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 导学案

第二节细菌 导学案
第二节细菌 导学案

洮南市第八中学八年生物(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课题

第二节 细 菌

课型

自学验收 六、导学内容:

【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一 细菌的发现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__________首先发现了细菌。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_______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__________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______产生的。

2、法国科学家__________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

细菌造成的。

学习目标二 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有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等不同形态。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__________颗小米粒。

4、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的集中区域;却没

有________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________ 、_________。

5、所有细菌都是_______细胞个体,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_________或_______。但每

个细菌都能________生活。

学习目标三 细菌的营养和生殖

6、从细菌的结构中可以看出细胞中没有_________,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

物生活。所以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 7、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__________,是为了抵抗

不良环境形成的__________。

8、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9、下面是细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细菌结构图

(1)细菌结构中5、6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

(2) 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细菌还没有植物

细胞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细菌的主要特征是:

一、复习提问:(2分)

1、植物细胞的结构

2、动物细胞的结构

二、导入新课:(1分)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学法指导

1、依据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本节的重点内容。

2、熟悉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勾画出来。 五、学习程序(35分)

1、独学(2分)检查点评学习效果,预设达标率75-80%。

2、对学(5分)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预设达标率80-85%。

3、组学(5分)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预设达标率90%。

4、展示(23分)教师和学生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预设展示题:

1、 细菌的形态

2、 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3、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七、小结(2分)

学习导图

发现者:列文·虎克

发现

巴斯德:证实细菌的存在

形态个体:十分微小

细菌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结构鞭毛:在水中游动

特殊结构

荚膜:保护作用

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裂殖),速度快

☆知识超市☆

细菌的生活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生物学家把这种生物归入“裂殖菌类”。细菌细胞的细胞壁非常像普通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但没有叶绿素。因此,细菌往往与其他缺乏叶绿素的植物结成团块,并被看作属于“真菌”。细菌因为特别小而区别于其他植物细胞。实际上,细菌也包括存在着的最小的细胞。此外,细菌没有明显的核,而具有分散在整个细胞内的核物质。因此,细菌有时与称为“蓝绿藻”的简单植物细胞结成团块,蓝绿藻也有分散的核物质,但它还有叶绿素。人们越来越普遍地把细菌和其他大一些的单细胞生物归在一起,形成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的一类生物,它们组成生命的第三界——“原生物界”。有些细菌是“病原的”细菌,其含义是致病的细菌。然而,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不是致病的,而的确常常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土壤的肥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在土壤中的细菌的活性。“微生物”,恰当地说,是指任何一种形式的微观生命。“菌株”一词用得更加普遍,因为它指的是任何一点小的生命,甚至是一个稍大一点的生物的一部分。例如,包含着实际生命组成部分的一个种子的那个部分就是胚芽,因此我们说“小麦胚芽”。此外,卵细胞和精子(载着最终将发育成一个完整生物的极小生命火花)都称为“生殖细胞”。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和菌株都用来作为细菌的同义词;而且确实尤其适用于致病的细菌。八、跟踪训练(5分)

(基础题)

1、细菌与动物细胞主要区别是()

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有细胞壁

C、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细菌的生殖方式()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3、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动植物死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并未堆积如山,这是因为()

A、遗体由于风化而消失

B、被大自然的酸雨腐蚀而解体

C、动植物遗体的自我分解

D、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促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

(能力题)

4、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九、检查学案

十、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5-1-1细菌导学案冀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5-1-1细菌导学案冀教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题第一节《细菌》 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列举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菌,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练习提高 使用说明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与评价 学习过程 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土壤、空气、水里,乃至人和动物的体 表、体内都有细菌。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0万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 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要借助显微镜 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细菌。二、 自学指导: 观察形态各异的细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 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的形态 细菌一般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 是、和形。 2、细菌的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 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细菌共有的结 构:、、、。 有些细菌具有保护作用的和运动作用的。有些细菌可以形成,是细菌抵抗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的休眠体,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发育成细菌个体 3、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一般不含,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包括腐生和寄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而生活的叫做,如:乳酸杆菌等。从活的动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的叫做,如:肺炎双球菌等。少数细菌含有,能进行,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如:蓝细菌。 4、有的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呼吸,叫细菌,如枯草杆菌等,有的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呼吸,叫细菌,如甲烷菌等。 5、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每20-3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后代个体呈2n指数增长,繁殖速度相当快。

