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爱情观及价值观

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爱情观及价值观
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爱情观及价值观

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爱情观及价值观

[摘要] 研究唐传奇中女性形象所体现的爱情观及价值观,对唐代女性意识提高的研究能提供一些重要的材料。本文通过选择唐传奇中有关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通过对五类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唐传奇中五类女性,虽然身处不同的阶级地位,具有鲜明的个性,但追求的都是自由而美好的婚姻,在价值取向上也很值得肯定。

[关键词] 唐传奇;女性形象;爱情观;价值观

我国古代小说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了独立发展阶段,而此时的作家并未开始有意识的创作小说,往往只是通过只言片语来记录怪异或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鲁迅说志怪小说大概象记新闻一样,并非有意作小说,志人小说也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内容差不多。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大大加强,艺术臻于成熟。与魏晋小说大有不同。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大大突破了前代的藩篱,而且铸就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果。正是“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②唐传奇的研究现状,更多的是忽略文本本身去探讨其他的问题。本文将着重从文本本身出发,选择五类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和对比,探讨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爱情观及价值观。

一、唐传奇中的青楼娼妓形象——杨娼、霍小玉、李娃

《杨娼传》描写杨娼重义轻利的故事。杨娼是长安城中的绝色娼女,王公贵族每宴饮,都争相邀至席上,能令不饮酒的人也都饮满尽欢,游玩于烟花柳巷的人,即使因她身死破产也不后悔,杨娼在当时很是有名,“由是娼之名冠诸籍中,大售于时矣”。有岭南帅甲,喜欢嬉戏游玩,饱受家中悍妻之苦而没有办法。帅甲出重赂削去杨娼的教坊籍,带到南海,优待她。后来帅甲病重,想见杨娼却又害怕他的妻子知道,于是让监军使想办法令杨昌来见。可惜事情泄露,帅甲的妻子想要杀害杨娼,他急命人阻止杨娼前来,并送她大量的奇珍异宝,护卫她回北方。帅甲因此事病情加重,不逾旬而死。杨娼知道后,尽还帅甲所赠之物,为帅甲设位恸哭。她深感帅甲之恩,不愿独自一人苟活,“即撤奠而死”。

作为娼妓时她冶容,宴会上娱人饮酒,尽到自己的职责;而作为帅甲的私妾时,又能谨慎侍奉,平时“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都是知理守本分的表现。当她知道帅甲的死讯后,为其设位恸哭,返“帅之赂”。这就将一个感恩知报,重义轻利的形象展示出来了。“将军由妾而死。将军且死,妾安用生为?妾且孤将军者耶?”更显得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汪辟疆评说此篇“质直无文,似非有意传奇之体”。③与《霍小玉》、《莺莺传》等比较,在辞藻、艺术手法上确实有逊色,然也并非直白无味。文章在传写杨娼的过程中,按故事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写她“态度甚郁,复以冶容自喜”及常被邀至席上陪酒,在这里看来,杨娼与一般妓女并无太大区别。但到后来被岭南帅所赎,成为私妾后,她能以礼要求自己,“非其理不妄发”。到这里,应该说杨娼不仅在身份方面有了转变,而且性格也有了转变,变得更成熟、自主了。到最后不愿让将军孤独为他而死,体现了她极其鲜明的个性。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杨娼重情重义的形象逐渐突出。

虽然杨娼与帅甲的行为不甚正当,但他们的爱情却令人佩服。帅甲为她削去娼籍,她也以女职自守、谨慎事帅,在这看来她对帅甲的感情不算深,更多的只是报恩。后来因为计划泄露,帅甲紧急命人救杨娼于难,说:“此自我意,几累于渠;今幸吾之未死也,必使脱其虎喙”,杨娼撤奠而死。至此,我们看到两人的爱情是存在的。爱情是双方感情的付出,相互关心。如果只是单方的付出,只能算是爱而已。自己爱的人死了,又怎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呢?虽然是不值得效仿的行为,但十足让人钦佩。

《霍小玉传》通过写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揭露士族门阀制度的罪恶。出身贵族的李益自

命风流,博求名妓,经鲍十一娘引荐,与霍王庶出小女霍小玉认识并发生关系。“引谕山河,指诚日月。”两年后,李益以书判拔萃登科,授郑县主簿,小玉自知身份低微将不能长久与之相处,约定希望保持关系八年后任其另取高门。李益许诺四个月后回来迎娶。而母亲为其定亲卢氏,他也没有反抗,逾期避见小玉。小玉多次请求相见,李益始终回避,负情之极。李益所为引发人们强烈不满,一位黄衫豪士将他挟持到小玉家中,小玉久病,强自起床,痛斥李益,发誓报复,长恸号哭数声而死。后李益对其妻诸多疑忌,不得安宁。

小说将霍小玉的美丽聪慧和对爱情的渴望渲染得很好,又对她的明智与重情义进行了刻画,特别在小玉对爱情真诚执着这方面浓墨重笔地描绘,将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凸现于读者面前。作者从正侧两面成功的塑造了女主人公。

霍小玉深知当时的门阀制度,以自己的娼妓身份是不可能与李益长久相处的,因而约以八年相好之期“一生欢爱,愿毕此期”。在李益逾期后变卖首饰多方寻访,痴情不变,临终时痛斥李益的负心行为。

