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自然辩证法》方法论部分思考题(郭琰)

1.简要介绍了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科学认知活动的意义。

答:科学观察特点:1.方法是自然观察;2.明确的目的性;3.有计划的系统观察

科学观察的作用:它属于实践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及时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是最基本的方法,

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

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加强的研究对象

3.可是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

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以了解对象的性质

5.了解和改变性质的经济可靠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过程,谈谈你对科学实验中的机遇问题的认识。

答:科学实验中的机遇是指科学实践中的偶然事件导致的科学新发现。它最大的特点是偶然性,如伦琴发现了X光,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机遇:1.注意事故提供的机遇2.机遇不能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方法3.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3、简述科学问题产生的途径和解决的基本途径。

回答:提出科学问题的方式:

1.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2.不同理论、学派或观点之间的矛盾

3.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矛盾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途径:

1.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解决问题

2.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决问题

3.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4.结合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谈谈你对科学假设的理解。

答: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特点:

1.假设是科学与假设、基础与猜测的辩证统一

2.背景知识的辩证否定

3.假设应可检验

4.假设简单

5.假说应具有逻辑协调性,一致性,无矛盾性

对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几点思考(段明宇)

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

答:1可能导致人的异化(见理性而不见情感,见利益而不见正义)2可能剥夺人固

有的自由、真实性和创造性3无法解决自身发展方向的问题

4.可能导致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

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人文文化弥补了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不足:1.为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2.人文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受哲学启发的自然科学

3.人文科学,特别是艺术,弥补了现代科技理性的缺陷

4.人文科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古代、近代和现代自然观的演变。

答:1.古代简单的自然观

特点:朴素的唯物观;朴素的辩证的;整体的系统的;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特点:机械自然观:经典机械系统已成为科学的基础和严格的决定论形而上学自然观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特点: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的统一;自然与人性化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

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4.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如何理解。

答: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是系统自然观,其内涵包括:1.从存在到演化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5、系统的定义、形成系统的条件,对系统整体性的理解,层次结构。

答:系统的定义:它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

的有机整体

形成系统的条件:要素:组成系统的组元和部分

系统内部的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

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而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交互的特征

要素是功能的物质基础,结构是重要依据,化境是外部条件

6.系统演化是否具有方向性。

答:系统演化具有方向性:进化或退化

进化:从无序到有序,从低阶到高阶

7、系统演化的条件。

答:1.系统远未达到平衡

2.开放系统且系统从环境输入的负熵流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熵产生

3.系统要素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4.涨落是系统进化的诱因

5.正反馈驱动系统有序运行,而负反馈通常会减弱系统的变化

8、在不同时期,人和自然关系是怎样的?马克思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答: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1.远古时期:人和自然是协调的,低层次的和谐,存在自然中心主义的拜物观念,如

自然神话和图腾

崇拜

2.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初步开发,关系总体和谐,但不和谐已经初露端倪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视自己为自然的征服者。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必然导致人类中心

主义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

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关系:

1.大自然产生了外来的力量。人来自自然,不同于自然;人类可以通过意识理解自然,通过实践改变自然。

2.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它们有自己的进化规律。同时,它们相互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不例外,他们也在

进化,但他们有新的特点。

3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4.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

力的基础5.人要和自然和谐一致

6.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9、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如何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

2.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建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如绿色技术,生态产业,循

环经济3.社会制度方面,号召和鼓励公众的参与4.改变消费方式

对自然辩证法中“科学与社会”的回顾与思考

1、简述科学活动的内涵及其特点。

答:内涵:广义上讲,它包括围绕科学研究、科学人才培养、科学教育和科学应对的

科学知识的存储和传播

用和科学政策制定等

特点:1探索性和尝试性:目的、方法和应用2继承性和创造性:理论、方法、参考

文献3重复性:研究结果可以重复

4.严密性:态度严肃认真,行为一丝不苟,选题严格典型,结果无懈可击

2.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科学社会学之父R.K.默顿提出的科学共同体制度规范。

