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课件知识汇总

旅游心理学课件知识汇总

一.旅游者的感知觉

1.旅游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

规律的科学。

2.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①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②可以帮助开发出符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④可以帮助旅游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备注:举例说明1.认知规律2.个性特点3.个人特点

3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内容:①理论:心理学理论及其在旅游活动中应用(旅游与感知觉、旅游与情绪情感、旅游与个性、旅游与态度)②服务:旅游服务心理(人际交往与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职业要求、导游服务心理、饭店与交通服务心理)③管理:旅游管理人员心理、组织心理与旅游行为等

二.感知觉的特性及其现实意义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意觉;本体感觉:由于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或位置的改变所产生的感觉,比如,由身体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肢体的弯曲伸展等所带来的感觉就是本体感觉。所谓身体的平衡觉、运动觉都属于本体觉的类型。

2.感觉的特点(规律):A联觉: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的产生。如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温度冷暖与距离远近的联觉。也使人产生不同的嗅觉。B适应性: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C对比性:两种不同的刺激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官,两者相互作用而使对方各有所增强,这种现象叫对比。(继时对比:不同的刺激物先后刺激同一感官形成的对比;同时对比: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官形成的对比)

3.旅游感觉规律的应用:A,利用旅游感觉的相互作用与联觉规律,环美化设计。B利用旅游知觉的适宜刺激规律,优化旅游体验。C,根据旅游感觉的适应性规律,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开发更新颖的旅游产品。

4.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旅游知觉——旅游知觉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直接作用于其感官的各种刺激对象之属性的整体反映。(氛围对人知觉对物伍知觉,旅游者的知觉是在其感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更高一阶段的旅游认知,旅游知觉的内容就比旅游感觉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旅游知觉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体验与判断、旅游态度和旅游决策的形成等,在影响程度上也更具有直接性和决定性)

5. A.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旅游者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整体。

B.理解性:旅游者在知觉某事物的时候,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解释它们,并用概念或判断的形式把他们标志出来.

C恒常性:知觉客观事物时,知觉条件(如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等)有所改变,而知觉印象保持相对不变,为知觉的恒常性。

D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内旅游者不可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是有选择地把少数刺激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物,这就是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附注1:知觉理解性影响因素:

(1)旅游者的知识经验

(2)言语的提示与指导

(3)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

(4)旅游者的情绪、动机、以及活动的目的等因素

(举例子,英国地图的轮廓,雪后的脚印)

附注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

(1)知觉对象的刺激强度

通常知觉对象的刺激强度(突出的属性如声音、形状、颜色等)越大,就越容易被清晰地感知到。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的对象受下列条件的影响。

第一,知觉对象和背景在强度、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差别越大,知觉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被区别出来。当然,对象和背景的地位又由于知觉的选择性可以互相转换。请看图片。

第二,知觉对象的变化和运动。处于变化和动态的事物比处于静态的事物更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3)对象的组合。人们感知外界刺激时并不是杂乱无章、无系统的,而是在感知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对象的组合遵循如下原则:

A.接近原则。接近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人们就容易把她们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B.相似原则。相似原则指若干事物在性状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倾向于把它们知觉成统一的整体。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与杭州尽管地处不同省份,却被视为一体。

C.封闭原则。封闭原则是指若干个对象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时,人们倾向于把它们知觉成统一的整体。

(4)他人的提示

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附加定义):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能够满足旅游需要、符合旅游动机的事物,才能引起旅游者的注意,从而被清晰感知。

(2).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旅游者通常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那些和自己兴趣无关的事物作为背景,或干脆排除在知觉之外。

(3)知识与经验:人们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容易把某一刺激信息从环境中挑选出来,或知觉为某物,或把它归于某一类中。(见19页图2-7)旅游者在游览审美过程中,以往的知识、经验、印象随时也都在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与审美判断。如初游者和重游者受经验的影响,在景点的选择上会有很大区别。重游者更能节省时间,获得更深刻的知觉体验和收获。

(4)情绪:情绪是伴随其它心理过程而出现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情绪对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具有强烈的影响,知觉也不例外。当旅游者情绪愉快时,各种事物都会被他们知觉得比实际状况美好、明快,同时也会兴高采烈地参与各种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大

量的景观。而当旅游者情绪不佳时,再好的景观,他们也会觉得索然寡味,知觉范围缩小,知觉主动性降低,并会留下消极的知觉印象。

(5).阶层意识

(6).气质和性格

实例列举:1钰珏对比:加深印象选择: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班级内养花营造温馨气氛,却反而使学生分心。

6.社会知觉类型与常见心理效应

1对人知觉。(通过人的外部行为来了解其内心的心理特征。曾国藩识人)2人际知觉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几何图形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因此要趋利避害。

错觉的产生,有时会给生活和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是,错觉在旅游活动中却有相当大的价值,它往往能增强、美化旅游者的审美感受,达到审美的效果。

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人所产生的知觉。

一、旅游中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以人为对象,从不同侧面来知觉一个人,因此可以把旅游中的社会知觉分为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

(一)对人知觉

对人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

(二)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

(三)角色知觉

角色是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从事的职业、承担的责任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知觉是指旅游者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请分析案例“令人讨厌的“慈父”]

二、旅游者的社会知觉偏差与应用

(一)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是指旅游者初次接触某人所留下的第一印象会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发生的认知。

[案例“讲解数第一,首饰可不能数第—]

应用??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作用),指旅游者知觉事物时,易于从知觉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知觉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怎样应用?

