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教案

结合实物、图片、语境、对比等方式进行生词教学,方法得当且有

层次性。对课文和语法点的教学设计也比较合理。练习的设计内容适当

而且形式灵活。总体感觉框架完整、灵活生动。

教学重点的安排还有欠缺,如语法点“太……”,第二课时有关“太……”两种意思对比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分量。本课两个课时有些

紧。其他修改意见请见文中批注。

成绩:92分

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课题:《可以试试吗》

课时:2学时(80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和规范写出并运用本课出现的17个生词。

2.让学生了解汉语钱币的说法,掌握“太+adj.+了”的用法,并重点掌握本课三个语法的用法。

3.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流利的复述课文内容。

4.本课的场景是买衣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国买衣服的基本流程,并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教学内容及重点:

教学内容:

1.生词17个;

2.语法:(1)动词重叠;(2)又···又···;(3)一点儿、有(一)点儿;(4)太+adj.+了

3.课文(一)、(二)。

教学重点:以下内容有无难点?

1.下列生词的例解和扩展:深、浅、合适、种、打折;

2. “太+adj.+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重叠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又……又……”的用法,“一点儿”和“有(一)点儿”各自的用法和区别;

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买东西的正确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设定一定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语法规则。

2.运用直观的手段:

(1)实物:苹果、橘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解释“种”的含义,并以苹果为例解释“又···又···”的用法。

(2)图片:羽绒服、长、短、深、浅、肥、胖、瘦、打折,并用图片对比展示“合适”。

3.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便宜(贵)

4.交际活动训练:练习怎么买衣服。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二、学习生词及词语扩展练习(17分钟)

三、学习课文(5分钟)

四、导入、操练语法:“太+adj.+了”、动词重叠、“又····又···”、“一点儿”和“有(一)点儿”(17分钟)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复习旧课(15分钟)

三、学习新课(20分钟)

四、本课小结(2分钟)

五、布置作业和预习(2分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学习生词(17分钟)

(一)全班齐读一遍PPT上的生词,然后将拼音去掉,让同学们再读一遍。最后再抽几个词让某几个学生认读(培养学生的汉字认读能力)。纠正学生明显的语音错误。

(二)讲解新词

1、图片展示:羽绒服打折胖瘦深浅

2、实物展示:种(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他们都是水果,但是,是不同的,我们说是两种水果)长短(拿一支长毛笔和一支短钢笔进行对比)

3、对比区别:肥胖(近义词,但是“肥”还可用于指衣服松,而“胖”多用于说人)

4、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当然(如果在“可以”前加上“当然”,语气就更加强烈和更加肯定)便宜(贵)

5、用英语或举出实际的语境帮助理解:又……又……试合适重点词汇:

1、又……又……(not only…but also…)

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及用法:老师问:这个苹果大吗?学生答:这个苹果大。问:这个苹果红吗?答:这个苹果红。总结说:我们把两个句子变成一个句子,就可以这样说,“这个苹果又大又红”。(讲语法点时再详细讲解其用法)

2、试

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及用法:如果你去商店买衣服,你要把衣服穿在身上看是不是大了或者小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叫做“试”。

举例:你试试这双鞋子。试试这条裙子。请同学们用这个词造句。

3、合适——三层意思重点在第一个,后两者尽量简化

引导学生理解其第一层意思及用法:用三张图片,一张图片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很大,一张图片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很小,一张图片衣服穿在身上正合适,于是告诉学生什么叫“合适”。

举例:这双鞋子合适吗?这件衣服你穿着合适吗?

引导学生理解其第二层意思及用法:一张图片上一群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打电话,问学生这样对吗?学生回答不对后就说这样的行为是不

对的,也可以说是不合适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应该做这样的事。举例:你和同桌一直说话,这种行为在课堂上合适吗?

引导学生理解其第三层意思及用法:男朋友和女朋友在一起,也像穿衣服,大了小了都不好,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男女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合适。

举例:你觉得他们俩在一起合适吗?

4、打折

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及用法:以一张商店促销图引出其含义,问学生如果在商店看到这样的图片,你会进去买衣服吗?为什么?引出打折就代表着降价,有降价的含义。然后扩展“打+数字+折”的用法。(打八折打五折打九折)

5、深浅

结合图片讲解“水深水浅”和颜色的深浅两种用法。

三、学习课文第一个对话:(5分钟)——时间不太充裕

同学们分成两组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纠正一些重要的读音错误。老师问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请同学回答。

1.玛丽想买什么衣服?答:羽绒服

2.售货员推荐的这件衣服怎么样?答:又好又便宜。

3.玛丽觉得售货员推荐的这件衣服怎么样?答:有一点儿长。

4.玛丽想要什么颜色的衣服?答:要浅颜色的。

6.玛丽最后试的那件衣服怎么样?答:不大不小,正合适,颜色也很好看。

四、学习第一段对话里的语法(17分钟)

(一)太+adj.+了

课文里的“这件衣服太肥了”表示的是不满意,此类用法还有:这双鞋太大了。除了表示不满意,它还可以表达一种相反的意思——称赞、赞美,比如“你太漂亮了!”“你这件衣服太好看了。”——作为教学重点未得到很好体现。这两种意思怎样区别?学生会有困惑,可简单提示:一般用可对举的词语中的一个,往往表示不满意。

