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八种运算一览表

初中数学八种运算一览表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会遇到八种基本运算,它们分别是:

1. 加法(Addition):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例如:2 + 3 = 5。

2. 减法(Subtraction):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它们的差。例如:5 - 2 = 3。

3. 乘法(Multiplication):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它们的积。例如:2 * 3 = 6。

4. 除法(Division):将一个数值分成相等的几部分,或者将一个数值分配给另一个数值,得到它们的商。例如:6 / 2 = 3。

5. 平方(Square):将一个数值乘以自身,得到它的平方。例如:3² = 9。

6. 开方(Square Root):找到一个数值的平方根,即该数值与自身相乘等于给定的数值。例如:√9 = 3。

7. 百分数(Percentage):表示一个数值的百分之几。例如:50% 表示同一个数值的一半。

8. 小数(Decimal):用于表示部分或分数,常用于分割整数和小数。例如:0.5 表示一个整数的一半。

掌握了这八种基本运算,我们就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了。

希望这份初中数学八种运算一览表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有理数四则运算知识归纳

初中数学有理数四则运算知识归纳 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知识归纳 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知识归纳 2020-01-10 初中数学有理数四则运算知识归纳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接下来的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记忆了。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

初中数学公式表

初中数学公式表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b) =a2-b2;②(a± b) 2= a2±2ab+b2;③ ( a+b)( a2- ab+b2) =a3+ b3; ④(a- b)( a2+ab+b2) =a3- b3;a2+b2= ( a+b) 2-2ab;( a-b) 2=( a+ b) 2- 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 a m+n;② a m÷a n=a m- n;③(a m n= a mn;④(ab n= a n b n;⑤( a ) n=a n; ) ) b b n a- n= 1 ,特别: ( ) - n= ( ) n;⑦ a0=1( a≠0) 。 ⑥ a n 3.二次根式 ①( 2 a a≥ 0) ;②=丨 a丨;③=×;④= ( a>, b≥ 0) 。) = ( 0 4.三角不等式 |a|- |b| ≤|a ±b| ≤|a|+|b| (定理); 加强条件: ||a|- |b|| ≤|a ±b| ≤|a|+|b| 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 a,b 分别为向量 a 和向量 b) |a+b| ≤|a|+|b| ; |a- b| ≤|a|+| b| ;|a| ≤b<=>- b≤a≤b ; |a- b| ≥|a| -|b| ; - |a| ≤a≤|a| ; 5.某些数列前 n 项之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 -1)=n 2; 2+4+6+8+10+12+14+?+(2n)=n(n+1) ; 1 2+22 +32+42 +52+62+72+82+?+n2=n(n+1)(2n+1)/6; 3 3 3 3 3 3 3 2 2 ; 1*2+2*3+3*4+4*5+5*6+6* 7+?+n(n+1)=n(n+1)(n+2)/3 ; 1 + 2 + 3 + 4 + 5 + 6 +?n=n (n+1) /4 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 ax2+bx+ c= 0: 2 ①求根公式是 x=b b4ac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2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 ax +bx+ c可分解为 a( x-x1)( x-x2) 。7.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y=kx+ b( k≠0)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 b是直线与 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 。 ①当 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 ;

