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pdf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pdf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指在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对钻孔的设计、施工、测量、取样、记录和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以保证钻孔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钻孔的设计,应根据勘查目的、地质条件、钻探方法、钻具参数、钻孔布置等因素,合理确定钻孔的位置、方向、深度、直径、倾角等参数,以及钻孔的数量、分布和密度等指标。

•钻孔的施工,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正确选择和使用钻具、钻机、泥浆、钻井液等材料和设备,控制好钻孔的轴向力、转速、进给速度、冲击频率、冲洗压力等工作参数,保证钻孔的质量和安全。

•钻孔的测量,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测量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钻孔的深度、方向、倾角、偏斜、偏差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校正,保证钻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钻孔的取样,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取样方法,从钻孔中获取代表性的岩芯、岩屑、泥浆、水样等样品,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力学、煤质等测试数据,保证钻孔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钻孔的记录,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记录格式,详细、完整、准确地记录钻孔的基本信息、施工过程、测量

结果、取样情况、测试数据等内容,保证钻孔的可追溯性和可查询性。

钻孔的评价,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评价方法,综合分析钻孔的质量、效果、问题、改进等方面,提出钻孔的质量等级、质量评价、质量控制等意见,保证钻孔的可优化性和可改进性。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技术规范,为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设计、施工、测量、取样、记录和评价提供了统一的依据,保证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一、制定和颁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必要性 1.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为规范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探质量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先后于1978年和1987年制定颁发了《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为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和地质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钻孔质量标准”虽然已经作为“标准”,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两个“标准”都是以煤炭部文件下发的,形式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在煤炭管理体制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在,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推进钻孔质量标准化意义重大。经过几十年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勘查手段的综合勘查技术。尽管如此,机械岩芯钻探仍然是煤炭资源勘查最重要、最有效、运用最广泛的勘查手段之一。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修改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对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中加强钻孔质量管理,提高勘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制定和颁布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煤炭工业部颁发的,距今已经近二十年了,虽然总体上仍然适用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对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和颁布适应新的形势《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内容的说明 本《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在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对于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已经运用多年,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质量指标至今仍然是基本合适的,本次制定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对这些指标不再提高,也不降低。与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只有钻探质量标准和测井质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钻探质量和测井质量的基础上对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进行综合质量评级。为满足对钻孔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综合评级的需要,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章。 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质量统一按“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分类表述。为突出煤层在《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中的地位,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钻探质量、测井质量和综合质量均按煤层质量标准和全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表述。 3.《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钻探、测井和综合“全孔质量”按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分类。一九八七年以前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现行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探的钻孔级别定为特级、甲级、乙级和废孔四级,钻孔测井综合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品)四级,考虑到中文表达级别的习惯和级别的统一性,新的《煤炭地质

钻探工程质量标准

钻探工程质量标准

(二)全孔钻探工程质量标准

钻探工程质量执行原煤炭工业部《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1987)。要求钻探工程质量特、甲级孔率达到100%,特级孔率达到75%以上,力争达到90%。 1、煤层采取质量 依据现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凡钻孔穿见的可采见煤点(真厚度≥0.80m)均参与验收,要求参加评级煤层的优质合格率100%,其中,优质率达到75%以上,力争达到90%。煤层煤芯采取率要求为: (1)按确定的煤厚计算的煤层长度采取率达到90%和重量采取率达到75%以上为优质煤层。 (2)按煤芯送样重量计算的煤层长度采取率达到75%和重量采取率达到60%以上而达不到优质者为合格煤层。 (3)要求采取的煤层结构清楚,不颠倒,煤芯不污染,不燃烧变质,不混入杂物。 2、岩层采取率 根据设计钻孔的技术要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孔及一般钻孔的第一期钻孔全孔取芯,岩芯长度采取率不低于75%;其余钻孔主要煤系地层全取芯,有取芯要求的非煤系地层岩芯长度采取率不低于60%,主要煤系地层岩芯长度采取率不低于70%。岩层采取率具体要求如下: (1)松散层采取率:粘土、亚粘土≥60%,砂、砂层≥30%,砾石层≥20%;并要求取准基岩界面。 (2)基岩段: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类要求岩芯采取率≥70%;中、细粒砂岩、粉砂和细砂岩互层类要求岩芯采取率≥60%;风化壳基岩、断层破碎带≥50%;其它有益矿产及标志层要求岩芯采取率≥75%。 (3)岩芯层次合格率:含可采煤层层段≥90%,其它层段≥80%。基准孔第三、四系岩层合格率≥70%。 (4)岩芯管理:岩芯必须洗净,按顺序编号、装箱,并妥善保管;钻孔终孔后按建设单位要求进行统一处理。 3、钻具丈量 以下情况须丈量钻具全长:见基岩界面、每钻进100m、在钻进可采煤层顶板或底板10m范围内及终孔时均丈量钻具全长。

