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电子教案项目名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血液循环及充血的有关概念

技能目标

能根据局部血液循环的病理变化,正确分析血液循环

障碍与疾病本质的关系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诊断疾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充血的有关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

血栓的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ppt演示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白板、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或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时间安排布置任务

自学血液循环

的障碍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学

5

任务一预习充血的分

预习提问:什么是充

血?

8

任务二会辨别淤血、出

血现象

让学生分组讨论,再进

行提问

9

任务三掌握血栓形成

的原因安排你问我答活动,让

学生互相提问,加深学

生记忆

10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了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理解疾病常见病理的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等。

布置作业1、充血的概念是什么?

2、充血的类型有哪些?

3、充血和淤血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4、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5、试分析饮酒、搔抓、涂擦刺激剂、

“面红耳赤”等各属哪种类型的充

教学后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掌握有待进一步夯实。

病理学归纳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指某个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循环异常,其表现为 ①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充血和缺血); ②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血栓形成、栓塞,其后果可引起梗死); ③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的改变(水肿、积液和出血)。 充血(hyperemia):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一般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表现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常见充血类型: ①生理性充血: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加需要而发生的充血;如 进食后的胃肠道粘膜、运动时的骨骼肌和妊娠时的子宫充血等; ②病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各种疾病状态下的充血;见于局部炎症反应的早 期,由于致炎因子的作用引起的轴索反射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以及组织胺、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使细动脉扩张充血; ③减压后充血:长期受压的器官或组织压力突然解除时,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 张引起的充血;如局部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见于绷带包扎的肢体或大量腹水压迫腹腔内器官后,组织内的血管张力降低,若突然解除压力,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导致局部充血。 充血的病变及后果:器官和组织的体积轻度增大;局部温度增高,镜下见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常对机体无不良后果。在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基础上,可导致脑血管充血、破裂,后果严重。 淤血(congestion):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淤血。 病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腔阻塞③心力衰竭 病变: 发绀(cyanosis):淤血发生在体表,由于局部微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皮肤呈紫蓝色。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单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本章复习的基本原则 本章的重点是:基本概念 本章考试的关键记忆点是:不同点 本章复习的重要方法:比较记忆 第一节充血 一、概念和类型 (一)概念 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二)类型 1.动脉性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输入量过多,使局部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凡能引起细动脉扩张的任何原因,都可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充血。动脉性充血包括生理性充血及病理性充血,后者如炎症性充血及减压后充血等。 2.静脉性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静脉回流减少所造成的局部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亦称淤血。 二、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一)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引起体循环淤血。 (二)淤血的病理变化 肉眼: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 代谢:静脉淤血时,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使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淤血的组织相对缺氧,代谢机能减弱。 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三)常见器官淤血举例(重要!)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光镜下肺小静脉和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泡壁增厚。肺水肿、肺出血,可见心力衰竭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即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 2.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肉眼肝脏体积增大,切面为红、黄相间呈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四)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①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充血 2. 淤血 3. 血栓形成 4. 栓塞 5. 出血 6. 梗死 7. 动脉性充血 8. 肺褐色硬化 9. 心衰细胞 10. 槟榔肝 11. 血栓 12. 白色血栓 13. 混合血栓 14. 红色血栓 15. 延续性血栓 16. 透明血栓 17. 血栓的再通 18. 静脉石 19. 栓子 20. 减压病

三、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3. 脾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4. 动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 5. 动脉性充血只发生于生理状况下。 6. 肺褐色硬化是由于肺组织内大量脂褐素沉积所形成的。 7. 血栓即是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所形成的血凝块。 8. 白色血栓是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9.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10. 减压病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气泡栓塞引起的。 11. 只要在肺的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见到角化上皮、胎毛、胎脂和胎粪等羊水成分就可诊断为羊水栓塞。 12. 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13. 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14. 血流阻断后侧支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对梗死的发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5. 心、肾的贫血性梗死为液化性坏死。 16. 一旦肺动脉栓塞就会引起猝死。 17. 血栓形成是指活体的心血管内发生异物阻塞的过程。 18.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19. 大脑中动脉的血栓栓塞,其栓子可能来源于股静脉。

