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艺术

瓯越艺术
瓯越艺术

第三章瓯越艺术

第一节《百工荟萃》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州民间工艺漆器和黄杨木雕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温州的民间工艺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温州文化艺术的热情。

漆器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其中有温州古代人民的一份功绩,因为它是古代温州又一著名品牌。

温州漆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素以质地坚实轻巧、色彩光亮、髹饰方法隽巧而独具一格,在两宋时即享有盛名。其时,温州漆器的制作技法很多,有雕红、锦犀、剔金、嵌螺、描金等等。雕红即剔红,是把朱漆层层涂在木或金属胎上,每上一道漆就用刀剔出深浅花纹图案,显出有立体感的图像;锦犀即犀皮,在器胎上涂朱、黑、黄三色漆,和犀牛皮很相像;剔金即戗金,即在漆胎上漆后,先刻好花纹图案,再填上金粉,经打磨成器;嵌螺即螺钿,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形象嵌在漆面上;描金即在漆地上用金粉描上图案。

(四)介绍黄杨木雕的发展过程

相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五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诞生了。叶承荣的黄杨木雕使用的是尖角雕刀,所刻的人物衣饰褶纹似钉头鼠尾,看上去带有几分生硬。到了清朝末年,温州有一位名叫朱子奇的民间艺人改用一种名叫“反口”的形似半圆的刀凿雕刻衣褶,看上去流畅、优美。1972年,周恩来总理把温州黄杨木雕艺人叶润周创作的《红绸舞》作为礼品,赠送给加拿大访华代表团。而今,黄杨木雕已驰名中外。

温州漆器长盛不衰六百年

漆金镂雕果盒

蝴蝶盘

瓜子盒

北宋檀木经函

北宋朱漆戗金奁

江苏出土的温州漆器铭文

江苏武进出土的温州漆器铭文

北宋戗金方盒

挈莲

北宋朱漆戗金方盒

花鼓桶

北宋戗金方盒

北宋檀木识文描金经函

漆器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其中有温州古代人民的一份功绩,因为它是古代温州又一著名品牌。

温州漆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素以质地坚实轻巧、色彩光亮、髹饰方法隽巧而独具一格,在两宋时即享有盛名。其时,温州漆器的制作技法很多,有雕红、锦犀、剔金、嵌螺、描金等等。雕红即剔红,是把朱漆层层涂在木或金属胎上,每上一道漆就用刀剔出深浅花纹图案,显出有立体感的图像;锦犀即犀皮,在器胎上涂朱、黑、黄三色漆,和犀牛皮很相像;剔金即戗金,即在漆胎上漆后,先刻好花纹图案,再填上金粉,经打磨成器;嵌螺即螺钿,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形象嵌在漆面上;描金即在漆地上用金粉描上图案。

温州漆器有奁、函、盘、盒等,形制有圆有方,也有瓜菱形和花瓣形。1967年在瑞安仙岩寺慧光塔中出土北宋庆历二年(1042)的识文经盒和舍利函,以檀木为胎,采用描金、嵌螺等技法的油泥堆塑,十分富丽悦目。前者还是目前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识文漆器实物。卢宪《嘉定镇江志》称:“建炎戊申(1128),高宗幸镇江,先是本府寄留温、杭二州上供物,有以螺钿为之者,帝恶其奇功,令知府钱伯言毁之。”说明温州漆器螺钿技法奇巧精美,从而上贡朝廷,可惜毁在不识货的昏君赵构手里。1977年和1978年,江苏武进林前南宋墓出土的文物有戗金钿钩填漆长方盒,黑漆地,盒面柳条纹戗金,四周有低凹小圆点纹,填朱漆;戗金花卉人物盒,十二菱莲瓣形,四层,盖面画仕女,衬以山石花树,各层菱瓣间画花卉,制作精美,是国内仅见的宋代细钩纤皴戗金类实物。

宋代温州漆器产销两旺。1959年在江苏淮安杨庙镇的宋墓中,出土了大批漆器,共75件:有漆盘、漆碗、漆盆、漆茶托等,大部分为黑色,凡有文字的,大都是黑地红字。从字铭看,有盘外侧书“丁卯(元 二年、1087)温州开元寺东黄上牢”的花瓣式漆盘;有底外部书“己丑(大观三年、1109)温州□上牢□”的花瓣式平底小漆盘;有底外部书“戊申温州九三叔上牢”的花瓣式漆盒,均黑髹红字。上文提及江苏武进林前宋墓出土的漆器上,也写有“庚申(绍兴十年、1140)温州丁字桥巷解七叔上牢”、“温州新河金念伍郎上牢”、“丁酉(嘉熙元年、1237)温州五马钟念导二郎上

牢”。仅从以上两处出土的漆器分析,时间历时150年,生产店家6家,宋代温州漆器生产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从销售角度来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大街以东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直至十三间楼。”吴自牧《梦粱录》云:“水巷桥河下针铺、彭家温州漆器铺”,“平津桥沿河布店、黄草铺、温州漆器、青白碗器”,“水漾桥下温州漆器铺”。上述两书分别记

载两宋京城开封和临安的盛况。宣德楼为开封大内皇城的正门,在大内皇城的正门前大街上开有温州漆器铺,足见温州漆器档次之高;在临安一地,至少有三处温州漆器铺,说明温州漆器销售网点之多。上述宋墓出土漆器上,均醒目地写上“温州”、“上牢(制造)”字样,既是温州漆器品牌之硬的注释,又是温州人善于宣传、善于经营的见证。