煤炭钻探标准

⑴岩煤芯采取率与煤层质量 ①、岩芯采取 一般地钻孔要求全孔取芯,第四系采取率>30%,并准确控制基岩界面,非煤系地层岩芯采取率>50%,煤系地层岩芯采取率≥60%。岩芯取出后按顺序摆放,不得颠倒,每个回次进尺填写岩芯小票。 ②、煤芯采取 可采煤层煤芯长度采取率≥75%,重量采取率≥60%,并要求:(1)见煤前地质人员要及时下达见煤预告,钻进中,机长、班长、地质员应在现场守煤,并填写打煤报告,做为验收依据,(2)煤芯做到不污染、不燃烧变质、轻取轻放,保持煤层结构完好,煤芯取出后顺序摆放,并用塑料布盖好,防止风化。(3)钻探与测井确定的煤层深度差不得大于0.15%。 ⑵钻具丈量 非含煤段每钻进100m丈量一次,含煤段每钻进50m丈量钻具一次,各可采煤层顶板以上或底板以下10m内,准确丈量一次,终孔必须丈量钻具,每次丈量钻具都要合理平差,以保证钻探、测井所确定的煤层底板深度误差≤1.5%;500m之内≤1m;500m以上≤2%。 超过此规定必须找出原因,必要时应进行有效的检查验证工作。 ⑶孔斜要求 由于本区地层的软硬程度不同,所以在钻进过程中应掌握好压力、转速,下套管后重新钻进、扩孔,大径换小径时一定要加导正器以防止钻孔偏斜。按《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孔深≤300m,孔斜≤5°,孔深每增加100m,孔斜增加≤1°30′;甲级孔:孔深≤300m,孔斜≤3°,孔深每增加100m,孔斜增加≤1°。 ⑷简易水文观测 全部钻孔均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回次水位及消耗量观测次数≥80%为合格。特级孔为100%,对于钻进中的涌、漏水层段要及时记录涌、漏水深度、水头高度、涌水量、注水量。 ⑸钻孔封闭 所施工的钻孔经测井综合验收合格后,用水泥砂浆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封孔所用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水泥、砂子、水重量之比为1:2:0.7(该比例可视砂子的含水量做适当调整)。封闭层段一般为孔底到最上可采煤层顶板上30m,孔口以下20m用水泥砂浆封闭,其余层段用浓泥浆封闭,但分段处要用草把、木塞阻隔,防止上下连通,达不到封孔目的。孔口埋桩,标明孔号,作为永久性标志,无煤孔全孔可用浓泥浆封闭。水泥砂浆在地面和孔内各取一个样,以便评价封孔质量。 ⑹原始资料 各项原始记录均按规定格式及要求填写。要作到及时、准确、清楚、完整、无污点,不允许涂改,划改处每页不得多于三处。原始记录包括:开孔通知书、钻孔技术指示书、分班原始记录、岩心分层整理表、丈量钻具台帐、采样柱状(一式三份)、见煤予告、打煤报告、停钻通知书、封孔设计、封孔报告和钻孔质量验收报告书等,各种记录的合格率达到100%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pdf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pdf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指在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对钻孔的设计、施工、测量、取样、记录和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以保证钻孔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钻孔的设计,应根据勘查目的、地质条件、钻探方法、钻具参数、钻孔布置等因素,合理确定钻孔的位置、方向、深度、直径、倾角等参数,以及钻孔的数量、分布和密度等指标。 •钻孔的施工,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正确选择和使用钻具、钻机、泥浆、钻井液等材料和设备,控制好钻孔的轴向力、转速、进给速度、冲击频率、冲洗压力等工作参数,保证钻孔的质量和安全。 •钻孔的测量,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测量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钻孔的深度、方向、倾角、偏斜、偏差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校正,保证钻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钻孔的取样,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取样方法,从钻孔中获取代表性的岩芯、岩屑、泥浆、水样等样品,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力学、煤质等测试数据,保证钻孔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钻孔的记录,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记录格式,详细、完整、准确地记录钻孔的基本信息、施工过程、测量

