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学考试试题

海洋沉积学考试试题
海洋沉积学考试试题

一、三角洲

三角洲: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形成的三角形碎屑沉积体。三角洲体系的类型: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各沉积相沉积特征:①三角洲平原相组合:陆上沉积部分,沉积相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

②三角洲前缘相组合:水下沉积部分,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向海洋一侧的边缘,即分流河道前缘。沉积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沙坝、远端坝、前缘席状砂。

③前三角洲相组合:厚层泥质沉积。

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1)物源:远的、大陆内部的;

2)沉积物注入量大;海岸推进显著;

3)建设相:发育良好的和广阔的建设性层序;

4)破坏相:一般限于已建成的三角洲体的端部;

5)共生体系:侧向上共生的体系一般是大型的;

6)三角洲侧翼体系:作为独立体发育良好;

7)前三角洲:厚,一般是三角洲体系中最厚的相;

8)形态:朵状至伸长状,主轴垂直于区域沉积走向;

9)砂/泥比:通常是低的,有泥底辟。

二、浊流(形成阶段、鲍马序列、与牵引流的对比)

三角洲阶段:河流将沉积物搬运到河口陆架形成河口三角洲

滑动阶段:滑动速度很慢,但随着海水的加入,沉积物粘度减小,滑动速度逐渐加快

流动阶段:沉积物还没有完全与海水混合,部分物质还呈粘结状态,粗颗粒物质还没有集中到底部前锋,滑动速度不大

浊流阶段:当地形坡度合适时流动的物质就可形成高速流动的浊流。

浊流与牵引流比较:

浊流牵引流

搬运方式:粗细碎屑均呈悬浮式;悬浮式(泥/粉沙) 、跳跃式(砂)、滚动式(砾);

悬浮原因:自身重力-高速流动,自身重力<向上的粘滞阻力,而使颗粒悬浮产生向上的涡力使颗粒(它悬浮作用);

悬浮(自悬浮作用);

沉积物:高密度的水和砾/砂/泥低密度,即使洪水期也为混水,以水为主;

的混合物,呈泥浆状;

沉积分异:不服从机械分异服从机械分异作用;

扇远岸粗,近岸细

层序:具鲍马层序A/B/C/D/E五段;河道或潮道具二元结构

平面形态:锥形或扇型分布

鲍马序列:A块状层或递变层,由粒、砂、粉砂组成呈块状层理或递变层理;

B平行层理,粒度较A细,多为细沙、粉砂,具平行层理,有时可见理序性

C粉砂层或包卷层理,为流水改造或重力滑动复合作用;

D水平纹层段,粒度更细,为泥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厚度不大;

E泥岩段,泥岩、页岩,为远洋沉积产物,可有深水动物,也有水平层理;

F生物层或泥灰岩段,为深海碳酸盐软泥夹生物层,为典型的深水生物。

三、碳酸盐

1.海洋碳酸盐物质来源:生物来源、化学来源、陆源来源。

2.碳酸盐沉积作用分带性:

1、环大陆分带性:主要是环大陆生物群的分带性导致其碳酸盐含量的分带性。

2、垂向分带性:表层水、深层水、海底沉积物

3、气候分带性:纬度分带性,不同纬度有不同的气候导致其生物群和含量不同

3.碳酸盐沉积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

(1)主要矿物:自生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高镁和低镁型)、文石和白云石(CaCO3),含量>50%。

(2)次要矿物:铁白云石、菱锰矿、菱镁矿、菱铁矿等

(3)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萤石、石盐、钾石盐、玉髄、自生石英、黄铁矿、赤铁矿、伊利石、海绿石、胶磷矿等

(4)陆源矿物:粘土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及重矿物

4.碳酸盐沉积物的结构组分: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

5.鲕粒:具核心和特殊内部结构(如同心层和放射结构)的球状颗粒,因似鱼子而得名,直径一般<2mm,>2mm为豆粒。

6.碳酸盐岩沉积相13种相带:

(1)深海槽盆相;(1) 盆地相

(2)次深海槽盆相;(2)开阔陆棚相

(3)陆棚边缘盆地相;(3)碳酸盐斜坡脚

(4)浅海陆棚相;(4)台地前斜坡

(5)陆棚内缘(坡底)相;(5)台地边缘生物礁

(6)碳酸盐台地前斜坡相;(6)台地边缘浅滩

(7)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相;(7)开阔台地

(8)碳酸盐台地边缘浅滩相;(8)局限台地

(9)台盆或台沟相;(9)台地蒸发岩

(10)开阔台地相;威尔逊碳酸盐沉积模式

(11)局限台地(泻瑚及局限海湾)相;

(12)台地潮坪相;

(13)陆地边缘碎屑岩相。

7.碳酸盐沉积物中所特有的的沉积构造(与碎屑岩比较):

除碎屑岩中常见构造以外,尚有:

1. 叠层构造、藻叠层: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的交替。

2. 鸟眼构造:在泥晶或粉晶碳酸盐岩中的孔隙,毫米级大小、多呈定向、为方解石、石膏、石英等矿物充填,形似鸟眼。

3. 示顶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下部主要为泥粉晶方解石,细、色暗;上部主要为亮晶方解石,色浅,明亮,二者界面平直。亮晶指示上层面,微晶指示下层面。

