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重难点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重难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A 2.D [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D.内外核之间

3.D 4.C [第3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第4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6.“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C 6.B [第5题,水圈向生物圈供水、向岩石圈渗透;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养分,生物圈为大气圈提供氧气;大气圈通过降水向其他三大圈层提供水分。第6题,落花属生物圈,泥属于岩石圈。]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7~8题。

7.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 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

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8.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7.D 8.B [第7题,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第8题,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

读下图,完成9~10题。

9.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

10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B.水

C.土壤D.生物

9.D 10.D [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这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

高中地理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考题例析】 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 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 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 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 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答案】D 【详解】 海洋地壳的厚度相对大陆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故此题D正确。 知识点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必须的氧气。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3、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生物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即学即练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1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1.1 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清单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 宇宙: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天体:宇宙间________的存在形式,是不断________着的 宇宙与天体 地球 ________ ________ 太阳 其他行星系 ________ 其他恒星系 ________系 河外星系 天体系统层次:________系 天体系统:________间因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及层次 距日远近 划分依据________ ________ 类地行星 分类巨行星 远日行星 八大行星分类 ________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________性 ________性

4.地球的内部圈层 5.地球的外部圈层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________ 体积质量适中——适宜的________ 内部物质运动——液态的________ 自身条件 适宜的________条件 安全的________ 外部条件 条件 概念: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________,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纵波:传播速度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体、________体、________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________,只能通过________体传播 分类 地震波 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________km 处。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 古登堡界面:地下________km 深处。纵波波速陡________,横波完全________ 不连 续面 划分依 据 概念:地面至莫霍界面之间的一层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17 km 组成:主要是岩石 地壳 范围: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厚度:2800多km ,为固态 莫霍界面至900 km 处 软流层介于80 km 至400 km 处,可能是________发源地 上地幔 900 km 至2900 km 处 分层 地幔 范围:古登堡界面到________ 厚度:3400多千米 分层 地核 外核:2900~5150 km 内核:5150 km 以下 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概念: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组成: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概念: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但________的圈层 组成: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概念:地球表层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称 范围: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的上部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组成 地球的外部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重难点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重难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A 2.D [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例1 (改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⑵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波。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练习含解析中图版1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①②③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D。④—软流层 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1题,根据图示信息,图示①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千米,判断为地壳;②位于地壳以下,到2 900千米范围内,为地幔;③位于地下2 900~5 000千米范围,为外核,则④为内核。选A项。第2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①为地壳,纵波传播速度最大;②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③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④为内核,由铁原子和镍原子等组成。 。A 2.C (综合思维)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顶部 3题,由图看出,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由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第4题,地壳厚度是莫霍面到地表的厚度,故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时,0千米应为莫霍面。 4。C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6.在图中界面,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情况是()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含解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定位 1.结合地震波曲线图,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区域认知)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形象记忆法: 地球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 思考1 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提示: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中只有纵波通过。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 口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 大陆厚,大洋薄;高山厚,平原薄;海岭厚,海沟薄;高处厚,低处薄。 2.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图中H为地壳,G为地幔,E +F为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 (1)区别: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是地表至软流层,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 (2)联系:岩石圈包括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 表示□ 01横波,B 表示□02纵波。 (2)特性⎩⎨ ⎧ A □ 03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04固体、□05液体和□06气体传播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 0733千米C 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08增加。 ②在地下□092_900千米D 处:A 波□10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11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12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13莫霍界面,D为□14古登堡界面。 1.判断正误。 (1)纵波传播速度慢于横波。(×) (2)横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答案 A 解析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都明显增加。 (3)内部圈层 3.岩石圈:地壳和□19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20岩石组成。,3.试说明软流层和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上地幔上部与地壳都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组成 (1)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2)特点

2.自然环境的组成 大气圈、□10水圈、生物圈与□11岩石圈相互联系、□12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判断正误。 (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氧气。(×) (2)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结合部。(√)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A.大气圈、水圈、地壳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地壳、地幔、地核 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 答案 B 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请说出地表水的类型。 提示地表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等。 任务探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2月24日7时8分,在汤加群岛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4.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乙圈层是不连续的 C.甲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丁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B.②层 C.③层D.④层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第7题。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查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9.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而不规章B.主要由岩石组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分析 一、命题揭秘 常以地理景观图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二、考点分析 考向一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 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答案 D 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考向二地球圈层结构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A 解析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首先在大气圈中迁移,然后进入水圈和生物圈,而后进入岩石圈。 三、考点讲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2) 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四、跟踪训练 1.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表 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高山 3.地壳的平均厚度() A.约为33km B.约为6km C.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4.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地幔 D.大气圈 5.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的是()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C.③ D.④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天神组合 体”穿过日面的场景。完成 1〜3题。 4. 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 A.① B .②C .③ D.④ 5.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 电站的是 ( ) 、选择题 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 ( ) A.金星、木星 C.火星、木星 “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B .水星、金星 D.金星、火星 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 A.温度相对较低 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 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 .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是极光多发区 1 . B 2. A 3. D (2019 •武汉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 4〜6题。 82° 8S Q 94° JDO° 6t ) O 700 ■ 反于H 照吋数丹 600 冬李H 盟时数 曲 目省缠行政中心 (2019 •湖北武汉模拟