元代温州漆器不仅在国内声誉鹊起,而且远销国外。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欲得唐货》指出:“其地想不出金银,以唐人金银为第一,五色轻缣帛次之,其次如真州之锡 、温州之漆盘、泉、处之青瓷器及水银……”该书作于元大德初(约1297),真腊即柬埔寨,唐货指中国货。其时柬埔寨人想要温州的漆盘,并将其与中国的金银、丝织品、锡器、青瓷器等一起列为最受欢迎的货品,表明温州漆器在国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明代前、中期,温州漆器仍然名满天下。王瓒等《弘治温州府志》称:温州漆器品制有“鹞色、绿色、牙色、锦犀、纯朱、刻花、退光、黑光、磨光、 素、剔金、洒金、泥金、阚螺、漂霞。”足见温州漆器品种之多。同时上书还云:“右漆器之类,独出永嘉”,表明其产地;“其初精致之甚,奇形异制,夺目光火亘”,讲的是品质之优;“然漆非土产,仰于徽严之商,征重而价贵,故人力取精而倍其赢”,说明其优质的诀窍;“于是温之漆器名天下”,指出它在市场上的地位。

上面是明代温州人对温州漆器的记述,下面再来听听其时外地人对它的评价。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台州王士性《广志绎》说:“天下马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淮阴之粮……广陵之姬、温州之漆器。”可见温州漆器充斥国内要冲市场。由于其贵重,明代竟有人用温州漆器来行贿。姜淮《岐海琐谈》说:“瑞安有贡生某,性多憨,往京谒选。道遇文选妻舅同舟,因以温之漆器通

关节与典造者,求补美任。”明后期,“近年士夫兑买以充馈遗,堆乐其贱,工料日减,淆以广漆而伪滥生,始有…一岁用破三水盂?之诮。”温州漆器质量有所下降。至清初,朝廷在沿海实行“海禁”和“迁界”,严禁商民下海贸易,温州漆器海路运输受阻,而陆路运输成本高昂,从而严重削弱了温州漆器的市场竞争力。至康熙间(1662—1723),温州漆器“今渐失其制”(李璋等《康熙温州府志》)。

温州漆器在长达600余年内长盛不衰,其原因首先是温州历来手工业发达,“小人习于机巧妙丽”(元末林泉生《思远楼记》),从而为继承和发展温州漆器精致而复杂的技艺奠定基础。其次,温州人艰苦创业精神强,“民勤于力而以力胜,故地不宜桑而织 工,不宜粟麦而粳稻足,不宜漆而器用备。”(南宋陈谦《永宁编》)以力取胜,走精品道路。再者,温州人善于经营,“海 土著之民,往往能握微资以自营殖”(明代王光蕴《万历温州府志》),通过各种销售方法推销产品。所有这些,潜移默化地沉淀为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改革开放中再铸辉煌。

(本文照片由温州市博物馆提供)

精致木雕

雅阳百福岩民居大多采用浅木雕

雪溪胡氏大院的三国木雕是一道独特风景线

空城计

三顾茅庐

辕门射戟

桃园结义

徜徉在泰顺古村落中,山居宅院的细腻与精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雕刻艺术的世界,木、石、砖三大雕刻折射出乡村民居深厚的文化魅力,讲述着古老家园人居建筑的精神内涵。

泰顺乡土建筑的三大雕刻中,以木雕最常见。历史典故、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渔樵耕读、田园风光等内容,可谓无所不雕,各具神采的画面尽入木雕之中。在丰富的木雕题材中,三国人物的历史故事普受欢迎。民居的门窗格扇、牛腿等处均可见到三国英雄的身影。木雕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见匠人手法之精湛。雕刻技法有浮雕、圆雕、透雕等,或多种技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使雕刻更加精彩生动。装饰上,或贴金,或素色,都体现出各自的艺术风格,有“浓妆淡抹总相宜”之妙。

泰顺雪溪胡氏大院是浙南典型的大型合院式民居,其规模之大,做工之细,布局之讲究在泰顺非常少见。胡氏大院可分上、下两堂建筑,建造此大院前后共历时40年。下堂南北屋(左右厢房)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小庭院内莳花种树,生意盎然,居室格扇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雕刻亦是大院装饰艺术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雅阳百福岩民居布局宽敞大气,体现了大山乡民的胸怀。在众多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中,有不少门窗格扇亦采用三国故事为题材进行雕刻,为民居的装饰增加了一份文化内涵。相对胡氏大院而言,百福岩民居的三国雕刻大多采用浅木雕,显得简约淡雅。

运用木雕表现三国故事片段,最常见的有“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等。观赏这些寓动于静的三国木雕,仿佛历史场景都重现眼前。看那“桃园”之中,刘、关、张正跪拜结义,画面折射出他们将“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豪杰气概。“空城计”中,诸葛亮手摇羽扇登临城楼。读过《三国》的朋友此刻定会联想到,诸葛亮在摆空城计之前,众兵士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时的神情,而画面中,诸葛亮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仿佛是在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三英战吕布”的画面上,张冀德手持丈八蛇矛:“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关云长则“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手掣双锋的枭雄刘备“抖擞天威施勇烈”。木雕“三英战吕布”虽然只雕出三人挥动手中利器的场景,却让观赏者感受到“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的激战场面。

民居雕刻的题材大都依主人的喜好而定,有构图和雕刻都由工匠完成的,也有的主人因是文人出身,往往擅长绘画,于是也参与木雕的创作,由他们作画,工匠按图雕刻。泰顺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古时一富户的男主人好读《三国》,在重建屋宇时,请了一批擅长雕工的木匠,主人首先让他们比试雕刻技艺,然后让胜出的木匠讲三国故事给他听。其中有个匠人对三国故事已烂熟于胸,

神采飞扬地给主人讲述三国故事,让人如入历史上的真实场景之中,于是他便高薪请他雕刻三国故事。此木匠不负主人之托,凭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娴熟的技法、高超的表现力,创作了一系列三国故事木雕,精美绝伦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泰顺民居中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木雕大多是清朝之物,当时的匠人们以深厚的艺术功底、不凡的创造力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艺,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木雕蕴含着历史信息、文化信息和社会价值,又散发着经久的艺术魅力。研究和挖掘这些古代工艺的多方面价值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朱子常与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

