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是ERP中管理间接费用的两个常用和主要的工具.间接费用Overhead 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认定的方法归集到生产或销售的费用.因此间接费用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和成本对象相关的概念而较少是成本要素的概念.这和我们通常的理解多少有些出入.譬如销售费用是财务会计中三大期间费用间接费用之一,但是如果某笔销售费用比如交际应酬费可以直接认定到销售定单或市场细分,那它在ERP管理会计中就不再是间接费用了.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类似于企业内部“部门”的概念,但在管理会计中它主要用于成本控制的目的.将公司按照成本中心分割,可以实现对于责任区域的成本计划,认定,控制和分摊.和其他成本对象相比,成本中心具有比较稳定,变化较少的特点.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将所有成本中心按树状层次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了成本中心组织结构.

两种成本结转方法的比较

成本中心看似简单,但是要在现实企业中真正实现通过成本中心控制成本流明确责任是复杂和困难得多的.因此在ERP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工具.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围绕成本中心成本的结转的.在开始罗列这些工具之前,我们想通过比较两种成本结转方法来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的比较承接上一章ABC船运公司的案例.如图一,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如何将集装箱轮的费用合理地结转到航次上”这个问题的.

1.按统计指标分摊成本

统计指标被用于刻画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某些特性,例如各成本中心的职员人数,办公室面积,船舶的吨位或箱位,航次的航程天数和箱天数等等.统计指标主要应用于: 1.作为成本内部分摊的标准.2.计算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关键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统计指标的值可以在ERP系统中手工输入和批输入,也可以从ERP物流信息系统LIS中通过集成

取得.

图一中航次0011E/0012W航程天数17天,航次0013E/0014W航程天数12天.长江轮成本中心汇集了各种费用之后,系统在月末将所有费用按17:12的比例自动分摊到了这两个航次上.分摊成本的方法是一种较为习惯的做法,它的优点在于直观和简单,而且分摊的结果也较客观.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实际成本被简单地分摊下去,我们因此缺乏效率,价格和责任的成本分析.举个例子来说,上例中如果长江轮本月只执行了一个航次0011E/0012W 17天,那么所有的长江轮费用都被分摊到了该航次上,实际上本月该航次过高的费用和航次的经营情况是无关的,长江轮运力使用不足所造成的损失被完全转嫁到了航次以及随后的托运单中去了.所以成本分摊方法的问题是分析能力的不足.

2.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方法

作业描述了一个成本中心对于其他成本中心或内部定单提供的工作和服务,这种工作和服务是该成本中心的产出,在耗用了企业的各项资源后,成本中心通过提供作业实现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将价值转移到了企业价值链的下一环.

比如图一中长江轮给各个航次提供的航程运载就是长江轮成本中心提供的作业,这项作业的计量单位是“天”.我们在系统中为该作业计算了一个作业价格,该价格一般是系统根据成本中心在通常的产能利用率下和在通常的费用支出计划下计算出来的.根据这个作业价格和实际作业量,成本被分别结转到了航次中.

对于长江轮成本中心,企业既有投入也有产出,两者是不平衡的,系统自动将这之间的差异分离成各种差异类别,不同的差异类别的产生是有不同的原因的,我们因此可以追查成本偏离目标的责任.比如费用投入的价格差异是由采购价格波动造成的,费用投入的数量差异是由可变成本的使用效率变化造成的,产能差异运力差异是由产能使用不足造成的.量化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成本控制的风向标.

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该方法的理论和操作较为复杂,而且必须先做成本中心和作业的计划,否则差异是无从谈起的.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ERP系统提供了众多结转成本的工具,企业实际选用哪几种将视乎成本流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层的目标而定.

成本中心业务

1.重过帐Reposting

重过帐主要的作用是更正原先错误的或者简化的成本流.比如财务会计在做费用凭证时输错了成本中心,而成本中心不是财务会计凭证的关键字段,所以可以由成本中心会计在成本中心模块中做重过帐,而不去影响财务凭证.另外象电话费这样的费用,财务会计记帐时可能习惯输成一行,成本中心是一个公共成本中心,这样成本中心会计需要根据清单,将费用从该公共成本中心重过帐到各相关成本中心.技术上这种类型的重过帐有两种:一种是参照某张财务会计凭证行项目的重过帐,另一种是不带参照的重过帐.两种方式的成本流都是初级成本要素的形式.

此外,对于直接作业分配,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重过帐用于更正错误.

2.直接作业分配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

即上文“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中心对其他成本对象提供的作业是可以明确计量的情况下的成本分配.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流是次级成本要素的形式.直接作业分配既可以是在成本中心会计中输入,也可以是在工票确认参见产品成本章节或工时单Time sheet过帐时自动产生.

3.非直接作业分配In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

在某些情况下,成本中心提供了多少作业是可以明确计量的,但是具体这些作业是为哪

些成本对象服务的是无法计量的,或者即使可以计量但是太花时间以至于成本太高.比如我们可以记录下质检员检查测试存货所花的小时数,但是如果要记录这些时间具体是花在检测哪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上却太费事费力了.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非直接作业分配.非直接作业分配是记录下该成本中心提供的作业量,在期末根据某种标准比如统计指标将作业分配到各种接收服务的成本对象上.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连成本中心提供了多少作业也不可以明确计量.这时候可以定义成本流接收方的统计指标和作业之间的换算权重来间接计算作业量. 以计算出来的作业量来分配发送方成本中心的成本.

4.不分配作业过帐Posting Non-Allocatable Activities

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成本中心的费用完全不依赖作业分配到其它成本对象上去.但是该成本中心的费用和绩效却和某作业相关,这时需要记录这种作业量,以利于通过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以及差异分析来控制该成本中心的费用.这时可以用不分配作业的形式,只记录下作业量而不使用作业来分配成本.比如某培训登记中心的费用和绩效和接听电话数量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费用却不需要通过电话数量进行结转,所以可以采用不分配作业的方式记录下电话数量,只作为培训登记中心差异分析和绩效考核使用.

