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方法,围绝经期功血吃什么

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方法,围绝经期功血吃什么
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方法,围绝经期功血吃什么

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方法,围绝经期功血吃什么

摘要:目的:探讨清宫阿胶膏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供临床参考。方法:将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诊刮。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诊刮后给予黄体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清宫阿胶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疗效和月经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62例,显效2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66.13%;实验组患者78例,显效33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月经量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清宫阿胶膏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女性围绝经期常见的一种疾病。绝经期是女性必须经历的过程,此期间发生围绝经期功血,主要是由于患者卵巢的功能衰退,卵泡数目急剧减少,雌激素分泌降低,患者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不能起到正反馈作用,进而无排卵,出血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量增多,阴道流血不净。子宫诊刮是临床治

疗此疾病的主要手段,而诊刮后的临床治疗,是治愈此疾病的关键。医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清宫阿胶膏在诊刮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2010年1O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主诉出现有月经时间延长,月经量过多,并有月经周期紊乱。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其子宫大小均正常或出现有子宫稍大。排除: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内分泌疾病、全身出血性疾病、患者既往未发生过子宫节育器副反应,无妊娠和流产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诊刮,并送至病理进行检查,患者无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2例,患者年龄在44—54岁之间。患者就诊时出血时间在11—67天。31例患者主诉出现头晕、乏力症状。经血常规检查,59例患者为轻中度贫血,3例患者为重度贫血。实验组患者78例,患者年龄在45—55岁之间。患者就诊时出血时间在12—69天。35例患者主诉出现头晕、乏力症状。经血常规检查,72例患者为轻中度贫血,5例患者为重度贫血。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时间、贫血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诊刮后服用黄体酮,于诊刮后第15天开始,每日服用10mg,连续使用2个月后停药。实验组患者在诊刮后第5天开始,服用清宫阿胶膏,每日3次,每次40粒,连续服用2个月。如患者出现贫血,可给予铁剂等补血药物。如患者有阴道持续出血超过10d,

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月经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判定标准

1.3.1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服药后10天,出血情况消失。有效:患者用药后15后出血情况消失;患者出血情况明显减少,停药治疗后出现撤药性出血在7—10d内出血停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30出血情况无明显减少,停药撤药出血10d后仍未停止。

1.3.2 月经量判定:点滴月经:患者每次月经使用1—5片卫生巾,其月经量仅为原来月经的1/5甚至更少。少量月经:患者每次月经使用6—15片卫生巾,其月经量为原来月经量的3/5以下。正常月经:患者每次月经使用15一l8片卫生巾,月经量为与既往月经量相似。多量月经:患者每次月经使用25片卫生巾以上,其月经量明显多于以往月经。少量月经与正常月经为月经正常情况。

1.4 数据处理: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62例,显效2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66.13%;实验组患者78例,显效33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月经量比较:治疗组月经正常率常率为69.23%,

对照组患者的月经正常率仅为54.84%,,治疗组月经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内源性的孕激素缺乏,导致雌激素占据绝对优势,而增生期的子宫内膜不能转化为分泌期,进而引发出血情况。使用诊刮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有效。但是在诊刮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有月经紊乱,经期出血量增多,并导致淋漓不净。因此,有效控制患者诊刮后出血,是临床继续治疗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为患者调整好月经周期,将月经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清宫阿胶膏原系清宫养女汤是由阿胶,牛肝,大枣,槐米,平卧菊三七等成分组成的一种妇方制成,是一种高效的功血,内膜增厚,月经淋漓不尽等妇科血症专用产品。其瓶含量45g,患者使用后,服用后止血效果良好,且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无排卵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的功能,以达到很好的止血作用,进而调节月经量,使月经周期更加规律。研究实验表明,服用清宫阿胶膏对子宫内膜较厚患者,出血量能够有效减少。而通过B超显示,使用清宫阿胶膏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其子宫内膜厚度会有效降低,能够使子宫内膜萎缩,并逐渐变薄,减少出血情况。实验证实清宫阿胶膏对围绝经期功血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意义