初中数学幂运算、完全平方、平方差

1、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⑴单项式是数与字母的积,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即是单项式的数字部分。 单项式中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⑵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这些单项式中的最高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⑶同类项:在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的项,叫同类项。 ⑷把一个多项式按同一字母的指数从大(小)到小(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 式进行降(升)幂排列。 ⑸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 幂的运算(m 、n 都是正整数) ⑴底数幂的乘法:m n n m a a a +=? ⑵幂 的 乘 方:() n m n m a a ?= ⑶积 的 乘 方:()n n n b a b a ?=? ⑷同底数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⑸规 定:10=a (0≠a ) 3、乘法公式: ⑴平 方 差:22))((b a b a b a -=-+ ⑵完全平方:2222)(b ab a b a ++=+,2 222)(b ab a b a +-=- 随堂练习 一、基础训练 1.计算下列各式,如果是x 8的是( ) A .x 2·x 4 B .(x 2)6 C .x 4+x 4 D .x 4·x 4 2.下列四个算式中:①(a 3)3=a 3+3=a 6;②[(b 2)2]2=b 2×2×2=b 8;③[(-x )3]4=(-x )12=x 12; (4)(-y 2)5=y 10,?正确的算式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计算(a -b )2n ·(a-b )3-2n ·(a-b )3的结果是( ) A .(a-b )4n+b B .(a -b )6 C .a 6-b 6 D .以上都不对 4.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 .(3a 2b n )m =3m ·a 2m ·b mn B .(a n+2b n )3=a 3n+6b 3n C .(-2a n )2·(3a 2)3=-54a 2n+6 D .(2a 2b 3)2=4a 4b 6 5.用幂的形式填写:32×34×33=_____;y ·y 2·y 5=______;(-c )2·(-c )6=_______;(-a ) 5·a 4=________.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初中数学常用的公式有:乘法与因式分解、三角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初中数学常用数学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初中数学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6、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7、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8、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9、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10、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的汇总一览表: 代数公式: 1. (a+b)² = a² + 2ab + b² 2. (a-b)² = a² - 2ab + b² 3. (a+b)(a-b) = a² - b² 4. (a+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5. (a-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6. a² - b² = (a+b)(a-b) 7. (a+b)⁴ = a⁴ + 4a³b + 6a²b² + 4ab³ + b⁴ 三角函数公式: 1.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2.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3. 正弦函数:sin(A±B) = sinAcosB±cosAsinB 4. 余弦函数:cos(A±B) = cosAcosB∓sinAsinB 5. 两角之和的正弦:sin(A+B)=sinAcosB+cosAsinB 6. 两角之差的正弦:sin(A-B)=sinAcosB-cosAsinB 7. 两角之和的余弦:cos(A+B)=cosAcosB-sinAsinB 8. 两角之差的余弦:cos(A-B)=cosAcosB+sinAsinB 9. 二倍角的正弦:sin2A = 2sinAcosA 10. 二倍角的余弦:cos2A = cos²A - sin²A = 2cos²A - 1 = 1 - 2sin²A 几何公式: 1. 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1/2 ×底边长度 ×高 2. 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

3.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1/2 ×底边长度 ×高 4. 圆的面积:面积= πr² 5. 圆的周长:周长= 2πr 等式变形公式: 1. 移项法则:ax + b = c 等价于 ax = c - b 2. 合并同类项法则:ax + bx = (a + b)x 3. 提公因式法则:ax + bx = x(a + b) 4. 分配率法则:ax + ay = a(x + y) 5. 乘法法则:(xy)z = x(yz) 6. 除法法则:x/y ÷ z = x/(y × z) 7. 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² - b²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数学指数运算知识点 1 自然数及其运算 1.1 自然数 零的符号是“0”,它表示没有数量或进位制上的空位 除0之外,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1”是数个数的单位,称作自然数的单位 自然数的全体:0,1,2,3,4,…,n…,叫做自然数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1.2 自然数的运算 1 加法: 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2 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乘法: 同一个自然数的连加运算,就叫做乘法 4 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零不能做除数 1.3 自然数的运算性质 用字母表示任一个自然数,来说明对于任何自然数的运算普遍成立的运算规律和运算特征即它们的共同性质,并简称为运算通性或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 a+b=b+a 2 加法结合律: (a+b)+c=a+(b+c) 3 乘法交换律: a*b=b*a 4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c+b*c 5 加法结合律: (a•b)c=a(b•c) 6 自然数0和1的运算特征 1.4 乘法运算及指数运算律 求同一个数得连乘运算,叫做乘方运算 a^n中,a叫做底数,自然数n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a^n叫做幂(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零的n次方总等于零,1的n次方总等于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只是指数相加 中考数学易错知识点最全汇总 1、数与式 易错点1: 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弄不清绝对值与数的分类。选择题考得比较多。 易错点2: 关于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易错点4: 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 分式运算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易考。 易错点6: 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所有公式汇总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所有公式汇总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 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初一到初三数学所有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中考数学八大专题

中考数学八大专题 中考数学考试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面临的一道关卡。其中,数学八大专题是考生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重点,涉及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大家一一介绍这八大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一、代数运算 代数运算是中考必考专题之一,主要包括整式运算、分式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等。整式运算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充分的训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式运算。在分式运算中涉及到的有理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计算、分式的化简、分式方程的求解等,需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二、初解方程与不等式 初解方程和不等式也是中考必考的基础专题。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同时还需要注意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特点,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降幂运算。