4. 虫孔及虫迹构造:生物穿孔、生物潜穴、生物爬痕。

5. 缝合线构造:在垂直层面的切面呈锯齿状微裂缝,称缝合线。

四、潟湖沉积体系划分及特征

潟湖沉积特征:

1.通常是低能环境,缺乏大量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有利于生物及化学沉积作用。

2.组成物质以碎屑为主,包括它生碎屑和内源碎屑。

3.它生碎屑主要来自障壁、外滨,部分来自陆地。以砂为主,少量粉砂、粘土。砂源自:

涨潮流、风、风暴潮及巨浪。

4.热带海岸潟湖沉积物可能全为碳酸盐质内源碎屑——生物碎屑所组成。

5.高盐潟湖中可形成盐类的化学沉淀,石膏呈大的晶体分布于泥中。潟湖内一些孤立的

超咸水体中存在石盐的化学沉淀。

6.沉积构造可以见到斑团、块状(均质)及沙纹交错层理。

五、潮坪体系相带

据涨、落潮时露出水面的情况,可将潮坪环境分为潮上坪、潮间坪和潮下带。其主要部分是潮间坪,又可分为高潮、中潮、低潮坪。由于潮流的冲蚀作用,可发育潮沟及潮道。(1)潮上坪相

潮上坪仅在特大高潮及风暴潮时才被淹没。干燥气候下的潮上坪裸露着松散的粉砂、粘土(如黄河三角洲潮坪),并可出现蒸发盐—石膏(如加利福尼亚湾潮坪)。特征的沉积构造是干裂和纹层构造,石膏晶体充填在干裂缝中。湿润气候下潮上坪多发育为盐沼,其中温、寒带为草沼,湿热气候为红树林沼泽。盐沼沉积物的特征是具有网状植物根及丰富的有机质,见波状纹层。发育生物钻孔、爬迹、觅食迹,也出现干裂构造。

(2)潮间坪相

潮间坪是垂向、横向加积的混合带。Reineck将潮间坪从平均高潮线至平均低潮线依次划分为泥坪、混合坪、砂坪,或称为高潮坪、中潮坪、低潮坪。

沉积物存在向海结构变粗的规律,但粒度变化的范围取决于物质来源及环境的能量—如我国苏北沿岸潮坪仅从中细粉砂变为粗中粉砂,而加拿大芬迪湾潮坪则由粘土质粉砂过渡为砂。

(3)潮下带相

仍以潮流作用为主,但波浪的影响更加明显。沉积物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以砂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砂、粉砂互层,也可因物源的影响以粉砂为主。沉积构造可见潮汐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及羽状交错层理。有时,潮道相在本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潮道沉积的厚度大致等于潮道水深;而潮间坪沉积的厚度不会超过潮差。但有些潮坪(芬迪湾)不存在潮道相。(4)潮道相

潮道与潮沟的区别是潮道规模大、发育在潮下带,而潮沟小得多且发育在潮间坪上并间隙有水。

六、海滩分类/沉积体系相带

后滨主要营力为风,常见的表面构造为风成波痕。由于风向常变,可出现多组干涉波痕。

层理构造为薄平行层理,是由向岸风、大潮或风暴形成的越过滩肩的冲越流生成的,称为后滨层理。蟹的钻孔大量出现。

前滨较陡的冲洗带多为与滩面平行的板状平行层理,但由于波浪入射方向的变化及冲流的冲刷作用,在剖面上层系呈楔形,此即为冲洗交错层理或前滨层理。坡度较缓的

冲洗带时常出现低振幅的逆行沙丘交错层理,系快速的回流流过渗透差的细砂滩面

而形成。

内滨正常天气时滨面仅受振动波的作用,形成对称浪成沙纹,但最后住住变为生物扰动构造。风暴时形成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在剖面上以生物扰动

构造为主,夹以层理构造。

滨面正常天气时滨面仅受振动波的作用,形成对称浪成沙纹,但最后住住变为生物扰动构造。风暴时形成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在剖面上以生物扰动

构造为主,夹以层理构造。

七、海岸带分类

全球一级海岸划分为外动力海岸和内动力海岸;二级外动力海岸以气候-成因为原则,划分出三类海岸;三级外动力海岸以岩性-成因为原则,划分出12类海岸;四级外动力海岸以形态-成因为原则,划分出24类海岸。

近岸带(或称海岸带)环境:从特大高潮线至深度为浅水波半波长(水深约20m以内)的区域。包括三角洲、河口湾、海滩、障壁岛、潟湖、及潮坪等次一级单元。

八、河口湾

河口湾:半封闭的沿岸水体,与开阔海洋自由沟通,与河流相接,并被径流所淡化,上限为潮流界或沉积物进行双向搬运的上界。

河口湾水动力要素:

1.径流作用:载荷、环流

2.潮汐作用:潮波变形、周期不对称

3.波浪作用:向岸流、沿岸流

河口环流:盐水楔型、部分混合型、强混合型

沉积特征:

1.物源主要来自河流载荷及外海,较次要的物源有湾内的沿岸侵蚀产物及生物骨屑、

球粒等。

2.物质成分以矿物碎屑为主,另外还有生物碎屑及自生组分。

3.由湾头向海常出现矿物成分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物源不同、沉积分异作用

及成岩变化造成的。

4.生物碎屑多为钙质壳(牡蛎、贻贝及腹足类)及有机质,有时可在局部富集成贝壳滩、

潮道滞留介壳层以及泥炭层。

5.未污染的河口湾中粉砂、泥含有机碳多<5%,砂多

沉积的判别标志:

(1)层序在剖面中常与陆相(海侵序列)或海相地层(海退序列)相接,并常和障壁层序共生。

(2)单个旋回不厚,多由若干个旋回组合在一起,分布范围仅为数十或数百平方公里。

(3)弱潮河口湾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趋势,粉砂、泥是最主要的沉积类型。中、强潮河口湾层序此趋势不明显,且砂质沉积占有一定比例。

(4)具有交错层理构造以及潮汐层理构造,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常发育大型交错层理,交错层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5)丰富的半咸水至正常海相生物,但门类有限。

九、浪基面

浪基面:海面下潜水波1/2波长深度。

十、次生孔隙

次生孔隙:在沉积后成岩过程中形成,多为溶蚀孔隙。如: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晶洞孔、溶沟等

十一、风暴作用过程

五个阶段:风暴前、成长、高峰、衰减、风暴后

风暴沉积垂向层序具有规律性,反映了风暴阶段能量演变,层序自下往上:①风暴前正常浅海泥层;②侵蚀面以上为底部滞留沉积,由贝壳、泥砾、岩屑组成;③细砂层,粒序层理或块状层理,宏观上为丘状层理;④风暴后的正常浅海泥层、水平层理。其中②、③是风暴层,两者成对,构成层偶。

十二、大陆边缘中的坡折/坡折线

陆架坡折带:陆架边缘的坡度明显增大的界面,是陆架至陆坡的过渡带。

坡折带类型:非补偿型、覆盖型、进积型、加积型、侵蚀充填型、复合型

十三、波浪带的划分

破浪带激浪带冲洗带

溶跃面和方解石补偿深度

●钙质生物骨屑沉落至大洋深部发生溶解。由于碳酸盐在大洋中溶解速率随深度而增加,

当达到某一界面时其溶解速率梯度急剧变化,此界面称为溶跃面。

●到某一深度方解石壳体的沉降速率等于溶解速率时,此界面即为方解石补偿深度(CCD)。

在溶跃面与补偿深度之间CaCO3碎屑将遭受明显的溶蚀、破坏,但不会完全溶解,此范围称补偿带。

沉积体系:是成因上密切相关的沉积相的组合

海洋地质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海洋地质学概论 CH1 绪论 1、海洋地质学的定义 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学结构 1)海洋地貌学; 研究海底形态、空间分布及成因为主要内容。大洋地貌的研究对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做出过重要贡献。 2)海洋地球物理学; 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支撑海洋地质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海洋重力、海底地磁场、海底地震学、海洋地电学和海洋地热学等。 3)海底构造地质学 是20世纪海洋地质学发展中最辉煌的领域,板块构造模式不只是海洋构造,而且建立了全球构造体系。 4)海洋沉积学; 研究海洋沉积物的特征、时空分布及形成和演变机制为主要内容。海洋沉积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沉积学的内容并革新了传统沉积学的理论。海洋沉积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很广的学科领域,例如海洋沉积矿物学、海洋沉积地球化学、海洋沉积动力学、碳酸盐沉积学、构造沉积学等。 5)海洋地层学; 是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重建地质历史和解释历史是它的主要任务。由于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深海钻探计划和浅海钻探的开展,在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和年代地层划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6)古海洋学; 它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产物,以探索海洋环境和海水物理学、化学特征演变历史及研究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的宏观演化为目的,它的主要研究材料是海洋沉积物,发展了从沉积物中提取高分辨地质信息的一切现代手段。古海洋学已成为大洋钻探计划(ODP)、全球变化研究等重大国际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是20世纪末地球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也是21世纪通过气圈/水圈/地圈探索地球历史的重要领域。 7)海底矿产地质学 它是研究赋存于海底的矿物资源和有机物矿产的形成、富集规律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和开采条件的科学。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及浅海固体砂矿;大洋多金属结核、结壳、磷块岩、块状硫化物矿和多金属软泥等热液矿产及天然气水合物等。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也会改变养殖区的水文特征干扰鱼类洄游导致海底沉积物的增加 2. 红树植物花费大量的能量用于____幼苗生产_________ 3. 大洋区有四大洋,是__太平洋____、__大西洋_____、__印度洋___和___北冰洋______ 4. _浅海区____通常指潮下带至大陆边缘的陆架海水域 5. 潮下带附近的大型褐藻以____固着器________附在硬质底上。 6. 海洋的水层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分为_浅海区____、___大洋区______ 7.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产品不仅以_颗粒有机碳___(POC)的形式存在,还有相当部分(5%~40%)是直接以_溶解有机碳___(DOC)的形式释放到水中 8. 近半个世纪以来,海洋与陆地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包括全球变化、_海洋生物的过度利用___、环境破环、生物多样性损失_等。 9. 可能存在现存量多而生产量少或现存量少而生产量多的情况,前者如_陆地森林后者如海洋浮游植物 10. 啃食动物包括植食性鱼类、___腹足类软体动物__和___海胆___等 11. 浮游植物按身体大小可分为微微型、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巨型 12. 河口区既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场所,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区 13. 红树具有表面根、气生根、支柱根等根系以适应淤泥和缺氧环境 14. 河口区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河口周围环境________、__河口内部__________ 15. 生态学按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原始生态系统的营养方式分为__自养型与___异养型________ 17. 从食物类型看,大陆架海底的底栖生物可分为__掠食动物_____、__食腐动物___、_啃

