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岗位人员变更管理

重要岗位人员变更管理

一、管理目的

为确保重要岗位在人员发生变更情况下,仍具备岗位安全运行所需的相关技能、知识

和经验的最低要求,保证生产安全稳定。

二、试用范围

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性变动和临时性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三、管理职责

1.相关部门负责列出单位的关键岗位,并对关键岗位人员能力做出明确要求,经过公司审核,报行政人事部备案并及时更新完善。

2.相关部门按照岗位要求进行组织培训,并严格执行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3.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变更人员的培训管理,并对人员变更过程进行监督、考核。

4.行政人力资源部牵头对生产单位关键岗位的辨识和变更进行指导。

5.本程序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四、管理要求

1.相关单位要对关键岗位进行辨识,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评与提供培训的岗位。

2.每个关键岗位应确定至少一名后备人员,制定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使后备人员达到关键岗位所需要的最低要求,人员变更时应优先考虑后备人员。

3.员工在从事新岗位工作之前,均需接受培训,考评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

4.短期人员变更时,替岗人员可从下列人员中选择:1)

后备人员或曾经在变更岗位工作过的员工;2)安

排合理员工倒班工作或者加班; 3)短时

期内从其他区域调配合格人员。

5.员工上岗前,主管领导对照岗位要求对上岗人员实施评估,确保上岗人员具备岗位规定的最低限度技能、知识和经验,方可实施人员变更。

6.岗位员工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调离的至少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告知主管领导,以便做好人员变更前的准备。

人员变更管理制度

人员变更管理制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确立和规范人员变更管理制度,以实现人员变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的招聘、调动、晋升、降职和离职等各类人员变动情况。 2. 人员变更流程 2.1 招聘 - 招聘需求的确认:部门经理提出招聘需求,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 招聘计划制定: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招聘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并确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 招聘发布:将招聘信息发布到招聘渠道,如公司官网、招聘网站等。 - 筛选简历:人力资源部门对收到的简历进行筛选,选出合适的候选人。

- 面试评估:对筛选出的候选人进行面试,并评估其能力和适应度。 - 终面及录用:招聘经理对通过面试评估的候选人进行终面,决定是否录用。 - 录用报批:将录用人员信息报批给相关部门,并完成录用手续。 2.2 调动和晋升 - 调动需求确认:部门经理提出调动或晋升需求,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 晋升标准和条件:人力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确定晋升标准和条件,包括工作表现、资历要求等。 - 候选人评估:人力资源部门对候选人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调动或晋升条件。 - 调动和晋升决策: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评估结果和需求进行决策,并提交给高层领导审批。 - 批准和通知:高层领导审批通过后,人力资源部门将调动和晋升决策通知相关员工。

2.3 降职和离职 - 降职需求确认:部门经理提出降职需求,并提交给人力资源 部门。 - 降职决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绩效评估和相关情况决定是否 降职,并提交给高层领导审批。 - 降职通知:高层领导审批通过后,人力资源部门将降职决策 通知相关员工,并完成降职手续。 - 离职申请:员工提出离职申请,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 离职流程:人力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协同进行离职手续办理,包括人事档案整理、薪资结算等。 - 离职交接:离职员工与接替者进行工作交接,确保工作的顺 利进行。 3. 监督和评估 - 监督机制: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人员变更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 - 反馈和改进:根据监督和评估结果,及时对人员变更管理制 度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管理效能。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保证XX油田(以下简称油田)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更时,接替人员具备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及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油田所属各单位(部门)以及接受油田公司市场管理的物资、服务供应商和工程建设承包商。 第三条定义。本规定所称的生产安全关键岗位是指与油田生产运行密切相关的,当该岗位人员缺失或岗位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不能满足岗位最低任职资格要求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工作岗位。 第四条变更方式。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包括入职和离职两种情形。入职是指员工从其他岗位聘任到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离职是指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现岗位。 第五条基本原则。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应坚持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一切安全隐患必须受控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安全关键岗位范围 第六条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生产、技术、安全关键领导岗位 1、各二级单位行政正职、常务副职、分管生产、安全的行政副职、安全总监和勘探开发生产、工程技术、炼油化工等业务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行政副职、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副总师。 2、油田公司两级机关、直属机构勘探开发、生产、安全、设计(包括钻完井、采油气工艺、地面工艺设计等)、工艺设备、工程技术、基建等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含副职)及内设相关机构的正副职,包括:油田公司机关勘探开发、生产运行、设计管理、安全管理、工艺设备、工程技术、基建管理等对应职能部门

