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封装设计规范-V1.0

PCB封装设计规范-V1.0

PCB封装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原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

封装设计,以便于PCB布线和焊接。本文档将介绍PCB封装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1. 封装设计原则

在进行PCB封装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确定完整的原片尺寸和形状,设计封装的尺寸和形状应比原片略小,以便

于原片可以嵌入和固定在封装中。

1.2 确定器件引脚排列方式,采用标准排列方式,便于后续焊接。

1.3 确保封装与布局相匹配,保证封装上各引脚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电路元件和

布线路。

1.4 确保封装符合环保要求,不应采用有毒有害物质。

1.5 为了便于检修和维修,需要标识清楚引脚编号和极性。

2. 封装设计要点

在进行PCB封装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2.1 温度系数匹配:

在对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进行封装设计时,应采用温度系数匹配技术,尽量降

低封装与芯片之间的温度差造成的热应力,以避免焊接不良、短路、断路等问题。

2.2 引脚标号和极性标记:

为便于操作和检修,封装上的引脚应被标号。

2.3 引脚排列:

引脚排列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编号方式。

2.4 引脚排列间隔:

引脚之间的排列应该合理,即采用适当的间距布局,以便于使用自动化和机械

化装配设备。

2.5 确定封装尺寸:

确定封装尺寸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2.5.1 器件管脚的间距和排列形式;

2.5.2 器件的尺寸与重量;

2.5.3 系统的空间布局;

2.5.4 芯片热量分散;

2.5.5 制造成本和器件性能等。

3. 封装设计流程

进行PCB封装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3.1 定义器件特性:

了解所选器件的管脚间距、管脚形式、机械尺寸等特性参数。

3.2 选择封装类型:

根据器件特性预先选择合适的封装类型。

3.3 设计元件引脚布局:

根据器件参数要求、应用场景特征,确定元件管脚的位置和布局方式。

3.4 评估引脚数:

根据引脚布局,评估需要多少个引脚,确保所有功能都能在设计封装中得到实现。

3.5 设定引脚位置标准:

设定器件引脚位置的标准,确保每个引脚都能够精确定位到其应在的位置。

3.6 确定引脚几何形状:

根据引脚类型、管脚形状等因素确定引脚几何形状,确保封装和芯片适配。

3.7 封装DTO:

将引脚数量、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散热、重量等因素整合到一起,制定封装DTO,规范化封装设计。

4.

PCB封装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PCB设计过程中的封装设计,以便于PCB 布线和焊接。在进行封装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要点,同时,制定可重复使用、标准化的封装DTO,为后续的工作提供规范化支持。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V1.0.

AW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A版 (第0修改)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2011-11-15 发布 2011-12-15 实施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要求,使得PCB 的设计从生产、应用等角度满足良好的生产装配性、测试性、安全性等要求,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自主开发的PCB 设计以及PCB 审核。 3 职责 一般职责参考PCB管理规范。 4 工作程序 4.1PCB 设计模板 使用CADENCE 软件设计PCB,可以直接选择使用设计模版:Template.brd ,模版中已经配置完 成了以下4.1.1-4.1.6 的内容。模版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模版文件复制、重新命名形成新的PCB 设计 文件。 4.1.1 设置Drawing Parameters 按照IPC 标准,PCB 设计中使用的绘图单位为毫米(mm),精度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3 位。根 据我们通常的PCB 尺寸,选择PCB 设计图纸尺寸为A3,如果PCB 尺寸超过A3 大小,则可选择A2 或其他。 根据以上设置Drawing Parameters 如下: ●User unit:Millimeter; ●Size:A3 ●Accuracy: 3 ●Drawing Extents:W:440,H:317 4.1.2 PCB设计Format 文件 PCB 设计图纸框图FormatA3.dra 文件保存在Cadence 封装库中。通用模版已经将该文件导入完成。 4.1.3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 元件密集的PCB 栅格设置为0.05mm ,其他PCB 的栅格以0.05mm 的倍数递增。 4.1.4 文字字体设计规则 根据PCB丝印层设计规范的要求,共需要四种字体规格,即常规、小字体、对外接口的接插件丝印标号字体以及PCB 编码和设计日期。具体设置见下表: PCB 模版中已经将以下几种字体在“TEXT SIZE ”中的1、2、3 项中增加。设计使用时可以直接选择。 4.1.5 Color and Vilibility 设置 考虑到Cadence 颜色设置项目太多,在模版文件中已经将各个层的颜色设置完成。并且对于一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在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了电子元件的物理布局和接口的连接方式。在设计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封装规范和要求可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封装规范和要求。 1.引脚定义和尺寸:每个元件的引脚定义和尺寸应遵循标准规范。这些信息可以从元件数据手册或供应商提供的封装库中获取。确保引脚的编号和功能正确,并保持一致性。引脚的尺寸和间距应与元件相匹配,以确保正确的焊接和连接。 2.安装方向和标识:每个元件应有清晰的安装方向和标识。这对于焊接和组装过程非常重要。在PCB设计中,可以使用标记或符号来指示元件的方向,例如极性标记或指示箭头。 3.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在PCB设计中,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的大小对元件之间的互相连接和电流传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应符合元件和电路的规范。密度较高的设计中,可以使用比普通封装更小的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 4.保持间距和清晰度:在布局和设计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保持间距和清晰度。保持间距指的是元件与元件或与走线之间的最小间距,以确保电气和机械的隔离性能。清晰度是指保持不同元件和走线之间的明晰分离,以避免电气干扰和短路。 5.体积和重心平衡:在设计中要考虑元件的体积和重心平衡。尽量使元件的布局均匀分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过大或过重的元件。这有助于提高PCB的物理稳定性,并使其易于组装和维护。