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3-04-25T15:57:09.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夏淑琴王进 [导读] 围绝经期功血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对86例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及阴道出血量的观察,间接判断体内激素变化,指导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夏淑琴王进(浠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黄冈 43820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79-02 围绝经期功血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对86例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及阴道出血量的观察,间接判断体内激素变化,指导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来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患者,年龄40-52岁,平均(43.3±4.2)岁,出血时间最短的11d,最长断续半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80g/L以上,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排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血常规检查初步排除血液病,86例患者均在一年内经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报告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初步判定尚无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征象。 1.2 方法: 1.2.1 子宫内膜厚度与出血量的关系:以自身正常的月经量作对照判定出血量,见表1: 表1 86例子宫内膜厚度与阴道出血量的分布 子宫内膜厚度(cm) 超月经量相当于月经量少于月经量 <0.8 2 5 2 0.8~ 5 9 4 1.1~ 9 12 2 1.3~ 9 11 2 ≥1.5 8 5 1 1.2.2 治疗方案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出血量,选择激素治疗方案:①子宫内膜<0.8cm,出血量超过或近似月经量用苯甲酸雌二醇2mg/d肌注,止血后减量至1mg/d,共20d,后7d合用黄体酮20mg/d肌注,停药撤药性出血后第5d改用口服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3个月;②子宫内膜<0.8cm,出血量少于月经量直接口服倍美力和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3个月;③子宫内膜≥0.8cm患者,出血量超过或近似月经量者,均用三合激素(苯甲酸瞧二醇1.5mg、黄体酮12.5mg、丙酸睾丸酮25mg)1ml,每日肌注1次或2次,5d停药,待撤药性出血后,内膜在0.8-1.2cm者,用口服避孕药;内膜在1.2cm以上者,用后半周期疗法口服安宫黄体酮20cm,治疗3个月;④子宫内膜≧0.8cm,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者用黄体酮20mg,丙酸睾丸酮25mg止血,每日肌注1次,连用5d,待撤药性出血后仍用后半周期疗法口服安宫黄体酮20mg3-6个月。对于子宫内膜达到1.5cm,出血量多者,立即采取诊刮,然后每日口服安宫黄体酮4mg和甲基睾丸素5mg,连续20d为一周期,连用2-3个周期。 1.2.3 疗效判定①止血有效:有激素药物治疗后5d内阴道流血完全停止者或血未完全停止,但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停药撤药性出血5-7d阴道流血停止者;②止血无效:用激素药物治疗5d未使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或撤药性出血后仍有阴道出血者。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86例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1.31cm(0.5-2.5cm)子宫内膜≧1.1cm以上者,占68.6%(59/86),出血量多者中子宫内膜增厚者占72%(54/75),说明子宫内膜增厚与阴道出血量呈正相关,根据子宫内膜厚度采用不同的激素治疗方案,其有效率96.5%(83/86),其中3例效果不显,均采用诊刮后止血,无效率3.5%(3/86)。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的原因是卵巢的卵泡对性激素敏感性下降或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正反馈调节的反应性降低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停止,雌、孕激素水平和比例失常或完全没有孕激素而导致月经紊乱和不规则阴道出血。 围绝经期血清中雌激素水平个体差异大,阴道出血时间的长短、量的多少等表现主要起决于血清中雌激素的水平及下降的速度;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厚度间接判断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和子宫出血的机制,并依照围绝经期功血的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的原则进行激素治疗。 3.1 激素止血方法 ①子宫内膜修复法:子宫内膜<0.8cm,说明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不足以使子宫基底细胞增生修复其内膜而导致出血,此时给予一定量的雌激素,可迅速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使其内膜增生修复,达到止血目的;②药物性刮宫: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对于子宫内膜≥0.8cm,给予三合激素或孕、雄激素的目的是提高血中雌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同时孕激素使处于增生过长的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和减少撤药性出因的量,雄激素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能增强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减少盆腔充血,从而减少阴道出血量。 3.2 调整月经周期:由于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在止血的前提下,还需调整月经周期,巩固疗效,使患者有一个时间缓解恐怕的心理,恢复贫血状况,同时雌、孕激素对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目前,有些B超医生不重视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妇科医生不注重子宫内膜厚度而盲目滥用药物,使激素治疗围经经期功血的止血效果难以奏效,甚至造成医源性出血。 综上所述,通过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出血量来选择激素止血的方案和调整月经期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也说明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于用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钟瑜主编、实用妇产科超声彩色图谱.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142-144. [2]赵曼曼王萍刘书丽.B超监测下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意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621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 合征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着,方法独特。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g,山茱萸、白芍各15g,乌梅、郁金各10g。治疗80例,总有效率%。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g,甘草6g。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右归丸[5]加减。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肾阴阳两虚型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呈肾阴阳俱虚之证。皮精英[6]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8例,基本方:仙茅15g,淫羊藿15g,当归12g,巴戟天15g,黄柏10g,知母 9g。加减:阴虚肝郁型加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郁金;脾肾阳虚型加附子、肉桂等,减黄柏、知母用量;心脾两虚型加麦冬、龙眼肉、茯神、远志、五味子等;肝郁脾虚型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等;肾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生龟板、杜仲等,均取得满意疗效。马珊[7]对肾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益肾,药物: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淫羊藿各10g,菟丝子、山茱萸、百合各12g,牡丹皮、补骨脂各6g。 心肾不交型妇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之前,肾气渐衰,阴精亏少,阴阳失衡,肾阴虚水不涵木。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心肾不交。常见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黄淑琼等[8]以自拟滋肾宁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百合30g,熟地黄20g,生地黄20g,山茱萸12g,黄精15g,丹参15g,龙骨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浮小麦30g,大枣15g(去核),炙甘草5g。达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疗效满意。刘金淑[9]对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玄参各15g,女贞子、山茱萸、麦冬、百合、茯神各10g,莲子心、远志各6g,紫贝齿 30g(先煎),交泰丸10g(吞)。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岀正确答案。)1、围绝经期症状评估使用以下哪个评分系统?() 矿 A.生活质量评分系统 B.Kupperman d C.Morisky 问卷 [P D.QLQ-C30 问卷 2、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A.性激素 B.植物药或中药 £ C.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运动) 惘 D.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症?() c A.骨质疏松症 IC B.阴道干涩 庐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反复泌尿系感染 4、下列哪项不是性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

