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是什么

霍乱是什么

霍乱是什么

一、霍乱是什么1. 霍乱是什么疾病2. 霍乱有什么症状3. 霍乱怎样治疗二、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三、怎样才能预防霍乱

霍乱是什么

1、霍乱是什么疾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经口传播,可散发,易暴发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病例可表现为剧烈腹泻,继以呕吐,吐泻物为黄水样、清水样或米泔水样,患者可因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出现脱水、酸中毒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低钾综合征等并发症,未治疗者可予数小时内死亡。19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0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欧、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霍乱有什么症状2.1、腹泻

感染霍乱弧菌之后的首发症状就是腹泻,且多数是无腹痛的。每天排便十几次,先还是有些成型的,越往后就成了水样便。

2.2、呕吐

多是在腹泻出现之后发生的,而且跟食物中毒的患者呕吐表现不同,霍乱患者是喷射出来的。等到将胃里的食物呕吐完之后,几乎就都是一些水样物。

2.3、电解质紊乱

只要有体液的大量缺失,就必然会伴随有电解质的紊乱。频繁的吐泻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一、检查对象 一天内腹泻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病人。 二、标本采集及处理 1、采集时间:在未服用抗生素前采样。 2、采集方式:用棉拭子或采便管从肛门插入直肠3—5厘 米取样,必须看到有粪便黏附才可:对于自然排出的水样便、呕吐物及保存液保存的标本可直接接种分离或吸取 0.5ML、成形大便取黄豆左右大小。 3、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 可保存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尽快送检验。24小时以上才能送检的标本,应使用文一腊二氏保存液保存。 4、标本处理:将标本直接分离接种于4号琼脂及放入 8—10ML碱性蛋白胨水中增菌。 “两管三板”: 送检标本马上接种一个4号琼脂平板、同时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管增菌;—8小时后接种增菌管内标本于第二块4号琼脂平板,同时转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6—8小时后继续接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的标本于第三块4号琼脂平板上。

三、检验程序: 1、弧菌形态: 弧菌生长快、菌落大、培养4—5小时,原划线处有菌苔生长,8—10小时可长出小菌落,16小时菌落直径可达2毫米。菌落略带灰色、半透明、扁平、稍隆起、光滑湿润,培养时间延长或室温放置后,菌落略带黄色,中心厚而周围透明,培养基含亚碲酸钾使得菌落成灰色,中心形成黑色金属碲沉淀。在平皿上挑取典型菌落做玻片凝集试验。 2、玻片凝集试验: 首先要注意抗原抗体比例和保证抗原(菌株)的纯洁性,使用O1群和O139群两种诊断血清。如未获单个菌落,可挑取可疑菌苔边缘透明部分做玻片凝集。注意,凝集的菌落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查有无自然凝集;然后用此玻片显微镜下看动力(动力活泼如流星样);再将此玻片革兰氏染色看弧菌形态。 3、弧菌分型: 稻叶型和小川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一步分型。四、报疫程序: 一旦发现阳性可疑标本立即用铁罐保存,通知送检科室,确认病人资料;上报医院总值班2460或2560,派车送海珠区防疫站确证。 五、标本处理:

霍乱

霍乱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1病因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2临床表现 人受染后,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在显性感染者中,以轻型病例为多,这一情况在埃尔托型霍乱尤为明显。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

霍乱

第章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 第一节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霍乱的流行概况、发病机制和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 2.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型特点、三种血清型。 3.了解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 第二节内容精要与重点 一、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镜检可见其呈鱼群状排列,有鞭毛,运动活泼,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霍乱弧菌分为3群,其中仅O1 群与非O1 群的O139血清型可引起霍乱流行。O1 群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三个血清型,是霍乱的主要致病菌。产生霍乱肠毒素可引起剧烈腹泻。 二、流行病学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在热带、沿江沿海地带夏秋季节流行。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肠壁,而是通过肠毒素刺激细胞分泌亢进,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由于大量脱水和失盐,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或休克。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故吐泻物呈“米泔水”样。病理特点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四、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典型病程可分三期。①泻吐期:突然发生的剧烈腹泻、呕吐,多数无里急后重、无发热。腹泻量多、次频,水样或“米泔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呈洗肉水样便。呕吐呈喷射状,亦可为“米泔水”样;②脱水期: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严重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毒症、急性肺水肿以及休克等严重后果;③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1/3患者可出现发热。 五、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以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镜检,可见细菌呈穿梭状运动,以特异血清可制动,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细菌培养及血清抗体滴度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注意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肠炎以及大肠杆菌所致的腹泻鉴别。 七、治疗 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处理。合理的补液是治疗的关键,补液的原则应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期,减少腹泻量,缩短排菌时间,常用药有环丙沙星等。 八、预防 建立健全肠道门诊,早发现、早隔离治疗病人,对接触者严密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加强