6.焊盘和焊接垫设计:焊盘和焊接垫的设计对于元件的焊接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确保焊盘的大小、形状和间距符合焊接要求,使焊锡易于流动并能提供良好的焊接接触。同时,确保焊接垫对于不同的元件尺寸和引脚形状是合适的。 7.材料选择和耐热性:在选择封装材料时,要考虑其耐热性能和可靠性。一些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因此封装材料应能承受这些温度,并保持稳定的机械和电气性能。 8.封装和封装库的标准化:在进行PCB设计时,使用标准的封装和封装库可以提高设计的一致性和效率。许多封装库提供了常见元件的标准封装,可以直接在设计中使用。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封装,可以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并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在PCB设计中,遵循封装规范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可制造性。封装规范和要求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降低设计缺陷和故障的风险,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常见 的一种基础组成部分,用于连接电子元器件并传导电信号。在进行PCB设 计过程中,封装规范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了PCB的性能、 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PCB设计中的封装规范和要求。 1.封装规范 在PCB设计中,封装规范是指PCB元件封装的几何形状、尺寸、引脚 布局和连接方式等的标准化要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封装规范:(1)尺寸规范:首先,封装应符合原理图中所示的尺寸和轮廓要求。其次,对于贴片组件封装,引脚的间距、封装的长宽比等也需要满足相关 标准。 (2)引脚布局:引脚布局应考虑到元件的安装和焊接方便性,避免 引脚之间的短路和其他不必要的问题。引脚的顺序可以按照相对原点的位置、数字顺序或按照特定功能进行排序。 (3)焊盘规范:对于贴片元件,焊盘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引脚匹配, 并考虑焊接工艺的要求,如合适的焊接垫大小、间距和形状。 (4)三维模型规范:为了在PCB设计时进行三维可视化布局和冲突 检查,每个封装都应有相应的三维模型,包括组件的外形、引脚、焊盘等。 2.封装要求 在PCB设计中,封装要求是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些要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封装要求:

(1)一致性:对于相同功能的元器件,应使用相同的封装,以确保 板上的元件一致性,避免布局和焊接的问题。 (2)可靠性:封装应设计为可靠的,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长期可 靠运行。封装的外形和焊接足够牢固,焊盘和引脚的连接可靠。 (3)散热性能:对于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如功放器件、处理器等),封装要求应考虑到其散热性能。为了降低元器件温度,应设计合适的热传 导路径和散热装置。 (4)DRC检查规则:封装设计应符合设计规则检查(Design Rule Check,DRC)的要求,包括最小间距、最小径迹宽度、最小孔径等。 总之,封装规范和要求是PCB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良 好的封装设计可以提高PCB的性能、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减少潜在的故障 和问题。因此,在进行PCB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相关标准, 合理选择和设计封装,并与PCB制造商进行沟通和确认,确保所选封装满 足设计要求和生产要求。

电子原件PCB封装规范

电子原件PCB封装规范 一、前言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设备的设计则依靠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在设计电子元器件的时候,封装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封装指将芯片、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配有外壳,以保护元器件、便于焊接等。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电子原件PCB封装规范。 二、PCB封装简介PCB元器件的封装是指将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封装起来,以保护其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同时也方便设备制造和使用。在这过程中,尺寸、电气、热学、机械等多方面的要求都需要考虑到。在PCB封装规范中,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 元器件表面贴装(SMT) 元器件表面贴装,又称表面安装技术,是一种电子元件组装技术。这一技术大量应用于现代电子元器件制造,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有QFN、QFP、BGA等。在表面贴装中,使用的基板通常是FR4基板、多层板、软板等。 2. 插件贴装(THT) 插件贴装又称间贴技术,是另一种电子元器件组装技术。它的种类相对较少,常见的有TO、DIP、PGA、LGA、RJ45等。在插件贴装中,使用的基板通常是FR4基板、MCPCB基板等。 3. 电子元件的粘合与固定

