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杨寄洲)语法点详细解释

《汉语教程》语法点设置

北语杨寄洲主编 1999年8月

1——10课语音

11课:他住在哪儿?

1、汉语句子的语序:the word order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汉语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成分组成。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是谓语的连带成分。例如:

主语谓语

你好。

我去银行。

There are no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trict sense in Chinese;the word order is the main grammatical constituent of the language。Chinese sentences are made up of six elements:subject,predicate,object,attribute,abverbial and complement。The subject normally precedes the predicate in a sentence,and the object is an element related to the predicate,e.g.:

2、动词谓语句 the sentence with a verb as its predicate

动词作谓语主要成分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是:主语(S)+谓语(V)+宾语(O)。

A sentence with a verb as its predicate is one in which the verb

is the main element of the predicate。

The prammatical order for this type of sentences is:subject +predicate+object

例如:e.ge.

(1)我学习汉语。

(2)她吃米饭。

(3)我不去图书馆。

3、号码的读法 enumeration

号码中的数字为基数词的读法,不管有多少位数字,都要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例如:电话号、门牌号、护照号、汽车号等。

In reading a cardinal number,no matter how many digits there are,they are read out one by one。For example,telephone numbers,house numbers,passport numbers,car numbers,etc.

6 2 3 1 0 8 9 4 18楼 4门 8号

(1)号码中的“一”常常读为“yāo”。例如:181 号儿

“一”in a number is often read as “yāo”。

(2)号码中的“二”要读为“âr”,不能读为“liǎng”。例如:212号

“二”is pronounced as “âr”,it cannot be pronounced as “liǎng”。

(3)相同的数字要分别读出。例如:66004112号

Identical numbers are read out one by one。

12课:复习(二)

13课:我们都是留学生

1、怎么问(1):……吗?interrogation(1):yes/no questionswith “……

吗”

在陈述句句末加上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吗”,构成汉语的是非问句。

A yes/no question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inquisitive modal particle

“吗”to the end of an indicative sentence。

A:你是中国人吗?

B:是。(我是中国人。)

A:你是老师吗?

B:不是。我是学生。

A:他们都是留学生吗?

B:他们都是留学生。

2、状语 adverbials

动词和形容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叫状语。副词、形容词等都可以作状语。

The modifying elements before verbs and adjectives are called adverbials。Adverbs,adjectives,etc.

Can function as adverbials,e.g.

(1)爸爸妈妈都很好。

(2)汉字太难。

(3)语法不太难。

3、副词“也”和“都” the adverbs “也”(also)and “都”(all,

both)

副词“也”和“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在句中作状语。

The adverbs 也 and 都 are placed before verbs and adjectives and function as adverbials。

(1)(麦克是留学生,)山本也是留学生。

(田芳不是留学生,),张东也不是留学生。

(2)(麦克是留学生,山本也是留学生,),麦克和山本都是留学生。

14课:你在哪儿学习?

1、怎么问(2):疑问代词interrogation(2):questions with

interrogative pronouns

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怎么”“几”“多少”等来询问某一具体事物或者数量。例如:

你是哪国人?——我是加拿大人。

你住哪儿?——我住十楼。

她是谁?——她是玛丽。

谁是你们的老师?——王老师是我们的老师。

你学习什么?——我学习汉语。

注意:除了用“陈述句+吗”提问的疑问句外,别的问句末尾不可以再加“吗”。

2、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he attrbute and the structural particle “的”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修饰语叫定语。定语的作用是修饰和限定。定语在词组中要放在名词前边,在句子中要放在句子主语或宾语的前边。

他们的老师我的朋友玛丽的同学新同学

结构助词“的”要放在定语后边,是定语的形式标志。

(1)名词或代词作定语,表示限定和修饰所有、所属关系时,要加“的”。

例如:

我的书他的词典老师的本子图书馆的书我们的老师

(2)形容词词组作定语时,定语后要加“的”。例如:

很好的同学很旧的词典

(3)有时候,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用结构助词“的”。例如:

男同学中文书世界地图

3、介词“在”和“给”介词“在”加上处所词放在谓语动词前边,表示

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例如:

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

他在十楼住。

介词“给”表示行为的对象或受益者。例如:

我给你介绍一下儿,这是我的同屋。

她给妈妈打电话。

15课:这个箱子很重

1、形容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n adjectival predicate

形容词谓语句用来对事物进行描述和评价。

肯定式:这个箱子很重。汉字很难。

否定式:我不忙。汉语不太难。那个箱子不重。

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加“是”。例如:

*我是很忙。我们老师是很好。

形容词前一般要带副词,如果不带副词,句子的意思将不再具有描述功能,而带有比较的意味。例如:

这个汉字很难。

这个汉字难,(那个汉字不太难)。

这个箱子重,(那个箱子轻)。

2、怎么问(3):正反问句 interrogation(3):the affirmative-

negative question

把谓语主要成分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并列起来就构成正反问句。例如:

(1)他是不是老师?他是老师不是?

(2)你去不去?你去不去银行?你去银行不去?

(3)你忙不忙?

3、的字词组:“的”phrases

“的”字词组是由“的”字附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等实词或者词组后边组成的,其作用相当于名词,可以充当名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

(1)这些箱子是谁的?——旧的是我的,新的是我朋友的。

(2)这是谁的书?——这是我爸爸的。

16课: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1、主谓谓语句(1):the sentence with a subject-predicate phrase as

its predicate(1)

(1)你身体怎么样?——我身体很好。

(2)她工作忙不忙?——她工作不忙。

2、怎么问(4):选择问(……还是……?)interrogation(4):alternative

questions with“……or(还是)……”

估计答案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时用选择疑问句来提问。例如:

(1)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我的车是新的。

(2)他今天去还是明天去?——他明天去。

(3)他学习中文还是学习英文?——他学习中文。

3、怎么问(5):省略问(……呢?)interrogation(5):elliptical

questions with “……呢?”

省略问句有两种用法:

(1)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问的是处所。例如:

我的书呢?我的自行车呢?

(2)在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定。例如:

这是谁的包?——我的。

那个呢?——我朋友的。

你是哪国人?——我是英国人。你呢?

我是日本人。

17课:你们公司有多少职员?

1、有字句:the“有”sentence

“有”字句可以表达领有。

“有”字句的肯定式:A+有+B。

“有”字句的否定式:A+没+有+B。

你有汉语书吗?——有。

你有没有姐姐?——没有。

2、称数法:enumeration

The metrical system is used in Chine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0)

..................................................................99 100(一百)yìbǎi 100200 300 (900)

1000…………………………………………………………一千(yìqiān)10000…………………………………………………………一万(yíwàn)

108一百零八

110 一百一十

1018一千零一十八

1005一千零五

10890 一万零八百九十

3、询问数量:“几”和“多少” enquiries about an amount

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1——10之间时,用“几”;估计在10以上时,

用“多少”。例如:

你吃几个?——我吃两个。

你换多少?——我换五百美金。

4、数量词组:数+量+名 numeral-quantifier compounds :numeral

+quantifier+noun

汉语里数量词作名词的定语,表达事物的数量。每种事物都由相应的计量单位(量词)。例如:

五口人一位老师两本书一张照片三枝笔十五个本子三辆自行车

18课:复习

19课:你常去图书馆吗?

