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课程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的开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

(二)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精神实质领会有差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内容、目标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思路不开阔,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活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

(三)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因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四)我校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上述种种因素,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

我校提出开展《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实施策略及评价办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趋于系统化,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二、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

(一)学习理论,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二)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性质、目标、内容,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建立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办法;

(四)通过有计划的在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办法、途径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形成新形势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

(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进入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学习、互相协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八)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

(四)探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一)把实践提升为理论;

(二)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三)低、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此课题是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实施该课题能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调查、测量、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及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给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因此,让学生从小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直接经验。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力的核心和衡量的标准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人脑至少有言语的智力、逻辑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以及自我反省的智力七个不同的智力中心,这七种智力是相互联系的,而且通常有一个主要或次要的智力。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力基本上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遗传或环绕等方面的原因,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在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则更强调、注重多元化,真正发展多元智能。

(三)研究性学习理论

1、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赫尔巴特等提出,要以问题解决为基础来改革教学和课程的一条原则: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新的经验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这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入到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而不

是按照教学设计预先编定的框架和路线来生成。问题解决为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深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帮助,以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Cohen(1994)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这种小组要足够小,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而且,学生们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合作学习提出的理论背景之一,是教育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信息社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竞争。合作学习被研究者看作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的方式开展活动,重点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

(二)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调查、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研究。

(三)案例研究法:在活动中以点带面,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根据教学实践中对个体的监控形成案例,进行分析、摸索规律,不断探索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四)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按课题研究的要求,对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时的总结,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

(五)行动研究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制定计划:对研究内容、对象、过程、时间、成果形成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2)实施行动: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要注意收集资料。(3)跟踪考察:要制定考察内容、方法、步骤。对学生教师开展调查,了解进度和效果。(4)反馈与调整:对收集的资料,调查的结果即时进行总结,即时反馈、调整计划和内容。(5)评价结果:实施行动结束后,应用教育统计的方法,将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即9月至7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时间

9月- 3月。

工作内容

1、制定《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组,组建实验人员,填写课题研究管理手册;

3、培训实验教师,写好培训研究报告;

4、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工作目标

1、形成金星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2、形成金星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3、形成金星小学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研究报告;

4、教师阶段性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

(二)实施阶段

时间

4月- 3月。

工作内容

1、制定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2、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3、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办法;

4、收集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反思、教学设计、教师论文、学生各种活动资料等。

工作目标

1、形成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

2、形成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办法》;

3、形成金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4、形成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

5、形成金星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汇编;

6、形成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集。

7、收集整理相关的学生学习、活动资料、手抄小报、调查表、评价表、测查表、测查试卷、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文本、实物资料、音像资料、课堂实录、课件等;

8、制作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片。

(三)总结阶段

时间

4月- 7月。

工作内容

1、撰写《金星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2、酝酿制作《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录像片。

阶段目标

1、形成《金星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2、录制课例;

3、制作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片。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基本理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自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注重从实际出发,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二)实施策略

1、专家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全国各地中小学都轰轰烈烈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也积极投入。到了初,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彷徨,不知所措。于是,我们想到了专家,需要专家的支援。5月,在我们实在是不知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焦虑时刻,市教研室的卫方挺主任、高国良老师热情相助。他们先为我们进行了理论辅导,使我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活动形式等。然后结合我们所开展的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专家通过对我们的设计思路、活动过程、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找到存在的原因,并鼓励我们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10月,经专家的多次指导,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申报了《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并批准立项。在实施课题研究的三年时间里,专家时时为我们扫除障碍,使我们在畏难之时豁然开朗,避免了盲目性,少走了很多弯路。

2、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方向,教学研究,必须以理论武装自己,更新教育观念。为此,学校为课题组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书籍,凡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每人阅读了与实践活动有关的书籍6本以上,记笔记5万多字。参加了吴忠市教研室卫方挺主任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专项讲座和《行动研究》的专题辅导,课题组的负责人还聆听了省外的专家报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经过学习,课题组成员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了初

步的认识。三年来我们实践不忘学习,研究不忘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大量的理论储备,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尊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校本教研。