霍乱防治知识测试题

霍乱防治知识测试题 单位:日期:年月日 人员(管理、医生、检验):分数: 一、判断题:共16题,每题2.5分,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内打“√”,不正确的打“×”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2. 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3. 霍乱的潜伏期短者2小时,长者达7天,多数为5天()。 4. 霍乱病人腹泻剧烈,无里急后重,大便为米泔水样或水样,一般无发热()。。 1. 霍乱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哪一类传染病()? a.甲 b.乙 c.丙 d.非传染病 2. 霍乱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 a.水样便或米泔样便 b.严重脱水 c.腓肠肌痉挛 d.以上症状全有 3. 发现霍乱病人应在多长时间内报告给当地疾控机构() a.城镇3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b.城镇5小时内,农村10小时内 c.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以上都不对 4. 霍乱患者临床上有剧烈水样腹泻是由于()。 a.细菌的内毒素引起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加 b.细菌的外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 c.活菌产生的酶引起粘膜损害和炎症 d.弧菌的溶菌素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 e.致泻毒素引起的症状 5. 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常见的症状是:()。 a.胃寒、发热 b.呕吐 c.腹泻 d.腹部疼痛 e.肌肉酸痛 6. 抢救霍乱患者最紧要的措施是:()。 a.根据失水程度立即静脉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 b.立即采用右旋糖酐以扩充血容量 c.立即使用升压药尽快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d.即刻使用利尿合剂防止肾功能不全 e.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7. 霍乱病人吐泻“米泔水”样物是因为吐泻物中:()。 a.含有大量粘液 b.含有大量脓细胞 c.含有大量胃肠粘膜 d.胆汁缺乏 e.含有大量的水分 8. 霍乱病人反应期发热是由于:()。 a.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b.血液浓缩而散热障碍 c.弧菌侵入血循环 d.毒素吸收 e.菌血症 9. 霍乱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重症病人 b.典型病人 c.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d.恢复期带菌者 e.健康人群 10. 对霍乱非流行期间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霍乱

霍乱 霍乱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王典历史1印度恒河下游三角洲是古典型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印尼的苏拉威西岛是埃尔托型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 2年到现在有次大流行前次大流行是古典型均起源于印度第次大流行则是埃尔托型至今尚无宁息迹象。 印度恒河平原秋色历史3年(清嘉庆二十五年)霍乱传入中国,至年为止近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一不祸及中国。 我国年每年有发病(数万~10余万)病死率以上。 4年印度、孟加拉发生的O流行我国新疆也有发病可能第八次大流行将开始。 历史5(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其余两种为鼠疫和黄热病)在中国属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病原学1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弧菌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 病原学2分类:()O群:古典及爱尔托生物型。 ()不典型O群:无致病性。 ()非O群:其O抗原与O不同但鞭毛抗原相同。 非O群已从O编排到O以上血清型其中O是年发现不被O及非O群的OO血清型霍乱诊断血清所凝集故叫O。 病原学3O1群有ABC三种主要的菌体抗原,A为群特异性抗原B、C为型特异性抗原相互结合形成三种血清型:()稻叶型原型(AC)