结果、取样情况、测试数据等内容,保证钻孔的可追溯性和可查询性。 钻孔的评价,应根据钻孔的设计和钻探技术,按照规范的评价方法,综合分析钻孔的质量、效果、问题、改进等方面,提出钻孔的质量等级、质量评价、质量控制等意见,保证钻孔的可优化性和可改进性。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技术规范,为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设计、施工、测量、取样、记录和评价提供了统一的依据,保证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地质勘探项目技术规范和标准展板

技术规范和标准 本次勘探所实施的各项工作,均执行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涉及到的国颁及部颁规范性文件如下: 一、总规范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2、《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 0215-2002) 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94) 4、《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规定》(DZ/T0079-93) 5、《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 范》(DZ/T 0033-2002) 6、《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MT/T 1044-2007) 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 8、《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 二、地质填图 1、《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 0175-1997) 2、《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原煤炭工业部, 1980年)

3、《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 及水样采取规程》(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 三、工程测量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2001) 2、《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18341—2001) 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4、《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四、钻探 1、《煤炭地质钻探规程》(MT/T 1076-2008) 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 1042-2007) 3、《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DZ/T 0002.1-0002.2-91) 4、《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 —92) 5、《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0215-2002) 6、《煤田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原 煤炭工业部,1980年)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孔的钻探、测井和综合验收及抽水试验质量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钻孔质量要求、钻孔竣工质量验收和勘查报告钻孔质量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3 钻探工程质量标准

3.1 钻探煤层质量标准 钻探煤层质量分为优质、合格和不合格三级,各级质量指标如表3—1 3.2 钻探全孔工程质量标准 钻探全孔工程质量分为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和废孔四级。 3.2.1 钻探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标准 钻探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指标如表3—2。

3.2.2 钻探废孔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废孔: a.因钻探施工原因,没有达到钻孔的任何设计目的者。 b.因钻探施工原因,没有达到钻孔的主要设计目的,需要补孔重打者。 c.钻孔的终孔深度大于100m,但因钻探原因而没有测斜资料者;或钻孔中的任一测斜点的孔斜度等于或大于5゜,但没有取得系统的方位角资料,使地质资料无法使用者。 4 钻孔测井质量标准 4.1 钻孔测井煤层质量标准 钻孔测井煤层质量分为优质、合格、不合格三级,各级质量指标如表4—1。

4.2 全孔测井质量标准 钻孔全孔测井质量级别为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和废品四级。 4.2.1 全孔测井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标准 全孔测井甲级孔、乙级孔、丙级孔质量指标如表4—2。

勘察钻孔规范

勘察钻孔规范 篇一:工程地质勘察钻孔钻探技术要求 人民路五期安置房场二期工程场地 钻探技术要求 1.、终孔标志 取样孔及标准贯入实验钻孔均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 5.0~8.0m,一般性钻孔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3.0~ 5.0m。 2、勘察方法 2.1钻探:所有钻孔(包括技术性控制孔、一般性钻孔)均进行全孔段取芯,所有岩芯均应按回次顺序排放,并加贴岩芯牌。钻探班报表应及时跟踪记录,严禁事后追记,对钻探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现场负责人进行汇报。 开孔冲击钻进,待测得初见水位后,回转钻进,套管及泥浆护壁,全孔取芯,岩芯采取率:填土为80%以上,粘性土为85~100%,砂土为60~80%,强风化岩大于60%。 2.1钻孔孔径的要求应满足供室内试验的要求,钻孔孔径应为91-110mm;对软质岩或风化岩钻孔孔径91mm。 2.3遇土层变层,立即停钻,丈量机上余尺,计算土层深度。地层的分层高程误差控制在0.05m~0.1m之内。 2.4取样时保证孔底残留的浮土厚度不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10cm),击入深度不允许大于取土器的有效长度