我校以解决教师教学和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有效的实施了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中的顺利进行。例如本校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以校本教研促课题研究》的教研活动。首先确定了教研活动小专题的依据。由于10月我校成功申报了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十五”科研项目中的《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教师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了,如:代替学生选择主题、代替学生收集资料、代替学生填写调查表、代替学生总结、代替学生评价等。教师的指导、引导、参与很难把握住一个度,很难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习的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换,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被打了折扣。为此,我校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这一小专题,并利用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其次确定了教研活动目标①通过教研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如何引导指导、参与评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②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以及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③通过教研活动,有效落实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会观察、访问,提高学生搜集、整理、统计、分析、汇报交流资料的能力。第三精心安排了活动过程。最后写出了活动组织后记。如此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开展了达十余次,效果良好,有力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实施。

三年来我们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研究活动。将单周二定为课题研究日,这一天,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每个成员都谈出自己两周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讲一讲自己的困惑,遇到的问题以及下阶段工作打算。双

周二定为课题研究学习日,专门集体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我们还通过网络教研、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学习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以及课件制作等。三年来共进行研究活动达60余次,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4、专题献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其主要阵地不在课堂上,只能是某些环节在课堂上呈现。但是,在取得活动成果之后的展示与汇报必须在课堂上呈现。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上一节专题汇报课即专题献课,以此展示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特别注重每个年段每个小课题每节课的研究过程,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学习、研究、锻炼、提升的好机会。首先是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搜集和整理活动资料,然后进行个人备课,课题组成员集体攻关,同伴互助,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碰撞,最后做课,课后进行专题总结,集体反思在我们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逐步提高。我校刘卫红老师所上的“宁夏我可爱的家乡”展示课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的景色、人物、城市建设等,学生兴趣异常高昂,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喜欢。叶慧珍老师上的“打结”一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柴晓娟老师上的“学校的昨天”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学校校情、校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之情。如此的课例展示共12节,教师们围绕这些案例学习讨论,在分析、评价案例成败得失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做法,澄清自己的思想认识,获得启发,不断改进和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

5、反复总结、深化课题。

善于总结才能有所提高。每次活动我们都及时采取口头总结、书面总结、个人总结、集体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总结,并且建立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管理手册,让每位教师都详细记录自己的研究足迹。在自己的课题研究包中存入图片资料、音响资料、课题研究管理手册、典型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反复总结、整理,为下一步实施课题、深化课题做准备。

6、网络教研、拓宽渠道。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跨越时空界限、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教研形式。在实施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建立了校园网,而且教师人人有博客。信息的畅通,信息的广阔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拓宽了渠道。年轻的教师不失时机,把自己的活动设计、实施方案、案例反思、活动体会等都上传到博客中,希望与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点。柴晓娟老师经过网友的指导很成功地完成了《我爱身边那片绿》小课题研究;刘卫红老师《温馨的母爱》活动设计在众多同行的关注下日趋完美。罗丽芳老师《我们身边的统计》活动设计一发到博客中立刻引起了网友关注,他们纷纷回帖评价、修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5月,叶慧珍、张宁芳、魏淑琴等5位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又上传至宁夏教研网,参加全区竞赛。

7、实践反思。

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教学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第一特征,越来越被每一位教师所重视,被各个学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强调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时时注意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及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及时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在每次综合实践活动结束时,注重反思,总结经验体会,提炼活动成果,发现新的问题,寻求对策。学校要求教师每月上交一份案例法活动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份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自己专业发展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活动设计,上一次公开课,学期末开展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交流。

8、拓宽了活动领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月份,学校根据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把申报的课题研究计划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重新制定了后阶段计划。课题组成员又根据本年级实际及学生特点确定了本阶段小课题,填写了小课题研究申报表。使教师在小课题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十个结合”,即:综合实践活动与季节相结合;与行为习惯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与课间活动相结合;与社区活动相结合;与艺术教育活动相结合;与传统节日教育相结合;与民风民俗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使课题研究的内容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

9、注重地方特色挖掘资源。

我校是一所普通村小,虽然在硬件建设上相对落后。但是地处农村,新鲜多样的农作物、广阔肥沃的土壤、农业生态区如黄河公园、怡养园等、各具特色的家禽飞虫以及回族的民风民俗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资源。在三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非常关注地方的、民族的东西,这些离学生最近,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以此为资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比较有亲近感,愿意参加。

十、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农村小学的比较科学、合理、有效的模式。我们已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组成研究小组30个,提出子课题16个,完成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7份,学生调查情况记录表13多份,各种图片300余张,撰写活动手记58篇,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汇编8本,案例反思集6本,教师论文35 篇,实施方案12篇,课堂实录12节。