20. 逆行性血栓栓塞是指由于房间隔缺损,栓子从压力高的一侧心房进入压力低的一侧心房。 21. 致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主要是肺动脉栓塞。 22. 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常可引起肺动脉主干栓塞 23. 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可发生纤维组织增生 24. 脾的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 25. 动脉血栓多于静脉血栓 26. 慢性肺淤血病人临床可出现咳铁锈色痰 27. 附壁血栓通常发生在小静脉 28. 槟榔肝指的肝脏脂肪变性 四、选择题 A型题 1. 局部器官或组织内动脉血输入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称为 A.生理性充血 B.炎性充血 C.淤血 D.被动性充血 E.主动性充血 2. 淤血器官 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B.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完整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习题及答案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习题及答案 1.槟榔肝是由____引起的: 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的增生 B.出血 C.含铁血黄素沉积 D.间质细胞增生 E.可并发血栓形成 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 B.肾

C.肺 D.脑 E.脾 4.股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 A.下腔静脉 B.右下肢大静脉 C.右心房 D.右心室 E.肺动脉 5.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梗死 B.脑梗死 C.肠梗死 D.肾梗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E.脾梗死 6.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 B.肝、脾及胃肠道 C.脑、肺及胃肠道 D.肾、肺及胃肠道 E.脾、肺及胃肠道 7.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除外 A.急死 B.肺梗死 C.间质性肺炎 D.肺动脉高压 E.右心房扩大 8.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脑动脉 C.肝动脉 D.心冠状动脉

E.以上均不是 9.栓子是: 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 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 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 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 E.以上都不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0.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下腔静脉 C.右心房 D.右心室 E.右下肢大静脉 11.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 E.常可见心衰细胞 12.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哪种结局不易发生? A.阻塞血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B.机化 C.脱落 D.钙化 E.血流完全恢复正常 13.有关慢性肝淤血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不妥? A.中央静脉扩张 B.肝窦扩张 C.肝细胞有萎缩 D.门静脉扩张 E.部分肝细胞脂变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习纲要 1.掌握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 2.掌握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和结局、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4.熟悉淤血的后果、出血的原因及分类、梗死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5.了解充血、血栓与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向各器官、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不断从组织中运走二氧化碳和各类代谢产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各组织器官代谢、性能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旦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且超过神经体液调节范围时,就会影响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严重者乃至致使机体死亡。血液循环障碍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章主要叙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异样:①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异样,包括血液含量的增多或减少,即充血、淤血或缺血;②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的异样,表现为血管内成份逸出血管外,包括水肿和出血;③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样,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因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引发器官的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充血(hyperemia)。充血是一个主动进程,发生快,易于消退。 (一)原因及类型 凡能引发细小动脉扩张的任何原因,都可引发局部组织或器官充血。细小动脉扩张是由于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于血管,致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往往同时存在,但一般以前者为主。常见类型有: 1. 生理性充血为适应组织、器官生理上的需要或机体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称为生

兽医病理学笔记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内容过多充血---->1、动脉性充血2、静脉性充血 ●血管内循环 血量的异常过少缺血---->动脉血流断绝---->梗死 血栓形成 ●血管内容物及血 液性状异常 栓塞 ---->破裂性出血 ●血管壁完整性与 通透性的变化出血 ---->渗出性出血 第一节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在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扩张,输入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主动性充血( 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一)原因:物理、化学、生物性因素等 (二)发病机理 1、神经反射:缩血管神经兴奋性降低,舒血管神经兴奋性升高 2、体液因素 (三) 充血的类型 1、生理性充血:运动时肌肉充血、采食后胃肠充血等。 2、病理性充血 (1)是最常见的病炎性充血理性充血。炎症早期、急性炎症表现明显。 (2)刺激性充血:磨擦、温热、酸碱等 (3)侧枝性充血:当某一动脉受阻后,其邻近的吻合枝发生反射性扩张充 血。有益的反应 (4)贫血后充血:又称减压后充血,如瘤胃臌气。 (四)病理变化 1、肉眼观:大、红、热 2、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五) 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利:增强组织抵抗力,促进恢复。如红外线理疗 弊:水肿、淤血、出血 二、静脉性充血 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一)原因和机理