《李娃传》记述了李娃与荥阳生的爱情故事,并涉及到社会的各色人等,展现了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荥阳生上京应试,爱上名妓李娃,留居其家,因财物尽空,被鸨母设计逐出家门。荥阳生贫病困顿,流落到凶肆,以唱挽歌为生。后来被其父发现,将他打至昏死,不顾其死活而去,被同辈所救,但嫌其伤重弃于路旁,沦为乞丐。严冬于路行乞,为李娃听到,因同情悔、恨而收留她,并为他治病调养,恢复健康,又勉励他苦读,终于及第,做了成都府参军。李娃却要与他分离,劝他另娶高门。其父得知后,令他与李娃成婚。后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

李娃与荥阳生的恋爱显得有些坎坷。刚开始两人爱慕,到荥阳生财物用尽被逐出李娃家,出现了一个恋爱双方的信任问题。荥阳生被父弃置不理,贫病交加时,李娃终于悔恨自责,坚持收留了他并助他成就功名。当荥阳生将赴任时,李娃由于设身为荥阳生着想及自责,两次劝他另娶高门。正因为这些曲折的经历,才更突出他们爱情的可贵。李娃两次劝荥阳生另娶高门,这样的举动实是少见。不是她对荥阳生没有真情,而是因为情到深处更多地为对方着想。与霍小玉的劝李益另娶高门不同,霍小玉的劝是在无能为力的带有不情愿的前提下进行,而李娃的劝则是甘心情愿的。

从杨娼的身上,可以看到爱情需要双方付出、可为对方而死的爱情观,及有恩必报、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在霍小玉身上体现的是真诚而执着的爱情观,和不能背信弃义的价值观。而李娃体现了一种宽容,在价值观上,则表现为善于补过。

都处于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她们,受封建门阀制度的约束及当时人们的鄙视,并没有完全被社会腐化。也许生活上还有待商榷,但是她们所追求的爱情和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存在差异其实不一定有错,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东西。白居易私妾众多,并没有影响他诗歌的传诵;李益有忌心,对妻妾管束甚严,他的诗歌一样受人喜爱。所以说人的价值追求应该更多的是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作为娼妓的她们,杨娼为帅而死,小玉因李益而死,李娃甘愿离开荥阳生其实都是为爱情而牺牲,没有怨悔。小玉对李益的痛斥,并不是对爱情的失望,而是对李益为人的失望。在价值取向上,她们的所为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身为娼妓的她们,也有着高尚的爱情观与正确的价值观。

二、唐传奇中的私家婢妾形象——步飞烟

《飞烟传》中描写步飞烟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故事。飞烟自小便是孤儿,长成后被媒妁所骗,成为功曹参军武公业的妾。她容止纤丽,好文墨,善歌唱。后与比邻赵象相识,互通书信,两人相爱,被武公业发现,被“鞭楚流血”也不肯屈服,直到死去。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的叛逆女性的形象,与其他恋爱故事中的女性相比,步飞烟显得那么勇敢。

“生得相亲,死亦何恨”体现飞烟对争取婚姻自由的无悔。生于世时能有相爱的人,死也没

有什么遗憾了。一个人无论是对爱情或事业的态度,如果只是逆来顺受,不去争取,便往往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只能遗憾。飞烟敢于冲破封建的藩篱,与自己相爱的人一起,即使被拷打也能坚持自己的意志,不得不让人敬畏。

在死的方式上步飞烟的死与杨娼的死有所不同,一个是被杀一个是自杀。而实质上她们又都是为了追求爱情而死。都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呢?我认为人只要在生活中有了追求,为之不懈努力,那么他的死便是重于泰山;相反就轻于鸿毛。有追求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步飞烟因被媒妁所骗,与武功业没有任何感情,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敢于争取婚姻自由。这就是她的一种追求。因而她争取婚姻自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我们就不难理解“生得相亲,死亦何痕”了。同样的,杨娼所希望的与帅甲相互到老因没能实现而死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她并不后悔,度过了有价值的人生。

三、唐传奇中的神怪异女形象——《尹纵之》中的王氏女

《尹纵之》写尹纵之与王氏女的故事。元和年间,尹纵之居山中,每“月朗风清,必吟啸鼓琴以怡衷”。有一天傍晚他正在弹琴,听到屋外有脚步声,原来是山下王氏女,因久慕他的“吟咏鼓琴之声”而来潜听,于是请入室内“弹琴以怡之”。因而留宿,并“誓将白首”。天将要亮时,尹纵之思虑王氏女归家后必难召至,因藏青花毡履锁于柜中。王氏女找不到鞋,知是尹纵之所为,于是长时间以各种理由恳求归还。但尹纵之因而生疑,坚持不给,王氏女含泪而去。后来尹纵之见床前有血迹一直沿至屋外,开柜见所藏鞋竟是一猪蹄壳,于是循血而去,发现血迹尽于王朝家的猪圈,原来王氏女竟是一母猪。告之王朝,王朝杀死了母猪。后来尹纵之也真应了王氏女所说的,“终无所成”。