()小川型异型(AB)()彦岛型中间型(ABC)病原学4培养: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碱性培养基生长更快。 pH84-86碱性蛋白胨水中快速生长并抑制其他细菌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 病原学5致病性:可产生内毒素、肠毒素(外毒素)、神经氨酸酶致病主要是肠毒素。 6变异:自然突变也是本菌的特性之一。 病原学7生活力:对热、干燥、酸及消毒剂耐受力低水中生存时间长耐低温、喜碱。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人可连续排菌天)(1)古典型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埃尔托型:。 (2)带菌者有恢复期、慢性、潜伏期、健康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可带菌月几年。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1)比较复杂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蝇均可单一地或交错地传播本病。 (2)水在传播本病中的作用最为突出(水最易被粪便污染)。 呈暴发性病人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 (3)经食物传播的作用一般次于水传播。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1)病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包括抗菌和抗毒免疫。 (2)再感染仍有可能性。

霍乱教案

目 赣南医学院教案 专业:基础医学 课程:微生物学 任课老师:曹镐禄 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 2.熟悉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分类、抵抗力、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3.了解霍乱弧菌抗原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一)重点: 霍乱弧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 (二)难点: 霍乱弧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抗原结构、免疫性。 (三)疑点: 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 三、教学方法设计: 1.简要复习伤寒杆菌的菌落特征、致病性、肥大氏反应的结果判断,引入本次课。 2.通过解释一般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突出各细菌的特征性生物学性状,主要的致病物质、致病机制。 3.利用投影和板书进行授课。 4.语言表达结合板书功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和板书 五、时间安排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课: (1)、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15分钟)、致病性(25分钟)、免疫性(5分钟)、微生物学检查法(7分钟)、防治原则(10分钟) (2)副溶血性弧菌(17分钟) 3、小结及布置思考题(3分钟) 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3分钟) 先简要复习伤寒杆菌的菌落特征、致病性、肥大氏反应的结果判断,引入本次课内容。 1、讲授新课: (1)、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结构、分类、抵抗力。其中特征性生物学性状是重点。 (2)、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包括致病物质、致病机制、所致疾病。其中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是重点难点(利用投影,指图、列表说明)。 2、板书设计: 第十章弧菌 第一节霍乱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有菌毛、鞭毛,无芽胞,鱼群穿梭样运动) 培养特性(耐碱) 生物学性状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O、H抗原) 分类(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抵抗力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 致病物质鞭毛、菌毛及其它毒力因子 多糖荚膜脂磷壁酸 (二)所致疾病 1、致病机理cAMP浓度增高,分泌功能亢进,抑制肠粘膜细胞对钠的正常 吸收,刺激分泌氯化物和水,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1.标本的采集: 1)粪便标本:应争取在发病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2)采便方法:可用棉拭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亦可用直肠棉 拭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取。 3)采样要求: ?水样便采取1~2毫升,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尸体的肠腔和口腔内容物亦可作为检材。 ?外环境样本可采取病人的污染衣物、剩饭菜、可疑食品、抹布、污水、坑塘水、井水、公厕粪便、苍蝇等。 ?按1:10比例臵入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迅速送往实验室。4)肛拭采集的注意事项: 1.棉拭子要用竹签,圆形、光滑以免采样时易断; 2.棉拭子做的要稍大而紧固(避免采集时脱落); 3.采集者应穿戴一次性手套; 4.采集前将棉拭子用碱性蛋白胨水(APW)蘸湿,多余的液体紧靠管壁挤出; 5.采集时要求被采集者双腿分立、微屈、手扶墙或凳子趴下,劝其用

单手或双手协助分开股沟(或采集者用左手分开股沟),右手持棉拭子轻轻旋转插入肛门内约4~5cm(幼儿约2~3cm)处,转动数秒钟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旋转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 6.棉拭子在推进时如感觉遇到阻力,应调整角度后缓缓旋转推进,避免用力过大或推进太快造成肛壁出血而影响病原菌的检出;棉拭子进入的深度一定要够,否则采集的有效标本量会很少; 7.采集的标本拭子应立即臵入APW内,手接触的部分在管口折断弃去。填写采样登记表(单),并在采样管上填写被采集者的样品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尽快送检。 二、快速诊断: 1.直接镜检: 为争取最快速度作出诊断,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悬滴法镜检(最好用暗视野),可见具有流星状动力的细菌。 2.特异性制动试验: ?取检材或新鲜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物一滴,臵于载玻片上,再加霍乱弧菌O1多价或O139诊断血清,加盖玻片,用暗视野显微 镜观察,3分钟内流行状运动细菌被抑制的即为阳性,此法优 点是快速而特异,操作简便,可 ?在几分钟之内做出初步诊断。但要求标本必须有较多数量的弧菌,免疫血清最好是不加防腐剂的。 3.早期玻片凝集试验: ?埃尔托弧菌在TCBS、4号琼脂及庆大霉素平皿上生长较快,37℃