A.子宫肌瘤 B.耳硬化症 C.肾功能障碍 D.可疑乳腺癌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剂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准剂量治疗 B.应在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时用大剂量缓解症状,之后减至标准剂量 C.应根据性激素化验值决定最初治疗剂量 D.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开始时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建议在卵巢功能减退并出现绝经症状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B.建议在月经紊乱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C.建议在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D.建议在达到平均绝经年龄后预防性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ir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中孕激素的使用,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孕激素可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 B.建议周期添加孕激素(10-14天),不推荐持续使用孕激素 C.子宫切除后的女性不用常规补充孕激素

D.脑膜瘤患者禁用孕激素治疗

D.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以上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用药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口服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 B. 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结构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其次是地屈孕酮 C. 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 D. 经阴道给药剂量应高于口服给药剂量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B.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C .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无关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肿瘤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内,不增加患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B.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确定 C. 激素补充治疗是否增加卵巢上皮性癌风险不确定 ir D.就此问题尚无共识 [C io 、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方法独特。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 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 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 g,山茱萸、白芍各15 g,乌梅、郁金各10 g。治疗80例,总有效率93.75%。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 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 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 g,甘草6 g。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1.2 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右归丸[5]加减。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1.3 肾阴阳两虚型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呈肾阴阳俱虚之证。皮精英[6]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8例,基本方:仙茅15 g,淫羊藿15 g,当归12 g,巴戟天15 g,黄柏10 g,知母9 g。加减:阴虚肝郁型加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郁金;脾肾阳虚型加附子、肉桂等,减黄柏、知母用量;心脾两虚型加麦冬、龙眼肉、茯神、远志、五味子等;肝郁脾虚型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等;肾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生龟板、杜仲等,均取得满意疗效。马珊[7]对肾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益肾,药物: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淫羊藿各10 g,菟丝子、山茱萸、百合各12 g,牡丹皮、补骨脂各6 g。 1.4 心肾不交型妇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之前,肾气渐衰,阴精亏少,阴阳失衡,肾阴虚水不涵木。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心肾不交。常见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黄淑琼等[8]以自拟滋肾宁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百合30 g,熟地黄20 g,生地黄20 g,山茱萸12 g,黄精15 g,丹参15 g,龙骨30 g(先煎),珍珠母30 g(先煎),浮小麦30 g,大枣15 g(去核),炙甘草5 g。达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疗效满意。刘金淑[9]对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玄参各15 g,女贞子、山茱萸、麦冬、百合、茯神各10 g,莲子心、远志各6 g,紫贝齿30 g(先煎),交泰丸10 g(吞)。 2 单方治疗胡蔚洁[10]采用平更汤治疗54例,药用: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钩藤、酸枣仁、茯苓、紫草、浮小麦、百合、柴胡、郁金,总有效率为92.6%。李艺[11]用柴胡甘麦汤治疗23例,药用:柴胡、党参、白芍各15 g,炒黄芩、半夏、炙甘草各10 g,龙骨、牡蛎、浮小麦各30 g,大枣5枚。治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闫冬梅[12]用滋清安神饮治疗275例,总有效率97.2%。王纪云[13]以五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2-02-21T16:39:23.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国凤谭荣[导读] 目的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刘国凤1 谭荣2 ( 1 重庆渝北区中医院 4 0 1 1 2 0 ; 2 重庆渝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4 0 1 1 2 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中药逍遥散为主方,随证加减,并进行心理辅导治疗。结果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阴阳失调逍遥散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24-02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9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随着妇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近年来用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5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9例均为门诊内科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年龄40-60岁,病程1-3年,均不能正常工作。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的有关内容制定。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经行紊乱或闭经,伴或不伴有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或浮肿便溏、腰酸骨楚、倦怠乏力、甚或情志异常等。 2 治疗方法 以逍遥散为主方:柴胡15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0g、茯苓20g、薄荷10g、甘草6g。有月经紊乱者加益母草30g。(1)伴心悸失眠、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头晕乏力、舌质嫩红、脉细数之肝肾阴虚者,合酸枣仁汤加减,加酸枣仁20g、丹参30g、女贞子20g、地骨皮15g、何首乌20g、太子参30g、百合20g、合欢皮20g、川芎15g。(2)伴头昏胀痛、失眠易怒、眼雾、口干便秘、血压升高、舌质降红、苔少乏津、脉细弦之肝阳上亢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加天麻20g、枸杞15g、丹参30g、钩藤20g、龟板20g、牡蛎20g、菊花15g、石决明15g、麦冬20g。(3)伴头晕乏力、汗出、胸闷、阵发心动过速、舌质瘀暗、脉细涩之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加生地15g、枳壳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桔梗15g、牛膝15g、丹参30g、地龙15g。(4)伴两胁胀痛、心烦失眠、头痛耳鸣、舌淡红苔白、脉弦之肝郁气滞者,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加香附15g、川芎15g、枳壳15g、青皮15g、玄胡15g、川楝子15g、丹参30g、石菖蒲15g、远志15g。(5)伴纳差、便溏、上腹疼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厚、脉细弱之肝郁脾虚者,合参茯白术散加减,加党参30g、黄芪30g、薏苡仁30g、扁豆30g、山药30g、鸡内金10g、麦芽30g、枳壳15g、黄连10g。