5.实际=目标作业分配Target = Actual Activity Allocation

实际=目标作业分配是一种特殊的非直接作业分配.实际作业量是根据计算接收成本流的成本中心的目标作业量消耗获得的.目标作业量消耗是根据作业量或经营率调整后的计划作业量消耗.举例来说,某成本中心B计划100个小时的作业B1,按此计划对成本中心A的作业A1的固定消耗是500个小时,可变消耗是500个小时.如果B实际的B1作业量是90个小时,即90%的经营率,对于A1的目标作业量消耗就是:500 + 50090% = 950 小时.这950个小时的作业A1就作为实际作业,将成本从A结转到B.

业务2,3,4,5都使用了作业的概念,都需要做成本中心和作业的计划以及计划作业价格的计算.它们也都提供象上文所讲的差异分析工具来分析和控制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

6.分摊Assessment.

即上文成本结转方法比较中的成本分摊方法.成本分摊的规则可以有很多,比如根据统计指标,根据百分比,根据权重,根据固定金额等等.我们在系统中将分摊规则定义在一个重要的参数:分摊循环中.分摊循环是多行的.每一行中都定义了分摊成本流的发送方,接受方,分摊规则等内容.在月末我们指定需要执行的循环,系统自动完成分摊的全过程.分摊使用的是次级成本要素.

7.分配Distribution.

分配和分摊极为类似.分配的不同是它只处理初级成本要素,而且分配后的成本流仍然保持原成本要素.因此分配被经常用于类似水电费,房租等特定成本要素的分配过程.而分摊往往是将某个服务性成本中心的所有费用都以新的形式次级成本要素分配出去.

8.预提费用-百分比法Accrued Costs:Percentage Method

有些费用出现在某个会计期间,但是它们覆盖了若干个会计期间比如整个会计年度.比如年底的双薪或奖金.在管理会计里为了防止费用不恰当的波动,可以使用预提费用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百分比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预提费用方法:预提费用如预提双薪或奖金以某个实际费用如月薪为基准,按一定的百分比比如%计算金额.该成本流从一个特殊的预提费用成本对象如某个特定的成本中心或内部定单流入各实际承担费用的成本中心如各部门.当预提的费用实际发生时如年底发双薪或奖金时,成本流从财务会计直接流入该特殊的预提费用成本对象,该成本对象的差异将用于分析.

9.预提费用-目标成本法Accrued Costs:Target = Actual Method

另一种预提费用方法称为目标成本法.如果某些需要预提的费用和作业量相关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目标成本是根据作业量调整后的计划成本.举例来说,某成本中心计划100个小时的作业,固定费用500元,可变费用500元,如果实际作业量是90个小时,即90%的经营率,目标成本就是:500 + 50090% = 950 元.使用目标成本法预提费用时本月就预提950元该费用.成本流的走向和百分比法是一样的.

上文我们介绍了9种成本中心业务,实际上还有一些业务,限于篇幅不再介绍.而计划和实际作业价格的计算以及差异分析会在产品成本章节中做详细介绍.总之成本中心会计既不是想当然中的容易也不是上文中乍一看那么复杂.它是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它体现了ERP的一个目标:As simple as possible, as complex as needed

内部定单

和成本中心类似,内部定单也是一种成本对象,我们可以对内部定单进行成本的计划,认定,控制和分摊.和成本中心不同的是内部定单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它不是一种组织机构,而是一个个小的项目Project.一次市场促销活动,一次公司聚餐或者一次内部培训都可以是一个内部定单.在系统中什么时候使用内部定单,又在什么时候使用项目,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考虑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外还需要考虑管理层对于它们的管理要求.毕竟管理也存在成本效益原则.

状态管理

一个内部定单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从你创建它开始到你关闭它结束.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事件会发生在这个内部定单上.比如,成本将被计划,过帐和结算.状态管理是通知我们在这个内部定单的生命周期里目前已经到达了哪个特定的阶段,同时它还控制了在某个特定阶段哪些业务是可以执行的.

在标准系统中设置了四种系统状态:创建,释放,技术性完成和关闭.每个系统状态只允许某些特定的业务,比如你不能够在定单创建阶段对它进行实际成本过帐.改变一个内部定单状态本身也是一种业务.它是在定单的主记录维护里实现的.

如果标准系统状态还不够细致,我们可以创建自定义状态来对状态做进一步细分.系统状态和自定义状态共同决定那些业务是可以被执行的.一个状态可以:允许某种业务,带警告允许某种业务或者禁止某种业务.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对较高成本的内部定单在释放前走一个计划审批流程.标准系统状态“创建”是允许“释放定单”这个业务的.为了限制标准的系统状态,你可以创建一个“未批准”的自定义状态作为初始状态来禁止释放该类定单.只有当“系统状态/自定义状态”的组合是“创建/批准”时定单才能够被释放从而可以发生费用.

你还可以对自定义状态定义状态相关的主数据字段选择和权限.前者允许你在定单的生命周期里控制不同阶段的主数据字段状态.比如某些字段在定单释放以后就不能被更改.后者允许你定义在定单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哪些用户被允许对它做哪些业务.

内部定单业务

1.重过帐

内部定单的重过帐和成本中心重过帐类似.

2.直接作业分配

内部定单只能作为直接作业分配的成本接收方,或者说成本流入方.上文中大多数成本中心业务,内部定单都可以作为成本接收方,本文不再赘述.

3.间接费用法Overhead Costing

间接费用法是指通过基于百分比或基于数量的间接费用率将间接费用附加到适当的成本对象上.计算的基数通常是那些能直接认定到定单上的初级成本要素.在制造业,基数往往是人工和材料成本.间接费用法的计算规则和成本流规则都维护在一个重要参数里:成本核算单Costing Sheet.通过间接费用法间接费用从发生这些费用的成本中心或内部定单结转到了适当的成本对象上如内部定单.上文中预提费用的百分比法是一种特殊的间接费用法.

