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税法368节

美国税法368节
美国税法368节

§ 368. Definitions relating to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s How Current is This?

(a) Reorganization

(1) In general

For purposes of parts I and II and this part, the term “reorganization” means—

(A) a statutory merger or consolidation;

(B) the acquisition by one corporation,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its voting stock (or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the voting stock of a corporation which is in control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of stock of another corporation if,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quisition,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has control of such other corporation (whether or not such acquiring corporation had control immediately before the acquisition);

(C) the acquisition by one corporation,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its voting stock (or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the voting stock of a corporation which is in control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of substantially all of the properties of another corporation, but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exchange is solely for stock the assumption by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of a liability of the other shall be disregarded;

(D) a transfer by a corporation of all or a part of its assets to another corporation if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ansfer the transferor, or one or more of its shareholders (including persons who were shareholders immediately before the transfer), or any combination thereof, is in control of the corporation to which the assets are transferred; but only if, in pursuance of the plan, stock or securities of the corporation to which the assets are transferred are distributed in a transaction which qualifies under section 354, 355, or 356;

(E) a recapitalization;

(F) a mere change in identity, form, or place of organization of one corporation, however effected; or

(G) a transfer by a corporation of all or part of its assets to another corporation in a title 11 or similar case; but only if, in pursuance of the plan, stock or securities of the corporation to which the assets are transferred are distributed in a transaction which qualifies under section 354, 355, or 356.

(2) Special rules relating to paragraph (1)

(A) Reorganizations described in both paragraph (1)(C) and paragraph (1)(D)

If a transaction is described in both paragraph (1)(C) and paragraph (1)(D), then, for purposes of this subchapter (other than for purposes of subparagraph (C)), such transaction shall be treated as described only in paragraph (1)(D).

(B)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 in certain paragraph (1)(C) cases If—

(i) one corporation acquires substantially all of the properties of another corporation,

(ii) the acquisition would qualify under paragraph (1)(C) but for the fact that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exchanges money or other property in addition to voting stock, and

(iii)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acquires, solely for voting stock described in paragraph (1)(C), property of the other corporation having a fair market value which is at least 80 percent of the fair market value of all of the property of the other corporation,

then such acquisition shall (subject to subparagraph (A) of this paragraph) be treated as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C).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whether clause (iii) of the preceding sentence applies, the amount of any liability assumed by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shall be treated as money paid for the property.

(C) Transfers of assets or stock to subsidiaries in certain paragraph (1)(A), (1)(B), (1)(C), and (1)(G) cases

A transaction otherwise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A),

(1)(B), or (1)(C) shall not be disqualified by reason of the fact that part or all of the assets or stock which were acquired in the transaction are transferred to a corporation controlled by the corporation acquiring such assets or stock. A similar rule shall apply to a transaction otherwise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G) where the requirements of subparagraphs (A) and (B) of section 354(b)(1) are met with respect to the acquisition of the assets.

(D) Use of stock of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in paragraph (1)(A) and (1)(G) cases

The acquisition by one corporation, in exchange for stock of a corporation (referred to in this subparagraph as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which is in control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of substantially all of the properties of another corporation shall not disqualify a transaction under paragraph (1)(A) or (1)(G) if—

(i) no stock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is used in the transaction, and

(ii) in the case of a transaction under paragraph (1)(A), such transaction would have qualified under paragraph (1)(A) had the merger been into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E) Statutory merger using voting stock of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merged corporation

A transaction otherwise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A) shall not be disqualified by reason of the fact that stock of a corporation (referred to in this subparagraph as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which before the merger was in control of the merged corporation is used in the transaction, if—

(i) after the transaction, the corporation surviving the merger holds substantially all of its properties and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erged corporation (other than stock of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in the transaction); and

(ii) in the transaction, former shareholders of the surviving corporation exchanged, for an amount of voting stock of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an amount of stock in the surviving corporation which constitutes control of such corporation.

(F) Certain transactions involving 2 or more investment companies

(i) If immediately before a transaction described in paragraph

(1) (other than subparagraph (E) thereof), 2 or more parties to the transaction were investment companies, then the transaction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to be a reorganization with respect to any such investment company (and its shareholders and security holders) unless it was a regulated investment company, a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or a corporation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lause (ii).

(ii) A corpora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lause if not more than 25 percent of the value of its total assets is invested in the stock and securities of any one issuer, and not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the value of its total assets is invested in the stock and securities of 5 or fewer issuers. For purposes of this clause, all members of a controlled group of corporations (within the meaning of section 1563(a)) shall be treated as one issuer. For purposes of this clause, a person holding stock in a regulated investment company, a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or an investment company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lause shall, except as provided in regulations, be treated as holding its proportionate share of the assets held by such company or trust.

(iii) For purposes of this subparagraph the term “investment company” means a regulated investment company, a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or a corporation 50 percent or more of the value of whose total assets are stock and securities and 80 percent or more of the value of whose total assets are assets held for investment. In making the 50-percent and 80-percent determinations under the preceding sentence, stock and securities in any subsidiary corporation shall be disregarded and the parent corporation shall be deemed to own its ratable share of the subsidiary’s assets, and a corporation shall be considered a subsidiary if the parent owns 50 percent or more of the combined voting power of all classes of stock entitled to vote, or 50 percent or more of the total value of shares of all classes of stock outstanding.

(iv) For purposes of this subparagraph, in determining total assets there shall be excluded cash and cash items (including receivables). Government securities, and, under regulations prescribed by the Secretary, assets acquired (through incurring indebtedness or otherwise) for purposes of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clause (ii) or ceasing to be an investment company.

(v) This subparagraph shall not apply if the stock of each investment company is owned substantially by the same persons in the same proportions.