(二)动词重叠。

形式:以“试”为例试试试一试总结出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A A+一+A,再让学生说出“看”“听”的重叠形式(看看看一看听听听一听)。然后问他们“复习”的重叠形式是什么,进而导出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BAB

意义:通过“我看这件衣服”和“我看看这件衣服”的对比导出动词重叠的意义所在——多用于口语,表示轻松、客气、随和的语气。表示动作的时间短、尝试、轻微的意义。

表动作完成的重叠形式:“试试”和“试一试”都表示动作还没做、即将做,那如果要表示动作已经做了,我们就在“试试”中间加个“了”,变成“试了试”。

举例:售货员:你试试这件衣服,看看大小合适吗?

玛丽:我试了试这件衣服,大小正合适。

老师说:大家想想我们还学过什么动词可以重叠的?说说说说一说想想想想一想

双音节动词也可以:预习预习休息休息运动运动

但是要注意:

(1)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不能重复例如:我们不能说:我正在听听老师讲课了。

(2)“有”、“在”、“是”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复使用

(三)又……又……

从讲解生词时举的例子指出“又……又……”前的主语必须是同一事物或人。它表示的是两种状态或情况同时存在。

再举例:【1】这件衣服好。这件衣服便宜。那我们用“又……又……”怎么说?(这件衣服又好又便宜)

【2】用一张帅哥的图片,引导学生用“高”、“帅”、“又……又……”造句。(他又高又帅)

老师说:我们除了可以把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放在“又……又……”的中间,还可以把动词或动词词组放在“又……又……”的中间。比如你要回国了,今天你去银行,取了钱然后还要换钱,两件事都是你去银行的时候要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你去银行又取钱又换钱”。

(四)“一点儿”和“有一点儿”

1、“一点儿”的意思就是“很少”,可以作定语,放在名词前。举例:我会讲一点儿汉语。

“一点儿”还可以放在形容词后边,这时表示比较。

-----这件衣服太长了,有没有短一点儿的?(比现在的这件衣服短)

-----这件颜色有点深,我要浅一点儿的。(比现在的这件衣服颜色浅)练习:那个地方太远了,我们去____________的地方吧!(近)

2、“有一点儿”(《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你的自行车是新的还是旧的”这课讲过此语法点,所以此处不详讲)

“有一点儿”作状语,用在形容词前,多用于表达不如意的事情。

这里的菜的味道有(一)点儿辣。

今天的作业有点儿多。

这件羽绒服有点儿不合适。(我们不说“这件羽绒服有点儿合适”)(问为什么不能说“有点儿合适”)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复习旧课(15分钟)第二课时的时间分配有点不清晰。

(一)词汇和语法练习(10分钟)

在PPT上逐题展示下列练习,请不同的学生轮流回答,注意巩固重要词汇和语法。

1.从给出的词汇中选出合适的填入空格中,每个词只能用一次。

当然件种胖便宜又……又……

【例子】我能试试这件衣服吗?

(1)这座房子____高____大。(又……又……)

(2)A:我能用用你的橡皮吗?

B:____可以。(当然)

(3)这____水果多少钱一个?(种)

(4)我太____了,这件衣服有点儿瘦,不太合适。(胖)

(5)有没有____一点儿的?这件衣服太贵了。(便宜)

2.用“有点儿”和“一点儿”填空。

【例子】这件衣服有点儿肥,有没有瘦一点儿的?

(1)他只会____汉语,有没有简单____的文章?(一点儿,一点儿)(2)这里的河水_____深。(有点儿)

(3)这条裤子____长,我想要短____的。(有点儿,一点儿)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

【例子】A:我可以看看你买的这本书吗 ?(看看)

B:你看吧。

(1)A:________________?(听听)

B:好吧。

(2)A:________________?(试试)

B:当然可以。

(二)复述课文(5分钟)

在PPT上展示第一课时的词汇表,带领学生根据关键词汇回忆课文内容,两两一组复述课文中的对话。

三、学习新课(20分钟)

1.打开课文,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便宜一点儿吧》,学生齐读一遍,注意纠音。(2分钟)

2.合上书,老师问,学生答:(3分钟)

(1)这种羽绒服原来的价格是多少?(400)

(2)售货员说这种羽绒服可以打几折?(八折)

(3)玛丽最后花了多少钱?(300)

3.讲解人民币的单位。(5分钟)

(1)实物或图片展示一张1元人民币,指出人民币的单位“元”=“块”(口语)。

(2)实物或图片展示一张1角人民币,指出人民币的单位“角”=“毛”(口语)。

(3)指出“元”与“角”的换算关系:1元=10角。

(4)指导学生念以下数目:

31.8元(三十一元八角,三十一块八毛)

46.5元(四十六元五角,四十六块五毛)

898.4元(八百九十八元四角,八百九十八块四毛)

100.5元(一百元零五角,一百块零五毛,指出有两个以上“0”时要说“零”)

4.情景交际练习。(10分钟)

(1)在PPT上展示6件不同款式和价格的羽绒服。

(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外衣的图片。)

410元300元300元260元1300元200元

(2)学生两两为一组,一个扮演顾客,一个扮演售货员,运用这两个课时学到的词汇、句式,模仿课本中的对话,针对PPT上的6件羽绒服,组织一个情景对话。

(3)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请2-3组学生上台展示。

四、本课小结(2分钟)

指示板书,带领学生简单回顾:

1.生词:17个。

2.语法:动词的重叠,又……又……,一点儿、有一点儿;人民币的单位

3.课文:去商店买衣服,如何比较挑选?如何讲价?