沉积学套题目和答案

《沉积学》模拟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沉积岩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3.杂基 4.结构成熟度 5.沉积后作用 6.叠层石构造 7.沃尔索相律 8.河流的“二元结构” 9.沉积相10.重力流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成如下阶段:、、。 2.按有无页理发育,可将粘土岩分为页岩和。 3.狭义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 4.碳酸盐岩主要由、、、、五种结构组分组成。 5.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包括、、和四种类型。 6.根据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沉积物特征,无障壁海岸沉积相由陆向海依次为、、和四个亚相。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并对具体岩石命名。 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4分),并给具体岩石命名(2分):一碎屑岩,粒度在0.5-0.25mm的碎屑占60%,0.1-0.25mm的占27%,0.01~0.1mm的占11%,<0.01mm的占2%。2.试画出并简单描述3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每个图示和描述各1分)。 3.白云石有哪些成因机理? 4.简述典型浊积岩的垂向序列(鲍玛序列)特征。 5.简述欧文的陆表海能量带模式。 四、论述题(共40分) 1.试从碎屑岩的原始物质来源、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等方面阐述碎屑岩的形成过程。(25分) 2.何谓建设性三角洲?试述建设性三角洲的鉴定特征、主要亚相、微相类型,并分析与油气的关系。 (15分) 《沉积学》模拟试题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沉积岩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海洋生态学试卷一

《海洋生态学》试卷- 一、填空(14分) 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 3、远洋沉积包括————、————、————。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括————、————、————。 5、外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于种群外部,如————、————、———。 6、海流按温度特征可分为————和————。 7、共生现象的类别有————、————、————、————、————。 8、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 9、海洋具有————|————|————等三大环境梯度 二、名词解释(15分) 1、生态等值 2、生态阈限 3、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4、竞争排斥原理 5、阿利氏规律。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关键种)表现出季节性 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 级的生产量之比。 3、植食性微型鞭毛虫的氮再生效率与食物对象的营养质量有关。 4、海水中的DMS有一部分进入大气后形成云的凝结核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成因。 5、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一般是在演替的初期高,越接近顶极越低。 四、简答(31分) 1、群落演替的类型?(6分) 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6分)? 3、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6分) 4、如何理解生态学意义上的种群?(6分) 5、简述鱼类年龄与生长在渔业研究上的意义?(7分) 五、试述(任选二题、30分) 1、试述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15分) 2、试述不同生态学家对生态位概念的见解?(15分) 3、试述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洄游的概念及其特点?(15分) 《海洋生态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14分) 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无光层)。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迷漫状或乳状海光)、(火花状海光)、(闪光海光)。 3、远洋沉积包括(红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灾害地质学试题库

《灾害地质学》试题库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如何分类分级的? 2、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是什么? 3、人类活动可引起哪些地质灾害? 4、三峡建设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 5、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6、降水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形成的? 7、中国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8、灾害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9、地质灾害评估目的、类型及容? 10、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和防治工程评价的要素和容? 11、什么叫防灾效益?什么叫保值效益? 12、什么是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什么是灾害敏感度? 13、地质灾害评估围,级别与技术要什么?如何进行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工程场地选址的地质问题如何评价? 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围及等级如何确定? 15、如何理解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与效益? 16、各级地方政府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意义?什么是“国际 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 17、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 .

18、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 19、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具备哪些相关性? 20、滑坡是怎样形成的?需怎样监测和防治滑坡? 21、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规律? 22、崩塌与滑坡产生的征兆及区别 23、什么是岩溶?岩溶有哪些形态特征? 24、岩溶的发生条件有哪些?岩溶的哪些发育和分布规律?岩溶地区 有哪些工程地质问题?如何进行防治? 25、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重要标志?滑坡如何进行分类? 26、滑坡如何进行野外识别?滑坡的监测容有哪些? 27、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如何分类?泥石流流量流速如何计算? 泥石流有哪些防治措施? 28、采空区有哪些地表变形特征?如何分类?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 有哪些?采空区如何进行调查和监测?采空区地面建筑适宜 性如何评价?有哪些处理措施? 29、地面沉降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其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哪 些? 30、如何预测地面沉降?具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31、喀什特地区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3、喀什特地区地面塌陷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受哪些方面的 . .