(vi) If an investment company which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ause (ii) acquires assets of another corporation, clause (i) shall be applied to such investment company and its shareholders and security holders as though its assets had been acquired by such other corporation. If such investment company acquires stock of another corporation in a reorganization described in section 368(a)(1)(B), clause (i) shall be applied to the shareholders of such investment company as though they had exchanged with such other corporation all of their stock in such company for stock having a fair market value equal to the fair market value of their stock of such investment company immediately after the exchange. For purposes of section 1001, the deemed acquisition or exchange referred to in the two preceding sentences shall be treated as a sale or exchange of property by the corporation and by the shareholders and security holders to which clause (i) is applied.

(vii) For purposes of clauses (ii) and (iii), the term “securities” includes obligations of S 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commodity futures contracts, shares of regulated investment companies and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and other investments constituting a security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e 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 (15U.S.C. 80a–2(36)).[1] [(viii) Repealed. Pub. L. 98–369, div. A, title I,

§ 174(b)(5)(D), July 18, 1984, 98 Stat. 707]

(G)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for paragraph (1)(C)

(i) In general A transaction shall fail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ragraph (1)(C) unless the acquired corporation distributes the stock, securities, and other properties it receives, as well as its other properties, in pursuance of the plan of reorganization. For purposes of the preceding sentence, if the acquired corporation is liquidated pursuant to the plan of reorganization, any distribution to its creditors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liquidation shall be treated as pursuant to the plan of reorganization.

(ii) Exception The Secretary may waive the application of clause (i) to any transaction subject to any conditions the Secretary may prescribe.

(H) Special rule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certain transactions are qualified under paragraph (1)(D) (翻到此处)

For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 transaction qualifies under paragraph (1)(D)—

(i) in the case of a transaction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requirements of subparagraphs (A) and (B) of section 354(b)(1) are met, the term “control” has the meaning given such term by section 304(c), and

(ii) in the case of a transaction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requirements of section 355 (or so much of section 356 as relates to section 355) are met, the fact that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dispose of part or all of the distributed stock, or the fact that the corporation whose stock was distributed issues additional stock, shall not be taken into account.

(3) Additional rules relating to title 11 and similar cases

(A) Title 11 or similar case defined

For purposes of this part, the term “title 11 or similar case” means—

(i) a case under title 11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 or (ii) a receivership, foreclosure, or similar proceeding in a Federal or State court.

(B) Transfer of assets in a title 11 or similar case

In applying paragraph (1)(G), a transfer of the assets of a corporation shall be treated as made in a title 11 or similar case if and only if—

(i) any party to the reorganization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ourt in such case, and

(ii) the transfer is pursuant to a plan of reorganization approved by the court.

(C) Reorganizations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G) and another provision

If a transaction would (but for this subparagraph) qualify both—

(i) under subparagraph (G) of paragraph (1), and

(ii) under any other subparagraph of paragraph (1) or under section 332 or 351,

then, for purposes of this subchapter (other than section 357 (c)(1)), such transaction shall be treated as qualifying only under subparagraph (G) of paragraph (1).

(D) Agency receivership proceedings which invol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purposes of subparagraphs (A) and (B), in the case of a receivership, foreclosure, or similar proceeding before a Federal or State agency involving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referred to in section 581or 591, the agency shall be treated as a court.

(E) Application of paragraph (2)(E)(ii)

In the case of a title 11 or similar case, the requirement of clause (ii) of paragraph (2)(E) shall be treated as met if—(i) no former shareholder of the surviving corporation received any consideration for his stock, and

(ii) the former creditors of the surviving corporation exchanged, for an amount of voting stock of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debt of the surviving corporation which had a fair market value equal to 80 percent or more of the total fair market value of the debt of the surviving corporation.

(b) Party to a reorganization

For purposes of this part, the term “a party to a reorganization” includes—

(1) a corporation resulting from a reorganization, and

(2) both corporations, in the case of a reorganiz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acquisition by one corporation of stock or properties of another.

In the case of a reorganization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B) or (1)(C) of subsection (a), if the stock exchanged for the stock or properties is stock of a corporation which is in

control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the term “a party to a reorganization” includes the corporation so controlling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In the case of a reorganization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A), (1)(B), or (1)(C), or (1)(G) of subsection (a) by reason of paragraph (2)(C) of subsection (a), the term “a party to a reorganization” includes the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the corporation to which the acquired assets or stock are transferred. In the case of a reorganization qualifying under paragraph (1)(A) or (1)(G) of subsection (a) by reason of paragraph (2)(D) of that subsection, the term “a party to a reorganization” includes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referred to in such paragraph (2)(D). In the case of a reorganization qualifying under subsection (a)(1)(A) by reason of subsection (a)(2)(E), the term “party to a reorganization” includes the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referred to in subsection (a)(2)(E).

(c) Control defined

For purposes of part I (other than section 304), part II, this part, and part V, the term “control” means the ownership of stock possessing at least 80 percent of the total combined voting power of all classes of stock entitled to vote and at

least 80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hares of all other classes of stock of the corporation.

[1] So in original. A reference to 15 U.S.C. 80a–2 (a)(36) was probably intended.

Ask A Tax Lawyer Online. Get an Answer ASAP!

Donations cover only 20% of our costs.

美国税收制度简介(重点)

美国税收制度简介 2010年04月01日 税收是美国支撑提供财政经费来源,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因美国经济兴衰、战争的爆发、政府的更迭以及立法的修改而波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联邦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平均为18.2%,其中,2000财政年度全部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20.8%,是二战以来所占比例最高的年份。而由于受经济衰退和政策影响(如减税),2004财年,该比例降至16.5%的历史低点。 经过上百年的不断修改和更新,美国的税收制度可谓是非常完善。总体而言,美国的税可分为以下几类,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从税种看,有个人收入所得税、公司收入所得税、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和健康医疗税、销售税、财产税、地产税、遗产税、礼品税、消费税等;从税率看又分为单一税率、累进税率和递减率税;在税收的计量上有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以下简要介绍美国有关的税。 联邦税(Federal Tax) 联邦税顾名思义就是由联邦政府征收的税负。联邦收入所得税主要用于支付国防开支项目、外交事务开支、执法费用,以及支付国债利息等。在各种联邦税中,收入所得税占主要地位。主要是个人收入所得税和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其次是公司收入所得税。联邦遗产税、