五、布置作业和预习(2分钟)

1.作业:

(1)熟记生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尝试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去商店买一件衣服或其他商品。2.预习:

预习第二十课的生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词,查字典。

图片选择很好,但要注意一些细节:人民币可以增加硬币的图形;深色浅色的对比最好都选择同一物品或全部一色的图案,否则显得标准不统一,有些乱。另外,深水浅水的对比仅取后两幅即可,简洁明了,海底地形那张太复杂,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图片:羽绒服

打折

胖瘦

深浅

深色

浅色

深水浅水

汉语教程第一册教案

汉语教程第一册教案 课程名称:汉语教程第一册 教学目标: 1.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组合规律; 2. 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发音规则; 3. 学会正确运用基本的日常用语和句式; 4. 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 教学时间:共计10课时 课时安排: 课时一:汉字笔画的认识与练习(1课时) 1. 学习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 2. 通过练习书写汉字,培养学生的字形识别和书写能力。课时二:汉字的基本组合规律(1课时) 1. 学习两个汉字的组合形式; 2. 练习书写常用汉字的组合形式。 课时三:汉语拼音的学习与练习(1课时) 1. 学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

2. 通过拼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课时四:日常用语表达(1课时) 1. 学习常用的问候语和介绍自己的句式; 2. 练习运用这些句式进行日常对话。 课时五:数字和时间的表达(1课时) 1. 学习汉语中的数字表达方式; 2. 学习表达时间的句式和用词。 课时六:购物和点菜对话(1课时) 1. 学习在商店或餐厅进行购物和点菜的常用句式; 2. 练习模拟购物、点菜等日常对话。 课时七:介绍家庭成员(1课时) 1.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和相关的句式; 2. 练习模拟介绍家庭成员的对话。 课时八:描述家乡和学校(1课时) 1. 学习描述家乡和学校的基本句式; 2. 练习模拟对话,描述家乡和学校。 课时九:中国的传统节日(1课时)

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 2. 学习相关的句式和用词。 课时十:汉语教程第一册复习与测试(1课时) 1. 对前九个课时的内容进行综合复习; 2. 进行期末测试,检验学生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笔画、拼音和句式运用等基础知识; 2.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组合法:将语音、字形和文化等要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声调变化规律等,增加学生的视听体验。 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测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和材料: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教案

结合实物、图片、语境、对比等方式进行生词教学,方法得当且有 层次性。对课文和语法点的教学设计也比较合理。练习的设计内容适当 而且形式灵活。总体感觉框架完整、灵活生动。 教学重点的安排还有欠缺,如语法点“太……”,第二课时有关“太……”两种意思对比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分量。本课两个课时有些 紧。其他修改意见请见文中批注。 成绩:92分 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课题:《可以试试吗》 课时:2学时(80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和规范写出并运用本课出现的17个生词。 2.让学生了解汉语钱币的说法,掌握“太+adj.+了”的用法,并重点掌握本课三个语法的用法。 3.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流利的复述课文内容。 4.本课的场景是买衣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国买衣服的基本流程,并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教学内容及重点: 教学内容: 1.生词17个; 2.语法:(1)动词重叠;(2)又···又···;(3)一点儿、有(一)点儿;(4)太+adj.+了

3.课文(一)、(二)。 教学重点:以下内容有无难点? 1.下列生词的例解和扩展:深、浅、合适、种、打折; 2. “太+adj.+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重叠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又……又……”的用法,“一点儿”和“有(一)点儿”各自的用法和区别; 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买东西的正确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设定一定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语法规则。 2.运用直观的手段: (1)实物:苹果、橘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解释“种”的含义,并以苹果为例解释“又···又···”的用法。 (2)图片:羽绒服、长、短、深、浅、肥、胖、瘦、打折,并用图片对比展示“合适”。 3.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便宜(贵) 4.交际活动训练:练习怎么买衣服。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汉语教程教案(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

初级汉语(一)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一课你好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练,学生能够认读所学的声母和韵母,能够进行拼合,会唱四声,懂得三声+三声时,第一个三声要读作第二声的变调规则,能比较准确地说出“你好”,并能用于交际。会写并能记住汉字表中的汉字。 二、教学重点 1、韵母: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及其拼合。 2、汉语的四个声调。 3、三声连读时第一个三声要变成第二声。 4、课文 三、使用教具 汉语拼音表、汉语普通话发音部位图 四、教学学时:2学时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认识新学生 (二)展示教学内容 (三)单音教学 示范(每个音至少示范3遍)——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老师纠正发音。 (四)声调教学 示范(唱四声)——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纠正声调错误。 (五)处理生词 要边读边写或边写边读。