的处长、副处长(主任、副主任),各二级单位机关生产、安全、设计、工艺设备、采油气、钻完井、井下作业、测录井、基建管理等对应部门的主任、副主任(科长、副科长)。 3、二级单位下设的油气加工生产、油气储运、炼油化工、电力工程、动力工程、产品制造等基层部门的行政正职、生产(设备)副职、安全监督、总工程师。 4、从事油气处理、采油气、油气储运、炼油化工、仪表自动化、工程技术服务、水电技术服务、产品制造等基层站队正副职及三级机关设置的工艺、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等部门的正副职。 (二)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一般岗位 1、油田公司两级机关专职安全管理岗位。 2、两级机关参与现场应急指挥、应急处置的生产值班、应急管理岗位。 3、各基层单位(部门)设置的采油气、钻试修井、测录井、井下作业、工艺、设备、自动化、电气等专业技术岗位。 4、安全风险较高或需要持证作业的油气处理装置运行、压力容器操作、司炉、变电运行、压缩机运行、机泵运行、起重装卸机械操作等工艺设备操作运行及特种作业岗位。 (三)其他生产安全关键岗位 1、被授权签发作业许可证资格的岗位。 2、被认定为属于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的新增岗位。 3、其他应纳入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管理的岗位。 第七条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由各单位(部门)在以上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并报油田公司人事处(党工委组织部)、质量安全环保处备案。对于未列入以上生产安全关键岗位范围,但本单位(部门)认为属于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的,可参照本办法按照生产安全关键岗位进行管理。 第三章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 第八条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任职条件。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必须符合本岗位所要求的最低任职资格条件。安全能力作为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判断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是否胜任的重要依据。生

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指南

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指南 引言: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组织不断调整岗位职责已成为常态。岗位职责 的变更对员工和组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份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指南,帮助组织顺利进行岗位职责的变更,确保员工适应变化并保持工作效率。 第一部分:变更前的准备 1. 沟通与透明度 在进行岗位职责变更之前,组织应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变更的原因和 目的。透明度能够减少员工的不确定感,并提高他们对变更的接受度。 2. 评估与规划 在进行岗位职责变更之前,组织应对现有岗位职责进行评估,并明确新的岗位 职责。这需要与员工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技能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匹配新的职责。 第二部分:变更过程的管理 1. 培训和支持 在岗位职责变更过程中,组织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他们适 应新的职责。这可能包括培训课程、指导和资源的提供。 2. 激励与奖励 组织应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适应岗位职责的变更。这可以是薪 酬的调整、晋升机会或其他形式的奖励,以激发员工的动力和积极性。 3. 反馈与沟通

在岗位职责变更过程中,组织应与员工进行定期的反馈和沟通。这有助于了解员工的进展和困难,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变更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三部分:变更后的跟进与评估 1. 跟进与支持 岗位职责的变更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组织应在变更后继续提供支持和跟进。这可能包括定期的培训、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员工在新的职责下保持高效工作。 2. 绩效评估与调整 变更后,组织应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确保岗位职责变更的效果达到预期。 结论: 岗位职责的变更是组织发展和适应变化的必然过程。通过合理的准备、有效的管理和持续的跟进,组织可以顺利进行岗位职责的变更,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份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指南为组织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对组织的变更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岗位人员管理规范,关键岗位人员轮换流程与实施细则

