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三垂直模型(教师版)

第1讲 三垂直模型(教师版)
第1讲 三垂直模型(教师版)

C 1A B

C E

D D E

(C )

B A

C 1

C 1

A

B C

E

D C 1A

B E

D

E

D

C

B

A

2

1

第3讲三垂直模型 常见三垂直模型

1已知AB ⊥BD ,ED ⊥BD ,AB =CD ,BC =DE ,

⑴求证:AC ⊥CE ;

⑵若将△CDE 沿CB 方向平移得到①②③④等不同情形,1AB C D =,

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C ⊥C 1E 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予证 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④

1⑴∵AB ⊥BD ,ED ⊥BD

∴90∠=∠=?

B D 在AB

C △与CDE

△中 =??

∠=∠??=?

AB CD

B D B

C DE ∴ABC CDE △≌△(SAS )

∴1∠

=∠E ∵290∠+∠=?E

∴90∠=?ACE ,即AC ⊥CE

⑵ 图①②③④四种情形中,结论永远成立,证明方法与⑴完全类似,只要证明

1ABC C DE △≌△

∴1∠=∠ACB C ED

∵1190∠+∠=?C ED DC E ∴190∠+∠=?DC E ACB

∴AC ⊥C 1E

E

C

D B A

F

2已知: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 2∵FE AC ⊥于点E ,90ACB ∠=°,

∴90FEC ACB ∠=∠=°. ∴90F ECF ∠+∠=°. 又∵CD AB ⊥于点D , ∴90A ECF ∠+∠=°. ∴A F ∠=∠.

在ABC △和FCE △中, ,,,A F ACB FEC BC CE ∠=∠??

∠=∠??=?

∴ABC FCE △≌△. ∴AB FC =.

3如图,ABC △中,AC BC =,90BCA ∠=°,D 是AB 上任意一点,

AE CD ⊥交CD 延长线于E ,BF CD ⊥于F .求证:EF BF AE =-.

3 根据条件,ACE ∠、CBF ∠都与BCF ∠互余,

∴ACE CBF ∠=∠. 在ACE △和CBF △中, AC CB =,90AEC CFB ∠=∠=°,

∴ACE CBF △≌△. 则CE BF =,AE CF =, ∴EF CE CF BF AE =-=-.

F

E

D C B A

P

Q

M

C

B

A

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

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

.

4解:全等三角形为:△ACD ≌△CBE.

证明:由题意知∠CAD+∠ACD=90°,∠ACD+∠BCE=90°,

∴∠CAD=∠BCE 在△ACD 与△CBE 中,

90ADC CEB CAD BCE

AC BC ∠=∠=???

∠=∠??=?

∴△ACD ≌△CBE (AAS ).

5如图, Rt △ABC 中,∠C =90°,10cm AC =,5cm BC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M 上运动. 当△ABC 和△APQ 全等时,点Q 到点A 的距离为___________ . 5 5cm 或10cm.

6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l 经过顶点C ,过A ,B 两点

分别作l 的垂线AE ,BF ,垂足分别为E ,F.

(1)如图1当直线l 不与底边AB 相交时,求证:EF =AE +BF.

(2)将直线l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使l 与底边AB 相交于点D ,请你探究直线l 在如下位

置时,EF 、AE 、BF 之间的关系,①AD >BD ;②AD =BD ;③AD <BD.

图2

图1G

G

A B C D

E F F E D C B A 6证明:(1)∵AE ⊥l ,BF ⊥l ,∴∠AEC =∠CFB =90°,∠1+∠2=90°

∵∠ACB =90°,∴∠2+∠3=90° ∴∠1=∠3。

∵在△ACE 和△CBF 中,

13

AEC CFB AC BC ∠=∠??

∠=∠??=?

∴△ACE ≌△CBF (AAS ) ∴AE =CF ,CE =BF

∵EF =CE +CF ,∴EF =AE +BF 。 (2)①EF =AE -BF ,理由如下:

∵AE ⊥l ,BF ⊥l ,

∴∠AEC =∠CFB =90°,∠1+∠2=90°

∵∠ACB =90°,∴∠2+∠3=90°,∴∠1=∠3。 ∵在△ACE 和△CBF 中

13

AEC CFB AC BC ∠=∠??

∠=∠??=?