在电子元器件的表面上,需要使用一种粘合剂将其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粘合剂一般有热加工粘合、紫外照射固化、化学反应固化等多种形式。 4. 焊接与清洗完成表面贴装和插件贴装后,还需要对电 子元器件进行连通。这种连通方式一般有无铅贴装焊接、传统波峰焊接等多种方式。完成焊接之后,还需要对基板进行清洗,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固定稳定,同时防止灰尘、脏物等影响显像和质量。 三、PCB封装规范的要求 在进行PCB封装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原则。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1. 精度、尺寸、形状等标准化设计在进行PCB封装时, 需要遵循精度、尺寸、形状等标准化设计原则。不同的标准符合不同的要求,例如IPC标准、IEC标准等等。 2. 输出设计封装在进行PCB封装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输 出设计封装的标准。比如Pad格式、标注等,应按照IPC标准 输出。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元器件,还需要考虑其板间距/排间距、散热贴等设计方案。 3. 精密匹配对于高精度的元器件(如晶振),需要进行 精密匹配,提高产品的精度和性能。 4. 可操作性在进行PCB封装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其可操 作性。这意味着,需要充分考虑安装方案、焊接方案、调试方案、维护保障等工具的设计。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版本(V1.0)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生效日期: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V1.0) 1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盈科电子有限公司的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2引用文件 (本设计规范参考了美的空调事业部的电子设备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QJ/MK03.025-2003 空调器防火规范 参考文件: GB 4588.3-1988印刷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J 3103-1999印刷电路板设计规范(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3定义 无。 4基本原则 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范所述的四个基本原则。 4.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4.2可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的要求。 4.3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降低焊接不良率。 4.4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实用,成本最低。 5技术要求 5.1印制板的选用 5.1.1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单面板。在结构受到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经过研发经理的批准,

PCB封装设计规范-V1.0

PCB封装设计规范-V1.0 PCB封装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原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 封装设计,以便于PCB布线和焊接。本文档将介绍PCB封装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1. 封装设计原则 在进行PCB封装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确定完整的原片尺寸和形状,设计封装的尺寸和形状应比原片略小,以便 于原片可以嵌入和固定在封装中。 1.2 确定器件引脚排列方式,采用标准排列方式,便于后续焊接。 1.3 确保封装与布局相匹配,保证封装上各引脚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电路元件和 布线路。 1.4 确保封装符合环保要求,不应采用有毒有害物质。 1.5 为了便于检修和维修,需要标识清楚引脚编号和极性。 2. 封装设计要点 在进行PCB封装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2.1 温度系数匹配: 在对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进行封装设计时,应采用温度系数匹配技术,尽量降 低封装与芯片之间的温度差造成的热应力,以避免焊接不良、短路、断路等问题。 2.2 引脚标号和极性标记: 为便于操作和检修,封装上的引脚应被标号。 2.3 引脚排列: 引脚排列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编号方式。 2.4 引脚排列间隔: 引脚之间的排列应该合理,即采用适当的间距布局,以便于使用自动化和机械 化装配设备。 2.5 确定封装尺寸: 确定封装尺寸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2.5.1 器件管脚的间距和排列形式; 2.5.2 器件的尺寸与重量; 2.5.3 系统的空间布局; 2.5.4 芯片热量分散; 2.5.5 制造成本和器件性能等。 3. 封装设计流程 进行PCB封装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3.1 定义器件特性: 了解所选器件的管脚间距、管脚形式、机械尺寸等特性参数。 3.2 选择封装类型: 根据器件特性预先选择合适的封装类型。 3.3 设计元件引脚布局: 根据器件参数要求、应用场景特征,确定元件管脚的位置和布局方式。 3.4 评估引脚数: 根据引脚布局,评估需要多少个引脚,确保所有功能都能在设计封装中得到实现。 3.5 设定引脚位置标准: 设定器件引脚位置的标准,确保每个引脚都能够精确定位到其应在的位置。 3.6 确定引脚几何形状: 根据引脚类型、管脚形状等因素确定引脚几何形状,确保封装和芯片适配。 3.7 封装DTO: 将引脚数量、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散热、重量等因素整合到一起,制定封装DTO,规范化封装设计。 4. PCB封装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PCB设计过程中的封装设计,以便于PCB 布线和焊接。在进行封装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要点,同时,制定可重复使用、标准化的封装DTO,为后续的工作提供规范化支持。

PCB板器件封装设计规范

PCB板器件封装设计规范 1.封装选择: 在选择封装时,应根据电路板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来选择最适合的封装 类型。常见的封装类型包括DIP、SOP、QFP、BGA等。应根据尺寸、功耗、散热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2.封装尺寸: 在确定封装尺寸时,应根据器件尺寸、间距和连接器的布局等要素进 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器件之间的互相连接和散热的有效性。 3.引脚布局: 在进行引脚布局时,应将相应功能的引脚进行分组,并尽量避免相同 功能的引脚相邻排列。同时,还应考虑到引脚间的间距,以方便焊接和维护。 4.引脚阵列方式: 对于引脚数量较多的器件,应采用双排或多排引脚的方式进行排列, 以减小封装面积,提高电路板的密度。 5.焊盘设计: 在进行焊盘设计时,应根据焊接方式(手工焊接或自动化焊接)、焊 层结构(单面或双面)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焊盘的尺寸和间距应符合相 关标准,以确保焊接质量。 6.绝缘设计:

对于需要进行绝缘的器件,应在封装设计中考虑到相应的绝缘要求。 如在器件四周设置绝缘垫,以确保电路板的绝缘性能。 7.热散设计: 对于功耗较高的器件,应进行合理的热散设计,以避免温度过高造成 电路板损坏。可以通过加装散热片、设计散热通道等方式进行热散设计。8.封装标识: 在封装设计中,应在器件封装上标注清晰的标识,包括器件名称、封 装类型、引脚位置等信息,以方便焊接和维护。 9.封装材料: 在选择封装材料时,应选择具有良好耐热性、耐湿性和耐磨性的材料。常见的封装材料有塑料、陶瓷等。 10.封装可靠性测试: 在进行封装设计后,应进行相应的可靠性测试,包括耐压测试、振动 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等,以确保封装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PCB板器件封装设计规范对于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 重要。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故障,提高电 路板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pcb封装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pcb封装设计规范 篇一:史上最全的pcb封装命名规范 wlj460887 1pcb封装命名规范魔电eda建库工作室20xx.6.1 目录 1范围 ----------------------------------------------------------------------------------------------------------------------42引用 ----------------------------------------------------------------------------------------------------------------------43约束 ----------------------------------------------------------------------------------------------------------------------44焊盘的命名 -------------------------------------------------------------------------------------------------------------5

4.1表贴焊盘命名规范 ------------------------------------------------------------------------------------------5 4.2通孔焊盘命名规范 ------------------------------------------------------------------------------------------7 4.3花焊盘命名 ---------------------------------------------------------------------------------------------------9 4.4shape命名 --------------------------------------------------------------------------------------------------105p cb封装命名 -------------------------------------------------------------------------------------------------------11 5.1封装命名要求 ----------------------------------------------------------------------------------------------11 5.2电阻类命名 -------------------------------------------------------------------------------------------------13

pcb封装设计规范

pcb封装设计规范 PCB的封装是器件物料在PCB中的映射,封装是否处理规范牵涉到器件的贴片装配,我们需要正确的处理封装数据,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有的工程师做的封装无法满足手工贴片,有的无法满足机器贴片,也有的封装未创立一脚标示, 手工贴片的时候无法识别正反,造成PCB板短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设计师对我们自己创立的封装进行一定的约束。 封装、焊盘设计统一采用公制单位,对于特殊器件,资料上没有采用公制标注的,为了防止英公制的转换误差,可以按照英制单位。精度要求:采用mil 为单位时,精确度为2 ;采用mm为单位时,精确度为4。 SMD贴片焊盘图形及尺寸 1、无弓I脚延伸型SMD贴片封装 如图3-39所示,列出了常见的SMD贴片封装尺寸数据,给出如下数据定义说明: A—器件的实体长度X—PCB封装焊盘宽度 H一器件管脚的可焊接高度Y—PCB封装焊盘长度 T一器件管脚的可焊接长度S—两焊盘之间的间距 W一器件管脚宽度 注:A, T, W均取数据手册推荐的平均值

2)丝印标注 为了在板上能清楚地看到该器件所处位置,它的丝印在原有基础上外扩 0.25mm,保证丝印在板上,丝印须避让焊盘的SOLDERMASK ,根据具体情况 向外让或切断丝印。 如图3-46所示,在此列出了一个沉板的RJ45接口进行例如: 图3-46RJ45沉板式封装 阻焊层设计 阻焊层就是Solder Mask ,是指印刷电路板子上要上绿3由的局部。实际上这 阻焊层使用的是负片输出,所以在阻焊层的形状映射到板子上以后,并不是上了 绿油阻焊,反而是露出了铜皮。阻焊层主要目的是防止波峰焊焊接时桥连现象的 产生。 一般常规设计的时候我们采取单边开窗2.5mil 的方式即可如图3-47所示, 如果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封装里面设计或者利用软件的规那么进行约束。 25mm 0, 0.25mm 0.25mm

最全PCB设计规范

最全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是指对PCB板设计与布线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标准。合 理的PCB设计规范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减少设 计错误和生产问题。以下是一个最全的PCB设计规范指南: 一、尺寸和层数规范 1.预留适当的板边用于固定和装配。 2.保持板厚适当,符合设备尺寸和散热要求。 3.层数应根据电路需求合理选择,减少层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元器件布局规范 1.分配适当的空间给每个元器件,避免过于拥挤。 2.避免敏感元器件(如高频元器件)靠近高噪声源(如高压变压器)。 3.分组布局,将相关功能的元器件放在一起,便于调试和维护。 三、信号线布线规范 1.信号线走线应尽量保持短而直的原则,减小传输延迟和信号损耗。 2.高频信号线避免与高电流线路交叉,以减少互相干扰。 3.分层布线,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四、电源和地线布线规范 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宽而短,以降低阻抗。 2.使用大面积的地平面,减少地回流电流的路径。