综合录井工试题

综合录井工试题 一选择题 1 (A )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和沉积及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花岗岩 D 岩浆岩 2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B)方向上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A 构造 B 沉积物堆积C层间构造 D 滑塌构造 3 (A)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 A 缝合线构造 B 鸟眼构造C结核 D 滑塌构造 4 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均有识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被称为()。 A 沉积体系 B 沉积环境 C 沉积构造 D 沉积岩层 5 根据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有无明显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分为(D )节理和劈理三种基本类型。 A 层理 B 层间 C 层系 D 断层 6 当发现某一项参数发生变化时,应裸视其引起变化的原因,排除参数采集所依托的(C )信号接口检测单元计算机处理系统等是否正常。 A 传感器 B 脱气器 C 传感器或脱气器 D 一次仪表 7 沉积相有(D)海相组和海陆过度相组。 A 河流相 B 湖泊相 C 沼泽相 D 陆相组 8 相似岩性的岩石在地层垂直剖面上周期性的重复现象,通常称为(C )。 A 沉积运动 B 趁机覆盖 C 沉积旋回 D 趁机重复 9 每钻穿一组(D),然后停钻进行测试作业的过程,被称为中途测试。 A 地层 B 层段 C 层系 D 油气层 10 对于(A),通常情况下气测值明显升高重烃显示异常(表现在丙丁烷增高明显)电阻率升高声波时差平缓成台阶状微电极有明显的正幅度差自然伽马显示低自然电位显示负异常。 A 油层 B 气层 C 水层 D 油水同层 11 声波时差是测量一定频率的声波在地层中穿行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t 它与岩石骨架密度和(D )密度有关。 A 原油 B 天然气 C 水 D 流体 12 异常压力段中,由于地层孔隙度增大,测井记录的地层体积密度将(A )。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突然增大 13 后效气英文表述为(B )。 A SURGE GAS B TRIP GAS C SAMPLE GAS D TOTAL GAS 14 测试酸化作业是用高压泵将预定浓度和数量的挤入井内储层,产生解堵和对碳酸盐岩或钙质胶结物的(C )作用,改善储层渗透性,使开采井增产的技术措施。 A 同化作用 B 异化作用 C 溶蚀 D 氧化 15 在风化壳或潜山卡准作业中,当钻入风化壳或潜山(C )左右停钻循环,进一步对岩屑样品进行分析化验鉴定,最终确定风化壳或潜山界面。

海洋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什么? 答: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主要强调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树立这种整体性思想使人类认识自然的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生态系统生物学就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就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就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得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居首要地位。 消费者:它们之间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对生产者的摄食、同化与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的加工与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进行着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就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就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与物质以无机形态被植物吸收,转变为生物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当生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各种分解者分解回到环境中,然后再一次被植物吸收,重新进入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并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2、往复循环;3、反复利用。 5生态系统就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答: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与结构与功能之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就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与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海洋地质学复习(第二章 海洋自然地理)

海洋地质学复习 第二章海洋自然地理 1.试述标准洋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它与陆壳有哪些主要区别? 标准洋壳结构主要指大洋盆地的理想地壳结构,有3层组成: 第一层为沉积层(简称层1),速度与厚度的区域性差别相当大,地震纵波速度(Vp)为1.6~2.5 km/s,厚度为0~2 km,平均厚度约0.4 km;海床表面物质主要由浊流搬运到深海的陆源、生物、自生和火山等成因的未固结沉积物组成。这些深海沉积物经常受到洋内温度和盐度控制的底流和等深流的再搬运。沉积层通常在大洋中脊轴部缺失或极薄,随着远离洋中脊而逐渐增厚,洋盆边缘最厚可达2 km。 第二层为基底层(简称层2),亦叫火山岩层,是以玄武岩为主,并夹有固结沉积岩的混合层,Vp多为3.4~6.2 km/s。该层表面极不平坦,厚度变化较大,介于1.0-2.5 Km 之间,平均约1.4 km。上部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即大洋拉斑玄武岩),主要是夹杂有深海沉积物的枕状熔岩及玻璃质碎屑岩。越往下沉积层越少,以至消失。下部呈岩脉或岩床形式的辉绿岩;底部为席状岩墙群,单支岩墙只有远离洋中脊的一边具有冷凝边。 第三层为大洋层(简称层3),是海洋型地壳的主体。Vp为6.4~7.0 km/s,由此推测可能是辉长岩、角闪岩及蛇纹石化橄榄岩等。其厚度也有变化,平均厚约5.0 km。 ΓypeBиЧ等(1987)根据太平洋700多处深地震探测资料得出,层3分为3A(Vp=6.5~ 6.8 km/s)、3B(Vp= 7.0~7.7 km/s)两个亚层。综合各种研究资料(以地震探测结果和 所采样品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实验室测量结果为依据推测),层3A由变粗玄武岩或上地幔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组成;层3B可能由辉长岩或辉长岩和蛇纹岩或上地幔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组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 沉积学考试大纲.doc