霍乱病防治工作计划

那霍镇卫生院 霍乱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霍乱病防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县卫生局霍乱防治工作目标为指导,县疾控中心的霍乱防治工作计划要求为己任。我院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近期进行了认真组织与实施,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2011年霍乱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霍乱监测的质量控制,提高霍乱预测、预警能力,巩固现有的防治成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汉波 副组长:罗志辉邓德锋 成员:郑超丽肖浩勇曾伟华李如燕 成立抢救小组: 组长:张汉波 副组长:罗志辉 成员:郑超丽梁明雄张耀才全玉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邓德锋和罗志辉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二、加强组织落实; 由我院抽出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市场进行监测,对市

场内的海鲜类产品进行严格检查。以农村为重点的地区,学校、医疗机构、建筑工地为重点场所,对我镇乡、村、组三级相关人员,基层医务人员、游厨及帮工、农村居民及建筑工地、学校等食品从业人员为重点人群。通过培训霍乱防治知识宣传,生活方式倡导,让我镇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相关知道,改变农村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在政府的配合下,对农村游厨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培训,让全镇农村厨师对食品的采购、加工、烹饪、储存、操作规范等进行熟练掌握,要求培训率达到95%以上。每月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考核,要求村卫生站将霍乱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在健康教育专栏上进行宣传。在政府的指导下我院定于2011年5月中旬对我镇三级干部进行霍乱病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让广大干部到村组进行合理健康宣传,定期对学校进行宣传和培训。总之我院2011年将利用宣传稿、标语和录像及广播录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三、规范腹泻门诊,加强技术指导; 我院2011年将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学习肠道传染病知识预防,开展好腹泻门诊工作。组织防疫人员,对肠道门诊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门诊登记认真总结,在全院职工大会上通报,规范腹泻门诊的管理,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四、做好疫情应急准备及突发疫情处理; 1、疫情值班报告制度; 全院所有人员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落实首问责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1)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3、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4、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5、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6、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 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7、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 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8、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0、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二、是非题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 碱,及时补钾。() 3、霍乱排菌期为1~5天。() 4、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5、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 6、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7、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 感。() 8、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且多为显性感染。() 9、霍乱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10、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霍乱的早期、快速诊断的依据。()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文档

霍乱弧菌的检测 霍乱弧菌相关知识: 稻叶型(A、C) 古典型小川型(A、B、C少量) O1群霍乱弧菌:彦岛型(A、B、C) 稻叶型(A、C) 艾尔托型小川型(A、B、C少量) 彦岛型(A、B、C) 实验室准备: 1.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营养平板、半固体菌种保存管。 2.试剂:拉丝实验用试剂(0.5%去氧胆酸钠水溶液)、氧化酶试剂(1%盐酸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或盐酸对氨基四甲基苯胺水溶液。 3.诊断血清:O1群霍乱诊断血清、稻叶型霍乱血清、小川型霍乱血清、O139群霍乱血清。 4.快诊试剂:O1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O139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霍乱弧菌检验流程图: 标本 37度6-8小时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 小时 胶体金快诊卡/ 制动等试验血清学凝集试验氧化酶实验拉丝实验O/129敏感试验 初步报告、菌种保存