(一)经过三年的实践,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是:

1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我校自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为我们认为小学生无论在知识水平方面,还是在人生阅历方面都比较浅薄,指导他们开展活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但它毕竟不是学生单纯的自主、自发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校经常性的组织全校的业务骨干开展“科研沙龙”,发挥课题组集体的智慧,要求每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各显其能,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共同享用。

2、挖掘地方的、民族的资源是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理念。我们的家乡是回族之乡,我们的学校紧靠清真大寺,我们的学生有三分之二都是回族,因此挖掘回族的民风民俗、地

方的特色不失为良策。在活动期间,涝河桥的牛羊肉、夜市的清真小吃、吴忠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宁夏的五宝、煤炭矿产资源、农产品的更新、交通工具的变化、住房的变迁以及校园的变化等都是我们所利用和研究的资源。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只有贴近生活的、身边的事情学生才主动了解,有兴趣研究,喜欢参与,才能自主、自发的活动。

(二)评价机制

有效的管理办法、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有效的活动实施。三年来,我们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能调动师生积极性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

1、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后附)。此办法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求、组织、职责、时间安排、教师的选择、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评价(表一)。在一个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下,活动开展的成与败,关键要看教师设计的怎么样。为此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学生活动等方面评价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3、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表二)。课堂教学我们从目标内容、采用的方法、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师生的角色等方面进行评价,具有说服力。

4、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成果评价(表三)。教师成果可以从教师的学习笔记、活动设计、案例反思、阶段性小结、活动过程记录、课堂教学、经验总结、论文等方面进行评价。

5、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评价(表四)。

(1)成果展示评价。①调查表的填写;②图片资料的制作;③音响资料的制作;④搜集、整理的资料;⑤调查报告、小论文等;(2)成长袋的评价。有特色,全面、整齐。(3)问卷调查评价。(4)家长评价。(5)老师评价。(6)自我评价。(7)同伴评价。

6、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五)。学生评价应涉及到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一、课题结果自我评估

(一)拓宽了学生视野,让学生有了社会生活体验。三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小课题都是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调查、所见所闻,自己分析提炼出来的。研究的范围广,内容多,涉及到工业、农业、旅游业、交通、环保、改善人民生活等领域,尤其是对于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研究甚多。学生们在活动中游览了家乡的秀丽风光、了解了家乡的悠久历史、知道了民风民俗、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前景,在体验活动中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收获的泪水也有遗憾的酸楚。无论怎样,都有刻骨铭心的体验。

(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走出了校园、走上社会、走进自然,有了学校生活中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是在合作、探索中完成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并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了学校生活中难以遇到的各种困难,遭受到了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课题的研究,提高了综合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校学生参加消防知识网络竞赛有两名学生获得自治区一等奖,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在国家和区、市组织的各类绘画比赛中有36名学生获得了不同等次的奖项;我校在吴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连续三年获优秀组织奖。

(三)强化了学科整合,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整个活动,学生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日记,而且日记的内容真实具体。有语文教师反映,学生的日记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连原来的后进生都能写得有模有样的。数学教师也有同感,研究中很多的数据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统计,制作统计图、统计表等。学生原来在信息技术能

力方面一直比较弱。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罗丽芳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迫使学生经常与计算机打交道,不但让一大批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学生网络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计算机就是网络的概念已在学生脑中潜移默化。现在,学生能非常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了。06年、07年、08年我校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均居全市前列;我校六年级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连续三年合格率均达100%。

(四)培养了一批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学校通过教师的校本培训,绝大部分的指导教师已能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现在教师已能进行选题、制作课题实施方案、搜集资料、摄像拍照、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等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2、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我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教学技能,具备了科研意识。许多教师能把这种研究意识恰当的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备课不忘研究,上课不忘研究,反思不忘研究,批改作业不忘研究,就连学习也是边学边研,使学校中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研究氛围。

3、提高了教师的的理论水平。指导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水平逐步提高,许多教师把课题指导中的有关学生研究素材用于教育教学的论文中,有的直接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5篇论文获自治区级二等奖;11篇论文获吴忠市级一等奖;两节实践活动录象课获自治区级二等奖。