王氏女因仰慕而来,尹纵之见其仪容也觉得“甚惬心也”,到留宿盟誓,都是很自然的恋爱过程。后来因为尹纵之知道王氏女实为母猪所变,竟害死了她。龙、妖、狐化为女子与人相好者那么多,为什么猪化为女子与人相好就不可以?人与人、人与物相处,唯有以善相待便能长久。王氏女并没有想要加害于尹纵之,假若就这样一直相处下去,不也是很好吗?当初既已誓将白首,又何至于让其被杀害。誓言不是为得到利益而敷衍的话语,是要切切实实履行的信条。尹纵之所为确实是“神理所殛”。“缱绻之言,声未绝耳,不忘陋拙,许再侍枕席”,“一夕不至,任言于邻里”,在这看来王氏女是不敢违背誓言的。如果说她本不是人,名声受损也没什么,但如果邻里知道了他们的事,肯定会有谴责,尹纵之的行为必定受约束,他们想再见面也就难了。因而说王氏女会坚守誓言。

确切的说王氏女与尹纵之并没有产生爱情,正如霍小玉与李益的关系一样,还只存在单方的爱而已。两位女主人公都在为对方付出,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爱。自始至终,尹纵之都没有表现出关爱王氏女的言行,还因私心而害了她。倒是王氏女主动说出自己的爱慕之情,更为了两人的关系而盟誓。

没有爱情不等于不懂爱情。王氏女明白应该坚守誓言的道理,“缱绻之言,声未绝耳”,在爱情上看,正是双方应该相互信任与宽容的说明。

四、唐传奇中的豪侠女子形象——聂隐娘

《聂隐娘》写魏博镇大将之女聂隐娘的奇行。聂隐娘十岁时被一尼姑偷去教授了奇术,五年后归家,并自愿嫁与磨镜少年。她善剑术,能飞行,魏博节度使收买了她,命她去行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刘昌裔能神算,礼迎隐娘。隐娘佩服其神明,便归顺刘,几次挫败魏博节度使的行刺阴谋,保护了刘。后来为其夫乞得个挂名官衔,自己便入山访高人去了。

聂隐娘以大将之女的身份自原嫁与磨镜少年为妻,体现她不看重门第,敢于冲破门阀制度。对爱情而言,门不当户不对的阻碍本不存在,而只有思想的阻碍。与其他女性相比,聂隐娘的爱情道路显得很平顺。自己的看上的丈夫,不用理会父母与门第观念便嫁给对方。能够如此不受阻碍,得益于她拥有高强的本领,自己能为自己做主。而这高强的本领正是她能拥有和行使自主意识的前提。不像其他女性,有自主意识,但缺乏行使自主意识的条件。聂隐娘

能获得自身想要的生活就不足为怪,更是一种质的超越——在行动上实现理想。

她利用自身的本领刺杀无故害人的大僚,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此即尽己之能为社会,既然自己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就应该付诸行动,而不只是旁观而已。这是一种社会性价值观,认为把为他人、社会服务是最有价值的。

五、唐传奇中的大家闺秀形象——张倩娘

《离魂记》写王宙与张倩娘的爱情故事。讲述倩娘与表兄自幼相爱,张镒亦器重王宙,许诺将来将女儿婚配王宙。当倩娘长成,张镒却另许他人。倩娘伤痛而病,王宙亦感愤调职离京,上船后,半夜时倩娘追来,二人出走,结为夫妻。在四川相处五年后,倩娘思念父母,于是同回衡州看望,知倩娘久病于床,此倩娘竟是其魂魄,合二为一,夫妻一起生活了四十年而卒。促使倩娘弃家私奔的动机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表露了她反抗家长包办,誓死忠于爱情之意,思想的进步性很明显。确实是“封建婚姻制度能够束缚人们的肉体,却不能束缚人们的精神灵魂”。④

倩娘为追求婚姻自由而至灵魂出走,着实令人惊叹,而她的婚姻理想实现后并不忘情父母,则更让人称赞。这种带有伦理色彩的婚姻观念,最值得称赞。为一己之私而不顾他人者,是自私者,就如同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应该固执上学费昂贵的学校一样。你如果坚持要上,那么父母就不得不拼死拼活为你挣学费,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即使你知道了他们的辛苦,也早已犯下不尊不敬的错误。而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不伤害到他人者,才是值得赞同的。

倩娘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源于她的大家闺秀身份。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身处富贵之家的她,必定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具有美好的爱情向往与伦理观念。出走与不忘情父母正是很好的表现。然而像这样的人,他们的反抗又不会很彻底,因为他们往往会在理想与传统观念之间徘徊。倩娘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也只能在作者设置的“离魂”情境下得以实现,应该说她是一个有着执着追求的孱弱者。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唐传奇中不同阶级地位女性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在爱情方面,不论身处哪个阶级,所追求的都是自由而美好的婚姻。在价值观上,不管是重情重义、善于补过,还是坚持真理,抑或是尽己所能为社会,都是正确的价值观。存在某些差异,这是由于她们受到的教育与环境不同影响的。虽然说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虚构而成,但都是现实社会的反映。通过这些唐传奇中的女性的人生经历,我们能感受到唐代妇女的个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虽有失败,但也不能抹灭她们曾经为之努力的事实。从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开始,女性一直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到了唐代,思想较开放,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特别是武则天时期更是明显。从以前的唯唯诺诺、任人摆布,开始敢于反抗、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一爆发,便让那些以男权为中心的许多错误的礼法及行为暴露出来,让人们能够去讨论评价,从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后代许多作家以唐传奇作为素材写成其他小说或是戏曲,大都保持了唐传奇本身的思想,明汤显祖以《霍小玉》作《紫钗记》,元人郑德辉《倩女离魂》杂剧沿袭《离魂记》而作,可见这些女性形象所体现的观念被后人所认可。这些女性形象体现的爱情观、价值观于我们是应该用以借鉴。本文从文本本身进行研究,所涉及的方面过于窄小,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虽涉及而未能深入研究,希望能予以批评和指正。

注释: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16-317.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1.