将黄杨木雕作为独立的工艺品种并使之成为一个专业,脱离民间雕花人物的固有模式,且雕工更为写实、精致,更具欣赏性,形成独特的风格,则是始于上个世纪初。这要归功于温州的黄杨木雕创始人朱子常先生。

朱子常,名正伦,字子常。出生于清光绪二年农历二月初二(公元1876年2月26日),温州市区城西街人(一直居住在城西街手肘头巷口一座朝东大屋的南首房)。由于技艺精湛,故当时有“伦仙”之称。其父朱莲川是绘画艺人,外祖父和舅父陈汝斌均是塑佛艺匠。他幼时生活在充满民间艺术的氛围中,5岁丧父,因家境清贫,被寄养在外祖父家。他聪颖好学,深受外祖父的喜爱,9岁学艺,拜大舅父陈汝斌为师学塑佛像,后又从姑父潘雨庭学习泥塑艺术。从此,朱子常的艺术才能便逐渐显露出来。

潘雨庭当时是浙南一带颇具名望的泥塑艺人,小名阿陆,人称“陆仙”。他多才多艺,善绘能雕,并爱好古典音乐及昆曲,尤擅长塑佛艺术,造诣颇深。他经常带年少的子常游历四方,饱览浙南闽北名山大刹。使子常有机会接触许多前人的佛像和壁画的真迹。朱子常在10岁时便捏成“三十六尊仙官”,20余岁又学会了雕花技艺和髹漆画。他不畏艰辛,翻山越岭,在浙南地区众多的寺院古庙中塑造了不少有艺术价值的佛像。这一时期,他在泥塑作品中已开始融合绘画上线的运用。他曾说:“舅父塑像颇意古工整,但师父(雨庭)塑像豪放有力,显然不同,二者皆可取。”可见他青年时期就汲取了二者的长处,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技艺渐精,23岁左右,又开始涉足龙灯木雕和木偶头面的雕刻。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寺院塑像锐减,塑佛艺人纷纷另谋生计。朱子常经友人启发,尝试性地创作了富有艺术价值的黄杨木雕圆雕人物,并获成功,为浙南黄杨木雕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黄杨木雕经济价值较高,所以他便专心致志地致力于这门新艺术的钻研和创作,并以此为职业。为了提高技艺,他时常观看地方戏曲和名家画作,揣摩各类人物的神态,同时结识了当地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和画家,以期得到启发和提高。

宣统二年(1910),他35岁时,由温州商会推荐其黄杨木雕人物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第一届劝业会国际比赛,荣获优等奖;1915年,黄杨木雕作品《捉迷藏》组雕在美国国际巴拿马赛会上又获二等奖。从此,他名声鹊起,上门求刻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并不自满,继续潜心艺术。他在艺术界的友人也越来越多,交往日益频繁,地方上颇具名望的画家汪如渊(即汪香渊)与他交往最为密切。50余岁时,朱子常又开始研习绘画,吸取其精华,使雕刻艺术日趋成熟,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朱子常的黄杨木雕题材极为广泛,作品受清代文人画的影响较深,借鉴大画家任伯年等人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别创了一种清新流畅、纯朴圆润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尤其注重面部表情,对眼睛和嘴角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其人物神态生动,含蓄典雅,衣纹细劲清圆,疏密相间,线条流畅;善用小圆凿,刀法洗练,有些作品虽然寥寥数刀,但亦结构完美,饱含神情。

1924年,他由浙江省督军卢永祥推荐赴杭州雕刻哈同(犹太人)像,历时半年余。1926年到上海,由画家马孟容、金石家方介堪介绍在上海美专任教一个学期,并在上海合作雕塑一座国民革命军骑士形象的大型雕塑,还帮助克服了马脚悬提的技术难题。1927年秋返里,专心从事黄杨木雕艺术,其作品在1933年浙

江省第三特区物产展览会上获特等奖。此时他的艺术造诣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袁克定在《虞初近志·巧工偶记》中写道:“子常……雕刻绝精,尤擅佛像……神态如生,了无斧凿痕。”又曰:“子常曾刻戏婴图,凡百儿,儿各具一面目,无一类似者,态亦各殊,诚奇技也!”袁克定是在一个曾任温州地方官员的友人家中得到朱子常作品的:“汪子楚生,以子常刻佛一尊见贻,佛以黄杨雕成……楚生宰永嘉(温州),闻其技,以礼延致之,因得数具耳。”可见朱子常当时已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为收藏家所推崇,成为上层人士的高级交际礼品。尽管如此,他的创作态度依然严肃认真。他还再三告诫学生说:

“人欲贪财,事业即难精矣。”“我不能为金钱所有。”也正如《虞初近志》所说的:“子常性绝乖僻,而家贫甚,人苟以金要之,辄拂袖去,故所刻物,不甚易求……”

上世纪20年代,市区打锣桥的新福兴锡店和大同巷的陈启兴银店是销售小摆设最有名的店家。由于朱子常的作品价值高,两家都有心经营。但朱的作品不易求,于是老板便委托乐清县的雕花和木偶匠人制作仿制品。30年代初,黄苗夫兄弟创办“温州工艺馆”,并设分馆于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地。朱子常和他5个学生的作品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黄苗夫兄弟又到乐清县寻访较有名望的雕花、木偶艺人制作仿制品。浙南黄杨木雕从此迅速发展,广为流传,朱子常的技艺和风格也风靡一时。现存的乐清县二三十年代黄杨木雕作品因此明显留有朱子常风格的痕迹。

朱子常晚年时身体逐渐衰弱,疾病缠身。

1932年因拒绝为当地伪警察局长作刻,被两次非法拘留入狱,深受迫害,使他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严重摧残。1935年农历三月初三,他因旧病复发而去世,终年60岁。

时至今日,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品仍具国家大师级的水准。他的多件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元明清雕塑卷》;1988年《文物天地》第四期用专版介绍了他的作品;即将开馆的温州博物馆“温州人”历史展厅中,也将展出他的代表作《捉迷藏》、《东坡观砚》、《济公和尚》、《渔翁》和《苏武牧羊》。