(6)伴咽干口苦、头昏闷、精神倦怠、潮热、心烦、舌质嫩红、苔黄厚腻、脉细之阴虚夹湿者,合甘露饮加减,加二冬各15g、二地各15g、黄芩15g、石斛20g、枳实15g、枇杷叶15g、茵陈20g。(7)伴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自汗易感冒、神疲乏力、腰膝酸痛、舌淡胖苔白厚、脉迟无力之肾阳虚者,加淫洋霍30g、巴戟20g、杜仲20g、菟丝子20g、党参30g、黄芪30g、桂枝15g、防风15g。以上均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 l,分3次服用,疗程2个月;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嘱其放松心情,解除顾虑,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疗程结束后,给六味地黄丸6g、bid,逍遥丸6g、bid,维生素E胶丸100mg、qd,巩固治疗半年。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工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恢复工作。 4 治疗结果 治愈151例,显效8例,治愈率96.23%,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随诊观察治愈者2年内无复发。 5 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即中医的“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月经开始终止,称为“绝经”或“经断”。有些妇女在绝经前后,往往不同程度出现一系列如经行紊乱、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有的可持续二、三年之久。名为“绝经前后诸症”,亦称“经断前后诸证”。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亏虚,肾之精血不足,肝阴不足,脏腑失养,肝气郁遏,阴阳失调。当治以疏肝解郁,补肾气,调冲任,平衡阴阳。但用药不宜辛温香燥,以防损耗津液,致犯“虚虚之戒”。此外,还宜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等配合治疗。并应排除有无其它器质性疾病。西医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由于长期使用激素,使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生率高,故促使人们去寻找安全性更强的天然雌激素替代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具有多途经作用和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更年期的临床症状,消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物反应。临床研究证实丹参、黄芩、扁豆、益母草、淫羊霍、菊花含有植物雌激素,有雌激素样作用。笔者用之逍遥散疏肝解郁,酸枣仁汤养血安神,天麻钩藤饮滋阴平肝潜阳,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参苓白术散建运脾胃,柴胡疏肝散理气止痛,甘露饮养阴除湿。诸方随证加减,各得其用,共同作用达到协调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诸证自除。 结果显示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分析综合护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分析综合护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13T10:22:21.3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高艳秋 [导读]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高艳秋 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妇科收治的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9.1±2.9)d,观察组(5.3±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贫血发生率 70.0%,观察组 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70.0%,观察组 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护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是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多为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月经周期紊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如病情迁延不愈,可引发贫血,甚至可出现出血性休克等症状[1]。据统计,妇科患者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为 10%~15%,且其中约 50%的患者处于更年期[2]。本文对 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对缩短功能性子宫出血止血时间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 50 例患者均为近两年我院妇科收治的功血患者,其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其病情均经诊断性刮宫、临床症状分析被确诊为功血,其排除标准是:患有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有应用孕激素的禁忌症、发生妊娠相关疾病。这50 例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的时间为 10d-27d,平均出血时间为(17.3 ±4.2)d,其年龄为 16-48 岁,平均年龄为(20.2 ±6.8)岁,其中有 25例已婚患者,有25 例未婚患者。将这50例功血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患者。在实验组患者中,有 14 例已婚患者,有 11 例未婚患者,其年龄为 20-35 岁,平均年龄为(20.6 ±5.9)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 15 例已婚患者,有 10例未婚患者,其年龄为 20-35 岁,平均年龄为(21.3±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基础护理。营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病区内禁止大声喧哗,护理工作不应安排在患者休息的时间,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睡眠。病房内设置温湿度剂,以患者舒适为宜。定期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流畅。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保持卧床休息,可适当进行翻身、抬腿等活动,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做好记录,如患者出血量大,应立即给予止血,或提高做好相关医疗器材的准备,及时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保持患者外阴清洁,使用温水清洗,使用PP 粉溶液清洁会阴,预防阴部感染。 用药护理。由于患者多需采用激素治疗,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且禁止在临床症状减轻时自行停药或减量。因此,护士应详细告诉患者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激素治疗的原理、使用方式、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正确用药的意识。护士发药后,在确认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停药后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停药后的阴道出血情况、出血量等情况。 日常生活护理。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性,避免劳累过度,饮食上注意结构合理,多食含铁、蛋白质及维生素类食物,以改善机体代谢、增强自身免疫功能,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阴道出血、贫血情况。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总满意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停止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贫血 3 例,贫血发生率 5.1%,对照组患者发生贫血 12 例,贫血发生率 20.7%,两组患者贫血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0.05)。 3.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排卵型主要是指有排卵功能的青春期或育龄期妇女,而无排卵型主要是指更年期妇女,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症状,治疗上,排卵型患者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止血及促进排卵等为主,而无排卵型患者则主要以减少月经出血量及止血为主。有关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与功血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已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综合护理方案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女性从青春期初潮至更年期绝经过程中,均可能会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可见不规则出血等。传统护理方法是在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并指导患者如何用药,该护理模式操作简单且无固定的规程模式,不利于统一管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的医疗理论不仅是将救治患者作当作医护人员的基本准则,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中,通过围绕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观察发现,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停止出血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8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围绝经期的中药合理治疗