4.结算Settlement

内部定单通常被用来作为成本的临时收集器和计划,控制和报告流程的支持工具.当内部定单所代表的任务完成后,成本将被结转入它们的目的地成本中心,WBS要素,市场细分,等等.这个过程被称为结算.图2即描述了以定单为中心的成本流以及结算的意义.

在结算时,一个定单累计的部分或全部成本被结转到一个或几个接收成本对象上.我们可以处理单个定单的结算,也可以集中处理一组定单.结算接收方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如图二所示,结算到固定资产和总帐科目是外部结算,因为财务会计因此将被更新.这是由内至外过帐的一种形式.而结算到图中其他对象则是管理会计的内部结算.

我们可以不改变成本要素来进行结算,也就是说原来流入内部定单的是什么成本要素,现在结算出去也用什么成本要素.这使得我们可以追踪成本流详细的原始形态.或者,我们可以使用结算成本要素来结转成本.这样我们可以在很容易地知道哪些成本是通过内部定单结算结转到接收方的.无论采取上述哪种结算方法,结算完成后,定单发生过的成本仍然是可见的.这使得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分析和报告内部定单的成本信息.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于不同的成本要素组定义不同的结算规则.这使得我们可以选择将内部定单累计的有些成本资本化,而另一些成本费用化.

维修工单内部订单结算问题解决经验

维修工单内部订单结算问题解决经验 ERP系统中维修工单及内部订单等月末结算是财务月末结账,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结算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ERP(如SAP)数据的准确性的好坏,同时会对前端业务后续操作带来很大影响。 财务人员在检查工单、内部订单结算结果中发现如下问题: 1)部分工单、内部订单(实际型:需要结算)全部未进行结算,如:XX项目订单:300000XXX、300000XXX;临检工单:61001XXXX. 2)工单、内部订单实际发生和转出金额异常(即借方发生≠贷方转出). 具体细分情况: a.工单、内部订单部分未结算。跨月连续发生费用的工单,并没有按月进行结算,有部分月份遗漏结算操作。如:640000XXX; b.通过内部订单调整办公费用结算金额,导致订单贷方发生额产生异常。如:810000XXX、810000XXX; c.月末进行了工单、内部订单结算,之后又发生了费用调整,未再次进行结算。导致订单仍有余额。如:61000XXXX; d.手工调整需要输入订单的科目且无具体订单号对应时,随机选择订单号。导致订单余额异常。如:64000XXXX; 3)未进行正确结算的工单类型较多,维修工单、营销、安监、办公用品等。 相关影响: 对ERP系统影响:因工单、内部订单的不正确的结算,单从ERP系统数据的角度看,将导致成本中心费用报表数据异常(大量发生的费用仍然留在工单和订单上),无法对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将导致前端业务部门无法对工单、内部订单以及相应的采购订单、采购申请进行关闭处理,给日后正常业务进行带来困扰。 处理过程 1)通过相应培训,使各单位财务业务部门认识到工单、内部订单月结在整个月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正确的月结对系统及数据的重大影响。 2)制定相应的财务业务操作规范。

内部订单

本文主要讲述CO模块关于内部订单(internal order)的概念、类型以及业务上的应用。内部订单不同于我们通常讲的采购订单、销售订单和生产订单。内部订单只是SAP内部用语。无论它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用来进行计划、预算、分摊和结算企业内部特定的项目或者任务。内部订单作为一种收集成本的对象,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 作为一种对象,那么它在系统内就有类型之分。因目的不同,可以将内部订单定义成不同的类型。其参数文件的配置决定了其功能不同。系统内将内部订单分成两类:统计型和非统计型。 统计型订单只起统计作用,主要用于出具报表。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实际的成本对象。如果在创建内部订单主数据时,指定了实际过账的成本中心。那么,在统计型订单过账的时候,就被结转到该成本中心。如果没有指定实际过账的成本中心。那么,在统计型订单过账的时候,系统会要求输入一个实际过账的成本中心。所以,统计型订单是不需要维护结算规则的。非统计型订单就是实际过账的成本对象。此时的功能就和成本中心相同了。因为它是一种实际结算的成本对象,所以需要维护结算规则。 1)预算参数文件(budget profile) 时间框架(time frame):过去和将来表示对能做预算跨越的年度。开始不填的话缺省为当前年度。总计值表示跨年度总计值。年度值表示做年度预算。 货币折算:综合预算(currency translation:overall budget):汇率类型缺省为之前在系统定义的M。根据中国最新会计准则,企业在日常外币业务处理中需要采用交易日生的即期汇率,将外币折算成本位币金额入账。如此一来,就需要每天在系统内维护汇率。M表示当期平均兑换汇率。就是说如果汇率波动不大,可以采用与交易日即期汇率相近的汇率折算。

成本中心内部订单成本流等理解

1.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是SAP系统中管理间接费用的两个常用和主要工具。 2.间接费用(Overhead)指不能通过直接认定的方法归集到销售或生产的费用。 3.常用的两种成本结转方法: a.成本分摊 b.作业认定和差异分析 4.成本中心业务: a.重过账(Reposting) b.直接作业分配(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 c.非直接作业分配(In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 d.不分配作业过账(Posting Non-allocation activities) e.实际=目标作业分配(Actual=Target Activity Allocation) f.分摊(Assessment) g.分配(Distribution) h.预提费用-百分比法(Accrued Costs-Percentage Method i.预提费用-目标成本法(Accrued Costs-Target Actual Method) 5.内部订单的状态管理 SAP系统设置了四种标准的内部订单状态:创建,释放,技术性完成和关闭 6.内部订单业务: a.重过账(Reposting) b.直接作业分配(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 c.间接费用法(Overhead Costing) d.结算(Settlement) 成本流:

成本流即管理会计凭证。管理会计凭证记录了什么性质的成本从哪里流向哪里。 借:成本的流入 贷:成本的流出 管理会计凭证只有借贷双方都是成本对象时,才会平衡。 成本流的几种形式 1. 凭证入账 会计分录时,如果科目与收入,成本或费用相关,则系统除了会产生会计凭证外,还会生成管理会计凭证,记录成本流流向的成本对象。 2. 分摊 按照设定好的分摊规则,将某个成本中心的成本分摊到其他成本中 心。 3. 结算 将费用结算到成本中心或获利分析 成本要素 描述管理会计中成本流的性质。 1. 初级成本要素 即财务会计中的损益类科目。 2. 次级成本要素 描述管理会计内部各成本对象间成本流转时的成本性质。 成本对象 1. 成本中心:Cost Center,比较稳定,变化较少

SAP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CO) 1、成本控制范围:用于在企业范围内成本核算信息的统一规划和控制。在SAP系统提供的成本控制范围内,可以方便地对其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信息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一计划、记录和任意分组统计。 成本要素:在SAP系统中主要有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这两大类成本要素,初级成本要素源于会计科目表。 2、初级成本要素: 每一个初级成本要素都对应一个总帐损益类帐户 输入源自于公司外部的直接成本-所有损益类帐户的财务数据都要通过初级成本要素输入到成本中心。 3、次级成本要素是会计科目表中所没有的,只会在管理会计中使用,一般用于费用分摊和作业的结转。每一个次级成本要素都只在CO内部起作用而不影响FI过帐,主要用于成本分配,结转中使用。 次级成本要素有多种类型, 其中一种次级成本要素(43)会与作业类型相联系,另外一种用于作业分摊(42)。 4、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企业内的最小职责单位,是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接收者。创建成本中心主数据时必须将每个成本中心分配给标准层次结构的某个节点,标准层次结构反映了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成本中心组与成本中心组之间的关系。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成本中心组,当然除了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成本中心组之外,还可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层次之外自己定义需要的成本中心组。 5、内部订单:内部订单用于计划、收集、监视和结算在公司内部进行的特定操作或任务。 内部订单可用于不同的目的。这种功能分类反映在不同的订单类型中,其属性定义了在系统中处理订单的方式。SAP系统内内部定单分为两类:实际定单和 统计性定单。统计性定单, 例如用项目内部订单来管理在建工程,在月末无须结转成本。 6、内部订单的常规类型包括: 间接费用订单:费用订单用于归集特殊事件和临时项目成本的对象。费用订单主数据创建的同时可以维护结算规则,也可于费用订单结算前维护结算规则。费用订单分统计性费用订单和真实费用订单。若是统计性费用订单则不用维护订单结算规则,因为统计性费用订单只用于报表分析的用途。 投资订单;用于监视在固定资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建造存储设施。 7、内部订单主数据:内部订单主记录有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中包含有带预定义字段组的标签页。可以在“自定义”中更改标签页的标题,还可以单独地将字段分配给标签页。标准的订单主记录数据布局具有下

SAP FI CO Reading RepositorySAP财务成本知识库

SAP FI/CO Reading RepositorySAP财务成本知识库 目录 前言. 一、SAP FI/CO 模块设置 二、SAP R/3 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性浅释--主数据概念篇 2.1 总账主数据 2.2 供应商主数据 2.3 客户主数据 2.4 商品主数据 2.5 固定资产主数据 三、SAP R/3 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性浅释--总帐等概念篇 3.1 科目表的建立及分配 3.2 统驭科目 3.3 凭证的输入规则 3.4 凭证的类别 3.5 记帐码 3.6 凭证号码的产生 3.7 记帐期间变式,会计年度与特殊期间 3.8 初级成本要素与次级成本要素 3.9 分配与分摊 3.10 统驭科目 3.11 SAP的凭证类别 3.12 特殊总帐标记 3.13 税类型 3.14 成本控制范围 3.15 成本要素 3.16 次级成本要素 3.17 成本中心 3.18 内部订单 3.19 内部订单的常规类型 3.20 内部订单主数据 3.21 作业类型 3.22 作业价格 3.23 统计指标 3.24 利润中心 3.25 费用分摊 3.26 成本中心费用计划 3.27 成本中心作业量计划 3.28 物料主数据 3.29 物料清单(BOM) 3.30 工艺路线 3.31 产品成本核算 四、三类凭证的产

4.1 GR/IR(分为购销与代销) 4.2 MM物料管理模块 4.3 SD销售与分销模块 五、SAP零售模块存在的问题 5.1 代销的结算 5.2 退货单价的确定(退还供应商) 5.3 分录借贷顺序 5.4 收入的提早确认 5.5 特殊期间较难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协调 5.6 利用利润中心产生负债表 5.7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六、FI 财务会计-事务码 七、备注 前言 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目前,在全球有120多个国家的超过24,450家用户正在运行着84,000多套SAP软件。财富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SAP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并在多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法兰克福和纽约证交所。SAP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同中国的国营企业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995年在北京正式成立SAP中国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广州、大连分公司。 作为中国市场绝对的领导者,SAP 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同中国的国营企业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995年在北京正式成立SAP 中国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广州、大连等分公司。10年间,SAP 本着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知识同中国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宗旨,充分满足了中国企业追求管理变革的要求。SAP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推出适应企业管理需求和符合企业行业特点的商务解决方案,并汇同合作伙伴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管理改革,增强竞争力。作为中国ERP 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 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年度业绩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 SAP(ERP)德文:systeme, anwendungen, produkte in der datenverarbetung 英文: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 中文: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产品的简称 SAP Business Suite 当前SAP公司的主力产品包,里面包含了mySAP ERP, mySAP CRM, mySAP SCM .... 几乎是SAP的所有东东。如果购买的是此种许可证,就意味着几乎可以用SAP的所有产品的功能--某些特定行业的特定引擎(Engine)除外。 mySAP ERP主要就是以前的SAP R/3加上SAP最新的集成平台SAP Netweaver。

mySAP CRM
之所以叫mySAP CRM而不是SAP CRM,就是为了突出SAP的CRM产品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灵活可配置的……所以叫”my***“,mySAP CRM主要就是包括SAP的CRM产品功能包(Logic Box)再加上SAP最新的集成平台SAP Netweaver。 SAP Netweaver是SAP最新的集成应用平台,一方面SAP用这么一个平台来集成SAP 与非SAP(Oracle,Siebel, ...)应用系统;另一方面SAP把一些各个系统都可以通用的功能放入此平台中,如SAP门户(SAP Portal)可以访问各种SAP应用系统(ERP, CRM...)