谈温州商人的特点及经商特性

谈温州商人的特点及经商特性 本文首先总结了有关温州商人特性的相关研究,随后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商人的经商特性,以期能够给有关方面带来启发。 关键词:温州商人商业特性温州模式 温州商人特点相关研究综述 温州商人作为温州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在总结温州模式的同时,对温州商人的特点也开始了研究,进行回顾。 随着“温州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影响的迅速扩大和有关“温州模式”研究的深化,许多学者开始进一步认识到,温州经济的崛起,除了经济学分析所揭示的种种因素之外,事实上还与温州人具有区域特征的人文精神有着很大的关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仁寿等学者就己经论述到历史传统的影响在“温州模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指出,温州世世代代相传的工商业传统,使温州人具有经营工商业的独特优势。同时,温州还有提倡“功利”、“重商”的区域文化传统。深深地受“瓯越文化”熏陶的温州人,“重义轻利”、“崇本抑末”等因袭包袱较轻,形成了较强的讲究功利、经济进取、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务实进取、敢于竞争的思想观念,注重发展工商业,具有吃苦耐劳、勤奋苦干的精神。这种文化传统,与发展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观念和精神相吻合,成为推动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张仁寿,1990)。 上述这些观念就是企业家精神所在,有人称为之温州人精神(史晋川,2002),即温州商人精神。周晓虹(1996)、项飙(1998)、王春光(1999)等专门研究了流动在外的温州人群体,尤其是北京的“浙江村”现象;王春光(1999)还研究了巴黎的温州人在当地社会的融入方式,李明欢(1999)则专门研究了温州人在欧洲的移民情况。王晓毅(1996)则通过对温州苍南钱库镇项东村的调查,比较研究了广东和温州两地乡村工业化发展对家族制度的影响。马津龙(1999)对家族制问题及其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朱康对(1997)、廖意如(1997)、洪振宁(1998)、蔡克骄(1999)、李庆朋(1999)、陈中权(1999)、朱长丰(2000)等则对传统区域文化对温州人文精神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应云进(2002)提出了温州商人已由原先的无奈闯荡天下转变为现在的乐于争闯天下的看法,并将它视为温州人精神的重要内涵加以阐述,对它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精神动力和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揭示温州人争闯天下的内在机理。

2019年浙江省温州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素材与考试(4页) 2019年浙江省温州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周一静 【真题回放】 根据要求作文。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 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②你可以根据经验自由写作,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进行构思。 明确所指“这”指的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什么现象?…… 探本溯源是什么原因、什么契机、什么方法等让“这”可能真的会发生过? 推想反思如果真的发生,会有什么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你有怎样的思考? 【名师题解】 区别于去年矛盾性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在网络的包围圈内探究微信朋友圈的刷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微时代的微信朋友圈阅读的利弊关系。2019年温州中考作文属于想象作文,题目中虽利用阅读理解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了几种情境,但开放度高,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审题时要注意写作助手所给的提示,要注意以下四点: 1.“地球上只剩一个人?”指向的是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并与教材有所关联,可以联想到《带上她的眼睛》,可以写科幻小说。要注意科学与幻想结合,创造合理想象,运用悬念和伏笔,叙述张弛有度。表现科技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塑造丰满的人物并突出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表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2.“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指向的是艺术对生活的影响。“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传递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可以写完全投身于艺术世界的生活,感受艺术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意境再高一层,诸如:留白是绘画的艺术,更是生活的哲学。在艺术中,我们也能领悟到生活的哲理,从而使人获得智慧。 3.“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指向的是正处于青春时期的生活。独自的旅行,是一场心灵的放逐,着重精神生活。想象未来旅行的情景,享受旅途中的乐趣,以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旅行也能变成研学,让人开阔视野,从窠臼中跳脱,在文化旅途中陶冶情操,升华灵魂。如西藏之旅,见证朝圣者的虔诚,感受到宁静与神圣,得到心灵的洗涤。 4.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透露出三个信息。其一,“这”对象较为宽泛,

中国文学史唐宋时期复习整理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诗歌创作上,他们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王孟: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诗歌艺术风格也相似 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温韦:温庭筠和韦庄,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但二人词风不尽相同。温词浓艳、缜密、含蓄;韦词清丽、疏淡、直率。 唐传奇:唐代文言小说,小说的内容、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故称之为传奇。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 花间派: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个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后人称其中的作家为“花间派”。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 上官体: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重视诗的形式,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诗学李商隐,艺术特征是整饰典丽。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等。“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 稼轩体:一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代表人物是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辛弃疾,号稼轩 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瘼,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诗文革新运动:一场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运动。代表人物有欧阳修以及他提携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他们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甚至使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诗人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王孟诗派。其中的王维成就最高,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诗风悲壮,格调雄浑。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韩孟诗派:中唐的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等。主张“不平则鸣”,

六年级下话说温州

六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1、从温州地域特点和温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索的领域,从而获得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技能。 2、《话说温州》乡土教材设定为六大章节内容: ⑴ 温州自然资源(二)⑵ 温州文物古迹(二)⑶温州文化名人⑷ 地方戏⑸品牌兴业⑹ 腾飞的温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乡土环境,传承家乡文化,欣赏乡土风情,激发爱乡情怀,保护乡土资源,解决家乡问题,尊重多元文化,促进族群和谐。 2、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自己与乡土之间的密切关联,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帮助学生整理乡土生活素材,透过教学活动来正视乡土文化的价值,进而了解关爱乡土,培养对乡土的情感及责任,建立服务家乡的情怀。 3、能力目标:评价和尊重多元文化,服务家乡,解决家乡问题,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地处偏僻,学生接触面不广,视野不够开阔,导致学生知识不丰富。再加上学生家长识字不多,而且家里没有电脑可供课前查寻资料。学生有的只是对事物的好奇和热情。因此,我们上《话说温州》比较难。 我所任教的六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是温州地区的,只有少数是外地民工子女。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但不够透彻。班上有好多学生来自渔乡,对开渔节,、会市等也有所知道。由于本课程对本届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较有鲜新感,并且本课程的内容对于这些孩子较接近,学习兴趣较浓。

