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填(15%)

1、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3、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4、学生是教育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个方面。

6、在课程结构上,小学阶段以_综合课程_为主。新课程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_____、_____、____三级课程管理。

7、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

8、新课程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要求在教学中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9、以人为本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0、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选择题:(30%)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B》。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E.康德

3、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BCE_。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4、“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__C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5、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___C__。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林斯基

D.巴班斯基

E.马卡连科

6、教育专著《学记》的作者是 E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E、乐正克

7、“学而时习之”体现了教学的D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巩固性

8、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D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9、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0、“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6、.教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是(A )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1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是(D)

A.皮亚杰B.布鲁纳C.马卡连柯D.巴班斯基

18.在教学中,侧重于对过程管理的评价是A)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19.哪本著作的诞生被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A)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0.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是美国教育家(A)

A.布卢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

21.倡导发现教学法的是美国教育家(D)

A.斯金纳B.杜威C.加涅D.布鲁纳

2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典型的质性评价方法是(D) A.纸笔测试B.行为观察C.情景测验D.档案袋评价

23.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4.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A)

A.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B.校内课程资源与棱外课程资源

C.显形课程资源与隐形课程资源D.自然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

25.哪个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重要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重要基础(B)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B.国家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26.多元智能理论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是( )

A.韦克斯勒B.推孟C.加德纳D.卡特

2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是( )

A.活动课程B.必修课程C.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

三、问答题(15%)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结构功能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你是如何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

此话出自《论语·述而》,讲述的是孔子的启发教育之道。“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可以更好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做到把握适当时机、因势利导,且循序渐进。例如在语文《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我们应在导入阶段,通过陶渊明的其他诗歌,给学生营造一种闲适恬淡的氛围;抓住这一时机,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在诗歌的学习中,通过对诗歌的解读,由浅入深进行解读,引出“陶渊明真的喜欢隐居的生活吗”此类探究性的问题;在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后,进而将高一课本学过的《归去来兮辞》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鉴赏,得出陶诗的艺术特色。当然,如果在引导到最后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时,需要老师在课前给予学生预习的准备,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应有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拓展。

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充分,更应结合新课标,把科学的教法运用到

教学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论述题(20)

1、你是怎么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的,举例来说。

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教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

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学生对外部

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

的影响;教师主导的结果是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

二者关系: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构成了授受关系

在知识、智力、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

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这需要学生积极的、

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以促进

学生的自主发展。

2、、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可是很多老师认为,由于生数太多,我们的课堂还是要强调统一要求,强调学生按老师说的去做,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至于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上不能浪费这个时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在课堂上是怎么处理的?

五、评析题(10%)

1、请写出自己最满意的一个教学片断,并进行评析。

六、案例分析题。(10%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教师,而用3+2=6来教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某个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

2、“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请举例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某个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

信任与激励让他树起自信

教师都渴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渴望他们能充满自信

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但有部分学生就是不爱举手发言。怎样才能使他们自信而主动地高举小手呢?我针对一个成功案例,谈谈自己的说法。

本班一位男生,遵守纪律,作业认真,成绩良好。由于性格内向,学习信心不足,他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其回答,通常是支支吾吾,半天才说。通过走访家长及教过他的老师,我了解到:该生家境一般,爸爸是临时工,沉默寡言,很少与子女交谈;母亲做小吃生意,早出晚归,其性格急噪,爱唠叨。父母对这个孩子的表现不满意,经常批评。长此以来,该生在课堂上经常是一言不发,老师也很少与他沟通。该生除在二年级当过一段时间的小组长外,再无当班干部的历史。

通过我的分析判断,他存在一下心理问题:1、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在家里,他要承受父母的唠叨、责怪,从未得到父母的表扬与鼓励,这给他造成极大的伤害,渐渐丧失了自信。在班里,因为属于“中间类”学生,又比较老实,很少受老师、同学的关注。他也曾有积极举手的欲望,又担心说错后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于是从不敢说,发展成不愿说。2、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和交往,朋友少,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其内心越来越封闭。对于老师的提问,他没有表达的欲望。3、缺少关爱,内心冷漠。在生活中,他极少得到表扬声,极少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于是变得冷漠,自卑、郁郁寡欢,像一株被遗忘的小草。发展下去,有可能得抑郁症。

