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思想——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初探

视觉的思想——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初探作者:贾渊

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9期

文/ 贾渊

【摘要】具象表现绘画在哲学沉思和视觉的追问这两个层面上,探寻艺术的终极意义,探

索一种绘画的方法论体系。这种探索以现象学为基础,“回归事物本身”为宗旨,强调直观的

观看方式。

【关键词】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现象学;直观;隐蔽;敞开

具象表现绘画不是一种风格或流派,没有一种固定的样式。它是一种思想,是站在哲学高

度上对艺术的终极关怀。“具象表现”一词是法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尔最早提出的,他用这个词

来概括一批特殊的画家,他们注重观察可视世界,重新服从职业的精确精神,在这个艺术价值

被摧毁的时代,这批特殊的专业画家对危机有较清醒认识,他们把绘画视作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重新定义了绘画艺术的本质。在20 世纪90 年代司徒立先生把具象表现绘画带入中国,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办了“具象表现绘画讲习班”,将贾科梅蒂、森·山方、莫兰迪、巴尔蒂斯、

洛佩斯等西方著名具象表现绘画艺术大师的绘画思想引进中国美术学院。此后20 年间,中国

美术学院油画系开始了具象表现绘画教学方法与实践中的探索。这种探索以现象学为基础“回

归事物本身”为宗旨,强调直观的观看方式。奠定了中国美术学院在学术上的地位。更重要的

是找回了艺术的崇高,让绘画得以存在,消除了对绘画存在的必要性的怀疑情绪。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导致人作为主体性的膨胀。现代艺术作品

中主体性的扩张又导致社会公共性的丧失。公共性的丧失势必造成对艺术作品解读的困难,艺

术家与观众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或者说它和社会之间的心灵沟通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障碍,在

20 世纪30 年代后“现代艺术走入了象牙之塔”。后现代艺术看到现代艺术病灶,借助印刷和

大众传媒再次达到艺术的社会公共性。但是这种恢复公共性的表面办法,不但没有克服困境反

而加剧了艺术意义丧失的危机。其实,不管是现代艺术还是后现代艺术其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传

统哲学主客体二元论。主客体的分离导致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走向两个极端。

具象表现绘画以20 世纪的现象学为基础。西方近代哲学一直延续主客体二元论的传统,

而现象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了这个传统。主张只有通过人的意识才能体验存在,意识和存在

是一体的、交织的、不可分的。认为存在之所以存在是观察者意识到了存在,离开了人的意向

性的真实不具备任何意义。换句话说,只有主客体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真实才是真实。这种

哲学思想的提出,改变了人对真实事物本质的理解,从而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全新的对世

界的观看方式,绘画艺术重新迸发出生机。到此,“为什么而画?”也就是新的绘画存在的意

义终于开始显现。海德格尔的《艺术现象学》中讲道:“哲学是去描述看不见的东西。艺术是

把不可见的隐蔽的东西显现出来,以不确定给出确定的意义,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作生活的神

秘感。”①重新定义了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的崇高意义,我们的绘画不应是对自然的被动描摹,也不应是对情感的宣泄。而是一种对自然真实的发现和揭示。重点不是可见的而是那不可见的

隐蔽的东西如何显现的问题。艺术家区别于一般人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

的是如何看,如何发现一般人看不到但真实存在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寻找另一种观看(不同于

人们习惯的观看方式)的可能性。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开启了一种全新的

观看方式,认为传统的观看方式是不真实的,他要去表现自然中人们不可见的那种整全性,以

及自然对万事万物的贯通方式,即“一切事物源起显现于它自身的消隐遮蔽之中”的永恒现象。他批判印象派只是表现自然世界表象的瞬间,是一种肤浅的感觉经验。塞尚要为印象派绘画重