庐山旅游资源开发

庐山旅游经济开发摘要:深度开发庐山文化资源旅游、修学资源旅游、建筑博览旅游和地理水文资源旅游,彰显文化品味,盘活传统工艺;做大山水文章,奏响司机之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一.庐山基本概况 (一)位置与范围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米,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冬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自然条件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由于庐山所处在亚热带地方,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发

育。因此,在这广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植物3000多种。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之所以成为胜地,也与植被的功绩分不开。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历史沿革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以来,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开先。南唐后李煜又建圆通寺。宋太祖赐白鹿洞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白鹿国学”。又赐额开先寺“开先华藏”。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明太祖、成祖、宣宗又三次分别为天池寺敕额。清太祖赐开先寺御书《般若心经》等。 庐山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1959、1961、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次会议。 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二.庐山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就 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总体运行良好 1.国内国际人气向旺 2.商品市场销售旺盛 3.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落 4.预算内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增加 5.金融形势继续保持平稳

瓯越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瓯越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智仁和诚的瓯越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温州不仅区域经济格局自成一体,而且地域文化也独具特色。本文从海洋文化、山水文化、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文化等方面论述了瓯越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为瓯越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温州出现了巨变,各项经济指标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温州模式”。温州 人像是在玩魔术一样变出了许多令国人惊讶、羡慕、嫉妒的东西,并一再成为国内舆论关注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的晴雨表,以致“温州”、“温州人”成了著名的品牌,“温州模式”也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作为一座中等城市,一座长期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缘城市,温州何以一再产生惊人之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推动温州经济发展背后 的动因,不少人认为,文化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内驱力。 温州不仅区域经济格局自成一体,而且地域文化也独具特色,对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学术界对温州经济现象研究已相当深入,论著汗牛充栋,但对温州文化现象研究则相当薄弱。因而深入开展对温州文化的研究,

建立起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温州文化的理论,既是历史的回声,又是现实的召唤。文化是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地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试从山水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学术文化等方面来论述温州文化的内涵。 一、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是一种以自然山水为特质载体或对象而产生的各 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山水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启人们的思维和智慧,洗涤人们的心灵。置身于秀丽的山水风光之中,“我们的胸襟象一朵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影”。人们在利用山水、享受山水资源的同时,也不断地创造着、丰富着山水文化,山水文化是人们长期山水审美实践的产物。 温州是座山水典型城市,山水尽东南之美。温州有雁荡山(含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和楠溪江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仙岩、百丈漈、瑶溪、泽雅、寨寮溪、洞头、滨海——玉苍山等七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十四处市县级风景 旅游区,有“中国城市四大孤屿”之一的江心屿,有南麂、乌岩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麂还是联合国生物保护圈。景区面积辽阔,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2.23%;景区种类众多,有奇山秀水、滨海岛屿、高山湖泊和原始森林等;景区景点秀美,大龙湫、合掌峰、楠浮标滩林等景观世人称绝。

2019年浙江优秀建筑装饰设计奖

2019年浙江优秀建筑装饰设计奖 (公共建筑装饰设计,建筑幕墙设计,住宅设计〕 (排名不分先后) 【一】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类: 1、设计项目:小古城遗址展示馆及径山名人纪念馆室内 设计单位:国邦建设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吴挺杰苏浙 2、设计项目:巨人工业园二期工程研发办公楼室内 设计单位: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张辉方言金凯 3、设计项目:庆元县公共服务中心二次装修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新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陈华王晓郑 4、设计项目:浙江盐业集团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新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陈华郑余晖 5、设计项目:义乌市图书馆佛堂分馆 设计单位:浙江省装饰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余建军林强隆 6、设计项目: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侦查办案及专业技术用房室内 设计单位:杭州蓝天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陈红朱曦

7、设计项目:苍南名豪君悦大酒店宴会中心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圣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王柱 8、设计项目:温州市体检中心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视野环境艺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叶乐汤玲艳 9、设计项目:云天楼洲际瓯越大酒店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视野环境艺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王挺朱光 10、设计项目:温州洲亿国际大酒店宴会中心 设计单位:温州市立高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李建衡潘忠乐 11、设计项目:安徽六安市紫荆花四合院室内 设计单位:温州市立高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陈和荣陈元哲林阿秀 12、设计项目:温州滨海大酒店宾馆多功能厅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万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林赛郡 13、设计项目:上海康桥高科创业进展公司杭州公司室内 设计单位:浙江金工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寿艳艳 14、设计项目:杭州雅谷泉山庄酒店室内整体翻建

唐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唐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摘要:唐宋时期由于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从唐宋史书中列女传的撰写、列女的评价标准、列女的人物出身及事迹三个方面分别对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女性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女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之一。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社会地位较低。 一、列女传的撰写 在中国古代社会,将女性的历史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而写进史书,体现出对女性的重视。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的成书,把女性从寄附他者的传纪划归出来,独立而书之,使妇女像男子一样,在史书中争得一席独立的地位。南朝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沿袭刘向列女列传的体例,在列传里增立《列女传》,使女性史在史学上第一次纳入正史的行列。 唐宋时期的女性亦有在正史中专门的立传,《宋史•列女传》云:“女子生长环堵之中,能著美行垂于汗青,岂易得哉。故历代所传列女,何可弃也?”列女传的撰写是不可取代的。刘昫《旧唐书•列女传》,共载30人,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列女传》计有54人,脱脱的《宋史•列女传》共记47人。由此,唐宋时期女性被列入传纪以及入传人数的增多,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二、列女的评价标准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载入史册的女性人数较当时社会上女性的总人数而言少之又少。然而,《列女传》能够被撰写并且这些传主们也得到了史家的认可。以下从列女的贞节、忠孝、和义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贞节 《旧唐书•列女传》对女性贞节有一番总体的评介,其中说道:女子禀阴柔之质,有从人之义。前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至若失身贼庭,不污非义;临白刃而慷慨,誓丹衷而激发;粉身不顾,视死如归,虽在壮夫,恐难守节,窈窕之操,不其贤乎!

