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

1:艺术思维有区别。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

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首先是对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然后又对艺术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诞生了许多艺术流派。奇妙的是几乎还没有西方艺术家对中国艺术进行非常严谨系统的研究和复制,于此相反,中国的艺术家们对西方的艺术趋之若鹜,进行了普遍的研究和学习。不可否认西方在艺术的理论系统上是先进的,是远远领先于东方世界的。于是中国的艺术家面对左右为难的局面,一方面要继承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一方面要适应发达的西方现代艺术,于是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部分画家已经完全西化,接受并沿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路搞所谓当代艺术,这些艺术家基本完全使用西方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去创作;另一部分所谓传统画家继续继承中国古老的表现形式进行中国本土艺术创作。当然有极少数画家想到了用中国的表现形式进行现代艺术思维的创作,其中代表如吴冠中。

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是文人画。是文人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观进行抽象的描绘(当然也有十分精确写实的再现)来表现一种情趣美。如果按西方的艺术流派来分类,中国画应该属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范畴。中国古代文人通过对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的描绘展现高超的概括技巧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2.东西方艺术针对的受众有区别,中国的绘画艺术从来就是贵族艺术。民间的艺术虽然存在但一直被忽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主要是皇家贵族或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娱乐。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皇家收藏。中国古代的画家几乎都是做官的,绘画是中国知识精英表达情感和思想境界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并且由于创作者和受众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画的意境十分高远,时常有一种“身在官场翻滚,心在旷野听雨”的意境。并且中国古代文人画还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觉得叫文人画不如叫文学画来的更加贴切,中国的诗书画从来都是一体的,几乎没有那幅画能完全摆脱诗歌对其的影响。

西方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在中世纪之前西方绘画主要服务于宗教和装饰。很多画家都是工匠出生,他们绘画的主题是表现神话传说和宗教题材,是服务于大众信仰和大众的审美取向。发展到现代其主要创作仍然被广泛的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虽然许多大师的作品已经价格高的离谱,但其精神实质是大众化的。

3.创作的主题不尽相同。中国古代绘画的主题是自然景物,(山水、花鸟、走兽、鱼虫)人物画也有,但相对来说比较的研究不够深入。中国人物画从来就没用上升到解剖学的高度,主要追求神似。而西方主要绘画的表现对象是人物,自然景物相对较少。虽然西方在进入19世纪之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科技的进步慢慢绘画对象转为万事万物,包罗万象,但在这以前真的很少涉及完全脱离人物的绘画主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人似乎永远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中国画通常是借物喻情,西方人通常习惯直接用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性格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中国人更加婉转一些。

当然中国绘画之所以在人物写实方面和西方有一定差距是和东西方绘画的材料工具有很大的差异有很直接的关系,西方人的绘画材料在色彩颜料方面比中国画要丰富得多,也比较适合表现复杂的色彩层次关系,而中国画的色彩颜料的品种和表现力方面要逊色许多,而且中国的绘画媒介——纸张,也不太容易控制效果,这对写实来说是有很大的障碍,尽管如此并不是说中国画就无法精确的写实的表现客观对象,到了近代还是出现了用中国画技巧比较写实的人物画家。其中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郎世宁,近代如徐悲鸿、蒋兆和。

4.绘画材料和种类差别。绘画材料的区别直接反应为美术形式和创作手段的区别。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宣纸水墨画,当然在媒介上还有纸本、绢本、木板、壁画等,西方的传统绘画方式要丰富一些,主要有蛋彩画、油画、木板画、铜版画、蚀刻画、水彩画、素描、水粉、丙烯画等等,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以及颜料以及各种材料混合应用的表现形式,而西方艺术家们已经把美术的创作手段扩大到任何材料都可以使用的程度。相对来讲中国画的创作手段还比较单一,或者说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但中国画在材料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中国画的主要材料是一一对应的,就是毛笔水墨只合适在特定的纸张即宣纸上才能充分的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效果,换了其他的媒介,其表现力和发挥空间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如果想把中国绘画的材料进行革新和发展,恐怕很有难度,这也是阻碍中国画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

因。

中国画还有个和西方绘画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画很难修改,一笔就是一笔,由于中国画在纸张上的留下的痕迹很难修改,这就对画家的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笔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一笔画错,整个画面就毁于一旦,这也妨碍中国画表现复杂的场景,所以慢慢的中国画发展成了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的画家们已经把线条艺术发挥到一个至高的境界,每一笔都似乎有生命,每一笔都那么的耐人寻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在线条艺术上无疑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实际上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独特的水彩素描。