《沉积学》考试大纲 awerc 木《海洋沉积学》考试犬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沉积学是海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海洋沉积学主要包括沉积物组成、来源、沉积过程与沉积环境,木大纲涵盖这些主要内容。沉积物形成丁?特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它是地球气候、环境和地质演化的肖?接记录,各种沉枳物中都蕴涵着气候及地质环境演化的丰富佶息。尽管海洋沉积是个相对年青的学科, 但一肖是地质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内容。近年來,随着观测和分析实验手段的进步,无论是沉积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冇了迅猛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海洋沉积学考试,主耍考察学生对海洋沉积学课程最基木知识的掌握稈度,耍求考生准确掌握海洋沉积的基木特征、研究方法、特肚沉积物的地质学意义,并具冇沉积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范围 1.沉枳物的沉枳与搬运过程 2.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 3.沉积物的分类及方法 4.沉积作用及控制因素 5.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及分布 6.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 7.沉积物组成及其物源环境意义 8.沉枳记录及其气候与构造环境响应 9.海洋沉积学研究方法 二、考试要求 1、対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沉枳环境及影响因素冇初步了解,包括近岸、河口硅质沉积体系、陆架硅质沉积体系、陆坡陆隆沉积体系等。 2、对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冇准确的把握,掌握沉积物分类方法。 3、准确把握碳酸盐沉积作用,包括矿物成分及结构成分,同位素特征;成岩作用及沉积模式等。了解大洋沉积作用、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4、准确掌握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包括压实和压溶作丿11、胶结作川及胶结类型、胶结物的结构、胶结物的世代、重结晶作用。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1、海洋生态学:研究海洋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分子生态学: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分子进化,种群遗传,物种形成与进化生态学效应与规律的科学。 3、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关于生态学的定义有何新的内涵?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已经不仅是生物科学中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已经成为指导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准则的一门学科。 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高度概括为“人类生存的科学”。 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海洋生态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1)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面发现初级生产力是由再生产力和和新生产力两部组成,初步估计新生生产力在 总初级生产力中所占比例,并且与海洋生物泵过程及海—气之间的CO2交换联系起来。 (2)在食物网结构研究中发现微型生物食物网结果及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作用。 (3)在生物地化循环方面对包括以碳为主的各种元素循环的源,汇集其与全球生态平衡的关系等方面都取 得重要研究成果。 (4)发现热液口,冷渗口生态系统,对海底生物也有新的认识。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1) 地球表面大部分为海水覆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平均深度为3820m,最深处超过10000m。海洋的空间总体积达1370 ×106km3,比陆地和淡水中生命存在空间大300 倍。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 2) 大洋区是海洋的主体,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洋具有三大环境梯度,即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①纬度梯度主要表现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间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不同维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 ②深度梯度主要由于光照只能照射到海水表层,其下方只有微弱的光或是无光世界。同时,温度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表层因太阳辐射而温度较高,地处温度较低且恒定。压力也随深度不断增加,有机食物在深层很少。 ③从沿海到开阔大洋的梯度主要涉及深度,营养物质含量和海水混合作用的变化,也包括其他环境因素的波动呈现从沿岸向外洋减弱的变化。 2、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共同特点:一般个体较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完全缺乏运动能力,只能随水移动,具有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 作用: (1)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有的浮游生物可以作为判别水团,海流的指示种。 (3)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科学七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卷 第Ⅰ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全卷共五道大题,49道小题,共8页,总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请将第Ⅰ卷(第一、二、三大题,即1—44小题)的答案填在第Ⅱ卷指定位置,写在其它地方不能得分。 3.考试完毕只交第Ⅱ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1.你见过香蕉的种子吗?当你切开香蕉时,里面的黑点就是香蕉种子,不过这些种子已经退化。因此人们常用香蕉地下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分裂生殖 D、孢子繁殖 2.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地球 B、金星 C、月亮 D、太阳 时期d时期c时期b时期a 4.据右图可知,人在一生中快速生长体 死亡 的时期分别是()。重 和ba时期和、时期A03181365年龄cb时期B、时期和人类的生长曲线图dc、C 时期时期和ca时期和D、时期1 / 13 5.下列属于电磁波的是() A、超声波 B、水面波 C、可见光 D、次声波 6.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温度 7.教室里的电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8.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乘船远眺,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他深有感触,写下了动人的词句:“满眼风

舟山南沙实习报告

浙江海洋学院13级南沙认识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邵伟增等 学生姓名:张锋 学号:130105109 班级:A13海科1班 学院名称: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习日期:2015年5月9号 实习地点:朱家尖南沙

【摘要】2015年5月9日,星期六,我们在学院邵伟增等老师的带领下,到南沙进行了专业认识实习。9日上午8:00,A13海科1班、A 13海科2班全体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与带队的各位老师一起乘坐学校的大巴前往南沙,抵达南沙后,邵伟增老师召集所有同学,对本次实习的具体流程安排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之后同学们在胡佳臣,梁娟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南沙的实际情况,对海浪海流,海岸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了地物光谱实验仪,对南沙进行了一组测绘。并加以分析,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海洋探测和研究的兴趣,有利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另外通过实地近距离接触海洋和梁娟老师的讲解,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现象加以对比,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对近海的一些海洋地质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践实习,给同学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的机会,走出课本,走近海洋。培养同学我们积极主动实践的意识,学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5年5月9日 实习地点:朱家尖南沙 29°52′40N 122°24′1E