1、外压 2、内塞:血栓形成,栓塞 3、心力衰竭 4、胸腔和肺脏的疾病 注:.上述病因在不能代偿的情况下发生淤血 (二)病理变化 1、肉眼:大、紫、凉 2、镜下: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毛细血管( capillary)腔扩大。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轻度,解除病因,可以恢复 2、长时间淤血可引起下列病变: . ●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坏死●淤血性硬化 (四)重要器官的淤血 1、慢性肺淤血 (1)原因:左心衰竭 (2)机制:左心腔内压升高弓|起肺静脉回流受阻 (3)病变: ●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有泡沫样液体流出。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述关于肺淤血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 E.常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2、下述有关肝淤血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小叶间静脉扩张 B.中央静脉扩张 C.肝窦扩张 D.肝细胞萎缩 E.肝细胞脂肪变性 3、下述有关血栓形成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B.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C.心房附壁血栓多为混合血栓 D.静脉内血栓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血栓多为纤维素性血栓 4、下述疾病可引起出血,哪个不属于漏出性出血? A.肺结核B.维生素C缺乏症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肺淤血 E.流行性出血热 5、下述哪种因索与血栓形成无关? A.血管内膜损伤

B.血流缓慢 C.血小板数量增多 D.白细胞崩解产物 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6、混合血栓可见于: 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 B.毛细血管内 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 D.动脉血栓的头部 E.心室内附壁血栓 7、混合血栓的组成成分不包括: A.红细胞 B.白细胞 C.纤维素 D.血小板 E.血管内皮细胞 8、下肢大隐静脉内血栓完全机化大多需要: A.一天 B.三天 C.一周 D.二周 E.四周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肝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 B.血管壁广泛损伤 C.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消耗 D.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血浆中缓激肽浓度增高 10、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 A.肺动脉栓塞

《病理学》测试题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含答案)

病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引起肺褐色硬化的最常见疾病是【A】 A、二尖瓣狭窄 B、肺动脉瓣狭窄 C、三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E、肺动脉栓塞 2、有关肝淤血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E】 A、中央静脉扩张 B、肝细胞萎缩 C、肝细胞脂肪变性 D、肝血窦扩张 E、小叶间静脉扩张、肝血窦狭窄 3、槟榔肝镜下的显著病变是【B】 A、肝小叶中央结构破坏 B、中央静脉及血窦扩张充血和肝细胞萎缩及脂肪变性 C、肝细胞脂肪变性 D、肝细胞萎缩 E、小叶中央静脉扩张充血 4、慢性淤血引起的后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 A、漏出性出血 B、血栓形成 C、含铁血黄素沉积

D、间质细胞增生 E、实质细胞增生 5、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6、混合血栓通常见于【D】 A、静脉血栓尾部 B、心瓣膜闭锁缘 C、毛细血管内 D、静脉血栓体部 E、静脉血栓头部 7、白色血栓形成的主要成分是【C】 A、纤维素 B、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单核细胞 E、红细胞 8、DIC时微血管内的血栓称之为【D】 A、白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附壁血栓