∴△ACE ≌△CBF (AAS ) ∴AE =CF ,CE =BF

∵EF =CF -CE ,∴EF =AE ―BF 。 ②EF =AE ―BF ③EF =BF ―AE 证明同①.

7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⑴如图1,点G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不与B 、C 两点重合),连接AG ,作BF ⊥AG 于点F ,DE ⊥AG 于点E .求证:△ABF ≌△DAE ; ⑵在⑴中,线段EF 与AF 、BF 的等量关系是 (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不需要证明);

⑶如图2,点G 是CD 边上任意一点(不与C 、D 两点重合),连接AG ,作BF ⊥AG 于点F ,DE ⊥AG 于点E .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是 ,线段EF 与AF 、BF 的等量关系是 (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不需要证明).

7 ⑴在正方形ABCD 中,AB=AD ,90∠=BAD °

∴90BAF DAE ∠+∠=°

90∠+∠=?BAF ABF ∴ABF DAE ∠=∠ 在△ABF 和△DAE 中 ,,,∠=∠??

∠=∠??=?

ABF DAE AFB DEA AB DA ∴ABF DAE △≌△(AAS ) ⑵EF AF BF =- ⑶△ABF ≌△DAE EF BF AF =-

五年级奥数一半模型教师版

五年级奥数一半模型教 师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一半模型 知识结构 一、三角形当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决定于底和高的长度,所以我们有了等高模型和等底模型。 在等高模型中,(图1)当BD=CD时,阴影部分,SΔABD=SΔABC÷2 ?? ??? 特别地如图2,当BE=ED,DF=FC,阴影部分面积,SΔAEF=SΔABC÷2 ? 在等底模型中(图3),当AE=DE时,阴影部分,SΔEBC=SΔABC÷2 二、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S=底×高 所以与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它面积的一半!

同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行,再根据平行线间的等积变形,可以得到如下诸图,阴影部分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 【巩固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是打“√”,不是打“×”。 ()()()() ()() 三、梯形中的一半模型 在梯形中,当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一个腰,顶点在另一个腰的中点处,那么三角形是梯形面积的一半。 如图4,在梯形ABCD中,BE=CE,则SΔADE=SABCD÷2 ? 如图5,是它的变形,注意其中AF=DF,BE=CE。

? 四、任意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如图6,在四边形ABCD中,AE=EB,DF=CF,则SEBFD=SABCD÷2 ? 【能力提升】

【 巩固练习】 【例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 24平方厘米,且线段EF,GH 把它分成四个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巩固】已知大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例题精讲 4

(完整版)三垂直模型与全等综合剖析

D P F E B C A F E C B A K 模型图与全等 知识点 基本图形 本题8分)如图,在等腰R t △ABC 中,∠ACB =90°,D 为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E ,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 (1)求证:AD ⊥CF ; (2)连接AF ,求证:AF =CF . 2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中点,连CE ,过B 作BF ⊥CE 交AC 于F ,求AF. 【例8】 【例9】等腰Rt △ABC 中 ∠ACB =90°,AC=BC ;F 是BC 上的中点,连AF ,作CD ⊥AF 于E , 交AB 于D ; 连FD. 求证:AD =2BD ; 【例3】已知△ABC 中,∠C=90 ,AC=BC,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上任一点,EP ⊥CB,PF ⊥AC,E 、 F 为垂足, 求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 B C F

F E D C B A H F E D C B A 【例4】如图,D为线段AB的中点,在AB上取异于D的点C,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 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与BCF,连结DE、DF、E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 角形。 【例5】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向外作等腰Rt△ABD,等腰Rt△ACE;连接DE。AF 是△ABC的中线, FA的延长线交DE于点H,求证:DE=2AF 【例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N是BC边上的点。连接AN,MN⊥AN交∠DCB的外角平 分线于点M。 求证:AN=MN

9、如图,直线AB 交x 轴正半轴于点A (a ,0),交y 轴正半轴于点 B (0, b ),且a 、b 满足4 a + |4-b |=0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D 为OA 的中点,连接BD ,过点O 作OE ⊥BD 于F ,交AB 于E , 求证∠BDO =∠EDA ; (3)如图,P 为x 轴上A 点右侧任意一点,以BP 为边作等腰Rt △PBM ,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多梦的。一张糖纸、一次争执、一句话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学习本讲内容,感受文章的中心;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品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成语万花筒] 1.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劳永逸()面三刀()顾茅庐()面楚歌()光十色 ()亲不认()零八落()面玲珑()牛一毛()万火急 ()无聊赖()篇一律()马齐喑 【参考答案】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2.填数词组成语。 ()穷()白()日()里()全()美()目()行 ()落()丈()心()意()上()下()头()臂 ()死()生()斤()两()山()水()言()语 【参考答案】 一穷二白一日千里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一落千丈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三头六臂九死一生半斤八两千山万水千言万语 第1讲 我们的童年(上)