(六)处理课文 领说——演示——组织学生操练——学生朗读或背说、表演。 (七)三声变调 板书: (八)做课后练习 (九)布置作业 读拼音表,唱四声,写汉字,练会话。 第二课汉语不太难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练,要求学生掌握所学韵母的发音,会拼合,会发轻声并能正确读出生词表中的轻声词,会说课文。 二、教学重点 1、韵母:an en ang eng ong。 2、带轻声的词: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 3、半三声。 4、课文与生词 三、使用教具:拼音卡片 四、教学学时:2学时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跟学生打招呼:你们好! 要求学生说:老师好! (二)复习 用20—30分钟的时间分别请4个学生到黑板前来听写,一个学生做一项即可。 1、听写第一课所学的声母。 2、听写第一课所学的韵母。 3、听写音节(要求标声调) 4、听写汉字:一、五、八、不、口、白、马、大、女、好、你。 5、听写以后学生认读一遍。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23 学校里边有邮局吗

第二十三课学校里边有邮局吗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方位词 存在的表达:汉语的存现句 二、教具 一张表示方位的示意图,也可以是一张交通图,标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让学生学会问路,学会表达什么地方有什么单位(学校里边有邮局吗),什么单位在什么地方(博物馆在哪儿)。 四、教学提示 1.老师在教方位词时,可伸出右手表示“右”,伸出左手表示“左”,指着头顶表示“上”,指着地下表示“下”,指着面前表示前”,指着背后表示“后”。指着窗外或门外表示“外”,指着教室里表示“里”,等等。 然后根据板书或学生所写的这些方位词进行读、说练习,直到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指示把这12个方位词都准确地说出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练习句型。 2.在进入课文之前,可以根据我们教室或学校里边的情况进行练习,这样让学生有亲近感。一般来说,多数学生经过一个月的生活学习,对学校的方位和一些基本设施差不多已经熟悉了,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课文。当然,如果有一张醒目的示意图,示意图再画得色彩漂亮一点儿,效果会更好。例如: 老师:学校里边有邮局吗?有银行吗?有商店吗?有图书馆吗? …… 老师:在哪儿?银行在哪儿?商店在哪儿?图书馆在哪儿?…… 老师:图书馆东边儿是什么地方? 足球场东边儿是什么地方?…… 老师:邮局/足球场/银行/图书馆/离这儿远吗? 课文(一)这几个句子操练完以后,可以问一个比较熟悉的学生(你应该知道他住哪儿): 老师: A,你的宿舍在哪儿 学生:我的宿舍在五楼/六楼/十四楼。 老师:十四楼在哪儿?

学生:十四楼在教学楼的西边。在留学生食堂的东边。 老师:离这儿远不远?有多远? 学生:不远。/很远。/大概有五六百米。…… 老师:怎么走? 学生:从这儿一直往西走。马路左边有一座白色的大接,那就是十四楼。 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课文(二)。这样引人,结合本学校本教室的地形地物,学生比较易于辨别清楚东西南北的方位,然后进入课文就可能比较容易了.初级阶段,只要学生憶得了句子的语义,就会知道句子的用途,就要尽快投入操练,而不要花费时间过多地去讲解这个句子体现的是什么语法,待学生有了实际的路感,知道了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以后再简单归纳一下就可以了,老师们当然知道哪一课讲的是什么语法,但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是,我们只是在一定语法结构的支撑下-引导学生学习操练一个个有用的句子,而语法就隐含在这些有具体语义、有一定交际价值的活的句子中,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学习了这一课,学生能够用上这些句子去问路、找人,不再迷路了,就算没有自学。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实用的口语教学。 3.本课的词语有“从”与“离”,“有”和“是”用法的区別。 “从”表达的是动作或时间的起点(地点或者时点)只是一个点。它一般不关心动作的终点(另一个点),要涉及動作终点的时候,要用别的词语(例如“到”、达”)。而“离”2歩及涉及和连接的是两个点(处所的或时间的),例如: 北京离天津不太远. 北京离上海很远。 北京离上海有1400 多公里。 “从”只表示起点:我从美国来. 我们从八点开始上课。 他从学校去大使馆。 所以一定告诉学生,表示两之间的距高时要用“离”,表示起点时要用“从”。至于“往”则表示动作的方向或指向。 从这儿一直往东走。 你从这儿往西看,那个楼就是我的宿舍楼。 汉语里“有”和“是”都可以表示存在。不同的是:表达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时,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18 我去邮局寄包裹

第十八课我去邮局寄包裹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动作行为目的和方式的表达:连动句 二、教具 纪念邮票和普通邮票、包裹单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能用连动句表达:去哪儿做什么(去上海参观/旅行);怎么去哪儿(坐飞机去上海);用什么做什么(先用我的钱买吧)等。 四、教学提示 汉语的连动句表达动作目的和方式。过去我们较多地注意了句子的语法结构, 不太注意掲示这个句型的语义和语用。在这个句型里, 如果第一个动词是“来”或者“去”,第二个动词往往表达第一个动作的目的。例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他去图书馆看书。如果第一个动词不是“来”或“去”, 一般第一个动作是第二个动作的方式或工具。例如:他坐飞机去上海。我用铅笔写字。我们用汉语谈话。 引人课文 连动句引入课文的方式比较简单也很轻松。老师可以像聊天一样,问学生: 老师:山本,明天星期六,你去哪儿? 学生:我去北京大学。 老师:你去北京大学做什么? 学生:我去北京大学看朋友。 老师:你骑车去还是坐车去? 学生:我骑车去。 针对课文提问: 老师:张东去哪儿? 学生:他去邮局。 老师:他去邮局做什么学生:他去邮局寄包裹。 老师:田芳也去邮局吗? 学生:田芳不去。 老师:田芳为什么不去? 学生:一会儿玛丽来找她。 老师:田芳要张东给她买什么? 学生:买邮票和青年报