写到这,我想说,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还没有被以西方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世界完全理解和接受,西方人知道中国有一个齐白石,也许还有张大千,但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有那么多杰出古代艺术家,他们的名字应该和达芬奇、毕加索和梵高一样闪耀。这不能说是个非常大的遗憾。在我看过的西方人写得艺术史中,中国艺术只被寥寥带过,甚至还没有日本艺术谈的多,我操。毕加索就曾经说过:中国艺术是那么的高深莫测,可惜我接触的太迟了,我已经经不起艺术上的大地震了。那时毕加索已经是78十岁的老人。他还说过,比西方人懂艺术的是非洲人,而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是中国人。毕加索曾经深受非洲艺术的影响,他的立体主义绘画就是受到其深深的启发。可惜这位天才没能早早的知道中国的艺术,否则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精彩作品和创造出怎样的艺术流派,的确遗憾。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日益强大,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

多,还有我们的艺术家们不断的努力,我相信中国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高深的艺术成就一定会和西方的艺术一起并肩站在史册上。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 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 3. 观察方法不同: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 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 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 一、人物 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 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 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画使用“三远法”。西方风景画使用“焦点透视”。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1.中西“写生”一词的不同内涵: 花鸟画:“写生即写物之生意”,主要说的是画面的生动效果。 静物画: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 2.构图手法的不同: 中国花鸟的“折枝”构图法是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的部分进行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画则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3.描绘手法的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 1:艺术思维有区别。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