初一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导学案模板

【达标巩固】(20min) 1.20XX年,你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奥运会,到里约热内卢后你应选择( A. 世界地图 B.南美洲地图 C.巴西地图 D.里约热内卢城区图 2. 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C. 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 记 D. 地图是由照片加工处理而来的 3. 下列地图属于社会经济地图的是() A.地形图 B.气候图 C.水文图 D.人口分布图 4?你位于某位同学的东南方,则该同学位于你的什么方向(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5.下图中,公路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的流向是。 【总结归纳】(3~5min) 梳理本堂知识,理清知识结构。 【我的疑问】 【课后反思】针对本堂内容,提 出质疑。 和谐互助,交流完成。小组完成后,选派组内代表进行展示。

2. 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较适宜的是() A.1:1000 B.1:1000000 C.1:200000 D.1:300000 3. 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比例尺为1:6000000,则两地间的实地 距离为() A.18千米 B.180千米 C.1800千米 D.150千米 4?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冋,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贵州省地图 D.织金县地图 5?图幅相同的甲、乙两图,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两倍,则() A. 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简单 B. 乙图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C. 乙图表示范围广,内容详细 D. 乙图表示的地区面积是甲图的2倍 6. 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B. 用不同的付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C. 用文字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 D. 用数字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量 7. 加入教室长10米,宽8米,如果要绘制教室平面图(绘图纸的大小为20厘米X 30厘米),你认为要选多大的比例尺较好? 【总结归纳】(min) 梳理本堂知识,理清知识结构。 【我的疑问】和谐互助,交流完成。小组完成后,选派组内代表进行展示。 针对本堂内容,提出质疑。

《细菌》导学案1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细菌的发现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制作的能放大倍的显微镜,从而发现了细菌。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 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造成的。 3、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产生的。还发现了菌、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及防止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 (1)细菌的个体十分,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形态一般有三种:、和。 (3)一个细菌是个细胞。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的。 2、结构: (1)基本结构: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具有、、、等。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有些细菌生有。 (3)细菌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细菌只有,却没有。细菌有,却没有。 三、细菌的生殖 1、生殖方式:细菌靠进行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2、细菌和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合作探究 1、巴斯德所做的实验向世人证实了() A.细菌是由有机物自己产生的 B.细菌是由有机物的某些物质进化而来的 C.使有机物腐败的细菌原来已经存在,并可以由空气传播 D.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 B.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细菌的具体非常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在一起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D.有些细菌有鞭毛,有些细菌有荚膜 3、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肺部后,少量的细菌形成大量的菌群,导致人体表现出病症,这一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A.芽孢产生的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细胞生长 课时作业

