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教育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音乐教育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也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运用以及自身美的修养。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素质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发生着重大变化。目前,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修养、道德情操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各学生学习音乐带给学生心灵的愉悦,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人。是我们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用艺术灌溉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科目,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是其他科目不所代替的,因为他发挥了“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音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门好课程。基于音乐教育这一门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音乐作用在多个领域,作用于人类社会,方式更加多样化,如音乐治疗。该文的写作动机来源于对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现的思考。文章基于音乐在调节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着重论证了音乐教育是一条预防、改善,甚至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

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含义问题,翻阅有关基础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一种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意义,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的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之间的辨证关系。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中小学音乐教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所以,综合上面所说的,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2】

二音乐教育功能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应如何在音乐教育巾实施素质教育呢?首先应明确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21世纪的新时代,呼唤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发挥音乐教育功能,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培育创新发展能力、培育浓烈学习兴趣、培育放眼世界胸怀,使音乐教育在助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催出更多的音乐骄子.【3】期刊论文侯爱欣. 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在对海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调研并结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些阻滞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明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教学目的、明确培养方向,教学方法的沿袭与创新,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等四方面提出了新形势、新挑战下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在培育音乐基础教育人才上的新路径.【4】音乐教育的改革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旧的教育体制的束缚,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步入轨道.音乐教育还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体验.【5】二.1思想品德的教育)音乐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密切结合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等。备课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如何通过美妙旋律中的几段通俗易懂的歌词,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润物细无声”。

二.2文化索质教育)音乐教学的文化索质教育,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方面进行归类,并系统地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顽强的生活。创作的毅力。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如:贝多芬顽强的人生、《欢乐颂》的时代精神。2.认识传统的童话音乐、故事音乐、写实音乐故事、写实音乐知识。如:童话故事《龟兔赛跑》a 3.了解中外乐器发明发展历史。如:我国编钟的出土。4.了解世界各地、祖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情风貌、生活习俗、音乐风格。如:《蓝色多瑙河》的异国风情、《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5.指导学生在歌词的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的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与朗渎能力。当学生从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中获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时,人生的文化艺术知识面就拓宽了。文化素质教育便在音乐教学中得以体现。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音乐教育丁作者面前的重要课程.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放开手脚。朝着培养具有全面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6】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活动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有关合作学习教学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教学策略两方面。如:表演性的合作学习、编排音乐游戏法、创设音乐情景法、开展音乐竞赛法。对于合作小组的组建,要按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7 】音乐艺术融合了文学、地理、历史等不同的学科知识,又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因此音乐教学提倡多学科、多艺术形式的整合,这就使得合作学习中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最后。音乐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是主体。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认为:“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活动教学能够把学生未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决。奥尔夫教学法不要求学生对教师传授的一首歌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总结: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包含着音乐教育,当今时代的音乐教育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情感上尚不稳定成熟,而感情需要十分强烈。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有助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裎能力。

参考文献:【1】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9期作者白娟

【2】《浅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马丽雅青海大学

【3】期刊论文侯爱欣. 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

【4】期刊论文刘琨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探索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路径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5】期刊论文王莉中学音乐教育的调控与放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6】学位论文常薇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2000

【7】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甘肃教育,2006中国音乐教育,2005 (2) .

作者:邱译娴

班级:09音本一班

学号:0905010145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研究 但是,如何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作为普遍艺术的共同纽带培育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全部的人来说它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艺术媒体。音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艺术。音乐并不象其他艺术一样有什么特别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音乐兼具民族精神的价值,就是说它有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保持同一性的特点,也是像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一样具有保持性和流传性。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民族音乐从民族存在开始,不仅随着风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民族历史,政治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共同的社会集团,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国音乐是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开始的。根据孔子的话,真正的音乐,即是“民族民间沟通的桥梁,使人快乐和积极。音乐必须是明朗的,所 以“音乐”和“明朗”表现出同一个字,那就是乐。一般来说,音乐受人间,政治和教 育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精神,对任何人的灵魂来说都是受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简称为民谣,民谣是从民众的必要性中直接产生的。是在21世纪的现在 能表现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艺术。民谣因为是纯粹直观的,所以不能计算;民谣是根据音声来传达的,所以不能从视觉上考;民谣是全部口头上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并不关系。有“民谣是自己形成的”的语言存在。 民谣是民族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谣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为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艺术的欲求的一种表现。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民谣,但是民谣能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本质,民谣所体现出的精神通常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民族音乐是民族的产物,与其说是个人的东西,不如说是能反映出民族共同体的感性和趣味更加合理。它通常是流动性的,个人在民族音乐创造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民族也占有一定的比率。 比如说,蒙古族是很好客的民族,客人来的时候很有礼貌地给他们带上哈达,唱歌、敬酒并奉上美酒佳肴,不过这个传统越来越商品化,现在有很多的蒙古餐厅开起来。