答: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3.简要介绍技术生命周期模型的理论。

答:初创期---加速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

4.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答:(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1.科学技术是第一物质生产力

“科技生产经济”的统一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结构模式

现代社会,与其他要素相比,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居于主导地位。2.科学技术与经济

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

信技术已经成为答案

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

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动态的解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国

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

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2)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迅

猛发展促成了科技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科研问题的全球化:如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科研活动的全球化

科研体系的全球化:例如,论文引用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国际学术规范,也是衡量学术

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科研影响的全球化:如计算机病毒的蔓延3.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兴起(1)新经济

现象

1992年,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许多人认为,到2000年,美国持续1100个月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德国奇迹”和“日本奇迹”。这一增长的所有指标:GDP、劳动生产率、资本投资、收入、股票指数、就业和出口增加,而这一下降的所有指标:失业率、通货膨

胀率、利率和财政赤字减少。专家指出,这种“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

与以信息技术投资迅速崛起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密切相关。(2)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

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知识工人成为劳工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3)科技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力量

知识经济的出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分配、消费

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其主要标志是:第一,知识和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二,

在经济生产的发展中,知识可以形成工业经济,即以高科技产业为标志的工业化经济。知

识经济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

科技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力量的表现:

科技研发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科学技术与精神

文明1.科学技术是精神生产力

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加深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丰富人类的精神宝库;普及

科学技术知识,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打破旧观念、旧习俗,提高精

神生活质量。2.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科技社会化,社

会科技化。科技在文化系统中的影响在扩展,在文化变革中的作用在增加。英国学者c.p.斯诺(snow)于1959年提出“两种文化”的理论,认为在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之间存在着

两种文化:一种是科学家所代表的科学文化;一种是人文学者所代表的人文文化。前者是

在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科学家中广泛流传的一种文化。后者是在注

重人的价值的人本主义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在人文学者中广泛流传的一种文化。两种文化

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和分歧。(文化分化现象)3.科学技术与教育普及

科技进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率;科技进步促进

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科技教育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劳动者素质不断得以提高;

科技进步使教育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促进

教育体制改革。4.科学技术与道德进化

科技的发展,必将有利于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

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恩格斯)

通过长期的职业活动,科技活动逐渐孕育出一种职业道德。比如科学家的道德准则。(3)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1科学技术与民主变革

(1)科学的理性与民主精神体现

文化学意义上的民主在当代有三层含义:它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对于某个组织或

社区来说,这是一种决策方式;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工作或生活方式。科学体现了哲

学层面的理性精神和社会层面的民主精神。(科学技术体现民主精神)(2)科学技术与

民主

科学精神对民主内在气质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为民主政治提供必要的物

质条件;科学技术不能保证民主必然实现。2.科学技术与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是人们为限制人们的互动而创造的

行为框架;舒尔茨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科技属于生产力范畴,制度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技术的变迁导致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需要,就会促使制度变迁。3.科学技术与世界政治格

局变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影响国际经济,间接影响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的竞争

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科技发展导致国际政治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

科学技术使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5、试述科学技术的价值。

答:1.科技活动渗透着人类价值观:

首先,科学技术活动的动机目的蕴涵个人的价值观念(科学探索是人类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创造活动)。人类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去从事科学活动呢?

2.科技知识体系渗透人类价值观:

科学系统的内在目标主要在于真实地认识世界、接近真理,那么技术系统的内在目标主要在于提高有效性,在具体的技术实践中表现为精确性、耐久性和低成本。从技术的运用后果来看,人们对技术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价值是中性的、有价值负荷的、与价值无关的。人们常用斧头能劈柴又能杀人的例子来说明技术是一种中性的工具。

3.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

科学作为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具有解释、预见和认知的价值。科学通过其技术应用体现的使用价值,是科学技术的另一重大的社会目标。

6.如何对待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2)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4)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 然的关系? (5)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 意义? (6)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7)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8) 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1) 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2) 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3) 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14) 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15) 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5)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