成本收集器与订单对比

成本收集器作为成本对象,主要应用于按期间进行成本核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把产品创建为成本收集器,实际成本的收集和差异的结算全部按照成本收集器进行处理,财务的成本分析也针对成本收集器进行。 成本收集器是按期间核算,生产订单可以按期间也可以完全结算,也就是per和full。 一.在创建生产成本收集器之前,为什么要先创建标准成本估算? cost collector是用于Repetitive Manufacturing的,平时生产不开production order,等产成品出来才使用MFBF倒冲原材料. Cost collector会收集target cost和actual cost并且比较两者差异,所谓的target cost 就是标准成本, 产成品的标准成本包括料(从Production version带出,一般对应到一个BOM,其实就是当你使用CK11N估算时那时所有原料的单价和数量之和, 如果物料主数据或BOM有scrap,这个也会算上, 如果BOM component 有group,会根据一定的百分比算出),工(activity type的作业价格,一般对应到生产人员工资), 费(一般指各种制造费用),那时的三者之和就作为当期计划成本(目标成本) . 通常会使用CK24 update到产成品主数据,就是标准成本 二.在更改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后,再进行倒冲,但是作业类型所带的成本还是会到原来的工作中心带的成本中心去。如果我将原来的标准评估删除后,对原来已经倒冲的凭证进行reverse的话,则会提示“没有可以用的工序”。标准成本评估与时间有关系吗? 更改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后, 类型所带的成本还是会到原来的工作中心带的成本中心去,Why? 首先你使用Ck84_99看下,CK11N后会记录当时所有原料的价格,MAF 和LAB价格(从routing的工作中心带出). 从SAP底层分析下结果.使用CK11N后,首先产生一7开头的内部订单,SE16在ONR00 table中可找到OR0000007XXXXX,所有的内部订单都在此,.然后CKIS会记录下料工费在你估算时的价格和数量 (Ck84_99). KKF6N看到的total tgt就是抓这儿的数据,我们知道KKF6N产生的差异不过是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然后CK11N和KKF6N还会在KEKO表中记下两比记录.通常从routing里得到的LAB 和MAF是内部自动产生的, 价格记录在表COSS中, 查看时在内部订单前一定要加前缀OR0000007XXXXX, 原料实际消耗在MSEG(物料凭证表中),也可看COSP(CO凭证表它们是一致的).KEKO和AUFK是通过prod. process number关联, CKIS和KEKO是通过cost estimate no关联的. 生产总差异=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和实际价格 所以你在更改工作中心后,只要CKIS的数据没变当然还抓原来的,你必须使用CK11N重新计算,而且这动作不是随便做的,一般在月结后下月开始在估算,否则当月差异………….,还有通常你在当月使用CK11N会提示物料主数据已经有td cost , 你必须删除它, 这时才会生效 如果将原来的标准评估删除后,CKIS和KEKO的那边当期的cost variant是标准成本变式的东东没了(cost collector是PREM),当然MFBF或Reverse会不成功(MFBF时要求一定要有标准成本). 三.另外如果SAP这样设置都按照标准成本评估的工艺路线和BOM来下线倒冲,而不是按照新的已经更改过的routing和BOM来倒冲的话,这样的逻辑应该怎样解释? 你更改过routing或者BOM后,除非:1,你C223另做生产版本再为它create a cost collector. 2 .CKR1原来的std cost就是update CKIS 和KEKO 记录,再CK11N否则当然永远是抓原来的数据 上面的逻辑我想应该很清楚了, 我曾写过这方面的报表,从数据库这层研究过cost collector的流程, 还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使用KKBC_PKO, KKBC_ORD(对cost collecot, 实际上和KKF6N) ,就是如果cost collector一年都在使用,但是每月都在变动产成品的std cost, 看报表出现比如11.1号如10月没结算target cost在11.1号那时出现不了,结算后才OK , 后来找到了notes 540376打了补丁OK . 问题在于,如果我看整年的cumulated total tgt cost, 到底是使用当月的target cost* total qty , 还是每月的target cost * monthly total qty 再累加.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 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是ERP中管理间接费用的两个常用和主要的工具.间接费用Overhead 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认定的方法归集到生产或销售的费用.因此间接费用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和成本对象相关的概念而较少是成本要素的概念.这和我们通常的理解多少有些出入.譬如销售费用是财务会计中三大期间费用间接费用之一,但是如果某笔销售费用比如交际应酬费可以直接认定到销售定单或市场细分,那它在ERP管理会计中就不再是间接费用了.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类似于企业内部“部门”的概念,但在管理会计中它主要用于成本控制的目的.将公司按照成本中心分割,可以实现对于责任区域的成本计划,认定,控制和分摊.和其他成本对象相比,成本中心具有比较稳定,变化较少的特点.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将所有成本中心按树状层次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了成本中心组织结构. 两种成本结转方法的比较 成本中心看似简单,但是要在现实企业中真正实现通过成本中心控制成本流明确责任是复杂和困难得多的.因此在ERP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工具.这些工具大部分都是围绕成本中心成本的结转的.在开始罗列这些工具之前,我们想通过比较两种成本结转方法来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的比较承接上一章ABC船运公司的案例.如图一,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如何将集装箱轮的费用合理地结转到航次上”这个问题的. 1.按统计指标分摊成本 统计指标被用于刻画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某些特性,例如各成本中心的职员人数,办公室面积,船舶的吨位或箱位,航次的航程天数和箱天数等等.统计指标主要应用于: 1.作为成本内部分摊的标准.2.计算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关键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统计指标的值可以在ERP系统中手工输入和批输入,也可以从ERP物流信息系统LIS中通过集成