1、时间词语作状语:temporal words as adverbials

时间词语作状语,可以放在谓语前边作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例如:

你晚上做什么?——我晚上做练习。

下午你常去哪儿?——我常去图书馆。

2、“还是”和“或者”:二者的不同用法是——

“还是”用于选择问句。

你吃馒头还是吃包子?——我吃馒头。

你上午去还是下午去?——我下去去。

“或者”多用于陈述句。

星期天,你做什么?——我常常在宿舍看书或者跟朋友聊天。

晚上我常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

20课:他在做什么呢?

1、动作的进行:the progression of an act

动词前边加上副词“在”“正在”“正”或句尾加“呢”,表示动作的进行。

“在”“正在”和“正”也可以与“呢”同时使用。例如:

麦克正在做什么呢?——他正在玩电子游戏呢。

你在做什么呢?——我在听录音呢。

他们正在做什么呢?——他们正在上课呢。

“正”重在表示对应某时间动作的进行。“在”重在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正在”兼指对应某时间与动作进行的状态。否定式用“没(有)”。例如:麦克,你是不是在听音乐呢?——我没有听音乐,我在听课文录音呢。

他们在上课吗?——他们没上课。

有的动词不能和“正”“正在”“在”搭配。这些动词是:是,叫,有,来,认识等。

2、双宾语句:the sentence with two objects

汉语有些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第一个叫间接宾语,一般指人;第二个是直接宾语,一般指事物。但是,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在汉语中比较少,多数动词不能带双宾语。可以带双宾语的动词有:教,给,借,还,问,回答,告诉等。

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

我问老师一个问题。

3、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怎么+动词 inquiring about the manner of an

act

“怎么+动词”的形式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方式或者方法,请求对方说明“怎么做某事”。例如:

咱们怎么去?——骑车去吧。

你怎么去大使馆?——我坐车去。

21课:我去邮局寄包裹

1、动作行为目的和方式的表达:连动句the sentence with verb

constructions in series

谓语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叫连动句。

(1)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去/来+(什么地方)+做什么

他明天去上海参观。

我来中国学习汉语。

(2)怎么做某事。

我们坐飞机去上海。

他们骑车去。

你用汉语翻译这个句子。

22课:我看看皮大衣

1、动词重叠:the reduplication of verbs

汉语中表达当做时间短、尝试、轻微等意义时,用动词的重叠形式:V+V。使用这一格式时,说话的语气显得轻松、随便,一般用于口语。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或“A一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中间不能加“一”。例如:

试试试一试学习学习复习复习

你看看这本词典合适不合适?

你听听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我试试这件衣服,可以吗?

如果动词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或者完成,重叠形式是“A+了+A”和“AB了AB”式。

试试——试了试看看——看了看复习复习——复习了复习

“有”“在”“是”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表示正在进行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不能说:我正在听听音乐呢。

2、又……又…… not only……but also……

“又……又……”用来连接并列的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表示两种情况或状态同时存在。例如:

这件大衣又好又便宜。

我们的教室又安静又干净。

那个箱子又小又旧。

3、“一点儿”和“有点儿”:

“一点儿”可以作定语。例如:他会一点儿汉语。请给我(一)点儿水喝。“有(一)点儿”作状语,多用于表达不如意的事情。例如:

这件有(一)点儿长。

那件颜色有(一)点儿深,有没有浅一点儿的?

注释:

1、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计算单位是“元”“角”“分”,口语中说“块”

“毛”“分”。

最后一位可以不说,如果中间有两位以上的“零”,后一位必须说出。如:100.50元——一百元零五角——一百块零五毛

如果只是块、毛或分一个单位,口语中常常在最后加上“钱”字。

20.00元——二十块 0.50元——五毛(钱) 0.05元——五分钱

2、太……了

“太+形容词+了”表示程度过分或程度高。前者用于表达不满意,后者用于赞叹。

(1)不满意:太贵了太大了太忙了太旧了

(2)称赞、赞美:太好了!太美了!

23课: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1、名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 nominal predicate

名词谓语句是名词、名词词组、数量词、时间词等作谓语的句子。名词谓语句的语序是:主语(S)+谓语(N)。意思是“A是B”,但是谓语前面不用“是”。否定句用“A不是+名词(N)”。

名词谓语句表达时间、价格、日期、数量、天气、年龄、籍贯等。例如:今天几号?——今天十月八号。

今天星期几?——今天星期二。

苹果多少钱一斤?——一斤六块五。

小马二十岁。

2、年、月、日:year,month,date

(1)年的读法 1997年 2000年 2002年

(2)12个月的名称一月二月……

(3)日期的名称一日(号)……

(4)日期的表达顺序是:年、月、日 1997年7月1日(号)“日”和“号”都表示某一天,“日”用于书面语,“号”用于口语。

表达日期、星期等时间可以用名词谓语句,也可以用“是”字句。例如:

今天是十月二十七号。今天(是)星期三。

3、怎么问(6):疑问语调 interrogation:the interrrogative

陈述句只要带上疑问语气就构成一个疑问句。

你的生日是十月十八号?

你今年二十岁?

他也参加?

24课:复习

25课:我们七点一刻出发

1、时间的表达: indicating the time

(1)时刻的表达 indicating a particular point of time 汉语表达时刻的词语是:点(钟)、刻、分等。问时刻要说:现在几点?例如:

现在几点?——现在八点。

8:00——八点 8:05——八点零五分 8:15——八点一刻/八点十五分

8:30——八点半/八点三十分 8:45——八点三刻/八点四十五分/差一刻九点8:55——八点五十五分/差五分九点

(2)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例如:

年、月、日、点钟、分

1949年10月1日

1999年10月25日上午八点二十分

(3)表达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和状语。例如:

现在八点二十。今天星期五。(谓语)

我看晚上七点一刻的电影。(定语)

我明天上午有课。(状语)

(4)句子中如果既有地点状语又有时间状语时,时间状语常常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例如:

我们晚上在宿舍看书。

去年我在北京学习。

26课:我打算请老师教京剧

1、使令意义的表达:兼语句 the pivotal sentence

汉语表达“让某人做某事”的意义时,用兼语句。兼语句的谓语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兼语句的前一个动词常常是“请”“叫”“让”等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兼语句的语序是:主语+使令动词(叫、让、请)+兼语+动词+宾语

(我)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爱好。

老师叫大家回答问题。

公司派他来中国。

我想请一个老师教书法。

27课:学校里边有邮局

1、方位词 location words

表示方向位置的名词叫方位词。汉语的方位词有:

方位词跟名词一样,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或中心语。例如:里边儿有个人。

邮局在学校西边儿。

图书馆里边儿有很多阅览室。

左边儿的椅子是我的。

前边儿的学生是我们班的。

方位词作定语后边要用“的”。例如:

外边儿的教室里边儿的房间前边儿的同学

方位词作中心语时,前边一般不用“的”。例如:

教室里边学校外边邮局东边

方位词“里边”和“上边”的用法:“里边”和“上边”和前边的名词结合时,“边”常常省略。例如:

屋子里有很多人。

桌子上有很多书。

在国名、地名后边,不能再用“里”。例如:

*在中国里在北京里(错误的表达,不能这样说)

2、存在的表达 indicating existence

(1)“在”表示某事物的方位和处所

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在+方位词/处所词语

邮局在东边。

洗手间在那边。

玛丽在教室里(边)。

(2)“有”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

方位词/处所词语+(没)有+名词(表示存在的人或者事物)

学校里边有邮局。

邮局旁边有一个商店。

门前有很多自行车。

我的宿舍里没有电话。

(3)当知道某处有某人或某物时,要求确指某人是“谁”、某物是“什么”

时,用:方位词/处所词语+是+名词

这个包里是什么东西?——这个包里是书和词典。

玛丽前边是麦克。

3、多……?汉语用“多+远/高/大/长”询问时间、年龄、高度、距离、

重量等。(ask about time,age,height,distance,weight)

从学校到博物馆(有)多远?——有五六公里。

你多高?——一米七八。

小王多大?——他二十岁。

4、介词“离,从,往”介词“离,从,往”都可以和处所词一起放在动

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地点、起点、方向等。如:

表示距离:离+处所词

北京离上海1462公里。

表示起点:从+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

他从美国来中国。

我们从八点开始上课。

玛丽从学校去大使馆。

表示方向:往+方位词/处所词

从这儿往东走。

我要往那儿去,你呢?

往前一直走就是邮局。

28课:我想学太极拳

1、能愿动词 modal verbs

能愿动词表达能力、要求、愿望和可能等。如:“会”“要”“想”“能”

“可以”等。能愿动词放在动词前边。否定时要用“不”。带能愿动词的句子正反问句的形式是并列能愿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而不是动词。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使用,词尾也不加“了”。

(1)会 can may

表示有能力做某事,否定时用“不会+动+名”例如

她会说汉语。

你会打太极拳吗?/你会不会打太极拳?——我不会打太极拳。

(2)想 want,would like

表示愿望、打算和要求。例如

很多外国学生想来中国留学。

你想不想学太极拳?

(3)要 want,wish,must

表示要求作某事。否定时用“不想”“不愿意”,不说“不要”。例如:

今天下午你想不想去商店?——我要学太极拳,不想去商店。

应该,必须;否定时用“不要”或“别”,表示劝阻。例如:

请大家不要讲话。

(4)能/可以 can,may

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否定时用“不能”。例如:

她今天不能上课。

你可以用汉语说。

表示情理上允许或环境许可。例如:

下午你能跟我一起去吗?——对不起,我有事,不能跟你一起去。

注:“会”“想”“要”还是动词。

“会”作动词用时,表示熟习某种技能。

她会英语,不会法语。

她会电脑。

“想”作动词用时,表示思考、考虑、想念等意思。

你们想想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我有点儿想家。

“要”,作动词用时,表示“希望得到”。例如:

你要什么?——我要一个胶卷,

你要点什么?——我要一杯咖啡。

2、询问原因:inquiring about the reason

“怎么”加上动词的否定形式询问原因。例如:

今天玛丽怎么没来?——老师,玛丽今天有点儿不舒服,要去医院,不能来上课。

昨天你怎么没去学太极拳?——昨天我有事。

29课:她学得很好

1.状态补语(1)the complement of state(1)

状态补语是指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用“得”连接的补语。

状态补语的主要功能是对结果、程度、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或评价。状态补语所描述和评价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是经常性的、已经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

肯定式:动词+得+形容词

你每天起得早不早?——我每天起得很早。

她太极拳打得怎么样?——打得很不错。

她说汉语说得好吗?——说得很好。

否定式:动词+得+不+形容词

你星期天起得很早吗?——我星期天起得不早。

你汉语说得怎么样?——我汉语说得不好。

他汉字写得好不好?——他汉字写得不好。

正反疑问句:动词+得+形容词+不+形容词

你今天起得早不早?

她汉语说得好不好?

注意:动词带有宾语时,带状态补语的句子的结构形式是:

动词+宾语+动词+得+形容词

他打太极拳打得不好。

她说汉语说得很好。

在实际的交际中,句中第一个动词常常不说,变成主谓谓语句。例如:

他打太极拳打得不好。——他太极拳打得不好。

他说汉语说得很好。——他汉语说得很好。

30课:复习

31课:田芳去哪儿了?

1、语气助词“了”(1)the modal partical“了”(1)

语气助词“了”用在句尾,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有成句作用。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动作已发生或某种情况已出现。试比较下边句子:

事情发生前:事情发生后:

你去哪儿?——我去商店。你去哪儿了?——我去商店了。

你买什么?——我买衣服。你买什么了?——我买衣服了。

正反疑问句形式是:“……了没有?”例如:

你去医院了没有?——去了。(我去医院了。)

你买今天的晚报了没有?——没买。(我没买今天的晚报。)

“还没……呢”表示事件现在还没有开始或完成,含有即将开始或完成的意思。例如:

她回家了吗?——她还没有回家呢。

他走了没有?——他还没有走呢。

动词前用“没(有)”表示否定意义时,句末不用“了”。例如:

我昨天没去商店。

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

表达经常性的动作时,句尾不能用“了”。例如:

每天早上她都去打太极拳。

她常来我家玩儿。

2、“再”和“又”副词“再”和“又”都放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

或情况的重复。不同的是:“再”用于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又”

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例如:

今天我去看她了,我想明天再去。

他上午来了,下午没有再来。

他昨天来看我了,今天又来了。

他昨天没来上课,今天又没来。

32课:玛丽哭了

1、动作的完成:动词+了动词后边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例如:

你喝吗?——(不)喝。

你喝了吗?——喝了。/没(有)喝。

“V+了”要带宾语时,宾语前边要有数量词或其他词语作定语。例如:

我买了一本书。

他喝了两瓶啤酒。

我吃了一些鱼和牛肉。

如果宾语前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时,句末要有语气助词“了”才能成句。

句子的功能是传达某种信息,以期引起注意。例如:

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不要给我买了。)

我们吃了晚饭了。(不吃了。/你不用给我们做了。)

我喝了药了。(不喝了。/你放心吧。)

如果宾语前既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句末也没有语气助词“了”,必须再带一个动词或分句,表示第二个动作紧跟着第一个动作后发生。例如:

昨天,我买了书就回学校了。

晚上我们吃了饭就去跳舞。

注意:在连动句中,第一个动词后边不能有“了”。例如:

错:他去了上海参观。(他去上海参观了)。

错:她们坐了飞机去香港。(她们坐飞机去香港了。)

正反疑问句的形式是:……了没有?/V+没(有)+V 例如:

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打了。

你吃药了没有?——没有吃。

她来没来?——她没来。

你看没看电影?——看了。

否定式是在动词前面加“没(有)”,动词后不再用“了”。例如:

你吃了几片药?——我没有吃药。

你买了几张地图?——我没有买地图。

2、因为……所以……“因为……所以……”连接一个因果复句,表达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例如:

他因为病了,所以没来上课。

他因为要在中国工作,所以学习汉语。

因为她学习很努力,所以学得很好。

“因为”“所以”都可以单独使用,“因为”表示原因,“所以”表示结果。

例如:

因为下雨,下午我们不去公园了。

我觉得寂寞,所以常常想家。

33课:我下了班就去看房子了

1、“就”和“才”副词“就”和“才”都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就”表示不久即将发生。例如:

你等一下,她马上就来。

现在六点,飞机六点半就到。

“才”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刚刚发生。例如:

我才到家。

她才来半年就已经说得不错了。

“就”还表示事情发生得早、快、容易做或进行得顺利等。例如:

她来中国以前就学汉语了。

不要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到了。

她吃了两片药感冒就好了。

我早就上班了。

“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慢、不容易做或进行得不顺利。例如:

昨天他十点钟才起床。

八点上课,她八点半才来。

我等了半天车才来。

2、要是……(的话),就……连接一个复句。表示在假设情况下产生的

结果。例如:

要是决定了就给我来个电话。

要是想家,就给妈妈打个电话。

要是你去,我就去。

3、虽然……但是……连接一个复句,表示转折关系。先承认和肯定“虽

然”后边的事实,然后突出“但是”后边的意思。例如:

他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学得很好。

外边虽然很冷,但是屋子里很暖活。

虽然我也想家,但是我不感到寂寞。

34课:我都做完了

1、动作结果的表达:结果补语 indicating the complement of result

动词“完、懂、见、开、上、到、成”,形容词“好、对、错、早、晚”等都可以放在动词后边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肯定式:动词+动词/形容词

我听懂了老师的话。

我看见玛丽了。她在操场打太极拳呢。

今天的练习我做完了。

否定式:没(有)+动词+结果补语(否定句的补语后要去掉“了”)我没有听见你的话。

这课课文我没有看懂。

我没有看见你的词典。

正反疑问句形式是:……了没有?

你看见玛丽了没有?——看见了。

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还没做完呢。

这道题你做对了没有?——没做对。

动词后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例如:

我定错频道了。

我没看见你的词典。

动态助词“了”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边,宾语的前边。例如:

2、结果补语:上,到

3、主谓词组作定语

35课: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

1、动作持续时间的表达:时量补语

2、概数的表达

3、离合动词

36课:复习六

37课:我比你更喜欢音乐

1、比较句:比字句;A有/没有B(这么/那么)……;不如

2、数量补语

3、感叹句

38课:我们那儿的冬天跟北京一样冷

1、比较句:跟……一样/不一样

2、不但……而且……

39课:冬天快要到了

1、变化的表达:语气助词“了”(2)

2、动作即将发生

3、状语和结构助词“地”,

《汉语教程》所涉及到的语法点

《汉语教程》所涉及到的语法点 第一册(上): 8 课:吧二和两 10课:呢、您、动词谓语句、号码的读法 11课:一下儿、吗、也、都 12课:疑问代词、结构助词“的”、介词“在”和“给” 13课:形容词谓语句、正反问句、“的”字词组 14课:有(一)点儿+形、主谓谓语句、A还是B?、呢? 15课:“有”字句、几/多少、数量词组 第一册(下): 16课:咱们、吧、还是/或者 17课:呢、正/正在/在、双宾语句、怎么+动词 18课:连动句、太+形容词+了、动词重叠、又…又…、一点儿/有一点儿、名词谓语句、…们、兼语句、多+形、方位词、存在句、离/从/往、再/又、从…到…、能愿动词(会、能、要、可以)、还+形、状态补语、不是…吗?句尾“了”、就、别…了、因为…所以…、形+了(一)点儿、还是、就/才、要是…(的话),就…、虽然…但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上”、“成”、“到”、主谓词组作定语、对(介词)、好+数量、时量补语、概数的表达、离合动词

第二册(上): 1课:怎么说呢、还是、比较句、数量补语、感叹句 2课:好了、比较句、不但…而且… 3课:…着呢,都…了,该…了、结构助词“得/的/地”、无主句、4课:趋向补语 5课:V过、动量补语 6课:是…的、一…就…、形容词重叠 7课:主谓谓语句、结果补语、差一点儿 8课:不怎么样、别提了、形+了+一点儿、形+得很、被动句、量词重叠 9课:复合趋向补语 10课:V着 第二册(下): 11课:存在句、越来越…/越…越… 12课:“把”字句(1) 13课:“把”字句(2) 14课:还好、才+数量、你说、可…不可…、“被”字句、否定副词“又” 15课:可能补语(1) 16课:可能补语(2)、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只要…就… 17课:V起来、V出来、V出来、V下去、只有…才…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讲解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讲解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汉语语法研究进阶类最重要的语法参考书之一,也是近年来汉语类硕士研究生考试拔高类教材之一。我们每年都会专门针对《教程》进行专业课(学硕/汉硕)讲授与拓展,以此来培养中国学生对于汉语的语法分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知识扩展和问题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精准性与对现汉的分析能力。这是名校考研(汉硕/语用)致胜的关键。 一、知识拓展举例: 【原文】 第三版:P5“第一,我们所使用的记录汉语的文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一种基本上表意的方块汉字。” 第四版:P5“第一,我们所使用的记录汉语的文字不是音素文字,而是一种能直接表意的方块汉字,说得更确切些,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 【疑问】“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意音文字”、“语素音节文字” 【解释】文字的类型主要按两大方面分类。 首先,语言具有二层性特点,即:下层为语音层,上层为音义结合层。一种文字的字符若对应于语言下层的话,那么这种文字就属于表音文字(如:英语);如果一种文字的字符对应于上层的话,那么它就属于表意文字(如:汉语)。 其次,语言中有很多单位: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如果按照字符对应的单位来分,文字类型分为:音素/音位文字(如英语);音节文字(如:日语、汉语);语素文字(如:汉语)。 《教程》第三版指出汉字是“表意的方块汉字”是按照第一大类划分的;第四版指出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实际上是按照第二大类划分的。 另外,关于汉字“表意文字”(《现代汉语》-黄廖本)与“意音文字”(《语言学纲要》)之区别与优劣: (1)汉字在最初产生的时候主要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造字法都体现汉字的表意性。汉字在最初产生的时候表意特点鲜明,我们可以从汉字本身了解到汉字的意义。但是汉字经历了无数次改造与简化,如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以及建国后的汉字简化等过程。所以现代汉字的表意性

《汉语教程》第1册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课题:《可以试试吗》 课时:2学时(80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和规范写出并运用本课出现的17个生词。 2.让学生了解汉语钱币的说法,掌握“太+adj.+了”的用法,并重点掌握本课三个语法的用法。 3.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流利的复述课文内容。 4.本课的场景是买衣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国买衣服的基本流程,并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教学内容及重点: 教学内容: 1.生词17个; 2.语法:(1)动词重叠;(2)又···又···;(3)一点儿、有(一)点儿;(4)太+adj.+了 3.课文(一)、(二)。 教学重点:以下内容有无难点? 1.下列生词的例解和扩展:深、浅、合适、种、打折; 2. “太+adj.+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重叠的形式、意