(三)经验效应指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

动方式。

(四)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大众传媒的影响;认知主体类型的区别;

历史偏见或误会没能很好地消除。

刻板影响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

1.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人们不仅对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具有刻

板印象,而且对从未见过面的事物,也会根据间接的资料与信息产生刻板印象。

2.刻板印象过于重视个体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个体的个别属性。刻板印象强调群

体的共性特征,因而导致人们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总是把个体看作群体的一员,过于重视个体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个体的个别属性。

(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先说明首因效应)在进行对人认知的整个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叫近因效。[案例:祸不单行,却因祸得福]

(六)心理定势

什么是心理定势?心理定势,又叫心向,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考虑——社会知觉对自我行为的启发。例如多选题:对人知觉体现那些知觉类型。

第三章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含义(情绪情感——感情)

1.情绪情感的含义------ 情绪和情感也合称感情。感情是人以认知为前提,以需要和欲求为内容的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2.旅游者的情绪情感-----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各种客观事物满足自身需要状况的内心体验。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也可简称为旅游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旅游者情绪情感的特征及其作用

一、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特征: (1)兴奋与新奇(2)易变与波动(3)敏感与多疑(4)矛

盾与多虑

二、影响旅游者情绪的因素(1)旅游资源、活动项目(2)接待设施、服务人员素质(3)

社会环境、交通、通讯(4)地理位置、气候条件(5)旅游团队内的人际关系、旅游者自身的人格特征等。

三、情绪情感对旅游者的影响(1)影响旅游者的动机(2)对旅游活动效率的影响(3)

可以协调旅游者的社会交往,和谐人际关系。

四、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

一、发挥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营造友爱和谐的气氛。

二、掌握一定的方法,调节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1.转移视线法若旅游者因某事而产生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时,服务人员可以考虑利用“转移视法”将其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件中转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中来,从而改变旅游者的消极情绪。

2.补偿安慰法根据旅游者消极情绪产生的实际情况,在所能承受的能力下,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或物质上的补偿,以平衡对方的心理,能有效地缓解、削弱他们的消极情绪。

3.委婉含蓄法委婉含蓄法是以比较含蓄的方式,向客人传递拒绝或否定的信息时,把对方在心灵上产生的伤痛降到最低,防止其出现严重对抗的情绪。

附注情绪的自我调节

1.人不应该把对情绪的支配权完全交给环境,掌握对环境刺激的主动权。

2.实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正确的思想取代潜意识中的谬见。(首先自觉抵制消极暗示;其次,停止消极的自我暗示;最后自我暗示早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做)

3.通过想象演习发来自己锻炼处理事情的方法

4.考虑如何行动并采取措施,来是消极变积极。

思考题: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2二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情绪和情感各有哪些类型?3影响旅游者感情的因素有哪些?4举例说明感情对旅游者的影响?

第四章旅游者态度

一旅游定义与构成要素及其心理机制(旅游企业,旅游群体,)

⏹旅游态度的含义与类型-----旅游者的态度也可以称作旅游态度,是指旅游者对与

旅游相关的各种因素、各种现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可以是积极肯定的,也可以是消极否定的,也可以是中立的。)

构成三要素------认知成分(基础):对人对事的理解与评价-----即印象;情感成分(核心):对人对事作出的感情判断;意向成分(行为准备):旅游者对旅游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三种要素有时协调有时不协调,相关度比较:情绪与意向的相关度大于认知与情绪、认知与意向的相关度

⏹[案例:坐轮椅的客人生气了]目的:理解情绪情感对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

旅游态度的分类

1一般旅游态度与具体旅游态度2.个体旅游态度与群体旅游态度3.认知性旅游态度和情感性旅游态度

旅游态度特点:对象性,社会性(后天学习获得),内隐性(态度内在结构),稳定性与可变性,价值性(态度核心)案例:母亲的变化

旅游态度的心理机制:模仿服从(一,自愿的模仿;二,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同化(思想、感情上主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内化(真正从内心接受某种思想观点,并将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与自己原有的价值观相整合,构成统一的、新的态度体系,这是旅游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三个阶段

⏹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1)经验的情绪后果(2)需要的满足(3)知识

经验(4)家庭因素(5)参照群体的影响(6)文化因素(7)家庭和个体的人格特征

⏹偏见就是一种排斥性、否定性的态度。(从偏见出发看问题,只能是在

得出带有更大或更多的偏见。偏见的这种繁殖机能使它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偏见是怎样产生的?1、需要没有的到满足所导致的偏见。2、家庭教育

产生的偏见。3、群体风气的影响产生的偏见。4、不平等的地位接触所产生的偏见。5.社会文化熏陶6.偏执型人格

⏹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

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因素:1.态度的一般性和行为具体性之间的不同 2.态度三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关系3.态度与动机之间的矛盾4.能力和代价因素的影响

认知失调理论(观潮回来)

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怎样提高劝导效果)

⏹二、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什么是劝导?劝导就是指劝导者有意识地向目标对象传递经过考

虑设计的信息,希望能够借此改变对方的态度。

怎样提高劝导效果?

(一)增加劝导者所提供信息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劝导者的可信度决定于两个主要的特性

1.专业性又称为专家身份,是指劝导者的身份具有使人信服的权威性

2.可靠性即劝导者言论的真伪程度。与劝导者可靠性直接有关的因素,

就是劝导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以及讲话时的信心与感染力、隐藏的动机

等。所以在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中,应该让人感到你说得在行,是一

位专家;说得中肯,不是别有用心;说得动听,具有高度的吸引力。

应用在旅游宣传策略上要注意:

1、在旅游产品的宣传上,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做宣传。

2、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旅游信息。

3、用风光电影、电视专题片进行宣传

介绍旅游最新消息。

4、发行精美的旅游宣传手册,并配备地图、文字、照片等进行说明。[以其美的魅力影响人]

5、邀请国外旅游经营者和信息联络人来考察业务,邀请各种新闻媒体的有关人员

和摄影记者到该地访问并回去宣传。

6、积极参与海内外各种博览会,进行宣传活动。

7、组织旅游代表团进行考察宣传。

8、加入国际旅游组织,并配合宣传。

(二)弱化态度主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

信息传达者应尽量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

1.避免单面信息传递和命令式的定结论。

仅叙述有利于自己的立场的言论,对不同立场的观点则绝口不谈,或者一味强调对立立场的毛病与缺点,这种信息传递称为单方面论据传递。

劝导者安排包含有正反两种立场的信息内容,甚至承认对立言论也有可取之处,但又巧妙而婉转地表示其缺点超过优点,因此,劝导者所主张的立场才是比较有道理

的。这种信息传递称为双方面论据传递。

到底是单方面论据传递好,还是双方面论据传递好? 一般情况下要依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原有态度性质而定。

但是就今天旅游者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环境而言,就要避免单面信息传递和命令式的定结论。

2.可以用各种优惠待遇激发人们的认同。

3.适当重复所传递的信息

(三)有的放矢的采取态度改变的具体策略

1.“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一词,泛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发生改变,相应的接受性也增大的现象。此方法适用于目标对象的态度与说服者的态度差距较大的情况。