讲义使用参考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三篇关于童年的文章。《餐桌上的谜底》中,作者的童年虽然尝过了酸甜苦辣,却也得到了人生启示;《会飞的蒲公英》写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梦想成真的故事;《一千张糖纸》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诺言”“童心”的故事,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每篇文章后都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问题。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订正答案。 (一)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①(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a 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等积模型教师版

等积变形模型 【典型例题】 例1:将任意一的三角形分割为四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可以怎么分你能想到多少种 【解题点拨】图中的点为中点、三等分点或四等分点

【典型例题】 例 1 将任意一的三角形分割为四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可以怎么分你能想到多少种 【解题点拨】图中的点为中点、三等分点或四等分点 例 2:如图,在梯形 A B C D 中,共有八个三角形,其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哪几对 M P Q N O 例 3:正方形 A B C D 和正方形 C E F G ,且正方形 A B C D 边长为 20 厘米,则 图中阴影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A D G F H B C E 【解题点拨】考察平行线间的等积变形,并排摆放的正方形的同方向对角线平行。 例5: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AE=ED ,BD=32 B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巩固1:如图所示,BD=32 BC ,AE=ED ,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4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巩固2: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AE=DE ,DC=2DB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 巩固3: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EC=2AE ,F 是AD 的中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6:如图,由大、小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巩固:如图,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0厘米、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7:如图,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四边形EFGH 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空白部分的面积。 巩固:如图,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四边形EFGH 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求阴 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三角形ABP 的面积为15,三角形PBC 的面积为34,求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如图,ABCD 是正方形,EDGF 是长方形,CD=4厘米,DG=5厘米,求宽DE 。 3、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三角形ABP 的面积为12,三角形PBC 的面积为 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C A F E D B C A F E D B C A F E D B H 12F C A G E D B H 12F C A G E D B A F E D B P 34 15D C A 21 12P B A

第1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师版

第1讲等高(深)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判读规律

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⑴选点: ⑵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弯路较少的线路,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判读等值线图要“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 1.看图名: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 ⑴辅助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⑵相关推理法:①由山顶推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单位:m): 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人教版初二(下)英语第1讲:unit 1 词汇篇(教师版)

Unit 1 词汇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本讲学习,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并在综合能力上有一定的拓展。 1.matter的用法 (1)名词:事情,问题What’s the matter?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the trouble 怎么啦?出什么事啦? (2)动词:有重大影响,有重要性如:What does it matter? 2.疾病的表达法 have a cold/a fever/ a toothache/ a stomachache 3.take 的固定搭配 take one’s temperature/ take breaks/ take risks/take some medicine/take off/ take care of/take away 4.surprise的用法 1.做名词:to one’s surprise 使。。。惊讶的,出乎。。。意料 2.做动词:surprise sb使某人吃惊 3.做形容词:surprising, surprised的用法 5.get的用法 get off下车/get on上车/get into陷入,参与 6.be used to sth/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 be used to do sth 被用作去做某事 used to do sth 习惯于做某事 7.out of的固定搭配 look out of 向。。。外看/ get out of从。。。出来/ run out of用光

小学数学几何五大模型教师版

几何五大模型 一、五大模型简介 (1)等积变换模型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如图①所示,S1:S2=a:b; 3、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在之比等于高之比,如图②所示,S1:S2=a:b; 4、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图③所示,S△ACD=S△BCD;反之,如果S△ACD=S△BCD,则可知直线AB平行于CD。 例、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D、E、F分别是BC、AC、AD的中点,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2)鸟头(共角)定理模型 1、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共角三角形; 2、共角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下图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或AB、AC延长线上的点 则有:S△ABC:S△ADE=(AB×AC):(AD×AE) 我们现在以互补为例来简单证明一下共角定理! 如图连接BE,根据等积变化模型知,S△ADE:S△ABE=AD:AB、S△ABE:S△CBE=AE:CE,所以S△ABE:S△ABC=S△ABE:(S△ABE+S△CBE)=AE:AC,因此S△ADE:S△ABC=(S△ADE:S△ABE)×(S△ABE:S△ABC)=(AD:AB)×(AE:AC)。 例、如图在ΔABC中,D在BA的延长线上,E在AC上,且AB:AD=5:2,AE:EC=3:2,△ADE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求ΔABC的面积。