礼品税和货物消费税在联邦财政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则很小。以2004年为例,在联邦总税收中,个人收入所得税所占比例为43%,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为39%,公司收入所得税为10%,货物消费税为4%,其余的4%为遗产税、礼品税和其他税收(见表一)。 个人收入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 个人收入所得税又称个税,是联邦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个税的征收原则是“挣钱就需缴税”(pay-as-you-earn)。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缴付方式主要有四种:夫妻联合报税、夫妻分别报税、以家庭户主形式报税和单身个人报税。个人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年薪、小费、利息和股息收入、租金、特许使用费、信托、博采、赌博、遗产、年金、赡养费收入、投资收入和商业经营收入等。个人收入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制,税率按收入的不同分为10%、15%、25%、28%、33%和35%多个税级档次(见表三)。 公司收入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es) 公司收入所得税又称公司税,是联邦政府继个税和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之后的第三大联邦税进项。该税采用累进税率制,税率分别为15%、25%、34%和35%。 各州为扩大就业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均推出针对公司实体的投资鼓励政策,具体体现在税收的优惠措施上。一般而言,各州的经济

美国税收制度简介

美国税收制度简介 税收是美国支撑提供财政经费来源,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因美国经济兴衰、战争的爆发、政府的更迭以及立法的修改而波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联邦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平均为18.2%,其中,2000财政年度全部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20.8%,是二战以来所占比例最高的年份。而由于受经济衰退和政策影响(如减税),2004财年,该比例降至16.5%的历史低点。 经过上百年的不断修改和更新,美国的税收制度可谓是非常完善。总体而言,美国的税可分为以下几类,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从税种看,有个人收入所得税、公司收入所得税、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和健康医疗税、销售税、财产税、地产税、遗产税、礼品税、消费税等;从税率看又分为单一税率、累进税率和递减率税;在税收的计量上有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以下简要介绍美国有关的税。 联邦税(Federal Tax) 联邦税顾名思义就是由联邦政府征收的税负。联邦收入所得税主要用于支付国防开支项目、外交事务开支、执法费用,以及支付国债利息等。在各种联邦税中,收入所得税占主要地位。主要是个人收入所得税和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其次是公司收入所得税。联邦遗产税、礼品税和货物消费税在联邦财政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则很小。以2004年为例,在联邦总税收中,个人收入所得税所占比例为43%,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为39%,公司收入所得税为10%,货物消费税为4%,其余的4%为遗产税、礼品税和其他税收。 个人收入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 个人收入所得税又称个税,是联邦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个税的征收原则是“挣钱就需缴税”(pay-as-you-earn)。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缴付方式主要有四种:夫妻联合报税、夫妻分别报税、以家庭户主形式报税和单身个人报税。个人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年薪、小费、利息和股息收入、租金、特许使用费、信托、博采、赌博、遗产、年金、赡养费收入、投资收入和商业经营收入等。个人收入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制,税率按收入的不同分为10%、15%、25%、28%、33%和35%多个税级档次。 公司收入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es) 公司收入所得税又称公司税,是联邦政府继个税和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之后的第三大联邦税进项。该税采用累进税率制,税率分别为15%、25%、34%和35%。 各州为扩大就业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均推出针对公司实体的投资鼓励政策,具体体现在税收的优惠措施上。一般而言,各州的经济发展促进部门欢迎无污染或较少污染、投资金额大、科技含量高、能够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公司实体在营业税、收入所得税、原材料购置税等方面会给以较大优惠的免抵扣额度。以佐治亚州为例,该州按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将该州划分为四类地区,第一类为最不发达地区,因而出台的鼓励措施也最优惠,该州规定,投资于制造业、通讯业、仓储分销业、研发、信息处理(如数据、信息、软件等)和旅游业的公司,所提供的每一个工作职位5年内每年可抵免750-4000美元的公司所得税。如投资于港口设施的项目可使进出于佐治亚州境内港口的运输吞吐两大幅增加,则每个工作岗位可再抵免1250美元。如投资于制造业或通讯领域,营业三年以

美国的现行税制

美国的现行税制,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辅以其他税种构成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遗产与赠与税等。 一、个人所得税 总的说来,税率是不断提高的,宽免额也不断增加,所得税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据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使美国的税收制度由过去的以间接税为主体转变为以直接税为主体。按照征收级别的不同,美国个人所得税又分为联邦个人所得税、州个人所得税和地方个人所得税,其中,以联邦个人所得税为主。 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为美国公民、居民和非居民。美国公民是指出生在美国的人和加入美国国籍的人。美国居民指非美国公民,但按美国移民法拥有法律认可的永久居住权(如获得绿卡)的人,不符合美国公民和居民身份的为非居民。 课税对象、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美国公民和居民来源于全球的所得,美国非居民来源于境内的所得。 征收方法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期限为一全年。特殊情况可少于12个月。全年纳税年度截止于每个日历年12月31日的,为按日历年度计的纳税年度;截止于每个日历年度其他的任何一个日期的,为按财务年度计的纳税年度。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按日历年度为纳税年度的,在纳税年度次年的4月15日前申报纳税;按财务年度为纳税年度的,应在纳税年度终止后次年的第4个月的第15日前申报纳税;以领取工薪的纳税人,实行由雇主预扣代缴的制度。 二、公司所得税