2.“留面子效应” 是指为了使人更好地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先提出一个明知别人会拒绝的很大要求,以提高人们接受较小要求的可能性的方法。

逆反心理反应

逆反心理是指在劝导过程中所出现的非常规性质的逆向反应。

常见的逆反心理类型有:

1.超限逆反指同样的、单调的刺激物在刺激时间过长,刺激强度过大时所引起的逆向反应。

2.情境逆反指由不适当的引导时机和场合所引起的逆向反应。

3.信度逆反指由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对信息源的怀疑所带来的逆向反应。

4.归因逆反指因对劝导者的动机产生怀疑而出现的逆反心理。

5.自主逆反[也称自我价值保护] 指当外界压力使对象感到其自主地位受

到威胁时所产生的逆向反应。

6.禁果逆反指由简单而无充足理由的禁止所带来的逆向反应。

思考题:1.什么是态度?态度的构成要素和特点是什么?

2.哪些因素影响旅游态度的形成?

3.如何提高说服效果,改变人的态度?

4.怎样理解服务态度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

5.案例分析

⏹南京中央大厦客房部的服务员小芳正在值台。有为客人打电话说:“小姐能

否介绍一下南京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们明天想走了,觉得南京没有什么玩头。”

⏹请你代替小芳回答客人,如何改变这位客人对南京评价不高的态度。

第五章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1)气质、性格、能力定义

个性: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表现为一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自成体系的个人行为特征。

特征 1.整体性或统一性2.独特性或差异性3.稳定性4.可变性等基本特征

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

能力: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成分,对行为预测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2)气质四种典型类型

1.多血质(活泼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2.胆汁质(兴奋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3)粘液质(安静型) 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4.抑郁质(抑制型) 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案例:吃牛柳】

(3)旅游者在旅游行为中的表现类型

1.急躁型旅游者及特征

1.性情急躁,讲话直率,在交谈中表现的很自信。

2.对人热情,感情外露,容易兴奋激动。

3.精力旺盛,多有冒险精神,喜欢参与富有挑战性、刺激性的旅游项目,活动积极。

4.他们碰到问题常不冷静,不善于控制情绪。

5.他们多属于冲动型购物,容易成交。

6.旅途中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服务原则:在旅游服务中,对于这类旅游者最要注意第一,服务尽可能迅速。第二,态度和善,语言友好,千万不要刺激对方,如果出现矛盾应避其锋芒,以柔克刚。第三,主动关照他们不要遗忘物品。

2.活泼型旅游者(多血质型)

1.活泼好动,开朗大方。反应快、理解能力强、活跃、善交往。

2.他们情感多变,在多数悄况下显得乐观,精神愉快,相处自然;他们很容易受感动。[服务原则]第一,主动接近、交谈,向他们介绍各种旅游活动和娱乐活动场所,联络感情,以示关怀。第二,多介绍、安排新异有趣的活动。第三,服务速度要快,避免呆板罗嗦。

3.稳重型旅游者1.这类旅游者外柔内刚,沉静多思,很少流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2.他们喜欢清静的环境,很少大声谈笑。

3.在旅游活动中表现比较保守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机动。[服务原则]第一,他们有爱清静、深思熟虑的特点,接待时要耐心细致,不要“瞎参谋”,以免引起反感。第二,有事交待,须直截了当,但说话要慢,不要滔滔不绝。第三,活动项目不要太紧凑,内容不要太繁杂。

4忧郁型旅游者(抑郁质型) 1.这类旅游者好独处,不善言谈,不爱交往,性情孤僻。

2.感情细腻、内向、脆弱、敏感,想像力十分丰富。

3.他们常比别人容易疲劳,多掉在队伍后面。对接待服务中的差错一般不会直言指出,而是独自忍受生闷气。[服务原则]对于这类旅游者,在接待服务中应当注意十分尊重他们,格外关心他们,耐心细致为他们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为他们搭桥铺路。

(4)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工作、学习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韧性等方面,影响人的行为和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

4.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性特点上。

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分析

1.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2.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结合。

3.性格具有可塑性。

三、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95-96]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主观因素

(5)性格类型与相应的服务原则

(一)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

1.独立型旅游者

(1)善于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进行旅游选择和决策,往往会认真分析,权衡利弊,一旦做出决断则难以改变。

(2)如若参加团体旅游,往往是旅游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常受团队成员的拥护信赖,帮助团队客人反映意见或解决题。

【服务原则】接待这类旅游者,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遇到问题可以诚恳地向他们多请教,在团队中,必要时可以“培养”他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有效地组织管理团队。

但当他们的个人意见与集体观点相矛盾时,就要艺术性地耐心劝服,委婉地引导他们进行换位思考,不能采用强硬的方式方法,不要让他们感到伤自尊丢面子,否则他们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2. 顺从型旅游者(1)独立性差,易受外界、他人和广告宣传的影响。进行旅游选择和决策,往往按别人的计划或意见行事,喜欢随大流。(2)这类旅游者喜欢参加所属团体组织的集体旅游或旅行社组织的、安排好行程或计划的团体包价旅游。(3)他们在旅行中遇到波折和困难往往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服务原则接待这类旅游者,应该主动与他们沟通交往,传递旅游决策信息时多提供些材料证明他们的决策选择是正确的、合理的,以坚定他们的信心。旅游中,当团队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时,要善于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遇到疑难问题时,热情诚恳地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遇到挫折时多给予安慰和开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按心理机能分类

1. 理智型旅游者(1)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他们进行旅游选择和决策,往往会认真思考和细心评估,很少受情绪波动和他人的影响。(2)多喜欢选择具有认知价值和审美意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而较少选择一般的观光或度假旅游以及单纯的娱乐、休闲性旅游活动。接待原则接待理智型的旅游者,服务人员应注意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供他们参考决策,尤其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不可做强硬性的劝导。真正做到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

