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检验规范

CO.,LTD.

生产过程中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CL3-21

版本号: D

编制:审批:

日期:日期:

****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有限公司

1 目的:

明确规定生产过程的检验规范,对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从原材料投料直至成品入库前各厂工序环节的质量检验。

3 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对本规程进行管理,并对生产过程检验进行监督。

3.2 班长或工艺员负责首件送检和所辖班组、工序的质量监控,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进行

消除。

3.3 生产工人负责本工序产品质量的自检和互检。

3.4 质检员负责对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首检、巡检、抽检等专职检验。

4 工作内容:

4.1 总则:

4.1.1 产品在检测过程中的所有工序操作工必须严格按工艺术要求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进行

标识。

4.1.2 质检员按工艺流程中设置的检验严格执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半成品转出(仓)

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不约转仓(出)入库。

4.1.3 在检验中由于量具误差所产生的争议,以品管部的量具为准,由于测量误差所产生的

争议,以品管部质检负的量值为准。

4.1.4 标本标准、图纸、工艺文件、顾客或授权部门所制的样板是过程检验的技术依据,非

研发部修改的图纸、工艺,不得作为检验依据。

4.1.5 质量记录由品管部保存、保存期按点规定执行。

4.2 首件检验:

4.2.1 在每单开始生产或更换模具、修模、调模或调整工艺后,生产的前3件产品由维修技

工、班长、工艺员或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填写《首件记录》表的相关栏目连同产品一起送质检员进行首检。

4.2.2 质检员根据相关的产品图或《工艺过程卡》以及有效的产品样板进行检测、检验、合

格后将检验结果填写于《首件记录》相关栏目,作检验结论、必要时制板,通知维修技工、班长、工艺员或操作者并将《首检记录》交相关车间主管签字确认。

4.2.3 首件检验不合格、维修技工、班长、工艺员或操作者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后重

新生产首件送检,直至首件合格质检员签字确认后方能批量生产,同时质检员作好首

检合格率统计,作为考核资料报相关部门。

****有限公司

4.3 自检、互检和产品标识。

4.3.1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按规定的自检频次对照《工艺过程卡》和样板进行质量自检,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停机向质检员和维修技工汇报,待问题解决并重是作首检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同时将已产生的不合格品剔出,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3.2 操作者应对上一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互检,合格后方可了连续加工,发现不合格应

立即向车间负责人和质检员汇报,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否则将追究本道工序操作者的全部责任或连带责任。

4.3.3 操作者将加工完毕且自检合格的产品用规定的盛具按规定的数量盛装,放于待检区,

并进行标识。

4.4 巡回监控。

4.4.1 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各道工序操作者的自检和互检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者的

作业方法,使用的设备、工装、辅具是否正确,自检的频率和准确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4.2 质检员对关键工序和特殊的序以及质量波动较大的工序按巡检周期进行质量抽检,抽

检结果填写于《巡回监控记录》表,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操作者,发现不合格时,应要求操作者立即挑选返工,执行《不合格品缺乏程序》。

4.5 半成品检验。

4.5.1 质检员发相关的产品图纸、工艺过程卡、样板等为检验依据按《抽样检验规定》对关

成品实施抽样检验,检验前首先核对《工序流转卡》与货具内产品是否相符,卡、物不相符的产品不予检验,并作相应记录反馈到品管部。

4.5.2 对产品进行检验后,必须在现场签署《工序流转卡》的检验结论栏和填写《半成品检

验记录》,不允许事后补签、补记,更不允许将《工序流转卡》收集起来脱产品和现场一次性签署,以防漏检、谈判事故的发生。

a) 经抽样检验合格的产品立即由班组转入到下一道工序。

b) 对抽样检验不合但能挑选、返修、返工的产品,质检员除如实填写《不良品标识

卡》进行标识,写明不合格现象,填写《返工(返修)通知单》交责任部门负责

人组织执行,返工或返修原则上必须当班返工、返修完毕。

c) 挑选、返修、返工后的产品由班组长签署《返工(返修)通知单》重后送检,质

检员将重检结论记录在《工序流转卡》栏内,如重检合格按a)执行,如重检不合

格,除填写“不合格”重检记录外,适应填写《质量异常(事故)处理报告》报

****有限公司

品管部,作为质量事故处理,并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对产品作出处理,车间将产

品隔离,经审批后处置。

d) 对剔出的无法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做详细记录,并作好“不合格品”