新找回自然的深度,要在自然中寻找像古典大师普桑画中的那些“坚固与持久”的东西。这个

从具象到抽象

【从具象到抽象---谈绘画的发展】 绘画从古到今在不断发展变化,然而我们把这些绘画纵横比较起来却发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从绘画表现的手法和它体现的思想上这一角度来看,绘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用具象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思想 2、用具象的手法表现具象的思想 3、用抽象的手法表现具象的思想 4、用抽象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思想 我们现在比较来看这四个时期前三个都经理漫长(因第四个时期才刚刚到来结果还不得而知),而在每个时期里又都有很多小的发展时期,我们现在结合作品来看一下绘画的发展过程吧。第一时期用具象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思想,在绘画发展的初期由于历史的局限,人们往往要绘画具体的形态,但因为工具的粗糙对客观再现能力的薄弱,所以当时人们不能表现得逼真,只能画出简单的形体.但他们在简单的形体的绘画中找到一些带动他们绘画的神秘规律,满足了他们审美的需要又表达了他们不太理解的抽象概念。这一时期作品淳朴,简单的造型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 新时器时代彩陶壶贺兰山岩画--卧豹图 第二时期用具象的手法表现具象的思想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中,绘画技能也随之提高,人们可以用绘画这一形式逼真地再现他们用视觉观察到的一切,同时也能表现出他们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一时期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富有内涵。

达·芬奇油画作品明朝戴进作品 第三时期用抽象的手法表现具象的思想,由于社会进一步发展,刻板的透视规律、造型、色彩的运用,已束缚了人们更充分表达自己情感,于是人们追寻更多层次更多角度的表现手法--抽象的表现手法。这一时期作品个性突出,视觉冲击强烈,意境更深远。 毕加索作品吴冠中作品 第四时期用抽象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思想,如过把这四个时期比做数学的发展来看第一时期象加减法运算简单虽简单但是个伟大的开始,第二时期象乘除法运算速度大大提高而且非常实用,第三时期象微积分尽管人们知道它已经很久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懂也不会算但不久以后随着人类的进步还是会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的,第四时期就象模糊数学,虽然“模糊”但视野更开阔了,第四时期作品的潜在规律,变化的不定性都值得研究。 《解析思维代码-10》这篇文章,会给大家欣赏第四时期作品有所启示。 LZ绘画作品LZ绘画作品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 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的组织与表达,将艺 术家的情感、思想、观点等传递给观者。在绘画中,抽象与具象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抽象绘画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达,而具象绘画则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本文将探讨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并探索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抽象绘画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追求形 式的自由和色彩的纯粹。抽象绘画强调的是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它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组合与变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蓝骑士》就是一幅典型的抽象绘画作品。康定斯基通过大胆的色彩运用和简洁的线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抽象绘画的特点是形式的自由和色彩的纯粹。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形状 和线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同时,色彩在抽象绘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抽象绘画的美在于观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去理解和欣赏作品,这也是抽象绘画的魅力所在。 与抽象绘画相对应的是具象绘画,它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表达。具象 绘画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节的表现,让观者能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就是一 幅典型的具象绘画作品。达·芬奇通过精细的线条和逼真的细节,创造出了一幅栩 栩如生的肖像画,让观者能够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秘和内心的情感。 具象绘画的特点是形象的描绘和细节的表现。艺术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 细节,将客观事物再现在画布上,让观者能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具象绘画要求艺术家具备准确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

抽象与具象-2019年文档

抽象与具象 作为时代产物的20 世纪西方美术, 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 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19 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 , “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 , “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 , “为艺术而艺术” 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 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 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 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 主张抽象。 一20 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 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 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 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抽象艺术作为20 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 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 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 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强刺激、标准化支配压迫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加之具象绘画由于技艺过于成熟, 又没有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它往前发展,出现僵化等大背景下, 绘画艺术摆 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这一传统形式, 是合乎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抽象绘画是对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无论是初期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纳比派, 还是后来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抽象风格派、行动绘画、极简主义等。尽管这些抽象绘画在不同方向上都各自追求极端, 或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 或完全舍弃自然对象, 以纯粹形式构成纯抽象,以致形成种种风格、流派, 但它们都摒弃了长期以来的具象造型语言, 完全放弃了对真实对象的描绘和再现, 排除了绘画中的情节、历史、文学性等具象内容, 均以不同的抽象方式表达对现实、具象世界的背离与拒绝。它们都使用最基本的形式因素线、形、色及其组合构成画面, 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视觉, 把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这些原来的绘画元素, 上升到绘画的主题的高度。绘画的核心成为这些元素的自我表达和组合。抽象绘画是西方现代绘画史上20世纪最具意义的革命。严格地说, 抽象绘画在艺术界享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成为超越国界、普及至全球的一种世界主义精神。 二20 世纪西方美术中具象与抽象共同存在 20 世纪的西方美术实质上是抽象与具象共同存在的。抽象绘画的丰富与发展, 并不意味着能取代具象绘画, 也不意味具象绘画的过时和将被抛弃, 它们只是不同形态的绘画语言而已。抽象和具象都有其存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看, 抽象绘画对个人内在而无形态可视的思维、意念、情感等情绪感受的表达, 更胜于对人物由心理至表象的具体刻划。正因为抽象艺术运用的这种情绪化的非具象语言,就更能把握个性化的独立语言符号, 达到准确表述其心绪感情、人的生命