[3]汪辟疆选编.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86.

[4]聂后樵.唐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0.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汪辟疆选编.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聂后樵.唐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友鹤.唐宋传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5]中华书局选编.玄怪录幽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杨子坚.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社.1990.

[7]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收稿日期:2005209230 作者简介:唐剑,男,讲师,双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第21卷第2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2月V o l .21N o .2Journal of Xuzhou In stitute of T echno l ogy FEB 12006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唐 剑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 要】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成熟期。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唐传奇;爱情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 I 20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704(2006)022*******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 碑。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首先,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小说在唐代以前,一直是“记异”、“记事”,是对鬼神或人事的忠实的记录。到了唐代,作家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不再是“记实”,而是“虚构”了;其次,题材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上至帝王后妃的宫廷生活、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下至妓女士子的恋爱婚姻悲剧、乞儿商贾羁旅行役的生活状况,无不摄入笔下。小说所描写的生活面,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第三,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构思布局、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传奇突破了史传文学记实的影响和束缚,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成熟期。 唐传奇题材较广,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爱情婚姻题材。如《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任 氏传》等;二是封建官场生活题材。如《枕中记》、《南 柯太守传》等;三是武侠题材。如《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 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代表作有《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等。这三个传奇的题材相近,写作技巧也比较高,深受读者的喜爱,历来传诵不衰,并且被改编为戏剧,在舞台上搬演。 一、《莺莺传》中的崔莺莺 《莺莺传》反映了一个名门之女的爱情生活和悲剧命运,是唐传奇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篇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它后来被金人董解元改编为《弦索西厢》,被元人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小说本身也更为著名了。有人说一部《莺莺传》和由它发展和演化而来的《西厢记》,就是一部中国戏剧史,可见其重要性。 《莺莺传》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其艺术成就极高,它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对莺莺形象的塑造上。莺莺出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作者:————————————————————————————————日期: 2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 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