老师:张东用谁的钱买?学生:张东用自己的钱买。 第一段课文进行完以后, 很自然就转到第二段课文。 老师: 珍妮去哪儿? 学生:她去上海。 老师:她去上海旅行吗? 学生:不。她去给一个外贸代表团当翻译。 老师: 珍妮怎么去上海? 学生:她坐飞机去。 这种引入课文的方法,是交际式的,这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学生必须要预习课文,起码要预习生词,能看懂课文,才能銀老师进行有效的比较流利的课堂会话。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老师还要领读课文。然后再指定角色, 让学生充当田芳、张东、珍妮, 让他们自己展开对练。对练是初级阶段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对练,学生才能在课堂多开口,老师才能对学生的发音和声调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纠正。学生对练以后, 为了检査对练的结果, 老师可以跟一个学生对话,并指定这个学生的角色。我们规定学生角色的目的是要学生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找到真实交际的感觉,同时在变换人称时(例如从“你”变为“他/她”)能够反应过来。例如: 老师:珍妮,你要去哪儿? 珍妮:我去上海。 老师:你什么时候去? 珍妮:明天。 老师: 你去上海做什么? 珍妮:我去上海工作。 老师:什么工作? 珍妮:一个外贸代表团去上海参观,我去给他们当翻译。 老师:坐飞机去还是坐火车去? 珍妮:坐飞机去。 老师: 什么时候回来? 珍妮:八号回来。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22 我打算请老师教我京剧

第二十二课我打算请老师教我京剧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使令意义的表达:兼语句 二、教具 京剧脸谱中国画书法字帖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能表达自己的爱好,说出自己喜欢/不喜欢什么,喜欢/不喜欢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不感兴趣。说说自己有什么打算或打算做什么等。 四、教学提示 1.本课有几个重要的词语要好好练练:请/叫/让、打算、喜欢、爱好、对……感兴趣。在听写完生词以后,老师要让学生限说以下的句子: 我打算请老师教我京剧。 我打算着老师教我书法。 我打算请老师教我画画儿。 然后问学生: 老师:山本,你打算请老师教你什么? 学生: 我打算请老师教我京剧。 2.第二个环节就是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说说麦克、玛丽、罗兰和田中分别有什么爱好。老师可以用以下几个问句提问: ①玛丽有什么爱好?她想请老师教她什么? ②麦克对什么感兴趣? ③罗兰喜欢做什么? ④田中呢? 这就把理文的内容都串起来了。 要一个向题一个问题地练,例如,老师问了学生A,A回答以后,要让他自己向同桌B 提同,B回答后再问c,依次问下去让全班学生都练到,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问题的问答练习。

等到学生把课文的内容都练习了一遍以后,老师可以领读课文一两遍,再请同学分组,两两地进行会话练习,然后,确定学生的角色(例如,A是麦克,B是玛丽等),老师再依次问下去。 老师:麦克,你的爱好是什么? 麦克:我喜欢玩电脑,还喜欢打篮球。 老师:玛丽呢? 玛丽:我的爱好是看京剧。所以我想请一个老师教我。 老师:田中对什么感兴趣? 田中:我对书法很感兴趣。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复述一遍课文,或者以课文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讲一下,班上的同学都有什么爱好。 当然等到课文练熟了以后,还可以让学生很据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真正的爱好和兴趣。脱离课文的练习是必要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的生词同学可能不会说,所以老师要及时帮助,把学生想说的词语板书,加拼音,还应该把这个生词的意思翻译出来,一般情况下,能够自由表达的学生不会太多,但是即使有一两个也要给他们机会,培养他们,鼓励他们有勇气大胆地表达。 本课的语法点是表达请/让/叫谁做什么,所以不要过多地拘泥于兼语句这个语法术语,把这个句型的语序用公式给学生展示出来,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就懂是什么意思了。例如: 主语+动词1 + 宾语/主语+ 动词2 + 宾语 老师叫我们回答问题。 我想请老师教书法。 公司派他来中国。 3“对…感兴趣”这个格式要特别给学生强调一下,因为很多学生容易用错,他们往往把“感兴趣”当作一般动词用,说出或写出“我感兴趣中国京剧”,“我感兴趣中国文化”。要提醒他们只能用: “对……感兴趣”的格式来表达。把感兴趣的事物放在“对”的后边,“感兴趣”的前边,不然就错了。否定时用''对……不感兴趣”而不说“不对……感兴趣”。要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明。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汉语教程》第1册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课题:《可以试试吗》 课时:2学时(80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和规范写出并运用本课出现的17个生词。 2.让学生了解汉语钱币的说法,掌握“太+adj.+了”的用法,并重点掌握本课三个语法的用法。 3.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流利的复述课文内容。 4.本课的场景是买衣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国买衣服的基本流程,并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教学内容及重点: 教学内容: 1.生词17个; 2.语法:(1)动词重叠;(2)又···又···;(3)一点儿、有(一)点儿;(4)太+adj.+了 3.课文(一)、(二)。 教学重点:以下内容有无难点? 1.下列生词的例解和扩展:深、浅、合适、种、打折; 2. “太+adj.+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重叠的形式、意