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首先是对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然后又对艺术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诞生了许多艺术流派。奇妙的是几乎还没有西方艺术家对中国艺术进行非常严谨系统的研究和复制,于此相反,中国的艺术家们对西方的艺术趋之若鹜,进行了普遍的研究和学习。不可否认西方在艺术的理论系统上是先进的,是远远领先于东方世界的。于是中国的艺术家面对左右为难的局面,一方面要继承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一方面要适应发达的西方现代艺术,于是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部分画家已经完全西化,接受并沿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路搞所谓当代艺术,这些艺术家基本完全使用西方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去创作;另一部分所谓传统画家继续继承中国古老的表现形式进行中国本土艺术创作。当然有极少数画家想到了用中国的表现形式进行现代艺术思维的创作,其中代表如吴冠中。 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是文人画。是文人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观进行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 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 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 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 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 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3·题材 西画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一是古代神话,二是基督教,三是世俗生活,历史与战争题材也包括其中。中国画从商代到战国肖像是人物画题材之一,秦汉至今取材多位历史人神话题材和**题材,自然风光。 4·绘画本质: 西画求形似,中国画讲神似可谓两者本质区别,中国国画以线造型西画以面 造型,中国画是表现的而西方绘画则是再现,中国画偏于精神的,西方绘画偏于物质的。 5·审美评价 中国画的审美评价是"气韵生动〞,西洋画的审美评价是"模仿〞。所谓"气韵〞,在自然是生命的律动,在人生是最高的意趣。画家如能把客观对象的风貌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作品。模仿论是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灵 魂,在其影响下,西洋画着意描绘事物的形貌,追求"以真为美〞。达·芬奇:"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历史和地理背景、哲学思想、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而绘画作为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受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受众对象、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受众对象的差异 从艺术家所关注的受众对象来看,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其实,受众对象的 差异又可以看作是中西文化审美观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追求注重“凝神静气”,追求心灵的宁静、飘逸和清雅,因此绘画作品重视意境,讲究笔墨雅致。而在西方 文化中,审美追求强调情感直觉和视觉冲击力。因此,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通常比较直观 和浅显易懂。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色彩、形式和风格等方面。 1.色彩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中国绘画追求的是淡雅清逸、浓淡相宜 的颜色,对比色和鲜艳的颜色极少使用。这一传统在唐代最为盛行,并逐渐演变为中国画 的基本色彩风格。而西方绘画则偏重于对色彩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处理。特别是印象派和后 印象派的画家,强调色彩的光泽和发光效果,创造出绚丽而诗意的艺术形象。 2.形式差异 中西绘画在形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图和线性表现上。中国绘画讲究构图的和谐, 以“气势恢宏、虚实相生”为莫高诺尔(山)体,慕唐风、析景阳、马远等大家所倡导的“一泼一拓,骨法步步”的搭建法,从而呈现出层次分明而又优美自然的画面。而西方绘 画的构图则更注重复杂的线性变化和透视效果的表现。 3.风格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风格差异,也是由于文化背景及审美观念形成的。在西方绘画中经常出 现瞬间的冻结、强调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以及颜色的明暗对比等巴洛克和洛可可的特点。但在中国绘画中,艺术家们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坚持传统的中国式笔墨和水墨画的形式,把节制、退让、拙朴、大气、空灵、空灵、于一体,展示出了优美的传统风格。 三、创作主题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绘画体系,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 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以期了解两种绘画体系的异同之处。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绘 画艺术以人体裸体为主题,强调形态的准确性和立体感,往往以神话、历史或宗教题材作 为创作对象。而中国绘画艺术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的表现和意象的 描绘,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 在绘画表现上,中西方绘画艺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立体感的表现,强调光影的效果和材质的真实性,注重人物和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而中国绘画则讲究线条、颜色、形式的审美感受,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意象的抒发,追 求意境和神韵的表现。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古代丝绸之 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在绘画领域有了一定的交流和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画家达·芬奇的艺术理论和技法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丝绸、瓷器、书 画等艺术品也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 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中西方绘画艺术也有着差异。西方绘画追求客观和形式的 表现,重视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追求艺术的完美和智慧。而中国绘画追求主观和心灵 的表达,注重艺术的情感和意境,追求艺术的个性和境界。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未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在绘画理论和 技术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绘画题 材和表现方式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促进绘画艺术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中西方绘画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绘画艺术的 共享和传承。 中西方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影响和差异,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西方绘画 艺术将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繁荣 和进步。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中西方绘画艺术作为世界上两大绘画艺术体系,其差异性和独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 将结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风格、题材和艺术观念等方面,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进行一番浅析。 一、历史背景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背景是绘画风格和特点形成的基础。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其绘画风格受到了古罗马和古希腊雕刻、建筑和壁画的深刻 影响。在中世纪时期,宗教题材的绘画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宗教题材为主的绘画体系。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认可,注重描绘个体的形态和情感,达到了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在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写实主义风格开始兴起,画面的细节和光影的表现成为了重点。18世纪,浪漫主义和印象派风格的兴起,强调了情感和个人感受,画面更加抽象和随意。 而在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时期,经历了青铜器时代、 汉朝、唐朝等历史时期,各个时期都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 人物画为主,注重意境和意念的抒发,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的超然和神韵的和谐。绘画风格 始终以传统为基础,追求的是传统绘画风格的传承和发展。 二、绘画风格 中西方绘画风格是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重要体现。西方绘画风格以写实主义和印象 主义为主,强调色彩的表现和光影的处理。西方的绘画作品追求的是真实和客观的表现, 追求的是细致和精准。西方绘画作品往往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画面的细节处理和光 影的表现非常精湛。 而中国的绘画风格则追求一种取象于物、抒发于意的意境美。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 对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景物的意蕴和审美情趣的表达,追求的是画面的意境和神韵。 中国绘画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意蕴深沉、文化内涵丰富的感受,画面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更 注重的是意境和神韵的抒发。 三、题材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题材也有明显的差异。西方的绘画作品主要以历史题材、宗教题材、风景画、肖像画等为主。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的作品常常具有宏伟和壮丽的气势,表现了 西方人的理性和理想。而风景画和肖像画是西方绘画作品的主要流派,风景画追求的是风 景的壮丽和绚丽,肖像画追求的是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中西方绘画技法差异比较

中西方绘画技法差异比较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成了中西方绘画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对于美学的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等,都是相似的,西画以其真实厚重的画面感,给我们以视觉上强烈的色彩享受,中国画以其古韵内涵的特色,让我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它的博大与气韵。对于不同的绘画,我们要用不同的审美角度去观察,去体会,不能单一的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那么,中西方绘画到底存在哪些差异?以下内容我们加以简单的分析. 1。不同的意境 西方人崇尚开拓进取,故重客观探索,重对景写生,还原真实存在.这种静态固定观物作画,形成焦点透视,出现近大远小的物理性透视空间,无论是真景写生还是画家创作某种想象 和虚构的题材,观者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使人产生身临其境,如观真景的感觉。由于西方画家固定观察物,发现物象在固定光源影响下呈现出的那种相对稳定的明暗 色彩变化关系,故西画家重明暗法和自然光色塑造形象,以求立体感,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最好的绘画应该像雕刻".