美国公司所得税是对美国公司的国内外所得和外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分联邦和州地方两级征收,是美国除个人所得税和薪工税外的第三大税种。 纳税人 公司所得税以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作为纳税人。美国税法规定,凡是根据各州法律而成立,并向各州政府注册的公司,不论其设在美国境内或境外,也不论其股权属谁,均为美国公司。凡是根据外国法律而成立,并向外国政府注册的公司,不论其设在美国境内或境外,即使股权的全部或部分属于美国,都是外国公司。 课税对象、税率 美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美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外的所得(即全球的所得)和外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所得。上述所得主要包括:经营收入、资本利得、股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公司所得税采取超额累进税率,对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美元至33.5美元之间的,加征5%的附加税;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万美元的公司,要缴纳的附加税是超过1500 万美元的应纳税所得的3%或10万美元的应纳税所得的3%,二者取较小者。主要从事提供服务的公司,只按35%的比例税率纳税。外国在美国从事贸易经营活动的所得,按照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征税。 征收方法 公司所得税的纳税人可以任意选择各自的纳税年度,即纳税的起讫日期,但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改变。纳税人可以选择权责发生制、现金收付制或其他会计核算方法作为计税方法。纳税人应在每年4月15日前提交预计申报表和上年实际纳税表,并按预计申报表在该纳税年度的4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前,按一定的比例纳税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按年一次征收。纳税人可在其选定的纳税年度终了后两个半月内申报纳税。年度之间的亏损可以抵补和结转,本年度亏损,可向上转抵3年,向下结转15年。 三、社会保险税

美国1930年关税法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1337节: 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 一、非法活动、有关产业及定义 (一)根据(二)段,以下情形为非法活动,如委员会发现存在此类活动,应根据本条款规定及其他任何法律规定,予以处理:1.美国货物进口(2、3、4、5段中列明的货物除外)中,或其 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销售中,存在以下效果或威胁的不公平竞争方法或不公平行为: (1)破坏或严重损害美国一产业; (2)阻碍该产业的建立; (3)限制或垄断美国的贸易或商业。 2.美国的货物进口,为了进口的销售,或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在货物进口到美国后在美国的销售,存在以下情形的: (1)侵犯了根据第17卷,有效的、可执行的美国专利或 有效的、可执行的美国版权; (2)按照或利用有效的、可执行的受美国专利权利保护 的方法制造、生产、加工或开采的货物。 3.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进口到美国、为进口而销售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的货物,侵犯美国有效的、可执行的,根据2《1946年商标法》注册的美国商标。 4.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将半导体产品进口到美国、为进口而销售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的方式,侵犯根据第17卷第9章注册的掩膜产品。

5.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进口到美国、为进口而销售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的货物,侵犯根据第17卷第13章受到保护的设计的专有权。 (二)只有美国存在或正在建立与专利、版权、商标、掩膜产品或设计保护有关的货物的产业时,2、3、4段才适用。 (三)就(二)段而言,有以下情形时,应认为关于专利、版权、商标、掩膜产品或设计保护有关货物的美国产业存在: 1.对工厂和设备的实际性投资; 2.对劳动力或资本的实际性雇佣; 3.进行开发的重大投资,包括工程、研究开发或许可。 (四)就本条款而言,“所有者、进口商或寄售商”包括其任何代理。 二、委员会发起调查 (一)委员会可以根据申诉或自行对任何被指控侵犯以上权利的行为进行调查。发起上述调查时,委员会应在《联邦公报》上发布通知。在发布通知后,委员会应在可行的、最早的时间内完成本条款的调查并作出裁决。为推进迅速裁决,委员会应当在发起调查后45天内,制定作出最终裁决的目标日期。 (二)在根据本条款发起的每一起调查过程中,委员会应与卫生与人员服务部、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及其他其认为合适的部门进行磋商,并征询意见。 (三)在根据本条款发起的调查过程中,无论何时,只要委员会根据其掌握的信息,有理由相信一问题全部或部分,属于本章第四分章第二部分的管辖范围,则应立即通知商务部长,以便根据第二部分的例外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委员会有理由相信,一问题依据本卷第1671 或1673节管辖范围内的行为或效果而提出,或一问题涉及的侵犯版权的行为,根据第17卷第1007 节规定,不得提起诉讼,则应立即终止对该问题的调查,或不发起对该问

美国《1930年关税法》

美国《1930年关税法》337条款调查与浙 江企业(洪建政) 发布时间:2005-10-09 人们对国外政府针对中国原产和出口的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司空见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2005年5月19日公布的自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反倾销立案统计数据,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643

起,而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立案数量高达411起,所占比例为15.55%。[2]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无论是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为了维护自身产业安全或是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考虑均无一例外地通过使用包括反倾销措施在内的各 种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的手段为产业安全提供保护。从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间,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中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数超过100起的成员共8个,按立案数量排列分别为: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其中,印度、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立案数量均超过了300起,位列三甲。[3] 美国除了对国外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外,还大量的发起《1930年关税法》337条款(19 U.S.C. §1337)调查案(以下简称337条款调查案)。337条款调查案对我国出口企业而言似乎还是相当陌生的,而事实上,针对我国企业的337条款调查案却已是为数不少。从以下几例就可见一斑: 2002年7月底,美国LEVITON制造有限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交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接地故障断路器(GFCIs)”及其相关产品进行337条款专利

美国新税法第一年,2019年报税和退税需要注意的事!

美国新税法第一年,2019年报税和退税需要注意的事! 2019年是川普政府新税法生效的第一年,纳税人在报税时需要细心留意条款的变更,2019年美国的报税季已经在1月28日正式开始,今年的报税截止日期仍然是4月15日。 根据新税法,在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2019年单身人士标准扣除额由6350变为12,200美元,翻了近一倍,已婚夫妇标准扣除额由12,700变为24,400美元,家庭户主标准扣除额由9350变为18,350美元。 州税/地方税抵扣额新设上限,以前没有上限,新的州税上限为1万美元。(包括房地产税,州税及销售税共计上限1万美元)。