三、平面几何 平面几何在初中阶段已经做了充分的训练,重点是对角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中线和垂线的性质等。考生还需要掌握三角形的相 关知识,如三角形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 四、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中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重心、表面积、体积等。难点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算法,如重心与体积的 计算,以及棱锥和棱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算法。 五、函数 函数是代数专题的一部分,需要考生掌握对数函数、幂函数、指 数函数的基本知识和定义,以及图像、变化规律、相关性质等。需要 注意的是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的应用。 六、统计 统计专题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中考中主要 考查频数分布表和统计图的制作和分析,需要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如频率、频率分布、累计频率分布等。

七、概率 概率也是中考必考专题之一。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样本空间、事件和概率的概念,以及概率计算的方法,包括乘法定理、加法定理、条件概率等。需要关注实际应用,如生日悖论和抽屉原理等。 八、数系 数系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和复数等,中考主要考查有理数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需要掌握加减乘除、分数化成整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 综上所述,中考数学八大专题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应用到不同场景中,达到解题的目的。同时,考生还需要注重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的训练,以确保能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初中数学八种运算法则(超详细)

初中数学八种运算法则(超详细) 一、加法法则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它的法则如下: 1. 加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二、减法法则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它的法则如下: 1. 减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 - b表示从a中减去b,即a - b = a + (-b)。 2. 减法与加法的关系:a - b = a + (-b),其中-b表示b的相反数。 三、乘法法则

乘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之一,它的法则如下: 1. 乘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 × b = b × a。 2. 乘法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 四、除法法则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的法则如下: 1. 除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 ÷ b表示将a分成b 等份,即a ÷ b = a × (1/b),其中1/b表示b的倒数。 2.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a ÷ b = a × (1/b)。 五、幂法则 幂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之一,它的法则如下:

1. 幂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的幂表示将a连乘b次,记作a^b。 2. 幂的乘法法则: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 × (a^c) = a^(b+c)。 3. 幂的除法法则: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 ÷ (a^c) = a^(b-c)。 六、开方法则 开方是幂的逆运算,它的法则如下: 1. 开方的定义:对于任意一个数a和正整数n,a的n次方根为x,记作√(a^n) = x。 2. 乘方与开方的关系:a的n次方根x可以表示为x = a^(1/n)。 七、负数法则 负数是数学中表示相反的概念,它的法则如下: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汇总表: 1. 数学符号: - π:圆周率,约等于3.14 - ∈:属于 - ∑:求和 - √:平方根 2. 代数公式: - (a+b)(a-b) = a^2 - b^2 - (a+b)^2 = a^2 + 2ab + b^2 - (a-b)^2 = a^2 - 2ab + b^2 - a^2 - b^2 = (a+b)(a-b) 3. 比例和比例线段: - a:b::c:d 表示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 a/b = c/d 表示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 (a:b) = (c:d) 表示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比相等 4. 几何公式: - 三角形的面积 S = 1/2 * 底 * 高 -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 圆的周长C = 2πr (r为半径) - 圆的面积S = πr^2 (r为半径)

- 矩形的面积 S = 长 * 宽 - 正方形的面积 S = 边长^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 = 底 * 高 - 梯形的面积 S = 1/2 * (上底 + 下底) * 高 - 球的表面积S = 4πr^2 (r为半径) - 球的体积V = 4/3 * πr^3 (r为半径) 5. 百分数: - a% = a/100 - 小数转换为百分数,移动小数点两位并加上%符号 - 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去掉%符号并将数值除以100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公式和规则,根据具体的数学内容而有所不同。

60种数学计算方法

60种数学计算方法 标题:60种数学计算方法 在数学领域中,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问题解决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60种常见的数学计算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基本算术计算方法 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求和的结果。 2. 减法: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 3.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积。 4. 除法:用一个数值去除另一个数值,得到商。 5. 平方:将一个数值自乘,得到平方值。 6. 开方:对一个数值进行开方运算,得到其平方根。 7. 百分数:将一个数值表示为百分数形式,即乘以100。 8. 混合运算:将多种运算方法结合使用,求得复杂的计算结果。 二、代数计算方法 9. 代数式化简:对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的表达形式。 10. 代数方程求解:通过变量的代换和移项操作,求解代数方程的未知数。

