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素材北师大版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素材北师大版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素材北师大版教案

1.1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2

22b a c +=。利用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许多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它在理论上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中有很大的用途,因而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 对“勾股定理”的教学,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一、复习性导语,自然引入(时间:7—8分钟)

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分别存在着两边相等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这一段导语的目的是,既复习旧知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又很自然地引出新问题:勾股定理。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二、拼图证明,直观易懂(时间:13—15分钟)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采用哪种方法直观易懂地使定理得到证明,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个难点,我们设计这样一则填空题:

用两直角边是a 、b ,斜边是c 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图1。

观察图形并思考、填空:

1.拼成的图中有_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2.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小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3.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小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到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于是可列等式为_______,将等式化简、整理,得_______。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点拨,并适时引导,使学生正确地完成填空题。

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我们没有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去完成,而是设计了一组思考填空题,让学生在思考、填空的过程中完成该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是本节的难点,教科书采用将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两个图形的方法进行证明,既繁琐,又费时。笔者所采用的证明方法,在初二学生目前所学的有限知识中,是一种较简便的证明方法,比教科书上介绍的证明方法省时易懂。

三、精选练习,掌握应用(时间:20—22分钟)

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一定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方法,为此,可设计下列三组具有梯度性的练习:

练习1(填空题)

已知在Rt △ABC 中,∠C=90°。

①若a=3,b=4,则c=________;

②若a=40,b=9,则c=________;

③若a=6,c=10,则b=_______;

④若c=25,b=15,则a=________。

练习2(填空题)

已知在Rt △ABC 中,∠C=90°,AB=10。

①若∠A=30°,则BC=______,AC=_______;

②若∠A=45°,则BC=______,AC=_______。

练习3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是6cm 。求:

(1)高AD 的长;

(2)△ABC 的面积ABC S 。

练习1是在学生刚刚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后,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练习。这时应提醒

学生注意:∠C=90°,则c是斜边,边a、b是直角边。以便学生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练习2是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方法以后,有所提高的一组练习,既要用到30°直角三角形和4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又要用到勾股定理。

练习3综合性较强,它既要结合图形的性质,又要用到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三组练习紧紧围绕本节的重点而设置,学生完成这三组练习后,对勾股定理的应用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学了四边形和一元二次方程后,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

教学后记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精品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介绍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 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难点: 1、在方格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2、用面积法(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探究1: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8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m。 钢索的长度应该是多少? 问题:电线杆、地面与铁索之间构成了一个怎么样的几何图形呢? 回答:直角三角形

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如何确定第三边? 在网格纸中,以直角三角形各边为边长画正方形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数一数,得出三个正方体的面积 正方形A中含有9 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9 个单位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是18 个单位面积。 问题:如何得到正方体C的面积呢? 方法一:分割法 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 方法二:填补法 把C“补”成边长为6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三个正方体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S A+S B=S C 即: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追问:换一个直角三角形还依旧满足这种关系吗?满足 将直角三角形设为a,b,c,你能得到什么? S a+S b=S c —> a2+b2=c2 想一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c 之间的关系? 总结: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做一做: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8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m,钢索的长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前面所得出的结论,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解一下刚上课提出的这个问题? 解: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钢索的长度为10m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浙教版

课题 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授课教师: 刘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 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 试图与外星人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 作为会标,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 奥妙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 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观察图1)你知道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呢?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数方格的办法,或者是 分割成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多 媒体演示) (过渡语)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正方形C的面积,那么对于 下面图2中的正方形C,“数方格子”的方法还行得通吗?下面我们 一起来研究。 活动2:(观察你手中方格纸上的图2)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师)我们用数方格子的方法能算出正方形C的面积吗?参考弦图,你想到什么好方法了吗?(引出“割” 法) 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受“割”法的启示,我们能通过“补”的方法得出结论吗?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 1.1探索勾股定理 知识点总结解读