小学音乐课程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音乐课程研究的文献综述 音乐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已经有六十几年了,音乐教育学是推动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动力之一。课程又是音乐教育实施的必要手段,所以音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音乐课程在普及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也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我国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小学音乐课程的特点。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特点。历史研究法:运用历史史料,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策对小学音乐课程研究发展的影响 总体来说,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1957-1966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时期(1991-2000),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期(2001年至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事件、政策影响,这些都影响着音乐课程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很少用到音乐课程一词。我国教育界长期把年的八1956月至10年1949音乐课程看做是音乐这门学科。在.年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个小学教育计划。1952年3月18日,

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小学一至五年 级都开设音乐课,在总则中也第一次把美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方针,说明音乐课在这个时期一直受国家重视。(刘龙华,2013)经过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时我国课程大纲是照搬苏联大纲,提倡以音乐教师为主导,这个大纲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自身国情、环境的不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论上。自从50年代开始,我国的音乐教育就一直停留在与 西方音乐教育相隔离的状态,除了苏联,东欧少许国家,对其他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理论、方法一无所知。正因为如此,我国没有科学性的音乐课堂设计理论,造成了课堂设计工作的混乱、落后,所以当时的音乐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 在1979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后,大纲中明确了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 段之一,这时期的音乐课程时以音乐知识为主,音乐知识的教授是启发式教学,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张静星,2008)在1981年,教育部开始取消全国统编教材的办法,主张各省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音乐教材。这个时期,每个省都注入了有自己特色的歌曲、舞蹈等编入教材,出现了一批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这时的音乐课程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民族特色。. 1986年,美育重新出现在纲领性文件中,这一时期的音乐课

文献综述: 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重要性

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 一、新世纪全球化音乐教育观念转变 新世纪,以文化为主题的音乐教育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音乐和文化都作为人的音乐和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必然带来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的具体实践特征。新世纪的观念也是20世纪观念的延伸,世界多元文化的引出,主要就是长期以西方体系为主,将西方音乐作为全球的主流音乐,而缺少世界不同文化的声音。没有对自己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理解,如何理解他国的音乐和文化;其次,审美观念在20世纪末受到实践观念的质疑,审美观念体现的是人对音乐的主客体关系,“主体对客体作品的审美深陷与主体对音乐关注的范式局限中”,由此并不利于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发展,而音乐又是人的音乐,在音乐教育中,以人与人的主体与主体的交往和沟通便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正因为20世纪观念的发展,带来了新世纪乃至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音乐教育必将以人以及文化为主作为音乐教育观念,并由此带来具体的实践教学和实践行为。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体现了在新世纪下人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变,从满足生存的需要转向对自我要求的提高,说明了音乐教育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新和提升。 现代以来,我国一直强调“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验稿)》,把审美列为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核心,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教育观在《标准》的内容中也有清晰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道:“《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整个课程标准中,都始终围绕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在制定各项条目,充分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教育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音乐教育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也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运用以及自身美的修养。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素质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发生着重大变化。目前,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修养、道德情操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各学生学习音乐带给学生心灵的愉悦,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人。是我们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用艺术灌溉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科目,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是其他科目不所代替的,因为他发挥了“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音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门好课程。基于音乐教育这一门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音乐作用在多个领域,作用于人类社会,方式更加多样化,如音乐治疗。该文的写作动机来源于对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现的思考。文章基于音乐在调节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着重论证了音乐教育是一条预防、改善,甚至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 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含义问题,翻阅有关基础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一种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意义,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的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之间的辨证关系。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中小学音乐教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所以,综合上面所说的,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2】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 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秦洪正 小学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可塑性强,培养范围广,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课改的传达应用,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学始 终,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审美与情 操的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有美的旋律、 感染心灵的词句、丰富的内涵,更有利于教师将德育教 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品质道德的力量。 小学生的年龄在7 ~ 12 岁之间, 正是儿童生理和心理 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理素质看, 7 ~ 12 岁的儿童, 正是大脑机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脑的 全面发展。这一时期, 也是儿童的骨骼和大小肌肉群迅 速发育时期。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 大肌肉群的发育先 于小肌肉群, 儿童手部的腕骨和小肌肉发展较迟缓。这 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坚持性较差, 进行纯 知识技巧训练, 容易疲劳。从心理上讲, 7 ~ 12 岁期间, 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也是儿童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提高 的时期, 他们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敏感, 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记忆力好, 正是学习知识和各 科技能, 开发潜能的黄金年龄。将“乐”字引进音乐