要害岗位人员治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各部门要害岗位人员的治理,促使要害岗位人员提高整体素质,仔细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依据有关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要害岗位人员的界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要害岗位是指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处于要害环节且涉及风险控制点,承担较高风险责任,根据有关规定应当进行重点治理和监督的工作岗位。要害岗位依据岗位职责、业务处理权限、业务流程环节、发生风险概率和可能发生的损失等因素认定。 第四条本规定所指要害岗位人员为,经营接单、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治理、外包外协治理、财务资金治理、人事治理人员;其他与本单位之外有钱、物等业务往来的有关人员。 第三章岗位轮换 第五条岗位轮换是指根据风险控制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要害岗位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调换工作岗位的一种制度安排。 第六条岗位轮换期限 (一)定期轮换。要害岗位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时间达到轮换期限,须实施岗位轮换。依据岗位承担的风险责任和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轮换期限分为

1年、2年、3年、4年、5年共5个档次。 在同一职位任职满3年的中层正职原则上要进行轮岗沟通,任职满5年的必须进行轮岗沟通。 各办公室直接从事人、财、物治理等重要岗位的人员,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满3年的(非凡情况不超过5年),要进行轮岗沟通。岗位沟通轮换,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所在部门制定具体方案。 (二)不定期轮换。组织实施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安排要害岗位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第七条岗位轮换方式 (一)本机构或本部门内轮换; (二)跨机构或跨部门轮换; (三)更换治理或服务对象; (四)其他方式。 第八条岗位轮换流程 (一)制定轮换计划。各部门每年年初制定部门内人员的岗位轮换计划,并报人事行政部备案。轮换计划包括轮岗人员名单、轮换岗位、轮换方式、轮换时间等内容。 (二)公布轮换决定。岗位轮换安排以书面形式通知轮岗人员并由其本人签收,轮岗人员应按通知要求及时到新岗位任职。 (三)落实交接手续。岗位轮换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并在主管部门负责

岗位职责变更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岗位职责变更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革,岗位职责的变更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是指对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和变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和员工的适应。 一、确定变更的原因和目标 岗位职责变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范围的扩大、工作流程的优化等。在进行岗位职责变更之前,需要明确变更的原因和目标,以便于后续的工作进行。 二、评估变更的影响 岗位职责的变更可能会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变更之前,需要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计划。 三、制定变更计划 根据变更的目标和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节点、变更的步骤和流程、变更的具体内容等。制定变更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合理安排变更的时间和步骤,以减少对员工的冲击。四、沟通和培训 在进行岗位职责变更之前,需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培训。沟通的目的是让员工了解变更的原因和目标,以及变更对他们个人工作的影响。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岗位职责。 五、实施变更 根据变更计划,逐步实施岗位职责的变更。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员工在变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六、评估变更的效果 变更的效果评估是变更管理的最后一步。通过评估变更的效果,可以了解到变更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变更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如果评估结果不理想,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进行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反馈,以便于制定更合理的变更计划。 2.关注员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员工在变更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 3.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岗位职责,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技能。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传递变更信息和反馈,保持组织和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 5.持续监测和评估变更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岗位职责变更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合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和员工的适应。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沟通,岗位职责的变更可以成为组织发展和员工成长的机会。

岗位变更管理

岗位变更管理 1. 引言 岗位变更是组织管理中常见的情况之一。当组织内的岗位需要调整或员工需要转岗时,岗位变更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岗位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并使得整个过程对员工和组织都有积极的影响。 2. 岗位变更管理的原则 2.1 公正性原则 岗位变更管理应当遵循公正性原则,即在选择候选人进行岗位变更时要公平公正,并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组织应该建立一个透明的程序和标准,确保每个员工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岗位变更。 2.2 透明度原则

岗位变更的决策过程应当充分透明,向员工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岗位变更以及具体变更的原因。透明度可以建立员工对组织决策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减少员工的不确定性和抵触情绪。 2.3 能力匹配原则 岗位变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匹配员工的能力和组织的需求。在进行岗位变更时,应当确保候选人具备完成新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如果候选人的能力与新岗位需求不匹配,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来提升能力,或者考虑其他合适的岗位变动方案。 3. 岗位变更管理的步骤 3.1 分析岗位变更的原因 在决定进行岗位变更之前,组织应当进行仔细的分析,确定岗位变更的原因和目标。可能的原因包括组织结构调整、业务需求变化、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等。通过分析原因,可以对岗位变更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明确规划。