3.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平行走线,减少电感和电容。 五、阻抗控制规范 1.布线时应根据需求控制差分对阻抗和单端信号阻抗。 2.保持差分对信号的平衡,避免阻抗不匹配。 3.使用合适的线宽和间距设计走线,以满足阻抗要求。 六、焊盘和插孔规范 1.确保焊盘和插孔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符合零部件要求,并适合选用的焊接工艺。 2.避免焊盘和插孔之间过于拥挤,以便于手动和自动插件。 七、丝印规范 1.丝印应清晰可见,包括元器件标识、引脚标识、极性标识等。 2.不要在元器件安装位置上涂抹丝印墨水,以免影响焊接质量。 八、通孔布局规范 1.确保通孔位于焊盘的中心,避免焊盘过大或过小,影响焊接质量。 2.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通孔类型(如PTH、NPTH等)。 九、防静电规范 1.PCB板表面清洁,避免灰尘和静电积累。 2.使用合适的静电防护手套和接地装置进行操作。 十、符号和标识规范

PCB封装设计规范标准V1.0

'' PCB封装设计规范 文件编号: 受控标识: 版本状态: 发放序号: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目录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职责 (4) 4、术语定义 (4) 5、引用标准 (4) 6、PCB封装设计过程框图 (4) 7、SMC(表面组装元件)封装及命名简介 (5) 8、SMD(表面组装器件)封装及命名简介 (5) 9、设计规则 (6) 10、PCB封装设计命名方式 (7) 11、PCB封装放置入库方式 (7) 12、封装设计分类 (7) 12.1、矩形元件(标准类) (7) 12.2、圆形元件(标准类) (15) 12.3、小外形晶体管(SOT)及二极管(SOD)(标准类) (17) 12.4、集成电路(IC)(标准类) (24) 12.5、微波器件(非标准类) (34) 12.6、接插件(非标准类) (37)

1、目的 本规范是为电子元器件的表面属性提供模版信息,即为表面器件焊盘图形设计提供模版尺寸,外形以及公差,以便检查和测试,确保表面装配产品的可靠性,从而规范电子元器件的PCB封装设计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研发中心PCB部所有PCB封装的设计。 3、职责 PCB封装库评审由PCB部门经理与工艺部门经理共同评审完成,特殊封装除外。 PCB部门专职PCB封装设计人员负责PCB封装库的设计、评审和更新。 4、术语定义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Footprint:封装 IC(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 SMC(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表面组装元件 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组装器件 5、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在规范归档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规范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PC Batch Footprint Generator Reference IPC-7351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Surface Mount Design and Land Pattern Standard IPC-SM-782A Surface Mount Design and Land Pattern Standard 《表面组装技术基础与可制造性设计》 6、PCB封装设计过程框图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与制 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板工 艺设计规范。 1.PCB板材选择: PCB板材是PCB制作的基础,应根据电路设计要求和成本因素选择适 当的材料。常见的PCB板材有FR-4(玻璃纤维板)、FR-2(纸质基板) 和金属基板等。 2.线宽与线距: PCB布线时,线宽和线距的选择受到制造工艺和电路要求的限制。一 般而言,线宽、线距的设计应符合PCB厂商的要求,尽量选择合适的数值,同时考虑信号完整性和阻抗匹配等要求。 3.阻抗控制: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阻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需要根据电路特 性和信号传输要求,合理选择PCB板材、线宽和线距等参数,以确保阻抗 匹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终端阻抗匹配和线路长度匹配。 4.过孔设计: PCB板设计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过孔实现的。在过孔设计时,需 要注意过孔尺寸、过孔通孔和过孔孔容等因素。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PCB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中应保证过孔的合理布局和尺寸。 5.接地和分层:

在高密度PCB设计中,接地和分层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布置接地和 分层层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设计时需要根据信号类型和敏 感性,合理地划分信号层、地层和电源层,并且合理规划信号的走向。 6.焊盘设计: 焊盘设计是PCB板工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焊盘设计中,需要考虑 焊盘的尺寸、形状和数量。合理的焊盘设计可以提高元件的焊接质量和可 靠性。 7.线路布局: 线路布局是PCB板工艺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线路布局可以确保 信号的稳定传输,减少信号跨越和串扰的问题。在布局时要避免长线与短 线相交,尽量采用直线布线和90度转角。 8.引脚排列: 元件引脚排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PCB板的布局和元件的方便性。在 引脚排列时要尽量避免交叉引脚和交错引脚,以减少信号干扰和布线困难。 9.文档和标记: 总之,PCB板工艺设计规范是确保PCB设计和制作过程顺利进行的重 要依据。设计师和制造商需要遵守这些规范,以提高PCB板的可靠性和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 承载着电子元器件并提供电气连接。PCB设计规范对于确保电路板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个关于PCB设计规范的详细解释,包 括外观设计、布线、元件布局、电气性能和机械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1.外观设计 PCB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外观,包括平整度、色差、表面光滑度和印刷 质量等方面。外观设计也包括焊盘、孔和引脚的布局,它们应该在一定的 限制范围内,以确保电路板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材料选择 在设计PCB时,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材料。如基板材料应具有 良好的导电性能、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焊盘、引脚和连接器等材料应 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 3.布线规范 布线是PCB设计的核心部分之一、布线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电路性能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布线时,应尽量减少线路的交叉和重叠,并保持线 路长度一致,以减小电路阻抗和时延差异,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元件布局 元件布局对于电路的性能和散热效果有重要影响。应遵循以下原则:-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的元器件应分开布局,以减少互相干扰。