另一项重大变化是,儿童税收抵免额增加,由每名儿童10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适用于17岁以下儿童)。纳税人还可以为成年家属申请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原本无这项政策。而可以申领这些福利的家庭年收入门槛由原来的11万美元上升到40万美元。 税 2019年报税要注意哪些新地方? 2019年的报税季是美国近三十年来最彻底的税收改革,在相应的法案中涉及到了600多项规则的变更,这些规则的变更相应减缓了报税退税的处理速度,完成周期也将相应增长。除此之外,美国政府长达35天的停摆让许多的联邦机构都大受影响,国税局大量堆积信件与信息的同时人手不足,而国税局的网络系统又频频出现故障,对国税局的工作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要更快更好地进行报税并及时获得退税,你的报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2019年是美国政府新税法生效的第一年,你需要格外细心留意条款的变更,这里为你划个重点,最关键的是要清楚个人所得税税率标准扣除额,州和地方税收减免以及儿童税收抵免的变化。

美国公司所得税税率和报税计算

听和国际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8070776.html, 什么是美国公司所得税 美国公司所得税是对美国公司的国内外所得(请注意,是国内外的所得,即全球范围)和外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分联邦和州地方两级征收,是美国除个人所得税和薪工税外的第三大税种。美国公司所得税开始于1913年3月1日的联邦公司所得税法,到1916年才成为一个正规化、永久性的税种。 谁是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纳税人 美国公司所得税以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作为纳税人。美国税法规定,凡是根据各州法律而成立,并向美国各州政府注册的公司,不论其设在美国境内或境外,也不论其股权属谁,均为美国公司。凡是根据外国法律而成立,并向外国政府注册的公司,不论其设在美国境内或境外,即使股权的全部或部分属于美国,都是外国公司。 美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美国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美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外的所得(即全球的所得)和外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所得。上述所得主要包括:经营收入、资本利得、股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税率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美元) 税率 1 小于5万的部分15% 2 超过5万至7.5万的部分25% 3 超过7.5万至10万的部分34% 4 超过10万至33.5万的部分39% 5 超过33.5万至100万的部分34% 6 超过100万至150万的部分35% 7 超过150万至18.33万的部分38% 8 超过18.33万的部分35% 美国公司所得税采取超额累进税率,对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美元至33.5美元之间的,加征5%的附加税;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万美元的公司,要缴纳的附加税是超过1500万美元的应纳税所得的3%或10万美元的应纳税所得的3%,二者取较小者。主要从事提供服务的公司,只按35%的比例税率纳税。外国在美国从事贸易经营活动的所得,按照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征税。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公司的总所得减去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税法允许扣除的各种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允许扣除额是由税法事先规定的、公司在取得总所得过程中发生的必要的营

英国税法

国外个税制度一览:英国最早实行个人 所得税 2005-9-20 11:29【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英国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9年就开始征收。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英国居民和非居民。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就其来源于国内外的一切所得征税;对非居民,仅就其来源于英国的所得征税。英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是应税所得。 应税所得是指,所得税分类表规定的各种源泉所得,扣除必要费用后加以汇总,再统一扣除生计费用后的余额。 允许扣除的生计费用包括:基础扣除、抚养扣除、劳动所得扣除、老年人扣除、病残者扣除、寡妇(鳏夫)扣除和捐款扣除等。这些扣除项目的金额,按法律规定,每年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美国国际公认的完善税制 美国个人所得税始于1860-1865年的南北战争期间。由于战争的爆发,经费开始紧张,所以美国国会于1861年首次成功地实行了个人所得税。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税制。 美国目前采用的个人所得税有灵活、及时、直接的特点。因为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个人所得账户,能及时显示个人的收入流量,并按照收入状况实行累进税,所以高收入者多纳税,对不确定的临时性收入可及时征税。其次,美国个人所得税有大量的不予计征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日本减去生活必需费用后征税 日本《所得税法》规定,对于日本境内的居住者而言,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之外,稿费、投资分红、受赠、继承、土地和房屋的出租等,所有收入都必须纳税。日本政府还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完善的税赋征收、稽查制度,对偷税漏税者严惩不贷。 日本实施“所得税控除制度”,将纳税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费用、抚养家属所需的最低费用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等免征所得税。也就是说,对减去家庭生活必需的最低费用之后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纳税。 许多日本人尽管年收入相同,但如果抚养的子女人数不一,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不同,需交纳的所得税税款也就有很大不 同。澳大利亚超过免税额的收入要报税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任何超过免税额的收入都要报税。从2000年7月1日开始,成年纳税人的年免税额为6000澳元(1美元约合1.33澳元)。征税时采用分级累进税率,共有免税、17%、30%、42%和47%五个级别。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纳 税人收入的情况,不断对各级别税率的起征点和税率进行调整。 在澳大利亚,每个纳税人都有一个税号,纳税人在投资或受雇的时候都要向银行或雇主提交税号。如果纳税人交不出税号,雇主或银行在发工资或者付利息时,就要根据法律按照最高个人税率对其扣税。引入税号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纳税人漏报收入。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 减税降费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振企业居民信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美国在2017年12月税改方案落地,预计十年减税1.5万亿美元,中国近年来也大力减税降费。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产业竞争的背景下,中美税负孰高孰低?税制有何不同?如何改革中国税制? 摘要 一、中美税收制度对比: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相对独立,税收法制化程度高,以直接税为主。中国税权高度集中,以间接税为主,法制化程度有待继续提高。美国实行财政联邦主义,联邦、州和地方相互独立,没有上下级关系。美国联邦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州政府主要来自所得税、一般销售税和总收入税;地方政府主要来自财产税。税制相对独立,以直接税为主。中国1994年建立了中央、地方的分税制,但税权高度集中。中国根据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划分为中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地方税。税收主要来自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以间接税为主。税收的法制化程度不够健全,存在寻租空间,非税收入比重较大,地方自由裁量权较大,部分地方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二、中美宏观税负对比:中国全口径的宏观税负(含土地出让收入)高于美国,非税收入占比更高。1)全口径的财政收入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全口径下2018年中国的“宏观税负”为35.2%,高于美国的26.3%,美国减税后可能减少宏观税负平均0.8个百分点/年,对中国产生压力。如果考虑中国社会保障的低层次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中国宏观税负偏高,大量财政预算收入用于供养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和建设性支出,民生支出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居民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2)中国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国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仍较高,2018年为14.7%。美国联邦非税收入在美国联邦财政收入占比较低,不足4%。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但是土地出让收入、社保收入持续上升带动宏观税负上升,抵消了部分减税降费的成果。同时,近年来的减税以增值