义和用法,“又……又……”的用法,“一点儿”和“有(一)点儿”各自的用法和区别; 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买东西的正确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设定一定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语法规则。 2.运用直观的手段: (1)实物:苹果、橘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解释“种”的含义,并以苹果为例解释“又···又···”的用法。 (2)图片:羽绒服、长、短、深、浅、肥、胖、瘦、打折,并用图片对比展示“合适”。 3.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便宜(贵) 4.交际活动训练:练习怎么买衣服。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二、学习生词及词语扩展练习(17分钟) 三、学习课文(5分钟) 四、导入、操练语法:“太+adj.+了”、动词重叠、“又····又···”、“一点儿”和“有(一)点儿”(17分钟)

初级汉语综合课 第五课

初级汉语综合课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五课我听过钢琴协奏曲《黄河》 一、课文 (一)我吃过中药 (山本和爱德华谈来中国后的经历……) 爱德华:山本,你的感冒好了吗? 山本:好了。来中国以后我已经得过三次感冒了。 爱德华:我一次病也没有得过。 山本:你身体真不错。我还住过一次院呢,看过中医,也吃过中药。 爱德华:听说中药很苦,是吗? 山本:有的苦,有的不苦。我喝的是中成药,甜甜的,一点儿也不苦。吃了这些中药我的病就好了。 爱德华:我听说中医看病很有意思。 山本:中医看病不化验,只用手摸一摸脉就给你开药方。还用按摩、针灸等方法给病人治病。 爱德华:是打针吗? 山本:不是打针,是扎针。 爱德华:你针灸过吗? 山本:我按摩过,没有针灸过,但是见过。 爱德华:是什么样的针呢? 山本:是一种很细很细的针。 爱德华:没见过。 (二)你以前来过中国吗 罗兰:山本,听说你曾经来过中国,是吗? 山本:是啊,来过一次。你呢? 罗兰:我没有来过,这是第一次。你都去过什么地方? 山本:我已经去过好多地方了。北边去过哈尔滨,南边到过海南岛,东边上过泰山,西边去过西安和敦煌。

罗兰:你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来中国以后,我只去过颐和园、故宫和长城。山本:习惯吃中餐了吗? 罗兰:早就习惯了。 山本:你吃过哪些中国菜? 罗兰:吃过很多。最喜欢吃的是北京烤鸭。你爱吃什么? 山本:中国菜我都爱吃。还爱吃烤白薯、糖葫芦什么的。 罗兰:看过京剧吗? 山本:没看过。听过京剧很有意思,我很想去看看。 (三)我听过钢琴协奏曲《黄河》 田芳:爱德华,你说你是个音乐迷,你听过中国音乐吗? 爱德华:当然听过! 田芳:听过什么? 爱德华:在加拿大时,我亲耳听过一位中国钢琴家演奏的《黄河》。 田芳:你觉得怎么样? 爱德华:好极了,真想再听一遍。 田芳:听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吗? 爱德华:听说过,但是没听过。好听吗? 田芳:你听了就知道了。 爱德华:我很想听听,你这儿有光盘吗? 田芳:有。 爱德华:借给我听听吧。 田芳:你拿去吧。听完就还给我。 爱德华:一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 二、生词

《汉语教程》(杨寄洲)语法点详细解释

《汉语教程》语法点设置 北语杨寄洲主编 1999年8月 1——10课语音 11课:他住在哪儿? 1、汉语句子的语序:the word order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汉语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成分组成。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是谓语的连带成分。例如: 主语谓语 你好。 我去银行。 There are no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trict sense in Chinese;the word order is the main grammatical constituent of the language。Chinese sentences are made up of six elements:subject,predicate,object,attribute,abverbial and complement。The subject normally precedes the predicate in a sentence,and the object is an element related to the predicate,e.g.: 2、动词谓语句 the sentence with a verb as its predicate 动词作谓语主要成分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是:主语(S)+谓语(V)+宾语(O)。 A sentence with a verb as its predicate is one in which the verb is the main element of the predicate。 The prammatical order for this type of sentences is:subject +predicate+object 例如:e.ge. (1)我学习汉语。 (2)她吃米饭。 (3)我不去图书馆。 3、号码的读法 enumeration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23 学校里边有邮局吗

第二十三课学校里边有邮局吗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方位词 存在的表达:汉语的存现句 二、教具 一张表示方位的示意图,也可以是一张交通图,标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让学生学会问路,学会表达什么地方有什么单位(学校里边有邮局吗),什么单位在什么地方(博物馆在哪儿)。 四、教学提示 1.老师在教方位词时,可伸出右手表示“右”,伸出左手表示“左”,指着头顶表示“上”,指着地下表示“下”,指着面前表示前”,指着背后表示“后”。指着窗外或门外表示“外”,指着教室里表示“里”,等等。 然后根据板书或学生所写的这些方位词进行读、说练习,直到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指示把这12个方位词都准确地说出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练习句型。 2.在进入课文之前,可以根据我们教室或学校里边的情况进行练习,这样让学生有亲近感。一般来说,多数学生经过一个月的生活学习,对学校的方位和一些基本设施差不多已经熟悉了,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课文。当然,如果有一张醒目的示意图,示意图再画得色彩漂亮一点儿,效果会更好。例如: 老师:学校里边有邮局吗?有银行吗?有商店吗?有图书馆吗? …… 老师:在哪儿?银行在哪儿?商店在哪儿?图书馆在哪儿?…… 老师:图书馆东边儿是什么地方? 足球场东边儿是什么地方?…… 老师:邮局/足球场/银行/图书馆/离这儿远吗? 课文(一)这几个句子操练完以后,可以问一个比较熟悉的学生(你应该知道他住哪儿): 老师: A,你的宿舍在哪儿 学生:我的宿舍在五楼/六楼/十四楼。 老师:十四楼在哪儿?