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 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 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 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 观是值得肯定的。 (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 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 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 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 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 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 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既然这种 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 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三、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 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 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摘要:柳永词中描写女性的作品约占全部词作的一半,而歌妓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柳永的作品中。通过对柳永《乐章集》中歌妓词的分类与分析,总结柳词中歌妓的五种形象。她们集高超技艺与倾城之姿于一体;她们不幸沦落风尘但心性依然高洁;她们向往真正的爱情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然而却注定永远得不到永恒爱情;她们命运悲惨却无力自救。柳永用他的柔情笔墨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悲剧形象,使人们对传统的歌妓形象有了另一番新的认识。 关键词:柳永;歌妓词;歌妓形象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也是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词人。虽然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却用流行的新声写下了大量语言通俗、洋溢着浓厚市民气息的作品,在当时红极一时,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不仅仁宗喜爱柳词,“每对歌,必使侍妓歌之再三”[1],更有“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的盛况。可以说,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市井百姓,无不爱柳词。 柳永一生作词无数,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词是与歌妓有关联的。据记载:《全宋词》总共收录了柳永词212首,“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2]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柳永如此频繁地将歌妓写入他的词中,而这些歌妓又是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出现的呢? 一方面,柳永以歌妓入词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歌妓制度产生于殷商时期,到了宋代达到它的鼎盛期。由于宋代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歌舞佐酒的兴盛,不仅使得歌妓的数量达到空前之多,也大大加速了歌妓的社会化进程,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为歌妓作为一种文学形象进入文人的词作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柳永如此频繁地创作歌妓词还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 尽管柳永文采非凡,然在仕途上,他却屡屡遭挫。最后他不得不以“奉旨填词”之名,混迹于汴京的秦楼楚馆,以作“新声”卖给歌妓为生。他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这使得他比其他文人墨客更深入地了解歌妓们的悲惨遭遇。 因此在柳词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歌妓的身影。而她们也以不同的形象冲击着读者的眼球。 纵观柳永《乐章集》中的歌妓词,歌妓的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一、技艺超群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张滕轩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12级学前2班张滕轩 1211001016 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课对于部分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之后。我认为:无论是鲁迅、沈从文还是丁玲、张爱玲,在这些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之中最突出体现的就是男强女弱的爱情观。 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形象大都以“羸弱”“无能”“贞洁”“贤惠温婉”等备受束缚。无论是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熠熠生辉的富家小姐、质朴可爱天真无邪的乡间女孩还是手掌粗糙满目疮痍的田间妇女风尘女子、粗枝大叶口不择言的中年杂工,从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的爱情悲剧中可以分析出旧社会下女性社会地位的卑微,让读者为之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动容,替主人公悲叹多舛的命运。 在文学作品中无不展现封建思想下受尽苦楚的人们,展现出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这些封建礼教拥护者的讽刺与默哀,可谓是哀其不幸而又怒其不争。并借笔下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表现出对于自由思想和婚姻自由的向往。每篇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这种渴望幸福自由的精神是显尔易见的。 沈从文说,《边城》是他将自己“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而这种“受压抑的梦”,是“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文中的翠翠,她是那么纯洁、天真、无邪,没心机,像山上的树木一样,“风里日里长养着”自由自在的生长,容貌是那么美丽,“皮肤黑黑的,有着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眼睛,活泼得像山间的小动物”,性情是那么含蓄,对爱情的美好的憧憬……,对爷爷却是那么的孝顺,可以说,这是一个活脱脱的东方古典型女子,寄托了沈从文自然朴实的美、含蓄的美、对未来憧憬的美、孝悌的美的理想。《边城》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然而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萧萧》里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自然人性的召唤的萧萧,写出了湘西少女的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向往自由,听从本性。沈从文把萧萧描绘成追求自由,梦想爱情的女性。颇有农村女性人性解放的味道。萧萧幻想成为”女学生”,渴望“女学生”自由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湘西世界和城里世界的冲突,湘西世界人们对城市女性因陌生距离而存在的偏见,也可以感到城市生活对湘西世界人们思想的影响。 他的小说小说昭示的这种“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传统爱情观是古典的,却也是造成故事悲剧的一个重要根源。 小说《丈夫》是写湘西某地花船上的妓女生活故事。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年轻女子“老七”,由于维持生计,不得不上城里来卖身。为了铺排故事的矛盾冲突,作者特意选择了丈夫前来探望妻子几个场景,作了绘声绘色而又淋漓尽致的描述。其间还穿插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乡风民俗和社会背景,穿插刻划了几位主要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微妙关系,读来别有风致而又耐人寻味。 小说中的乡下女人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进城卖身,而丈夫目睹妻子受辱而不能救助,这是多么严酷的现实!然而,作者庄铺陈悲剧故事的情节时,却不是严正地直诉苦难和血泪,而是采用漫不经心、甚至是幽默径松的笔调,让读者从笑中落泪,喜中见悲,这又是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所惯用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丈夫》一文让我们看到丈夫的多次情感曲折之后,值得注意的是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所在。这种只能在旧社会旧制度之下存在的社会怪胎,无疑是腐朽制度下孕育出来的产物。 鲁迅经历过两次婚姻生活,第一次婚姻是母亲安排的,妻子朱安,是一个缠脚的旧式女人。鲁迅为了母亲高兴,虽然接受了,却始终无法交付对方感情。他们长期分居,没有交流,更没有争吵。即使后来鲁迅回到老家生活,这样的状态也没有改变。鲁迅竭力想忘掉这段无爱的婚姻生活,但不愿给妻子和母亲带来不快。他压抑着自己,也找不到发泄的出口,直到遇到许广平。鲁迅与许广平从师生间的感情慢慢向生活的“甜味”发展,也最终让鲁迅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号: 学号: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1101 姓 名 张霞 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 2015年3月28日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 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 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 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 Abstract 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 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 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4) 一.霍小玉悲剧形象产生的社会舞台 (4) 1.1.唐朝封建门第制度 (4) 1.2文人士子狎妓之风 (5) 1.3婚姻背后的家族利益 (5) 二.悲剧性格的形成 (6) 三.霍小玉的悲剧精神 (7) 四.结语 (7) 五.参考文献 (8) 六. 致谢 (9)

摘要 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它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残酷迫害,并对妓女的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偿,得到灵魂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以致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等级制度对个体幸福的扭曲和摧残,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小玉社会舞台悲剧性格悲剧精神

Abstract HuoXiaoYu love legend in tang dynasty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men in the novel, it accused the feudal society’s brutal persecution , prostitutes and a deep sympathy and female encounter . In front of the love tragedy burst, HuoXiaoYu unwilling abandoned the cruelty of reality, rebelled against fate , at their pay, get soul baptism and spiritual sublimation , though she is unknown, narrow-minded and so innocent, but she is a dare to love dare hate woman, a sad tragic extremely tragic images of women. Reveals the hierarchy team the distortion and destruction of individual happiness, with deeper tragedy implication. Key word:HuoXiaoYu ,Social stage,The tragic character,Tragedy spirit .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报告 会计学四班 小组成员:周玉松 110503080422 田丹丹 110503080408 赵娜 110503080416 赵瑾 110503080403 刘青 110503080436 王伟 110503080425 主题:当代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及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拥有美好的人生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问调查 资料收集方法: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并适当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前言:爱情,一个世人皆知的字眼,人们对于爱情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见解抑或幻想。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爱情充满了渴求,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惊奇的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爱情,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的呢?鉴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问卷共置100份。包括男40份,女60份。