十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怎样选择有价值的、利于研究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小课题我们还很茫然。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上参加活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活动地点的选择等因素,很难把学生带出去,因而制约了许多活动的开展。

(三)经过学习,虽然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把实践提升为理论仍然是个难题。

主要参考文选: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

2、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3、《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理论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第5期

4、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附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一、活动目标

1、总目标:是紧密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要求,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2、具体目标

培养小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小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及初步的发现信息、搜集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关注周围的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小学生具备初步的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根据己有的经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说技能,形成说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搜集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二、活动要求

1、严格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要求,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学生按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指导教师都要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并且每学期必须承担相应的指导任务。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上课、参与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均纳入工作量,在教师工作质量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各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1)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指导教师应注意把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种资源的整合作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2)注意调动和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有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其他指导教师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3)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学科整合,要有意识地加强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

(4)在实施过程中,各班要努力创出特色,尤其是地方特色。

(5)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王银萍)

副组长:教务主任(梁惠霞)

成员: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刘卫红柴晓娟叶慧珍魏淑琴马萍罗丽芳马永平)

2、职责

(1)校长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负责人,负责与国家总课题组、区市教研室、中心学校教研站等牵头联系组织成员学习、研究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经验,宏观调控课程的实施。

(2)学校教导处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职责是安排课时,检查监督,保管资料,安排活动场地,进行过程性的管理,建立档案。提供每年或每学期全校的选用课题目录,协调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组织教研活动和集体研讨交流等。

(3)教务主任负责对师生进行科研方法的推荐和指导。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实施方案、如何撰写案例反思、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研究方法介绍等。

(4)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评价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负责收集本班资料、整理资料,负责班级学生的安全。

四、教师的选择

1、选择具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2、选择具有科研意识、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且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教师。

3、选择身体健康,能承担各项任务(上公开课、研究课、撰写各种文体等)的教师。

五、课程评价

1、评价的原则:多元性、客观性、发展性、激励性。

2、评价内容:①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③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④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⑥活动中的所有可以呈现的资料;⑦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

六、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实行随机评价、阶段评价、终结评价等方式,评价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教师的工作质量考核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家长评与学生评相结合、学校评与组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师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七、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采用整体把握、多元评价的策略。利用评价表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所有成果进行分数评定和优、良、中、待合格的等级评定。并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考核成绩中。

金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评价(表一)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长岭县长岭镇中心校课题组 2011年3月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正式批准立项。两年来,我校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工作融为一体,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按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研究,从更新观念、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反思、有效评价几方面,针对教师日常的真实课堂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教师们的积极参与研究下,经过多次的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有了一些收获。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现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回顾: 一、健全组织,全员参与 1、成立组织,全员参与。为了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组、课题工作组等组织,校长是课题总负责人,教导处业务人员、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全体教师均为课题研究人员。 2、制定方案,并把它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校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我们的研究目标,并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 3、宣传发动,提高课题意识,达成共识。课题在论证申报阶段,学校就通过全体教职工大会,向全体教师宣传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申报成功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细致地为大家宣讲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的具体工作安排。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学校将通过课题研究,聚焦课堂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二、活动引领,提高能力 1、学习专著,领会精神: 实施“农村集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因此,首先必须让全校教师了解有效教学。学校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深入研读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书籍,广泛浏览报刊以及其它专著中对有效教学的论述,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形成并不断加深对有效教学的理性认识。通过认真学习,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有了清晰的认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是指学生接受知识、发展能力、传承文化,更是指心智的启迪、性情的陶冶、态度的养成、兴趣的培养、品格的锻造。有效教学不是强制、训练和灌输,而是引导、体验和唤醒,是让学生感动、领悟和审美。老师们认识到: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的今天靠加班加点,增加作业量,死囚蛮干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已经站不住脚了,我们只能把目光聚焦到课堂,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益。 2、推进备课改革,提高备课能力。 我校结合集体备课“五步走”进行备课的改革。以语文组为例:语文组每人选备一课,按照“五步走”的模式,让教师体会到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把握重点难点,备课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一步,强调教师个人研读文本,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第二步,强调兼收并蓄,吸纳别人的研究智慧。组内说课、研讨。第三步,取长补短,完善设计。第四步,从诵读课文、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第五步进行展示汇报,选出一个参加全校的展示交流。 3改进研讨课 教案只是一种写在纸上的设计,并不代表课堂实情,要想能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