围绝经期的中药合理治疗 1、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最根本原因是(单项选择) A .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B.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C .雌激素水平的波 动 D .精神心理因素 E. 个体差异 2、医学上围绝经期就是大众常说的“更年期”,指女性卵巢功能开始减退,直至绝经后1 年内的一段时期,整个过程大约持续多少年(单项选择) A.2~4 B.2~5 C.3~4 D.3~5 3、围绝经期属于生理退行性改变,没有必要进行人工干预(单项选择) A.对 B.错 4、肾阴虚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证候,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单项选择) A.月经周期紊乱、量多色淡 B.头晕耳鸣,心悸失眠 C.五心烦热, 腰膝酸软 D.心烦易怒,烘热汗出 E.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5、围绝经期以肾虚为主,也可累及心、肝、脾,因而要辨其心肾、肝肾、脾肾同病,随证论治(单项选择) A.对 B.错 6、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多项选择) A. 月经紊乱 B. 烘热汗出 C. 心慌、心悸 D. 情绪异常 E. 腰酸背痛 7、患者绝经一年,经前乳房胀痒作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善叹息,苔薄白,脉弦,宜选用(单项选择) A.正柴胡颗粒 B.当归龙荟丸 C.二仙汤 D.逍遥丸 E.归肾丸 8、绝经期症见面色晦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便糖,或面浮肢肿,尿意频数、舌淡