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回想一下,建国以来我们下了多少废棋!”又如:“自吹不好。越吹越灰,越吹越飞。八分成绩吹成十分,人们最多给你打六分;八分成绩只说六分,人们反而给你打八分乃至十分。如果你不服,继续加大吹的力度,那么群众会只看你的缺点问题。”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13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 字—500字)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 4、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 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 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 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 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 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依据和思想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 ,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与繁荣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与完善。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与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基于生态自然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促进地球这个生命共同体的长久稳定与繁荣,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 所谓多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多学科融贯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 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4) 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 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 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4) 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5) 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 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7)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

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目及答案

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独立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更不同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在科学和哲学认识的层次上,它是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2.试说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与作用。答:自然辩证法居于自然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中间层次的地位。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哲学素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理性思维认识能力,掌握科研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根据自己学科发展状况试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答:我的专业是森林经理学,它是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森林经理学也可称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也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思想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新型的生态文明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世界观,它要求人类坚持相互关联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人类社会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二是人类应该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赞助自然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和理由破坏自然;三是人类要按自然规律办事。森林孕育了人类的生命,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这段经典名言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雷贯耳,振聋发聩,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而搭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桥梁是林业。所以,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在林业科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今后对自然的认识中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4.简述系统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 答:系统的含义: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而且其各组成部分又自成系统和互成系统。本质特征:系统是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系统是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系统是系统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其性质有:开放性、动态性、稳定性、可靠性、可控性、有序性、等级性。 5.简要说明自然界演化的规律性的具体表现。答:(一)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发展性。1.演化具有不断的生成性 2.演化过程具有不可逆性3.演化过程具有不断进化性。(二)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阶段性。1.物质系统的建构阶段2.物质系统的稳定阶段3.物质系统的解构阶段4.物质系统的重构阶段。(三)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守恒性。 6.试比较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异同。 答:(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活动影响的那部分自然。(2)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并被人类实践活动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 它包括:人工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物。(3)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作为天然自然的演进形式, 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二者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人工自然的产品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有的甚 至还是在直接模拟天然物质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而,无论是天然 自然,还是人工自然,都服从统一的自然规 律。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又是相互区别的。 其区别点在于:第一,天然自然早在人类出 现之前就存在着,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而人工自然则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通过人再 生产出来的。第二,天然自然只具有自然属 性,服从于自然规律。人工自然则不同, 它 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服从 于自然规律, 又服从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 发展规律。第三,天然自然的演化过程一般 比较缓慢,而人工自然的演化发展则很迅速。 第四,天然自然的状况对人类的早期文明有 更大的影响, 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都与大河 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在近现代, 天然 自然的资源条件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 度仍有重要的影响, 但相对来说, 随着生 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天 然自然的关系趋于减弱, 而更多地依赖于人 工自然。 