A.① B.② C.③ D.④

4. A 5. C 6. B “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 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 “罐子”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 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 回答7〜9 题。 “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 ( ) t 卜欝曹种子拟南芥种干 生 产者 昆虫卵 游费者 二轧化戰_ J 生活垃墟— 7. 月球所属天体系统最高级别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河外星系 A. 重力 B .重力大、辐射弱 C. 空气足、水分足 D.空气少、水分少 9. 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存在的原因是 A. 缺少光照条件 B .缺少大气层 C. 地月距离较近 D.日月距离近 C 8. A 9.B (2019 •浙江绍兴测试)2017年7月 22日至8月1日,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 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 NASA 有关人员解释: “预计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 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 题。 10 〜11 ”据此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壳、地幔、地核考点分析 一、最新考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考纲解读 识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三、思维导图 四、例题剖析 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答案 D 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五、知识讲解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地震波的速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此完成第1~3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2.此次地震首先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大气圈④岩石圈⑤地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3.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专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一)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m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它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题。 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 C.破坏生物多样性 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 11.A[由材料可知,该藻类是最先生长在这些“新鲜”石头上面的,然后被其它生物所取代,该藻类在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图示石头在该类藻类生长前为裸露地表,故该类藻类未挤占其它生物生存空间;藻类植物在石头上生长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加速岩石风化的进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 2、近十几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题,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2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 答案:C B (三)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和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如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3题。 1.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 2.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 B.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 C.阻止冰川移动 D.拦截径流和泥沙 3.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荒漠地区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D.平原地区 解析:1.B 2.D 3.A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表示径流的箭头可知,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流水作用,灌丛将流水挟带的泥沙拦截,形成堆积物。第2题,b处植被的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据此完成1~2题。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B.地核 C.地壳D.岩石圈 2.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A.岩石圈B.大气圈 C.生物圈D.水圈 1.A 2.A [第1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第2题,由材料可知裂缝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图甲图乙 3.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地壳、地幔、地核 4.图乙中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 km B.17 km C.33 km D.400 km 3.C 4.A [第3题,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表示地壳,a表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表示岩石圈。第4题,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

时波速会发生改变,图中显示,在地表以下5 km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5.C 6.B [第5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故A项错误;图示D表示地壳,故B项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 项错误。第6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故选B项。]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B.3个 C.4个D.5个 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2讲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 (2)两个界面:a表示莫霍界面,b表示古登堡界面。 (3)划分 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上地幔顶部。 1.纵波与横波的差异 纵波波速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岩石圈≠地壳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位于岩石圈内部。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2)B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

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圈层名称特征 地壳①固体外壳;②厚薄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大 下地幔 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2019·海南地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 1.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情境来源本组题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的生产情境为切入点,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学案6 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①__________的变化。 a.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 A表示横波较②____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 变化 B表示纵波较③____④______________ b.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名称深度 波速 A波B波 C ⑤________ 地面下平均33千米 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⑥____________ D 古登堡界面地下2 900千米处⑦________传播速度 突然⑧____ (2)C以上为⑨______,C、D之间为⑩______,D以内为⑪______(由E⑫______和F⑬______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⑭_____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的外部圈层(见右图) (1)A⑮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⑯________。 (2)B⑰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⑱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⑲____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⑳________的底部、 ○ 21______的全部和○ 22________的上部。 【问题思考】 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 2.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我国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处发现了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工作获得了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处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油气资源的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地震波被称为“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人们对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物理状态的认识,主要是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1)为什么能根据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反思归纳】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1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 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最新研究说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外表,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想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答复1~2 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1.解析第1题,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而数十亿 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枯燥,使其很难 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故D正确。第 2 题,可

以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 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 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处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读图完成3~4 题。 某行星冲日图 某行星凌日图 3.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 A.木星与土星B.金星与火星 C.金星与木星D.火星与土星 4.以下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新高考地理专题精练考点05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05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2021年10月6日,“十一”黄金周期间,黄果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下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水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大气圈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地球各圈层是独立发展演化的B.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D.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2021年10月1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4.8级地震,震中位于巴厘岛东北部,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板块边界的类型和爪哇岛所属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消亡边界亚欧板块B.生长边界亚欧板块 C.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 D.生长边界印度洋板块 5.此次地震,地震波从震源向地面传输过程中 A.横波和纵波速度均突然增大 B.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变化不大 C.横波速度增大,纵波速度减小 D.横波速度减小,纵波速度增大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形成。下图示意西昆仑造山带附近岩石圈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 A.界线①B.界线②C.界线③D.界线④7.西昆仑造山带处 A.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B.岩石圈厚度分布均匀 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和地幔之间D.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5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的喷发已经持续了57天,火山灰累积覆盖了1019.79公顷土地,并导致1460座建筑物损毁。下图分别为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拉帕尔马岛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A.①圈层中部B.②圈层上部C.③圈层上部D.④圈层底部9.喷发升空的火山灰 A.对生物圈没有影响B.对水圈影响最大C.直接进入平流层D.直接进入对流层 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来,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泸州市提前6秒预警,重庆市提前31秒预警,成都市提前49秒预警,为抗震救突争取了时间。下图示意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戴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层结构及各圈 常结合宇宙探测、人类对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利用或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考查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航天基地的区位选择、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考查错误! 1. 宇宙的两大特征 (1)物质性——宇宙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1________和□2________。 (2)运动性——天体□3________、□4________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如下图所示:

2. 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太阳 系模式图 ①主要成员:由里到外分别排列。 ⎩⎨⎧ 类地行星:□ 7 、□8 、□9 、□10 巨行星:□ 11 、□12 远日行星:□ 13 、□14 ②运动特性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15 自西向东 □16 近圆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17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特殊性——存在生命 ①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光照,有利于生命的产生与发展。 ②适宜的□ 18________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19________的存在。

命题角度一地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经典例题] (2019·山西省重点学校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 A. 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 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 日温度的两极化现象 D. 距日距离较远 (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思维建模] 1. 材料分析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推测地外天体是否存在生命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