第1章第2节(2014年)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规律再发现【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自主学习】: 【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出现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其亲本必为双杂(如AaBb),其4种性状可分为双显、_______(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_______,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 B_、aabb。在子代16份中,双显占9份,单显占3份,双隐占1份,其对应基因型(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1AAbb+2Aabb)、(3aaB_=1______+2______)、(1aabb)。 记为:纯合子占___份,单杂占___份,双杂占___份。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即让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及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____________,符 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_________在形成_______时,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________。即产生_______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________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决定__________性状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______。 2.①发生时间:形成时;②遗传因子间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③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3.特点:①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 ..... 同时进行的 ........。②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合互不干扰 .....,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③_______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现在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_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________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概念。 2.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如D和d。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 3. ______定律是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Bb×bb。 4. ______;②基因型和环境相同,表现型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整体采用什么方法?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采用了什么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研究的哪一步骤?什么是测交实验?测交选用的是什么亲本? 2.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分别从两对性状试对测交实验进行分析,写出遗传分析图解。从数学角度分析,1:1:1:1与1:1的数学关系是怎样?请从每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计算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1:1:1:1,展示其计算过程。 3.画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过程图解(完成在学习报告上)。孟德尔进一步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是否符合演绎实验预期结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有哪些?比值是多少?测交后代中重组合类型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在测交子代中的比例如何? 4.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描述对象、发生时间、遗传因子的关系、实质和特点。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什么定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第二节 细菌 导学案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教师寄语:科学上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 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水平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升逻辑推理水平。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 切相关。 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的发现: (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 (2)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什么? 2、细菌的形态、结构: ⑴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⑵细菌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⑶你能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吗?请说出你的根据。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别?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四、归航拾贝(清点今天的收获!)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水煮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下列哪项作为标准() A. 球菌 B. 芽孢 C. 螺旋菌 D. 杆菌 2.(2010韶关,37)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海带 B.细菌 C.酵母菌 D.艾滋病病毒 3.在公共场合咳嗽或打喷嚏时,口腔或鼻腔的液滴喷出2米以外,对他人最大的危害是()A.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对他人不礼貌,影响他人。 B. 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液滴容易溅到别人身上。 C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液滴中的细菌等微小生物会随着水分的蒸发四处散布,威胁他人健康。 D.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 软腐病细菌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心 C 显微镜的出现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二)非选择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准确,准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3)细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4)所有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2.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导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单位。 2、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 关计算。 三、预备知识:原子、分子、离子等相关化学知识,集合等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行看书熟悉相关内容。 二、授课内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它表示:一 定微粒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其符号是:n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 ②1摩尔基准的确定:12g 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数值上约等于:231002.6?, 人们将该数值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A N 表示,即:1231002.6-?=mol N A 。 给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量,用: 学校全体的学生都参加了校运会的开幕式,如何快速的计算在运动场上的学生人 数? 班集体 学生个体 学校人数 来说明物质的量就是用来描述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自读资料: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231002.6?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 献,所以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A N 表 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单位是:1-mol ,他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 似等于231002.6?,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关系。 2、摩尔的适用范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①:1mol 小米 ②:1mol 氢 ③:1mol 大豆 适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数量的时候应注意:只能适用于微观颗粒,不能用于宏观 物质。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2《细菌》导学案3(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细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问题导学】 探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_个细胞构成。细菌的细胞中都有、、 等结构,但没有 _____。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分析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3)你观察到的细菌形态有哪几种? 4.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 [1],[2],[3], [4],[5],[6]。

探点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营腐生生活的如________,营寄生生活的如________。 2.繁殖方式:________繁殖。分裂时,首先进行________的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________,形成________子细胞。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________,它是一个椭圆形的________,非生殖结构,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________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3.芽孢是不是生殖细胞? 探点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大多数细菌是有____________(填“益”或“害”)的,如放线菌能产生 ________,利用这个特点,医学上将其制成抗生素药品,如________、________等,用于消炎灭菌。 2.有害方面:痢疾杆菌使人患________,肺炎双球菌使人患________等。 【反馈检测】 1.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环境下,分裂一次只需() A.2~3分钟 B.2—3小时 C.20~30分钟 D.2—3天 2.某些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得养料,这叫() A.自养 B.自生 C.腐生 D.寄生 3.一个细菌芽孢萌发后,可以形成() A.一个细菌 B.两个细菌 C.四个细菌 D.多个细菌 4.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害,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5.下列现象中是寄生细菌起作用的是() A.制造泡菜 B.尸体分解 C.蔬菜腐烂 D.人患肺炎 6.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葡萄球菌 D.肺炎双球菌 7.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生物 选一 专题一 导学案(附答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一、知识内容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1.2 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 实验流程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2.2 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3.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3.3 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段传友同备:姚文斌审核:初中物理组学生班次与姓名: 一、课标告诉我们: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本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的钢尺产生声音时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b.实验二中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c.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四、通过预习我会做: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并且以形式传播。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细菌导学案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生物导学案 课题:细菌(1课时) 班级: 姓名:主编人: 学科组长审核: 教研组长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细菌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并能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比较? 2.细菌是怎样进行生殖 - 2 -