绘画创作

如何以具象绘画运用隐蔽性的超现实主义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地复制现实,而是作者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是主动的反映现实,而不是被动的抄袭现实。 如何将意识创作和无意识创作结合? “美是观念与形象的一致,观念与形象的完全融合。”这个说法确实说出了一个根本的特征——然而不是一般的美的观念的特征,而是所谓“精美的作品”即艺术作品的美的观念的特征:只有当艺术家在他的作品里传达出了他所要传达的一切时,他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美的。这是当然的,只有在画家完全描绘出了他所要描绘的人时,他所作的画像才是好的。但是“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描绘一副美丽的面孔”是两件全然不同的事。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艺术珍品,艺术家每创造出一件艺术品,就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增添了一件独特的、全新的或前所未有的东西。《审美心理描述》的作者这样告诉我们,同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如此奇妙无比的艺术瑰宝究竟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完成的呢?《审美心理描述》中的《无意识与艺术》这个章节对无意识能力的考察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作者首先考察了“无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认为最早提到“无意识”的是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再到19世纪末起,“无意识”就变成了欧洲学术界的口头禅,成了有教养的人言必称的东西。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无意识”现象的认识越来越深化了,至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便获得了更新颖和更深刻的内涵。另外,作者还以佛洛依德为主线谈到了“无意识”与艺术的关系,很受启发。 “无意识与艺术”这个章节中提到的“无意识”这个话题非常的有意思。作者在对“无意识”这个概念作考察的时候,谈到“无意识既不是一种普通的理性认识能力,也不是生物本能的能力,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这就是古代的思想家称之为‘灵感’、近代的美学家称之为‘直觉’、现代的艺术心理学家称之为‘无意识’的能力。”由此让我想到美术创作的有意识和无意识。 什么是意识创作?什么又叫无意识创作呢? 意识创作就是指作者在创作前头脑中就想象出来的东西,或者说是在创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创作位置想象出所要创作的内容,通过对想象进行创作的整个过程就称为意识创作,它一般包括理智创作和情感创作。如米开朗基罗在创作罗马教堂壁画的过程中,为了以壮观的场面表现上帝的形象,他苦思冥想,好长时间都没有满意的构思“一天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过去后,他去野外散步,看到天上白云翻滚,其中状如勇士的两朵白云飘向东升的太阳,他顿时彻悟,突发灵感,立刻回去着手进行创作,终于绘出了气势浩荡的《创世纪》杰作”。 理智创作主要是作者在集中精力并对头脑中所形成的艺术形象的书写的整个过程,它往往包含有突发灵感和早已萌发的意识创作冲动,这是意识创作最基本的一种创作方式。情感创作主要是作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触及事情发展的经过,或是自我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情感意识,通过这系列的活动表现,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就称之为情感意识创作。意识创作的前提是作者本身已具备了创作的条件,比如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头脑意识等,在创作时运用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和观念的一种方式,而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既可以通过具象的描绘展现客观世界,也可以通过抽象的表达突 显主观内涵。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展示了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 创造力,给观者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体验。 一、抽象表现的艺术手法 在绘画中,抽象表现是一种超越客观形象的方式,通过形状、色彩、纹理等元素的组合和变化来传递情感、思想和精神内涵。抽象艺术注 重表达的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个人体验,而非具体的外在形态。通过剥离事物本质,抽象艺术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从而激发观 者的联想和感受。 以绘画色彩为例,抽象表现通常强调色彩的纯度和对比,通过冷暖、明暗等变化来创造出充满动态和张力的画面。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 色彩组合和笔触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自己对主题的情感态度和个人观点。抽象艺术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艺术家可以随意构思,突破传统 的描述方式,展现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二、具象表现的艺术手法 与抽象表现相对应的是具象表现,它更直接地描绘客观世界的事物 和形象。具象绘画通常以人物、风景、静物等具体对象为创作主题, 通过准确的线条和逼真的表现手法,向观者传递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在具象绘画中,艺术家需要通过观察和研究,捕捉并展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通过准确的比例和透视,具象艺术着重描绘人物的形态特征和情感状态,还原事物的真实性以及给人带来的触动和感动。 三、抽象与具象的融合 抽象与具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实际上在很多艺术作品中,抽象与具象的元素常常会相互交融。艺术家可以将具象的形象与抽象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意义。 例如,艺术家可以利用具象形象来表达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强调和突出主题的内在含义。这种融合使作品更加多样而富有创意,同时也给观者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入的阅读体验。 四、抽象与具象的意义和价值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抽象的艺术形式可以启发观者的想象力与联想,让观者沉浸其中,自由地从作品中获取属于自己的意义。具象的艺术形式则可以使观者感受到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独到观察和感悟,同时也给予观者对事物的真实性的验证和认同。 抽象与具象的并存使绘画艺术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不同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和意图的表现方式,用作品去探索和表达内心的世界,引发观者对于艺术的思考和感受。