-散热器和散热风扇应与高功率元器件相邻,以保证散热效果。 -元件布局应尽量简洁紧凑,以减小电阻和电容的影响。 5.电气性能 电气性能是PCB设计的重点之一、电气性能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和 传输特性等方面。设计时应根据电路的特点,合理选择元器件的数值和布局。 6.机械性能 PCB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因此,设计时应考虑以 下因素: -PCB的尺寸和形状应适应所应用的设备。 -PCB的基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因外力导致的变形和 损坏。 -PCB与固定装置之间的连接应可靠,并且适合于所需的拆卸和维修。 总之,PCB设计规范是确保电路板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南。正确地遵 守这些规范可以大大提高PCB的品质、稳定性和可靠性。

PCB安规设计规范V

PCB安规设计规范V PCB是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缩写,是现代电子 设备中常见的电路连接载体。在设计PCB时,要遵循一定的安规设计规范,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下是PCB安规设计规范的一些 要点。 1.设计防静电保护措施:在PCB设计中,应考虑防止静电引起的损坏。方式包括设置防静电接地,使用合适的静电保护元件,如静电保护二极管、防静电贴片电阻等。 2.电源设计:对于PCB设计中的电源电路,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 电源电压和电流,并按照安规要求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应 注意电源与其他电路的隔离,以避免干扰和损坏。 3.地线设计:地线是PCB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合理的地线设 计可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和电磁兼容性。应避免地线回路过长、回路面 积过小等问题,同时要确保地线的连接稳定可靠。 4.电磁兼容性设计:PCB设计中应考虑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的 产生和传播。应合理布局电路板上的元件和导线,降低电磁辐射和敏感电 磁场的接收。此外,应合理选择屏蔽元件和电磁屏蔽结构,以减少电磁波 的传播。 5.元件布局:PCB上的元件布局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如避免元件之间 发生短路、干扰等问题,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元件。元件的布局应符 合良好的散热性能,确保元件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6.丝印标识:PCB上的丝印标识是对电路板的标示和使用提供重要信 息的方式。应按照安规要求,清晰标示电路板的必要信息,如生产日期、 厂商信息、元件型号、极性等。 7.引脚设计:引脚是电子元件与PCB之间的连接,也是电信号传输的 关键部分。在引脚设计中,应根据元件的特点和封装形式,合理设计引脚 的排列、间距和布局,以确保引脚的良好接触和连接可靠性。 8.焊接方式和工艺:PCB的连接通常通过焊接完成。应选择合适的焊 接方式,如手工焊接、波峰焊接或表面贴装技术等,并根据焊接要求设计 合适的焊盘、焊脚和焊接面积。同时,还应合理选择焊接材料和工艺,以 确保焊接质量。 9.电路板的机械强度:PCB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机械环境和 力的作用。应保证电路板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止弯曲、断裂等问题。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加强策略,如增加填充层、增加连接件等。 10.输出设计文件:完成电路板的设计之后,应按照安规要求输出完 整的设计文件。包括电路板的布局图、尺寸图、层间连线图、焊盘图、器 件清单、工艺规程等。 综上所述,PCB安规设计规范对于保证电路板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 全性非常重要。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电源设计、地线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元件布局、丝印标识、引脚设计、焊接方式和工艺、电路板的机械强度等 各个方面的要求,并输出完整的设计文件,以满足安规要求。这样可以确 保PCB在正常使用和工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PCB(印刷电路板)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它是为了确保PCB设计能够满足电路功能、可靠性、性能和制造要求而制定的一套准则。下面是一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PCB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布局规范、连接规范、尺寸规范、排线规范、屏蔽规范、引脚规范、焊盘规范、维护规范、供电规范、阻抗控制规范、信号完整性规范和电磁兼容规范等。 一、布局规范: 1. 分区:将电路分成不同区域,例如:模拟区和数字区,以保证信号隔离和降低干扰。 2. 元件间距:为了防止短路和易于维修,元件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 3. 元件定位:同一类元件应按一定方向或排列位置的顺序来布置,方便组装和维护。 4. 散热:大功率元件应注意散热,通过散热铺铜、散热片等方式来确保元件正常工作。 二、连接规范: 1. 自上而下:信号在PCB板上的走向应该尽量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则,使得PCB板的布线更加整洁、直观。