29°52′37N 122°24′1E 三、实习内容 1.使用地物光谱辐射仪 SI921VF系列连续谱野外光谱辐射计为地物波谱仪,具有便携,低廉,软件功能强等特点. 可应用于遥感测量,矿物勘察测量,测量地表植被、农作物、土壤、岩石、水体等地物光谱的光电仪器, 农作物监测,水体海洋光谱测量。地物波谱仪是,一般为四通道,也可装配更多通道。体型小巧轻便,野外工作可装在三角架上,也可手持进行测量。量测的物理内容有亮度、照度反射率、分光反射率、光谱分布等项目。ISI921VF 型野外地物光谱辐射仪作为野外光谱采集仪器,对各种地物,如植被、建筑物表面、水体、岩石等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同时也能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光谱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原数据等。其光谱仪波长范围为383~1058nm,波长精度为0.1nm。它且具有较高的抽样间隔和光谱分辨率,采样速度快,操作简单。 在胡佳臣老师的指导下,在南沙沙滩上选则了6个测量点测了一组数据,6个点测量的物体分别为白板,沙子,水泥地,绿叶,灰板和海水。在尽量保证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分别在6个点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下了时间、地点、光谱序号。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介绍了海洋地质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调查研究方法及本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全球海面变化、海岸带的现代过程、河口与三角洲、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深海沉积、海洋矿产资源。同时,还需结合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和古海洋学等新理论,较深入地探讨了地球与海洋的发展演化史。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海洋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和重大科学进展 了解海洋地质学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掌握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DSDP、ODP、IODP、InterRidge等)、重大科学进展和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二)海底地形、环境分区和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掌握现代海洋的海底地形和海洋环境分区的具体特征;了解海岩带海陆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三)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物理、海底构造、海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具体圈层特征和海洋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掌握海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大陆边缘构造(沟-弧-盆体系)、洋中脊、地幔对流和地幔柱等特征;了解海底热液和海底变质作用概念和特征。 (四)海洋沉积学和古海洋学 掌握现代海洋不同沉积背景(陆架、陆坡、盆地)的沉积学特征;掌握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阶段的地球生物学过程;掌握古海洋学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科学进展。 (五)海洋矿产资源 掌握海洋矿产概念、分类和分布特征;掌握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砂矿、海洋铁锰结核、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主要矿产资源的概念、成因和主要特征等。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讲课讲稿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 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各种海洋栖息地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海洋生物生存方式的科学。(PPt Chapter 000 P25) 2.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让人类的生活质量,发展不应以其他集团或后代为代价,也不应危机其他物种的生存。P4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也就是说,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P48 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其生态学上的耐受限度,如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限度,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生物只能在该因子的最小量和最大量之间正常生存。P48 5.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占据的空间),而且也要说明它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它对群落发生影响的一切方面。就是说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P95 6.生境或栖息地:某些特定的生物种群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P47 7.碎屑食物链:海洋碎屑主要来源于死亡的海洋动、植物残体以及他们排除的粪团等颗粒有机物,这些颗粒有机物可被食碎屑的消费者利用。以食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称为碎屑食物链P148 6. 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组成的食物链。 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基本组成单位。P66 9.生物群落(biocoenosis:生物群落简称群落(community),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88 10.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是群落中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多的一个或几个物种,也是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如果去除,群落将失去原来的特征,同时将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改变。P89 11.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关键种不是生物量占优势,而是对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而这种作用相对于其丰度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P90 12.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的过疏和过密带队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optimum density),这就是所谓的阿利氏规律。P67 13.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或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P94 14.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再生产力 总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中生产的有机碳总量。P117

海洋地质学试题库

西湖凹陷问题集 第一章绪论 (2) 重点内容 (2) 填空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名词解释 (2) 海洋地质学 (2) 简答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述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了解内容 (2) 名词解释 (2) 海洋海洋地质学古海洋学 (2) 简答题 (2) 1.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2.简述海洋地质学发展史 (2) 3.试述改变地球观测的海底三大发现 (2) 4.试述海洋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 (2) 5.试述古海洋学的研究内容 (2) 6.海洋学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2) 7.简述深海钻探计划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 (2) 论述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洋生态学 复习

海洋生态学复习 海洋生态学名词解释 1、(现代)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ecosystem):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机制的自然整体。 3、食物链(food chain):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4、食物网(food web):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之为食物网 5、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 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6、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状态 7、环境(environment):泛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8、生境(habitat):小环境是范围小的区域性环境,是某些特定生物钟群或群落栖息地的 生态环境,这类小环境也称为生境。 9、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所有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 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 的必需物质”。 12、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 大量,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 13、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 环境中生存,这种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的概念就是所谓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4、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耐受限度表示某种生物对于环境改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环境因素对生物发生影响的范围称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15、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diel vertical migration)现象:光照条件是引起垂直分布的一项 重要生态因子。总的规律:白天,每一个种集中靠近一特定水层,临近黄昏时,它们开始上升并持续整个黄昏时间,到达表面后,在完全黑暗的夜间,种群趋于分散。临近天亮时再集中于表层,然后迅速下降,直到原先白天栖息的水层。 16、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水中的无机盐总量(克数) 17、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或“Marcet ”原则):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 要离子组分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或称“Marcet ”原则 1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 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复习题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复习题 1、大洋中脊有哪些特征? 洋脊侧翼区,是地势崎岖的斜坡区,悬崖陡壁耸立;大洋中脊并不是连冠不断的,而是被众多的转换断层分割成一段一段,两段中轴错开甚远;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局部露出水面称为岛屿,多由海山群和深海丘陵组成,自脊顶向两缘地带,逐渐平缓,向下过渡为深海平原;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地震分布在中脊轴部和中央裂谷,构成中脊地震带;洋脊斜坡或脊顶上的沉积物很薄或完全缺失,洋脊附近沉积物很年轻,多为新第三纪或第四纪;大洋中脊是海底扩张中心,热地幔物质沿中脊不断上升并形成新洋壳 2、无震海岭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主要是什么? 发育在大洋盆地之中,由海底火山链组成,按火山年龄新老依次呈线状排序,排列方向与大洋中脊垂直或相交。成因:固定的地幔热点喷发的火山在板块拖曳移动的海底上逐步形成。其轴部无中央裂谷;无横断海岭的转换断层;现代火山局限于海岭的一个端点;无地震活动或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微弱地震。 3试述大陆漂移的主要内容。 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中生代以前地球上只存在一个巨大陆块(联合古陆或泛大陆)和一个广阔的海洋(泛大洋)。中生代以来,联合古陆分裂,产生多个碎块,即为现在的各大洲,并逐步漂移到目前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步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而泛大洋(古太平洋)则收缩成今日的太平洋 4、驱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两种大陆漂移驱动力:一是向西漂移的力,它来自日、月引力导生的潮汐摩