通过调查,我发现41%左右的同学正在谈恋爱,59%的同学没有在谈恋爱。而在谈恋爱的人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恋爱的人数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大一中,有 30%正在谈恋爱,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别为40%、56%、68%。另外,在大学生中间普遍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都是不完整的。 (一大一学生爱情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0人,男生13人,女生17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有5人,正在恋爱中的有8人,可见90后一代的学生们早恋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将近一半是老乡、同学或校友关系,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正是所谓的日久生情。而调查显示,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20%的人都认为别人都有男女朋友了,自己一个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对于网恋大多数学生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网恋太不现实,虚假的爱情要不得。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理智的。 (二大二学生爱情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0人,男生12人,女生各18,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6,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有82.3%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从琼瑶到“反琼瑶”看当代人爱情观

从琼瑶到“反琼瑶”看当代人爱情观 【摘要】琼瑶对是一个对80后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言情小说可以说是在八十年代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形成了强烈的琼瑶风情。而她小说中所描写的爱情更是影响着很多的少男少女。但是在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中却出现了“反琼瑶”的热潮,并很受人们的追捧。在这些作品中无一例外的批判着当时大受欢迎的小说主角,对琼瑶小说中主角的爱情加以分析,提出了质疑,否认那种虚幻的理想主义爱情,提出在爱情中责任感的重要性。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这主要是人们爱情观的转变产物。 【关键词】琼瑶;理想主义爱情;责任感 琼瑶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一般的80后来说,大多数人都曾拜读过她的作品,并且人们都曾经对于琼瑶小说中描写的爱情有着深深的憧憬和向往的。她的作品中永远充斥着丰沛的感情,她对爱情的表现形式是直观的、强烈的。但她对爱情的理解都是真善美的,她认为真正爱情是可以战胜一切的。 如果要给琼瑶小说中的爱情一个总体的评价的话,那么我认为理想主义爱情是再妥当不过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中无一例外的歌颂了爱情的伟大,爱情的决对化和神秘化。在她的笔下,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的典型。在他们心中爱情是高于一切的,在这个爱情的世界中一切的事务都必须为爱情让路。 而近期流行的“反琼瑶”小说,反的不是琼瑶这个人,而是琼瑶言情小说中的爱情观。是一种在琼瑶小说的基础框架上发展剧情的小说。其中从思想上推翻了琼瑶小说的爱情观。琼瑶小说的爱情观可以说和她本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琼瑶是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作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等观念在作品中有所表现,许多女主人公把爱情看做是一种人身依附的主仆关系,男女地位不平等。爱情贵在双方人格上的自主、自立、自由,离开这个基础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这是反琼瑶作品中主要强调的“不委曲求全的爱情”。琼瑶作品中的女子,个个善良、聪敏、娴慧、柔弱、克己、奉献、忍耐,如杜小双,采芹等人为了维持爱情,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反琼瑶”中反对的。 在琼瑶的爱情国度中,爱情是娟娟细流,女主人公是花朵,细流是滋润着花朵生长并赋与活力的源头。如果没有爱情滋润,花朵就会枯萎凋零。在这种基调下,琼瑶的言情小说中女性形象就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成为依附大树的菟丝草。男女主人公在一个爱情的怪圈中,在这个怪圈中,他们可以不顾家庭的责任,儿女的孝道,社会的谴责,奋不顾身的为爱情而奋斗。 就比如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新月格格》中新月和努达海的爱情,在原作中新月是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出现破坏了原来努达海和燕姬圆满和睦的家庭,但在小说中新月无疑是最好的胜利者,她赢得了努达海的爱情,赢得了燕姬儿女的喜爱,赢得了这个原本属于燕姬的家庭。但燕姬却是狠毒的,狭隘的。