中国画则不然,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形成的民族精神偏重和平、安逸、内向、追求主体投入客体的和谐统一,重视对客观事物所感所悟的自我表现,已达到物我相渗,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相交融,最终达到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我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因此,画家往往是边行动边观察,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化入自然,最终凭记忆可以大取大舍,保留最能表现物我精神的形象特征.如清人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又如清人李方膺所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因此,中国花鸟画多为折枝,即是如此.由于是行动中观察世界,这就突破了焦点透视和固定光源的明暗造型的局限,中国画家创造了相适应的散点透视法和线描塑造形象的方法。 观西方风景画有真景实境之感,观者可走进画面,再观中国山水画,有人与山水合一之感,观者有身在画中,可游可居之感。 2。不同的画面表现内容 西洋绘画以真实境界为美,画面以真实的自然形象填满,借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现实生活和世俗的人生悲喜,一处不画一处即无。 而中国画家在画面上往往留有大块空白,画人物花鸟不画背景,形成画面绝妙的空灵感。中国画的无画处绝非空白,而是给观赏者留下最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如一张白纸上只画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

东西方艺术绘画的不同 [键入文字]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中国的画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写意,而外国的画是写实。 中国画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意境美。它从不把真实地表现自然作为自己的目的。它所表现的始终是一种源于现实又包孕着画家的主观思想的人格化自然。而西方绘画是自然的真实再现和模拟。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中国画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而西方绘画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西方绘画艺术概括地讲有两大派,一是写实派或称具象派,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二是抽象派。西方艺术贯走极端,艺术家们在对具象写实感到厌倦以后,从印象派开始,仅在数十年内,有些人就从具象这个极端急剧转到抽象——另一个极端。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 中国画主要以线来描绘物象,尤其在传统中国画当中,最具审美价值的莫过于线的艺术了。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不仅是画家用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还相对独立于客观物象,具有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审美价值。它既符

中西方绘画基本差异

中西方绘画基本差异 国际医药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946610 陈淑香所谓的“西方绘画”,是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请物体在一定 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它与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一、表现性意象和再现性意象 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西方艺术是重再现的。然而近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的、表现的转向现代的、再现的。西方艺术则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这种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向,汇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预示着反方向回归。认识上隐约出现了艺术的“十字形”交叉线。如同属肖像性绘画作品:梁楷(南宋)的《泼墨仙人》与17世纪荷兰通派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前者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意来表现的,后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如达?芬奇所说的“绘画要象镜子般映照自然”。 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等,从那时起,西方美术很长一个时期都力图运用理性的数学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模仿。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萨》这幅画里, 再现性是与审美客体生命本质精微体现相联系的东西。西方美术募仿的视觉可靠性还体现 在透视问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科学的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兴起奠定了西方绘画再现法的基础,从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维米尔的《读信的妇女》 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列宾的《伏尔加纤夫》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透视学在西方绘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绘画努力从科学天地中寻找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

色彩学等学科渗透到绘画中去。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真指对象的真实、环境 的真实。它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等等科学法则。 中国绘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易经(公元前18世纪?7世纪)就以六条基本线的完 形和断裂组成不同的图象。中国画的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 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把艺术的传导力由再现转向表现。中国绘画是尚意,西文绘画是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 情感,西文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传神说”从人物画移到了山水花鸟画,山水花鸟得到了 人格化的表现。明朝唐志契说过:“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 ” 指的就是画家要表现自己的真性情。 川匕戌 > 月 、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 东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它导致了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必然会出现差异。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人, 就是认为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从这一点出来,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 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 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 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 在客观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理 解客体、体会客体,让主、客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 界。于是,中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 “立意”,使作 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论的载体。所以中国画历来偏重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1.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2.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写实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中国画不光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 3,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所包含的思想以唯心为主,而西方讲究的则是唯物主义。以及绘画时所用 的工具以及画面的构图和画的风格都能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绘画的差别。下面就来简略的分析一下: 中国绘画是以唯心为主,所谓的唯心,个人解释就是说比较随意性,画家看到了所能引起他灵感的对象,比较随意性的来突出个人的想法,比如画一个古代美女,不一定忠实的把对象反映在画面中。而是很大程度上主观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及感觉的意向,他可以用线条来勾画出美女的轮廓, 也可以用比较写实的方法来画。但是突出的是自己的想法。老师曾经讲过,中国古代的宫廷绘画人物时,皇帝的头部一定是在所有人里最大的,而最小的也是官位最低的,几乎所有的宫廷画都是这样,有一点是因为社会原因所导致,但是基本也能体现出来画家构想是唯心的。而西方画家给君王或者贵族画肖像时,是写实的,高矮,胖瘦,以及脸上的阴暗面都会画出来,中国画皇帝是没有阴暗面的。 4.西方绘画主要偏向于写实。用眼睛看见的东西就要画出来,画苹果的话,他不可能画成方的。画什么就得像什么。而且也有个纪实性,当时画面所形成的空间和明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画家自己的主观意识很难能体现在画中。有一点能体现出来唯心和唯物的区别。从光线讲,西方画一眼就能让人看出光源的方向,而中国的绘画就没有光源。这也是一个大的区别 5.在从构图来讲,中国绘画讲究的是留白,有些画的画面空白的地方占据空间要比画面所要画的主体都要多。甚至有些画的主体只是几个线条组成,多大部分都是空白。这是中方古代绘画的一个特点。 在西方绘画中,讲究的就是把画面填充满,蓝天,白云,树木,人物,都要把画面填充满,即便是有留白的地方也要用白涂料上色。还有绘画所用的工具的区别。西方绘画可以用很多中道具