一、采样 (一)水样便采取1-2毫升,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尸体的肠腔和口腔内容物亦可做为检材; (二)外坏境样本可采取病人的污染衣物、剩饭菜、可疑食品、抹布、污水、坑塘水、井水、公厕粪便、苍蝇等; (三)按1:10比例置入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迅速送往实验室。 二、增菌、培养 (一)所有粪便标本都应经过增菌,尤其是恢复期病人、带菌者或用过抗菌药物的病人标本含菌量少,单靠直接分离不易检出。需经碱胨水37度增菌6-8小时后分离(夏日可将运送时间计算在内); (二)标本含菌量少时,为提高检出率可实行2次增菌,取第一次碱胨水增菌后的培养物表层液0.1-0.2毫升,接种于8-10毫升的碱胨水中,37度培养6-8小时后再做分离。 (三)霍乱弧菌好氧,易形成菌膜,故在取出增菌管时动作要轻,接种环于菌膜下取一满环,划线接种于TCBS或4号琼脂平板37℃10~14h孵育培养。 三、快速诊断 (一)、直接镜检:为争取最快速度作出诊断,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悬滴法镜检(最好用暗视野),可见具有流星状动力的细菌。 (二)、早期玻片凝集试验:埃尔托弧菌在TCBS、4号琼脂及庆大霉素平皿上生长较快,37度培养8-10小时,在其他杂菌尚未生长或长出很小菌落情况下,埃尔托型菌落直径可达1-2mm。将已长出较大半透明菌落或湿润菌苔的平皿取出,直接用霍乱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阳性者可初步报告。琼脂平皿继续培养,按常规培养时间再做一次复查。 (三)、要求及注意事项: 1.当霍乱弧菌在4号琼脂及庆大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过久(超过36小时)时,会出现菌落粘稠、血清凝集假阴性现象。 2.故应取新鲜培养物(10-14小时)作凝集试验,凝集的菌落立即转种营养琼脂平板。 3.小川型菌株有时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中可出现弱凝集,这并非彦岛型,而是小川型含有少量C抗原成分的缘故。 4.有的标本可能同时存在非O1群霍乱弧菌,可疑菌落较多时,应挑选5个以上的菌落逐个进行玻片凝集检查; 5.必要时,取原划线菌苔边缘透明部分再做玻片凝集(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人进行检验时尤应注意)。 6.平皿分离未获分散的单个菌落,而在密集部位仍有可疑菌落时,应将该部分再做分离或经增菌后再做分离; 7.从恢复期病人分离出菌落典型但不凝集的弧菌,这时应以霍乱粗糙型血清做玻片凝集,以确定是否为粗糙型或NAG弧菌。 四、初步鉴定试验: 1.氧化酶实验:在非选择性或非鉴别性培养基如营养琼脂的新鲜培养物上滴加氧化酶试剂1滴,并使其流开。或将菌落用竹签或牙签挑至滴有试剂的滤纸上,在1分钟内出现粉红-紫红-紫蓝色(有的最后呈黑紫色)。为氧化酶阳性。 肠杆菌科细菌多不变色或变成粉红色后很快退色为氧化酶阴性。 注意事项:试验时避开含铁物质(如接种环)。不能直接取产酸培养基上的菌落,

霍乱培训

霍乱培训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主要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二、霍乱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略) 三、病原体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该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霍乱,而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副霍乱。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具有嗜碱性和严格的需氧特点。 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机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钟可杀死。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 四、传染源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位于小肠粘膜,在肠道内增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肠道和全身反应,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一般1-3天。 ⑵带菌者 主要包括潜伏期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五、传播途径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接触及苍蝇四种,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食物。 六、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及种族差异,无先天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有再次感染者。霍乱疫苗注射后保护期不超过6个月。 七、流行特征(略) 八、霍乱病人的诊断 1、霍乱病人和带菌者的诊断 由于霍乱轻型病例居多,其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不易与其它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病原学检查应为其主要依据。考虑目前实际情况,对霍乱确诊除以病原学为依据外,可以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性诊断,并暂作规定如下。 ⑴、各市、区的首发病例和流行季节的早期病例的确诊,必须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依据,在未发生过霍乱的地区,对发生的霍乱病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做出实验室确诊。 ⑵、在当地已有病原学诊的首批霍乱病例定性后,对报告的霍乱病例除依据病原学诊断外,