义和用法,“又……又……”的用法,“一点儿”和“有(一)点儿”各自的用法和区别; 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买东西的正确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设定一定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语法规则。 2.运用直观的手段: (1)实物:苹果、橘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解释“种”的含义,并以苹果为例解释“又···又···”的用法。 (2)图片:羽绒服、长、短、深、浅、肥、胖、瘦、打折,并用图片对比展示“合适”。 3.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便宜(贵) 4.交际活动训练:练习怎么买衣服。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二、学习生词及词语扩展练习(17分钟) 三、学习课文(5分钟) 四、导入、操练语法:“太+adj.+了”、动词重叠、“又····又···”、“一点儿”和“有(一)点儿”(17分钟)

初级汉语教程教案

初级汉语教程教案 教案标题:初级汉语教程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初级汉语学习者设计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a. 学会基本的汉语拼音系统,能正确发音和识别声调; b. 掌握常用的汉字和基本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 c. 理解简单的汉语文章和对话,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和听力理解; d. 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写作,如写日记、写简单的短文等。 2. 文化目标: a.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b. 学习中国的礼仪和习俗; c. 培养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兴趣。 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1. 汉语拼音系统的学习和练习; 2. 基本汉字和词汇的教学和练习; 3. 日常生活对话的学习和练习; 4. 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训练; 5. 写作练习和作文指导;

6. 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介绍。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有趣的图片、视频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2. 发音练习:通过教授汉语拼音系统,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和识别声调。 3. 词汇教学:通过图片、实物或情境,教授基本的汉字和词汇,并进行词汇练习。 4. 对话练习:设计日常生活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和听力训练: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简单文章和录音材料,进行阅读和听 力理解训练。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写日记、写简短的故事,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 7. 文化介绍:通过图片、视频或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 代社会。 8. 练习和评估:设计各种练习和评估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 情境。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口语表达能力等,评估学生在课堂 上的表现。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二课教案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二课教案 教案标题:《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二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2. 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3.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生词和词组的学习与掌握。 2. 语法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新生词和词组的记忆和运用。 2. 学生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二课。 2. 多媒体设备。 3. 黑板、彩色粉笔。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于主题的了解和观点。

Step 2:课文学习(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词组的意思。 2. 分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练习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并进行相关练习。 Step 3:语法练习(10分钟) 1. 教师设计一些语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互相纠正错误,加深对语法结构的理解。 Step 4:拓展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对话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自由发挥,编写类似的对话情景,展示给全班同学。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册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课外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生词和语法结构 的讲解,并设计更多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词汇语法讲解 有(一)点儿忙 “有(一)点儿”,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我最近有(一)点儿忙。 这个箱子有(一)点儿大。 主谓谓语句(1) 主谓词组作谓语,说明或描写主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例如:(1)A:你身体怎么样? B:我身体很好。 (2)A:她工作忙不忙? 估计答案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时用选择疑问句提问。例如: (1)A: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B:我的车是新的。 (2)A:她明天去还是今天去? B:她明天去。 (3)A:他学习中文还是学习英文? B;他学习中文。 怎么问(5):省略问句(……呢) 省略问句有两种用法: 1、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问的是处所。例如: (1)我的书呢?(=我的书在哪儿?) (2)我的自行车呢?(=我的自行车在哪儿?) 2、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例如: (1)A:这是谁的包? B:我的。 A:那个呢?(=那个包是谁的?) B:我朋友的。 (2)A:你是哪国人? B:我是英国人。你呢?(=你是哪国人?) A:我是日本人。 “有”字句 “有”字句可以表达领有。 “有”字句的肯定式:A+有+B;否定是:A+没有+B