课的教学中, 在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 首先,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 和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儿童对音乐和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舞蹈、游戏、模仿、想象、描述、绘画、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这样,既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也有助于儿童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音乐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使儿童对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形成一个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第三,强调儿童个性的培养,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例如,在发声和歌唱学习方面,强调的不是科学的发声,更不是灌输给儿童某种理想的标准,所强调的是每一个儿童的独有的声音特征,无论他的声音多么嘶哑或暗淡,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世间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声,这样可使学生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儿童的自信心充分建立 起来的基础上,再以科学的方法逐渐引导儿童的

我国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我国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论文关键词:流行音乐学校音乐教育影响 论文摘要: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其中教育者的流行音乐文化观念,也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成熟起来,最终流行音乐成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流行音乐及其含义 1.流行音乐释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将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定义为:“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为:“thees sence of popular musicis that it should be readily comprehensible to (and perhap salsoperform ableby)a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ce,little or no knowledge of musical the or yortechni ques.)”。这说明学界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界定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标准。 2.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 流行音乐在我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流行音乐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政治、历史的原因,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曲演唱在迂回曲折中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了80年代初,终于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歌手和作曲家,并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首次将流行歌曲演唱的形式定名为“通俗唱法”,这一举措在当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到了90年代通俗音乐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演唱形式、舞台表演、灯光音响等方面,都已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创作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而理论研究和音乐评论也将“通俗”纳入视野,在这一时期对于通俗唱法这一称谓多有争鸣,争论的焦点在于“通俗唱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现今我国的音乐教育普及化程度还不十分完善,由于社会、经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有很多音乐爱好者无法接受到体制内的音乐教育,但他们可

《2023中学音乐审美教育文献综述》3600字

中学音乐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目录 中学音乐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1) 引言 (1) 1.音乐审美教育的关键因素 (1) 1.1审美体验 (1) 1.2审美情感 (2) 1.3审美创造 (2) 1.4审美个性化 (3) 2 关于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 (3) 2.1音乐的审美功能 (3) 2.2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4) 3. 结论 (4) 参考文献 (4) 引言 2015年9月,国务院将音乐、美术等都划分到了美学教育的课程内。在这些 范围中,音乐作为一种审美和情感上的教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曾愈妮(2022)认为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希望中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欣赏到美的内涵,能够表现出美的存在甚至创造出美。葛玲洁(2022)认为在之前的课程标准中,音乐的教育需要用审美做中心。音乐作为一种审美和情感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美的存在,欣赏美的内涵,并能够表现出美的存在,甚至创造美。在以前的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需要以美学为中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使学生从其中体验审美。 综上,中学音乐审美教育旨在中学时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体验审美,在整个的音乐教育中一直践行这审美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随即而来对精神追求越来越大。音乐艺术具有的审美意义、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 1.音乐审美教育的关键因素 1.1审美体验 安宸兵(2022)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声乐部分能够成为一种审美教育,主要是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则这取决于它的审美元素,无论从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的环境包括教师本身沉浸在美的氛围中。赵勃宁(2022)认为