具象主义油画艺术解析

具象主义油画艺术解析 具象绘画不是指某个艺术流派,而是指一种艺术现象,它通过对传统写实绘画的批判、继承以及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的是西方当代绘画传统回归思想的发展以及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新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众意识、多元价值观和自由创造精神,体现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具象主义绘画的出现使得具体形象重新回到画面中,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具象主义绘画的产生是绘画艺术一个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对传统具象绘画艺术的重复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完全否定。具象主义绘画标志着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极端化转向平衡,即时代精神与相应艺术形式之间协调。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欧洲具象主义影响了中国90年代的一批艺术家,他们对西方艺术进行理性地学习与借鉴的同时,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质的当代意识,形成具有时代感与本土特质的中国新具象艺术。而在众多的中国具象绘画艺术家中刘小东与忻东旺无疑是其中最具重量的两位。 作为中国当代新具象主义绘画艺术家,刘小东与忻东旺两位的绘画语言从本质上讲其实是借鉴了西方具象绘画大师弗洛伊德的艺术语言形式,只不过具体内容和关注、表现的角度不同。刘小东以描绘城市普通民众和身边的人群为主,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是在日常状态下,对那些过目难忘的个体形象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也正是在这种关注中,人们不难在刘小东作品中品味出调侃和玩味。“日常状态”可以作为刘小东创作特征的概括,不但形象是日常的,环境是日常的,就连画家的创作过程也似乎是日常生活偶然留下的痕迹。刘小东本人常常将“近距离观察生活”挂在嘴边,而他所说的“近距离”不仅仅是将兴趣集中在对象皮肤,衣物等细节的刻画上,更体现在语言技法层面上,体现在了画家对画面的形式感、空间构成、黑白灰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自由表达上。他虽然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直接画法和笔触特点等艺术形式,但更明显具有自由抒写的特点,这种影响可以从刘小东用笔的力度、局部的造型以及对油画的厚薄色层把握上见出端倪。例如创作于1995年的《白胖子》,整个画面不论造型还是用色,处理手法都已经把握的相当到位,几乎一气呵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物与环境、空间与氛围处理的都贴近自然,他在忠实自己眼睛的情况下将整个事情的瞬间记录了下来,只有“真实”的刚才,既不代表过去,也不意味将来。 刘小东用较为直接的激情话语,表达他对于平凡现实率直的记录,而忻东旺以一种新现实主义的人性关怀诉说了当代农民的都市尴尬,在忻东旺的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内容: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从本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①.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②.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③.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以同学们熟悉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具象艺术的基本意义,在进一步阐叙具象艺术特点与作用中讲解具象艺术作用。教学中以中外具象美术作品中分析、内容的讲解中,注意教学过程: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理解中学会鉴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象艺术的再现性、典型性与情节性构成了其重要的艺术特点,具象艺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要注重从作品中情节性为起步,让学生在作品中感悟到作品中直接再现出的情感,感悟作品人物所表现出的性格、情感以及主题。让具象作品中传递的情感和表达出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懂得具象艺术的鉴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

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会具象艺术作品的鉴赏。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五:教材分析 (A)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黄筌,以及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 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 说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 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发展 第三章绘画构图的要素 第四章绘画构成原理 第五章构图形式的心理效应 第六章构图形式美的规律 第七章构图技法 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 第一节构图的概念 第二节表达意图、构思与构图 第三节构图形式对表现内容的作用 一绘画构图的语言性质与表达内容 二构图的格局与内容 三构图的形式结构对表现内容的作用第四节绘画构图的程序 一素描草图阶段 二色彩草图阶段 三制作阶段 第五节完美的绘画构图是苦心经营的业绩 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发展 第一节绘画构图发展的概要描述 一人类社会文明早期的绘画及其构图 二欧洲绘画构图发展的概况