《探索勾股定理》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1:勾股定理(重点)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a b c +=。该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温馨提示①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是这个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解题时,只能是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时,才能利用它求第三边边长。 例:如图,在Rt △ABC 中,∠C=90°,AC=5,BC=12,求AB 解: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AC 2+BC 2=52+122=169,所以AB=13. ②在式子222a b c +=中,a 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 代表斜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弄错。应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确定哪条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也就是斜边。在Rt △ABC 中,斜边未必一定是c ,当∠A=90°时,222=+a b c ;当∠C=90°时,222=+b a c . 例:在Rt △ABC 中,AC=3,BC=4,求AB 2的值。 解:当∠C=90°时,AB 2=AC 2+BC 2=32+42=25; 当∠A=90°时,AB 2=BC 2-AC 2=42-32=7 ③遇到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求值问题,要首先想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直角三角形这一“形”与三边关系这一“数”结合起来,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典型。 ④勾股定理的变式: 在Rt △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 222222222=()(), ()(), c a b a c b c b c b b c a c a c a c a b +=-=+-=-=+-===,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相关的边长(只限于常用的数);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 a b c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 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 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222a c b =-,222b c a =-, ()222c a b a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 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题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5,b =12,求c ; (2)若c =26,b =24,求a . 【思路点拨】利用勾股定理222a b c +=来求未知边长.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a =5,b =12, 所以2222251225144169c a b =+=+=+=.所以c =13. (2)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c =26,b =24, 所以222222624676576100a c b =-=-=-=.所以a =10. 【总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长,关键是先弄清楚所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再决定用勾股原式还是变式.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已知b =6,c =10,求a ; (2)已知:3:5a c =,b =32,求a 、c . 【答案】 解:(1)∵ ∠C =90°,b =6,c =10, ∴ 2222210664a c b =-=-=, ∴ a =8. (2)设3a k =,5c k =, ∵ ∠C =90°,b =32, ∴ 222a b c +=. 即222(3)32(5)k k +=. 解得k =8. ∴ 33824a k ==?=,55840c k ==?=. 类型二、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证明 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学习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演绎过程,掌握定理的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关键:通过网格拼图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理解其内涵。 三、教学准备: 制作投影幻灯片,网格图,设计好拼图(用纸片制作)。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法,探究发现法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显示投影片1、2) 小明现在遇到难题: 1、大风将学校的一根木制旗杆吹裂,随时都可能倒下,十分危急。(如图)现在决定从断裂处将旗杆折断,需要划出一个安全警戒区域,想请小明确定这个安全区域的半径至少是多少米,你能帮帮他吗? 2、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约为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北师大版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P2~ P6。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授课教师: 刘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 试图与外星人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 作为会标,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 奥妙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 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观察图1)你知道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呢?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数方格的办法,或者是 分割成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多 媒体演示) (过渡语)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正方形C的面积,那么对于 下面图2中的正方形C,“数方格子”的方法还行得通吗?下面我们 一起来研究。 活动2:(观察你手中方格纸上的图2)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精品版

2020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 理》精品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精品教案 【学情分析】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和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乐于创新—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学习。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体现本节课课堂评价的主题,课前将全班学生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推举一位组长和副组长,在黑板上展示出以组长名字划分的6个小组的竞技台,由班长和数学课代表一起完成本节课的记分任务。另外,老师加以说明,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评价,我们将评选出1~2个优胜小组获得老师准备的奖品,评选出5~6位表现突出的同学获得老师赠与的礼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发思考

探索勾股定理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 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 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 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 吗?》中写出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说的是直角三角三边间的数量关系。这个关系式,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学者就已经发现了。我们能不能也找到这个关系式呢? (二)实践探索 为了得到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式,我们先看一个拼图实验(用电脑动画演示):如图,把两个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按图示位置摆放。使其一边分别与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重合。然后把这两个正方形沿对角线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示的正方形。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各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教学新授: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为了验证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均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们用《几何画板》设计出如下动画:Rt△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外部作正方形(如图示),并给正方形 涂上颜色,然后分别测出红色,绿色,蓝色的正方形的面积,并计算出红色与绿色面积的和。让学生观察是否有红色面积+绿色面积=蓝色面积。同 时要注意两点:(1)的顶点C可在阗圆ACB移动,以体现任意三角形。(2)顶点C是自由的,可使得为非直角三角形,但仍使得 四边形ABCD,ACEF,BCGH为正方形,使学生观察是否还有红色面积+绿色面积=蓝色面积,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Rt△才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学生活动:看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分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互相补充。教师及时引导。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 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 同探索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 形: ★问题: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 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 填写表格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 般直角三 角形的性 质 独立完成 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 表达 紧扣课题,自 然引入 探究活 动二意在让 学生通过观 察、计算、探 讨、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般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 正方形C的 面积计算是 一个难点,为 此设计了一 个交流环节 议一议意在 让学生在结 论2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 现直角三角 形三边关系, 得到勾股定 理 巩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 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7 探索勾股定理