《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900字

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景德镇市第三中学为例 开题报告 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 -以景德镇市第三中学为例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3) 三、研究方法 (3) (一)文献资料法 (4) (二)问卷调查法 (4) (三)观察法 (4) 四、研究目的及内容 (4) 四、进度安排 (4) 五、主要文献 (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当中,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因此要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准确及时的融入到当前教学之中仍然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音乐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也日新月异,学生在校园以外接受到的信息远远大于课堂之上,受这些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丰富多彩的音乐往往会美丑难辨,良萎混杂。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学校里,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并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厌听的现象,这就使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引起思考。目前的音乐鉴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与音乐鉴赏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无关系。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往前专注于音乐当中而不是游离于音乐之外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的引导学生,调动学生聆听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专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其次,音乐形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听众由于其不同的文化层次和生活背景,对相同的音乐会有各自不一样的理解,因此,音乐鉴赏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它是受听众审美心理支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精心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立见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于音乐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文献综述范文 1. 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音乐文献综述写作要点再论(按:当下在音乐院校的学术论文写作中,“综述”写作已愈来愈遭到指点老师和写作者的注重。 虽然在教学中笔者曾多有明示和争论,但仍有部分写作者对相关文体性质、内容支配和结构要义有所忽视而理解不深,从而使其“综述”文稿学术价值遭到影响。据此,笔者借“博客”之便,对音乐文献综述写作的相关问题,再做要点式归纳总结,与博友们沟通和争论。) 一、什么是“音乐文献综述”?在预设或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对某一音乐学术领域所积累学术文献进行全面观看、分类综合和定性总结的书面陈述,称为“音乐文献综述”。所谓“预设或限定的时空范围”,是指综述都需要有所涉文献的详细时期或年限划定以及详细学术领域或主题规定。 详细而言,就是这种时空范围的预设或限定,从时间层面而论,可长可短,长者可设定为一个世纪(如所谓“百年文献综述”);短者可设定为刚刚成为“历史”的前一年或两三年(如《中国音乐年鉴》中的某领域某年音乐文献综述)。从学术主题层面而论,可大可小,大者可设定为一个学科或一个专业方向(如《当代中国音乐学》中的分学科综述);小者可设定为一个音乐主题或一个理论问题(如一次学术会议、一种专业技能、一个音乐品种或类型讨论文献)。 这就是说,全部的音乐文献综述,其材料对象都不是漫无边际或“边界”模糊的音乐文献谈论,而是有历时性范围和学术空间范围预

设或限定的陈述。据此,任何综述者对音乐文献时空范围的设定和限定,都应当是依据个人力量、精力和详细需要的一种适合个人专业条件的界面设定选择,切不行贪大求杂、节外生枝,使本人最终陷于内容和结构都难于驾驭的困难境地。 音乐文献综述,是当下包括民族音乐学讨论课题在内的各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讨论生训练和学位论文写作中采纳最为普遍也是最多的著作内容或著作形式之一。在民族音乐学学术领域,依据学术目的、作用和文本内容结构的不同,音乐文献综述大体可以分为两品种型:一种是作为民族音乐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引言或绪论章节中部分内容的文献综述,这是各级学位论文规定格式中必需要呈现的一部分对前人讨论文献进行梳理和认知的内容。 二是作为民族音乐学某一专题领域,对规定时间或范围内的音乐文献积累做特地化梳理和认知完成的文献综述,这是一种独立成篇的专业论文样式,如某某音乐学术研讨年会所提交专业论文或讨论成果的全面综述,或某某时期某一音乐领域所积累专业文献和讨论成果的全面综述等。二、音乐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凡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规格和学术要求的音乐文献综述,无论它是学位论文中的相关段落部分,还是独立成篇的专项主题综合,在写作上都需要仔细端详和关注下述几方面内容:1.对象材料全面性。 就是对规定时空范围内所涉音乐对象的现有文献材料积累,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综述”之“综”,在这里具有明确的时空规定上的意义,那就是“所述”音乐对象材料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观看和认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文献综述》6800字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目录 一、初中音乐教学 (1) 二、音乐欣赏教学 (3) 三、教学策略研究 (4) 四、简要述评 (7) 一、初中音乐教学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健全的国民教育体制中,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美育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初中音乐教学承载着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任务,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对初中生生理、心理以及思维和知识构成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且从教材和中学生鉴赏水平等提高中学音乐教育方面入手,使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单纯教学的基础上成为美学的传播学科。 谢寒[1](2021)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对初中音乐教学,也提出了响应的要求,对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深化教育改革下,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做出了合理的解读。张年华[2](2020)在音乐学科教育报中对初中音乐现行之下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初中音乐教学只注重课堂效果,但是忽略了课堂外音乐的延伸;另外,张英[3](2020)单纯从音乐教学出发,以简单的教歌、学歌和唱歌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使得音乐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和广大中学生的认知中只是一项单纯的娱乐学科。使音乐教学无法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美学引导作用。在这一研究中,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以教学一线的教学案例佐证,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出发进行了分析和把握,有理有据分析的也算十分到位。而吴小敏[4](2021)则在著作音乐审美教育中,着重对音乐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谈及了音乐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著作中对美学教育的定义定位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音乐本身作为人类一项重要的美学成就就是美学的体现和传播方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取 得了很大进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国外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 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 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 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 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 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 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wehearinmusic,FaulknerA.S.),“幼童音乐 欣赏”(Musicappreciationforlittle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 教学