论鲁迅小说中子君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子君 吉木萨尔县马晓卿 【论文摘要】 本文拟通过分析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伤逝》中寻求个性解放的子君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封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进程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也在对封建愚民政策无情批判的同时,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的揭示和批判。这个典型形象既是独立的,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鲁迅先生对受势力压迫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十分关注和同情,他以激进的民主主义与深厚的人道主义,对压迫和迫害妇女的封建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 【关键词】:富有个性勇敢反抗揭露抨击 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发起之时,以反封建的如椽之笔首先对准封建礼教,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从他的作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论雪锋塔的倒掉》等一系列著名杂文中足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他的《呐喊》、《彷徨》两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以反映妇女不幸和悲苦生活以及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题材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妇女形象,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但又有其内在的联系,它巧妙地组成了一个旧中国妇女形象的艺术画廊。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是鲁迅先生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母性光辉 (1)“绿化树”—马樱花 在章永璘到农场后的第一天正式劳作时,马樱花与他第一次见面,当时谢队长让章永麟跟着她们这群妇女刨粪,这当中包括了马樱花,她一句关切的话语“别累着”使章永璘无比感动,在章永璘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被人关怀,被人爱护的。同时她作为一个没有丈夫又有着孩子的女人,对初次见面的章永璘,她没有一丝顾虑,将钥匙给了他,让他去她家拿镐头。可见她对章永璘是一见钟情。对生活,她从不马虎,在当时那样的特殊时期,家家户户都是将稗子弄成稀饭,而她那双巧手却将稗子米弄成了干焖饭。“稗”是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是稻田的害草。但在那个特殊时期,稻子颗粒无收,人们为了生计也是挖空了心思呢。她对章永璘既温柔又怜悯。更难得可贵的是对章永璘那纯真的慷慨。她专门跑去章永璘的“家”,明知故问地打听说,你们谁是唱诗歌的“右派”,其实只是想把他“骗”去家里,给他吃一顿好的。对章永璘来说,白面馍馍在那样的时候实在是太贵重了,以至于章永璘几番推让。虽然她很喜欢笑,时不时就会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当章永璘看见那个白面馍馍的指纹印留下一颗清亮的泪水时,她不笑了,而是叹气地说了句,唉,遭罪哩。此时她对章永璘,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她稚气未脱。在她与尔舍玩闹时,那爽朗的声音,快活的曲调,诙谐的歌词,搂着尔舍在像在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天真的神态,土房子充斥着她跟孩子叽叽喳喳的笑声。她宽容大度。当章永璘向马樱花问起海喜喜时,她讲到一半便不说了,只是一个劲地说海喜喜是个没起色的货,这也是她经常骂海喜喜的一句话。她其实一早就知道海喜喜某天偷看她沐浴,这事关系到她自身的名誉,但同时也关系到海喜喜的名誉。她不仅没有当时对海喜喜破口大骂,而是装聋作哑,但是她心知肚明并且照常跟海喜喜来往,还让尔舍跟他一起玩闹,但是她对海喜喜的态度跟章永璘是截然不同的。她对章永璘崇高的爱,就像一个哺乳自己孩子的伟大母亲。她用她的聪明才智换取的食物喂饱了章永璘,那食物注入了仁爱,注入了精神力量。她一心只想章永璘好好念书。[1] 在圣经里,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在张贤亮的小说里,女人是男人的脊梁骨。[2]马樱花的不断施舍,使他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恢复了往日的青春活力和尊严。马樱花这位自由的女性,在他急需温饱的时候,给他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支撑起他那沉重的灵魂。马樱花的一句“你还是好好读书吧”,不仅扑灭了他心中的肉欲,使他的灵魂爆发了一场震撼,而且重新点燃了他追求真理、学习知识的火焰。 (1)黄香久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是个美丽丰满的女子,因为男女关系问题被送去劳动改造。青春大胆的她因为在芦苇塘里洗澡遇到了男主人公章永璘。他们对视了一会,章永璘就跑开了,再次相见已是八年后了,她已三十一岁,他三十九岁。这一次见面,他们结合了。在婚后的生活中,她开始悉心照料她。她从来不吃油,只在给章永璘调油的匙子上舔一下。这种粗俗的动作表现了她对章永璘的疼爱和关怀。她是必须把她的爱情完完全全表现出来的,让你明白无误知道她付出了多少,知道她爱情的重量与程度的女人。她就是这样痴情地爱着章永璘,自己从来舍不得在饭菜上滴一滴油,舍不得吃半片肉,噙在黄香久眼中的泪水不

大一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大学生爱情观

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学生爱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号:摘要: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爱情简单又复杂,爱情是最捉摸不透却又最吸引人的情感。中国自古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一说,有多少豪杰因美人放弃 事业江山,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大量笔墨赞颂着爱情。而当今网络传媒上遍 地都是各种各样样的爱情感悟、爱情攻略。而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高中生与 大学生当中又出现了不少的同性恋与双性恋。“修身,齐家,平天下”,作为新 一批的接班人,当今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繁杂的感情与人际 关系,完美地成就这一终身大事。 关键词:爱情大学生距离责任金钱同性恋与双性恋 九把刀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书中,对身着新娘装的女孩说“新婚快乐,我的青春”,可惜新郎不是他。都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最最纯美,捧着书本带着明媚笑容的她,抱着篮球微微湿汗气息的他,那时的岁月美好得像一首诗,轻轻呢喃着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童话,那时的岁月漫长得像一条小溪,静静流淌着我们的少不更事与无所畏惧。 (一)爱情与距离 异地恋的学生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年我们高中,我们还没有长大,我们仅仅因为喜欢而在一起,固执地以为从现在到永远不过是一句话的时间。后来高考如期而至,所有人各奔东西,一个教室里的孩子们就这样走向成长的分岔路,我们终于没能在同一个城市。”异地恋总是最揪心最无奈的,好似一张考卷,考验着恋人们的坚定与忠诚。有些手很久很久没办法牵,有些关怀只能化成冷冰冰的文字,于是一些人败给了距离,败给了时间,但也有另一群人辛酸却微笑着坚持。 韩寒说:“拍拖就应该经历一下异地恋。体会一下欣喜忧愁无从分享,欢笑落泪不能拥抱。隔着屏幕隔着电话隔着书信联系直到你几乎疯狂。学会拒绝诱惑,学会处理一个人的时间,学会照顾自己。……也只有这样,在下一个拥抱,乃至白头偕老,你才会感恩,异地恋不仅是考验着对方的耐心,更是考验了自己的认真。”异地的恋人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坚持,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尊重。 (二)爱情与金钱 《裸婚时代》一剧中男主人公刘易阳求婚时说:“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这段感动了所有人的好男人宣言,将金钱的地位排除于爱情之外,如果说柏拉图式的爱恋是一种如梦般的虚幻,那么裸婚式的爱恋就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脱下了所有华丽与奢靡。 踏上开往大学的火车,少年们离开了自己的小小世界,投身于大千世界。校园气息褪去了,成熟了,但也现实了。从此“柴米油盐酱醋茶”轻易地取代了曾经的海誓山盟,牵手不能保证吃饱,拥抱不能保证穿暖。许多大学校园(尤其影校艺校),一到周末,豪车云集,美女们变身二奶傍大款,男孩们因囊中羞涩被拒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今收视率居高不下的江苏电视台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在扮演月老牵线一对对才子佳人的同时,也备受争议。走红的女嘉宾马诺,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在单车后微笑”,被扣上拜金女的帽子。另一位女嘉宾孙雅莉更是相亲成功后,悔婚并且拒还宝马,被推至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可是金钱真的至高无上吗?有一篇微小说这样写道,一个家庭住在租的房子里,妻子埋怨丈夫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内容摘要: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柳永渴望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于是他在青楼中找到理想的归宿;他通过自己的词让世人了解了歌妓等普通女性的生活及境遇。所以他的作品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语感上或是感情上都时刻展现出女性特质来;他把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抒展得扣人心弦;他以女性的口吻如歌如诉,吟唱着生活的酸楚、命运的不济。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特质 柳永生平简介与柳词的主要特点 柳永(987-1055?),字鳍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倦厌官场,眈溺于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人所未写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八九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了解了柳永的身世以及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笔者通过长期潜心的研究,逐渐发现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关于这些,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女性口吻抒写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婉倾泣诉,如歌如怨。