2.情感型旅游者(1)凡事易受情感支配。他们作出决择和处理事情爱凭兴趣和情绪,好感情用事。(2)喜欢选择有趣味、有变化的活动内容及方式,喜爱具有浪漫色彩、温馨情调、神秘气氛和不同寻常体验的旅游活动,而对单纯的度假和专项的旅游少有兴致。(3)他们在旅途中常是团队情绪的激发者、烘托者和活跃的中心人物为情感型的旅游者提供服务首先要把理解和热情放在首位,沟通时要善于寓理于情。服务原则一旦出现冲突,一定要容忍他们情绪的发泄,不可与他们的某些过分的言行纠缠计较,以大度宽容的心胸对待,他们冷静后一般都会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的。在旅游购物的过程中,导游员要善意地提醒他们,让他们决定好了再购买。

3.意志型旅游者(1)做事目标明确,善于自我控制。他们对自己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或已经定好的游览行程不会轻易改变,不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2)对漫无目标和轻而易举的旅游活动少有兴趣,而热衷于目的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能发挥个人能力的旅游活动。

(3)在旅途中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能适应各种旅游环境接待意志型的旅游者要把尊重和鼓励放在首位,但对参加的冒险性或危险性旅游项目却一定要提示其注意事项。旅游过程中不要轻易更改原定计划以免引起他们的反感。倘若团队遇到困难,可以树他们为榜样,鞭策其他游客齐心协作,顺利渡过难关。

(三)按照行为方式划分

按照行为处事的风格与方式划分性格类型,可以把旅游者的性格分为:• 1.傲慢挑剔型一般表现为行为任性傲慢,盛气凌人,自视甚高,喜欢炫耀,表情冷漠,情绪暴躁。接待这类旅游者时,服务人员一定要保持适度的耐受力.

面对那些摆架子、使性子的顾客,服务人员要耐心、谦逊、冷静,做到临辱不怒,临阵不乱,在适当的时候主动交换意见,从自身找原因使其心悦诚服。

•2.争辩激动型

这类旅游者在我意识较强,好胜心理较强,爱参与。对他人做出的各种决定都喜欢提出异议,争输赢。在与别人争论时又往往显得激动、冲动、执拗倔强,有时会出言不逊,伤及他人的感情,挑起事端,引起人际冲突。服务人员在接待此类旅游者时:首先,与之交往时,既保持一定的交往距离,又要投其所好,给予尊重,弱化他的争辩性心理定势,尽量不要引起或卷入毫无意义的争辩之中去。其次,当游客与你争辩或引起激动时,要克制自己不能冲动,耐心听取他们的谈论或抱怨,等待他们的冷静,一定不要和他们争输赢,可以艺术性地利用环境转移话题,或巧妙地退一步,“把对让给客人”,给足游客面子,不伤和气和感情。

3.防御猜疑型这类旅游者的最大特点是遇事生疑。防御心理较强。他们不仅对服务人员以及其他旅游者都存在不信任心理,而且对旅游团队所发生的事情与问题也持怀疑态度。

接待这类旅游者时,服务人员既要谨慎,又要在言谈举止上落落大方,表现出诚恳与自信。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尽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要干脆利落,有根有据。即使是善意的建议也要点到为止,不做过多重复,过度劝导。

接待人员要严格按照旅游接待计划书的内容进行活动,不随意改动旅游项目,不得已需要调整时,态度要热情诚恳,要给游客可以信赖的感觉。

(6)旅游者的能力类型与差异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二)类型

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能力,比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等。一般能力主要是指某些单因素能力。

2.特殊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比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运算能力、鉴赏能力等。特殊能力往往由几种一般能力组合而成,也叫综合能力。

(三)能力差异

(1)能力低下。轻者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活动,重者成为白痴。

(2)一般能力。即所谓的“中庸之才”,有一定的专长,但只限于一般地完成活动。(3)才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某种专长,有一定的创造力,能较好地完成活动。

(4)天才。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印发灵感,表现创造力,因而活动成功突出、优异。

2.能力的类型差异。这是个体能力发展方向的差异。

(1)从一般能力来看,有知觉类型、表象类型、记忆类型、思维类型等差异。

(2)从特殊能力来看,有数学能力、文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等差异。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1)能力发展超过一般的年龄规律,即“早熟”。

(2)能力发展低于一般的年龄规律,即“晚熟”。

•[能力差异的意义] 能力差异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各异。这就决定了将服务方式的常规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接待专业旅游团】

(7)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几种能力

• 1.经济能力

• 2.时间分配能力

• 3.审美观赏能力

包括(1)观察识别能力观察识别能力是个体对事物进行准确、迅速的感知和辨别的能力。(2)评价欣赏能力旅游者的评价欣赏能力主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进行鉴赏、评价和创造的能力。

4.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人们随外界环境和时代发展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交往范围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能力。

三、不同能力形成的旅游者类型

•(一)成熟型旅游者

•(二)一般型旅游者

•(三)幼稚型旅游者

第六章旅游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旅游人际关系概述

1.旅游人际关系含义:旅游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群体成员(包括旅游者和直接为之服务的接待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直接的、可感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讲,旅游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就是旅游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体现着一定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2. 情感成分3. 行为成分

(二)旅游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 1.需要满足与否是旅游群体内人际关系的基础

• 2.直接性和可感性

• 3.情感性和敏感性

• 4.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二、旅游群体中的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

•(一)旅游群体中的人际吸引

• 1.真诚与热情

• 2.知识与能力

• 3. 得体的言行举止

• 4. 相同或相似性

• 5.特性互补与人际吸引

•(二)旅游群体中的人际排斥

•1.过分固执与苛求于人

• 2.虚伪自私与报复心强

• 3.嫉妒心强与猜疑心重

•4.过分自卑过分与自傲

•三、旅游群体中的人际交往规律及其运用

•(一)旅游群体中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律

• 1.人际交往中的对等律

• 2.人际交往中的得失律

• 3.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价值保护

•(二)旅游接待中的特殊人际交往原则

• 1. 不能与客人有义气之争

• 2. 把“对”留给客人

•比如,通过巧妙的沟通给错了的客人一个体面的台阶下;给道歉的客人一份温暖的安慰;给并无恶意的客人一些宽容和体谅等。

•[附加内容]一般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原则

• 1.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所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时候都不只需要倾向的相互一致[质],而且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 2.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1)增值交换

•对于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来说,对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也就是他们对于交往媒介(如物质、信息、服务、情感等)的价值估计往往高于交换行动

•的发出者。他们在人际关系当中感到欠别人的情分因此,在他们作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就是增值交换。