2. 避开高频:要尽量避免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使用屏蔽或扩大引脚间的距离来降低干扰。 3. 引脚的选择:应该根据现有的条件优先选择靠近与所连接元件引脚的导线,减少有钟信号线的影响。 三、尺寸规范: 1. PCB板的大小:要注意PCB板的大小与所在设备的大小相 匹配,确保PCB板可以适应所在设备中的空间限制。 2. 引脚排列的紧凑性:要选择适当的引脚封装,使得PCB板 的线路布线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空间。 四、排线规范: 1. 频率分离:要分离高频和低频信号,以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 2. 避免平行:尽量避免平行排线,以减少互相之间的串扰。 3. 差分信号的布线:对差分信号进行特殊配置,使两个信号线的长度、宽度和间距保持一致,以减少干扰。 五、屏蔽规范: 1. 地平面:在PCB板的一层铜皮上进行足够的地线平面,以 减少地线的串扰。

PCB制板管理规定V1.0

一. 目的: 规范研发中心的PCB制板的工艺要求及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产品开发成本、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最大程度保护公司的技术机密。 二. 范围: 研发中心制作研发样机、小批量试制产品、正式投产产品或实验所需的PCB。 三. 职责: 由开发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按下述规定完成PCB的设计和外发加工申请;研发中心办公室(下称研发办)负责相关文件的收、受控、管理,由研发中心办公室与公司其它部门及加工厂接口完成后续工作。 四. 定义: 1.同板拼板:有时也会把几块完全相同面积较小的PCB拼接在一起进行生产、加工,这种情况在此 称为同板拼板以区别于下面的多板拼板。 2.多板拼板:把若干块不同的PCB拼接在一起进行生产、加工的工艺称为多板拼板。 3.PCB设计原文件:PCB的原始设计文件,包含元件型号、PCB的网络信息,不能是拼板。 4.PCB制板文件:专用于外发给外协PCB生产厂、外协PCB焊接装配厂的PCB文件,该文件不带元件 型号、PCB的网络信息,可以是拼板。 5.异形板:外形轮廓不是规则的几何图形的PCB板。 6.规则板:外形轮廓为矩形、圆形、三角形等规则的几何图形的PCB板。 五. 内容: 1.PCB设计及制板工作流程 设计PCB→制作PCB制板文件→填写“PCB加工工艺要求表”→填写采购申请单→把相关文件提交研发办→研发办完成后续工作→物料采购→物料检验→物料入库及领用。 2.流程说明 2.1.PCB设计步骤 2.1.1.建立一个新的SCH文件,并按“原理图文件命名规则”命名。 2.1.2.绘制原理图,必须一个PCB对应一个原理图。原理图必须表示出PCB板上的所有部件,包括:元 件、安装孔、mark点、测试孔、测试点、测试环、LOGO、散热器等,并定义好每个部件的封装、型号、标号。型号、标号必须按《PCB设计规范》中“”条的规定书写。 2.1. 3.用protel 99se的ERC功能检查绘制好的原理图,逐条消除ERC报告提示的错误项和告警项,再 次进行ERC检查,直到不再报告错误项和告警项。 2.1.4.建立一个新的PCB文件,并按“PCB设计原文件命名规则”命名。 2.1.5.在SCH设计窗口中使用“Update PCB”功能把设计好的原理图的信息导入到上一步建立的PCB文 件里。这一步执行中可能会报告有错误,根据报告内容将错误项逐条消除,然后再Update PCB,直到不再有错误项。出现错误项的原因可能是原理图中定义的元件封装还不存在,这时可按《PCB 设计规范》建立一个新的元件封装。 2.1.6.进入PCB设计窗口,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用Machine1层5mil的线画成PCB的外形轮廓,再用1/4 的圆弧给PCB的四周边沿的直角进行倒角处理,倒角圆弧的半径通常为2mm,特殊要求是也可采用其他尺寸。 2.1.7.P CB如果与其他部件(如散热器)有相对位置关系时,其他部件如有现成的元件库文件,可直接

PCB设计规范V1

PCB规范 文件名称 : 原理图.PCB及产品设计的各种设计制作规范 内容: 一.目的: 为了实现标准化设计,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特制定以下具体要求。 二 . 范围 : 三.内容: 1版本的规定: 版本的规定用五位码表示:-- - -- 前两位码用设计的不同阶段标示:设计阶段有T1,T2 ,T3(LPP),MP四个阶段,如该产品是 T1设计阶段,该码的前两位为(T1- --),(MP阶段的按公司文件规定编版本号:如该机种已量产, 那该机种的版本就按公司文件规定编版本号) 中间一位用 - 隔开。 后两位码用代表是序列号:如第一版用01表示,第二版用02表示,第三版用03表示…等等,依此类推。 如T1阶段的不同版本用T1-01 T1-02 T1-03…, 如T2阶段的不同版本用T2-01 T2-02 T2-03…, 如T3阶段的不同版本用T3-01 T3-02 T3-03…, 如MP阶段的不同版本用A1 A2 A3…。(按公司文件规定编版本号) 注:该规定适用所有EVR设计图纸的规定(SCH, PCB,结构图纸,包装图纸) 如客人的要求,各阶段我们沿用客人的要求做版本规范。 2 原理图,PCB表格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图纸版本明确清楚: 不同版本号在图纸上明确清楚,不同版本上的更改需清楚标明在更改栏。需有更改的日期 不同版本的更改内容需填写在表格里,更改位置需在图纸上用虚线筐表明。每次更改需备份 上次的电子文档资料,在整个设计阶段不同的更改需要备份设计更改电子文档资料。设计完成后有