【当堂反馈】(5min) 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 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 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噬菌体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草履虫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A 球菌 B 杆菌 C 螺旋菌 D 芽孢 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心 C 显微镜的出现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7.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菌的【】_____________内没有叶绿体等结构,说明一般细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细菌。 - 2 -

鲁科版六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设计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无答案)

第三节种子植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掌握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它们大多生活在中,不需要有专 门的吸收养料、运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没有、、的 分化。 2、苔藓植物一般具有和,但是里面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仅起固着作用,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靠来完成 3、在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中,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4、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靠繁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务一: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掌握它们的结构及区别 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 2、观察种子结构,并指出各个结构的名称。 3、分组讨论,交流教材84页讨论题。 (1)、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的异同。 4、掌握: 在和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和条件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 5、拓展反思:为何胚被称为幼小的生命体? 学习任务二: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异同 1、自学教材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定义。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 3、拓展反思:“种子植物的种子比孢子植物的孢子生命力强得多”,这种 说法对吗?说明理由。 三、系统总结 四、自我检测 1、在种子的结构中,被称作新植物幼体是() A、胚芽 B、子叶 C、胚 D、胚乳 2、我们平常吃的豆腐主要利用大豆种子哪个部分加工而成?()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乳 3、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一滴碘液,最可能变成蓝色部分是()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胚乳 4、几种玉米种子受损的情况中,哪一种对其萌发影响最大?() A、胚乳损伤 B、胚的任何部位损伤 C、种皮损伤 D、胚乳和种皮都损伤 5、下列哪种植物的果实,在农业生产上被习惯称为种子?() A、菜豆种子 B、玉米种子 C、蚕豆种子 D、花生种子 6、松树与桃树最根本不同点是() A、松树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中 B、松树终年常绿,能抵抗严寒 C、松树的种子干燥,不含汁液 D、松树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7、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保护发育中的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是() A、花被 B、果皮 C、种皮 D、子叶 8、“玉米种子”的和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常见玉米种子应是。 9、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主要靠产生进行繁殖,而绝大多数粮食、瓜果和蔬 菜植物都能产生进行繁殖,属于植物

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2014学年高一化学备课组 【预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预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3.排布规律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②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③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 有____个) 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半径。(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自主探究】 ) ①④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探求新知】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的特征: 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____(9.109×10-31kg); (2)带_____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2《细菌》导学案1(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细菌 【温馨提示】 生命是伟大的,哪怕是你看不见的细菌亦是如此。 【导入新课】 微小的生命无处不在,它们随时会与你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细菌,你的看似干净的手指上就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啊,想了解它们吗?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展示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 阅读教材第110页,结合教材上的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2.小组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二、细菌的结构 阅读教材第111页并观察细胞结构模式图,识记各结构名称。回答以下问题: 各种细菌都是由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构成,但都没有。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阅读教材第111——112页并观图理解后回答问题: 1.从细菌结构上看,大多数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营腐生生活,如,或营寄生生活,如。

2.细菌的繁殖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分裂时首先,然后,形成两个。 3.当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形成一个椭圆型的休眠体,叫。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个芽孢,一个芽孢也只能形成个细菌。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112-113页并回答问题: 1. 能使人得结核病,使人得肺炎。能使人得细菌性痢疾,能使食物腐败。 2.小组讨论,交流,得结论: 为什么罐头食品、腌肉、腊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而食物在夏秋季节会很快腐败?探讨日常生活中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哪一项结构属于所有细菌都具备的() A.鞭毛 B.荚膜 C.形成的细胞核 D.未成型的细胞核 2.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软腐病细菌 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迅速变质,食品在冰箱内一段时间不变质,主要原因是在冰箱这环境中()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4.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在牛奶中加入了某种菌,这种菌是() A.乳酸细菌 B.醋酸杆菌 C.酵母菌 D.棒状杆菌