3.2 制定岗位变更计划 根据岗位变更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计划包括岗位变更的时间安排、岗位变更的具体步骤、候选人的选择标准以及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培训安排等。制定岗位变更计划的过程需要与各级管理人员密切合作,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执行性。 3.3 选择候选人进行岗位变更 根据岗位变更计划,评估并选择适合的员工进行岗位变更。评估过程应当综合考虑员工的能力、经验、业绩以及对岗位变更的适应性等因素。选择候选人时,要遵循公正性原则,并将选择结果及时通知相关员工。 3.4 提供培训和支持 岗位变更后,为候选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培训可以提升候选人在新岗位上的技能和知识,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同时,组织应当为候选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其顺利完成岗位变更。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更时,接替人员仍具备并保持生产安全运行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保证生产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在试验项目属地范围内实施生产运行、维修维护、作业及操作的各类承包商。 三、术语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指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岗位,这些人员的缺失或接替人员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不能满足岗位设置规范的最低要求,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火灾爆炸、严重环境影响等生产安全事故。 四、原则 1.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包括入职和离职两种情况。入职是指员工从其他岗位聘任到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离职是指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现岗位。 2.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应坚持安全是聘用的先决条件、一切安全隐患必须受控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五、岗位范围 1.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⑴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岗位 a.管理机关生产、安全、设备、工艺技术等业务职能对应的职能部门的领导。 b.生产班、机械、仪表、电气、质检、工程建设等业务对应的生产运行主管、助理、班长、安全专业人员。 ⑵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一般岗位 a.管理机关安全、应急管理、工艺技术、设备、电气、仪表等岗位人员。 b.工艺设备操作运行及特种作业人员,包括压力容器操作、司炉、变配电运行、压缩机运行、机泵运行等操作运行岗位。 ⑶其它生产安全关键岗位 a.被授权签发作业许可证资格的岗位。 b.其他应纳入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管理的岗位。 2.试验项目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原则上应在上述规定的 范围内确定,并报试验项目办公室备案。对于未列入以上生产安全关键岗位范围,但本部门认为属于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的,由本部门提出具体意见,由办公室协调各组审核确认后,应作为生产安全关键岗位进行管理。 六、变更管理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一、引言 关键岗位人员在企业运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变更管理程序应该被严格规范和执行。本文将介绍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的标准格式,以确保变更过程的透明性、公正性和合规性。 二、目的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过程中能够合理、公正地选择和评估候选人,并确保变更过程的透明性和合规性。通过严格执行变更管理程序,企业可以减少人员变更带来的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 三、程序 1. 变更需求确认 - 由相关部门或岗位上级提出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需求。 - 需求提出人应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和期望的岗位要求。 2. 岗位要求分析 - 人力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岗位要求,明确关键岗位人员的技能、经验和素质要求。 - 岗位要求分析应考虑到岗位职责、团队配合和企业发展需要等因素。 3. 候选人招募 - 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岗位要求制定招募计划,并发布招募公告。 - 招募渠道可以包括内部推荐、招聘网站、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

- 招募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位候选人有平等的机会竞争。 4. 候选人评估 - 招募结束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候选人评估。 - 候选人评估可以包括面试、能力测试、背景调查等多种方式,以全面评估候选人的适应性和胜任能力。 5. 候选人选拔 - 根据候选人评估结果,人力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决定最终的候选人。 - 选拔决策应基于候选人的综合素质、技能和经验,并遵循公正的原则。 6. 变更通知和培训 - 人力资源部门通知被选中的候选人,并与其进行详细的变更说明。 - 被选中的候选人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 7. 变更执行和监督 -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后,相关部门应确保变更的顺利执行。 - 相关部门应对变更后的岗位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胜任新岗位。 8. 变更结果评估 - 一段时间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变更结果进行评估。 - 评估结果可以包括工作绩效、团队合作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四、责任和权限

