镜行微波、红外线、液氮冷冻、激光或显微外科内膜剥脱术等等。 二、药物疗法:主要是包括止血药、抗纤溶药、凝血因子、宫缩剂以及输血等等来治疗。 三、调节周期:主要是针对女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雌激素来模拟女性的生殖激素节律,促使女性的子宫内膜周期发育和脱落,从而治愈。 四、促排卵治疗:这种方法主要是适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的患者以及育龄妇女功血希冀生育的患者。使用促排卵治疗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功血复发。 五、遏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主要是可以防止防止癌变,诱导绝经,此类方法更加适合于更年期无排卵功血伴内膜增生过长,或者合

艾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艾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艾灸隐白穴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_中医频道_凤凰网 艾灸隐白穴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一生最怕的是得妇科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的一种,致病原因多为内分泌功能失调,属中医学中崩漏范畴。中医专家指出,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通过艾灸隐白穴治疗。 艾灸隐白穴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月经周期不规律,阴道大量出血,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表现为妇女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艾炷直接灸隐白穴治疗崩漏,疗效甚佳。 崩漏多由冲任不固,脾失统摄而成。临床常见脾阳不振,中气虚弱,脾不统血而致者,故治疗应以健脾和中,升阳益气为法。《针灸大成》记载:“妇人月事过时不止,隐白灸之。”隐白乃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摄血之功。艾灸有温阳补气、补中益气之效,故艾炷直接灸隐白穴可大益脾气,升举下陷之阳,温散沉疴之寒湿,使脾阳得升,中阳得运,而行其统血之功,使崩漏得愈。 艾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宫血崩漏)取穴位和方法(修正附穴位图)_中... 功能性子宫出血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称前者为“崩中”,后者“漏下”,概称崩漏。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环境改变、精神因素、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辩证症状】月经不按周期妄行,阴道出血量多,势急或淋漓不尽。实热证见经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口渴烦躁。脾肾虚见经血色淡

质清,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或见经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饮食不佳。 【艾灸治疗原则】补气固冲,调经止血。 【艾灸主穴】 1、神阙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图一) 2、隐白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现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 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 (图二) 3、大墩 【标准定位】足厥阴肝经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厥阴肝经的井穴。 【主治疾病】疝气,遗尿,崩漏,阴挺,痫证。现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 茎痛,糖尿病。 4、关元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指的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症状常包括月经量过多、时间延长和经期不规律等。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平衡来达到防止或减少子宫出血的目的。下面将介绍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口服避孕药能够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减少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减轻子宫出血的情况。黄体酮则有助于稳定子宫内膜,抑制出血。非甾体抗炎药则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确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介入治疗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用的介入治疗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内膜消融术。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经导管插入子宫动脉,缺血子宫,从而达到减轻子宫出血的目的。子宫内膜消融术则是通过热能或冷能的作用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止血的效果。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是一个理想选择。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针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严重、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控制的患者的治疗选择。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将子宫完全切除,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子宫内膜切除术则是将子宫内膜切除,保留子宫,适用于希望保留子宫功能的患者。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子宫出血严重、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四、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一种辅助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通过选择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中药,如当归、白芍等,以及结合针灸和艾灸等中医疗法,可以起到平衡体内阴阳平衡、调节子宫功能的作用。中药调理的疗效较慢,需要长期坚持,但对于轻度子宫出血、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中药调理等。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确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患者可以早日摆脱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困扰,恢复健康。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脾气虚、心脾两虚、血瘀、阳盛血热、阴虚阳亢等几种,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肾阴虚证 【主证】阴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心悸,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鹿角胶6g(烊冲),龟板胶6g(烊冲),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2.肾阳虚证 【主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红,精神萎靡,头目虚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 【治法】温肾因冲止血。 【方药】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2g,鹿角胶log,丝子15g,杜仲15g,山茱萸12g,黄芪,补骨脂15g,赤石脂1gg,禹余粮15g。

3.脾气虚证 【主证】面色皓白,畏寒神倦,少气懒言,时时自汗,下腹胀坠,大便不实,经血稀薄,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治法】补气升阳止血。 【方药】黄茂30g,党参1gg,炙甘草log,白术12g,陈皮10g,升麻6g,柴胡5g,赤石脂15g,仙鹤草30g,乌贼骨12g,阿胶珠12g(冲服),大枣10枚。 4.心脾两虚证 【主证】面色浮白,头晕目花,心慌气短,四肢肿胀,经色淡红,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象细弱。 【治法】补心脾、固冲任。 【方药】人参log(调冲),白术10g,黄芪20g,茯苓l0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炙甘草6g,阿胶12g(烊冲)。 5.血瘀证 【主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减轻,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脉沉涩或弦细。 【治法】活血行窃止血。 【方药】当归10g,熟地12g,川芍6g,白芍12g,蒲黄10g,五灵脂10g,茜草12g,益母草15g,马齿苋15g。 6.阳盛血热证 【主证】阴道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深红,头晕面赤,口渴频饮,唇燥而裂,心烦不寐,便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而薄,脉数大。 【治法】清热凉血