细菌学案1_1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运用比较的方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第二部分:课堂环节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学指导:围绕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中自学探究的问题,阅读教材P58?P61,独立思考探疑, 备好问题,准备合作讨论。注:无法解决问题要用红笔标注。 学习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阅读课本P58---59 “细菌的发现”,完成1、2、3题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 _______________ 发现了细菌。 2、法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 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造成的

3、巴斯德还发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提出了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 拓展反思:读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及巴斯德实验过程” 你对科学的发 现有什么新认识? 学习任务二:描述细菌的形态 1、结合课件,对照课本彩图,认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且描述出细 菌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1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才能观察到。 (2)、细菌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不同形态。有些细 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所以说 细菌都是______________ 的。(单细胞或多细胞) 2、观察课本p60 “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并思考教材中出现的讨论题。 细菌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有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不同的是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 ____________ ,有些细菌 有_______ 。 3、说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及细菌结构并注意比较它们结构异同。 细菌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 有______________ 。 细菌有细胞壁,但没有____________ 。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 细菌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细菌学案() 人教新课 标版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 发现了细菌;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 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 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 、 、 三种。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 、只有DNA,没有 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 、 。细菌细胞内没有 ,只能利用 生活。 3、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在生长发育过程的后期,个体

增厚,形成对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的 ,叫 。学习过程设计:(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极微小的生物。他把发现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世人了细菌的存在。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微生物之父之称。他做了许多实验 了细菌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是 实验。在巴斯德严格的实验面前,细菌的 说不攻自破。巴斯德还发现了 、 (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以及防止 的方法。 (二)细菌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1)大小:细菌个体 。要看清细菌,要用 显微镜或 才能观察到。(2)形状: 、

。 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 、 、 和没有成形的 。特殊结构:鞭毛(可以帮助细菌 ) 荚膜(对细菌起着一定的 作用) 3、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细胞内没有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是 。腐生细菌:(生态系统的 者)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从中吸取有机物。寄生细菌:寄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从中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三)细菌的生殖 1、分裂生殖 2、计算细菌的数目的方法:新的数目=原来的数目2n。(n 代表的是分裂的次数,不是时间) 3、芽孢:不是生殖细胞,与生殖无关。它是细菌的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Gswhhxbx2—123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 编制:王老师审查:张志 【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3)、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学习重点】“位、构、性”的推导,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复习巩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2、画出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且从示意图判断S元素属于周期,族,表现为 S原子易电子,化合价最低为价,最高正价为价。 3、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子是,分子有共六种,阳离子 有,阴离子有。 4、短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是,3倍的是,4倍的 是,1/2倍的是,1/4倍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 原子各电子层都满足2n2的有。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位 构性 【课堂练习】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 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______________.

细菌学案设计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设计人: 宁阳二十四中侯成霞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运用比较的方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习重点和难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展示杆菌、螺旋菌、球菌的形态 2、列举你所知道的细菌 3、师述:你知道这些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1、自学教材p58---59,思考:巴斯得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思考题 3、拓展反思:读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及巴斯德实验过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认识?学习任务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结合课件,对照课本彩图,认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且描述出细菌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2、观察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并思考教材中出现的讨论题。 3、观看课件展示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及细菌结构图”并注意比较它们结构异同。 4、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5、拓展反思: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学习任务三:描述细菌的生殖方式 1、自学课本p61,结合插图,描述细菌的生殖特点。展示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叙述细菌的生殖特点及对芽孢的认识。 3、拓展反思:完成p60“技能训练”并交流 三、尝试应用: 小组讨论交流练习题1、2、3题 四、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出“细菌的主要特征”。小组内交流) 五、诊断评价: 1、选择题: (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需要借助()才能观察到 A低倍放大镜 B 高倍放大镜 C显微镜的低掊镜 D 显微镜的高倍镜 (2)在罐头的制作过程中,把罐头密封加热,这与罐头能比较长时间地保存而不腐败变质是密切相关的,其原因在于() A密封罐内缺氧,内部细菌无法繁殖 B 高温能将细菌杀死 C由于密封,外界细菌不能进入 D B和C两项因素的结果 (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押宝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押宝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