(3)蝴蝶模型 1、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例、如图,梯形ABCD,AB与CD平行,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B、△BOC 的面积分别为25平方厘米、35平方厘米,求梯形ABCD的面积。 2、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

三垂直模型与全等综合之欧阳学文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D P F E B C A K 模型图与全等 欧阳家百(2021.03.07) 知识点 基本图形 本题8分)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90°,D 为BC 的中 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 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 CF . (1)求证:AD ⊥CF ; (2)连接AF ,求证:AF =CF . 2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E 是 AB 中点,连CE ,过B 作BF ⊥CE 交AC 于F ,求AF. 【例8】 【例9】等腰Rt △ABC 中 ∠ACB =90°,AC=BC ;F 是BC 上的中 点,连AF ,作CD ⊥AF 于E ,交AB 于D ; 连FD.求证:AD =2BD ; 【例3】已知△ABC 中,∠C=90,AC=BC,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上任一点,EP ⊥CB,PF ⊥AC,E 、F 为垂足, 求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4】如图,D 为线段AB 的中点,在AB 上取异于D 的点C , 分别以AC 、BC 为斜边在AB 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与BCF ,连结DE 、DF 、EF ,求证:△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5】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向外作等腰Rt △ABD ,

等腰Rt△ACE;连接DE。AF是△ABC的中线, FA的延长线交DE于点H,求证:DE=2AF 【例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N是BC边上的点。连接AN,MN⊥AN交∠D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M。 求证:AN=MN 9、如图,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A(a,0),交y 轴正半轴于点 B(0,b),且a 、b满足4 a+ |4-b|=0 (1)求A、B两点的坐标; (2)D为OA的中点,连接BD,过点O作OE⊥BD于F,交AB 于E,求证∠BDO=∠EDA; (3)如图,P为x轴上A点右侧任意一点,以BP为边作等腰Rt△PBM,其中PB=PM,直线MA交y 轴于点Q,当点P 在x轴上运动时,线段OQ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 其值;若变化,求线段OQ的取值范围.

优胜教育讲义小六数学第3讲:等积变形(教师版)

第三讲 等积变形 1.等积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图12::S S a b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图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2.鸟头定理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

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3.蝶形定理 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②()()1243::AO OC S S S S =++ 蝶形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蝶形定理”): ①22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2 a b +. 4.相似模型 (一)金字塔模型 (二) 沙漏模型 S 4 S 3 S 2 S 1O D C B A

五年级奥数一半模型教师版

一、 三角形当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决定于底和高的长度,所以我们有了等高模型和等底模型。 在等高模型中,(图1)当BD=CD 时,阴影部分,SΔABD=SΔABC÷2 特别地如图2,当BE=ED ,DF=FC ,阴影部分面积,SΔAEF=SΔABC÷2 在等底模型中(图3),当AE=DE 时,阴影部分,SΔEBC=SΔABC÷2 二、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S=底×高 所以与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它面积的一半! 同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行,再根据平行线间的等积变形,可以得到如下诸图,阴影部分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巩固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是打“√”,不是打“×”。 () () () () () () 三、 梯形中的一半模型 在梯形中,当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一个腰,顶点在另一个腰的中点处,那么三角形是梯形面积的一半。 如图4,在梯形ABCD 中,BE=CE ,则SΔADE=SABCD÷2 如图5,是它的变形,注意其中AF=DF ,BE=CE 。 四、任意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如图6,在四边形ABCD 中,AE=EB ,DF=CF ,则SEBFD=SABCD÷2 【能力提升】 【巩固练习】 知识结构 一半模型

【例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且线段EF,GH 把它分成四个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巩固】已知大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例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50 平方厘米,阴影部分面积是( )平方厘米. 【例3】 如图,长方形 AFEB 和长方形 FDCE 拼成了长方形 ABCD ,长方形 ABCD 的长是 20,宽是 12,则它内 部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例题精讲 4 6