霍乱的中医辨证论治

班级 2009级仲景班 姓名 黎 鹤 蕾 学号 2009110111 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优势

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优势 黎鹤蕾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8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中医在霍乱的辨证论治及预防方面的优势。对中医对霍乱的病名发展的的认识做了介绍,着重霍乱的分期及临床辨证分型和证治,从王孟英的著作中总结了霍乱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霍乱;辨证论治;分期;预防。 霍乱(cholera)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性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 中医的霍乱是以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病证。以其病势急而变化快,挥霍之间便致撩乱,因而得名。 关于霍乱的病名考证,“霍乱”本为中医病名,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该名称,后世医家对此多有论述,一般用其指以挥霍撩乱、吐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甚至肠梗阻之类的急腹症(干霍乱)等。《黄帝内经》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乱这一病名。如《灵枢·五乱》篇说:“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民病飨泄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汉书》说:“闽越夏月暑时,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伤寒论》对霍乱的症状和治疗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如“呕吐而利,此名霍乱”,运用了理中汤,五苓散等方,这些都说明,霍乱在汉代已是众所熟知的病名了。 对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学者们多遵从伍连德在《霍乱概论》中的论述,认为是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传入中国的。他是依据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

案例分析(霍乱)

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爆发疫情案例

第一部分背景 2014年9月17日下午5点,李沧区疾病预防中心接到市八医的电话报告:9月19日下午4:00,该院肠道门诊接诊2例腹泻病患者,症状相似,腹泻十余次,呕吐四次,霍乱快诊O139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医院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截止晚上7点,该医院已经累计收治了7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泻,先泻后吐,无腹痛、无发热,发病时间分别为9月18、19日。目前患者已

区疾控中心已经采集了7例病人的样本送市疾控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第二部分调查核实 区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分队对7例病人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7例病人均为附近某小区居民,9月17日中午,均参加了村民姜先生在手拉手餐馆举办的结婚午宴。 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从7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确诊霍乱。

第三部分搜寻病人、带菌者和疫点 宴会的情况:9月17日的结婚午宴,由姜先生举办,姜某1家4人,均未被感染。生日宴有18桌客人,主要来自本市5个区市。就餐者都进行了登记,18桌客人的名字和地址,姜某可以提供。 通过疾控机构协查机制,5个区市累计调查了185名就餐者,发现病人30例,带菌者9人。 发病时间分布见见下图:

7例病人的家属中无人出现霍乱症状,7例病人居住地的卫生间、卧室地面均检出O139霍乱弧菌。 餐馆:12名员工中发现2人带菌(厨师、帮工各1人);婚宴的剩余食品全部处理掉,无法采样;餐馆厨房的不锈钢盘、陶瓷花碗、大盆子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婚宴前到该餐馆就餐的人群中,未出现过腹泻爆发;9月17日婚宴后,该餐馆未接待过其他客人。

霍乱传染病的疫点疫区消毒及个人防护措施

霍乱传染病的疫点疫区消毒及个人防护措施 认真做好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处理。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一、随时消毒 1. 排泄物、呕吐物:按1体积吐泻物加1/5体积漂白粉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盛排泄物、呕吐物的容器用有效氯 500mg/l浸泡120分钟。 2. 餐具:用有效氯250mg/l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 3. 残余的需要消毒的食物:按1份食物加1/5体积的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消毒120分钟,或有效氯500mg/l澄清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20分钟。 4. 对需要消毒的衣服、被单:用有效氯125mg/l溶液浸泡30分钟、250mg/l碘伏浸泡30分钟或煮沸20分钟。 5. 地面、家具、墙壁以及运送病人的交通工具等:用0.2%的过氧乙酸喷雾作用30分钟或3%的甲酚皂溶液喷雾、擦拭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喷雾作用60分钟。