苔薄,脉沉无力,宜选用(单项选择) A.补心丹 B.左归饮 C.二仙汤 D.天麻钩藤饮 E.右归丸加补骨脂,仙茅、仙灵 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包括(多项选择) A.肾气渐衰 B.冲任亏损 C.天癸将竭 D.心脾两虚 E.阴阳平衡失调 10、属于女性更年期常见临床症状的是(多项选择) A. 泌尿生殖症状 B. 精神神经症状 C. 骨骼肌肉异常症状 D. 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及治疗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肝;脾;心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发 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是中老年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北京地区40~65岁 的妇女中约半数人群有绝经相关症状[1]。因此,研究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长期使 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中医立足于整体治疗,

调节脏腑功能,长期服用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1病机认识 古医籍中并无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病名。1964着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根据古籍的相关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才提出“绝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并列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关于这一疾病,中医历代古籍中未见有专题论述,而是根据其主要表现,散见于百合病、脏躁、崩漏、心悸、郁证、不寐、眩晕等论述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目前临床医家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加之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妇女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阴阳二气失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证候。 由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

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症状体征 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2 用药治疗 3 饮食保健 围绝经期综合征吃那些对身体好? 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糖类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香蕉、草莓、猕猴桃、白菜、青菜、油菜、香菇、紫菜、海带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阴部的瘙痒和炎症。 2、酸涩收敛之品,易导致瘀气滞血,应予避免。辛温发散,利于行通,可食:但不宜过多,因辛辣刺激过甚,疼痛亦会加重。 3、少吃或不吃菠菜。若非吃不可的话,可先将菠菜在热水里焯一下,使部分草酸溶于水里,然后再捞出食用,这样人体就可减少一些草酸的摄入。 4、忌吃油腻熏炸之物,忌吃烟酒、公鸡、羊肉等温热发病之物。 5、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6、戒烟戒酒。烟酒刺激性很强,会加重炎症。 4 预防护理 1.医疗保健人员应以积极主动与更年期妇女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消除恐惧与疑虑,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更年期。 2.对更年期妇女的家人,主要是对她们的丈夫也要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帮助他们了解妇女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在一旦出现某些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时,应给予关怀、安慰、鼓励和同情。 3.更年期妇女最好半年至1年进行1次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防癌检查,有选择地做内分泌检查。医疗保健人员应向更年期妇女提供优质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或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 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 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着,方法独特。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 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 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现将中西医治 疗方法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

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 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 g,山茱萸、白芍各15 g,乌梅、郁金各10 g。治 疗80例,总有效率%。黄英[4]认为围绝 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 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 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 g,甘草6 g。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 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右归丸[5]加减。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 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 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1]。围绝经期妇女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在围绝经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首先发生在卵巢,由于卵巢的衰老,卵泡不可逆地减少,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变化。据一项人类卵巢的研究表明:正常妇女37~38岁时卵泡数目降至25000个,此时卵泡闭锁开始加速,40岁时降 至8300个[2]。有研究表明: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最早期的内分泌改变是经前期抑制素-A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可正常,如月经第3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下降是目 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最早指标[3]。在卵泡数目下降的同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n)敏感性降低,卵巢内卵泡