初中几何模型:三垂直全等模型分析

三垂直全等模型 “三垂直模型”是初中必会的一种几何模型,它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模型,它可以应用在三角形,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网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以及圆等诸多的中考重要考点之中,所以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中考至关重要。 模型三垂直全等模型 如图:∠D=∠BCA=∠E=90°,BC=AC. 结论:Rt△BCD≌Rt△CAE. 模型分析 说到三垂直模型,不得不说一下弦图,弦图的运用在初中直角三角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利用垂直求角,勾股定理求边长,相似求边长都会用到从弦图支离出来的一部分几何图形去求解.图①和图②就是我们经常会见到的两种弦图。 图①图② 三垂直图形变形如下图③、图④,这也是由弦图演变而来的。 图③图④ D E A B C 例1如图,AB⊥BC,CD⊥BC,AE⊥DE,AE=DE,求证:AB+CD=BC. D 证明:∵AE⊥DE,AB⊥BC,DC⊥BC, A

∴∠AED =∠B =∠C =90°. ∴∠A +∠AEB =∠AEB +∠CED =90°. ∴∠BAE =∠CED . 在△ABE 和△ECD 中, B C A CED AE ED ∠=∠??∠=∠??=? ∴△ABE ≌△ECD . ∴AB =EC ,BE =CD . ∴AB +CD =EC +BE =BC. 例2 如图,∠ACB =90°,AC =BC ,BE ⊥CE ,AD ⊥CE 于D ,AD =2.5cm ,BE =0.8cm ,则DE 的长为多少? E D A 解答:∵BE ⊥CE ,AD ⊥CE , ∴∠E =∠ADC =90°. ∴∠EBC +∠BCE =90°. ∵∠BCE +∠ACD =90°, ∴∠EBC =∠DCA . 在△CEB 和△ADC 中, E ADC EBC DCA BC AC ∠=∠??∠=∠??=? ∴△CEB ≌△ADC . ∴BE =DC =0.8cm ,CE =AD =2.5cm . ∴DE =CE -CD =2.5-0.8=1.7cm .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Rt △ABC 有两个顶点在坐标轴上,求第三个顶点的坐标。

第1讲 分数乘法(教师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人教版

第1讲分数乘法

知识点一:分数乘整数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简便些。 知识点二:分数乘分数 1.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或整数。 知识点三:小数乘分数 1.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2. 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来计算;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知识点四:分数乘法运算定律 1. 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时要做到: 一看符号:看运算符号是不是符合运算定律的要求;

二看数:看参与计算的数是否符合简便计算; 三选定律:根据参与运算的数和符号,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 四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两种解法: (1)用已知量(原始单位“1”的量)依次乘已知分率。 (2)先把各分率按顺序相乘,求出所求问题占原始单位“1”的量的分率,再用原始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率。(2.1)解题关键是明确每一步中谁是单位“1”。 (2.2)每一步中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3.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两类问题都可以用以下两种解法: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2)单位“1”的量× (1+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考点一:分数乘整数

小学数学几何五大模型教师版

小学数学几何五大模型教 师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几何五大模型一、五大模型简介 (1)等积变换模型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如图①所示,S 1:S 2 =a:b; 3、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在之比等于高之比,如图②所示,S 1:S 2 =a:b; 4、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图③所示,S △ACD =S △BCD ;反之,如果 S △ACD =S △BCD ,则可知直线AB平行于CD。 例、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D、E、F分别是BC、AC、AD的中点,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2)鸟头(共角)定理模型 1、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共角三角形; 2、共角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下图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或AB 、AC 延长线上的点 则有:S △ABC :S △ADE =(AB×AC):(AD×AE) 我们现在以互补为例来简单证明一下共角定理! 如图连接BE ,根据等积变化模型知,S △ADE :S △ABE =AD :AB 、S △ABE :S △CBE =AE :CE ,所以S △ABE :S △ABC =S △ABE :(S △ABE +S △CBE )=AE :AC ,因此S △ADE :S △ABC =(S △ADE :S △ABE )×(S △ABE :S △ABC )=(AD :AB )×(AE :AC )。 例、如图在ΔABC 中,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且AB :AD=5:2,AE :EC=3:2,△ADE 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求ΔABC 的面积。 (3)蝴蝶模型 1、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例、如图,梯形ABCD ,AB 与CD 平行,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已知△AOB、△BOC 的面积分别为25平方厘米、35平方厘米,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