庐山文化

庐山文化

文化价值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歌咏庐山的诗词

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自然景观 《登庐山》[原](古体) 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 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 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 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 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 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 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 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摘要】文章以温州家喻户晓的《百晓讲新闻》栏目为案例,试析温州方言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方言节目兴起这一现象,不仅使温州方言走进了媒体,而且无论是节目的外在形式还是节目的内在要素,方方面面都映射着温州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方言节目节目内外形式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比较典型的就是泉州电视台第四频道一一闽南语频道的开办,它是首个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开办的方言频道,是住“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载体。 而温州《百晓讲新闻》也已于2004年6月1日在温视经济科教频道推出,最初是由两位老温州人金城濠、金方翔合力打造一档温州含金量最高的品牌栏目,节目时长从原先的10分钟延长到今年的30多分钟,很有观众缘的。这档栏目以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为主,以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作与百姓有关的“民生新闻”。主持人用更真实、更生活、更幽默的温州话,讲述温州人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并对新闻事件做个人化的评点。这种个性化的方言新闻播报方式被温州各个县市仿效,创造了温州电视节目新亮点。 一、方言节目兴起的合理性及积极意义 (一)是防止方言弱化和保护语言资源的积极措施。 在普通话语权下,大众对推广普通话的误解使富有独特魅力的汉语方言在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方言的弱化甲已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1月,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指出了方言和普通话是共存的,这深刻体现出国家相关部门对语言政策的积极调整态度。 《百晓》可以较好地聚集本土受众,提升本土受众对本土方言、本地媒体的自豪感,体现了温州方言的整合力。通过温州《百晓》这档方言节目,人们可以住更大的区域内了解到温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给温州人一种归属感,产生一种温州文化认同。 (二)适应分众化趋势,尊重受众应享有的文化权利。 在“信息膨胀”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个性、需要选择信息,因此受众需求的多元分化正在充分形成。方言新闻对于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不熟悉普通话的人以及热衷于学习方言的人来说是种很好的信息传递工具。温州边缘地带的一些年长者听普通话很吃力,没有能力接受普通话节目;温州地区的一些老一辈少数民族存在着不懂汉语的语言障碍;“新温

温州八中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温州八中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实施方案 《感受瓯越文化》、《瓯越民俗和民间工 艺》校本课程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形成 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 课程,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 我特”的办学路子,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 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并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组织管理 我校建立了四个层次级别的组织机 构,加强领导,形成管理网络。 第一层级——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 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 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制定,决定 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 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 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 发等。

第二层级——教务处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政教处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层级——教研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计划和落实;建立课题组,研究和引领学校的实践活动; 第四层级——建设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任课与指导教师队伍,形成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教学指导网络。 二、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师生共同学习校本课程《流逝的文化》和《瓯越民俗和民间工艺》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同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温八中校本课程Ⅰ——《感受瓯越文化》

2、温八中校本课程Ⅱ——《瓯越民俗和民间工艺》

三、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步骤 校本课程《流逝的文化》和《瓯越民俗和民间工艺》实施过程中,同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为了顺利地完成实践活动,你必须:⑴制订的计划,分步骤进行; ⑵需要阅读有关书籍、储备一定的知识底蕴,才能较好完成任务;⑶学会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类、综合;⑷集思广益,不断修正完善你的方案;⑸查访地方民间艺人,带上相机、录音机、笔、纸等,真实记录你看到的、听到的,你觉得有意义的资料;⑹准备应对各种困难、突发事件的对策,若遇到困难无法克服或力所不能及的,可以请老师、校团队、家长委员会、社区人员帮助;⑺小组之

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04091102 学号04091057 姓名马岩(未在网上选) 唐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的近邻,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在唐宋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而唐初的日本,生产力还较为落后,贵族专权,朝臣倾轧,社会不安定。但日本人很善于学习外来的东西,他们加强与唐王朝的联系,派遣规模庞大的遣唐使团,学习中国先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及经验,中日间的文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中日文化交流——文学 中国文学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中国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在唐代达到高潮,唐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广泛频繁,中国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开始传到日本,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诗人的诗作都为日本人所喜爱,影响最大的当属白居易的诗。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平安时代的诗集与《和汉朝咏集》共收录589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就达137首之多。白诗不仅在日本宫廷中流传,曾受到嵯峨天皇的激赏,宫廷女官紫式部所著长篇小说《源氏

物语》明显地受白诗影响,贵族文人多喜欢白诗,而且白诗也为平民百姓所欢迎,《长恨歌》、《琵琶行》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其他方面,如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在文艺思想和编选体例上也给日本诗歌总集《万叶集》以影响。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学家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被派遣来中国留学,在唐生活50余年。日本高僧空海(弘法大师),游学于唐,归国时携回大量中国书籍,其后撰著《文镜秘府论》(6卷),将中国诗文作品、文学理论介绍给日本人民。 中日文化交流——茶文化 在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提“茶道”,而是重点阐述品茗艺术(茶艺)。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日本的僧侣则将饮茶变成为佛门清规。在一定意义上,茶道成为日本统治者驾驭民众的一种思想武器。茶道在日本社会中能产生巨大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中日文化交流——教育 中日文化交流为教育交流奠定了历史基础,教育交流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由于日本贵族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追求,使重视儒家教育的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直接影响到日本。6世纪,日本贵族阶级不仅学习儒家的经典,而且还涉猎天文、地理和方术等方面的书籍,许多日本贵族青年已经能够用汉字书写和阅读公文,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准则。中日教育文化交流影响到日本奈良时期官学和私学的发展,尤其影响到日本语言文字。文明的兴盛和书写

地方文化之《文化温州》(瓯越文化)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的诗节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2. 根据已有的句式和意蕴仿写句子。 例句: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就像植物离开了土地。 仿句: 3.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出交谈的语言。 张洁同学到商店买了单价四元六角的一支钢笔,付款时给了女收款员十元钱,没等找钱拿着笔就走了。走出商店忽然想起还没有找钱,于是,又返回去交涉此事。如果你是张洁,怎样说才能使收款员满意,并愉快地把钱找回来?请你把应说的话写出来。 4.按课文默写填空。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5~13题。 (一)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请写出你对“乡愁”含义的理解。 6.诗的每一节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7.具体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二)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体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片,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8.“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表面写海浪,想一想“海浪”象征了什么?“无休止”“扑”说明了什么? 9.“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塑造了礁石什么形象?“礁石”象征了什么?