•(2)减值交换

•对于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来说,他们在人际关系当中,纯粹的物质利益交换意识要多于个人情感的卷入。他们总感到自己交往中吃亏,这样,他们在对别人的交往行动作出回报时,就往往低于别人的期望。这就是减值交换

(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人为了保持自我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自我价值保护表现在:

1.对知觉信息的选择与加工上;

2.对行为的解释上

3.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上(接纳和排斥的相互性)

•(四)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阿伦森与林德实验]

•结果显示,在人际交往上,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水平的变化与性质。我们最喜欢的是对我们的喜欢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降低的人。这种尊重的得失现象称为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这一发现被人们幽默地称作“对婚姻不忠的定律”。

•四、旅游服务人际交往的特点与技巧

•(一)旅游服务人际交往的特殊性

• 1.短暂性2.不对等性3.理所当然性

•(二)旅游服务人际交往的技巧

• 1.不能与客人争输赢

•2通过巧妙的语言艺术把对让给客人

(4.)旅游群体中人际沟通的含义和常见障碍

定义:旅游群体中的人际沟通,是指旅游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传递和交流思想、观点、意见、情绪情感等信息内容的过程。

旅游人际沟通的方式

(一)有声语言沟通 1.用语——规范、清晰2.声调——适宜

(二)书面语言沟通

(三)无声语言沟通1.表情 2. 手势 3.操作语

旅游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发讯者的问题1.信息编码不准确。2.信息传送不全3.发讯者的信誉不佳,影响沟通 4. 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适时。

(二)信息接收者的问题1.忽视信2.信息译码不准确((1)受讯者对发讯者的编码不熟悉,有可能误解信息,甚至理解得截然相反。(2)经验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3.拒绝接收信息

(三)沟通通道的问题1.发讯者选择的沟通媒介不合适2.几种媒介互相冲突3.沟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走样。

(5)相互作用理论

一、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三种较为典型的心态

(一)家长型心态特征是权威感、优越感和关切心。(二)成人型心态以思考和理智为特征。(三)儿童型心态以情绪和服从为特征。

二、相辅型交往与交叉型交往形式

1.相辅型交往形式:1.p—c

2.A—A

2.交叉型交往形式:1.PC—AA 2.PC—PC

三、运用相互作用理论于人际沟通的技巧

1.当旅游者采用“父母式命令型”时,服务人员可先用“幼儿式服从型”接受下来,然后再用“成人型”做出反应。

2.当旅游者采用“幼儿式依赖型”时,服务人员可先用“父母式安抚型”接受下来,然后再用“成人型”做出反应。

3.当旅游者采用“幼儿式撒泼型”回应服务人员的“成人型”沟通时,导游员应该继续保持“成人型”沟通。这是有效改善服务过程中人际沟通的重要技巧。

第七章旅游群体中的人际交往

旅游团队中心任务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具有一定旅游经验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调节团队成员对旅游活动认知、情感、行为差异,以统一对旅游服务的意见与要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2形成的原因:1.与旅游者对能否得到预期服务的忧虑有关。2.出自对安全、归

属、沟通、决策等多方面的需要

1中心人物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加以利用

1.团队中心人物的心理特点(1)认知能力较强(2)意志坚定(3)自尊心较强(4)较强的交往能力。

2、中心人物的影响作用(1)中心人物对团体成员有很强的暗示性和榜样性.(2)中心人物规范着团队的从众行为。(3)中心人物的对立是团体成员分裂的渊薮。

对中心人物的正确引导和利用1.准确把握中心人物的类型2. 适度满足中心人物的自尊意识3.密切注意中心人物飘移 4.必要时主动扶植得力的中性人物

案例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案例 第九章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及其发展趋势 一.个性化服务创新管理案例 资料:K饭店是一家坐落于北京西山、远离城区和机场的豪华观光饭店。饭店在开业头几年,尽管北京城区的旅游饭店客源爆满,然而K饭店却是“门前车马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K饭店进行了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京郊首屈一指的度假中心和健身、保健、医疗中心”。他们投资3300万元,对饭店进行大规模地更新改造。首先增加了适应度假与健康需求的保龄球室、网球室、室内游泳池、卡拉OK厅、台球室、健身室、棋牌室、桑拿房、冲浪室、保健按摩室、气功治疗室等设施。他们将大堂布置为“野炊风味餐厅”,开设“中华食文化选粹展”;客房改造与布置突出情调,强调赏心悦目;配合完善的康乐设施,推出“情侣度假”、“三口之家”、“四世同堂”等包价旅游;针对工薪阶层周末度假,还特地推出半日客房出租,游人爬完山后,可在饭店先歇息,再回家。K饭店贯彻的“出门可爬山,进门可游泳,品尝百家风味,享受健康时尚”的经营方针,使之彻底扭转了客源匮乏的状况,在当今市区饭店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却独领风骚,成为京城饭店中的佼佼者。 分析: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饭店管理者只有进行创新管理,才能使饭店立于不败之地。K饭店正是在“将饭店建成一家集度假中心和健身、保健、医疗中心为一体”这一创新观念指导下,才获得如此的成功。 个性化服务就是服务人员根据每个宾客的特别要求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使其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产生舒适的精神心理效应,同时满足生理,心理要求。个性化服务相对于一般意义的标准服务的区别在于个性服务要求更为主动的服务,更为灵活的服务及超常服务。 个性化服务的主要特征有: ●建立顾客个人档案:尤其是对酒店常客,记录顾客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职位头衔,消费偏好,文化差异,禁忌,购买行为特征,住店行为等。一则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服务顾客,二则可大大简化顾客的登记入住手续与缩短登记入住时间。里兹一卡尔顿酒店已建立了24万常客的个人档案。马里奥特顾客卡把顾客住店所需信息储存在磁卡上,住店时一刷卡就可直接取钥匙入住,大大简化了人住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服务上又注重一对—的服务(one—to—one service)。根据个人的需求提供差别服务。 ●高科技(HIGH—tech)与高情感(HIGH—touch)相结合: 二.文化管理案例 资料:美国硬石咖啡国际联锁集团在太平洋巴厘岛上的硬石饭店以其独特的文化占据优势。硬石饭店将其市场定制化为摇滚乐爱好者,故饭店提出:“到我饭店来的不是客人,而是全世界最广泛的爱好摇滚乐的听众!”。为此,硬石饭店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将饭店布置成浓郁的摇滚气息:饭店内用于展示摇滚乐的各种纪念品和物件多达1100多种,有金奖唱片、有歌星照片、有乐器摆设、有服饰表演;厕所内挂着“HARD ROCK”的T恤,写着“摇滚乐永存!”(ROCK AND ROLL NEVER DIES!) 的口号;主题咖啡厅的大门拉手也做成小小的电吉他;床罩和枕头也都印上了“HARD ROCK”的耀眼文字。(视觉识别系统)提供细微的文化服务:每天通宵达旦的摇滚乐表演;饭店员工用音乐行话来代替已被规范化、程序化了的饭店礼貌用语,如用“THAT’S COOL”代替“YOU ARE WELLCOME”;酒吧里的鸡尾酒用著名的摇滚乐歌曲命名;行李标签也印上了自70年代以来风靡至今的摇滚乐经典歌曲“HOTEL CALIFORNIAR”的歌词——“你可以不断进进出出,但你永远不会离去!” 分析:没有特色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硬石饭店将其市场定位在摇滚乐爱好者,并针对这一市场进行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开发,以满足这类客源市场的需求。 第十章旅游消费服务的概念与前提 标准化服务效率管理案例 资料:下面是广州某饭店要求的各工种操作时速标准: 新客入住接待——3分钟;续房手续——1分钟;总台收银——3分钟;电脑查询——1分钟;现金及贵重物品保管——4分钟;电脑输单——3张1分钟;行李存取手续——3分钟;处理电传、传真——3分钟;走房卫生——30分钟;住房卫生——25分钟;空房卫生——5分钟;房间小整——15分钟;来访登记——2分钟;客人外出跟房检查——1分钟;客人离店跟房检查——3分钟;清洗地毯——30分钟(间);接听电话——3声回铃;迎宾带位——2分钟;点菜——5分钟;上第一道莱——8分钟;收银结账——3分钟;列宴会菜单——10~15分钟;厨师配菜(一般菜式)——2分钟(道);厨师烹饪(一般菜式)——4分钟(道);桌球开台——1分钟;水电维修到位——5—8分钟;空调维修到位——5~8分钟;电梯维修到位——5—8分钟;停电后自供电——4分钟;安全巡逻——4次(日);灭火(观察、结带、出水)