发育缓慢或不充分,可出现排卵正常但黄体功能不全,血孕 激素水平降低;随着卵巢储备的功能继续下降,血雌激素明 显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亦减弱,使FSH、黄体生成激 素(LH)分泌增加,在高Gn作用下,卵巢间质分泌雄激素增 多,卵巢内相对增高的雄激素/雌激素比例的内环境进一步 阻碍卵泡正常发育而无排卵,同时加快剩余卵泡的闭锁,使 卵巢分泌雌激素出现波动性不稳定状态,无孕激素的对抗, 临床上可表现月经稀发或发生功血。当卵巢内残留卵泡对 Gn不反应,卵泡活动即停止,此时FSH、LH继续升高,卵 泡分泌雌激素甚微,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达出血阈值 以上,临床上表现为绝经。 绝经后卵巢内虽有少量卵泡但活动停止,此时性激素 合成极微,虽然雄烯二酮是绝经后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但 它大部分来自肾上腺,仅一部分由卵巢分泌, 且循环中雄烯二酮水平仅是绝经前的一半,绝经后血睾酮产生总量下降 约25%,而大多数妇女绝经后卵巢睾酮分泌量多于绝经前 期,原因是伴卵泡和雌激素的消失,升高的Gn促使卵巢间 质组织分泌更多的睾酮。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 故血循环中雌激素从绝经前雌二醇为主过渡到绝经后雌酮 为主,雌酮主要由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肝脏、肾、脑等非内分泌腺部位芳香化而来,而雌二醇大都在周围脂肪组织

黄体酮治疗更年期功血76例

更年期功血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病,主要因为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因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造成子宫内膜不能呈分泌期改变,子宫无法通过正常收缩闭合螺旋小动脉而导致出血不止。因此,理论上如果能够让内膜完全脱落或修复后,即使未脱落的内膜萎缩变薄而达到止血目的。采用黄体酮治疗的目的是使子宫内膜发生完伞的分泌期改变,停药后子宫内膜完全脱落后止血。因孕激素治疗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用孕激素治疗前后性激素无明显变化,从而使部分患者对黄体酮治疗无效果,而需要行手术治疗,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中医采用滋补食疗方——清宫阿胶膏治疗围绝经期功血76例,疗效显著,随访一年未复发现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血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6例,年龄43~53岁,平均47.56岁;对照组20例,年龄43~55岁。本次就诊前所有患者均曾行诊刮术而诊断为功血,予以中西药及正规疗程的性激素(包括妈富隆、安宫黄体酮、妇康片等)治疗,停药后复发。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医辩证为崩漏,中医认为妇女七七天癸竭,肾气衰弱,冲任虚衰而致,以肾虚为主。由于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脏腑功能失利,脾气虚弱,往往统摄无权而造成崩漏,因此更年期功血以脾不统血型更多见证见暴崩或淋漓不止、色淡质稀、乏力气短、面色胱白、眼睑浮肿、舌淡胖、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固摄冲任。中医采用清宫阿胶膏,补肝肾、健脾、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肝;脾;心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是中老年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北京地区40~65岁的妇女中约半数人群有绝经相关症状[1]。因此,研究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长期使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中医立足于整体治疗,调节脏腑功能,长期服用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1病机认识 古医籍中并无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病名。1964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根据古籍的相关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才提出“绝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并列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关于这一疾病,中医历代古籍中未见有专题论述,而是根据其主要表现,散见于百合病、脏躁、崩漏、心悸、郁证、不寐、眩晕等论述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

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目前临床医家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加之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妇女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阴阳二气失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证候。 由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又常兼有其他脏腑功能变化。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表现为阴虚阳亢之象;脾为后天之本,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可导致脾肾阳虚的腰酸、面浮肢肿、小便频数诸症;气血生化乏源,经脉空虚,而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量多或少、经期延长甚至崩漏;心肾水火相济,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而致心肾不交,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等。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脏功能的失调[2]。 2证候分型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型目前比较多,尚未取得统一意见。陈家旭等[3]通过文献检索,对本病同类证型合并,得到围绝经期综合征共41个证型。常见证型按照累积频次由大到小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有研究[4]在现代医学诊断基础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中医症状学、证候学、证和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界点”理论,进行临床现场调查,其聚类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