标识,通知责任部门进行隔离,存放在不合格品区,由品质主管确定报废,当日

处理完毕。

e) 对批量性报废产品,质检员应立即标识,由责任部门隔离存放,质检员填写《质

量异常(事故)处理报告》报品质主管,经品质主管/经理,管理者总经理审批

后作出处置。

4.5.3 未经质检员签署“合格”结论或未经产品接收部门授权人签署或脱离产品的《工序流

转卡》一律为无效《工序流转卡》,各相关人员或部门不得接收产品,不得计算产量,更不能非法补签。

5 相关文件及质量记录:

5.1《工序流转卡》

5.2《质量异常(事故)处理报告》

5.3《返工(返修)通知单》

5.4《半成品检验记录》

5.5《巡回监控记录》

5.6《首检记录》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1.1阻止不良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1.2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1.3发现不合格品时,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1.4对制成管制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导入持续改善,进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冲压、精加工、部装、总装配的过程监视和控制。 3.职责: 3.1品质部: 3.1.1检验产品(包括外协),合格进仓,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进行标识和隔离;3.1.2制成考核; 3.1.3提供工样样品; 3.1.4进行全尺寸监视; 3.1.5评估关键尺寸的制成能力; 3.1.6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改善; 3.2技术部: 3.2.1编制各岗位检验作业指导书;

3.2.2协助不合格事件的原因调查与改善对策。 3.3生产部: 3.3.1依照标准组织生产活动; 3.3.2对在制品进行质量监控,包括首末件检查,定期自主检查,主管不定期的检查;3.3.3主管制成考核 3.3.4不合格事件的改正和预防措施 4.检验内容 4.1首、末件检验: 4.1.1每道工序均要求首、末件检验,当设备维修后,及夹具调试维修后均要求首检;4.1.2操作工在加工产品前首先确定机械设备的加工能力、设备的状况、条件设定、模具制定状况,适合产品型号、规格的要求,对照图纸的尺寸要求及样件,对开始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进行首检,反复检验,做到认真、仔细、负责。符合质量要求后,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继续生产。并填写好制成检验记录,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质量问题。 4.1.3每天上班前操作工应检查最后一个工件,并将结果记录在制成检查记录单。 4.1.4每个生产批的最后一件产品检查后,连同模具一起保存,以便下次模具重新使用时与生产首件进行对比,比对完成后,新的末件取代该末件,该末件做适当处理。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1、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进行加工、装配,不准偷工减序,要提倡文明生产,坚决制止“野蛮加工、野蛮装配、野蛮转序、野蛮装卸”行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操作者要严格执行自检步骤,防止不合格品生产,由于自己漏检、错检,发生严重失职,造成不合格品,责任者要赔偿材料损失、工时损失和其它间接损失。下道工序应对上道工序产品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不合格品造成新的损失。 2、生产人员在对本岗位产生的不合格品要主动报告,交由质检员进行处置。不得对本岗位产生的不合格品故意进行混入、隐藏等。由质检员填写“检验记录单”并在“入库单”上签字,无签字“入库单”的产品或半成品下工序不得接收。 3、生产人员对后面工序提出的质量反馈,要积极作出反应,认真进行服务和改进,不得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推脱、拖延等。要坚决防止重复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于本岗位曾经出现过或质检员已指出的质量问题,要坚决杜绝。 4、生产人员要认真接受技术员、质检员的指导和检查,不得有歪曲、刁难行为,对于有不同意见,可报告主管部门领导解决。 5、成品仓管员在入库人员出具成品检验员签字的“入库单”和“入库抽检记录”后方可接收产品入库,同时做好“产品入库帐”。 6、质检人员要树立秉公执章、严肃认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的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检验标准和检验程 序。 7、质检人员要管理好计量标准、档案、资料、台帐、原始记录等。总帐不得变更,设备、仪器要求帐物相符。要保证在用计量设备、检测仪器的完好。每年接受市技术监督局的检定,出现不合格,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避免因责任心不够,出现影响生产、检验质量问题。 8、检验工作要做到准确、及时,工序检验随时检查,对生产岗位已完工的产品,检测项目必须全面、严格。避免因漏检、误检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市场。 9、质检人员要作好检验记录,建立检验台帐,和每批次成品的质量档案,保证随时能提供生产工人的质量考核资 料、产品质量状况资料、原材料、外购件质量状况资料和售后服务情况资料。 10、售后服务人员要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对于重要的质量问题,要完整反馈以下内容;生产日期、数量、规格型 号、质量原因等。不能因反馈信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影响公司处理质量问题,也不能为夸大自己的工作量,弄虚作假,夸大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混乱。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是制定出来用于工业生产中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和验证的一种标准化规范。通过过程检验规范,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以下是关于过程检验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检验原则 1. 加强质量意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的生产过程和工作质量负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追求零缺陷。通过过程检验,发现并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检验结果透明。检验结果应及时公布,以便所有相关人员可以了解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二、检验内容 1. 材料检验。对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2. 工艺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环节进行检查,确保其工艺参数和操作规范正确可靠。 3. 设备检验。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进行检测和校准,保证其运行稳定和精度准确。 4. 工作环境检验。检测和评估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检验方法和标准 1.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分析、非破坏检测等。

