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引言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

•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

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

•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

•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

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

•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4. 改善政府服务能力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推行智慧政府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结论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等方面。未来改革方向可以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体系优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强化以及政府服务能力改善等方面展开。通过不断推进改革,我国行政体制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是指通过对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能、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公信力和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政府组织架构、职能分工、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国情,既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又符合现代管理理念和国际规范,同时要充分体现民主开放、科学决策、法治原则,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发展。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常态下,行政体制改革已成为促使政府提高管理效能和推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途径。行政体制改革要紧密结合新发展理念,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行政机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一)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体制改革可以通过理顺行政机构设置、优化行政管理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的提高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成本,为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增强行政公信力 行政体制改革可以通过加强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提高行政决

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信度,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认可度,从而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应对社会需求 行政体制改革要聚焦当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治理,解决群众关切、痛点和难点问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一)机构调整优化 根据公共服务的功能需求,对政府机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合并重叠职能的机构、简化层级关系、减少行政许可等领域,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管理效能。 (二)职能转变创新 推动政府职能向为民服务、促进发展的方向转变。例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改革来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促进公共服务提供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三)人员配备与管理 优化行政人员配备,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行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加强监督执纪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一、引言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一环,旨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方向。 二、主要成就 1. 分离政企关系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之一是分离政企关系。以往政府与企业有过于紧密的关系,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制约了市场竞争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市场化改革,我国通过打破行政垄断、深化市场化等措施,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我国政府过度强调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导致政府权力扩张,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政机构。政府还加强了与民众和市场的互动,更加注重市场监管,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3. 推进行政审批改革 行政审批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等措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这一改革大大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审批负担,提高了政府效率,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加强地方政府改革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中国还注重加强地方政府的改革。通过加强权力监督、推进地方政府改革试点等措施,我国取得了初步成效。地方政府的权责清晰,政府风险可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未来改革方向 1.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未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更加注重市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推进权力监督与制约 为了有效制衡政府权力,未来改革需要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建立健全的权力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政府权力的行使在合法、公正和透明的范围内。加强司法独立和法治建设,为权力监督提供坚实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以下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一、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首先是80年代初期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尝试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大胆地进行对外开放,开 展对外贸易合作等,为后续的行政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是90年代初期的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开始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政府机构职能和权力,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再次是新世纪以来的创新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的目标和举措,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创新。 二、主要成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 较大的成果,政府职能由过去的重管、重企变为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和保护。其次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再次是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深化了机构职能改革,提升 了政府治理能力。还取得了法治化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的成果。 三、启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 府的有效服务和监管,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减少政府干预、简化行 政审批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建立公正、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机 构改革需要注重横向和纵向协调,强化政府职能整合和权力监督机制。行政体制改革应当 注重法治建设,加强公共管理的法治化。还需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政府服务的专 业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为我们今后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我 们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体制的现代化和法治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 中包括对行政体制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指对政府组织结构、职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旨在改善中国的经济和社 会状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行政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权与激励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行政体制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政府在经济中起到了 主导和调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营经济的兴起,中国的行政体制开始向分权与激励的方向转变。政府开始放权给市场,减少对企事业单位的干预,鼓励自主创新和竞争,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其中包括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推行电子政务等。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推行电子政务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和便捷。 推进政府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的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府机构进行了重组 和调整,行政职能进行了重新划分,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政府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引言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 •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 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 •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 •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 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 •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4. 改善政府服务能力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推行智慧政府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行政体制改革