2.7 探索勾股定理(2) 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B ’ A B C A ’ C ’ D B A C 2.如果△ABC 满足AC 2+BC 2=AB 2,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活动2] 理论释意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a ,BC=b ,AB=c , a 2+ b 2= c 2.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活动3]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 =7,b =24,c =25 (2)a = ,b =1,c = 牛刀小试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下面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 =20,b=21,c=2 (2) a =5,b=7,c=8 (3)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学生结合活动1的体验, 独立思考问题1,在此基础上,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出问 题2的证明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 学生完成活动2的证 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在此基础上,类比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 在活动2中教师应重点 关注: (1)学生能否联想到 了全等,进而设法构造全等三 角形,这一问题获解的关键; (2)学生在活动2中,所表 现出来的构造直角三角形的 意识; (3)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由特 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说出例1(1)的判 断思路,部分学生演板问题2,剩下的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教师板书例1的详细解答过程,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向学生介绍勾股数的概念. 在活动3、4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规 范; (2)是不是用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与较大边长的平方进行比较; “命题+证明=定理”的推理模式为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有效地突破本节的难点.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2c b a ===,3,73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及简单应用,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课时的学习。 其次,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对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因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并加以应用。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割、补、拼等方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简单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积极交流讨论,探索勾股定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理解 教学难点: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如何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以及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学习方法,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堂教学,课前应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直尺 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按照“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提高-作业布置”的模式进行教学。 活动一、问题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图形,从电线杆离地面8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米,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1《探索勾股定理(1)》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3.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 案例 名称 3.1 探索勾股定理(1)(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由测量猜想勾股定理,再由方格纸验证勾股定理;(2)会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三角形卡片进行测量,从“数”的角度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接着借助方格纸从“形”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进而得到勾股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大胆猜想、严格论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努力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初步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验证和应用. 课前 准备 分发学案,学具,板书需要用到的图形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视频《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变化发展》 120米 50米 你能求出深圳湾大桥 上斜塔的长度吗? 时间2分钟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师:你能求出深圳湾大桥上斜 塔的长度吗?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由《改革开放 后深圳的变 化发展》导入 新课,出示斜 塔问题,能更 好引起学生 学习兴趣.使 学生感受到 勾股定理与 我们息息相 关;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玩转纸片初探究 两人一张直角三角形卡片,动手操 作进行测量,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 关系 要求:积极测量、计算,合作完成 表格。 时间:3分钟 学生活动:2人小组合作学生测 量并计算各边长的平方,完成 表格,小组展示成果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的表格?(汇总表格) 观看三组数据,请同学们猜想 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关系, 哪位同学来回答? 活动效果: 第1组:同桌2人,一人说a、 b、c三边的测量结果,另一人 说三边平方的计算结果。 第2组、第3组补充:不同的 测量和计算结果的数据展示。 猜想:一位同学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平方的可能关系。 1.通过动手 测量、计算、 填表,让学生 从“数”的角 度猜想三边 关系,学生可 带着问题进 行交流,提升 了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 展示成果,使 每一位学生 成为课堂的 主人,提升课 堂效率。 第二部分细数格子再探究 借助方法纸,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 边长,构造正方形,通过数格子、 割补法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进 一步探究勾股定理 导引1:边长是2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口答完成填空. 导引2:边长是3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完成学案上. 导引2:边长是3和4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口答以及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1.出示边长是2等腰直角三角 形,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得到 正方形面积,从而验证三边平 方关系(学生口答) 2.组织学生大组讨论图2中正 方形C的面积求法,推选组长 上台展示讲解割、补方法,验 证三边平方关系. 通过师生对 学,设置问题 串突破难点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吗?》中写出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这样又走了2 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

二、合作探索,讲授新课 1、探索思考 (如图1-1)想一想:(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1)观察图1-1. 正方形A 中含有___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B 中含有__________个小方格,即B 的面积是_______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C 中含有__________个小方格,即C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2)在图1-2中,正方形A ,B ,C 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3)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 三、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四、例题解析 例1、如教材117页图12-80,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折断的一段恰好落在地面上的A 处,量得BC =5m,AC =10m.试计算这棵大树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m ). 例2、已知:Rt △ABC 中,∠C =90°,AB =8,BC =23.求AC . 五、组织学生做练习.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难点: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白板、自制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典例讲解理解定理----达标检测加深认识---归纳总结布

(二)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结合视频中毕达哥拉斯发 现勾股定理的小故事,具体实 践毕达哥拉斯是如何发现勾股 定理的 请同学们观察方格纸上的 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计算出 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引 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观察图形, 巧算面积,探索结论。发现这 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如 何。这一过程给学生以充足的 探索时间,并由学生总结出用 割、补等方法验证结论。学生 讲解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进一 步给予指导和肯定 学生观察图片通过数格 子法得出结论,并动手 画图通过“切”、“割” 法验证结论.探究为学 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多媒体展 台直观、省时、高效, 增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 的交流,同时锻炼了学 生动手、动口、动脑的 能力,为勾股定理的出 现提供了方向,进而突 出重点,解决难点。引 导学生体会“发现—— 验证——猜想”的数学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