旅游心理学课件知识汇总

旅游心理学课件知识汇总 一.旅游者的感知觉 1.旅游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 规律的科学。 2.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①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②可以帮助开发出符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④可以帮助旅游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备注:举例说明1.认知规律2.个性特点3.个人特点 3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内容:①理论:心理学理论及其在旅游活动中应用(旅游与感知觉、旅游与情绪情感、旅游与个性、旅游与态度)②服务:旅游服务心理(人际交往与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职业要求、导游服务心理、饭店与交通服务心理)③管理:旅游管理人员心理、组织心理与旅游行为等 二.感知觉的特性及其现实意义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意觉;本体感觉:由于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或位置的改变所产生的感觉,比如,由身体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肢体的弯曲伸展等所带来的感觉就是本体感觉。所谓身体的平衡觉、运动觉都属于本体觉的类型。 2.感觉的特点(规律):A联觉: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的产生。如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温度冷暖与距离远近的联觉。也使人产生不同的嗅觉。B适应性: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C对比性:两种不同的刺激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官,两者相互作用而使对方各有所增强,这种现象叫对比。(继时对比:不同的刺激物先后刺激同一感官形成的对比;同时对比: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官形成的对比) 3.旅游感觉规律的应用:A,利用旅游感觉的相互作用与联觉规律,环美化设计。B利用旅游知觉的适宜刺激规律,优化旅游体验。C,根据旅游感觉的适应性规律,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开发更新颖的旅游产品。 4.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旅游知觉——旅游知觉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直接作用于其感官的各种刺激对象之属性的整体反映。(氛围对人知觉对物伍知觉,旅游者的知觉是在其感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更高一阶段的旅游认知,旅游知觉的内容就比旅游感觉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旅游知觉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体验与判断、旅游态度和旅游决策的形成等,在影响程度上也更具有直接性和决定性) 5. A.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旅游者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整体。 B.理解性:旅游者在知觉某事物的时候,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解释它们,并用概念或判断的形式把他们标志出来. C恒常性:知觉客观事物时,知觉条件(如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等)有所改变,而知觉印象保持相对不变,为知觉的恒常性。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 提示: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是一定要结合网络课件和辅导光盘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丰富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网络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目的、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2、这部分重点掌握:心理的实质、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意义。其中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本章难点。 二、旅游行为动因(网络课件第五章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分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者的突出需要及旅游者需要的发展趋势、兴趣、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旅游动机的特性、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旅游目标的功能、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动因的启示。 2、这一部分应重点掌握:需要的特征、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者需要、动机、目标既是本章重点也是本章难点。 三、旅游者的认知心理(网络课件第三章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1)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机能:感觉、知识、记忆、想象、思维;(2)旅游消费知觉的特性(基本原理):选择性、组织性、解释性。(2)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效应;(3)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旅游活动的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的距离知觉、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旅游目的地的知觉。(4)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2、这一部分重点掌握: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活动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距离知觉、旅游目的地知觉。其中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难点。 四、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网络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四章、第六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知识点:态度的含义及其心理结构、态度的特征、态度的功能、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旅游消费偏好、旅游决策过程、旅游消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2、重点掌握:旅游消费态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措施。其中旅游偏好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是难点。 五、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网络课件第七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个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个性的相关理论、人格特质、人格类型、自我意识与旅游行为、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人格自我状态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旅游者个性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 2、重点掌握:个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人格类型、人格自我状态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旅游者个性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人格的概念。人格特质和人格结构与旅游消费决策是这一部分的难点。 六、旅游者的社会心理(网络课件第八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群体的含义、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家庭与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家庭群体因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发、社会阶层的含义、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社会阶层因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发、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与你 【学时】2~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授课教材】《旅游心理学》(第三版)李灿佳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心理学和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掌握心理活动的内容 2.理解心理的实质 3.了解心理学的历史,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和认识心理学知识 2.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分析:本章为学科的绪论,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入门知识 2.重点、难点:对心理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按每组6~8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自定组名,自选组长。 2.布置前置作业: 1)谈谈你所认识的心理学? 2)心理活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心理学知识对你未来的旅游服务工作将会有什么作用? 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讨论并记录有关的讨论内容,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新课引入>