补中益气丸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补中益气丸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妇女月经不调,月经一来就是2-3周不但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可引起贫血等疾病。中医称之为崩漏是指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的病证。如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的,叫“血崩”,出血量较少,但持续不断的,称为“漏下”。崩和漏可以互相转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冲任二脉不固。西医则将本病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认为是由于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致。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常见症状为:无规律性的子宫出血,多数月经周期紊乱,无法预知。带血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2-3周,甚至数月不净。经血量多少不定,少者点滴出血,多者如血冲。常伴有不孕、贫血等病症。 患者一旦遇到月经量多,来势猛急时,首先应解决的是减少月经量的问题,避免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对于大出血,自疗方法疗效欠佳。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着丰富的经验,古代医家提出要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治疗大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所谓塞流,即为止血,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合荷叶丸、固经丸治疗。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生黄芪15g 党参10g 白术10g 升麻9g柴胡9g 当归10g 棕榈炭10g 女贞子10g旱莲草10g 三七粉3g 陈皮10g 仙鹤草10g。水煎服每日2次。一般7天为一疗程。 其次要澄源,即调整月经,中成药可用妇科调经丸、乌鸡白凤丸。汤药可用:当归10g 黄芪10g 香附10g 益母草10g红花6g 生地黄15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党参10g 白术10g 生黄芪10g。水煎服,每日2次。 最后要复旧,即固本善后,使机体复原。中成药可选用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金匾肾气九治疗。汤药可用: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杜仲10g 川断10g菟丝子10g 何首乌15g 紫河车10g 复盆子10g 黑芝麻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0ml。

中医医案——功能性子宫出血(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五例 病案一:陈某,女,20岁,未婚。 初诊:1976年12月27日。 主诉及病史:阴道流血50多天不净,经量初多后少,色红或紫,稍有血块;腹无胀痛,间或乳胀。 诊查:脉略弦,舌质红有裂纹,苔黄。肛诊:宫体前倾,稍小,质正常,附件(-)。 辨证:经漏,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发育不全。为肝郁化火型。 治法:先疏肝清热,后滋养肝肾。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蒲黄炭10g,仙鹤草12g,藕节7枚。 服药4剂后血止,乃予二至丸加怀山药、川断、生地、白芍等滋养肝肾之品4剂,但血止5天后又复来潮,量中,再予逍遥散加减,5剂而经净。 后月经基本正常,但基础体温单相,尚无排卵,用补肾为主的中周Ⅰ号两个周期,基础体温转为双相。随访数年,月经正常,婚后于1982年7月妊娠,足月分娩。

病案二:龚某,女,40岁。 主诉及病史:因近3个月来经水淋沥10+~20+天,于1980年6月19日来院诊治,诉有时阴部灼热,胀痛,经前失眠,性急易怒或头晕,头痛。 诊查:脉细弦、舌苔淡黄,舌质偏红, 辨证:经漏。为阴虚肝旺。 治法:养阴平肝。 处方:白头翁二至合剂加减。 二诊:7月3日。前天行经,量中,小腹部略胀痛,经前有头晕头痛感,脉弦细稍滑,舌质稍暗红,苔薄白。先予逍遥散加丹参10g,3剂,继服白头翁二至合剂去生地,加制首乌12g,药后经行7天干净,再以滋养肝肾之品杞菊地黄汤巩固疗效。7月28日行经,5天净,腹不痛,阴部亦无灼感。此后,月经正常。 病案三:薛某,女,40岁。 主诉及病史:1980年10月6日因阴道突然大量流血,伴有血块,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而急诊入院。患者过去月经尚正常,曾孕2次,近3个月经量增多,无停经史。经诊断性刮宫后出血渐止,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失血性贫血。先后输血400ml,并拟行全宫切除手术。患者因体质虚弱,不同意手术而转中医治疗。 诊查:患者突然阴道流血,量多,症见头晕心悸、气短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食疗验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食疗验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这是由于丘脑下部、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的功能失调所引起,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中医称之为“崩漏”,出血量多称之为崩;量少淋漓而下,称之为漏。二者只是程度不同,性质相同。中医辨证,有虚实之别。虚者多因脾虚、肾虚所致;实者多由血热、血瘀所致。在治疗上,如因脾虚引起,则益脾摄血;因肾虚所致,则补肾固冲;血热则凉血止血;血瘀则调经化瘀。除应用药物外,食物的调治也很重要。 [饮食原则] 崩漏属实、属热者,宜进新鲜蔬菜、水果和低脂食品,清淡而易消化、又富有营养,如牛奶、蛋类、瘦肉、肝汤、豆浆等,忌用滋腻、温补性食物以及辣椒、酒、胡椒、蒜、葱、姜等刺激性食品和调味品,避免增加月经量。而属于脾肾亏虚者,则可用滋补食品,适当固涩,但以逐步滋补为宜,以免补之过急、补之过厚,反而造成“虚不受补”而带来补的副作用。 [食疗验方] 1.脾虚:阴道出血,量多或少,血色淡红,清稀,面色萎黄,头晕心跳,气短乏力,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脉缓而弱。治则:以健脾益气为主。 (1)扁豆红枣汤:白扁豆30克、红枣10枚,煎汤后加少量白糖或冰糖调饮,吃豆枣。日可2次。 (2)猪肚炖扁豆:猪肚1个,扁豆100克,把猪肚洗净,扁豆纳入肚内,炖熟透后切肚片,同时饮汤吃豆。 (3)一味薯蓣饮:生怀山药(注:即淮山药)120克,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4)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再加水300毫升左右,煮至米花汤稠为度,食时可加红糖少许,每早、晚温热各服一顿,7~10天为一疗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