(完整word版)全等三角形之三垂直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三垂直模型 模块一:三垂直模型 1.已知:如图(1),AB=BC,AB⊥BC,AE⊥BD于E,CD⊥BD,求证:ED AE CD =- 2.已知:如图(2),AB=BC,AB⊥BC,AE⊥BD于F,BC⊥CD,求证:EC AB CD =-

3. 已知:如图(3),AB =EC ,AE ⊥ED ,BE ⊥AB ,CD ⊥CE ,求证:BC AB CD =+ 4.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过直角顶点A ,90D E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 ①CD =AE ;②12∠=∠;③34∠=∠;④AD =BE . A. 1 B. 2 C. 3 D. 4 5. 如图所示,AB BC ⊥,CD BC ⊥,垂足分别为B 、C ,AB =BC ,E 为BC 中点,AE BD ⊥于F ,若CD =4cm ,则AB 的长度为( ) A. 4cm B. 8cm C. 9cm D. 10cm 6. 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AC =BC ,D 是BC 的中点,CE AD ⊥,垂足为E ,BF AC P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C =2BF .

7.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90 ABC ∠=?,AD BC P,AB=BC,E是AB的中点,CE BD ⊥.求证:AE=AD. 模块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22 a b c +=. 以毕达哥拉斯内弦图为例: 22 222 222 1 ()4() 2 22 a b ab c a a b b ab c a b c +=?+ ++=+ += 等面积法 8. 如图,直线l过等腰直角三角形ABC顶点B,A、C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3和4,则AB的长是.

五年级上人教第1讲博览群书教师版

第一讲 博览群书 学习目标 1、巩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关于“书”的知识积累。 2、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对书的深厚感情。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考点介绍 略高要求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整体扩充局部扩充运用修辞、形象生动扩句知识体会文章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课内阅读理解文章中心 体会感情,发表看法把握内容、中心课外阅读体会重点字词的含义 理解含义,正确使用正确书写、默写课下积累必须认真看 基础知识 【课前热身】把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陈寿) 1、一日无书,,下笔如有神。(杜甫)、2 ,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3、 4,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朱熹)5、读书有三到,【参考答案】、百事荒芜1 2 3、书犹药也、读书破万卷、黑发不知勤学早 5、谓心到、眼到、口到4 教学参考.本讲安排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可以先独立填写,教师进行订正。1 2.说一说:这些名言警句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或者是: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这些句子? 3.教师针对一些诗句可以进行简单讲解、补充,要求学生积累。 【故事】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

最新五大模型——三角形等积变形、共角模型教学文案

小升初几何重点考查内容 (★★★) 已知三角形DEF的面积为18,AD∶BD=2∶3,AE∶CE=1∶2,BF∶CF=3∶2,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面积为1,延长AB至D,使BD=AB;延长BC至E,使CE=2BC;延长CA至F,使AF=3AC,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 如图将四边形ABCD四条边AB、CB、CD、AD分别延长两倍至点E、F、G、H,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5cm2,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多少? (★★★) 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AD的长是AE长的3倍,EF的长是BF长的3倍。那么三角形AE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如图,大长方形由面积是12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36平方厘米、48平方厘米的四个小长方形组合而成。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 (2009年“学而思杯”六年级) 如图BC=45,AC=21,△ABC被分成9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那么DI+FK=_____。 在线测试题 温馨提示:请在线作答,以便及时反馈孩子的薄弱环节。 1.★★★★设 111 ,,, 345 AD AB BE BC FC AC ===如果三角形DEF的面积为19平方厘米, 那么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46.7 B.45.3 C.45.6 D.46.5 F E D C B A

2.★★★如下图,将三角形ABC 的BA 边延长1倍到D ,CB 的边延长2倍到E ,AC 边延长1倍到F 。如果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1,那么三角形DEF 的面积是多少? A .10 B .8 C .9 D .11 E F D C B A 3.★★★★★如图,把四边形ABCD 的各边都延长3倍,得到一个新四边形EFGH ,如果ABCD 的面积是6,则EFGH 的面积是( )? A .130 B .145 C .160 D .150 4.★★★★如图, D 是BC 的中点,AD 的长是AE 长的3倍,EF 的长是BF 长的3倍.三角形AEF 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144 B .168 C .72 D .100 5.★★图中的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三条边的三等分点,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50 B .48 C .56 D .45 E G C B 6.★★★如图,1ABC S =△,5BC BD =,4AC EC =,DG GS SE ==,AF FG =。三角形FGS 的面积是( )。 A .413 B .25 C .23 D . 1 10 S G F E D C B A