美国税制

应纳税的美国境外收入 许多美国公民和税法定义居民获得外国来源的收入。最近报告国税局关注拥有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账户的纳税人。不仅列支敦士登户口,国税局关注纳税人在世界任何地方的账户。因此,国税局提醒您在申报表上报告您的全球收入。 如果您是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或是税法定义的居民,国税局提醒您在全球的收入(美国境内与境外) 均需在您的税表上申报并缴纳所得税无论您是否收到这些收入的W-2工资(年结)表,1099表,或国外发的所得凭单。详情请参阅525号刊物”应纳税和非纳税收入” (Taxable and Nontaxable Income)。 此外,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或是税法定义居民的所的税,遗产税,和馈赠税的申报以及缴付预估税等规定通常都是一样的。 将收入藏匿海外(Hiding Income Offshore) 不申报海外收入可能触犯税法。国税局和国际伙伴正积极追查海外藏匿资产及以利用复杂跨国税务策画的逃漏税者。国税局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一位纳税人正确申报收入并缴纳正确的税额。 海外金融帐户(Foreign Financial Accounts) 除了报告您的全球收入以外,您还必须在您的美国税表上申报您是否有任何外国银行或投资账户。根据《银行保密法案》(Bank Secrecy Act) 的规定,您要提交外国银行或投资账户报告(FBAR)(FinCEN 114表,取代先前的TD?F90-22.1表), ?您有财务利益,签署权,或其他(可动用)权力的海外帐户,及 ?所有海外金融帐户总值在于任何时候超过$10,000。 有关海外金融帐户申报的更多规定,请参阅国税局新闻稿FS-2007-15【国外金融帐户申报规定】(Foreign Financial Accounts Reporting Requirements) 以及4261号刊物您有海外金融帐户吗? (Do You have a Foreign Financial Account?) 隐藏海外收入的后果(Consequences for Evading Taxes on Foreign Source Income) 如果国税局发现您有未申报的收入或未申报的国外金融帐户,您将面临严重后果。这些后果可能不只须补缴额外的税金,还可能包括高额罚金,利息,罚款甚至坐牢。 举报推销海外逃漏税办法的促销员(Reporting Promoters of Off-Shore Tax Avoidance Schemes) 国税局鼓励您举报推销海外逃漏税办法的促销员。向国税局举报并提供税务欺诈罪行情资的告密者应填写211表”举报税务诈欺情资奖金申请书” (Application for Award for Original Information),并按照2008-4号通知【依7623法规向国税局密告办公室提出奖赏要求】(Claims Submitted to the IRS Whistleblower Office under Section 7623) 列出的步骤进行就有资格获得奖金。 居住在美国境外的纳税人

美国税法368节

§ 368. Definitions relating to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s How Current is This? (a) Reorganization (1) In general For purposes of parts I and II and this part, the term “reorganization” means— (A) a statutory merger or consolidation; (B) the acquisition by one corporation,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its voting stock (or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the voting stock of a corporation which is in control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of stock of another corporation if,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quisition,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has control of such other corporation (whether or not such acquiring corporation had control immediately before the acquisition); (C) the acquisition by one corporation,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its voting stock (or in exchange solely for all or a part of the voting stock of a corporation which is in control of the acquiring corporation), of substantially all of the properties of another corporation, but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exchange is solely for stock the assumption by the

美国税法与联邦个人所得税

美国税法与联邦个人所得税(上) 2006-4-20 13:16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 壹。前言 虽然本次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在争议声中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在长达数个月激烈的选战过程中,布什总统战得并不轻松,参议员克里对布什最有利的攻击利器,除了伊拉克战争外,就是导致美国上最高赤字的减税政策。减税与否可说是本届美国总统2004年大选电视辩论最重要的热点主题之一。相关的议题诸如:免除有钱人还是一般老百姓之税负?减税会促进商业投资与经济发展吗?财政赤字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不是在大学里深奥的法律经济教材,而是每四年总统大选时,街头巷尾男女老少皆关注的话题[1] . 税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识字与否,除了圣经外,税法典是非读不可的。触犯行政法规大不了被罚个几百元,即便犯罪了,依据美国刑诉法上无罪推定原则,从起诉到真正判刑不但是漫漫长路,而且检方负担举证之重责大任,人民无罪之机率很高,即便有罪了,在认罪协商制度下,还可以跟检察官讨价还价。但是一旦违反了税法的相关规定,被美国国税局IRS认定为偷税漏税,那是会被重罚的,你犯错是由行政机关单方认定,原则上需缴税再循其它相关途径复议申诉。走在美国商店里,最畅销的物品中一定有一样是报税软件,即便每年改版每年要消费者发大把银子买个简易却不一定精确的软件,人们还是趋之若鹜,为何?理由无他,缴纳税款实在太重要了,一稍不谨慎,虽不至于惹上杀身之祸,不过其相关后果,可是让人承受不起的。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主张小政府或是福利国家,两大美国政党面对此一千古难题,总是详加考虑。收的太多,官逼民反,下一届就会被人民换掉,收的太少,没钱从事建设,人民生活一苦,又会在下次选举中换个党来做。所以一到选举旺季,人民都会关注两大政党的税务政策,而两党也卯足了劲,为自己的主张辩护。说美国大选季节,就是税务政策全民大检讨的季节,是一点都没有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税务政策成了总统辩论的热点议题,谁提出的政策对美国全民最有利,谁就握有进入白宫的入场券。 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同,美国有许多种不同的税种。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属所得税了。对于政府而言,所得税是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税种;对人民而言,无论你是跨国公司的大老板,或是穷困潦倒的贫民窟居民,没有人可以免除所得税对他的制约与影响。你可以没有遗产,没有受赠物,既不开公司,也不买奢侈品,但是你所领取的社会福利救济金等都是收入的一种,而即便你的收入低到不及于起征点,也要申报你的所得以及扣减或宽免之结果。当代的政府,虽然不能掌握人民的一举一动,但是透过了征纳所得税的过程,人民与国家有了紧密的互动,休戚与共。在美国,一提到税法,大约就相当于所得税法。这部法律虽然历史没有其它税种来的悠久,不过要论税法原理、税法精神、征纳关