针对该生的心理特征,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

一、充分信任,给予成功机会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使人发挥最大的办法是赞扬与鼓励。课堂上,我多给他传递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与信任。遇到较简单的问题,即使他不举手,我也笑着鼓励说:“你来试试看,好吗?”每当他回答完后,我总是拍拍掌,对全班同学说:“你真不简单,有这么大的进步!”“成功是成功之母”更符合此类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多给他机会,让他尝试到成功的乐趣,找到自信,找回热情。渐渐地,他能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了,

课后还能主动地问我一两个问题。当我看到那充满信任的眼神,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已经走近他的心灵了。

二、温馨留言,折射浓浓关爱

该生长期封闭自我,不愿举手,仅仅靠几次表扬与激励是不能使其真正改变的,他需要持续的爱的呵护。我经常在他的作业本里留个纸条,写上几句温馨的话。如:“你今天课堂上回答上回答的真好,还情不自禁地竖大拇指呢!”“课堂上看到你举起的小手,我就想: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今天你笑着问我问题的样子真可爱!”等等,简短的留言如甜甜的雨露滋润了他的心灵。一次他在作业上也给我写下了一句话:“亲爱的老师,您是我的太阳,您让我的前方一片光明。”

三、真诚沟通,走进学生心灵

罗杰斯指出: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才有一种安全感,才能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我努力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敞开,并深入到学生心灵世界中,观察他的喜怒哀乐,忧学生之忧,乐学生之乐,真诚沟通、心心相印。我坚持每两周与他谈一次话,或在花园里,或在操场上,内容也很广泛,我们谈学习,谈爱好,也谈快乐和烦恼。在一次次地交流中,我们的心走得更进了。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大胆回答问题了,成绩直线上升。

四、悄悄家访,营造融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境,对一个人的学习十分重要。就该生而言,仅靠老师进行心理调适、诱导还不够,他更需要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因此,我悄悄进行了家访。悄悄家访目的是不让自尊心很强的他知道后产生教育上的意外变故,以让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变化和家庭的温馨。我要求家长配合教育上的意外变故,以及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变化和家庭的温馨。我要求家长配合教育的具体做法为:(1)多抽些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生活中要多找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2)努力创设愉

快的家庭氛围;(3)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要给予帮助,千万不能嘲笑、批评。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孩子逐渐改变了在家庭的沉默,他愿意把自己在学校的事情说给家长听了。在长达半年的指导与帮助下,该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大胆回答问题。有时还能与其他同学展开辩论。性格也活泼开朗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增加了,能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也能关心集体,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上升很快,现被推荐为小组长。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研究,我内心有诸多思考与感想:

1、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与无言的感动中。真正的教育让人们沐浴在人性的关辉里。在教育过程中,信任与激励无处不在。

2、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两头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些“中间类”学生。其实他们的内心那么渴望老师的关爱与重视啊。如果我们能从心理成长的角度,信任、激励、温暖他们,一定会让“中间类”学生发挥更大的潜能。

3、帮助一个学生真正走出低谷、走进阳光,不是靠一两次谈心教育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长期过程。教师要仔细观察,注重从点点滴滴中给予期待、鼓励,给予成功的机会,细致而耐心地引导。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快乐、健康地成长。

12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2.贯彻执行好教育方针应遵循哪些原则?

(1)全面发展的原则;(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3)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原则。

12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哪些教育规律?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规律;(2)全面发展的育人规律;(3)教书育人的教学规律;(4)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124.《教师法》的立法宗旨是?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125.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26.职业道德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27.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128.为什么说献身教育、教书育人是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1)献身教育,教书育人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2)献身教育,教书育人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体现;

(3)献身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4)献身教育,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途径。

129.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1)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3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保护的基本特征?

(1)学校保护的实施主体是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及其教职员;

(2)学校保护的对象是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3)学校保护的实施与学校的教育行为紧密相关;

(4)与学校教育无关的事件、行为不属于学校保护的范围。

131.教师如何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1)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体质;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32.热爱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良心的重要体现;(2)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4)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5)热爱学生是新型教育观的体现。

133.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基础上突出考查哪些方面?

(1)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2)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134.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节应把握哪些问题?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135.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道德是高水准的道德;(2)教师道德是自律性的道德;

(3)教师道德是有深远影响的道德。

136.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

(1)对教育的调节功能;(2)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生活的辐射功能。

13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热爱并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138.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一般道德的区别?

社会一般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社会所有人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教师特有的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139.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得各行其是;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禁止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140.教师发生哪些情形时,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邹城市xx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能手评选试卷(公共部分)

一、填空题:(20分)

1、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 ( 多元 ) 化和评价

方式的 ( 多样 ) 化。

2、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

3、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4、目前中小学的课程类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要有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5、(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6、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7、(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8、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9、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小学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制定和通过的。

二、选择题:(10分)

1、某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请问,这一做法体现了习题布置的(D)特点。

A、层次性

B、选择性

C、基础性

D、开放性

2、(B)是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的依据.