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概括的唐宋時代觀 内藤湖南 唐宋時代といふことは普通に用ふる語なるが、歴史特に文化史的に考察すると、實は意味をなさぬ語である。それは唐代は中世の終末に屬し、而して宋代は近世の發端となりて、其間に唐末より五代に至る過渡期を含むを以て、唐と宋とは文化の性質上著しく異りたる點がある。但し從來の歴史家は多く朝代によりて時代を區劃したから、唐宋とか元明清とか?の成語になつて居るが、學術的にはかゝる區劃法を改むる必要がある。但し今は便宜上、普通の歴史區劃に從ひ唐宋時代の名を用ひて、支那の中世より近世に移る間の變化の状態を總括して説いて見ようと思ふ。 中世と近世との文化の状態は、如何なる點に於て異るかといふに、政治上よりいへば貴族政治が廢頽して君主獨裁政治が起りたる事で、貴族政治は六朝から唐の中世までを最も盛なる時代とした。勿論此貴族政治は、上古の氏族政治とは全く別物で、周代の封建制度とも關係がなく、?種特別のものである。此時代の支那の貴族は、制度として天子から領土人民を與へられたといふのではなく、其家柄が自然に地方の名望家として永續したる關係から生じたるもので、所謂郡望なるものゝ本體がこれである。それ等の家柄は皆系譜を重んじ、其ために當時系譜學が盛んになつた位である。現に存在する諸書の中でも、唐書の宰相世系表は即ち其有樣を示したもの、又、李延壽の南北史の中には、朝代に拘らず各家の人を祖先から子孫まで續けて纏まれる傳を書いたから、人のために家傳を作つた體裁になつたといふ非難を受けたが、これは南北朝時代の實際状態が無意識の裡に歴史の上に現れたのである。 かくの如き名族は、當時の政治上の位置から殆ど超越して居る。即ち當時の政治は貴族全體の專有ともいふべきものであつて、貴族でなければ高い官職に就く事が出來なかつたが、しかし第?流の貴族は必ず天子宰相になるとも限ら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

项目名称:庐山旅游——文化开发项目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分析1.项目概况 2.现状分析 3.市场分析 4.中国旅游行业状况分析 5.SWOT分析 第二部分项目策划 1.项目名称 2.项目理念 3.项目主办方 4.项目定位 5.主题口号 6.项目目标 7.项目规划设计 第三部分项目实施 1.实施进度 2.广告宣传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分析 一、项目概况 九江是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庐山是千古文化名山。千百年来,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并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周瑜在宫亭湖驻军,慧远在东林建寺,陶渊明在柴桑归隐,庐山文化迎来了她第一个文化创造的高峰。而从三国到近现代,有无数的文化巨匠、政治贤达、民族精英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踪迹。现代学者胡适1928年游历庐山,曾对庐山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作了高度概括:“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当然,这三大趋势远远不是庐山文化的全部。以宗教而论,庐山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同山;以教育论,与白鹿洞书院同样影响深远的,还有理学宗师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以山水田园诗而论,有以谢灵运为开端、陶渊明为宗师,积累一千多年的山水田园文学宝库;以政治文化而论,中国近现代诸多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与领袖人物,都与庐山有着深切的关联;以军事文化而论,一代名将周瑜、岳飞都曾经在这里督师鏖战,朱元璋鄱湖大战的传奇至今都广为流传。此外还有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中国近现代文化守成主义的代表“陈门四杰”等等,这一个个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桩桩影响深远的政治历史事件,在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实版图中,毫无疑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文化名胜中,庐山文化始终以其特有的,那份清新隽永和恢弘旷达的神韵与气象,令历代文人学士所向往。 二、现状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

瓯越文化--永嘉诗韵

永嘉诗韵 历代文化名人 徐霞客 三游雁荡山——“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朱自清 二赏梅雨潭——写就家喻户晓的《绿》。如今梅雨潭边有一座亭,名叫“自清亭”。 陶弘景 钟情楠溪江 在楠溪江大箬岩景区有个景点陶公洞,这里的陶公就是指陶弘景,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他隐居楠溪江时留下脍炙人口的《答谢中书书》。 市井七子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 永嘉四灵 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谢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谢灵运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夏承焘:词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有《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词集》等专著。 叶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水心文集》等传世。 刘基: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 与名胜相关的诗作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温州人文特点