法”(Musicappreciationtaughtbymeansofphonograph,KathrynE.S.),“ 课堂音乐欣赏”(Musicappreciationintheschoolroom,Jeedins),等等。 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 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 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 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 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 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 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 音乐教育”(TheKodaly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 法”orff-schulwerkmusicforchildren,Orff,C.&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 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 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 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 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 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 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初中音乐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音乐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中学音乐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不仅有益于学生 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更 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本文将综述近几年来关于中学音乐课程的研究 文献。 张文(2019)通过调查了解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状况,结果显示,目前,许多中学仍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口头传播教学内容的传统模式进行音乐 教学,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发力不够,拖累了 教学效果。另外,报告还指出,学校没有配备足够的优质音乐教学设施和 技术,影响了音乐教学的实施。 与张文(2019)的研究相比,马江(2018)的研究着重于探究中学音乐课 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研究发现,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仅限于传 统音乐理论和乐史,而且覆盖了多元文化、现代音乐思想以及混合形式, 从而增加学生的视野和选择,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此外,中学音 乐课程的形式也有许多丰富的表现形式,比如语言、舞蹈、手指乐器游戏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习。 基于马江(2018)研究的结论,杜宁(2017)采取了不同的研究策略,通 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各地中学音乐技法教学的实施情况,结论表明,

音乐技法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他们对音乐技法的掌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报告还指出,缺乏有效的教学技��,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水平单一,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同时,杨欣(2017)调查了中学音乐课程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动力,而且没有对音乐学习的全面认识,特别是对音乐理论和学习技巧的缺乏了解。同时,报道还指出,学校的用具不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佳,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021年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 卫生学论文辽宁师范大学 21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12 [1]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11(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6] 朱亚楠. 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7] 刘沛着.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般工业技术论文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4

中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9043846.html, 中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音乐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2年1期.王耀华. [2].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音乐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4期.王安国. [7].比较与合作传承与创新——"2015年海峡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比较暨两岸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人民音乐》.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郭小利. [8].河北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2期.李洪玲. [9].论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计划的调整和改革. 《黄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林能杰.邓颖. 二、中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被引次数:23 作者:金顺爱.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东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2].中小学音乐教材与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对接——以湘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李欢.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3].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2 作者:许洪帅.音乐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4].从长沙《大公报》看1932年湖南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改革. 作者:钟桦.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思考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教学素养 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都不太合理,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 不能提升。音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的质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 课的魅力,减少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都有。只 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2.音乐课上课缺乏创新力,教学只是突出教授课本知识 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些老师讲课都只是注重书 本知识,缺乏新的创造力,这些原因造成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音乐教学主 要给人以精神方面愉悦为主,但是书本知识是死的,老师上课的教学模式应该 是灵活多变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性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 过于被动,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上课的艺术,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如 何调整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音乐课教学规律来设置 教学方法,音乐课以活动课形式为主,例如在教学模式上,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可以采取戏剧教学法,把要学的几首歌,串联成一 个音乐戏剧,把这几首歌插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活灵活现。 二、改变中小音乐教学现状的措施 1.参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调整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弱化音乐专业性、书本 知识性,重视对音乐学习的赏析,让同学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里正确认识审美 的趣味性。新课改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才 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教学的同时还要提升自我知识能力 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学上老师主体,老师自身素质决定教学成败关键,直接 影响到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质量,所以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素养十分重要。这方面 学校方面可以组织音乐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专 业能力。老师们之间也可以吸收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打下基础。还可以组织老师们进行比赛,在竞技中优胜 劣汰。教育发展速度是十分快的,老师要跟新教学观念,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里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改变落后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 学开展。 3.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以开设音乐选修课