在做标贯前应清理孔底沉渣,保证孔底干净。准确记录标贯试验位置及锤击数。 2.5所有钻孔开孔冲击钻进,测初见地下水位,在终孔24小时后, 测稳定地下水位。所取水样应注明取样地点、日期、取样深度。 若发现不符合规范、规程的取样或标贯试验,现场地质员有权利废孔。 3、现场测试 3.1、标贯:在标准贯入实验钻孔中测试,每2.0m一个,必需严格执行(需进行杆长修正)。 3.2、动力触探:选5~6个有代表性的钻孔进行动力触探(素填土和卵石层中)。 4.、现场取样 4.1、水样:计划总共采取3组水样,水样采取前钻孔应适当洗孔。 4.2、土样:在取样孔中采取,间距2m 一个,每层土样不能小于10组。 5、现场管理 5.1、施工人员必须规范作业,文明施工。 5.2、野外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场地整理干净交付甲方。 交底人:接收人: 篇二:地质勘察规范

煤炭地质勘探钻孔的质量保证

煤炭地质勘探钻孔的质量保证 摘要:煤炭地质勘探是通过物探勘测的调查,计算出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等 基础参数,向煤矿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供所勘探区域内煤炭开采利用的岩石地质资 料和水文技术条件。本文详细探讨了煤炭地质勘探钻孔的质量保证。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探;钻孔;质量保证 煤炭地质勘探钻孔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钻孔施工难以按原定设计方案顺利完成。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应立足于施工实际条件,从多方面对钻孔施工问题进行 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明确钻孔施工亟待解决的质量、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 严格按钻孔施工技术原则及管理要求,准确无误地将各项施工内容全面落实到位,尽可能为现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一、钻孔施工是地质勘探质量的基本保障 地下深层钻探涉及地质学、水文学和矿业机械工程,是地质勘探的主要手段。钻孔施工质量是地质勘探质量的基本保障。 钻探施工作业的具体方式,是通过动力驱动钻机设备上的钻头高速旋转,向 地下钻出长径比很大的柱状网孔,并且沿孔深的延展方向,从上传的钻屑中取出 地质样品,以获得地表下深层的地质资料。而钻孔的选点、数量、孔的分布和距离,以及单个孔的直径、深度、角度等几何参数及正负公差,均经过精心设计。 钻孔的理想状态是轴向平直,无偏斜和弯曲,径向尽量能代表相应深度土层的技 术地质指标。但因地壳结构中的土层、岩石、地下水存在和分布的复杂性,地质 力对钻头钻杆的反作用随机变化,钻孔施工过程遇到的挑战无处不在,而影响钻 孔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是钻孔过程出现的偏斜状况。 时代的车轮已进入21世纪20年代,科技的进步决定了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从以往的粗放型向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应用工程的 理论不断创新。资源开发地地质条件会愈加复杂,未来的钻探、钻孔会越来越深,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书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书 一、前言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家的环保政策加强,煤炭地质勘查越来越成为矿产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作为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资源开采和环保治理的效果。为了保证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工作。 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要求 1. 钻孔质量检测标准 2. 钻孔尺寸和位置检查 3. 钻孔下孔检测 4. 土样采集和保护 5. 岩样采集和保护 6. 钻进速度和扭矩检测 7. 钻孔承载能力检测 8. 钻孔液安全检测 9. 钻孔钢管安装 10. 钻孔杂物清理 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流程及评估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流程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和检测分析,验收评估等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1. 现场检查阶段:对钻进情况、钻孔直径、钻孔深度、 钻孔下孔、钻孔液等现场情况进行检查。 2. 检测分析阶段:对土、岩样品进行采样、调查,并进 行实验室分析,得出相应指标,计算出相关参数。 3. 验收评估阶段:针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 钻孔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需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制定整改计划。 四、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注意事项 1. 现场检查要观察仔细,重在实际检测,避免纸上谈兵,不要盲目听信施工方的报告。 2. 检测分析环节要注重精细,仔细检查每个样品的情况,不遗漏漏报。 3. 验收阶段要及时反馈,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要及时 通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论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保证勘查钻孔质量,为后续矿产资源开采和环保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对勘查和钻孔验收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只有采取严格的质量验收措施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维护环保和资源开发的平衡,切实有效地实现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验收的目的和意义。