学生:十四楼在教学楼的西边。在留学生食堂的东边。 老师:离这儿远不远?有多远? 学生:不远。/很远。/大概有五六百米。…… 老师:怎么走? 学生:从这儿一直往西走。马路左边有一座白色的大接,那就是十四楼。 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课文(二)。这样引人,结合本学校本教室的地形地物,学生比较易于辨别清楚东西南北的方位,然后进入课文就可能比较容易了.初级阶段,只要学生憶得了句子的语义,就会知道句子的用途,就要尽快投入操练,而不要花费时间过多地去讲解这个句子体现的是什么语法,待学生有了实际的路感,知道了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以后再简单归纳一下就可以了,老师们当然知道哪一课讲的是什么语法,但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是,我们只是在一定语法结构的支撑下-引导学生学习操练一个个有用的句子,而语法就隐含在这些有具体语义、有一定交际价值的活的句子中,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学习了这一课,学生能够用上这些句子去问路、找人,不再迷路了,就算没有自学。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实用的口语教学。 3.本课的词语有“从”与“离”,“有”和“是”用法的区別。 “从”表达的是动作或时间的起点(地点或者时点)只是一个点。它一般不关心动作的终点(另一个点),要涉及動作终点的时候,要用别的词语(例如“到”、达”)。而“离”2歩及涉及和连接的是两个点(处所的或时间的),例如: 北京离天津不太远. 北京离上海很远。 北京离上海有1400 多公里。 “从”只表示起点:我从美国来. 我们从八点开始上课。 他从学校去大使馆。 所以一定告诉学生,表示两之间的距高时要用“离”,表示起点时要用“从”。至于“往”则表示动作的方向或指向。 从这儿一直往东走。 你从这儿往西看,那个楼就是我的宿舍楼。 汉语里“有”和“是”都可以表示存在。不同的是:表达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时,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词汇语法讲解 有(一)点儿忙 “有(一)点儿”,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我最近有(一)点儿忙。 这个箱子有(一)点儿大。 主谓谓语句(1) 主谓词组作谓语,说明或描写主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例如:(1)A:你身体怎么样? B:我身体很好。 (2)A:她工作忙不忙? 估计答案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时用选择疑问句提问。例如: (1)A: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B:我的车是新的。 (2)A:她明天去还是今天去? B:她明天去。 (3)A:他学习中文还是学习英文? B;他学习中文。 怎么问(5):省略问句(……呢) 省略问句有两种用法: 1、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问的是处所。例如: (1)我的书呢?(=我的书在哪儿?) (2)我的自行车呢?(=我的自行车在哪儿?) 2、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例如: (1)A:这是谁的包? B:我的。 A:那个呢?(=那个包是谁的?) B:我朋友的。 (2)A:你是哪国人? B:我是英国人。你呢?(=你是哪国人?) A:我是日本人。 “有”字句 “有”字句可以表达领有。 “有”字句的肯定式:A+有+B;否定是:A+没有+B

(1)A:你有汉语书吗? B:有。 (2)A:你有没有姐姐? B:没有。 询问数量:“几”和“多少” 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1—10之间时,用“几”;估计在10以上或难以估计时用“多少”。例如: A:你吃几个? B:我吃一个。 A:你换多少? B:我换五百美元。 数量词组:“数+量+名” 汉语隶属两次作名词得定语,表达事物的数量。每种事物都有相应的计量单位(量词)。例如: 五口/个人;一位/个老师;两本书;三辆自行车;四件毛衣;一张照片;三支笔;十五个本子。 改错句: 1、我们班有十八个留学生们。 2、谁是你们的老师吗? 3、我有一本汉语词典。 4、我们的学校是很大。 5、你有没有一个中国朋友吗? 6、我明天下午有上课。 7、你爸爸做什么的工作? 8、都我爸爸妈妈是老师。 我很少看电视 句中的“很少”是“不常”的意思。 “很少”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如可以说:很少吃馒头,很少看电视,很少看电视。但“很多”不能作状语。不能说:★很多吃米饭,很多看电视。 时间词语作状语 时间词语作状语,可以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例如: (1)A:你晚上做什么? B:我晚上做练习。 (2)A:下午你常去哪儿? B:我常去图书馆。 “还是”和“或者” “或者”跟“还是”的不同用法是: “还是”用于选择问句。 (1)A:你吃馒头还是吃包子? B:我吃馒头。 (2)A:你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B;下午去。 “或者”多用于陈述句。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教材分析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的编写理念、编写原则、结构内容等的分析,以期发现该教材在课文、词汇、语法、练习等方面的优劣势。 标签:汉语教程;课文;词汇;语法;练习 一、教材现状: 《汉语教程》是由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综合课教材。本套教材共分三册六本,包括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下)及第三册(上、下)。 本文选取《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为分析评估对象。 二、教材编写理念: (1)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 (2)注重课堂讲练,借此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原则: 本教材的编写严格依照刘珣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五项原则: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 四、适用对象: 该教材为综合课程教材,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五、教材类型: 该套教材第三册(上、下)属于课文型教材,题材属于短文。 六、教材目标: 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七、教材结构内容:

《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三册由课文、生词表、注释、词语用法、练习五部分组成。 1.课文 程相文(2001)认为,“编好课文是编好教材的关键。” 第三册课文(51-76课)以记叙文为主,内容多是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的小故事。大部分选自报刊杂志。教材的目的是以语法为指导去学习课文,教材中生词、注释和语法说明,都是为课文教学服务的。 1.1课文的内容 (1)课文的语言 1)语言的口语化 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课文应当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汉语教程》部分课文的语言做得比较好。对话通俗易懂,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便于学生模仿。 2)语言的规范化 刘珣(1994)主张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教材)应该强调语言 的规范性,首先选取书面语和口语通用的词语,全国各地通用的词语。在这一点上,《汉语教程》的课文比较贴合实际。 (2)课文的难易度 教材课文的难易度参考第三册每课的平均句长,再结合每课的字数、句数来分析:《汉语教程》第三册每课的平均句长在1745到2909之间。但按学生的认知顺序,课文难度并未呈规律性的逐级递增,因而第三册的课文难易度编排上有些欠缺。 2.生词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贯穿着教学的始终。对生词量的控制、选择及编排应该体现科学性。 2.1词汇量 教材每课生词控制在40个左右,共出生词1400多个。每个生词后都有英文释义。就本书第三册的上下两本教材来看,第三册下中平均每课所含的生词量高

最新对外汉语《汉语教程》第三册第六课《吃葡萄》课文和语法教案

对外汉语《汉语教程》第三册第六课《吃葡萄》课文和语 法教案

《汉语教程》(杨继洲主编)第三册(上) 第六课《吃葡萄》课文和语法部分第66——72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容,并能复述课文。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法,会用“不料、竟然、只是、并”造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 2、重点语法:不料、竟然、一+动词、只是、并 三、课型 中级汉语精读课 四、教学方法 1、对于课文,运用讲练法和问答法,使学生参与到课文的讲解中。 2、对于语法点,运用演绎—归纳法和讲练法,提供丰富语境,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重点语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利用猜词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复习生词的情况,重点词语请学生造句。) 1、来:从过去到现在学生造句 2、当:就在那个时候或地方造句 3、串:(手拿一窜钥匙)问:老师手里拿着什么? 答:老师手里拿着一串钥匙。 4、白:没有意义或作用的,不付钱组词 5、意外:作形容词表示没有想到的,或是作名词表示没有想到的事情,一般指不好的事情。造句 (二)导入课文 大家送东西或是礼物给别人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有什么表现?都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请同学来说说) 大家通过预习已经知道,课文中的“我”送给不同的人吃葡萄,他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我”把葡萄送给了哪些人?他们各自有什么反应? (三)讲解课文 (说明:讲练课文时,学生提问或是问答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 (一)串讲第一段 1、个别学生读一遍。 2、内容理解: ①问:我家院子里的葡萄树最近几年长得好不好?你怎么知道的? 答:长得不好。因为几年来一直半死不活的。 ②问:去年,发生了什么让人感到意外(没想到)的事情? 答:去年,葡萄树竟然长出了许多叶子,还结了许多葡萄。 ③问:我为什么想送给别人一些葡萄? 答:因为葡萄特别甜,我想让大家也分享一下我收获的喜悦。 3、讲练语言点: (1)、不料竟然