人员变更安全管理办法

人员变更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人员变更安全管理办法 目的: 本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人员变更管理,确保在人员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生产安全运行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部门。 编制依据: 本管理办法的编制依据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2019)和公司的相关要求。 释义: 4.1 关键岗位 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如现场生产操作、设备和仪表操作、工艺技术

管理、现场HSE管理等。由于人员变动可能导致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从而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4.2 人员变更 人员变更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性变动和临时性承担有关工作。其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职责分工: 5.1 公司领导 a)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本管理办法的持续改进提出要求,并提供指导; b) 在管理评审时审核本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 5.2 质量健康安全XXX a) 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管理办法; b) 组织对本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审核,并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 5.3 各单位、部门

a) 衡量人员变更后对工作的影响,确定关键岗位; b) 对变更后的员工进行生产、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 使其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c) 执行本管理办法的管理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5.4 员工 a) 接受生产、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以获得工作岗位 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 接受本管理办法的培训,提高对人员变更风险的认识,执行本管理办法并提出改进建议。 管理要求: 6.1 关键岗位的确定 6.1.1 各单位、部门应根据风险控制的要求,组织对关键 岗位进行辨识,确定生产过程中操作、管理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岗位。关键岗位人员应熟悉危险工艺和重要设备的操作,了解工艺和操作过程所涉及的技术、安全、维护和应急方面的知识,并具备熟练的操作经验。这些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a) 工艺危害分析结果认定的高风险作业岗位; b) 国家法规规定的特种作业岗位;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转岗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转岗 一、转岗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转岗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在其原有的部门和职位之外,进行岗位调整或职位变更,以适应企业经营需要和人才管理目标的变化。转岗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人才周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 二、员工转岗的意义 1. 培养多技能全能型人才 员工经过岗位转岗培训,能够从不同的工作角度、不同的工作范围中,感受到不同内部经营方式和业务需求,能够积累更多情报,并能够逐渐成长成为多方面、多维度的、全能型人才。 2. 提高企业员工的士气 通过向员工提供岗位转岗服务,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进而激发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3. 避免人员流失 企业中员工转岗,能让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梦想和志向的转换,把自身经历的价值对企业传授给新同事,同时也能在现有环境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类安排能够减少人员的流失,增加企业对员工的留置率。(HR工作五大误区) 三、员工转岗的过程 1. 岗位需求分析 在进行岗位转岗前,应先进行岗位需求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部门的人员结构和人员管理需求等方面,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转岗规划。另外,还需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充分沟通,共同确定岗位转岗方案,并把它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2. 岗位调整和工作安排

在确定转岗方案的基础上,需要对岗位进行调整,以确保新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符合员工个人的兴趣和专业特长。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的调整,以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 3. 岗位转移 岗位转移是指员工重新调整到新的岗位,并开始接受新的工作职责训练。转岗工作应按预定计划进行,逐步推进各项工作。 四、员工转岗的注意事项 1. 积极沟通 转岗方案需要充分与员工沟通。要尽量使员工参与方案的编制和制定。 2. 细心培训

人员变更管理的基本流程

人员变更管理的基本流程 一、人员变更需求确定 1.人员变更的原因和目的: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变化,如业务发展、岗位调整、组织结构变更等。 2.相关人员变更的范围和影响:需要变更的人员数量、岗位等级、离职和入职的人员等。 3.人员变更计划:明确人员变更的时间节点、变更方式、变更期望结果等。 二、人员变更策划和组织 1.人员变更策划:根据人员变动的情况,确定变更的策略、目标和步骤,制定人员变更计划。 2.人员变更组织:成立人员变更的工作小组,确定负责人员变更的相关人员和职责,并进行工作分工和协作。 三、人员变更信息收集和分析 1.收集人员变更相关信息:包括目前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和能力等。 2.对人员变更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现有的资源情况、工作需求等,对人员变更的影响和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四、人员变更计划制定和审批 1.制定人员变更计划:根据人员变更策划的目标和步骤,制定具体的人员变更计划,包括人员调整范围、岗位变动等。