必要的文件资料需备份。 3 PCB板的要求: 导通孔(via) : 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增强材料。 埋孔(Buried via) : 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 via): 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 hole): 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3.1 PCB板材要求: 确定PCB所选用的板材, 一般用FR-4(双面或多层板及玻纤板)或FR-1(单面板),或CM-1 (半玻纤板),均要求防火等级在94-V0以上; 板材最小铜厚度依电流大小决定, 一般选 用1~2 OZ/Ft². 即当电流较小时使用1 0Z/Ft² ,当电流较大时使用2 0Z/Ft².在选用 PCB板时一定要注意PCB板的五项安规标识(UL认证标志,生产厂家, 厂家型号,UL认证 文件号,阻燃等级)是否齐全,同时要求PCB板必须符合RoHS要求。 3.2 PCB设计制作要求 3.2.1电子电路绘图使用软件要求统一使用Protel 99 SE及POWER PCB ,POWER LOGIC 便于以后其他工程师均可以修改和整理文档资料。 3.2.2在整机原理图中都要求有原理方框总图和原理子图, 方框总图要求整机所有功能和信 号流程; 各原理图要求整齐, 信号流程清晰,一目了然, 不能将原理功能交叉. 混乱绘 制,尽量少使用网络标示。 3.2.3在PCB布板时, 都要求使用网络布线, 可以提高PCB板的正确性。 3.2.4原理图中的序号数值要求和PCB板中的序号数值一一对应;PCB元件值不允许印刷在 PCB 板中,只允许出现位号,位号大小最小高0.8宽0.1。 3.2.5原理图和PCB板绘制完成后都要求输入公司统一的文件标题(参考图一) 3.2.6在PCB布板时, 所有机械尺寸都要求绘制在机械层面, 尽量少用禁布线层; 所有孔 定位尺寸都必须使用坐标尺寸, 那样才能精确明显; 切不可用手自由定尺寸, 这样 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3.2.7制成板的元件布局应保证制成板的加工合理,以便于提高制成板的加工效率和直通率, PCB布局选用的加工流程应使加工效率提高。 以下为PCB的6种主流加工流程表如图二: 图二 3.2.8PCB过孔最小要求≥0.3mm, 焊盘单边要比过孔大0.1mm,(一般采用0.5~0.7mm)。 (参考图三)图示单位mm,所有SMT元器件焊盘不可有过孔,即使有也需要用绿油层隔开. 图三 3.2.9 PCB最小线径单面板0.3mm,双面板要求0.2mm,边缘铜箔最小1.0mm。 最小线宽与线宽距离单面板要求0.3mm,双面板0.2mm,铜箔与板边最小距离为0.5mm。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密级:内部公开 文档编号:ZYZH 版本号:V1.0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编制:卢凌 审核: 浙江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文件资料享受著作权及其它专属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将该等文件资料(其全部或任何部分)披露予任何第三方,或进行修改后使用。

1 目的 Purpose 规范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满足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 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 2 适用范围Scope 本规范规定了硬件设计人员设计PCB板时应该遵循的工艺设计要求,适用于公司设计的所 有印制电路板,及工业工程部设计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参考。 3 职责与权限Roles & Responsibilities 产品设计部:在设计时需参考本文件内容。 4 定义Definition 4.1 印制电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 4.2 元件面(Component Side):安装有主要器件(IC 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 通常以顶面(Top)定义。 4.3 焊接面(Solder Side):与印制电路板的元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通常以底面(Bottom)定义。 4.4 金属化孔(Plated Through Hole):孔壁沉积有金属的孔。主要用于层间导电图形的电气连接。 测试孔:设计用于印制电路板及印制电路板组件电气性能测试的电气连接孔。 4.5 安装孔:为穿过元器件的机械固定脚,固定元器件于印制电路板上的孔,可以是金 属化孔,也可以是非金属化孔,形状因需要而定。 4.6 阻焊膜(Solder Mask, Solder Resist):用于在焊接过程中及焊接后提供介质和机械屏蔽的一种覆膜。 4.7 焊盘(Land, Pad):用于电气连接和元器件固定或两者兼备的导电图形。 5 参考文件 Reference 《IPC-610D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 6 工作程序Procedure 6.1 PCB 板材要求 6.1.1 确定PCB使用板材以及TG值。 确定PCB所选用的板材,例如FR—4、铝基板、陶瓷基板、纸芯板等,若选用高TG 值的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6.1.2确定PCB的表面处理镀层 确定PCB铜箔的表面处理镀层,例如镀锡、镀镍金或OSP等,并在文件中注明。 6.2. PCB 外形尺寸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