温州人文特点 1.价值观: “以利和义” 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晚年则认为仁、义,必须表现在功利上,否则仁、义就会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谈,仁、义本身也无法存在。并在永嘉学派的影响下,催生了以“商 文化”为代表的瓯越文化,具体表现为:重事功、图实惠、敢冒险、闯天下。 2.历史观: 继往开来: 虽然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但是同时也有传统和保守的一面。时至今天,温州人的饮食文化仍很保守,与温州开放城市的形象很不协调。温州人的口味以清淡为主,可是十分单一,世代一贯制。不论谁家的酒席还是家宴,多少年下来都是全蹄全鸡全鸭的“老三篇”。改革开放后,天津的狗不理、广东的粤菜、客家的潮州菜、等先后进入温州,可是都在不久之后便撤出了温州市场,即便四川火锅红火些,可是在锅里沉浮滚动的还是传统的温州菜———敲打得薄薄的敲鱼和不成规则的粒粒鱼丸。这也反映了温州人比较封闭的心理特征。 落叶归根: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温州人走南闯北,把市场建在了五湖四海,创造了“温州人经济”,但他们的根仍植在家乡,温州是他们永远的归宿之地,生活的大后方。很多温州人在常居海外的同时仍会选在在家乡置业,且温州人如果在海外过世,其子女多会将骨灰带回家乡安葬。他们的这种文化形态与当年的晋商、徽商是相似的。 3.性格特征: 敢为天下先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这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谣,流传了千百年,是温州先人创作的名声最大的歌谣之一,题目为《台温处树旗谣》。这是当地百姓面对腐败的政权和残酷压迫发出的战斗号角,也是敢作敢为的区域人文个性的体现。因此,在温州人身上一直就流淌着“天不怕地不怕,天掉下来箬笠大”的敢为的热血,是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因此,小富即安不是温州人的个性,当他们手中有了钱,是不会将钱存入

2015年鹿城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命题比赛获奖...

2015年鹿城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命题比赛获奖名单(排列不分先后) 小学语文 一等奖 年级学校命题人 三年级黄龙第一小学黄林晓林慧慧 三年级鞋都一小姚约维方丽琼李安 三年级南浦小学吴洁琼张肖君王冬冬 三年级南汇小学潘晓丹郑丽娜周丽妮 四年级上戍小学潘亚尔郑李君 四年级仰义第二小学胡晓丽苏冬雪黄杨杨 四年级水心小学戴洁婵张瑜 四年级上册瓦市小学杨扬

四年级上册少年艺术学校邱晓君 四年级上册建设小学黄一喆 五年级黄龙第一小学金秋分金婵娟徐文捷五年级建设小学陈爱芬施钊黄晓红五年级少年艺术学校陈海平邱晓君肖佳敏五年级瓦市小学朱力棉温建华潘瑶静五年级五星小学黄一升史曼倩 五年级上册建设小学潘亦茜 五年级上册绣山小学缪约华 五年级上册广场路小学刘小秋 六年级上册建设小学陈爱芬 六年级上册蒲鞋市小学池茜茜

六年级上册藤桥小学周雷艳 二等奖 三年级瓯越小学姚小亮 三年级临江小学林涵慧、周圆圆 三年级岙底小学薛映陈尼茜 三年级蒲州育英学校陈鹏程王盛暑徐娅娅三年级瓦市小学金海霞、李艳、陈虹 三年级广场路小学吴煦、陈鸯、柯向明 三年级黄龙第二小学周筱芬、朱素燕 三年级七都小学徐丽彬潘骁华 四年级临江小学王炎琰、金平 四年级仰义第一小学陈舒梦、陈建欧张思思

四年级百里路小学张郁科胡恩燕高文苏 四年级黄龙第一小学周琛黄沉沉陈培华 四年级广场路小学包晓静金如叶晶 四年级黄龙第三小学张洁莹黄月华 四年级蒲鞋市小学徐慧静戴晓茜周欣霖五年级马鞍池小学练瓯翔项倩陈蓓蕾 五年级新田园小学余金丽陈海和 五年级上陡门小学黄素英陈晶晶杨爱爱 五年级藤桥小学李淑婵刘秀东黄云云五年级蒲鞋市小学周月荣马晓芬池茜茜 五年级仰义第二小学陈思、陈跃跃、周建晓 五年级少年美术学校胡建芬蔡雪琴冯思思三等奖

唐宋时期的会计发展

唐宋时期的会计发展 【摘要】唐宋时期的封建经济繁荣为会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会计核算的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式会计处于自己的一个高峰。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在会计方法的发展上产生了奠定当今账户结算余额原理的“四柱清册结算法”,在会计机构的设立上又设立了专司审计的机构——比部。 【关键词】唐宋时期会计文件会计方法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与制度民间会计官厅会计 【引言】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宋时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进入较快的一段时期。随着农业,工商业发展,金融信用业进一步完善,金融信用机构的大量出现。会计进入了继西汉之后有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为民间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促进了我国会计的前进发展。 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会计核算的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式会计处于自己的一个高峰。审计和国库组织也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宋史》云:“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巨商之理财”。此议揭示了公元10世纪以后,中国商业的发达及巨商在理财方面的重要影响。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

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在会计方法的发展上产生了奠定当今账户结算余额原理的“四柱清册结算法”,在会计机构的设立上又设立了专司审计的机构——比部。在会计立法方面亦更趋完善,不仅规定对违反会计制度的人给予较严厉的处罚,而且限定凡属经济报告上隐漏重复,收支不实者均从严治罪,甚至在有关条文中还规定了会计报告的格式及书法誉写要求。 一、会计文件 (一)会计凭证的完善 早期的会计凭证是刻符纪事,结强纪事,然后直到文字的出现,即刻在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文字,还有就是刻画在岩石、木简、竹简的文字。这些是原始的会计凭证,而最早的会计凭证一般是傅别和质剂,一式两份,在秦汉,则上计制度下产生的分左右契的“计簿”成为非常专业的会计凭证。后来的五代十国和两晋南北朝,因为战乱,导致会计的发展多体现在军事上,如对兵器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专门的月言簿。并分月报季报年报。甚至出现了保密的需要,即用封泥封记帐的相关帐簿。在唐宋开始的会计凭证特征如下: 1、政府法律推动会计凭证的发展了:唐规定“诸卖奴婢、马、牛、驼、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卷,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 2、一般的会计凭证中出现了数量、品名、价格的信息。 3、唐的原始凭证有券(官用公卷、民用私卷)、契(经济凭证用纸契、信物用木契)、抄(领军器的凭证如领军器抄)、牒(产权的证明,如符牒就是官吏信用月俸的证明、还有工匠的请给物牒)等。专用凭证有制、敕、册、令、教、符。财物出纳和核验凭证是木契。其他凭证还有纸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