我国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我国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ff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论文关键词:流行音乐学校音乐教育影响 论文摘要: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学校音乐教冇,其中教冇者的流行音乐文化观念,也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成熟起来,最终流行音乐成为音乐教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流行音乐及其含义 1.流行音乐释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将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定义为:''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不列颠百科全书》左义为:“thees sence of popular music is that it should be readily comprehensible to (and perhap salsoperform ableby)a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ce, little or no knowledge of musical the or yortechni ques.) ”。这说明学界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界定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标准。 2.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 流行音乐在我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流行音乐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政治、历史的原因,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曲演唱在迂回曲折中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了80年代初,终于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歌手和作曲家,并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首次将流行歌曲演唱的形式左名为“通俗唱法”,这一举措在当时有着一泄的现实意义,到了90年代通俗音乐飞速发展,特別是在演唱形式、舞台表演、灯光音响等方而,都已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创作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髙,而理论研究和音乐评论也将“通俗”纳入视野,在这一时期对于通俗唱法这一称谓多有争鸣,争论的焦点在于“通俗唱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冇的影响 现今我国的音乐教冇普及化程度还不十分完善,由于社会、经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而的因素,有很多音乐爱好者无法接受到体制内的音乐教育,但他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自主学习流行音乐来获得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流行音乐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容易理解,形式新颖丰富较容易被青年人所接受,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授众群体几乎达到了学校音乐教冇授众群体,在那一时期有很多“通俗”歌曲为大众所传唱不衰,甚至有些学校将时下较为流行的“通俗”歌曲,作为音乐课的学习内容,这一举动现在看来是较为自然的事,但在当时却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三、社会对于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所引发的争论 自上世纪80年代初,音乐学家们对流行音乐关注的焦点在于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冇的利弊得失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都有不同的见解,归结起来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文献综述 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学专业2008级08音乐学1班 学号080183027学生余旭光指导教师郭溢洋 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一)文献综述的原因和意义 文献综述是对我们写作毕业论文的某一项专题搜集大量资料后进行的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性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新建议,它往往能够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查找文献资料和写文献综述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通过文献综述的撰写,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活动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归纳、分析和概括能力,还提高了自身对文献的独到见解。 (二)文献的范围 是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三)正文标题河南长垣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一一余家中心校、余家乡二中、余家乡三中 (四)基本内容提要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演唱、演奏、欣赏等方面的水平。在音乐新课改大力推广实施的今天,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对绥化市周边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音乐情况现状展开了调查,旨在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农村音乐师资情况、学生音乐素质情况以及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等方面。并且结合农村音乐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农村对音乐

教育的认识及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以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二正文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大有改善,各级各部门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师资缺乏、设备落后等状态积极的改造利用,釆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这是有LI共睹的,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在他们的努力下,音乐教育这把“金钥匙”已逐渐成为提高学生智力、道德观念、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受到全民的关注,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及全社会都已重视起来,形成了自发、自由的学习氛围,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 在赵光年《从新型农民的视角探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民也逐渐从政府指令一一农民服从讣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解放〃出来,111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由于体制政策、资源条件等多种原因,农民的专业化生产还不普遍,兼业化经营仍占主导地位;农民人力资本知识含量普遍较低且不均衡。 洪俊《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一一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提到:课程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陷入“两难” 困境,其矛盾集中于“离农教育”还是“务农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等两个焦点。笔者分析了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四个基本因素和提出了确定农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四项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批判了“ '面向三农’是农村教育定位的严重误区”的观点。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对挖掘我国人力资源潜力、推进农村转型、解决农民分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农村教育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