问题:在系统学习《旅游心理学》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心理学了解有多少?请2~3个组,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讲授新课> 板书(PPT课件): 第一章心理学与你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一、人的心理活动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活动的内容: 学生在课本上归纳。 教师在PPT展示正确内容: 二、心理学的历史 问题:为什么说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板书:PPT课件) 学生阅读资料:课本第5页。 四、心理学的实质 问题:心理活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请2~3个组,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旅客心理学课程总结800字

旅客心理学课程总结800字 旅客心理学课程总结示例如下: 在旅行中,旅客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挑战,这些情境和挑战会对旅客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旅客心理学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所学习的旅客心理学课程内容,并进一步拓展。 一、旅客的心理特征 在旅行前,我们通常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例如,我们的时间观念、适应能力、决策能力等等。但是,在旅行中,这些特征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紧迫、环境变化、陌生文化等等。因此,了解旅客的心理特征对于旅游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旅客的情绪和行为 在旅行中,旅客的情绪和行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旅行的目的地、时间、气候等等。在目的地的适应过程中,旅客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兴奋等等。在旅行中的情境中,旅客可能会感到压力、焦虑、孤独等等。这些情绪和行为会影响旅客的决策和行为,例如,选择旅行方式、预订酒店、购买门票等等。 三、旅客的社交行为 在旅行中,旅客也会进行社交行为,例如,与同行者交流、与导游交流、与酒店工作人员交流等等。这种社交行为可以促进旅客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可以促进旅客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然而,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和情境的不确定性,旅客的社交行为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等。 四、旅客的行为习惯 在旅行中,旅客的行为习惯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旅行的时间、交

通工具、景点等等。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旅客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此,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行为习惯,例如,低头看手机、紧握扶手等等。 五、旅客的心理干预 在旅行中,旅客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旅客应对各种情境和挑战,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在旅行前,旅客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了解旅行的心理特征,并提前做好准备。在旅行中,旅客可以通过导游或酒店工作人员的指导,应对各种情绪和行为。

旅客心理学个人总结(一)

旅客心理学个人总结(一) 旅客心理学个人 前言 •旅客心理学旨在研究旅客在旅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对旅客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总结出以下关键点。 正文 1. 旅行的动机和期望 •旅客选择旅行的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寻求休闲放松、探索新文化、寻找刺激,或者逃避现实等。 •旅客的期望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希望获得新的体验和启发,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舒适和便利。 2. 旅途中的情感体验 •旅客在旅途中常常会经历各种情感体验,如兴奋、好奇、疲劳、焦虑等。 •旅途带来的情感体验往往与环境、对他人的认知和自身期望等因素密切相关。

3. 旅行前后的心理变化 •在旅行前,旅客可能会感到期待和兴奋,他们对于新的经历抱有一定的期望。 •旅行结束后,旅客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变化,如后悔、满足感、失落感或者对未来旅行的期待。 4. 旅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旅行可以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机会。 •通过旅行,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学习到适应新环境和处理挑战的能力。 结尾 •旅客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了解旅客行为和满足旅客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关注旅客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旅行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5. 个性对旅行行为的影响 •旅客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旅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人更倾向于冒险和探索,他们可能更喜欢独自旅行或尝试新奇的旅行方式。

•另一些人则更偏向于安逸和舒适,他们可能更喜欢跟随旅行团体或选择高档的旅行方式。 6. 旅途中的应对策略 •在旅途中,旅客常常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积极的心态、灵活的计划和合理的沟通。 7. 旅客心理健康的关注 •旅客的心理健康对于旅行体验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旅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如语言障碍、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等都需要得到关注和妥善处理。 8. 旅客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旅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策略。•通过了解旅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旅游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旅程、提升服务品质,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结尾 •旅客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和满足旅客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 •通过关注旅客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并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简介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在心理学界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下,近十几年来出现长足进步,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 本教程作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教科书,力求理论系统,知识扎实,涵容性大,实用性强。在结构体系和内容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专著之特长。本教程由三篇构成:第一篇为旅游消费心理篇,包括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知觉与旅游消费行为、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需要与旅游消费行为、人格与旅游消费行为、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社会因素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二篇为旅游服务心理篇,包括最富于“人性”的旅游服务、横向整体化服务与心理、纵向整体化服务与心理、旅游行业服务与心理、旅游服务员的职业心理素质。第三篇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篇,包括职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职工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各部分可自成体系,选择使用。 因课件需要,将教材导言设为第一章,各章依次排列。 本课程指定用书为《旅游心理学》,甘朝有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旅游心理学 第1章导言 第1节第一节 第2章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 第1节旅游行为的基本要素 第2节知觉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3章知觉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1节知觉的基本原理 第2节知觉的心理定式 第3节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4章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第1节学习什么 第2节怎样学习 第5章需要与旅游消费行为第1节旅游需要 第2节旅游目标 第3节旅游动机 第6章人格与旅游消费行为第1节人格的概述 第2节人格结构与旅游决策 第7章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第1节态度及其特性 第2节态度与旅游决策 第3节态度改变与旅游行为

第8章社会因素与旅游消费行为第1节社会限定因素 第2节社会决定因素 第9章最富于“人性”的旅游服务第1节对旅游服务的理解 第2节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 第10章横向整体化服务与心理第1节服务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第2节服务语言与旅游消费行为第3节服务项目、技术与游客心理第4节服务时间、时机与旅客心理 第11章纵向整体化服务与心理第1节服务初始阶段与旅客心理第2节服务中间阶段与旅客心理第3节服务终结阶段与旅客心理 第12章旅游行业服务与心理 第1节导游服务与心理 第2节饭店服务与心理