Deloitte-美国基金行业税收制度介绍

美国基金行业税收制度介绍 尊敬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领导: 继之前的会议讨论,我们对美国基金行业的一些典型税收制度简要进行了梳理。 一般而言,美国基金行业可以按其是否接受监管分为两类:一类是受监管投资公司(Regulated Investment Company 或简称RIC),一类是不受监管的其他投资公司。以下我们分别介绍两者主要的税务制度,并以受监管投资公司税收制度为重点。 一、美国受监管投资公司的税收制度 受监管投资公司税收制度通常也只适用于共同基金,而不适用于私募基金等其他类 型的投资基金。可以说,就美国税法而言,受监管投资公司与共同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同义词。 1.受监管投资公司的历史背景 1935年之前,美国许多投资公司是以管理信托或固定投资信托的形式成立。根据美 国税法关于信托的相关规定,信托不需要就已“分配”的应纳税所得缴纳所得税。然而在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明确商业信托应当作为公司进行税务处理。而且,美国国会也在 同期修改了美国企业纳税人的股息抵免额的计算方式,加重了投资公司的税收负担。 在起草1936年财政法案时,美国投资公司的代表表示富有人士可以通过专业机构的运作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而共同投资公司则旨在汇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使之有机会获得同样专业化的管理,并取得较高收益。他们进而认为需要给予此类投资公司特别的税务优惠。这一观点最终被1936年财政法案所采纳,形成了所谓共同投资公司税收制度。而 根据1940年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案》,共同投资公司随后被重新命名为受监管投资公司。 2.受监管投资公司税收制度的适用条件 1

受监管投资公司在税收上比一般公司更具优势。一般公司及其股东需要各自缴纳所 得税,而受监管公司一般是由股东缴纳所得税,其自身通常不会发生所得税纳税义务。此外,相比于一般公司的公司,受监管公司的股东还可以享受多种优惠的税务处理,包括允许股东保留所得的性质、允许适用长期投资利得的处理、允许适用各类股息优惠政策、允许适用境外税收抵免等内容。 因此,一个公司是否属于“受监管投资公司”对其自身及股东的税务处理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规定,受监管投资公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是一家国内公司;(2) 根据1940年法案注册为投资公司的管理公司或单位投资信托,或根据1940年法案选择 作为企业发展公司;(3)满足美国税法第M章中规定的三项测试:合格收入测试、资产多样化测试和分配要求;(4)在其1120报表中选择按受监管投资公司进行税务处理。 其中可以看出,税法第M章所规定的三项测试对于受监管投资公司的判断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将分别对这三项测试作简要介绍。 合格收入测试 该项测试要求投资公司每年至少总收入的90%是符合条件的收入。符合条件的收入 来源包括股息、利息、证券质押收入、有价证券或外国货币的处置收益、其他关于股票 及证券投资的期权等衍生品收入等。在2004年之后,来自公众合伙企业的净所得也被视 为符合条件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不符合条件的收入来源一般包括大宗商品收入、不动产租赁收入、贸易经营收入等。 除要求总收入的90%以上有适当来源之外,美国税法曾经也规定,受监管投资公司 短期交易活动的收益(主要指持有期间在3 个月内的证券及其衍生品的出售或处置收入)不得高于总收入的30%。但该一项比例要求已于1997年被废止。 未能通过90%收入来源测试的投资公司应当适用一般的税收规定,这可能会导致在 投资公司及其股东之间出现重复征税的问题。为减少这种情况,美国允许对未通过90% 收入来源测试的投资公司给予一定豁免。具体而言,如果未通过的投资公司能够按照美国税法第851(b)(2)条的要求报告其总收入的明细情况,并说明其因为某种合理原因未通过 该项测试,而并非有意为之,则该等投资公司可被视为通过该项90%收入来源测试。值 得注意的是,对于哪些情况属于“合理原因”,相关税收法规并未作进一步的阐述。 资产多样化测试 2

美国税制简介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高收入的国家。国土面积为937.26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28502.4万人。2001年生产总值为102081亿美元,人均GDP为35815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税负是世界上最高的,相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税负却要高一些。 一、美国税制概况 目前,美国税收实行的是由联邦、州和地方(县、市)分别立法和征管,联邦以所得税、州以销售税、地方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三级政府各自行使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和征收权;联邦与州各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地方税收立法权在州,州的税收立法权不得有悖于联邦利益和联邦税法。美国的 税法制订是由众议院起草有关联邦税法的收入议案。 美国的联邦税法由国会制订,并写入《国内收入法典》。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解释《国内收入法典》并颁布所得税法。其属下国内收入局负责管理和执行联邦税法,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方面的指导服务。 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执行州和地方税法,且可以在其管理权限内作适当变动。多数州和地方政 府通过颁布法规的形式来解释税法。 美国实行彻底的分税制,属于联邦、州与地方分权型国家。美国的税收管理体制分为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三级。联邦政府征收所得税、销售税、遗产税与赠与税,大多数州及地方政府征收专营权税、所得 税、销售税、财产税、遗产税与赠与税。 美国的税制有以下特点: 1、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为主体。它们占了政府全部收入(包括来自社会保险税收入)的42%,而在 联邦总收入中占55%。 2、社会保险税处于重要地位。这种税目前在美国已经跃居联邦收入的第三位和政府总收入的第 五位。 3.税收制度的联邦制属性。国家和州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同时地方政府从州政府中获得它们的征税权。在这三个政府层次上有一部分税源是重复的,特别是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但是其税收 结构显著不同。 二、美国税制的演变 美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关税为主体的间接税阶段,以商品税为主体的 复税制阶段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税制阶段。 (一)以关税为主体的间接税阶段(1783-1861) 在1783年美国宣布正式独立之前,由13个殖民地组成的大陆国会没有宪法赋予的课税权,因此无法在美国建立一套统一的税收制度。1787年,美国成立联邦共和国,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独立的课税权,各州将进口关税让渡给联邦政府,作为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新宪