2.人员变更计划审批:将制定的人员变更计划提交给相关负责人或领 导进行审批,并根据审批结果进行调整。 五、人员变更沟通和解释 1.沟通准备:制定人员变更沟通的方案,包括沟通方式、时间、对象等,并准备相关材料和解释。 2.向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将人员变更的计划和目的向受影响的人员进 行沟通,并解释变更的原因和意义。 3.解答疑问和反馈:对于受影响的人员提出的疑问和反馈,进行认真 解答和反馈,并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六、人员变更实施和监督 1.人员变更实施:根据人员变更计划,组织变更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 人员调整和岗位变动等操作。 2.过程监督:对人员变更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七、人员变更效果评估和调整 1.人员变更效果评估:在人员变更完成后,对变更的效果进行评估, 包括人员适应性、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评估。 2.调整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人员变更的效果和质量。 八、人员变更结果确认和归档

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变更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 3.1主管部门:公司行政部。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2相关部门:各部门应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内容与要求 4.1 本制度的变更是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 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 人员变更:新入公司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公司的人员等。 4.1.3 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 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 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 管理变更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人员变更管理 4.3.1 公司新进员工和调换岗位的员工,按照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3.2 外来施工队伍按照《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3.3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 工艺变更管理 4.4.1工艺变更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变

人员变更管理的基本流程

人员变更管理的基本流程 人员变更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以某种方式调整 或变更组织内的人员配置,以提高组织绩效和适应环境变化。以下是 人员变更管理的基本流程。 1.规划和决策阶段: 人员变更管理的第一步是规划和决策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通过评估组织的业务目标和现有人员 配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员变更。 -制定人员变更方案:根据人力资源需求和现有人员的情况,制定 人员变更的方案和目标,包括人员数量、岗位设定、薪酬福利等内容。 -投入和预算:估计人员变更的投入和预算,并获得必要的财务支持。 2.招聘和选拔阶段:

在确定了人员变更的需求后,组织需要开展招聘和选拔工作来找到合适的人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招聘广告发布:根据人员变更方案,发布相关职位的招聘广告,吸引潜在的候选人。 -筛选简历和面试:根据职位要求,筛选候选人的简历,并进行面试。 -考核和选拔:通过面试、笔试、组织能力测评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的考核和选拔。 -录用和签约:确定最终的候选人,并与其签订雇佣合同。 3.培训和发展阶段: 一旦新员工入职,组织需要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帮助他们适应新角色和环境,这一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岗位培训:根据员工的职位和需求,提供相关的岗位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 -发展计划: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

-定期回顾和评估: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回顾和评估,根据 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辅导。 4.配置和调整阶段: 在人员变更管理的过程中,有时组织需要进行人员的配置和调整,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一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人员调配:根据组织需求和员工的能力,进行人员的调配和安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岗位重组:当组织发生较大变化时,可能需要对岗位进行重组和 调整,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人员优化:定期评估员工的绩效和能力,如果发现不符合岗位要 求的员工,可能需要进行人员优化,包括重新培训、晋升或解雇等。 5.绩效评估和反馈阶段: 人员变更管理的最后阶段是绩效评估和反馈阶段,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步骤: -绩效评估:定期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表现和工作 成果,评估是否需要调整。