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在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钻孔是获取地下煤炭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017年发布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钻孔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标准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及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一、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背景及重要性 2017年发布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之前标准的总结和借鉴,同时结合了国内外煤炭地质勘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经验。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勘查工作流程 该标准对钻孔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使钻孔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 2. 提高勘查数据质量 钻孔是获取地下煤炭信息的主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提高钻孔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了勘查数据的质量。

3. 保障勘查成果 标准化的钻孔施工和质量检测,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钻孔质量不达标而 导致的勘查成果不准确甚至失真的情况,保障勘查成果的科学性和可 靠性。 二、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 1. 钻孔设计 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钻孔的位置、深度、倾角 和方向,充分考虑勘查的整体需求和钻孔的实际施工条件。 2. 钻孔施工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钻孔施工,做好钻孔记录和样品采 集工作,保证勘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钻孔质量检测 对钻孔的物理性质、地层信息、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钻孔质量问题,确保勘查数据的可靠性。 三、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 提高勘查效率 规范化的钻孔设计和施工流程,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勘查成本, 为勘查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 摘要: 一、引言 二、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概述 三、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 1.钻孔位置和布局 2.钻孔深度和直径 3.钻孔垂直度 4.钻孔冲洗与护壁 5.岩心采取与编录 6.钻孔完井与封闭 四、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的意义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地质勘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质量,规范勘查工作流程,我国在2017年发布了《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二、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概述 《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根据我国煤炭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

和发展需求制定的,旨在确保煤炭地质勘查钻孔的质量,提高勘查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 1.钻孔位置和布局:钻孔应布设在煤炭资源勘查区域内,根据勘查目的和任务确定合理的孔位、孔距和排距。 2.钻孔深度和直径:根据勘查任务和地质条件确定钻孔的深度和直径,满足地质勘查的需要。 3.钻孔垂直度:钻孔的垂直度应满足规定的要求,以保证岩心的质量和数量。 4.钻孔冲洗与护壁:钻孔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清洁,采用合适的冲洗液和护壁材料,防止孔壁塌陷和钻具损坏。 5.岩心采取与编录:采取岩心时应保证岩心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及时进行岩心编录和标识,为地质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6.钻孔完井与封闭:钻孔完成后应对钻孔进行封闭,防止地下水污染和地面坍塌。 四、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的意义 《201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 阶段划分 5.2 预查阶段 5.3 普查阶段 5.4 详查阶段 5.5 勘探阶段 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 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 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 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

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 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 10 泥炭地质勘查 10.1 泥炭预查 10.2 泥炭普查 10.3 泥炭详查 10.4 泥炭勘探 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 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 B.1 煤质研究 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 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B.4 环境地质工作 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 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 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

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 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 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 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 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 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 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 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 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J.1 概略研究 J.2 预可行性研究 J.3 可行性研究

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标准全新精选

……………………………………………………………最新资料推荐………………………………………………… MT/T ××××—2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标准 Quality Standard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jects for Coal Deposit (报批稿) 2010-XX-XX 发布 2010-XX-XX 实施 ICS 73.040 D 20 备案号:×××—××××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水文地质钻探工程质量标准 (3) 5 水文地质测井质量标准 (4) 6 抽(放)水试验质量标准 (6) 7 水文地质物探质量标准 (8) 8 水文地质测绘质量标准 (11) 9 动态观测质量标准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钻孔终孔质量检查验收报告书 (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测绘质量验收书 (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物探质量验收书 (22) 附录D(资料性附录)动态观测质量验收书 (24)

前言 本标准是为适应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规范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验收评级,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制订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耀军、孙玉臣、方向清、季学庭、翟立娟、马祥山、段建华、李曦滨、华解明、任虎俊、杨光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