D、透明血栓 E、红色血栓 9、手术后好发血栓的部位是【E】 A、门静脉 B、颈静脉 C、肾动脉 D、冠状动脉 E、下肢静脉 10、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E】 A、血小板数量增多 B、心血管内膜损伤 C、血流缓慢 D、癌细胞崩解产物 E、纤维蛋白溶解酶增多 11、血液循环中血栓随血流运行发生相应的血管阻塞的过程称之为【D】 A、梗死 B、血栓形成 C、血栓运行 D、血栓栓塞 E、栓子 12、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的栓子来源于【C】 A、二尖瓣的疣状血栓 B、主动脉瓣的赘生物 C、体静脉和右心房的血栓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点整理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1.定义 1)充血和淤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2.(一)充血 1)定义 ●局部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血输入量过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 充血,简称充血(病理+生理性) 2)原因 ●凡能引起细、小动脉扩张的原因,均可引起局部器官、组织充血。细、小动 脉扩张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 加上体液因素作用,使微循环动脉血流加快,灌注量增多所致 3)机制 ●生理性充血 ●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称为生理性充血 ●如体力活动时骨骼肌充血、进食之后胃肠道黏膜充血 ●病理性充血 ●炎症性充血(最常见) ●减压后充血(压力突然降低或解除,局部细、小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而 形成局部充血) ●侧支性充血 4)病理变化 ●肉眼观 ●动脉性充血的局部器官,组织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颜色鲜 红 ●由于血流速度加快,物质代谢增强,温度升高,腺体功能亢进,黏膜腺 体分泌增加 ●光镜下 ●局部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切片后血管内充满红细胞 5)影响和结局 ●有利:动脉性充血是一种暂时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恢复正常·,由于动 脉血富含氧和营养物质,因此充血对改善局部代谢、增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如临床的热透疗法、拔火罐 ●有弊:但对于已病变的动脉(比较脆),充血可引起血管破裂 3.(二)淤血 1)定义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 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又称淤血(仅病理性) 2)原因 ●凡能引起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均可引起静脉性充血 3)机制 ●静脉受压(最常见炎症、肿瘤压迫): ●静脉受压可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器官或组织淤血, 如妊娠后期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下肢淤血水肿,或骨折时绷带扎太紧 ●静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血栓侵入静脉可阻塞静脉引起淤血,由于静脉有较多分支不易淤血,只 有较大的静脉干受压、阻塞或多条静脉受压,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情 况下,静脉腔阻塞才会引起淤血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阻碍静脉回流, 造成淤血 ●左心衰竭:二尖瓣、高血压病使左心衰竭,血液滞留在左心腔,影响 肺静脉的回流而引起肺淤血 ●右心衰竭:肺源性心脏病使右心衰竭时,血液滞留在右心腔,引起体 循环淤血 4)病理变化 ●肉眼观 ●淤血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重量增加、颜色暗红。 ●因为血流淤滞,代谢功能下降,产热减少,导致局部温度降低 ●全身淤血时,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和黏膜呈紫蓝色,称发绀 ●光镜下 ●可见局部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满血液,有时伴有水肿 5)影响和结局 ●淤血性水肿 ●淤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以及局部组织代谢产物作用, 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 ●淤血性出血 ●严重淤血时,缺氧造成血管壁通透性进一步增高,红细胞漏出 ●实质细胞损伤 ●长期淤血,局部组织缺氧加重可导致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形甚至坏死 ●淤血性硬化 6)重要器官的淤血

病理学考试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习题及答案

第4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题 1 .成人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多少就可能发生休克: A.5 ~ 10% B.10 ~ 20% C.20 ~ 25% D.30 ~ 35% E.40 ~ 50% 2 .淤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O 2 含量升高 B.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CO 2 升高 C.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O 2 含量升高 D.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CO 2 降低 E.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中 CO 2 升高 3 .肝淤血的主要病变是: A.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变性、萎缩 B. 肝小叶间静脉扩张充血,肝细胞变性、萎缩 C. 肝小叶间静脉扩张充血,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 D. 肝窦扩张充血,小叶间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 E. 肝小叶间动静脉淤血,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 4 .淤血指的是: A. 毛细血管性充血 B. 静脉系统性充血 C. 动脉性充血 D. 减压性充血 E.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5 . DIC 指的是: A.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中有较多血栓形成 B. 微循环内有广泛微血栓形成 C. 小动、静脉有广泛性小血栓形成 D. 全身小动脉内有广泛性的血栓形成 E. 全身小静脉内有广泛性的血栓形成 6 .组织间隙中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称为: A. 血肿机化 B. 血栓形成 C. 肉芽组织形成 D. 肉芽肿形成 E. 出血性增生性炎 7 .混合血栓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的? A. 血小板梁及其之间的纤维蛋白网,网眼内网罗大量红细胞 B. 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 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D. 血栓头及尾 E. 血小板和白细胞 8 .血栓形成的关键性始动过程是:

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 〖知识结构〗 血液循环障碍分为: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充血 2 .出血 3 .血栓形成 4 .栓塞 5 .梗死 二、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 .休克 〖学习要求〗 阅读教科书学习目标或教学大纲,了解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多由局部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包括: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充血和缺血;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出血,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 血栓形成、栓塞。局部组织器官缺血可以发生梗死。 1.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可由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和心力衰竭引起,可表现为局部性和全身性。 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发生在体表的淤血,可见紫绀及温度降低。镜下,淤血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较长时间的淤血可使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水肿,甚至发生漏出性出血;同时,由于淤血区氧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实质细胞可出现萎缩、变性、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慢性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时,镜下可见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肉眼上肝切面似槟榔,又称“槟榔肝”。想一想为什么? 2.血液自心脏或血管内逸出(主要是指红细胞的逸出),称为出血。根据心脏和血管壁完整性破坏的程度,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部位。短时间出血量达循环血量的 20%-25% ,可发生出血性休克。发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亦可致命,如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填塞,可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致死;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可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压而致死。 3.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凝集和凝固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为什么强调活体?请大家相一想? 血栓形成见于: ①心脏和血管的内膜损伤。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 ③血液性质的改变。形成的血栓大致可分为:白色血栓,构成血栓的头部;混合性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透明血栓,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后可以阻塞血管,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器官萎缩,严重者可以出现梗死。静脉阻塞则引起局部淤血,水肿,甚至坏死。 血栓可以脱落形成栓子,发生栓塞;也可以机化形成瘢痕。广泛的透明血栓形成即DIC ,可引起全身性广泛性出血、休克和死亡。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各种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对临床上常见的由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有个全面地认识,并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检验工作打下扎实根底。 ⏹知识要求 掌握淤血的概念,肝淤血、肺淤血的病理变化;血栓形成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途径;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 熟悉血栓的类型及结局;栓塞的种类;梗死的原因、类型。 了解血栓形成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对机体的影响与结局。 ⏹能力要求 观察大体标本〔充血、慢性肺淤血、槟榔肝、静脉内血栓〕的特点;用显微镜观察常见组织切片〔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本章内容 ⏹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 ⏹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异常 ⏹血管壁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异常 ⏹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 充血和缺血 ⏹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异常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血管壁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异常 出血、水肿和积液 ⏹什么是血栓. ⏹血管内为什么会有血栓. ⏹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一、血栓形成Thrombosis ⏹概念 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 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血栓与坏死血凝块的区别 ⏹什么是血栓. ⏹血管内为什么会有血栓. ⏹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膜损伤〔主要条件〕