完整版36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号:SDXT-16-11 本:A 次:1 制:安环部 定: 准: 2016年1月1日批准2016年1月10日实山东鑫泰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6 目的 ................ 适用范围 ........... 引用标准 ........... 术语和定义 ......... 4.1 关键岗位 .... 4.2 人员变更 .... 4.3 关键岗位范围 职责和权限 ......... 管理要求及描述 ..... 6.1 6.2 6.3 6.4 6.5 审核、 7.1 7.2 7.3 7.4 7.5 相关文件 附录 .... 基本要求 ........ 人员变更的准备 变更过程控制 ........ 人员变更条件限制 记录和存档 ........ 偏离、培训和沟通 审核 ............. 复核与更新 ...... 偏离管理 ........ 管理记录 ........ 培训和沟通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在人员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接替人员仍具备并 保持生产安全 运行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保证稳定、长 周期生产安全和经营,特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部室、车间。 引用标准 Q/SSH-CX-AQ-A/O-OOOX-2016《HSE 培训管理程序》; Q/SSH-CX-RL-A/O-OOOX-2016《任职资格等级标准》; Q/SSH-CX-ZF-A/0-000X-2016《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 Q/SSH-CX-AQ-A/O-OOOX-2O16《工 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Q/SSH-CX-ZF-A/O-OOOX-2O16 Q/SSH-CX-ZF-A/O-OOOX-2O16 术语和定义 4.1 关键岗位 指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管理、 会因人员的变动造成岗位经验缺失、 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火灾爆炸等工艺、安全、环保事故。 4.2 人员变更 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 包括永久性变动和临时性承担有关工作。 表现形式有: 转岗或换岗;调入或调离;临时替换;升职;离职等。 4.3 关键岗位范围 综合本公司工作现况总体来说,与本单位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管理、技术、 操 作和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均为关键岗位。 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关键岗位、与 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一般关键岗位、其他生产安全关键岗位。 4.3.1 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关键岗位 4.3.1.1 机关部室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质量、环境等业务职能对应的职能 部门的正、副职 领导。 4.3.1.2 生产车间、生产辅助车间、设备辅助车间等正职、副职、工程师、技术 员、安全员。 4.3.2 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一般关键岗位 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 ; 工艺安全管理程序》 。 技术、操作和检维修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 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 影响装置正常生产,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 理程序 编号:SYSH-XX-XXX 版本:A 版次:1 编制:人力资源部 审定:程序分委会 批准:总经理办公会 XXXX年X月X日批准 XXXX年X月X日实施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引用标准 (1) 4 术语和定义 (1) 4.1 关键岗位 (1) 4.2 人员变更 (1) 4.3 关键岗位范围 (1) 5 职责和权限 (2) 6 管理要求及描述 (2) 6.1 基本要求 (2) 6.2 人员变更的准备 (3) 6.3 变更过程控制 (4) 6.4 人员变更条件限制 (5) 6.5 记录和存档 (5) 7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5) 7.1 审核 (5) 7.2 复核与更新 (5) 7.3 偏离管理 (5) 7.4 管理记录 (5) 7.5 培训和沟通 (5) 8 相关文件 (6) 9 附录 (6)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在人员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接替人员仍具备并保持生产安全运行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保证稳定、长周期生产安全和经营,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众诚连锁-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劳务合同单位。 3 引用标准 Q/SSH-CX-AQ-A/0-000X-2014《HSE培训管理程序》; Q/SSH-CX-RL-A/0-000X-2014《任职资格等级标准》; Q/SSH-CX-ZF-A/0-000X-2014《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 Q/SSH-CX-AQ-A/0-000X-2014《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Q/SSH-CX-ZF-A/0-000X-2014《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 Q/SSH-CX-ZF-A/0-000X-2014《工艺安全管理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4.1 关键岗位 指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管理、技术、操作和检维修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影响装置正常生产,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火灾爆炸等工艺、安全、环保事故。 4.2 人员变更 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性变动和临时性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转岗或换岗;调入或调离;临时替换;升职;离职等。 4.3 关键岗位范围 综合本公司工作现况总体来说,与本单位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管理、技术、操作和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均为关键岗位。 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关键岗位、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一般关键岗位、其他生产安全关键岗位。 4.3.1 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关键岗位 4.3.1.1 机关部室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质量、环境等业务职能对应的职能部门的正、副职领导。 4.3.1.2 生产车间、生产辅助车间、设备辅助车间等正职、副职、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 4.3.2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一般关键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