2. 确定检验标准和指标。制定出适用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检验标准和指标,包括尺寸、重量、外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 设立检验记录和档案。对每次的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的追踪和证明。 四、检验周期和频次 1. 确定检验周期。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的工艺特点,确定合理的检验周期,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2. 确定检验频次。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检验频次,确保能够全面的检测和验证生产过程的质量。 五、纠正和改进措施 1. 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问题的积累和扩大。 2. 定期组织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 3.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客户反馈和内部反馈机制,收集和解决客户的意见和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过程检验规范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和遵守过程检验规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同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规定过程检验的方式、标准,尽早发现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因素防止产品成批报废或将不合格产品转入下序。 2.范围 过程加工的产品. 3.职责 工序操作工:加工过程中自检及提报首检. 过程检验员:按本指示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首检、巡检和产品完工后的完工检. 4.定义 4.1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换人、换料、换工装、调整设 备等对制造的第1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包括操作工自检,操作工互检和检验员首件确认。 4.2巡回检验:是指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 监督检验. 4.3半成品检:是指对全部加工活动结束的半成品零件进行的检验,半成品检验的工作包括验 证前面各工序的检验是否已完成,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及对前面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复核。 5.运行程序 5.1图纸及表单分发及悬挂: 5.1.1车间班组长:将相关要求填写于【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巡检日报】中后交检验员 填写,同时将图纸分发给操作工。 5.1.2检验员在【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巡检日报】中填写完相关要求后将交操作工。5.1.3操作工将图纸、【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巡检日报】挂在机床适当位置。 5.2操作工首检 5.2.1首次加工按图纸要求自检合格。 5.2.2将首件自检结果如实填写于【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中。 5.2.3向过程检验员报首检,提交样件最少2件。 5.2.4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5.3检验员首检 5.3.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5.7《工序检验标准》要求作首件检验。 5.3.2首件判定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以便作业参照,并保留到该批 产品完工. 5.3.3首检记录: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首件确认(样品)记录表】中. 5.4操作工自检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一、前言 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进货、加工过程、包装过程等。 三、检验设备 1.检验设备应满足国家标准和标准化要求,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2.检验设备应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放置和保管,保持清洁、整齐。 四、检验步骤 1.原材料进货检验: (1)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 (2)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如硬度、抗拉强度等; (3)进行化学性能检验,如成分含量、腐蚀性等。 2.加工过程检验: (1)在加工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加工精度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2)对加工过程中的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和记录,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包装过程检验: (1)对包装材料进行外观检验,确保包装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五、检验记录 1.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2.记录需要真实准确,遵循保密原则,不得外泄。 六、异常处理 1.当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时,应及时停止生产,并进行确认和调查原因; 2.对于不良品,应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进行整改和改进; 3.合格的产品应分类存放,做好防潮、防尘等工作。 七、检验结果处理 1.检验结果正确的产品,可以进行下一步生产工序; 2.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3.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应按照内部流程进行,严禁私自流入市场。 八、操作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是为确保产品质量,检验生产用物料是否符合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来料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尺寸检测、结构检测和特性检测。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包括全检和抽检。来料检验的程序包括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和试验规范、采购部通知库房和品质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检验员按规范进行检验并填写记录、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并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移入不合格品库隔离等。来料检验的结果是检验合格,来料检验员应在检验合格证上签名并通知采购与库房收货。 在部装过程中,要对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装配质量符合要求。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配顺序和方法要正确,要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装配。 2)零件的配合间隙要符合要求,不得有过紧或过松的现象。 3)螺纹连接件要按照规定的扭矩进行拧紧,确保连接牢固。