A、课程标准

B、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C、教学工作常规

D、课程计划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

A.教学目标

B.教学目的

C.教学计划

D.教学策略

5、小学儿童思维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C)。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6、“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 C )。

A.全民性

B.多元性

C.终身性

D.现代化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D )的现代化。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结构

D.人

8、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提出者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9、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环境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三、简答:(10分)

1、教师教学常规包括哪几方面?

答:(一)备课。(二)上课。(三)作业。(四)辅导。(五)评价。(六)反思。

2、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2022年整理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2.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骑士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因此努力研究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来看,这是一种内在的研究动机。(选项C) 2.当教师说:“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时,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这是研究的强化。(选项B) 3.有些学生在研究上非常努力,但学业成绩仍然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此产生了被动、退缩、无动力和不进取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是得性无力感。(选项B) 4.当一个学生在测验中遇到某个难题时,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元认知策略。(选项C) 5.当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时,他的行为就是从众行为。(选项B) 6.“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种去个性化的心理现象。(选项A) 7.关于焦虑与研究效率的关系,正确的陈述是:不管研究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研究效率最高。(选项C)

8.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选项B) 9.关于研究动机对研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研究动机 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选项D) 10.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准 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选项A)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承诺感 对从众行为的影响。(选项B) 12.当某学生在考场上产生“怯场”现象时,这是因为该生 动机水平过高。(选项C) 13.某学生将自己在英语测验中取得的高分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 14.数学教师强调学生要看清题目,并画示意图,以便更 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15.如果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是只有在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 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从众行为。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B)。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D)。 A.讲授课和练课 B.讲授课和复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D)。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填(15%) 1、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3、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4、学生是教育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个方面。 6、在课程结构上,小学阶段以_综合课程_为主。新课程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_____、_____、____三级课程管理。 7、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 8、新课程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要求在教学中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9、以人为本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0、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选择题:(30%)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B》。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E.康德 3、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BCE_。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4、“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__C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5、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___C__。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林斯基 D.巴班斯基 E.马卡连科 6、教育专著《学记》的作者是 E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E、乐正克 7、“学而时习之”体现了教学的D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巩固性 8、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D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9、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0、“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教师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素质、素质和 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以上标准. 4、参加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 .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 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 .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 .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 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

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8、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

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测试题含答案导言: 幼儿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承担着培养和教育孩子们的 责任。为了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教育理论。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测试题,并附上 答案,以供参考和学习。 一、儿童发展 1. 简述儿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答案:儿童发展可以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与 社交发展等几个方面。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例如,婴儿期(0-2岁) 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世界,表达情感主要通过表情和哭声。学龄前期(3-6岁)的儿童开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使用语 言进行表达和交流。青春期(13-19岁)的儿童则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 巨大变化,开始独立思考和建立自我身份。 2. 什么是儿童的自主性发展?为什么自主性发展对儿童教育很重要? 答案:儿童的自主性发展指的是儿童主动学习和参与活动的能力。 它强调儿童能够独立思考、做决策和解决问题。自主性发展对儿童教 育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主性发展也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和 自尊心,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二、幼儿教育理论 1. 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原则。 答案: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原则是尊重和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该方法强调儿童具有内在指导,教师的角色是为儿童创造一个激发探 索和学习的环境。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还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倡导工作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表达。 2.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交交往和文化环境对儿童认 知和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互动,儿童能够获得更 多知识和技能。幼儿教育应该创造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文化背景的学 习环境,倡导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这种教育方法有助于促进儿童的 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计划和评估 1. 什么是教学计划?请简述编写教学计划的步骤。 答案:教学计划是指教育工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教学目标 和学生特点制定的教学活动安排和组织形式。编写教学计划的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评估教学效果。 2. 什么是评估?请简述幼儿教育中的评估方法。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 教师教学能手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填(15%) 1.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3.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 因素。 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研究的主体。 5.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个方面。 6.在课程结构上,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新课程改变 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省、市三级课程管理。 7.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8.新课程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要求在教学中达到和谐发展 三维目标。

9.以人为本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0.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 二、选择题:(30%)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___的《教育论》。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在教育发展过程中,___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E.康德 3.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BCE。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4.“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5.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___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C。