6. 对垃圾、厕所:用3%--5%甲酚皂溶液或有效氯500mg/l 澄清液喷雾或洗刷。 7. 疫点内的井水消毒,使用含氯25%--35%的漂白粉,所加的克数按加氯量3g/m3标准计算,计算公式是加氯量(g)=加氯量(mg/l)×水量(m3)/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园井水量(m3)=水深(m)×[水面直径(米)2]×0.8; 方井水量(m3)=水深(m)×水面长度(m)×水面宽度(m)};缸水消毒,按每50公斤水加漂精片1片。将漂白粉精片研碎后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缸内搅拌,30分钟后使用。 二、终末消毒 1. 首先向病人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配合开展工作,然后了解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触及物品以及吐泻物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的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 2. 消毒前需要穿戴防疫防护服和医用手套。消毒时先灭苍蝇、蟑螂,然后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喷雾或擦拭消毒门把手、地面、墙壁、家具、厕所等处;从不同房间以及最后退出时,边退边消毒经过的地面。 3. 病人穿过的衣物、吃过的剩余的食品、使用过的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吐泻物等,按照随时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

霍乱综述

霍乱综述 1 前言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其可由进食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通常是由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在1992年曾经有由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的霍乱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霍乱不仅是《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必须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本综述结合各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霍乱的流行情况、病原物、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传染源、症状、诊断、治疗、预防控制措施等进行概述,以促进对霍乱的全面了解,提高对霍乱的防患意识。 2流行情况[1] 自1817年起,霍乱共有过7次世界范围大流行。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波及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已历时40多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虽未发生大流行,但散在的霍乱发病地理区域日益扩大。霍乱发病来势迅猛,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极高,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并可引起超越国界、洲界的大流行,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正常交往,造成多方的社会影响。 图1 霍乱疫区分布图 Fig.1 Paysconcernés par la cholera 2.1世界流行情况

?第一次爆发(1816年–1826年)首先被控制在印度次大陆,在孟加拉大规模爆发。到1820年,传播遍及印度。在被消灭前,它甚至传播到了中国和里海。 ?第二次爆发(1829年–1851年)在1832年年蔓延至欧洲、伦敦,同年又蔓延至安大略、加拿大和纽约,在1834年又发展到北美的太平洋海岸。 ?第三次爆发(1852年–1860年)主要影响了俄罗斯,造成了超过百万人的死亡。并且造成柴可夫斯基和他母亲的死亡。 ?第四次爆发(1863年–1875年)传播到了大部分欧洲及非洲区域。 ?第五次爆发 (1866年)在北美爆发。 ?第六次爆发 (1892年) 霍乱污染德国汉堡自来水,以致8606人死亡[1] ?第七次爆发(1899年–1923年)由于公共卫生的进步,只对欧洲造成很小的影响。但俄罗斯被再次严重影响。 ?第八次爆发被称作El Tor after the strain,发生于 1961年发生在印尼,1963年传染到孟加拉,1964年传染到印度,并于1966年传播到苏联。 ?津巴布韦于2008年8月份起爆发霍乱,并在全国蔓延。[2]据无国界医生估计,疫情可能最快要到2009年3月雨季过后才会受到控制。 ?海地共和国于2010年10月中旬发生霍乱大流行,到11月26日止全国已有6万多人感染,1600多人死亡[4]。到12月26日统计已有15万人感染,3333人死亡[5]。截至2012年1月,已造成7000人死亡,52万人感染,平均每天新增200名患者。 2.2中国流行情况 在第一次霍乱全球大流行中,霍乱首次自国外传入我国,从那时起直至1948年为止的近130年中,霍乱在我国大小流行不下百次,其中比较严重且有记载者也在60次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了国境卫生检疫和传染病管理,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使古典型霍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但随着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埃尔托霍乱(El Tor Cholera)又于1961年7月出现在广东西部沿海的阳江、阳春等地,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埃尔托霍乱(我国称之为“2号病”)流行的序幕,至目前为止已有两次较大的流行:第一次是1961~1964年,波及9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次是1978~1989年,波及21个省、市、自治区。霍乱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生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3 病原物[2] 霍乱的病原物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弧菌科,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即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