三中国绘画构图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地域文化体系与地域绘画体系及其构图 第三节社会文化的变革与绘画构图的发展 第四节科学技术对绘画构图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促进绘画理念的变化 二新工具材料的发明与发展,促进绘画构图面貌的发展第三章绘画构图的要素 第一节物质要素——工具材料、画面边框与画幅 一工具材料及其质地特性与构图的作用 二画面边框形状 三画幅 第二节形状 一点 二线 三平面形状 四物体形状 五空间形状 六物象的象征性与形象的定型化 七构图中作为语言的形象类别 第三节色彩 一色彩的概念 二人对色彩的视觉心理 三色相的情感与象征 四色彩于绘画构图中的作用 五色彩语言的类别

第四章绘画构成原理 第一节绘画构图的视觉基础 一视感觉与视知觉 二绘画构图与视觉经验 苇二节图形与画面的形成 一绘画为观众规定了知觉对象 二图形与画面的组成 三画面是个整体的知觉对象 四视知觉的恒常性 五对绘画知觉的理解性 第三节空间知觉与绘画空间的构成 一三维空间知觉因素与构成 二方位的构成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表现时间 一表现自然规律的特定时间 二表现历史性的特定时间 三表现延续性的时间 四画面自身的时间呈现 第五节对物体“质”的知觉与质感表现 第六节绘画构图与人的联觉、联想 第七节恒常性解体的变形 第八节深层知觉与完形范围外的形式因素构成第五章构图形式的心理效应 第一节画面空间运用的形式心理 一方位的形式作用

绘画创作的肌理美

绘画创作的肌理美 肌理,是指绘画作品中的纹理、质感、光影、明暗、色彩等自然元素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在绘画创作中,肌理的运用对于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肌理可以分为具象肌理和抽象肌理两种。具象肌理是指在绘画作品中应用与自然物 体相近的质感和特征,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在具象肌理的创作中,绘画者需要 通过观察自然物体的质感、构造和细节,收集信息,将所感所得的信息描绘展现在画面之中。 抽象肌理则是用形式化的手法表现或模拟肌理效果,使画面更具有艺术性和抽象感。 常见的抽象肌理包括纹理、笔触、地形和色彩等元素的运用。在抽象肌理的创作中,艺术 家通过对于形式、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把握来创造肌理效果,将画面中的自然元素转化为 艺术形象。 除了具象和抽象肌理的创作之外,笔触和色彩的运用也是构建肌理美的重要手段。笔 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形态、质感和情感的效果,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色彩则 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温度和情绪,为画面注入生命的力量。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需 要充分把握笔触和色彩的特点,灵活运用,将其与肌理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肌理美。 肌理美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肌理 美通过描绘出物质实体的光泽、质感和纹理等特点,使观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画面中 的事物。同时,肌理美的丰富和复杂性也能引发观者富有启示性的联想和想象,让观者在 欣赏画面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倾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肌理美是绘画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提升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丰富画面的意境和意义。在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充分研究和运用肌理美,发挥肌理美的表 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

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

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官来传达情感、思想和灵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来创造视觉效果,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背后的 意义和情感。视觉艺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影像 艺术等。 绘画是最传统、最基本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绘画通过将颜料涂在画布或纸上,利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来创造视觉效果。绘画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和意象,从 写实主义到抽象表达,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现方式,包括油画、水彩画和素描等。 雕塑是另一种重要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雕塑通过将材料(如石头、木头、金 属等)加工成想象中的形状,创造出立体的形象。雕塑可以在空间中展示,并 与环境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意义。雕塑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 是动态的,艺术家可以通过雕塑来表达他们对人性、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摄影是近代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摄影通过使用相机捕捉和记录图像,利 用光线、构图和色彩来传达情感和观点。摄影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具象或 抽象的,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主题、景深和效果来创造独特的作品。摄影可以 捕捉瞬间的美和情感,也可以记录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 影像艺术是将运动影像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影像艺术通过使用电影、视频和数字图像等媒体,将故事、情感和观点融入到影像中。影像艺术具有时 间性和音效的影响,可以通过音乐、声音和文字等方式来增强对观众的影响力。影像艺术提供了一个多媒体的创作平台,艺术家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体元素来创 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传达情感、思想和灵感的共同目标。通过使用不同的元素和技术,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让观众 产生共鸣和思考。视觉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美感的享受,还能引发对社会、人 性和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总而言之,视觉艺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方式,通过视觉感官来传达 情感、思想和灵感。绘画、雕塑、摄影和影像艺术等都是视觉艺术的重要表现 形式,它们通过利用色彩、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促使人们思考和沉浸其中。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丰富了艺术的世界,也展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新具象艺术对当代绘画观念的影响