11. 代数不等式求解:对代数不等式进行变量的范围判断,解出满 足条件的解集。 12. 多项式展开:将一个多项式按照二项式定理展开成简单的项。 13. 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多个乘积形式。 14. 分式化简:对含有分式的代数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的表达形式。 15. 根式化简:对根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的根式形式。 16. 平方差公式:快速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17. 二次方程求解:求解二次方程的未知数。 18. 四则运算法则:用于整数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三、几何计算方法 19. 点与线的位置关系判断:判断一个点与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包括在直线上、在线段上、在线段延长线上或在直线两侧。 20.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的位置 关系,包括平面内、平面外或平面相交。 21. 角的类型判断:根据角的度数或特点,判断其类型,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对顶角等。 22. 三角形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将三角形分为等 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初中数学重要计算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重要计算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重要计算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一门科学而又实用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初中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计算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道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面,我将对初中数学中的重要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计算加减法时,我们要注意列竖式并对齐相应位上的数字,然后逐位相加或相减,并按照进位和借位的规则进行处理。在计算乘法时,我们要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正确对齐乘数和被乘数,逐位相乘并按位相加。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先确定商的位数,并利用试除法进行计算,不断试探,直到被除数小于除数为止。 二、除法的整除和除不尽的情况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要区分整除和除不尽的情况。当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时,商就是一个整数,而余数为0。当被 除数不能整除除数时,商就是一个整数加上余数除以除数的分数形式。要注意余数不可能大于等于除数,所以当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需要进行整数部分的进位。 三、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时,我们要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将分数转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对分子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在计算分数的乘法时,我们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并将分母相乘。在计

算分数的除法时,我们将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即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四、小数的运算 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类似。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我们要将小数点对齐,并逐位相加或相减,注意进位和借位的规则。在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只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并在最后的结果中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即可。 五、平均数的计算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非常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将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来得到平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需要注意将分数形式的结果进行化简,并在最后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 六、百分数的计算 百分数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表示方式。在计算百分数时,我们需要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并乘以相应的数值。 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还需要学会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对于小数转化为分数,我们需要确定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并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合并为一个分数。对于分数转化为小数,我们可以将分子除以分母。对于分数转化为百分数,我们将分子除以分母,并乘以100。对于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我们将百分数除以100。通过相互的转化,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初中数学重要计算知识点总结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掌握这些计算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应对学校的数学考试,还能够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

几何篇 平行四边形(实用度:★★) 两边长为a和b,两对角线长为m和n,可以拿这个公式和托勒密定理对比记忆。 三角形 A.勾股数(实用度:★★)常见的最简勾股数有:3、4、55、12、138、15、177、24、259、40、41 B.面积公式(实用度:★★)边角边公式:利用两边及其夹角求面积。S=1/2SinB*ac。两边对应于ac, 夹角是B, 边边边公式 公式中a,b,c分别为三角形三边长,p为半周长,S为三角形的 面积。 PS:几何中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只需要记这两个个,其他的公式连竞赛都很难用得上。 C.三角恒等式(实用度:★)这几个公式对于初中来说确实没什么用,很少能用到。不过如果有兴趣,记下来了,高中需要背的时候就会少一些麻烦。 D.正余弦定理(实用度:★★)在遇到45度、60度、75度之类的非直角三角形题目时,我们可以用上这两个公式。其他时候很少能用得上。所以要记得:

E.重心(质量法)(实用度:★★★)三角形的重心将中线分为2:1的两段。质量法:(填空压轴题 重点!!)两个小球A、B,如果质量相等,如(1),那么它们的重心是AB的中点D。如果质量不等,质量比为m/n,如(2),那么重心D仍在AB上,而AD/DB=n/m。(即杠杆原理)如果三个质量相等(都等于1)的小球A、B、C构成三角形ABC要求它们的重心可以分为两步:先求出B、C的重心,即B、C的中点D,可以用质量为2(=1+1)的小球放在D点,以取代B、C两个小球。再求A、D的重心,由于D处的质量为2,A处的质量为1,所以重心G在AD上,且分AD为2:1(即AG: GD=2:1)。 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图△ABC,AB上有一点E,BC上有一点D,AD交CE于点G,当AE:EB=1:2,BD: DC=1:2时,AG:GD等于多少? 解:我们在C处放质量为1的小球,B处放质量为2的小球,A处放质量为4的小球。此时AB、BC的重心E、D满足AE:EB=1:2,BD:DC=1:2。我们将B、C的质量集中在D点,质量为3。A点质量为4。故AG:GD=3:4同样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求得EG:GC=1:6 圆 A.弦切角定理(实用度:★★)解释: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 如图所示,线段PT所在的直线切圆O于点C,BC、AC为圆O的弦,∠TCB、∠TCA、∠PCA、∠PCB都为弦切角。 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在上图中,我们有∠TCB=∠CAB、∠PCA=∠CBA B.圆幂定理(实用度:★★★)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的统称。 ①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