《汉语教程》文化词汇研究

《汉语教程》文化词汇研究 【摘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刘珣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录的文化词汇为基础,以杨继洲先生主编的《汉语教程》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汉语文化词汇在《汉语教程》中的编写情况。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文化词汇 汉语文化词汇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者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会导致学习者在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因此,常敬宇在其所著的《汉语词汇文化》中指出,外国学生想要学好汉语,在具有初步的汉语基础知识之后,还应该进一步学习掌握最能反映汉文化特征的汉语文化词汇。 一、《汉语教程》简述 《汉语教程》是由杨继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及率很高的一套对外汉语教材,该套教材自1999年问世以来,被国内外许多教学单位选作制定教材。至今,该套教材先后在2006年和2011年进行两次精心的修改。 该套教材为综合课教材,全套教程共分为三册。其中,一年级部分为第一册上、下,教学对象适用于零起点或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二年级部分为第二册上、下,教学对象适用于中级阶段的外国学生;三年级部分为第三册上、下,教学对象适用于高级阶段的外国学生。 《汉语教程》全书结构紧凑,内容循序渐进。该套教材的内容分布均为课文、生词、语音、注释以及练习五个部分。正如杨继洲先生所说,该套教材的编写原则为“语言实用,内容生动,练习丰富,语法简明。”因此,该套教材的语言材料都是外国学生来华学习生活或工作所需要的。 二、《汉语教程》文化词汇概述 《汉语教程》共计100课,共有生词3300个,每课生词都充分考虑到了词汇大纲对词汇等级的规定。从该套教材中抽取出的文化词汇共计202个(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本研究采取不去重的数据统计方式),文化词汇多数归纳到生词这一个大板块中,除了表明词性、拼音和英文注释外无过多说明,但值得注意的是,编者在生词这一大板块中必要时分出了专有名词,如长城、故宫、孔子、希望工程等。 根据王国安、王小曼所著的《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一书,本研究将文化词汇共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汉语人名的文化词汇、汉语称谓的文化词汇、汉语地名

对外汉语教学之语法教学教案模板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情况 1、所用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杨寄洲主编 2、教授对象:人文系一年级学生 3、课程类型:语法 4、教学时间:一课时 5、参考资料: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杨寄洲主编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语法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语气助词“了”,时量补语的用法和区别,能够正确使用语法点,规范汉语学习用语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三、教学方法 使用简单的汉语及基本的英语作为媒介语,尽量使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语法的讲解,使语法教学顺利展开。语言尽量幽默,肢体动作表达到位,尽可能安排足够的时间讲解练习,巩固学习。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作为语气助词的用法及语气助词“了”在表示动作的完成时的用法。 2、时量补语的用法。 五、教学过程 时量补语指的是表达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询问时要说:“多长时间?”例如:“一会儿、一分钟、一刻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一天、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等。 1 动词不带宾语时,主语+动+时量补语 1)、他【在清迈】工作﹤了﹥两年。 (他是主语,工作是动语,两年是时量补语,起补充说明工作持续的时间长度的作用) 2)、他【在越南】生活﹤了﹥ 5个月。 (他是主语,生活是动语,5个月是时量补语,起补充说明生活这个动作持续的长度的作用) 3)、我【每天都坚持】锻炼一个小时。 (我是主语,锻炼是动语,一个小时是时量补语,起补充说明锻炼的时间长度的作用) 2 动词带宾语(或动词是离合词)时,要重复动词,主语+动语+宾语+动语+(了)+时量补语 1)、他(主语)游(动语)泳(宾语)游(动语)了一个下午(时量补语)。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探讨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出发,讨论初级阶段语法教学的教学原则,并以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为例来具体展示这些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 关键词: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教学原则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而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语法,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显得很关键,把握好这一时期能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怎样贯彻实践,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从初级阶段这一层级出发,探讨其语法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 初级阶段的教学,学界关注最多的就是词汇教学,而语法教学则相对较少。关于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一些问题一直讨论得很热烈。初级阶段要不要教语法,这是首要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初级阶段的语法怎么教,这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首先,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是不同于其他方面的语法教学。其次,初级阶段的初级性,就决定了其语法教学的一些方面是不同于中高级的。关于初、中、高三个不同阶段语法教学的重点,赵金铭提出了“初级辨正误,中级辨异同,高级辨高下”的观点,这给了我们很有意义的参考。 目前,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些语言老师在初级阶段,为了避免学生理解和认知的困难,采取回避的态度,根本不讲语法。有些老师讲语法,最后的结果是越讲越混,学生还是不明白,在使用中还是出现很多偏误,而且学生失去兴趣,更有甚者,产生畏惧心理,汉语语法难学,汉语难学。很明显,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 语法教学要做到“点到为止,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这一方针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可。在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中,语法要讲,而且要讲好,所以老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运用语法这一工具进行交际,并为中高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级阶段语法教学原则 语法教学的原则,能够指导具体的教学。关于语法教学的原则,各家的观点不太一致。而且他们提出的都是针对整个对外汉语而言的,并没有将各个阶段分来开具体分析。在学界的基础上,本文整合了一些原则,提出了初级阶段最主要的5项语法教学原则。 1、对比原则 对比原则是一直贯穿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初级阶段语法教学,首先也要做汉外对比,对汉语和学习者的母语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容易点。比如,通过对比,我们知道25课的语法点“状态补语(1)”是个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补语是汉语里面所独有的。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就要注意状态补语的几种情况,肯定式、否定式、正反疑问句,尤其是动词后带宾语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对比可以找出重难点,但我们认为,不同点并不意味着是难点,有时候不同点还有可能是学习的易点。比如《汉语教程》中21课“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这一语法点,通过对比,我们知道跟英语是相反的,汉语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而英语则是相反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两种语言之间时间表达顺序是相反的,这样,学生就领会了。并且,这对比之后并不是难点,学生反而学得更好。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语法系统中,要对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都较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语法项目用什么样的言语表达、用什么样的方式讲授以及讲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关于教学内容,赵金铭认为,“初级阶段,所讲语法为形式语法,讲究句法结构,掌握汉语的句型和词序,是一种语法模式教学。”这值得我们参考。还是25课的“状态补语(1)”教学,告诉学生状态补语是指动词后边用“得”连接的补语。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它是怎样对结果、程度、状态等进行描写、判断和评价。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

现代汉语的句型结构

第一章 现代汉语的句型结构 第一节汉语句型结构的简介 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单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出句型和句类.句型是根据结果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1以下是汉语基本句型的解释: 一、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从谓语的构成看,它可以分成一下几个小类: (一)形容词谓语句 < 这儿真好 >. (二)名词谓语句 < 明天国庆节 >. (三)动词谓语句 < 我最近去了一趟>. 在上述句型中,谓语句中的动词谓语句最复杂、特点多.这里选讲其中常用的、有结构特点的几种句式. 1."把〞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词序为:主〔首事〕+把+宾+动.2 例如 : 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好. 2."被〞字句 1《现代汉语,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20##7月,第三版<第83页> 2《桥梁,<上> 》,陈灼主编,语言大学,1996年6月,第一版<第145页>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 "被<给、让、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词序为:主〔首事〕+被+名〔施事〕+ 动.3 例如 : 咱们的秘密并没被人发现. 3.双宾句 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词序为:谓+宾1+宾2. 例如 : 伯父昨天给我两本书. 4."比〞字句 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 例如 : 他比我跑得快. 二、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可以分为一下几类4: (一)动词谓语句 < 我最近去了一趟>. (二)形容词谓语句 < 这儿真好>. (三)名词谓语句 < 明天国庆节>. (四)叹词句 < 啊!、嗯!、喂!>. (五)拟声词句 < 哗哗! >. 3《桥梁,<上> 》,陈灼主编,语言大学,1996年6月,第一版<第146页> 4《现代汉语,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20##7月,第三版<第85页>