新具象艺术对当代绘画观念的影响 新具象艺术是一种由法国艺术家Jean-Michel Alberola和François Rou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艺术风格,它在当代绘画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这种艺术具象风格融合了抽象和具象元素,旨在突破抽象艺术对形式、颜色和表达的限制,实现具体主义的目的。在新具象艺术的影响下,当代绘画的观念也在不断地被重塑和改变,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新具象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形式上。传统的抽象艺术主张排除具象形态,追求纯粹的形式和构图,这导致了许多抽象艺术作品表现出了一种毫无表情的冷漠感,缺乏直观的艺术感受。而新具象艺术则强调形式和语言的直观性,这一特点在其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具象艺术家通过对具象图像的重新构造、拼贴和融合,使画作既能呈现出具象的形态,又兼具抽象化的表现效果,从而达到一种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效果。 其次,新具象艺术对当代绘画观念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主题上。传统的绘画主要聚焦于表现光影、颜色等艺术基础知识,但在新具象艺术的影响下,艺术的主题得到了更加广泛和细致的挖掘和探索。新具象艺术家不仅关注自身身世、文化和人生经验,而且对时代的变化、意识形态和历史事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表现。例如,Alberola的“神秘经验”系列作品采用了一种多重的视觉语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符号化、象征性的表达,来探讨当代社会的文化与政治问题,使其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此外,新具象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影响还表现在绘画手法上。新具象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笔绘画,而是采用了多种媒介和技术,例如数字媒介、拼贴和印刷术等手法,从而赋予了他们的绘画作品更加多样和创新的表现手法。这种创新性手法的采用,不仅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和颜色,而且也更好地表达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总之,新具象艺术对当代绘画的影响体现在形式、主题和手法三个方面。正因为它的创新性和多元性,不仅在欧洲艺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崇,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预见,新具象艺术将继续在当代绘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会激励更多的当代艺术家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具象抽象与象征

具象抽象与象征 ——泛论绘画形式因素及结合 李福岩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具象与抽象,是绘画领域的两个表现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文就二者不同的特质运用到绘画中进行多方位探讨,包括概念与应用,而象征又是结合二者因素的好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结合方式,以试打破当今绘画领域只运用单一手法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弊端,从而使绘画艺术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关键词]具象、抽象、象征、形式因素、改变、转换、多元化。 正文 绘画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大类。或由此分支出其它的绘画手法与形式。 架上绘画走到今天,具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基本上还是以“写实”来体现客观世界为首要的表现形式,但已远不是历史上被狭义地理解为简单的再现“写实”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与定式。简言之,那种将“写实”奉为绘画艺术唯一正宗的老式教条主义也早已被多元的形式格局所打破,这已被一百年来无数中外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所证明。而抽象的意义,顾名思义是具有独立性质和意义的抽象形式符号(如色彩、形、点、线、笔触)所组成的具有巨大精神价值及审美取向的绘画作品。其价值在当今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其方式是与写实相对应的,是在自然物象及写实中抽离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 绘画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门类。从中外艺术史上看,一件绘画作品,一个画种,不论它是以何种方式体现,它总是要表现某种内容,表现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精神寄托,或一个生活场景,或一种创作理念。那么在作品中,一般是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二者没有截然分开。因为除了创作中心构成是研究创作的因素之外,表现手法也是决定艺术作品优劣