24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课程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的开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 (二)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精神实质领会有差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内容、目标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思路不开阔,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活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 (三)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因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四)我校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上述种种因素,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 我校提出开展《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实施策略及评价办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趋于系统化,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二、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 (一)学习理论,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二)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性质、目标、内容,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建立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办法; (四)通过有计划的在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办法、途径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形成新形势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 (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进入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学习、互相协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八)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

综合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负责人、执笔人徐淑芳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校本、教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能套用或模仿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与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 1、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同时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受到老师广泛关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老师反映,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难教,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人意。平常的教学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所以要让综合与实践课焕发生机,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 3、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报告的题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这一课程结构上的调整是本次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成为新课改的亮点。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为积累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我校申报的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了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同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实施模式单一化:传统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多是围绕“探究性学习”而来的,至于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极少涉及;教学模式单一: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日益趋向简单的模仿,呈现千篇一律的趋势。因此,对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从时机上看,我们具备了进行该项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2017年12月,我校作为陇县的首批实验校之一,开始全面铺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式进入我们的教改实践中。由于我校是以重视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具体地分解问题,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活动始终应把握的基本要素。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强调得出某些正确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过程的完整亲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三,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活动,都强调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都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它的意义在于: 1. 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注重传授给学生规范的,系统的书本知识,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和运用生活知识、实践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活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与书本知识同等的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区别于学科教学,它完全摒弃了 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自由、 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尝试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当中自己“学”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那就是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于实施方式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该课

《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惑与对策》结题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惑与对策》结题总结报告 一、问题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始至高中阶段开设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这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备受教育界关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既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特点,教师应怎样充分发挥其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喜悦? 2、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最新亮点,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么上?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3、从课程资源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由于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开设此课将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为此,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难与困惑,条件与对策,以期为我县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特点及功能问题。 2、通过研究,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和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的开发研究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的开发研究报告 本报告旨在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的开发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 门集合了许多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课程,通过对丰富的主题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旨在帮 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各方面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1.确定主题 主题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爱好, 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可以根据当前季节、特定节日等来确定主题,例如“春天里 的五彩缤纷”、“中秋国庆联欢晚会”,等等。 2.目标与能力 主题活动的目标应该明确,能够贯穿整个活动。目标应该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动手 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在活动中强化培养学生思维反应能力、情商和领导力等核心素养,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 3.内容与方式 活动内容应该顺应主题,充分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以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交流和实践。例如,可以通过讲座、实地考察、模拟经营、团队合作等方式来达到活 动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主题活动的实施效果 1.促进学生发展 主题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动中思,全面发展和提高各方面技能。同时,活动中各种形式的交流 与合作,也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 2.提高课程效果 主题活动的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性,在此基础上,提升了课程效果,同 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在活动中, 通过不同的实践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都 具有重大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整合地方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结题报告

整合地方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结题报告 潘时军 【摘要】一、课题研究背景: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是“基于载体的活动”,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2、我校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继开发了“南山竹海”、“横涧茶场”等实践活动基地,积累了一些课题相关的经验,为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期刊名称】《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卷),期】2011(000)008 【总页数】1页(P156-156)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科学素养;学生;基于资源的学习 【作者】潘时军 【作者单位】溧阳市横涧小学,江苏2133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9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是“基于载体的活动”,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2、我校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继开发了“南山竹海”、“横涧茶场”等实践活动基地,积累了一些课题相关的经验,为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突出综合性。 三、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2、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 四、研究目标 我们通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自然、社会等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培养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操作途径与办法: 1、营造学习氛围,让教师在学习中理解与提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 报告.doc 1.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 学的实用价值。 2.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 例成果,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4.如何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组织了教师小组讨论、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验等活动,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四)用科学的管理规范研究 研究需要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流程,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标准化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和一致性。这样的规范化管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和科学。(五)用评价激励研究 评价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还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科学、实践性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和反思,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升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效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积极推行教学研讨和网络教研活动。 我们学校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观摩研讨、小组讨论、案例分享等。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行网络教研活动,建立了QQ群和教师博客,通过网站发布研讨话题,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和交流。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们相互研究和交流经验,还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课程的创新发展。 四)以评价激励教师的科研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汇报 近三年来,根据实际情况,一直在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开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鼓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当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开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一、充分开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让他们把自己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为社会的和谐开展做出奉献。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多同学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学生普遍对动物存有好感,表现为愿意与动物亲近。而且小学生对动物并不陌生,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对动物对人类的所做的奉献,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问题的了解都不是深入,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实际,引导学生大量感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过程中,具有其他授课方式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认知和情感谢励的作用,利用展示再现、交互和扩大信息量的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于是在上《我给小鸟造新屋》时,我带着学生查阅资料,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很多的有关鸟类的知识,鸟是大自然的歌手,鸟语是大自然的音乐和诗歌。自然界中大多数的鸟是益鸟,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奉献,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益鸟,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每个地球人的义务,而这种意识应从儿童抓起。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方案,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 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201*年7月25日星期一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作者:刘建军文章来源:XXX原创点击数:231更新时间:201*-11-19热 ★★★【字体:小大】 华容县实验小学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1*年9月开始进行了《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实验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将我校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