⏹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血液凝固性增加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膜损伤〔主要条件〕 ⏹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血液凝固性增加 内皮细胞 ⏹心脏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灶、心肌梗死区的心内膜、风湿性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或炎症性的动、静脉损伤部位等。 ⏹还有,缺氧、休克、败血症和细菌内毒素等引起全身广泛的内皮损伤,激活凝血过程,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全身微循环内形成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膜损伤〔主要条件〕 ⏹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速度缓慢和停滞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常见于心力衰竭、术后或久病卧床,也可伴发余有静脉曲X的患者。 ⏹适当床上的活动 〔屈伸肢体、按摩四肢肌肉, 或由家属被动活动肢体〕。 鼓励尽早离床活动。 ⏹深静脉,延续性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膜损伤〔主要条件〕 ⏹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液凝固性增高 ⏹对久病卧床的患者,应鼓励多在床上做下肢运动,术后患者要早期下床活动。长期输液者,防止输入对静脉有刺激性的溶液,并要经常更换输液部位。 ⏹临床实践证明,持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75mg/d〕可使血小板内TXA2的生成减少,从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出心脏水平,可减轻疼痛并利于静脉回流。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造成血栓脱落栓塞。 ➢起床后可穿用弹力长统袜防治水肿。 ⏹血栓形成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凝剂治疗,治疗无效者可行静脉血栓摘除术。 ⏹什么是血栓. ⏹血管内为什么会有血栓. ⏹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1.有关血栓结局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钧: A.再沟通的血管可恢复正常血液流量 B.长期不能完全机化的血栓可形成静脉石 C.较大的血栓可由肉芽组织机化 D.机化的血栓可形成沟通上下血流的通道E.较小血橙可辩解吸收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蛋白 B.血小板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E.红细胞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易导致DIC发生的栓塞是: A.瘤细胞栓塞 B.脂肪栓塞 C.羊水栓塞 D.空气栓塞E.血栓栓塞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栓塞是指: A.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血流移至远处,阻塞血管的现象 B.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血流移至远处,阻塞动脉的现象 C.血管内出现固体质块,随血流移至远处,阻塞血管的现象 D.局部器官、组织血流中断的过程E.血液在心、血管内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胶原裸露 B.血小板的活化 C.纤维蛋白原 D.内皮细胞E.凝血因子Ⅻ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附壁血栓一般不发生在: A.心房 B.心瓣膜 C.主动脉瘤 D.静脉E.心室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槟榔肝是指: A.肝慢性淤血 B.肝慢性炎症 C.肝硬化 D.肝脂肪变性E.肝细胞水肿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8.下列哪种情况易引起空气栓塞: A.支气管扩张伴自发性脓气胸 B.慢性空洞型肺结核 C.静脉穿刺输液 D.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E.肺气肿伴自发性气胸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9.关于肺淤血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B.肺泡被覆上皮变性脱落 C.肺泡内有水肿液 D.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E.肺泡内有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0.梗死是指: A.局部组织的液化坏死 B.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C.局部组织的凝固性坏死 D.局部组织的出血坏死E.生理性程序性死亡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1.有关脾梗死形态特征韵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动物病理解剖学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就是血液在由心脏、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中川流不息,周而复始地流动过程。 它的任务: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体热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细胞,并从各组织器官中运出CO2和代谢产物,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机体新陈代谢和机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血液循环障碍: 当心脏和血管系统受到损害或者血液性状发生改变时,血液运行发生异常,并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出现病理变化。 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体现在 1.局部循环血量异常,体现为充血和缺血; 2.血液中出现异常物质,体现为血栓形成和栓塞; 3.3.血管内成分逸出,体现为出血。 第一节充血(hyperemia) 概念: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叫局部充血。 分类:①动脉性充血(充血)②静脉性充血(淤血) 一、动脉性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 动脉性充血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输入过多的动脉血液的现象。 (一)原因和类型 生理性充血:由于生理活动的需要,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活动增强时发生的充血。如泌乳期乳腺动脉充血,使役时骨骼肌动脉充血,饲喂后胃粘膜动脉充血等。 病理性充血:在病因作用下,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含血量增多引起的动脉性充血。 兔耳动脉充血 病理性充血的原因和类型 1.刺激性充血 物理、化学等致病因素的刺激引起的充血。在致病因素作用于神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而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相应增高,从而导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例:高温、红外线照射、涂擦松节油、摩擦等都可引起,临床上比较多见。 2.炎性充血 在炎性化学介质的作用下引起的动脉性充血。这些化学介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等,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紧张性降低,从而使血管扩张充血。 3.减压后充血 当机体某些部位因血管受压迫而发生缺血,一旦缺血原因被解除,血液可突然大量流入缺血部位血管,引起充血。如牛瘤胃臌气后放气、马类家畜小结肠便秘继发肠臌气后放气等。 4.侧枝性充血 当某主干动脉堵塞或狭窄,邻近的动脉吻合支扩张,血流增多,叫侧枝性充血。发生机理:①上部血管内压增高、血液流向侧枝。②局部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蓄积,刺激感受器,反射性侧枝扩张,建立侧枝循环,以代偿恢复局部受阻血管血液循环。 侧枝性充血是具有代偿意义的。如,手术时结扎血管,由于侧枝充血,建立新的循环,可以防止血液供应不足。 (二)充血病理变化 1.眼观:充血组织红、肿、热、机能增强。 红:由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大量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所以表现鲜红色。 肿:由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血压增高,液体渗出,所以表现略肿大。 热和机能增强:血流速度快,含有大量富有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代谢旺盛,机能就增强,产热也增多。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报告—动物实验:空气栓塞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报告 —动物实验:空气栓塞 一、实验目的:通过空气栓塞实验,了解栓子运行的途径、空气栓塞的部位及后果。 二、实验动物:成年白兔,每组一只。 三、实验用品:5ml注射器、5号针头、手术剪、7号缝合丝线、四方盘、手术刀、止血钳、玻璃缸(或大烧杯)等各一件。 四、实验方法: 1、由兔耳缘静脉注入4~6ml空气; 2、注完空气,放开兔子,观察兔子出现什么症状,后果如何,并记录从注入空气至出现症状及死亡所需时间; 3、家兔死亡后,立刻打开胸腔(离胸骨左右缘1~2cm处切断肋骨),暴露心脏,心脏还继续收缩,通过扩张的右心耳、肺动脉的薄壁,可见到空气泡。再将同心脏走进、走出的大血管都结扎、并在远端剪断,然后将心肺一并取出,并放在盛水的玻璃器皿中,在水中将右心房切开,此时空气逸出水面上出现泡沫。 五、实验结果: 1、注射完空气后,将兔子放在地上,兔子开始烦躁、挣扎、站立不稳,继而倒地,并且四肢抽搐,大约半分钟后,兔子开始张口用力呼吸,随后呼吸减慢,瞳孔散大,至约一分钟时死亡; 2、在水中将右心房切开,观察到右心房有气泡逸出。 六、实验讨论:注射的空气进入兔耳缘静脉后,沿上腔静脉迅速到达