的主要体现,因为表现手法及手段是艺术作品运用艺术语言的总体风格,如果表现手法不同,那么绘画作品的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才产生了绘画上“具象”与“抽象”等表现手法及形式因素。 具象从广义上讲一般是指写实性较强的绘画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其占主统地位的历史相当漫长,也是架上绘画的主要风貌。具象的绘画形式,其特点主要是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画面形式与人的直观所见近乎一致,人们根据自己已经习惯的视觉经验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具象风格作品所展示的画面物象是什么,然后就可根据具象图象的描绘,审析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审美等。所以,具象表现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直达性,真实性,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正如韦启美先生所讲的那样:“体现了画家的真诚感情和表现了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有打动人的力量和审美价值”。① 具象艺术历史悠久,而且范围也极其宽广,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不说明什么,只是表达一种形式,而且是在抽象艺术尚未兴起的时代是作为绘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经久不衰。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构成作品抽象形式的符号也很多,但主要是以具有独立性质与意义的结构线、形、色彩及笔触等最为重要,因为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类型及内在真实的认识与表现,是对一切可视形象感知,确定和发现具有一般性和象征意义时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人们在欣赏抽象绘画作品时,不能用看具象作品时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作品中图象与真实生活是否相近,它只能通过那些诸如线条,色彩等符号体系去品味其作品要传达的精神指向和内涵,因为抽象艺术是从具象中抽离出来的精神载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现实客观物象的直观形象,甚至完全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所有能够按正常视觉所能接受的物象体质,而且是包含了艺术家个性和主体情思的文化含量和精神理念。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图形和色彩,在人们的直观视觉经验里已找不到那种可以习惯的视觉语言。它要求欣赏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方式去解读具有抽象意味的艺术作品。 抽象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是不可见的事物形象。绘画形式上的抽象,抽象

意象具象视觉

意象具象视觉 意象具象视觉 【内容摘要】东西方艺术千百年来由于受着不同文化、思想、地域等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东西方艺术在对绘画的表现上存在着意象、具象及观察方法方面的差异,而作为根本造型语言的线的运用,东西方又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这就使得线在东西方艺术中分别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东西方艺术线条表达方式 中西美术形式的比拟研究已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作为文化范畴的艺术自古以来就与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分不开。中西方艺术都产生于人类的古代社会,所反映出来的审美理想既有民族的独特个性又有人类历史开展阶段的共性。但无论如何,东西方文化还是具有最根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的。这就是说,中国人以综合辩证的思维方式为主,而西方那么以理性分析思维方式为主。不管中西方民族以何种思维来诠释艺术,其“和谐〞都是对理想之美的共同追求。“不管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古代人很少谈一个事物美与不美,而多是说和谐与不和谐,他们说和谐就是美〞。这是中西审美理想的一个最集中的共同点。 儒、道之说,推崇“克己复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把宗法体制的共同性内化于自我人格心理的转化,通过“物我合一〞证明“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得到强烈的表达,由于“天〞是“神〞,人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天〞,就必须虔诚地祭天。这种儒、道以艺术成就人格的理想表达在“和谐〞之中一向有表里不同的两个层次,即与审美对象的直接关联和这种心理活动所到达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西方文化“主要是古希腊文化结合的结果〞。其主流哲学是“和谐、数量、秩序〞等完美而神圣的表达。数学和几何学的神圣秩序是宇宙的本质。因此,美是纯粹形式的世界。故毕达哥拉斯学派愿意将艺术纳入“数〞中,并把数与形联系起来,尤其在近代主流哲学中,“摹仿说〞称绘画的目的在于真实、客观地摹仿客体。故毕达哥拉斯把和谐视为真实、客观地摹仿客体。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中西方艺术也就存在着有趣的对照。 中国是诗的国度,将诗的浪漫情怀带入书画即使得中国笔墨的线条墨韵具有一种特异的美——简洁、明快、寥寥数笔生动传神。而“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那么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确立了起来,指出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用笔还包括用线和皴法,故文人们根据墨的特殊功能提出“墨戏〞之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扑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见在文人眼里神似比形似更为重要。从王维的“笔墨游戏〞到五代徐熙的“意在不似〞的写意花草,到元代整体山水画风格中的“写意〞,中国文人画,逐渐由注重外在形似转向注重内在神似,由“心师造化〞开展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再到“意存笔先〞“聊写胸中逸气〞。这种对绘画的意象表达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志、审美情趣、构思立意乃至“笔意〞,可见中国画的用线讲究“痛快〞但又忌讳无节制的剑拔弩张,使力量外泻殆尽,它要求坚决而含蓄。它又不要求准确描写物象,不过多讲究对象写生,根本靠记忆和想象创作,所以其用线又表达在了散点透视上,因为视觉形态不像西画那样时