(1)A:你有汉语书吗? B:有。 (2)A:你有没有姐姐? B:没有。 询问数量:“几”和“多少” 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1—10之间时,用“几”;估计在10以上或难以估计时用“多少”。例如: A:你吃几个? B:我吃一个。 A:你换多少? B:我换五百美元。 数量词组:“数+量+名” 汉语隶属两次作名词得定语,表达事物的数量。每种事物都有相应的计量单位(量词)。例如: 五口/个人;一位/个老师;两本书;三辆自行车;四件毛衣;一张照片;三支笔;十五个本子。 改错句: 1、我们班有十八个留学生们。 2、谁是你们的老师吗? 3、我有一本汉语词典。 4、我们的学校是很大。 5、你有没有一个中国朋友吗? 6、我明天下午有上课。 7、你爸爸做什么的工作? 8、都我爸爸妈妈是老师。 我很少看电视 句中的“很少”是“不常”的意思。 “很少”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如可以说:很少吃馒头,很少看电视,很少看电视。但“很多”不能作状语。不能说:★很多吃米饭,很多看电视。 时间词语作状语 时间词语作状语,可以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例如: (1)A:你晚上做什么? B:我晚上做练习。 (2)A:下午你常去哪儿? B:我常去图书馆。 “还是”和“或者” “或者”跟“还是”的不同用法是: “还是”用于选择问句。 (1)A:你吃馒头还是吃包子? B:我吃馒头。 (2)A:你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B;下午去。 “或者”多用于陈述句。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教学大纲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教学大纲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教学大纲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汉语表现出 了浓厚的兴趣。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作为初级汉语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的 汉语学习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对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以帮 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教材。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设置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课程的目标与设置。通过学习这一教材,学习者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和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并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汉语文章。教学大纲还明确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 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时长。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与策略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还介绍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习者更 好地学习汉语。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 帮助学习者在实际的语境中学习和应用汉语。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 学方法,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重点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例如, 在第一单元中,学习者将学习拼音系统和基本的汉字书写。在第二单元中,学 习者将学习问候和介绍自己的基本表达方式。通过逐步引入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教材帮助学习者逐渐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第四部分:学习评估与反馈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还明确了学习评估与反馈的方式和标准。通过课 堂练习、小组讨论和口语演练等形式,教师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 和提高。 第五部分:学习资源与辅助材料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还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源和辅助材料,以帮助学习 者更好地学习汉语。例如,教材附带的录音和视频资料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听 力和口语能力。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练习册和词汇表等辅助材料,供学习者进 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总结: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框架。通 过明确课程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详细介绍教学内容和重点,以及提供学 习评估和辅助材料,教材帮助学习者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因此,学习者 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希望 本文对学习者了解和应用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教学大纲有所帮助。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16 你常去图书馆吗

第十六课你常去图书馆吗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时间词语作状语 二、教具 图片:图书馆、借书、看电视、看电影、写信、在公园玩儿等画面 三、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能说出白己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例如,常做什么,不常做什么,晩上常做什么,星期六和星期日常做什么等。 2.了解和掌握“还是”和“或者”这两个词的不同用法。 四、教学提示 1.汉语的时间词语(主要是时点词)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它可以放在主语之后,也可以放在主语之前。例如,我们可以说;你今天晚上做什么?也可以说:今天晩上你做什么?如果不加句子重音的话,这两个句子的语义是一样的。但是,交际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两个句子在使用时很可能在语义上有一定的不同。你今天晚上做什么?强调的是今天晩上。但是开始阶段不必给学生讲这些。 2.“还是”与“或者” “还是”出现选择疑问句中,要求对方选择一项。而“或者”出现在陈述句中。因为这两个词在英语中都可以翻译成“or”,所以学生很容易错用。应该特别提醒一下。 3.“咱们”和“我们” “咱们”和“我们”在谈话中都包括听话人。不同的是,“我们”既可以包括听话人,也可以不包括听话人。而“咱们”则必包括听话人。例如:你们是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咱们是朋友。星期天咱们去哪儿?也可以说:星期天我们去哪儿? 4.“好吗?”的用法 “好吗?”用在陈述句后边,表示请求、征询别人意见。例如星期天我们去公园,好吗?回答时可以说:好吧。/好。/行。表示同意、答应。 5.“吧”在句子中表示请求或建议,也表示同意和答应。例如: 今天中午我们吃饺子吧。回答可以说:好吧。/行吧。 6.“很少”与“很多”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23 学校里边有邮局吗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下》教案23 学校里边有邮局吗 其次十三课小学里边有邮局吗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方位词 存在的表达:汉语的存现句 二、教具 一张表示方位的暗示图,也可以是一张交通图,标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同学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让同学学会问路,学会表达什么地方有什么单位(小学里边有邮局吗),什么单位在什么地方(博物馆在哪儿)。 四、教学提醒 1.教师在教方位词时,可伸出右手表示“右”,伸出左手表示“左”,指着头顶表示“上”,指着地下表示“下”,指着面前表示前”,指着背后表示“后”。指着窗外或门外表示“外”,指着教室里表示“里”,等等。 然后按照板书或同学所写的这些方位词举行读、说练习,直到同学能根据教师的指示把这12个方位词都精确地说出来。然后再按照实际状况练习句型。