7.联系实际,论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理论上说,人与自然 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协调、共生的关系,因为 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实际上,由 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 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界的认识都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差异,包括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人 类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受动性没有达到 较高层次上的统一,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并没有始终保持和谐状态。人与自然和 调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1)更新观念;(2) 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提高人类的认识水 平和实践能力,开发新领域。(3)改变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进步;(4)开展全 球合作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外部保证。总 之,更新观念,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伙 伴关系,正确理解发展的内涵,是重要的认 识前提;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认识自然 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认识与实践相结合, 这可以说是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改变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用 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科学技术 朝着有利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 使某些受眼前利益驱使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 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对那些跨越国界的 破坏行为,要通过国际性合作,通过相应的 国际法规予以制裁,这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协 调发展的最终途径,是政治保障。 8.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恩格 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下述观点:“我们不 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 报复”。结合实际讨论如何消除科技应用可能 带来的消极后果。 答:(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 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 技术发展不足造成的。因此,只有积极地发 展科学技术,才能努力克服由于科学技术发 展不足所产生的那些消极后果。(2)对技术 应用的方式实施有效的变革。我们必须重新 审视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和技术应用的目 标,不能把提高劳动效率和最大限度的赢利 作为技术应用的惟一目的。要从科学发展观 的高度来分析考察一种技术的应用情况,只 有全面考虑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技术应 用的新方式,这种新方式要求我们对技术应 用的主体、内容、目的与结果进行全方位的 监控,而不能让其自由放任。(3)加强政府 技术监督的职能。这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 高瞻远瞩,洞察技术成果的性质和作用,通 过立法、司法与执法部门的协同作用,营造 出技术良性运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环 境,从而消除滥用科学技术成果、急功近利、 不顾后果的短期行为。(4)必须不断强化全 体公民的科技伦理规范意识。科技知识的生 产、扩散与利用等社会行为必须遵守一定的 伦理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公民的教育, 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和人文精神,提高公民 的文化素质和科技伦理意识,这是弥补技术 应用中利益驱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重 要举措。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于 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并通过社会发展充分 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后果, 乃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9.科学始于“观察”还是“问题”,为什么? 答:实践证明科学应该始于问题。其理由是: 离开一定的问题,漫无目的的观察是不存在 的;科学研究常与观察事实有关。但是如果 观察到某一事实而没有在此发现问题,那么 即使是观察到前人从未观察到的新事实也不 会因此而进入新的研究。由此可见,观察本 身不足以成为科学研究的起点。只有提出问 题,才可以说是真正地进入了研究。从科学 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 论不能解决问题时,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 它,或着手建立新理论;从科学研究的具体 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去 搜集事实材料。总之,我们只有从中发现, 特别是发现常人所难以发现的问题,才有望 真正进入科学的研究。 10.简述科学事实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 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作出的真实描 述。科学事实的特点:(1)可重复性,是指 检验科学事实可靠性的标准,经过反复的检 验最终被认可;(2)科学事实是直接的单称 存在陈述;(3)具有精确性和系统性;(4) 科学事实渗透理论; 11.简述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与原则。 答: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问题调研,科学 分析;课题选择,精心策划;课题论证,集 思广益;课题决策,胸有成竹。选题原则: 为了做好科研课题的选择工作,一般要遵循 如下一些基本原则。①需要性原则:这是指 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学科理论发展的需 要。需要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 也是科研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② 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 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把课题置于 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 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③创新性原 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具有先进性、 新颖性、突破性,即选出的课题是前人没有 提出来的或没有解决的或者是没有完全解决 的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 术成果。④可行性原则:这是指选择的课题 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已 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 题。⑤效益性原则是指选择课题时要把人力、 物力、财力和时间合理分配和使用;对课题 预期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进行评估和预测。总之,科研选题的五项原 则,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都是一 些限制性的原则,把能够选择或可以选择的 课题限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有利于准确而 及时地做出决策,从而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12.运用观察方法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为什 么人们有时候做不到? 答:(1)应当坚持科学观察以科学事实为根 据的原则客观性原则(2)应当坚持科学观察 的辩证性原则(3)应当坚持科学观察的全面 性和系统性原则(4)应当坚持科学观察的典 型性原则(5)应当坚持科学观察的持久性和 反复性原则(6)应当坚持科学观察的计划性 原则。 13.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自然有什么优点和优越 之处? 答:(1)实验方法具有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的作用(2)具有定向强化实验对象的作用(3) 运用实验方法寻求自然规律和变革自然的手 段比较经济、可靠(4)具有加速或延缓研究 对象变化过程的作用(5)实验方法可以作为 中介环节,为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作出重大 贡献。 14.