4)液压、气动管路的连接要检查是否密封,防止漏油、漏气。 5)电气连接要检查是否接触良好,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6)装配后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产品的各项功能正常。 7)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划伤、碰撞等情况的发生,保证零件表面的完整性。 8)装配完成后要进行清洗、除尘等工作,保持产品的清洁度。 二、总装的检验 将部装好的组(部)件按工艺规程装配成完整的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总装检验的依据: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总装检验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装过程中要注意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确保装配质量符 合要求。 2)总装完成后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产品的各项功能正常。 3)总装后要进行清洗、除尘等工作,保持产品的清洁度。 4)总装完成后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 要求。 5)总装完成后要进行质量记录,包括检验记录、处理记录等。 检验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巡回方法对每个装配工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人遵守装配工艺规程,检查是否存在错装和漏装的零件。装配完毕后,应按规定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完整的记录备查。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 1. 引言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是企业内部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的一 套规范和流程。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检验制度,可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流程。 2. 制度制定 2.1 制度编制组织 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需要成立一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该小组由质量管 理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相关生产、技术人员组成。小组负责对制度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制度。 2.2 制度内容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检验项目和方法:明确产品质量检验的具体项目和使用的检验方法。 •检验频次和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检验的频次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合格率。 •检验设备和环境:明确需要使用的检验设备和环境条件。 •检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要求对每次质量检验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制度的培训和宣传: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制度的正确执行和宣传。 3. 制度实施 3.1 培训与宣传 在制度实施之前,需要对所有相关的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生产过程质 量检验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进行宣传,提高员工对质量检验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2 检验流程和方法 检验流程是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根据制定的质量检验制度,明确产品质量检验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包括取样、检验标准的设定、检验结果的判定等。 3.3 检验设备和环境 为了确保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并设置符合要 求的检验环境。所有检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3.4 检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对每次质量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可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制度执行和改善 4.1 制度的执行 制度执行对于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要保持制度的持续执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4.2 制度的改善 通过对质量检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善。定期召开制度改善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5. 结论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通过规范 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质量检验制度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此外,通过制度执行和改善,可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整车装配通用技术条件及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整车装配通用技术条件及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1 目的 规范生产过程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确保所生产的驰发牌电动车、摩托车整车出厂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制造让顾客满意的产品 2范围 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驰发牌电动车、燃油助力车、摩托车整车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驰发牌电动车、燃油助力车、摩托车生产过程的检验 3依据 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程 4整车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整车装配前的准备 4.1.1仔细阅读本工序的图纸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规程; 4.1.2了解本工序所要装配的零部件质量要求和装配顺序; 4.1.3检查本工序所要装配的零部件质量情况; 4.1.3.1电镀件电镀层应色泽均匀、光亮,不应有锈蚀、起皮、鼓泡、麻点、毛刺和划痕等缺陷; 4.1.3.2喷漆件喷漆件应色泽均匀、光亮、无色差,漆层表面不允许有流痕、麻坑、锈蚀、漏喷、桔皮等缺陷; 4.1.3.3 焊接件焊接件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能有漏焊,裂纹等缺陷; 4.1.3.4 所有外观件均不得有明显刮伤、碰花、生锈、变形等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4.1.4 按工艺所要装配的零部件根据工艺技术文件选用适当的工具工装和设备,并准备必要的辅料如润滑油脂类; 通用装配要求 4.2.1 按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规定,顺序安装本工序工位所要装的零部件; 4.2.2装配中对零部件要轻拿轻放,不允许严重的碰撞,损坏或划伤零部件,不允许非正常情况下的零部件变形; 4.2.3 所有安装螺栓、螺帽、螺钉、垫圈、六方头、起子头和平面均不得有严重的打花、缺边、缺角、脱漆、脱铬 等缺陷; 4.2.4 所有零部件、标准件均不得错装、漏装、多装和少装; 4.2.5 所有零部件安装螺栓,刹车拉杆、刹车钢索等均应装配到位,安装螺栓均应露出螺母端面2-5牙; 4.2.6 安装螺栓松紧度应符合工艺技术文件所要求的力矩值,没有力矩值要求的螺栓螺钉按常规手感装紧,有弹簧 垫圈的紧固件应使弹簧垫圈压平,但不能使弹簧垫圈失效; 4.2.7 本工序所装配的零部件均应按工艺技术要求装配到位,不应出现松脱现象,装配到位的零部件应牢固可靠; 旋转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装配前必须涂一层钙基润滑脂; 4.2.9 不准野蛮装配,不准用不适当的板手或工具装配零部件; 整车所有螺栓、螺钉安装方向原则上都应从左向右和从上到下,特殊情况可以有所变动; 按工艺要求部位,螺栓端头用黄漆漆封; 车架组合 4.3.1 打码按生产计划要求打印车架VIN代码,字码应清晰,整齐,美观,打码位置和字码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技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规范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产 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文档将介绍一套规范 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质量管控。 2. 生产过程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以下措施应当被严格执行: 2.1. 原材料检验 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所有原材料应当接受严格的检验。此检 验应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尺寸、质量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原材料 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2.2. 设备维护与校准 所有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 确性。维护与校准的记录应被完整保存,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 行检查和更新。