SAPCO中成本核算详细配置操作过程

SAPCO中成本核算详细配置操作过程 1. 配置成本元素(Cost Elements) 成本元素是用于记录和跟踪成本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是费用、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等。在SAPCO中,配置成本元素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Element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Elements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元素。 -输入成本元素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元素。 2. 配置成本中心(Cost Centers) 成本中心是组织或部门的一个单独单位,用于跟踪和管理成本。在SAPCO中,配置成本中心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Center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Centers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 -输入成本中心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中心。 3. 配置成本对象(Internal Orders)

成本对象是用于跟踪和控制一些特定项目或任务的成本的对象。在SAPCO中,配置成本对象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Internal Orders -> Master Data -> Order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对象。 -输入成本对象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对象。 4.配置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关联 在SAPCO中,成本中心可以与内部订单相关联,以便在成本核算时进行更精确的跟踪和分析。配置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关联,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Center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Centers -> Direct Activity Allocation -> Order”。 -选择成本中心和相关的内部订单。 -输入相关的活动类型和分配数量。 -确认并保存配置。 5. 执行成本分配(Cost Allocations) 成本分配是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成本中心、成本对象或其他成本项目的过程。在SAPCO中,执行成本分配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组织结构

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组织结构 【原创版】 目录 1.SAP 系统中的成本中心组 2.成本中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3.成本中心组的划分原则和查询方法 4.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成本中心与内部订单、成本流、成本要素、成本对象的关系 正文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SAP 系统作为企业管理软件,在成本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功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 SAP 系统中的成本中心组。成本中心组是成本中 心的集合,可以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需要,将不同的成本中心划分到不同的组中。在 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组的创建、修改和查看等操作遵循 一定的命名规则,例如:1-创建,2-修改,3-查看。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成本中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在 SAP 系统中, 成本中心是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企业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划分。成本中心的建立和分配可以按照组织结构的需要进行,以确保费用记账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成本中心组的划分原则和查询方法。在划分成本中心组时,企业需要考虑成本中心的性质、功能和用途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同时,企业可以通过 SAP 系统查询成本中心组 的相关信息,例如:成本中心组的名称、编号、所属组织等。

此外,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成本中心可以用于管理间接费用,包括资产折旧、维修费用等。通过将这些费用分配到不同的成本中心,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为定价、预算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成本中心与内部订单、成本流、成本要素、成本对象的关系。在 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是内部订单和成本流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成本要素是构成成本中心的基本单位,而成本对象则是成本中心中的具体对象,如产品、服务等。通过这些概念的相互关联,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划分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有效地管理间接费用,提高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精度和效率。

sap财务试题及答案

SAP 项目财务管理最终用户培训测试题 作者: 日期: 版本: Versio n 模块:财务管理 公司: 文档目的 此文档主要目的是所有参加培训的最终用户对于 SAP 系统概念、系统操作掌握程度进行测 试。(考试包含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总共考试时间为 2小时。)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10题,每空2分,共20分) 1•、以下项目中哪个是财务会计总账( GL )模块的主数据 (D ) A 、会计凭证 B 、物料主数据 C 、供应商主数据 D 、会计科目 2、以下科目,在会计科目创建时需要维护成统驭科目的是: (B C ) A 、银行存款 B 、应付账款 C 、固定资产 D 、应交税金 3、查询应付账款余额的 T-CODE : ( A ) 4、在SAP 系统中,票据业务的记账码为。 A 、 09 B 、 29 C 、 39 5、 以下资产主数据中的字段,可以确定资产折旧费用归属于哪个部门、单位或项目的是: (AD ) A 、内部订单 B 、资产分类 C 、责任成本中心 D 、成本中心 6、 可独立出具财务三大报表的组织结构是:( AB ) A 、公司代码 B 、利润中心 C 、成本中心组 D 、成本中心 7、 以下用于内部资产调拨入账的事务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 D ) A 、 100 B 、 110 C 、 250 D 、 150 &会计凭证上决定凭证过账到哪一期间的日期是: (B ) A.凭证日期 B.记账日期 C.资产价值日 D.起息日 9、 可以用来管理一个专项费用或市场促销活动的是:( B ) A 、生产订单 B 、内部订单 C 、成本中心 D 、利润中心 10、 以下项目中哪个是 CO 模块的主数据:( A 、C ) A 、内部订单 B 、物料主数据 C 、成本中心 D 、会计科目 二、填空题(共3题,每空2分,总共20分) 1、银行自动对账方式分别是: __A 按票号_、 _______ B 按往来单位_和 —C 按金额 工对账两清标示是—Y __________ 。 部门: 姓名: 上机操作ID : 分数: A 、 FK10N B 、 FS10N C 、 FD10N D 、 FBL5N (A 、B 、C ) D 、49 ,手

SAP成本要素会计和成本中心会计知识点汇总

成本要素&成本中心 Balance sheet accounts资产负债表科目 Adjustment Accounts调整科目 Income Statement Accounts损益科目 Fixed asset固定资产 Primary Cost Elements初级成本要素 Secondary Cost Elements次级成本要素 (补充:开启物料帐OMSY) 1.CO和FI如何关联在一起的? 答:由简图可以看出,CO与FI是通过初级成本要素和与损益表科目之间的对应而关联在一起的。 2.成本要素会计的职能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1)成本要素会计相当于成本核算的骨骼搭建,只有恰当创建成本要素才能进行后续产品成本核算, 以及在成本中心会计和利润中心会计中进行成本分析。 2)包含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 a)初级成本要素,是CO和FI的桥梁,是两个模块实现集成的基础 b)次级成本要素,CO模块专用,其功能相当于FI的会计科目