怎样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 答;机遇具有意外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即机遇 的出现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所以对于从事科 学研究的人来说,研究要有组织、有目的、 有计划的进行,而不能指望偶然的机遇或靠 碰运气去发现真理。只能是在研究工作中, 注意留心意外事件,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判 断力,一旦机遇出现,就能及时的发现它、 识别它并捕捉它,加以认真研究,这样才可 能取得成功。 15.归纳与演绎及其辩证关系。 答: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一 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的方法。由于 它的结论的知识超出了前提知识的范围,前 提真,结论未必真,所以,它不属于必然性 推理,而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演绎是从一般 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从已知的一般原理出 发,来考察某一特殊对象,从而推演出关于 这一对象的结论的方法。演绎推理是前提与 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的必然性推理,这是演 绎推理的重要特征。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 系: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的。(1)二者的区别:1.思维的进程不同: 个别到一般与一般到个别;2.结论与前提 所断定的范围不同:超出与不超出;3.前 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不同:或然与必然。(2) 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第一,归纳和演绎是 对统一客观事物个性和共性之间对立统一关 系的反映。第二,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 因为演绎是以归纳的结论作为大前提的,没 有归纳就没有演绎。第三,归纳必须以演绎 为指导,因为归纳离不开某种一般性的认识。 第四,归纳与演绎能相互转化:个别通过归 纳到一般,一般通过演绎到个别,再轮回。 16.简述科学假说的基本特点以及建立科学假 说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答:科学假说的基本特点:(1)科学性。假 说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假说 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是同客观实际 相联系的,不同于毫无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测; 二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前提,经过科学推 论而提出来的,不同于缺乏科学论证的简单 猜测。(2)假定性(3)假说的易变性。一个 假说出现了,很快就为另一个假说代替,就 是同一个假说也常常改变自己的表达形式。 假说实际上是作为一种认识过程而存在的。 (4)待验证性假说的假定性决定了它的科 学性需要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在实践中进 行检验(修正、完善) 。从假说的特点和作用 来看,建立假说应该遵循以下方法论原则:1 解释性原则:应能解释已知的全部基本事实。 2对应性原则:一般来说,新假说不应与经过 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要能包容原有理论 所能解释和无法解释的事实。3可检验性原 则:必须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从而判定 其真伪。 17.试述“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 式就是假说”。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的理论,我 们可以得知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的,即从 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反复 的过程。科学假说作为一个具有科学性和推 测性的综合体,它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 反映,也是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科学假说一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具有了 解释性和预见性,就将转化为一个新的理论。 但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的 界限,从哲学的原则上来看,二者的区分就 在于实践。实践检验一方面使科学假说上升 为理论;另一方面,又使理论在新的事实面 前变为假说。理论或者能够成功的解释新的 事实,扩大自己的应运范围;或者在新事实 面前发现自己的局限性,让位于新的假说。 科学史表明,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要 在认识真理的长河中被新的科学假说所替 代,任何理论都保留着某种假说的痕迹。因 此,“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 是假说”。 18.联系实际,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1988 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的。我们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含义。(1)科学技术的乘数作用,即科学技 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三要素中而起作用, 对生产力具有乘积作用;(2)科学技术的加 速效应,即科学技术的值加速增大时,生产 力也会加速提高,起到助推作用;(3)科学 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4)科 学技术对生产的先导作用,即理论发现超前 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超前于生产应用的重 要趋势,所以科学技术可以快速拉动生产力 的提高。 19.联系实际,论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 质。 答: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是指科学技 术本身会产生正负效应,即科学技术在带来 物质财富巨大增长,推动社会文明迅速发展 的同时,也引起了日益增多的问题,使现代 社会文明发展面临着潜在的危机。科学技术 的正面效应大家都比较认可,所以在此不再 论述,下面重点说明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 公害问题: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超出 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化日 益严重;(2)生态失衡问题:人类的盲目性 生产活动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 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引发了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3)资源危机问题:现 代采掘、机械、能源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创 造了较高物质文明的同时,引起了自然资源 的超量消耗,使现代文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 源危机;(4)经济问题:现代新技术的发展, 在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同时,也 引起了诸如失业、破产等问题,加剧了社会 矛盾;(5)伦理问题:新技术的应用也引起 了大量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生育控制 问题、无性繁殖问题、死亡控制问题等等。 综上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 科技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合理、理性的利用 这把剑,争取使科技成果最大化的造福人类 的同时使它的负面效应达到最小化。 20.联系实际,论述科学技术的内在矛盾及其 发展模式。 答: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由一系列矛盾运动 所推动,例如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继承与创新的矛盾、不同理论、观点和不同 学派的争论、分化与综合的矛盾、技术发展 的内在机制: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内容 一、进化与退化的内涵、辩证关系以及进化产生的根据和条件 ①什么是进化与退化? 进化一般指的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过程,或者说是时间推演引发的对称性破缺的结果。退化则指的是相反的过程。在热力学、协同学、控制论和信息论中,分别用熵、序参量和信息量来表示,序参量、信息量增加的一般可以表示进化,而熵增加的则表示退化。 ②进化与退化的辨证关系 (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在自然界的演化中,以进化为主的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反之亦然。例如,从猿到人,无疑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最伟大的事情。但从局部功能来看,像攀越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都有一些退化的趋势。因为,很难看到纯粹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2)进化和退化共存共生。