三角形全等中的三垂直模型

“三垂直”模型知识目标 模块一三垂直基本模型 知识导航 一、三垂直模型的构成 等腰直角△ABC 过直角顶点A的直线l 过两底角顶点B、C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题型一三垂直模型基本应用 例1 过等腰Rt△ABC的直角顶点C作直线l,过A、B分别作AD⊥l于D,BE⊥l于E,已知AD=5,BE=3,求DE的长. C B A C B A C B A

练习 已知△ABC 中,∠BAC =90°,点E 在线段BC 上 ,点D 在线段AC 上,且△B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E =90°,BD =DE ,当∠ACB =30°时,试判断AD 与CE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模型二 三垂直模型与“婆罗摩笈多” 例2 如图,△ABE 和△A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M ⊥BC 于M ,MA 交ED 于N 求证:EN =DN . 练习 如图,直线AB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点A (2,0)和点B (0,4),以B 为顶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Rt △ABC . (1)在y 轴上存在一点M ,使得MA +MC 最小,请画出点M ;(保留画图痕迹) (2)求点C 的坐标; (3)若P 点为y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分别以AP 、OP 为腰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作等腰Rt △APC 和等腰Rt △OPD ,连接CD 交y 轴于N 点,当点P 在y 轴正半轴上移动时,求PN 的长度. E D C B A N M E D C B A

模型三 三垂直模型与“八字”全等综合 例3 (1)如图,已知等腰Rt △ABC ,∠C =90°,D 在AC 上,△B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BE =90°,连AE 交BC 于F ,求证:BF +CF =CD . (2)如图,D 点在AC 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试探究BF 、CF 、CD 之间的关系. 练习 等腰Rt △ABC 中,∠B =90°,点P 在BC 上,以AP 为腰在△ABC 外侧作等腰Rt △APQ ,连PQ 交AB 于N ,连CQ 交AB 于M . (1)如图,当P 在边BC 上,且CP =2BP 时,求 CP BM 的值. F E D C B A D A B C E F N M Q P C B A

第1讲 握手问题及方程铺垫教师版

1. 握手问题思维方法:将每一个握手的人看做一个点,2个点的连线表示握手一次。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5个步骤:第一步:去分母 第二步:去括号 第三步:移项 第四步:合并同类型 第五步:系数化为1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通过消元,转化成解一元一次方程。 1.咱班共有18个学生, 你去和其余同学握手,你要握手 17 次. 2.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你不是特殊的,其他每个学生都握手 17 次. 3.18个学生,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 306 次. ★ 握手次数问题及变式的一般性结论 1.咱班共有x 个学生, 你去和其余同学握手,你要握手 X-1 次. 2.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你不是特殊的,其他每个学生都握手 X-1 次. 3.现有x 个学生,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 2 1 X*(X-1) 次. 例1.如果在老师所教的班级中,每两个学生都握手一次,全班学生一共握手780 次,那么请算出老师所教的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 2 1 X*(X-1)=780, X=40,-39(舍去). 练习1.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比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 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解: 2 1 X*(X-1)=15,X=6,-5(舍去). 迁移新知 例2.平面上有n 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 (1)交点个数总共有多少个? (2)交点个数可以是100个吗,若可以,求出n 的值;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解:(1)21n*(n-1) (2)2 1 n*(n-1) =100,n=11,-10(舍去). 第1讲 握手问题及方程铺垫

(完整)五年级奥数一半模型教师版-1

一、三角形当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决定于底和高的长度,所以我们有了等高模型和等底模型。在等高模型中,(图1)当BD=CD时,阴影部分,SΔABD=SΔABC÷2 特别地如图2,当BE=ED,DF=FC,阴影部分面积,SΔAEF=SΔABC÷2 在等底模型中(图3),当AE=DE时,阴影部分,SΔEBC=SΔABC÷2 二、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S=底×高 所以与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它面积的一半! 同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行,再根据平行线间的等积变形,可以得到如下诸图,阴影部分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知识结构 一半模型