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

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 l 血清分型 用普通琼脂或碱性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苔进行血清分型。分型使用小川型及稻叶型的单价血清作玻片凝集反应。 l.1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不凝集者为小川型。 l.2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不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凝集者为稻叶型。 1.3 在小川型、稻叶型单价血清均呈明显凝集者为彦岛型。 2 试管凝集试验 用生理盐水自1:20开始对倍连续稀释01群霍乱多价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O 历mL。将被检菌在营养琼脂的16~18h培养物用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每毫升约含18亿菌体(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入0.5mL;另将菌悬液0.5mL加入0.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37℃3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便试验菌出现十十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滴度,凝集滴度达到或超过血清原效价一半的即可确定为01群霍乱弧菌。 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例菌株和玻片凝集反应不典型的菌株应做本试验。 3 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的鉴别 3.1 按表l所列的试验鉴别01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 注:括弧内为少数菌株结果。 3.2 试验方法: a. 第N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 本项试验与噬菌体分型在同一平皿上进行,方法见C4.1.2。 b.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将1.5%普通琼脂加热溶化,待冷却至5O℃z左右,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50单位多粘菌素B,摇匀后倾注平皿,凝固后备用。在平皿背面用玻璃笔划出若干方格。将被检菌2~ 3h肉汤培养物一接种环点在培养基表面,

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被检菌不生长或生长不足10个菌落为敏感,记录为十号。 c. 鸡血球凝集试验:在清洁平皿内划出方格,用直径4mm的接种环取一滴生理盐水滴在每个方格内,取被检菌18h琼脂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厚菌悬液。再用接种环各加一滴经洗涤三次的2.5%鸡血球生理盐水悬液,充分摇匀,肉眼观察结果。1min内出现血球凝集者为阳性,血球呈均匀分散状态者为阴性。埃尔托型为阳性。古典型一般为阴性。 d. V-P试验:将被检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胰水,37℃培养2~3天。然后取出lmL培养物加5%0a-奈酚乙醇溶液0.6mL,振荡5s,加入40%氢氧化钾液0.2mL,再振荡5s,去掉棉塞置室温。在lh内出现红色反应者为阳性。阴性者在试剂加入后逐渐出现浅褐色。古典型为阴性,而埃尔托型多为阳性。 e. 溶血试验:取被检菌24h普通肉汤(中试管装8~1OmL)培养物lmL,l%绵羊红血球(生理盐水洗3次,最后l次离心速度为20OOr/min,离心lOmin)lmL。混匀后放37℃ ,2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4℃冰箱过夜观察最后结果。试验应有已知溶血椭、不溶血株和肉汤管做对照。达半数血球溶解者为溶血阳性。为证明为不耐热溶血素。可将被检菌的培养物加热56℃ 3Omin而后再做溶血试验。古典型不产生可溶性溶血素。埃尔托型有些产生,有些不产生不耐热的可溶性溶血素。 4 噬菌体-生物分型 4.1噬菌体分型 4.1.1 利用五株国内分离的弧菌噬菌体(VPl~Vp5)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32个噬菌体型(表2)。 4.1.2 噬菌体分型方法:在1.5%普通琼脂平皿的背面,用玻璃笔划出9个方格,再将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0.2mL加至已融化并冷至5O℃的0.7%4mL半固体琼脂中,混匀后倾注于琼脂平皿上。待干后,于第1~5格分别滴加VPl~VP5分型噬菌体的原液(l08~109/mL);第6、7格分别滴加第IV组霍乱噬菌体原液(109/mL)及常规稀释液(106/mL);第8、9格滴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溶原噬菌体两个代表株(溶原性菌株的18~20h肉汤培养物,经56C3Omin水浴杀菌后使用),作为对溶原噬菌体敏感性的测定。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依据被检菌对VP~lVP5噬菌体的敏感性,按表2判定其噬菌体型别。 4.2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分型 4.2.1根据菌株的溶原性、对溶原噬菌体的敏感性、山梨醇发酵试验和溶血试验等四个生物学性状,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12个生物型(表3)。 4.2.2 溶原性测定: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复愈型抗链霉素株SM6的普通琼脂平皿培养物上挑取光滑圆整的典型菌落接种普通肉汤,37℃培养8~12h,作为指示菌。在直径9cm平皿中倾注一薄层1.5%普通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平皿底的背面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