2.3. 过程监控 生产过程中应设置合适的监控措施,以实时监测生产参数和关 键指标。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纠正,以防止 质量问题的发生。 2.4. 工艺流程控制 每个生产环节都应有明确的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包括操作规范、检验要求和记录要求等。所有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并及 时记录关键环节的数据。 2.5. 内部检验 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内部检验,检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 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被记录和归档,以便进行追溯和分析。 2.6. 预防措施和改进 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 进措施,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这些措施应得到有效实施和跟踪, 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3. 质量控制文件管理

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和管理,以下文件管理措施应被执行: 3.1. 文件编制与更新 所有与质量控制相关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手册、工艺流程标准和操作指南等,应得到及时编制和更新。新的标准和操作指南应及时推送给相关人员。 3.2. 文件归档与保管 所有质量控制文件应被妥善归档和保管,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归档文件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复查和更新,并采取适当的防火、防潮措施。 3.3. 文件培训与使用 相关人员应接受质量控制文件的培训,并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操作和记录。文件的使用应得到有效监督和评估,确保质量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 总结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是为检验生产用物料质量是否合乎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 确保产品质量。 1) 外观检测:普通用目视、手感、样品进行验证; 2) 尺寸检测:普通用卡尺、千分尺、卷尺、直尺、百分表、塞规和平台等量具验证 ; 3) 结构检测:普通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 4) 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普通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 来验证. 1) 全检:合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者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 物料。 2) 抽检:合用于平均数量较多,时常性使用的物料. 1) 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和试验的规范、作业指导书,由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2) 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品质部准备来验收和检 验工作. 3) 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4) 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采购与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 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规定的程序执行. 6) 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及时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由品质工程师确认并给出 参考意见,提交经理作出处理 ;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品质部经理与工程部、生产部审核后再作出处理;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并进行相应标识,将移入不合格品库(区) 隔离,采购部按处理意见办理相关事宜;保证不合格的零件、成品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7) 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品质部文员每日收取,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后,整理成册存档 备查,按规定期限妥善保存。 8) 检验时,如来料检验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即将请品质工程师或者经理会同验收来 判定是否合格,会同验收的参预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字。