2.在进入课文之前,可以按照我们教室或小学里边的状况举行练习,这样让同学有亲近感。普通来说,多数同学经过一个月的生活学习,对小学的方位和一些基本设施差不多已经认识了,所以,教师可以按照实际状况引入课文。固然,假如有一张醒目的暗示图,暗示图再画得颜XXX美丽一点儿,效果会更好。例如: 教师:小学里边有邮局吗?有银行吗?有商店吗?有图书馆 吗? …… 教师:在哪儿?银行在哪儿?商店在哪儿?图书馆在哪儿?…… 教师:图书馆东边儿是什么地方? 足球场东边儿是什么地方?…… 教师:邮局/足球场/银行/图书馆/离这儿远吗? 课文(一)这几个句子操练完以后,可以问一个比较认识的同学(你应当知道他住哪儿): 教师: A,你的宿舍在哪儿 同学:我的宿舍在五楼/六楼/十四楼。 教师:十四楼在哪儿? 同学:十四楼在教学楼的西边。在留同学食堂的东边。 教师:离这儿远不远?有多远? 同学:不远。/很远。/也许有五六百米。…… 教师:怎么走? 同学:从这儿向来往西走。公路左边有一座白群的大接,那就是十四楼。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1618复习.doc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16 – 18 课)复习一.看拼音,写汉字: gēn⋯⋯ yīqǐXi ànzài zánmen shíhòu háish ì()()()()()di ànyǐng gōngyuán sùshèshēngcíhuòzhě()()()()()zīli ào li áoti ān er di ànshìj ùxi ūxíānj ìng ()()()()()chāoshìhuíl ái Zhèngzài shūdi àn shùnbi àn ()()()()()wénhuàcānguān l ǚxíng huǒchēyīnyuè()()()()() f ēij ī f ānyìbàozhǐméiy ǒu kǒuyǔ()()()()()二.看汉字,写拼音: ()()()()()便宜深浅短肥胖()()()()()打折种好看瘦合适三.完成句子: : 我在去好: 你常去西湖玩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里有什么A: 西湖怎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星期六、星期天你常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你来的时候,我正看电视呢! A: 你在哪里买东西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我在看《再见那些年》,很好看! : 我去超市,你去吗: 明天阿同去西贡 B: 我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你要《越中词典》还是《越英词典》A: 他去给一个旅游团当翻译。你跟他一起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组词成句: 1. 飞机火车还是坐坐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替花帮浇我一下儿顺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正在录音我呢听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常我看书图书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改错句: 1.我休息在家昨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去超市和她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有妹妹,也不有姐姐。我只一个弟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公共汽车来河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去超市的时候,方便帮我买一公斤大米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语教程 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第一课时你的自行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教学目的:一、通过对生词的学习,让学生准确掌握生词,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起交际作用 二、通过对本课主要句式的学习,掌握运用“……还是……”来表达 选择疑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词:辆 二、句式难点:选择疑问句“……还是……”的掌握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教学行为】师生问候,[PPT图片](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Hello , boys and girls , now class begins. Look at the picture , what do you see? ----(引出学生目的语:car.) 师:in Chinese , we say “chē”. (引出新课的题目)。Ok , today we will learn the new lesson, read after me ,”你的车是新的 还是旧的”(用拼音板书)。带学生读两遍。 二、生词和句式的学习(25分钟) (一)展示生词 [PPT展示带拼音]

(二)学生认读----教师带读----齐读----个别读----纠音 (三)生词讲解 1.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用PPT图片展示,让学生能准确认知和发音】教 师带读---学生读----学生个别读(纠音)----全班齐读。再闪现图片让学生认读。 2.辆:【PPT图片展示三辆自行车】教师引导学生讲解重点词“辆” 师:(指图片中的自行车)这是什么? 生:这是自行车。 师:这儿有几辆自行车? [板书](带着学生一起数) 生:(可能会说)这儿有三自行车。 师:我们应该说:“这儿有三辆自行车。” [板书] 师:你们有自行车吗? 生1:我有自行车。 师:你有几辆自行车? 生1:我有一辆自行车。 师:我们还可以说一辆什么呢?我们还可以说:“一辆摩托车、一辆出租车” [板书] 师:(总结格式) Num + M + N [板书] 【板书设计】(用不同颜色区别)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板书上的内容。 3.颜色:color.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下》教案25她学得很好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下》教案25她 学得很好 汉语教程(第3版)1下教案 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状态补语 二、教具 表示起得早/晚、写得好/不好、唱得好/不好、做得对/不对等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的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掌握状态补语的语义和用法。四、教学提示 1.本课把以前所说的程度补语改成了状态补语,状态补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动词+得+ 形容词”这个语法结构表达的语义,状态补语是对动作行为呈现的状态、结果和程度进行的描述、判断和评价。它所描述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是经常性的、已经发生的或正在进行中的。状态补语要让学生掌握结构形式比较容易。告诉学生: 肯定式:动词+得+形容词他来得很早。

否定式:动同+得+不+形容词我来得不早。 正反疑问句,动词+得+形容词+不+形容词你来得早不早? 为了让学生掌握语义,最好用图片展示某些状态。比方: 学生A七点起床,学生B八点起床。 老师: A起得早不早。B起得早不早? 学生:A起得很早。B起得不早。 学生: A晚上十一点半睡觉,学生B晚上九点睡觉 老师:谁睡得晚?谁睡得早? 学生: A睡得晚。B睡得早。 学生A测验得100分,学生B测验得50分。 老师: A学得怎么样。B学得怎么样? 学生: A学得很好。B学得不好。 学生: A跑100米跑14秒,学生B跑100米跑18秒。 教师: A跑得快不快。B跑得快不快? 汉语教程(第3版)1下教案 学生: A跑得很快。B跑得不快/跑得很慢。 为了说明状态补语必须跟在动词后边,如果动词带宾语时,要重复动词才能带状态补语,就展示写汉字的图片: A写汉字写得很端正。B写得歪歪扭扭。 教师:A写汉字写得怎么样。B写汉字写得怎么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