美术表现手法解析

美术表现手法解析 绘画艺术是人类的智慧之光,是人类精神的象征。艺术家的灵魂是其作品,因为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情以及精神生活的态度,体现着艺术家的本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蕴含着这个艺术家大量的信息。因此人类绘画作品中的核心是精神性。在绘画作品中尤其精神的力量是第一位的。许多伟大的先哲不约而同的发现,人类的原物性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冲破自身与生俱来的原物性的束缚和禁锢,升华为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性需要,反映出更高级的生存要求和内容。 具象: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 抽象;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当然它也会偏离真正视觉中的形态和意义. 意象:它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或事态.但它不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东西. 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在美术研究领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构成一对相关的概念。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艺术作品,至今它仍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风格。欧洲古代的模仿说,中国古代的应物象形说,达•芬奇等人的言论都是具象艺术有名的理论表述。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 代表人物: 巴尔蒂斯(原名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 波兰贵族后裔,20世纪传统绘画的集大成者,法国文艺界上层精英代表,自学成才,一辈子远离现代艺术诸潮流,晚年隐居瑞士山林。受早期文艺复兴画家弗朗切斯卡影响,一生酷爱日本、中国的古代艺术,一些画作中有明显浮世绘风格影响。 风格:讲究画面语言形式的锤炼。运用特殊的材料营造出诡秘的哑剧舞台,瑰丽浑朴的画面气象,谜一样的梦境气氛。 《蛾》《画家与模特儿》《圣安德利商业街》 阿维戈多阿利卡 以色列人,德兰、莫兰迪一脉精英式文人画家的继承者,当代法国具象表现领域代表画家,早年入过纳粹难民营,与著名剧作家贝克特、画家雕塑家贾克梅蒂为友。

艺术创作中视觉物象与意象形态表现分析

艺术创作中视觉物象与意象形态表现分析视觉物象是指人类视觉感受到的物质反射于大脑的成像,是指某种事物的根本物质形态的呈现,是感官可感受到的形体、图形、色彩及材质。视觉物象一般指自然物象和人造物象,包括风景、建筑、人物、动物、植物等,是以物质为依据的一种可视元素,人们从自然物象中得到启发,创造出人文物象。人文物象中涵盖着诸多传统文化因素,是人们情感与思维联想的源泉。 一、视觉物象的文化载体 视觉物象在艺术的表现中往往成为文化的可视性载体,是人不同意识形态的表现,反映在艺术创作行为的过程中,最终以具体形象而存在。物象的文化性既反映着时代风气,又再现了传统文化精神。它包含着人对客观自然规律、地域、物象的认识,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创造精神的表达。它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也是艺术思维与意象的表现源泉。把视觉物象以具体形态表现,并非是对客观对象完全再现。还包括主体对客观物象感受和理解、归纳概括,它是由可视元素引发人们的气氛感受和情感联想的思维活动过程。把观察事物的形和表现事物的意结合起来,体会对象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抓其神韵,求其意境。通过分析、提炼,把自然形态用不同的形式进展重新诠释和表现。如何从纷繁的可视物象中进展选择并加以表现,创造出源于物象、超于自然的具有非视性意象之美的新物象?笔者以为,要从传统艺术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意象元素的汲取与提炼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

味。传统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不拘泥与物体外表之形,讲求“以形写神”,强调抒发主观情趣。这种以追求意境之美为目的的审美取向,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至高境界。追求艺术意境之美,同样能在艺术与品味结合的生活方式中以及历代人们的造物活动中,感受到先祖们创造主观意象形态的能力,如人面鱼纹盆、青铜器饕餮纹、瓦当、桔祥图案等,从中可以解读先人们的价值观、精神寄托和审美的观念。 二、物象与意象是营造意境的因素 物象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为了改善生存环境不断改造和创造出的种种结果。意象是大脑通过对有形物象所传达的信息进展分析思考,得到让人产生丰富联想与情感牵动的感应之源。在创作过程中,对意象思维的可视形态表达更为重要。因为对意象思维的形态化,是创作者对其艺术思想精神的物象化诠释,它是在对可视性元素的分析、选择与提炼中得到的表现精神意念的视觉符号,它是源于物象而高于物象的艺术再创造,是被注入了思想和艺术情感的意象符号。物象与意象通过意念的转化,成为有寓意的形式。有寓意的形式是对物象的象征、引申和借代等引发种种联想思维及思考的结果,是形成意象的直接因素。因此,意境的构成离不开物象与意象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物象是产生意象的根底,意象是物象的艺术提炼和升华,两者相辅相成,艺术创作中没有脱离于意识之外的物象,也没有凭空而生的意象。物质的精神化,精神的物象化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物象是创作的依据,意象是思想表现的媒介,意境是艺术创作其追求的目的。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