过程检验规范标准

过程检验规范 装配过程的质量对一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零件的质量是合格的,但由于装配质量不合格,制造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肯定不合格。为了确保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部装的检验 将合格的零件按工艺规程装配成组(部)件的工艺过程称为部装。部装检验的依据: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1、零件外观和场地的检验 在部装之前,要对零件的外观质量和场地进行检查,要做到不合格的零件不准装配,场地不符合要求不准装配。 (1)零件加工表面无损伤、锈蚀、划痕。 (2)零件非加工表面的油漆膜无划伤、破损,色泽要符合要求。 (3)零件表面无油垢,装配时要擦洗干净。 (4)零件不得碰撞、划伤。 (5)零件出库时要检查其合格证、质量标志或证明文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入装配线。 (6)中、小件转入装配场地时不得落地(放在托板上)。 (7)大件吊进装配场地时需检查放置地基的位置,防止变形。 (8)大件质量(配件)处理记录。 (9)重要焊接零件的质量检验记录单。 (10)场地要清洁,无其他多余物,装配场地要进行定置管理。 2、装配过程的检查

检验人员要按检验规范要求,采用巡回方法,监督检查每个装配工位;监督检查工人遵守装配工艺规程;检查有无错装和漏装的零件。装配完毕后,要按规定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做完整的记录备查。 二、总装的检验 把零件和部件按工艺规程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总装。 1检验依据 产品图纸、装配工艺规程以及产品标准。 2检验内容 总装过程的检查方法与部装过程的检查方法一样,采用巡回方法监督检查每个装配工位;监督工人遵守装配工艺规程,检查有无错装漏装等。 (1)装配场地必须保持环境清洁,光线要充足,通道要畅通。 (2)总装的零、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必须符合图样、标准、工艺文件要求。 (3)装配后的螺栓、螺钉头部和螺母的端部(面),应与被紧固的零件平面均匀接触,不应倾斜和留有间隙,装配在同一部位的螺钉长度一般应一致;紧固的螺钉、螺栓和螺母不应有松动的现象,影响精度的螺钉,紧固力矩应一致。 (4)在螺母紧固后,各种止动垫圈应达到制动要求。根据结构的需要可采用在螺纹部分涂低强度防松胶代替止动垫圈。 (5)机械转动和移动部件装配后,运动应平稳、轻便、灵活、无阻滞现象,定位机构应保证准确可靠。 (6)有刻度装置的手轮和手柄装配后的反向空程量应符合标准规定。 (7)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在总装时应注意动平衡精度(其精度值由设计规定)。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4篇)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 第一条目的 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处于可控状态,杜绝不合格品的发生和转序,消除潜在质量事故。 第二条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徽记”瓜子、花生、“好巴食”粗粮酥系列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规定。从投入原料到成品的过程的检验。 第三条职责 (一)每日生产前,生产工人应进行开工确认,车间质量负责人和现场品控负责监督检查。 (二)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车间质量负责人对工艺、设备参数和工艺执行情况进行巡检、品控部现场品控对各工序半成品质量、卫生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检查。 第四条执行规程 第一款开工确认 在每一规格产品或者每一台机器正式生产前应检查环境、设备卫生、生产条件,并对各类原辅材料质量及首件产品在材质、规格、色泽、结构等品质符合性上进行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 第二款过程巡检 (一)巡检时间及频率:车间负责人、现场品控每日完成开工确认后,要不间断地按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逐次检查。在生产期间,按工艺规定的检查频率进行巡检。 (二)巡检项目及方法:

1、产品外观:目视、手感及对比。 2、规格尺寸:运用量具检测。 3、关键特性:用检验仪器进行检测,必要时取样送技术中心检验。 4、设备及运行参数:检查运行是否正常,记录实际运行参数并与规定参数作对比分析。 5、物料摆放:检查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是否摆放在规定位置。 6、卫生:检查是否按规定清洗消毒,消毒液浓度是否符合规定,作业环境人员是否清洁和符合卫生规定,是否有产品、物料散落在地面。 7、工艺执行情况:检查员工是否按规定操作机器设备,是否有不安全作业行为,是否有以次充好的行为,更换规格品项生产时是否通知现场品控到场验证(包括修机、换料、清场)。 8、标识:检查物料、产品、机器标识状态是否正确。 (三)跟踪控制: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下列不稳定因素,现场品控应该跟踪检验,跟踪结果应形成记录并作符合性分析。 1、产品以前生产有异常,有较高不良记录。 2、用的生产设备性能不稳定。 3、器具有不良情况。 4、到有不良物料的信息。 173 5、员工操作。 6、产品、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初期运行。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制度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制度 1.背景和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通过制定一套详细的质量检验规范,可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供给消费者更可靠和高质量的产品。 2.质量检验的范畴 质量检验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原材料检验:对进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标准和要求。 - 生产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查,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可控。 - 成品检验:对生产完成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和全面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出厂前检验: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出厂标准和要求。 3.质量检验的具体要求

为了确保质量检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要求 和流程: - 检验标准:制定适用于不同产品的检验标准,包括技术要求、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指标。 - 检验方法:制定适用于不同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流程,包括抽 样检验、实验室测试、现场检查等。 - 检验设备:确定适用于不同产品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设 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检验人员培训:对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和工作能力,确保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质量检验工作。 -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检验记录和报告的管理制度,确 保对每次检验工作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 报告。 4.质量问题处理 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 根据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立即停止生产并排查问题根源。 - 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责任主体。 - 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追踪整改过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材料在进入生产流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通过来料检验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来料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来料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从而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要求,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 来料检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原材料质量保证:通过来料检验,可以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确定,确保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2. 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3. 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合格的原材料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通过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4. 降低质量成本:不合格的原材料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增加生产重新加工的成本,通过来料检验可以减少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降低质量成本。 二、来料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来料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检验。 1.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有缺陷、变形、腐蚀、变色等情况,如纺织品的颜色、手感等。

2. 物理性能检验:主要测试原材料的强度、硬度、吸湿性、耐磨性等物理性能。例如:测试材料的抗张强度、抗冲击性等。 3. 化学成分检验:主要测试原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成分、无机成分、重金属等。例如: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4. 微生物指标检验:主要测试原材料中的微生物指标,以确保原材料的卫生安全。例如:对食品原材料进行霉菌、大肠杆菌等指标的检验。 来料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目检法:主要通过肉眼对原材料进行检查,观察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 2. 物理性能测试法:通过使用适当的物理仪器和设备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如抗张强度、硬度等。 3. 化学分析法:通过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 4. 微生物指标检验法:通过使用适当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对原材料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 三、来料检验的操作规范 来料检验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制定检验标准:企业应结合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来料检验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外观要求、物理性能要求、化学成分要求等。 2. 建立来料检验记录:每一次来料检验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以便日后进行追溯和查