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 从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机构精简、职能转变到高效行政、责任行政、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回顾与反思这三十年的改革历程, 可说是过程艰难、成效显见、经验宝贵,展望未来,改革的新思路引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一、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认知与回顾 行政管理体制又称行政体制,主要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等关系模式的总和。行政管理体制由国家的基本的政治制度规定,受国家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结构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这决定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征。一是各级行政机关都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向权力机关负责,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二是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组织和思想等方式实现的。三是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内部实行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并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之所以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掌握和控制着大量的公共资源,处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决策者、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职责。不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极为重视。并先后经历了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六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的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对体制的革命。2月22日至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对各级政府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标准(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开始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 当1988年推动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探索 平塘县委党校莫彬 自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国际秩序,包括西方世界的所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公共行政体制在发生着深刻变革。21世纪,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成当今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的主要行政环境和时代特征。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公共行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体性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与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使政府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党政分开,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党政分开就是将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分开。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经济文化组织,同执政党并没有组织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与执政党在政治运行机制中具的不同职能。执政党实现其领导职能的运行机制应该在人民代表机关内实现。当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制定出来后,并在自己的代表大会获得通过,成为全党的意志之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意志,它必须经过一定程序在人民代表机关中讨论、审议、表决。经表决通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的决策才能成为国家意志,并具体化,条文化为国家的法律,法令,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依据和司法依据。当前,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2、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公共行政权力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我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首先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政府机关的监督与制约入手,建立公共行政权力体制,确保政府行政权力建立在法治与规则的框架之内,防止政府权力对市场自治、人民自主与社会自主的不法侵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也将监督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除加强对实体法监督外,还注重对程序违法进行监督。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实际作用离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1)完善宪政体制,确立宪法在政府管理中的权威地位。通过完善宪政体制,确立政府权力界限,政府必须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民主权利与社会经济权利;确立政府正确行使权利的法律限制,政府必须遵守正当程序原则与依法行政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1. 建立了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特别是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了行政 管理资源、强化了行政管理能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 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注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多元化职能转变。政府从过去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更加注重提供公共 产品和服务。 3. 强化了监督和问责机制:行政体制改革下,我国建立了更加严密和 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充分发挥了审计、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 种手段,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透明和廉洁。特别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追责问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职责。

4. 推进了地方政府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改革。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服务。 二、未来改革方向 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促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过去的“做事者”向“管理者”转变,注重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 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健全政府诚信、廉洁、廉政政府建设。推动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注重健全政府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未来改革方向需要在深化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问责等方面持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

介绍我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 摘要: 一、前言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 1.1982 年机构改革 2.1988 年机构改革 3.1993 年机构改革 4.1998 年机构改革 5.2003 年机构改革 6.2008 年机构改革 7.2013 年机构改革 8.2018 年机构改革 三、历次机构改革的特点与成效 1.精简政府机构 2.转变政府职能 3.优化政府服务 4.提高政府效能 四、未来机构改革的展望 1.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2.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正文: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机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本文将回顾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与成效,展望未来机构改革的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 1.1982 年机构改革 1982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调整和撤并政府机构,实现干部年轻化、专业化。通过改革,国务院直属机构由100 个裁减到61 个,人员编制减少30%。 2.1988 年机构改革 1988 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建立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以提高政府决策和执行能力。 3.1993 年机构改革 1993 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机构改革,提出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机构。此次改革加强了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力量,并设立了一些新的部门,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 4.1998 年机构改革 1998 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机构改革,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此次改革撤销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委,组建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新的机构。 5.2003 年机构改革