3.CO模块是内部管理会计,用于出具报表、提供相关信息给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 4.初级成本要素绝大部分是损益类科目转换而来的,少数情况也会对应资产负债表(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也可以创建为触及成本要素,OKA7创建固定资产成本要素,资产类别90) 5.成本要素类别 6.次级成本要素反映的是内部费用(成本流)、作业类型和内部订单(科目表不显示次级成本要素)(次级成本要素不具有可追溯性,全部根据要求进行定制新建) 7.成本中心会计的准备: 1)OX06定义成本控制范围 2)OX19把公司代码分配给成本控制范围 3)OKKP在CO模块维护成本控制范围,并激活成本控制范围组件 (如果OKKP里面的成本中心标准层次没有维护,创建成本中心的时候会出现报错) 2.KANK维护成本控制范围的编号范围:复制现有数据即可 单个维护初级成本要素(有两种方法) 1.方法一:KA01创建初级成本要素(KA02更改、KA03显示、KA05显示更改、KA04删除、KA06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缺点:这样创建的前提是已经在FS00看到了此损益类科目的编号 2.方法二:通过FS00创建初级成本要素 批量创建初级成本要素 1.OB13把手动创建成本要素更改为——自动创建成本要素 2.OKB2建立成本要素自动生成的默认设置

SAP名词解释

附录2: SAP系统财务模块名词解释 以下名词按字母排序: B 版本:合并中可以用不同的版本来定义不同的设置和数据,并模拟不同的合并结果,如用版本进行不同币种的合并。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企业在正常、稳定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是按产品的各项标准消耗量(如材料、工时等)及标准价格,事先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就直接材料来说,标准成本是制造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标准用量和相应标准价格的乘积。 成本中心标准层次:是SAP系统中默认的成本中心组。是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组的的结构形式。 不活动日期:指资产主数据中填写资产销账日期的字段,一般在资产报废等业务记账时自动产生 不可修改行项目的凭证错误:一般为凭证科目、金额等发生错误,更正时需进行冲销。 C 参考凭证:包括科目分配模型、周期性凭证、样本凭证。对有规律重复的的业务采用参考凭证有助于在输入新凭证时减少输入数量,提高效率。科目分配模型账户可以包含在模型中而成本中心和金额字段为空,待使用模型时将所有需录入字段完整录入以便过账。样本凭证创建后可以被复制到新的记账凭证中。周期性凭证需经过创建、定期执行。 测试运行:当系统在进行一项较为复杂的后台运行时,为避免操作人员的失误,我们先要进行测试运行,即打上钩执行,这样可使结果显示出来,但不是真正地进行系统运行,而且不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可在修改后再进行正式运行,即取消“测试运行”后再执行。 长文本:资产主数据中填写技术参数的字段 成本对象(CO object):成本对象是SAP中成本收集、控制的对象,包括成本中心、内部订单、获利能力段、生产订单等。某些成本对象只能归集成本、费用,如成本中心;某些成本

SAP-CO模块资料

SAP-CO模块资料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的关系图如下: 财务会计(FI)是直接针对外部的信息需求,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等,根据FI可以编制不同的平衡表,以满足对外口径的信息需求,而控制(CO)是用于组织的内部管理,是通过确定组织内真实成本和实际状况来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财务会计(FI)严格遵循法律制度和记账规则,为外部人员所用,控制(CO)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机动的对外部帐务进行调整,为内部人员所用 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给管理者用于内部管理的可靠数据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费用层次上应保持一致 三、管理会计中的主要业务 CO中的业务与总帐(FI)密切相关,所有CO中的操作基础都来源于总帐并最终反映到总帐中,CO中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分摊,有关生产成本的操作参见其他相关教材。如下图:CO中的业务CO(controlling)业务

4、费用的调整:指重过账行项目的调整 5、内部订单的处理(了解) (二)、流程图及说明 1、DC-070(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纪录),DC-071(维护作业类型、统计指标主 纪录)、DC-080(维护内部订单),请见附件 流程图说明:DC-070 1)、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主数据是SAP系统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用于内部核算和内部管理。 2)、主数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建立。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动或业务的调整,需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使费用能真实归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能正确反映对应事业部的损益状况和经营成果。 3)、一旦有业务在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发生,就不能删除主数据,只能在系统中冻结相应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 4)、通过成本中心(组)和利润中心(组)的报告,可以详细分析对应部门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对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分组非常重要。 重要概念: 1)、成本中心(Cost center) 成本对象(Cost object)的一种。在成本控制范围(controlling area)内独立收集成本的组织单位,并承担成本费用的流入、流出。可以按功