制程检验规范

制程检验规范 1、目的: 由此规范明确制程之检验与测试作业,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制程中的所有检验与测试作业。 3、权责: 3.1品管部:负责所有制程中的检验与测试作业。 3.2相关部门:制程巡回检验异常的改善. 4、定义: 4.1制程检验:是指生产各工段未结束时首件与巡回检验。 4.2首件检验时机:首次生产、产品异常调修后、等均需重新进行首件 确认。 5、制程检验与测试作业内容: 5.1物料确认 5.1.1物料上线时IPQC依据工程图及工艺参数表对上线物料的品名、规格、厂商进行确认,以上的标签标示不清或缺失时对上线物料进行退货。 5.1.2IPQC对物料确认OK后通知产线领班将材料标示生产料号、规格后放置于指定位置。 5.1.3物料确认NG时IPQC开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给组长审核,主管核准后交由IQC处理.IQC需在收到信息后两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对策。 5.2首件检验作业 5.2.1对于变更工程规格或变更新的作业方法;客户抱怨导致的库存品重工及每次投入新设备、新产品时,由生产开立“首件送检单”交IPQC逐步作首件检验和测试。如来料批次更新及中途品质变异等需重作首件;并将检验和测试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记录表”上,并上交品保组长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5.2.2首件制作时可由生产、工程、IPQC共同参与确认,并填写首件检验报告,报告中必须包涵测试仪器及模治具编号、尺寸测量、测试参数等结果。首件生产检验合格后方才进行批量生产作业。 5.2.3对于首件品不合格时必须立即调整制作方式且由责任单位进行分析处理,由品保负责确认改善效果,若有相关资料变更时则应重新投入首件制作并重新确认记录。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规范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规范本公司过程产品的检验,确保过程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照明配电箱的过程产品检验。 3、检验规范 3.1骨架焊接后外形尺寸检查(组装后) 3.1.2使用3m钢卷尺、1m钢直尺按上表规定测量下列部位 A、高度测量四角; B、宽度测量前、后两面上、中、下三处; C、深度测量左、右两面上、中、下三处。 3.1.3测量所得的各项数据(取最大值)有一处超过上表规定一倍者为不合格品。 3.2各平面对角线之差检查(组焊后) 3.2.2使用3m钢卷尺按上表规定测量下列部位 A、侧面测量左侧两对角线; B、后面测量两对角线; C、底面测量两对角线。 3.2.3各平面对角线之差绝对值有一处超过上表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3.3门面板及外露壳体的平面检查(工序完工后) 在门锁好后用1m钢直尺和150mm钢直尺检查,1m钢直尺与被测面两接触点的位置,要超过整个测量面的一半。用150mm钢直尺测量1m钢直尺和被测面间缝隙,每米内凹凸值不超过3mm,且不允许有明显的目力所及的凹凸不平现象(0.5-1m按比例折算,小于0.5m按0.5m计算),每米内凹凸值超过3mm三处以上者为不合格品。

3.4门与门、门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检查(组装后) 3.4.1 3.4.2用塞尺测量各处缝隙,在每处缝隙测量其最小处和最大处,按下式求出均匀差值: 最大尺寸-最小尺寸=均匀差值 3.4.3各处均匀差超过上表规定者应进行调整。 3.5门的检查(组装后) 门的开闭应转动灵活,开启角度不小于90º。开闭不灵活,碰壳体者应进行调整。 3.6结构焊接质量检查(焊接后) 3.6.1产品结构焊接特别是主接地桩应牢固,焊缝均匀光洁,无焊穿、裂纹、咬边、气孔等 不良现象,焊药应清除干净。 3.6.2正面焊穿,主接地桩焊接不牢者为不合格品。 3.7零部件加工质量检查(机加工序) 3.7.1零部件的边缘和各开孔(地脚安装孔、并屏孔、元件安装孔、排方角铁孔等)应光滑平 整,无明显毛刺及裂口,各孔应符合图样要求,采用目测和核对图样方式检查。 3.7.2按各零部件图样要求和工艺文件(工艺卡片)检查各部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用1m钢直 尺和3m钢卷尺测量。 3.8表面涂覆质量检查 采用目视及比对色样(或样品)方法进行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3.8.1表面涂覆的颜色应符合用户的要求。 3.8.2表面色泽应均匀、平整、光滑、无眩光。 3.8.3接地螺栓或接地桩不得粘漆。 3.8.4塑膜或漆膜不得有皱纹、流痕、针孔、气泡以及透底漆等缺陷。 3.9三箱类产品检查 3.9.1外形尺寸检查 3.9.1.2使用1m钢直尺测量,以产品安装使用位置区分高、宽、深,测量下列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