丁玲笔下爱情观的转型

从《韦护》到《青春之歌》——中国现当代女性 作家革命爱情观的转型 摘要:对于丁玲所创作的20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历史环境来说,爱情才刚刚被搬上舞台,尽管尚未完全发光发热,但仍然是吟唱的主角;然而在革命的大环境下,爱情必须做出让步,韦护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所面对的。然而杨沫所创作的建国后十七年文学背景下,随着“人”和“自我”的失落,政治、生产、社会主义这一切都已经超越曾经所信奉的爱情,爱情俨然已经退居幕后,成为渲染革命的一种陪衬品了。 关键词:革命;爱情;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一直备受压抑。“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了对女性的唯一要求,“相夫教子”更是被奉为传统妇女的“终生事业”。稍有些才华的女性也因为地位的低下而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而像蔡文姬、李清照这样文明古今的才女几乎是凤毛麟角。 近代国门打开以后,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大量的工厂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脱离传统的家庭模式外出工作,知识见闻都得到从未有过的拓展。而另一方面,西方进步思想渐渐传入中国,广大女性也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在受教育的一批新时代女性里,像丁玲、林徽因、凌叔华、谢婉莹这样一批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不胜枚举。新中国建立以后,直接将“男女平等”这一条例纳入了法律,女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女性作家的数量也远远多于往期。 而另一方面,女性与爱情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人笔下的不朽主题。相比其他文学类别,女性作家更偏好于对美好爱情的抒写,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与期望付诸于作品当中,对爱情的思考占据了中国现当代女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人文学院11级汉语班姜孟克 2011071084 摘要:“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就像张爱玲作品中的那些女人,在笑吟吟的光鲜外表下,内里却是苦涩的挣扎。她以其对女性形象独特的理解突破了新感觉派专注于现代都市的声色感觉描写和性心理发掘的局限,在衰落的封建文化背景下,将笔触伸入到市民现实生存与精神困境的深处,透过对都市市民阶层的日常琐事、饮食男女的服饰描写,揭示了为文明所遮蔽的“洋场社会”的真实面目,暴露出都市女性的灰暗与软弱,基调阴郁而苍凉,颇有深度。 关键词:女性爱情婚姻苍凉

张爱玲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①而她自己却懂的是女人,讲的是女人,她笔下的女人永远是真实又虚幻、残缺又迷人的,正如周芬玲所说:“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多具有…花旦?的原型,美丽、俏皮、浑身都是戏。”②这类女性形象在《传奇》中表现得尤为典型。下文中,我选取了1947年《传奇(增订本)》收录的中短篇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并结合《流言》散文集中个别文章进行分析,希望能获得一些对张爱玲爱情、婚姻、以及女性的了解,寻找她的作品为何长盛不衰的原因。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为几位张爱玲笔下著名的女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袁芝寿、《心经》中的许太太、《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和孟烟鹂、《等》中的奚太太和童太太。为了条理、逻辑性,我想采取分类的方式对以上人物进行分析。我设定的第一种分类标准是这些女性陷入悲剧或者半悲剧命运的原因。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将她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为物欲、第二类是因为情欲、第三类则是无辜受牵连。第一类为了物欲,非常明显是葛薇龙和曹七巧。葛薇龙,只身处于异乡、禁不住姑母奢靡生活的诱惑、屈服于她明知道是“鬼气森森”③的世界,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丈夫赚取玩资,直到看到集市上的妓女,联想到自己与她们其实并无什么区别,才瞬间感受到自己已然被抛弃的实质。她的纯真与坚持在灼灼燃烧的杜鹃丛中燃尽,只有放纵物欲以填①张爱玲《有女同车》,《流言》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第87页②周芬玲:《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第220页③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文集·精读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9月第2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