擦力,尤其在地表最明显,致使地球表层或各大陆相对于地球由西往东的自转有滞后趋势,宏观表现为大陆缓慢向西漂移;二是指向赤道的“离极力”:魏格纳认为,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原是以南极大陆为中心联结在一起,后经分裂而离开极地,必然有一种离开极地指向赤道的离极力。离极力其来源主要是地球的离心力,除两极和赤道外,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离心力的水平分力都是指向赤道。 5.试述海底扩张说的内容。 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底,新洋底同时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大洋两侧扩展推移。 6.试述海底扩张的两种表现形式。 1) 扩张洋底把与其相连接的大陆向两侧推开; 2) 海底向陆地下俯冲潜没。 7.何谓瓦因-马修斯假说。 海底磁异常条带不是由于海底岩石磁性强弱不同所致,而是在地球磁场不断倒转的背景下海底不断新生和扩张的结果。随着海底扩张,先形成的海底向两侧推移,在中脊顶部不断形成新的海底。 8.何谓Wilson旋回? 即洋盆生命旋回,记录在大陆岩石圈中的复杂大洋的开闭,即起始于大陆裂谷,生长成为一大洋然后缩小,并最后完全关闭。 9.简述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 汇聚型(挤压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挤压运动,以致老洋壳在这里俯冲和消减。由于遭受强烈的挤压运动,引发了强烈地震、火山活动、构造变形以及相关的变质作用。俯冲边界发生在大洋壳与大陆壳相互汇聚的地区;碰撞边界则是大陆壳与大陆壳相互碰撞的地方。

1101西太阳沙和烂沙洋海域深水港开发涉海关键技术问题

西太阳沙和烂沙洋海域深水港开发 涉海关键技术问题 李孟国,杨树森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 摘要:江苏如东西太阳沙和烂沙洋海域水下地形和水动力泥沙条件非常复杂。针对该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进行 了水动力泥沙系统研究。文中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包括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主要科研工作、技术创新和研究结论。为深水港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辐射沙洲;西太阳沙;烂沙洋;波浪;潮流;泥沙中图分类号:P7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688(2011)01-0001-04 Marine Key Techniq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epwater Port in Xitaiyangsha and Lanshayang Sea Area LI Meng-guo ,YANG Shu-sen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Sediment of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Tianjin 300456,China ) Abstract :ThetopographyandhydrodynamicsedimentconditionsinXitaiyangshaandLanshayangseaareaofRudongCountyareverycomplex.Inallusiontothedevelopmentofdeepwaterportinthisseaarea,thecomprehensiveandsystematicstudiesonhydrodynamicsedimentproblemswerecarriedout.Thispaperintroducestheresearchresults,includingkeytechniquestobesolved,themainresearchworkstobecarriedout,technicalinnovationsandresearchconclusions,andprovidesthedeepwaterportdevelopmentwithscientificbasis. Key words :radialsandbanks;Xitaiyangsha;Lanshayang;wave;tidalcurrent;sediment 收稿日期:2010-09-06 作者简介:李孟国(1964—),男,天津市人,博士,研究员,港口航 道工程专业。 中国港湾建设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2011年2月第1期总第172期 Feb.,2011Total172,No.1 图1辐射沙洲全貌图 1概述 江苏省的射阳河口至长江口北岸近岸浅水区的地貌形 态为以弶港为中心的辐射沙洲形态(图1)。辐射沙洲是一种为世所罕见的独特的海岸地貌形态,南北延伸200km ,东西横跨90km ,共有70多条水下沙脊,各条沙脊高低不等,形态各异,沙脊之间有深槽相隔,深槽坡陡水深。该辐射沙洲是全世界最特殊的海底沙脊群,被称为“海上迷宫”,在海岸学和海洋地质学上均有重大科学意义。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在如此长的海岸线上至今尚没有一个5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港口[1]。 该辐射沙洲处于山东半岛南部的旋转潮波系统与自东海进入黄海的前进潮波系统相交汇的地方。由于潮波辐聚,波能集中,使得该区潮差大、潮流强,为强潮区。辐 射沙洲海域潮汐以正规半日潮为主,潮流为半日强潮流,且大致以弶港为顶点作辐射状的辐聚、辐散运动。辐射沙 黄沙洋 烂沙洋 弶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