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学生小制作的指导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不能得法,同时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二、课题工作扎实开展 本课题自201*年10月开题以来,在市、县专家的引领下,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对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布置。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课题,我们在校园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三、课题实施稳步推进 1.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活动。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计划,我们每学期要完成三个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很好地完成课例报告。我们从学科的特点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学生活动过程。 2.继续做好课题成员的培训工作。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组织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在此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与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与研究结题报告 立足学科融合,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融合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 2013年4月,我们的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实施与研究》接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立项批复,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就该课题立项以来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力求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完满完成结题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1 实践活动课与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路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一、要注意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特色,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也获得发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探究和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了情况。 二、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验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报复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生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合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的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应回归社会与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2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仍存在着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实验研究过程中,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扬弃,既继承又创新。积极实施个性化教育和民主化教育,注重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及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每个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地成长。为此我们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 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以及对孩子期望值较高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小学就读,这样致使大量的本地学生外流,导致本校生源逐年减少。再加上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及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大班额学生知识水平差别大、管理困难、教师课业负担重等现象的产生,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普通教师都在思考甚至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随着部分地区及学校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成功,使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在的热门教育话题。我校小学语文组教师也呈现出积极研究并尝试小班化教学的热潮。 经我校王寿平同志申报,并于2013年3月起开始“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参与的老师共6人,研究对象共涉及6个年级(1—6年级),主要以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为主,逐步向其他学科过渡,到目前为止已进入了结题阶段。 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选择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小班化教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 2、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及教育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 3、探索小班教育资源、环境配置,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1、研究的价值 农村小学本来就是中国教育的“滩涂地”,不仅体现在外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个体发展的形势等,农村家长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本文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主要从“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效”、“课题研究后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后师生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做了较为具体的论述。最后附上教师案例和学生材料加以补充说明。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某些弊端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同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实小学数学关于问题解决的教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关系的研究》实验学校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劳技课题申报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关系的研究》实验学校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1、意义 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在《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内容。”劳动技术教育是该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党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它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担负着奠基工程的重任,它擎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益显其光辉,劳动技术教育理所当然的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容。 学生生活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简单的原始的劳动被现代化先进的工具取代了。挑、扛、拉被汽车等运输工具代替,电脑替代了许多人要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许多劳动技术被信息技术代替了。加之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独生子女被父母的宠爱,被长辈的迁就,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于是呼熟鸡蛋不会

剥壳、衣服不会穿、鞋带不会系;电一停,电饭煲不好用了,孩子们就不会做饭了,上街吃快餐了。学生生活面临依靠保姆才能生存的危机。 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市普通小学,在国家级《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引领下,紧密配合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要求,围绕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积极寻找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出努力。我们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内容之一,即劳动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侧重在小学生家政服务系列将做些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并逐步形成学校特色,以提升学校办学品牌。 2、目标 家常饭菜:针对城市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被父母娇生惯养,许多事情父母包办代替。为培养学生的生活必备技能,学做家常饭菜,学会生活自理,以体验劳动的快乐。 传统美食:让学生了解传统美食所蕴含的意义,有利于保留传统美食,也利于发扬传统美食的文化,学生在学习制作传统美食的传统工艺过程中,也传承着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生活的乐趣。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高段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对综合性学习案例的分析和归纳,以及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反思,不断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四、研究成果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明确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2、构建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两个方面。 3、开发了一系列的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包括文化体验、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等多个方面。 4、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实施方案,为推广和普及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未来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进一步优化实施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