当代我国公共行政体制的

当代我国公共行政体制的变革趋势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从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沿理论成果可以看出,行政体制改革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然而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仍不配套,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行政体制改革仍然处于各项改革的中心。从改革的经验看,未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看,单有行政体制的改革,没有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很难巩固,当前,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行政体制改革要突破这些矛盾,必须有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为保证。重点要做好以下相关配套改革:一是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市场体系的完善、国有经济的改革、私营经济的发展、财政体系的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的财权划分等等,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有效地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二是要大力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包括剥离政府办社会的负担、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完善社会中介组织、改革人事制度等等,要积极探索社会运转和社会服务新机制,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三是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主,创造各种条件让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形成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政治体制格局。四是要积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保障改革的成果。 二、职能转变仍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是相互促进的,行政体制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经过多年的改革,已基本建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能体系,但是政府职能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政企、政事、政资、政社仍未彻底分开,政府办社会、政府办企业、政府办事业、政府办后勤、甚至企业办政府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要将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理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资、政社、政事、政企分开,既要克服政府“越位”,又要克服政府“缺位”,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为此必须实现六个转变:一是从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转变为职能有限的责任政府,明确政府主要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二是从以“官本位为中心”的官僚型政府转变为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格局;三是从管制型的封闭政府转变为效率型的开明政府,使政府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公平;四是从以“增长速度”为中心的形象政府转变为“执政为民、统筹规划”的务实政府,使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好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五是从人治型的随意政府转变为依法执政的法治政府,将政府的管理转到依法管理上来,严格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为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和成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开启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纪元。党领导人民奋力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开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合理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30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渐进式地展开,内涵十分丰富,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又包括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既包括政府内部的体制改革,又包括政府与党委、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等方面的协同配套改革。其中,从1982年至今先后进行了六次集中的改革。1982年改革,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改革领导体制,裁并党政工作机构,精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改变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等状况。1988年改革,首次提出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裁减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设专业机构,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对企业的干预,理顺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1993年改革,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撤并了一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机构,将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上来。1998年改革,在转变职能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实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同时大幅度裁并国务院组成部门,撤销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大力精简人员编制。2003年改革,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要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流通管理、食品安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体制进行了调整,同时推进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强化行政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2008年以来,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统筹谋划和推进改革,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这一部署,新一轮改革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到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次第展开、协调推进,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发,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总的来看,这3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总体布局中进行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3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起着重要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党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都需要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方面改革加以配合和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有效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手段,必须通过改革,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设置机构、配备编制、构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激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创新能力和软实力为核心的竞争。行政制度作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任何一份关于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中都能够感受到。法治环境如何,治理状况如何,执政理念如何,甚至行政文化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本地区、本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也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能不能持续和协调地发展。因此,如何评价改革开放30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析这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从部门之间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细致地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的框架,以及向一个怎样的政府转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不仅要从政治和行政学的角度看问题,还需要从经济学视角进行探讨。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粗略扫描 顺着时间序列纵向地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重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终结和乡镇政权的完善;省级政府派出地区公署改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兴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产业管理部门的逐步撤并和取消;各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如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海南的省直管县改革,以及浙江等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也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公社改革为一级政权的改革,省对地区派出机构改为一级政府的改革,对当时政社合一体制的解体,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等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政府的上下结构来看,中间多了两个层级,也导致了政府运作效率的降低。 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意见,特别是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国内外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这样和那样的评价,看法不一。但是,我国经济在过去以平均9.7%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了30年,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奇迹。过去30年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不说是形成这一奇迹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是这样一个高速的增长,来自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从一个革命型政府,转型成为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型政府,而且这样一个发展型政府有着强大的战略规划、集中资源、投资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二是我国地方政府间展开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和竞赛,虽然这种GDP位次、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水平等方面的竞赛,也带来了一些发展方面的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等。然而,这种地方政府间各有特点的竞争和比赛,不能不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对发展的建议和意志也体现在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体现在党选择和任命干部的行为中,使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从一个强调阶级斗争的革命的党,转向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执政的党,这样一种党对现代化的强烈渴望,在党对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中得到了贯彻。只有从这样三个方面深入观察,才能理解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之谜。因此,简单地认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后,对于经济发展不利,可能与事实不相符合。 二、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方面和积累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方面 一是政府与国有企业,即政资关系的改革。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改革,先是政府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 行政体制是一个国家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机构 的设置、权责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行政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和改革中。本文将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解读当代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计 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行政机构体系相对僵化,垂直管理体制制约了行 政效能的提升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市场经 济的发展浪潮,对行政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转型等因素也促使我国开始探索行政 体制的改革。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 1. 提高行政效能:通过简政放权、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政府职 能和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2. 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 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3. 实现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化建设,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的公共决策程序和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4.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信息透明化,并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沟通,为民营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政府职能转变:推行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优化政府职能。如取消和下放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权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2. 政府机构改革:通过精简机构、整合职能等措施,优化行政机构设置,减少政府机构之间的重叠和冗余。如组建国务院机构,整合相关职能,提升政府运行效率。 3. 分权与责任明确:推行权责分明,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明确权力责任边界,加强权力运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干部,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和能力提升。 四、当代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人民群众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需求与期待日益增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我们的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影响了亿万民众的生产生活,对于促进发展、保障公共利益、营造和谐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行政体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本文将回顾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 1.去行政化和简政放权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逐步推进企业改革,在此背景下 大量的政府部门、行政机构出现了较大规模,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为改变这一情况,1987年国 务院提出,要“去行政化”,使政府从各个领域中撤出来,逐渐削弱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2003年后, 我国开始提出政府机构改革,大力简政放权。 2.部门职能整合和重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各种行政部门出现的越来越多,出现了多头管理、职能重叠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进行政体制的重组。例如,2003年国家民委与国家宗 教局合并组建国家宗教事务局,2008年的中央机构改革将国 家科技部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合并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公安机关整合为“派出所→分局→市局→省厅→公安部”

的五级管理模式。 3.机制改革 为保证政策的具体执行,我国的行政体制进行了诸多机制改革。例如,在基层政府中,为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我国推广了政府信息公开,加大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力度,完善了公民的知情权和救济权。此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制约和监督行政机关。 4.政务公开 为提高政府透明度,我国从2014年起便开始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并针对各个领域开展了全国性的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监察。政务公开涉及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行政机关,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行政权力、政府文件、财政预算、领导干部资产信息等方面,极大地促进公共权力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5.地方权力下放 随着我国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逐渐推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实际作用,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关于地方政府权力下放的政策,如“八项规定”以及“放管服”改革等,在许多地方政府的努力下,经济和民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未来的改革前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