右心: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机能,使得空气与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脏收缩时,泡沫血会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由于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得机体缺氧,以至于家兔出现多种异常活动,其中,加速呼吸是为了进行体内呼吸循环的代偿,因泡沫血无法消除,缺氧持续,所以家兔活动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七、实验对医疗实践的意义: 1、对于之后将要进行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并且是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空气栓塞的产生及作用; 2、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可用于指导临床抢救,如不可进行回针抽气等; 3、在进行颈部或胸部外科手术时,不能对大静脉造成损伤,静脉插管置留时,确保循环管路连接牢固。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本章为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 栓塞。 4.梗死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充血与淤血 1、动脉性充血 (1) 概念:由于动脉血输入增多、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2) 原因:根据充血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生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①炎性充血②减压后充血③侧支性充血:即缺血组织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充血。 (3) 病理变化肉眼观察:充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功能增强。镜下观察: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4) 结局 2、静脉性充血 (1) 概念: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内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2) 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类:①静脉受压②静脉管腔阻塞③心力衰竭 (3)病理变化:肉眼观察: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温度降低。镜下观察: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4)结局 ➢常见重要器官的淤血: ➢肺淤血 (1)原因:见于左心衰竭。 (2)病变:肉眼观察: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稍变实,切面有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镜下观察:①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充满红细胞。②肺泡腔内聚积水肿液,其中含有少量的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题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答案:a长期慢性肺淤血;b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c肺质地变硬; d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2.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槟榔肝(nutmeg liver) 答案: 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4. 血栓形成(thrombosis) 答案: 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5.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答案: 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6.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答案: 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7. 栓塞(embolism) 答案: 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8. 梗死(infarct) 答案:a动脉血流中断;b无有效侧支循环;c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 3. 脾静脉血栓脱落可以引起肺动脉栓塞。 答案:错误 4.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

5.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 6.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答案: A 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答案: B 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答案: C 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