旅游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填空 1.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是: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诸如旅 行社、饭店、交通运输部门和景区组织在内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等人,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2.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a,认识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心理学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 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知觉。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3.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包括: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气质、能 力和性格。(四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过程(由例子选择):a,一般性决策:是指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 依据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因为这种决定是迅速的,不假 思索地作出的,似乎已经成了意志常规和习惯,因此也称为规范性决策。人们在旅 游活动和服务工作中,有相当多的决策属于此类。b,重大决策:往往需要花费相 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有关资料和考虑各种不同的方案。c,瞬时性决策:事先并 未经过考虑,而是因为人们受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的影响或广告的鼓舞而引发计划 之外的选择。 5.(例子判断)单一性需要:人们在旅游时,只会游览世界驰名的旅游景点,只会光 顾知名度高并能得到标准化服务的饭店,只会乘坐飞往各地的包机和开往各地的固 定时间的旅游列车,只会利用像北京、西安、广州等地的国际旅行分社等等。因为 这些景点、饭店、交通和旅行社能为旅游者提供可以预见的服务,会避免不愉快的 事件和风险。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 的向往和追求。即在旅游环境中,旅游者愿意游览以前没有游览过的景点,愿意坐 飞机而不是火车,愿意光顾不知名的旅店而不愿下榻具有能提供标准化的、熟悉的、享有盛誉的饭店。 6.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体的内在条件,即旅游需要(求 新、求实、求异、求美、求知、寻友、追宗归祖等);二是外在条件,即刺激(人 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交通/饭店、个人社交环境等) 7.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由例子选择):a, 知觉的选择性b, 知觉的组织性:接 近性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 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型一份子的倾向。如人们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常把 天津和北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相似原则,指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 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将其归类的倾向。如外国人把北京碧云寺、开封相国寺、 泰安的孔庙等都认为是庙,尽管它们有许多不同之处。又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 山归来不看岳”。封闭原则,是指若干刺激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有形成同一知觉形 态的倾向。如旅游者在遇到线路不完满,或信息不完整时,他们就会自觉采取行动 弥补不足,实现“封闭”。否则就心中不快,有可能暂缓或停止行动。c, 知觉的解 释性:即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刺激的觉察进行选择,并依靠一定的心理原则组织这 些刺激,这都是基于人们对刺激的解释。 8.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由例子选择):一、首次效应: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 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 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 象。首次效应先入为主,实际上已戴上了“有色眼镜”。第一印象好,对以后的 不良印象也不觉得反感,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以后良好的印象也会相形失色。正由

00188旅游心理学part3

旅游心理学知识点9-12章 自考120901K(00188 旅游心理学.甘朝有 第九章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一、旅游消费活动的准备和初始阶段 紧张感高涨和解放感高涨 二、游览阶段 心情激动,兴奋,先睹为快,再听讲解。其个性会显现出来。 三、结束阶段 迫切感和不安感。 从旅游者在各阶段的心态看,可归结为感受新奇,享受服务,实现愿望三点。第二节旅游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角色心理 一、旅游消费者的性别心理 1、男性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独立,粗狂豁达,坚定刚强,务实,好表现。 2、女性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胆却,狭榨,固执,心细,感情丰富,注意变化快。 二、旅游消费者的年龄心理- 1、儿童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A、从纯生理性消费需要逐渐发展为带有社会内容的消费需要。 B、消费情绪从不稳定发展到比较稳定。 2、少年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A、由成人感 B、旅游购买独立倾向开始确立,消费行为趋向稳定 3、青年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A、追求时尚,表现时代。 B、追求个性,表现自我。 C、追求实用,表现成熟。 D、追求档次,表现享受。 4、中年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A、注重实用 B、注重理性 5、老年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A、习惯性强 B、自尊心强 C、怀古忆旧强烈 D、注重方便和实用 三、旅游消费者的职业心理 1、职位较高的,追求高品位,高标准。 2、中等职位,指向社会接受性,对自己的形象倍加关注,追求情趣和格调。

3、职位较低,对安全和保险十分重视。 第三节旅游消费心理发展趋势 一、向综合性需要发展 二、向特色项目的需求发展 三、向自然与本色的需求发展 四、由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的需求发展 第十章旅游消费服务的概念与前提 第一节旅游消费服务的含义 一、旅游消费服务的含义 是旅游业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各种表现形式,在为旅客提供能够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过程中,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产生一种精神的心理效应,从而触动旅客的感情,唤起旅客心理上的共鸣,使旅客在接受服务的工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进而乐于交流,乐于消费的一种活动。 1、触动游客感情的服务 2、质量体现在主客身心上 3、全方位的动态过程 二、旅游消费服务的性质 1、服务行为的独立价值性 2、对消费的辅助性功能 3、独特的时间性价值 4、标准化,规格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5、特殊的转移性 6、生产与服务的时间紧密性 7、可观察性 第三节旅游消费服务的先决条件 一、客我交往:服务人员同游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意愿,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1、常见的影响:所服,提示,诱导。 2、特殊性:不稳定性,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有利性,主观性。 二、客我直接接触(看书中的区间图) 第十一章优质服务与服务心理 重点:优质的服务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节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服务态度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 服务人员应以下个人素质 1、明确的角色意识 2、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辨别力 3、出色的表现能力 4较强的感染力 二、良好的服务态度

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旅游行业—旅游者心理研究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了解旅游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旅游专业实践活动展开对旅游心理活动的研究。 3.能力目标: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并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一节旅游心理学概述 一、旅游心理学的含义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旅游活动中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具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包括饭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餐饮烹饪专业、会展管理专业等)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者心理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旅游者心理与行为是指旅游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为实现预定旅游活动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这些反应活动包括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学习、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者人格等。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选择哪个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确定什么样的旅游内容,采取何种方式旅游,逗留多长时间,选购何种旅游商品,决定花费的多少等,其中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旅游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判断。旅游心理是旅游者根据自身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它支配着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并通过旅游行为加以外现。 2.旅游工作者心理 在了解旅游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旅游心理学要在酒店服务、导游服务、旅游商品服务和旅游交通服务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即在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体、学、悟、疗等诸方面,总结出迎合旅游者心理的服务规律,帮助旅游工作者有效地开展工作,争取最佳的服务效果。旅游服务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体力脑力负荷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压力大、工作要求高、与旅游者处于互动关系中等特点,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服

旅游心理学教案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过程与方法: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心理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进一步研究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感悟心理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授课方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旅游心理学》,ppt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过程与方法: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心理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进一步研究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感悟心理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授课方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旅游心理学》,ppt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