内部订单

第五章内部订单 有段时期我小徒弟小庖同学某ERP论坛上,还没几天,他就气急败坏来找我,问: 小庖:老实说,你觉得我长相如何? 老屠:V ery Good呀,虽然谈不上传说中的风靡万千男女,美貌智慧并存,英雄侠义化身,那也算的上是英俊潇洒帅的掉渣,既酷又帅人之表率,风度翩翩仪态万千,伟岸体态人贱人爱呀. 小庖:那确实。你不知道,昨晚上在坛子里开始一帮家伙讨论国内ERP,开始是K公司说Y公司的产品破,Y公司骂K公司的产品烂,接着就开始人身攻击,最后我不过说了几句公道话,就给卷进去了,说俺长的那真是烟熏腊肉油炸豆腐车祸现场惨绝人寰破坏市容环境污染魔兽争霸鬼斧神工芙蓉姐夫钟馗他弟孔家老二,都要被口水淹没了。 老屠:佛不是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小庖:问题人身攻击刚停止,接下来就是上岗上线,说俺是丧心病狂恬不知耻跳梁小丑民族罪人反动走姿国家蠹虫千古罪人… 老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骂客都TNND如此专业,真是服了。 有人说中国人为什么开发不出一个优秀的ERP软件,用我看过的两个小故事来形象诠释一下。 有几个中国人在日本开了家川菜馆,生意异常火暴,Y国有人效仿在起对面也开了家川菜馆,口味基本一样,价格甚至还低,可生意就是做不起来,Y国人赶紧请教一个善于搞营销的小日本并打算再降价,小日本听了说:日本人喜欢正宗,中国人的川菜当然正宗,降价万万不可,不要问为什么,赶紧涨价吧。Y国人没整明白于是照办,生意自然更是冷清,于是中国川菜馆的食客们天天爆满,数日后Y国人就隐约听到对面中国人好象在分钱时的吵闹,未几,Y国人终于看到对面川菜馆走出几个拖拉推搡头破血流的中国小伙,顺便把菜馆门也关了,Y国人的川菜生意从此做的红红火火。 说,有家美国公司分别雇佣了日本韩国和中国三个软件工程师团队搞管理软件开发,年终决定让每个团队自选出一个优秀员工并将颁发一大笔奖金,日本人立即选出团队队长,韩国人则将名额留给了经济最困难的那个,数日后,老板发现惟独中国团队还未送上名单,甚是诧异,寻思道社会主义就是好呀,莫非中国工程师们个个思想高尚看不上这些阿堵物?于是决定到中国开发部门探个究竟,却发现中国的工程师们正在为谁将获得这个名额互不相让一个个在那争的面红耳赤呢。 ERP中内部订单用来规集费用,费用控制,成本分析等,其主要功能包括: (1).预算功能:可使用ERP的内部订单(或PS项目模块)监控企业包括支出预算结算等投资活动,预算功能也常用于粗略地控制部门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户可以方便地增加减少预算额度, 如果采用跨年度预算,系统可以方便地将当年预算余额结转到下年(预算结转-)Tcode:KOCO,承诺结转->Tcode:KOCF)。 (2).计划功能:内部订单的费用成本计划功能可和MM模块和生产能力计划集成,用于监视实际成本并和实际成本对比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 (3).分析功能: 可以随时分析内部订单的计划/实际发生额对比,各不同期间的实际/实际对比,按月/季指标分析,分析内部订单发生的行项目,对订单的未清项等进行分析。 ( 4 ). 期末处理:可将日常内部订单规集的成本费用在期末进行重分配(Tcode:KSW1/KSW5)或结算(Tcode:KO88)到目标成本对象,这些成本对象包括订单/项目/成本中心/网络/资产/Co-PA的获利段/费用科目等。

SAP订单结算详解

浅论SAP订单结算 一.认识SAP订单 关键词:订单|订单类别|订单类型 SAP中的订单(Order)是个广义的概念,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制造企业最常见的三种订单:采购订单采购原材料;生产订单生产产成品;销售订单销售产品,这3种订单贯穿整个制造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SAP R/3的设计中,将后勤模块的采购订单和销售订单业务处理独立成两个模块,新的什么版本又将其合成所谓的供应链模块,反正就是这个概念,SAP CO扩充了订单的概念,最常见 那么,订单的作用是什么?下面以内部订单为实例,内部订单通常用来做费用规集、费用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1).预算功能:可使用内部订单监控企业包括支出预算结算等投资活动,预算功能也常用于粗略地控制部门的一般管理费用(更细的费用控制有例如TR模块提供解决方案)。(2).计划功能:内部订单的费用成本计划功能可和MM模块和生产能力计划集成,用于监视实际成本并和实际成本对比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 (3). 辅助核算:内部订单用做辅助核算,区分费用类型,比如科研单位设置内部订单类型如 (4).分析功能: 可以随时分析内部订单的计划/实际发生额对比,各不同期间的实际/实际对比,按月/季指标分析,分析内部订单发生的行项目,对订单的未清项等进行分析。 订单类型允许用户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随意设置,每个订单类型归属到一个系统预先设置的订单类别,订单类型只是一个自由打扮外壳,SAP可配置性的设计精华就在于这点! 二.订单结算配置 关键词:分配结构|源结构|获利分析传输结构 实际内部订单|统计内部订单 完全结算|按期结算| CO概念的订单通常都可结算,关于订单的结算配置如下,无非是定义一个结算参数文件,然后将该结算参数文件分配到一个订单类型。

sap组织级别划分

采购流程中的组织级别 在SAP系统中,组织级别代表了公司法定或公司的组织级别。制定组织级别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他是所有后续业务的最基本前提。首先,在要分析企业的结构和流程组织随后再通过SAP系统实现他们。一旦确定了组织结构想再次更改就很难了。 与采购流程相关的组织级别有:客户端、公司代码、工厂、库存地点、采购组、采购组织。 客户端:是SAP系统的一个内部单元,在法律、组织、数据方面都是独立的。有独立的主数据和独立的表。从业务观点来看,客户端就是一个真正的集团公司。 在SAP系统中客户端是最高的组织层级,在客户端级别创建或录入的说明和数据将适用与所有的公司代码和所有的组织单元。因此,在系统中你不需要在客户端层级重复录入说明和数据。这就确保了统一的数据状态。在客户端基础上制定分配访问权限,必须为每个希望在客户端操作的人创建一个用户主记录。 客户端由三位数字唯一定义 公司代码:是外部核算的最小组织单元,可以为公司代码复制完整的独立的账簿,这包括输入所有需要过帐到科目的事件,创建完整的资

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公司代码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他有属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例如:一个集团中的公司。 为了彼此保持独立的账簿可以为一个集团设置几个公司代码,在后台配置中可以通过复制的方式创建一个新的公司代码。在此过程中,公司代码相关参数都被新公司采用。 公司代码由四位数字或字母唯一定义 工厂:是后勤中的一个组织单元,他是站在企业的产品、采购、物料计划的角度来划分。 在公司中工厂可以代表多个实体形式,如下: l 产品设备 l 分销中心 l 区域销售办公室 l 公司总部 l 维护地点 在创建新工厂时,可以通过复制的功能。在这过程中,工厂的所有的表和设置都将被新工厂采用。 工厂由四位数字或字母唯一定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