框式结构“快要了”与“就要了”考察

框式结构“快要了”与“就要了”考察 《汉语教程》(第二册)《冬天快要到了》一课中注明:句中有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作状语时不能用“快要……了”。语言事实显示,句中有时间成分作状语时,也可以使用“快要……了”结构。“快要……了”和“就要……了”在语义特征的客观性、临界性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根据语义特征形成的心理距离时间轴上,指称点的位置影响着说话人对二者的选择。本文尝试从语篇依存性的角度,分析二者在语篇连贯和衔接上的差异。 标签:快要就要语义语篇 一、引言 陆俭明、马真(1999)将注重“态”的不定时时间副词分为“表已然、表未然、表进行”等18类。张谊生(2004)则将汉语时体副词(表时态的时间副词)分为“已然体、未然体和持续体”。从中可以得知,根据事件是否完成以及是否进行来分类,可以大致分为“已然态、未然态、持续态”。本文中的“快要”和“就要”属于未然态时间副词。“快要/就要……了”中的“了”是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报告新情况的语气助词。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016)中,“快要”的解释为:时间副词,表示时间上接近;很快就要出现某种情况,一般在句末用“了”。“要”的解释为:作为助词表示将要时,前面可以加“快、就”,句末常加“了”。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吕叔湘将“快要”和“就要”视为意思相近或者意思趋于等同的一组词。 作为母语使用者,也经常将“快要……了”和“就要……了”作为一组可同义替换的结构使用。例如: (1)a.他快要回来了。(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b.他就要回来了。(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2)a.快要放寒假了。 b.就要放寒假了。 (3)a.火车快要开了。 b.火车就要开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虽然意思相近,但这两个框式结构并不能随意替换。例如:

《汉语教程》与《你好》语法编写比较分析及思考

《汉语教程》与《你好》语法编写比较分析及思考 《汉语教程》是一套国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而《你好》是一套澳大利亚本土编写的汉语教材,两套教材在其适用范围内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对两套教材的语法编写进行比较分析,为澳大利亚本土汉语教材的语法编写提出一些相关思考。 标签:《汉语教程》《你好》汉语教材语法澳大利亚 汉语语法教材编写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杨寄洲(2003)在论及《汉语教程》的编写时指出“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应该以语法结构为主线”,“如果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不重视语法,那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甚至会产生误导。如果盲目地强调淡化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汉语学习缺乏后劲儿。”刘珣(1994)强调在教材编写中要走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路子,他认为不论从认知规律出发还是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都要以结构为基础,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规律,因此,不仅不能淡化语法教学,反而应该加以强化。本文对国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和澳大利亚本土编写的汉语教材《你好》的语法编写进行比较分析,为澳大利亚本土汉语教材的语法编写提出一些相关思考。 一、语法编写比较分析 (一)语法项目编排 语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各个语法项目之间是相互依存、逐步推进的关系。加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的,即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应该以认知规律为原则,在分析语法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语法项目的出现顺序,我们称之为“由易到难”。另外,语法项目繁多而难易程度又差别较大,有些语法项目对于学习者来说很容易掌握,而有些语法项目则相对比较难掌握,甚至有些结构复杂、难度和容量都很大的语法项目,学习者不易一次性掌握,因此,为了不给学习者造成学习负担并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应该在语法项目的编排方面遵循“难易相间”和“化整为零”的原则。下面从“由易到难”“难易相间”和“化整为零”三个方面来探讨《汉语教程》和《你好》的语法项目编排问题。 第一,由易到难。 《汉语教程》是一部以“结构——功能”法为理论基础编写的教材,因此在语法项目的编排上是以结构为主、兼顾功能,也就是在语法项目的编排中,以语法项目存在的内部联系为主线,根据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其编排的先后顺序。例如,在编写趋向补语这个语法点的时候,是将其按照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这样一个顺序依次编排在二册(上)第四课、二册(上)第九课和二册(下)第十七课中的。这样,无论从语法结构来讲,还是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性质 及特点 问题导入:请大家用“处处”和“到处”各造五个句子,然后说明为什么下面两个句子是错误的? ※你上哪儿去了?大家处处找你。 ※一年来,郑老师到处关心我,帮助我。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对外国人的教学语法。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首先是教学语法,不是理论语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学卷)》(第468页)把理论语法称为“供语言学研究的语法”,把教学语法称为“教学用的语法”。理论语法把语法作为一种规则体系来研究,教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供应用的工具来学习。前者的目的是了解通则,即明理;后者的目的是学会技能,即致用。 两者的区别如下: 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同样是教学语法,母语文教学语法跟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有很大的区别。母语文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小学生和中学生。他们已经习得了汉语,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汉语语法,可以用汉语进行自由地交际。他们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母语运用的能力,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系统而简明的语法知识。 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一般是成年人,他们不具有中国学生所具备的汉语语感以及潜在的语法知识,语法学习的目的是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学习的内容是一条条具体的语法规则。另外,他们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受母语语法知识迁移和目的语泛化或简化的影响。

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都具有包容性强、解释力强、应用性强和通俗易懂等特点。不同之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要正确面对汉语重意合、汉语语法研究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面向外国人进行汉语研究,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目标。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 第一,语法的实用性。 比如对离合词的处理。是把它们处理成词好呢,还是把它们处理成短语好呢?如果把它们处理成词,留学生自然会以为它们和“休息、见、帮助、洗、跑”等词一样可以按照AABB 式重叠,后面可以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可带宾语、补语等,比如经常说出“*见面他”、“*帮忙着”、“*洗澡过”、“*散步了半个小时”等偏误。 第二,语法的可接受性。优选语法项目:为了实现并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可接受性,应该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优选、排列语法项目。合理编排语法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可接受性还表现为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常用到非常用。另外,我们要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的抽象化、理论化的说教。 第三,语法规则的细化。 第四,注重习得研究。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学生习得顺序为依据。另一方面注意学生的偏误情况。 比如学生的偏误: *老师不同意提前下课去吃饭,也我不同意。*我的语法不好,也发音不好。 我们根据以上偏误总结出:直接将“也”置于主语之前,偏离了汉语副词的的句法功能,是留学生易于出错的项目。类似的偏误还常见于“就”、“都”、“还”、“却”等。如果我们在教学之前就预测到了学生会在这方面出问题,在学生刚接触到这个语法项目之前就给堵上这个口子,用格式化的方法告诉学生: Sb+也/都/就/却等+V *也/都/就/却等+Sb+V 所谓“偏误”是对正确语言规律的偏离,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它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第五,形式、语义和语用并重的原则。例如, *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他把衣服买在王府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