A.___ B.赞___ C.___ D.___ 6.教育专著《学记》的作者是___。 A、___ B、___、___D、___E、___ 7.“学而时之”体现了教学的D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巩固性 8.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9.___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___ B、___、___D、___ 10.“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相对评价。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6.教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教育家___倡导的是实用主义教育学。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1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是___。 答案: A.___、B.___、C.___、D.___

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测试卷含答案

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参考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A、D两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本题选B。 2、“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参考答案】:B 【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表现。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参考答案】:D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的先驱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研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4、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参考答案】:D 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参考答案】:D

教育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年度教育理论测试模拟题及答案(一) 一、高效课堂的目标是什么? 答: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观课要有较好的收获,要做好哪三个环节的工作? 答:观课要有较好的收获,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课前的准备、观课中的表现和观课后的交流探讨。 三、备课基本要求中,备课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教学目标2、教学资源3、教学重、难点4、学情5、学习过程6、教学媒介7、课堂流程8、作业练习9、课后反思 四、评课的一般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议(评)课建议采用综合评析法,指参与者对所观察的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全面、系统性评价。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2)看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6、从学生学习效果上分析 五、高效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精讲”和“三个不讲”分别是什么? 答: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 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七、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是同一回事吗? 答:不是同一回事。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高效教学:就是高度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效率在一定时空高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八、谈谈如何进行教学后的补救和教学后的反思? 答:1、课后,任课教师应抓紧对课堂中具有不良现象的学生(包括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进行必要的查询和教育,对于较为严重的违纪现象,课任教师应主动和班主任联系,配合教育。特别注意,不能对学生进行侮辱和打骂。 2、及时总结本节课教学得失并记载在教案本上,写好教后记;及时采取适当形式对学困生给予帮助。 3、自习课,教师应按教务处或年级要求和安排准时到岗,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早读或自习,完成具体明确的任务。 九、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3)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十、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合作?如何合作?

教学能手评选理论考试正题试题答案

2014年济宁市任城区教学能手评比教育教学理论考试 试题 说明:此题为公共理论局部,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值为10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一个填空,每个空2分,共20 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邓小平对教育的阐述很精辟,他指出:教育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 2、素养教育的内涵特殊丰富,最根本的要义是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3、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标准文化、物质文化三局部组成。办学指导思想属于观念文化。 6、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确定变更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7、新课程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必修课程。 8、识记按是否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展,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如有的学生数学公式背得很熟,却不会用公式解决问题,他这种事识记属于机械识记。 9、一般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阅读,写作,解题等属于心智技能。 10、依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踊跃的促进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按部就班,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实力 B、教师的学问、实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能手理论考试题

“教学能手”理论考核试题 一、辨别题(在对的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大量研究证明:学生的道德是通过课堂教学直接教会的。(Χ) 2、在学校中,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与情感依恋。(√) 3、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习。(Χ) 4、“辩证思维”是指人身处逆境或险境时,对未来、对前途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与进取的倾向。(Χ) 5、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6、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是否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更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 7、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评估学生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重要经历,重在学习过程的评价。(√) 8、课堂中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不加干涉。(Χ) 9、为了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应经常记录对自己专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事件,并以此作为反思自我的客观基础。(√) 10、成长记录袋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及其代表作品的系统收集与展示。(√) 11、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教师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应该积极倡导。(Χ) 12、教师不提高自己的人际智能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师德教育的有效性(√) 13、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不具有强制性。(Χ)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任何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资源与人工资源再加工为课程资源。(√) 15、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真实性的科学研究活动。(Χ) 二、简答题(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与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1)这段话包含的现代教育最为根本的理念是什么?(4分) (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尊重学生。) (2)上述理念要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行为,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沟通策略与操作技能?(6分)理解接纳的同理心、先进门再说的沟通策略、倾听与对话的沟通技能。 2、欣赏漫画“心理体罚” 注:学生出问题,把家长叫到学校去,是一些老师最爱用的“杀手锏”。 (1)你是否赞同该老师的做法?为什么?(4分) (1)不赞同。教育学生是教师的义务,动不动就叫家长来是教师推卸责任的表现;对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假如你的学生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6分) (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如实分析犯错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引起学

2023年教学能手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教学能手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初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旳基础之上(C )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 D.洛克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旳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B)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一般教育学》D、《教育漫画》 3、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旳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 A、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 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教育学》 4、直接决定教育目旳旳原因是什么( B)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 5、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D)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6、教育旳经济功能受(A)旳制约。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老式 7、终身教育思想最早是由谁提出旳?(A) A.保罗•朗格郎B.斯宾塞C.库姆斯D.杜威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旳“双基”是什么?(B) A.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D.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9、陶行知先生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旳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旳(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旳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 具有对应旳专业知识 1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旳关键环 节是(C) A、课程目旳B、课程计划C 课程实行D 课程评价 11、教育改革旳关键是(C)。 A.措施改革B.观念改革C.课程改革D.内容改革 12、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 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