东西方绘画对比1

东西方绘画对比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座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 东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的两大不同体系: 一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包括印度、西亚、日本诸国的东方绘画体系,中国画是这一体系的代表画种;二是萌芽于意大利半岛,涉及整个西欧,近百年来又影响到美、亚、非各大洲的西方绘画体系,这一体系的代表画种是油画。 中华文明主要诞生于黄河流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中国人,有基本相同的生活习性与心理特征,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凝聚力,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农业国家,有着统一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稳固的中原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美术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在整体面貌上始终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欧洲文明是从狩猎到游牧生活发生发展的,政治长期分裂,这使得欧洲绘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在对文艺的产生、对艺术的起源的认识和解释上,中国古代有“物感说”,认为艺术是由于人心感于外物而产生的,强调人对自然的感受和看法。欧洲古代则有“模仿说”,认为艺术是人对事物的模仿。基于以上不同的认识观点,中西绘画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创作观念。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中国绘画在在透视上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结合,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 视方法。而西洋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焦点透视是西方传统绘画观察处理空间的方法,油画依据光学、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的原理,从固定的视点、固定的角度观察表现事物,精确细微地表现事物的形体结构和光色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西方社会崇尚科学的悠久传统。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 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西方绘画注 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 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西方绘画追求色彩 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 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 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 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而中国绘画则更注 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 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 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 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 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

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同时,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和艺术价值观念上也有所差异,中国绘画更注重文人雅士的情怀与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绘画更关注宗教、历史和神话等方面的表现和探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同时也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

中西绘画的差异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西方和东方绘画的对比

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在西方和东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绘画是一种共 同的表现形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西方和东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有 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以“西方和东方绘画的对比”为题,探讨两种文化背景 下绘画的不同之处。 首先,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写实,追求形象的真实再现。在文艺复兴时期,西 方绘画家们发明了透视法,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逼真度。西方绘画注重细节的 描绘,通过光影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让画面更加生动。西方绘画以人物和风 景为主要表现对象,着重描绘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自然景观的真实再现。 著名西方绘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是一幅经典的写实人物画,通过 精确的细节描绘和细致的色彩运用,使人物栩栩如生。 而东方绘画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抽象表现。中国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注重墨 色的运用和笔法的变化。中国画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艺术家追求的是超越形 象的精神共鸣。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韵味和题 材的意境,表达出内心的悠远和超越物质的追求。著名中国画家谢稚柳的作品《寒松拾雪图》就展示了中国绘画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通过简洁而又富有力量 感的笔墨,将寒松的尊贵和坚韧表达了出来。 此外,西方和东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绘画以线条和色 彩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施加,描绘出形象的轮廓和立体感。而东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气韵的流转,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笔墨 表现出东方艺术的独特美感。中国画家常常运用“寓景于墨,按墨景与背景” 的手法,通过画意和笔墨的配合,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西方和东方绘画的这 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也反映了两种文 化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总结起来,西方和东方绘画在表现对象、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显著的 差异。西方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再现,注重透视和写实,而东方绘画更注重意 境和抽象表现,通过笔墨的运用和题材的选择,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尽 管有着差异,但西方和东方的绘画都是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的特 色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通过对两种绘画风格的对比,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增进对世界的多元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