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例如,工业化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工业化消耗了地球的几十年来的大量资源储备,向自然界排放了难以计数的废气、废物和废水,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进化和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会转入退化;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按自组织理论观点,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和起伏,会从无序趋向有序,从而形成耗散结构。然而,时空有序结构会在一定的外部控制参量条件下进入混沌状态。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③进化的根据和条件 A、远离平衡态 B、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C、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经此相干性而协调动作,促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 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 二、渐变和突变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据 1 “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突变是质变的另一种形式,也是渐进过程的中断,但却是不经过任何过渡阶段而从一种质态到另一质态的飞跃。 2 渐变 ①量的渐变:也就是量变,如时间的流逝等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自然辩证法》方法论部分思考题(郭琰) 1.简要介绍了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科学认知活动的意义。 答:科学观察特点:1.方法是自然观察;2.明确的目的性;3.有计划的系统观察 科学观察的作用:它属于实践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及时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是最基本的方法, 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 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加强的研究对象 3.可是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 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以了解对象的性质 5.了解和改变性质的经济可靠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过程,谈谈你对科学实验中的机遇问题的认识。 答:科学实验中的机遇是指科学实践中的偶然事件导致的科学新发现。它最大的特点是偶然性,如伦琴发现了X光,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机遇:1.注意事故提供的机遇2.机遇不能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方法3.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3、简述科学问题产生的途径和解决的基本途径。 回答:提出科学问题的方式: 1.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2.不同理论、学派或观点之间的矛盾 3.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矛盾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途径: 1.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解决问题 2.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决问题 3.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4.结合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谈谈你对科学假设的理解。 答: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特点: 1.假设是科学与假设、基础与猜测的辩证统一 2.背景知识的辩证否定 3.假设应可检验 4.假设简单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 ①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②中间学科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 ③交叉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 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答: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①天文学:德国科学家康德、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分别独立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描绘了整个太阳系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生成的历史。②地质学: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地质学原理》一书中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地球地层渐变的理论。③生物学: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历程。④化学:1982年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 1870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⑤生物学: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消除了动物界同植物界之间的壁垒。⑥物理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表明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突出了物理世界的演化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等。 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这些关于自然界自身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材料,大体描绘出了一幅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自然图象。于是,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并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完整版)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观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搭理推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什么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 (1)技术的新颖性; (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 (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 (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 (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二、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发明家对科技了如指掌,对相关技术及装备、元器件十分熟悉,并富有创业与冒险精神,并有能力把技术创新付诸实施。 (3)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以及冒险进取精神,使其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天然领导者。 正是基于对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国内外都十分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这是适合时代特点的技术创新的最佳组织形式。 三、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与其他生产活动相比,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风险大、收益期晚、收益的非独占性等特点,因此技术创新并未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需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可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激励,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微观激励。包括:(1)产权激励:通过确立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关系,来推动技术创新活动持续进行的激励。由于产权规定了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这就使产权安排成为激励创新活动的重要技术保障。技术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产权(有形资产产权与无形资产产权)激励机制(如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没有专利权的激励,瓦特可能就不会对蒸汽机做出重大改进;没有专利制度,使技术创新的收益具有非独占性,从而使不少企业滋生“搭便车”的想法,这就不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