英语学科教学能手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英语测试题 第一部分: 新课标基础知识(共20分) 一、填空:(10分) 1、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5、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文化内涵。 二、简要说明你本人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10分) (个人结合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和自己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发挥) 第二部分:教材基础知识 第一节、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Her ______ for writing was a desire for women to get the right to higher education. A. motivation B. qualification C. talent D. technique 2. When Richard said, “You are much more agreeable and prettier now,”Joan’s face turned red at the unexpected ______. A. command B. comparison C. compliment D. contribution 3. Seeing the big crowd coming towards him, he started to run down the hill, but______ and went down on his hands and knees in the melting snow. A. slipped B. skied C. signalled D. sank 4. The old rules have to be ______ because they only applied to the circumstances that existed when they were made a hundred years ago. A. developed B. established C. observed D. revised 5. I’ve been trying to phone Charles all evening, bu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network; I can’t seem to ______. A.get through B. get off C. get in D. get along 6. Is this your necklace, Mary? I ______ it when I was cleaning the bathroom this morning. A.came across B. dealt with C. looked after D. went for 7. What was so ______ about Jasmine Westland’s victory was that she came first in the marathon

转载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考试试题及答案

转载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体),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研究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研究)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诲阶段的数学研究的整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惟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觉和提出题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题目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题目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宾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教育理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宾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教育理论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在全国彼有声望的“XX经验”对课堂上教师限时限讲,规定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或越少越好。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 1.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不正确。 2.你的理由: (1)教学是教与学的合谐统一,教与学是同体共生、相辅相成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以至片面强调某一方。 (2)限时限讲有利于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论学科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硬性限定教师讲的时间是不当的。 3.在教学内容上,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等可以采用讲授的方式;概念、模式、抽象理论等可以采用让学生探究的方式。 4.教师在课堂中的正确角色是:组织、引导、指导、帮助学生学习。 二、谈谈目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避免的问题和一般过程? 1.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设计导学方案。 2.目前教学设计应避免的问题: (1)抄教材和参考书;

(2)用下载的或现成的教案取代备课本; (3)只写知识点,不写教与学的行为; (4)只关注教学流程。 (5)写的教案与实际用的不一致。 3.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1)研究课标、教材;(2)分析学情;(3)确定教学目标;(4)确定重难点;(5)确定教学媒体;(6)设计教法;(7)设计学法;(8)设计练习和作业。 4.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教学事件”,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事件包括: (1)吸引注意;(2)把目标告诉学习者;(3)激发学生回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4)呈现刺激材料;(5)引发期待行为;(6)提供反馈;(7)评估行为。 5.进行教学设计时“研究教材”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明确教材的结构;(2)明确教材的特点;(3)明确教材的地位; (4)明确教材的作用;(5)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6)对教材重组加工; (7)对教材进行资源开发、补充完善。 6.怎样留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精选作业,题量适中;(2)有针对性、实效性;(3)分层作业。 三、新课程提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提问才有效?

教学能手理论知识点系统题二含答案

教师招考或教学能手理论知识点系统题 7.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8、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 ( 多元 ) 化和评价方式的 ( 多样 ) 化。 9、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 10、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11、目前中小学的课程类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要有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12、(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13、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15、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16、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小学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制定和通过的。 18、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9、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0、《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教学能手理论知识点系统题六含答案

教师招考或教学能手理论知识点系统题 一、填空 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9、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1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1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1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2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2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2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2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24.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2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26、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800题(带答案)

教师技能大赛理论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开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开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是〔〕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开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稳固知识 D、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 A、直观性原那么 B、启发性原那么 C、鼓励性原那么 D、稳固性原那么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容 11、现代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根本知识,根本技能,根底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根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开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1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巴洛克 D.杜威 17.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开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最全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选拔理论试题及答案(教师基本素养试题)

最全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选拔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素养试题) 试题内容及范围:新时代教育政策和法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及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有单选、多选、填空、判断、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写作题、教学思想自述等模块,并附多套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2、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3、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案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5、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教案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7、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一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案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0、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D) A. 赫尔巴特 B.斯腾伯格 C.杜威 D.斯腾豪斯 1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12、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