【巩固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是打“√”,不是打“×”。 ()()()() ()() 三、梯形中的一半模型 在梯形中,当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一个腰,顶点在另一个腰的中点处,那么三角形是梯形面积的一半。 如图4,在梯形ABCD中,BE=CE,则SΔADE=SABCD÷2 如图5,是它的变形,注意其中AF=DF,BE=CE。

四、任意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如图6,在四边形ABCD中,AE=EB,DF=CF,则SEBFD=SABCD÷2 【能力提升】 【巩固练习】

【例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且线段EF,GH把它分成四个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巩固】已知大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例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0 平方厘米,阴影部分面积是()平方厘米. 【例3】 例题精讲 4

第1讲 运动学基础.教师版

写在竞赛课堂之前 亚里士多德开启了理性分析世界的物理学的第一篇章,虽然,他的篇章中多数内容都是错误的。例如,他认为自然界应该有四种基本“元素”:风,火,土,水组成,例如他认为重的东西下落的快,例如,他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等等。后来,历史逐渐纠正了这些错误。但是不得不否认,亚里士多德的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分析问题的基本构成,分析事物间的联系,抽象物理量等等都为后人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伽利略是个热爱实验的好童鞋,他用假想的逻辑性很强的实验,验证了并不是重的东西就下落的快;他亲自设计实验,设计建造计时器,研究了困扰世人几个世纪的落体问题,给出了匀加速运动的公式。这些工作都透露着物理的理性之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尽量精确的实验验证。 突然有一天,伽利略童鞋挂了,同一天,牛顿牛童鞋出生了。然而,他写的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远远要比他的出生更为重要。因为,他第一次以用占据当时数学制高点的微积分,解释了当时的物理学前沿:天体运动。在他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数学推演下,人眼所能见到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可计算的答案。就连牛顿自己所相信的“上帝”似乎都不再具备存在的价值。 就在一切都按照牛顿给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所构建的完美机械世界中运行的时候,一个在欧洲的专利局小职员,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性质提出了质疑:爱因斯坦发表文章,质疑时间的绝对性,并且以另一种他认为是绝对的东西作为基本原理,开辟了另一片物理世界的天空。在爱因斯坦的理论框架中,牛顿的理论仅仅是速度很小的一种粗略的近似。 后来,前仆后继的各种人又相继的给出了更多对于我们能见到的,看不到的,感受得到的,感受不到的万事万物的运行机制的解释。他们运用着理性之光,通过分析总结,假设,实验,修正,再实验验证的方式不断的重塑着人类对于一切的认识。这群人,就是物理学家。 Physics is what physicists do.

15.等积变形-教师版

第15讲 等积变形 第一部分:知识介绍 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 如果三角形的底不变,高越大(小),三角形面积也就越大(小); 如果三角形的高不变,底越大(小),三角形面积也就越大(小); 这说明当三角形的面积变化时,它的底和高之中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但是,当三 角形的底和高同时发生变化时,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变化。比如当高变为原来的3倍,底变 为原来的1 3 ,则三角形面积与原来的一样。 这就是说: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变化与否取决于它的高和底的乘积,而不仅仅取决于高或底的变化。同时也告诉我们:面积相同三角形有无数多个不同的形状。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还会常常用到以下结论: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若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几倍。 若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高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几倍。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下图,ACD ?和BCD ?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且有公共底边CD 那么ACD BCD S S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在小学的学习中几何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每一个几何图形都非常美妙,几何图形的美妙不仅来源于它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在几何模型上出现的那些美妙的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几个美妙的几何模型

模型一: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 ②()()1243::AO OC S S S S =++ 蝴蝶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模型二: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22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ABCD S 的对应份数为()2 a b +. 梯形蝴蝶定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梯形面积与上、下底之间关系互相转换的渠道,通过构 造模型,直接应用结论,往往在题目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型三:鸟头定理: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 AC 上),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E D C B A E D C B A 在ABC ?中,点E 是AB 上的n 等分点,AE AB n =÷;点F 是AC 上的m 等分点, AF AC m =÷,那么ABC AEF ABC S S S n m n m =÷÷= ?V V V 。 A B C S 4 S 3 S 2 S 1O D C B A _ A _ B _ C _ D _ O _ b _ a _ S _3 _S _2 _S _1 _S _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