初中常用数学公式一览表

1.科学计数法:a×10n(1≤a<10) 2.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3.幂的运算公式: a)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a m+n(m、n是正整数) b)幂的乘方:(a m)n=a mn(m、n是正整数) c)积的乘方:(ab)n=a n b n(n是正整数) d)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a m-n(a≠0,m、n是正整数,m> n) e)a0=1(a≠0)(a≠0) f)a-n=1/a n(a≠0,n是正整数) 4.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公式: a)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是因式分解) (a+b)²=a²+2ab+b² (a-b)²=a²-2ab+b² b)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反过来是因式分解) 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HL 6.勾股定理:a²+b²=c² 7.一次函数斜率公式: a)设直线倾斜角为α,斜率为k,则k=tanα b)一次函数图像上有两点A(x1,y1),B(x2,y2),函数的斜率 为 k=(y2-y1)/(x2-x1)

8.两点间距离公式: 平面上有两点A(x1,y1),B(x2,y2),那么 9.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公式: a)去根号公式: b)乘法:(a≥0,b≥0) c)除法:(a≥0,b>0) 10.数据的统计公式: a)极差公式: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b)平均数公式: 设x1, x2, x3......x n的平均数为m,那么 c)方差公式: 方差记作s2,则 d)标准差公式: 标准差记作s,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1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公式 设一元二次方程为ax2+bx+c=0,那么 a)判别式: b)求根公式(Δ≥0时):

初中常见数学计算方法

1、C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D、E两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4,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常见分数、小数互化表

常见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错位相加/减 A×9型速算技巧:A×9= A×10—A; 例:743×9=743×10-743=7430-743=6687 A×9.9型速算技巧:A×9。9= A×10+A÷10; 例:743×9。9=743×10—743÷10=7430—74.3=7355.7 A×11型速算技巧:A×11= A×10+A; 例:743×11=743×10+743=7430+743=8173 A×101型速算技巧:A×101= A×100+A; 例:743×101=743×100+743=75043 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型速算技巧:A×5=10A÷2; 例:8739.45×5=8739.45×10÷2=87394。5÷2=43697。25 A÷5型速算技巧:A÷5=0.1A×2; 例:36.843÷5=36.843×0。1×2=3.6843×2=7。3686 A×25型速算技巧:A×25=100A÷4; 例:7234×25=7234×100÷4=723400÷4=180850 A÷25型速算技巧:A÷25=0。01A×4; 例:3714÷25=3714×0。01×4=37。14×4=148。56

A×125型速算技巧:A×5=1000A÷8; 例:8736×125=8736×1000÷8=8736000÷8=1092000 A÷125型速算技巧:A÷1255=0.001A×8; 例:4115÷125=4115×0。001×8=4。115×8=32.92 减半相加: A×1。5型速算技巧:A×1。5=A+A÷2; 例:3406×1。5=3406+3406÷2=3406+1703=5109 “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 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 例:23×27=首数均为2,尾数3与7的和是10,互补 所以乘积的首数为2×(2+1)=6,尾数为3×7=21,即23×27=621 本方法适合 11~99 所有平方的计算。 11X11=121 21X21=4141 31X31=961 41X41=1681 12X12=148 22X22=484 32X32=1024 42X42=1764 52X52=2704 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公式: 个位=个位×个位所得数的个位,如果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十位=个位×(十位上的数字×2)+进位所得数的末位,如果满几十就向前进几,百位=两个十位上的数字相乘+进位. 例:26×26= 个位=6×6=36,满 30 向前进 3; 十位=6×(2×2)+3=27,满 20 向前=进 2; 百位=2×2+2=6 由此可见 26×26=676 23×23 个位=3×3=9 十位=3×(2×2)=12,写 2 进 1 百位=2×2+进 1=5 所以 23×23=5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