史上最实用的美国税务知识

史上最实用的美国税务知识 美国经济发达,是众多移民者眼里的“香饽饽”,随着移民美国的人数越来越多,美国国税局也不断加强对富人查帐。移民要做到报税无误,免遭查账的麻烦就需要对美国的税务有所了解,下面好望角咨询将为大家整理出实用的移民美国税务知识。何时需要开始报税? 新移民在登陆后,需要承担根据美国税务规定,第一次报税的时间是客户成为美国税务居民后的第二年。即对于大多数客户,如果2011年12月31日登陆,那么他需要在2012年4月15日之前报税;如果2012年1月1日登陆,那么他不需要在2012年报税,第一次报税时间为2013年4月15日之前。资料若准备的不够齐全,可以延期6个月到10月15号再申报。但是欠税一定要在4月15号之前缴上去。如果4月15号之后还欠税,则会产生罚款和利息。(若上一年欠税超过一千美金,政府可能会规定每个季度要交预缴税)。 第一次报税该申报多少资产? 理论上来说,应该全部申报。实际上,银行账户,特定金融资产,以及控股超过10%的境外公司必须申报。不产生盈利的不动产可以不申报。申报的资产数量要根据个人移民后资金使用程度来判断。不宜过少,如果消费的金额远超过实际申报的资产与相应的收入水平,会引起国税局的怀疑;不宜

过多,可在未来减少处理遗产税时的负担。投资移民是否可以申报低收入福利,可以申报低收入或无收入? 理论上来说,投资移民拿到绿卡的永久居民与美国公民在社会福利上没有任何差别,只要达到相关要求,就可以申请;但是如果申报资产与日常花费相比严重入不敷出,可能招致IRS稽查;此外,客户在持有条件绿卡的2年中,如果申报资产/收入过低,可能会影响I-829条件解除。在美国购房需要支付哪些税费,哪些可以合法免税或减税? 在美国购买房产,主要包括两部分税费,一部分是在购买时一次性支付的,包括:交易税丶契约保险等;另一部分是每年缴纳的税费,包括物业税丶房屋保险丶物业管理费丶水电煤气等。如果收入较低,部分税费可以享受退税;如果以公司形式持有房产,部分支出可以冲抵收入。夫妻两个人是否可以分开报税? 美国的报税形式有多种:单身人士则以个人名义报税,已婚人士可以分开个人报,也可以一家人一起报,有孩子也可以分开或一起报。报税形式对交税的多少有很大影响,一般客户都可以家庭形式一起报,家庭人口越多,人头抵税额就越多。拿到绿卡家庭的孩子如果是学生身份,就可以不需要单独报税,一般情况下,是和家人一起报。但如果孩子自己有收入了,则也需要单独报税。如果副申请人想放弃身份,是否可以不用报税了?

中国与美国所得税会计比较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美国随着《FASB说明书第96号》的发表,所得税会计已比较规范和完善,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中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以期对理解和规范我国所得税会计有所帮助。一、所得税会计核算内容的对比(一)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原因的对比会计收益是指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应税收益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显然,会计收益的计算过程严格地受财务报告须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而应税收益的计算则受国家税法的约束。对于它们两者产生的具体原因,《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会计》分为水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我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法,也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美国Nikolail和Bazley合著的《中级会计》把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原因分为5种:即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营业亏损抵回与抵后、税收减免及期间所得税分配。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的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67年公布的第11号意见书——“所得税会计”,把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不同而造成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发生的、在以后能转回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于1987年公布的替代第11号意见书的《FASB说明书第96号——所得税会计》,则把“时间性差异”这个词扩展为“暂时性差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国对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原因的分析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论述的详略程度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都认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是造成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差异的两大基本原因。(二)两国关于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内容的对比尽管我国在1993年7月1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使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开始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目前还不规范,且我国是采纳国际会计惯例的,而美国属于英美法系,美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与国际会计惯例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永久性差异的对比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应纳税所得与税前会计利润因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后,不能在以后各会计期间转回。美国把永久性差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有些收入在财务报告上确认为收入,但不要求纳税。如市政债券利息、公司因投保职工死亡而取得的人寿保险所得。(2)有些费用在财务报告上确认为费用,但税法则不允许扣除。如商誉的摊销、高级职员的人寿保险费。(3)有些项目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但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不能确认为费用。如超成本折耗的百分比折耗、特殊股息扣减。我国对永久性差异包含的内容没有分类列示,而是在税法中逐项列示,但笔者认为,若要对我国永久性差异进行分类列示,分为项目差异和标准差异两种情况是比较合适的。(1)项目差异。项目差异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两者对收入、费用的确认不一致造成的,一方确认而另一方不予确认。具体可以细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会计上确认为收入,但不要求纳税。如购买国库券和公债利息所得。二是会计上不确认为收入,但税法上要求纳税。我国对某些视同销售的规定即属此类,如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等。三是会计上确认为费用,但税法不允许扣除。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各种非救济、公益性捐赠和赞助支出等。四是会计上不确认为费用,但税法允许扣除。(2)标准差异。标准差异是指会计准则和税法两者对费用都允许扣除,但税法对其扣除有限额规定,超过限额部分应予纳税。一是利息支出。会计制度规定应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高于按照向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超额部分,要作为计税利润。二是工资支出。会计制度要求工资、奖金据实进入成本,但税法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计税工资标准,企业实发数超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