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_传销效应与股市心理透析

合集下载

(精选)泡沫经济中的股市泡沫分析

(精选)泡沫经济中的股市泡沫分析

泡沫经济中的股市泡沫分析很多股评家说中国股市没有什么泡沫,理由是:一、市盈率平均只有20多倍;二、市净率在2倍左右,也不算太高;3、中国经济的高成长计算出来的动态市盈率更低;4、中国股市此刻上证指数只有2800多,比最高点6124已经下跌超过50%。

很多股评家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股市没有什么泡沫,乃至有人说,中国股市被低估了。

判定股市中有无泡沫就这么简单吗?我看未必。

一、市盈率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

当股票价钱必然以后,市盈率就只受每股盈利的阻碍,也确实是受企业盈利的阻碍。

盈利越多市盈率就会越低,盈利越少市盈率就越高。

可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泡沫上升时期的时候。

企业能够通过资产和股票价钱上涨增加盈利。

a、当一个国家房价和土地大幅上涨的带动下,投资房地产的上市企业的存量衡宇和土地大幅升值能够直接增加企业的盈利。

b、很多上市企业彼此持股,当两边股票价钱都上涨的时候,上市企业的账面盈利都会增加。

并形成账面投资盈利。

而且,会形成如此的循环:股票价钱上涨---上市企业账面盈利增加----市盈率下跌----购买该股票人增加----股票价钱继续上涨不断循环因此,在经济显现泡沫的时候,资产价钱和所持股票价钱的上涨会降低企业的市盈率。

而且,泡沫经济能够让企业短时间盈利能力大幅上升。

但任何泡沫都不可能几十年的存在,用短时间的暴发式盈利去计算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显然是荒唐的。

二、市净率市净率指的是每股与每股的比率。

能够看出:当每股股价必然的时候,每股的净资产是市净率的决定因素。

意思是企业净资产越高,该股票的市净率越低。

可是,在经济处于泡沫当中的时候。

资产价钱会不断上涨。

比如:在土地和房价不断上涨的进程中,房地产企业存量土地和房价跟从升值,会不断增加企业的资产。

加上企业持有其它企业的股票上涨。

更会推高该企业的净资产。

而企业的欠债在负利率时期,反而能增加企业的盈利和资产。

因此,在经济泡沫上升时期。

企业的市净率也会变低。

泡沫、传销效应与股市心理透析

泡沫、传销效应与股市心理透析

桎责者心理特征——投 资者认 知模 式的缺 陷、 目 自信 、 盘心理 、 盲 从 追求 时尚以厦后悔 与谨慎 的角度 , 解释 了肢市泡
沫 的 自寝 实现 机 制 。
关 键 词: 股票 市场 ; 沫 ; 泡 传销 效应 ; 理透 析 心
中 田 分 类 号 :809 F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 文章 编 号 jOb一 542 ̄ )1 04 — 3 】O 34 (020 — 0 5 0
4 5
维普资讯
畲 融教 学南研 宓
。 庄托” 的角色 , 大多对股市未来走势过分乐观 , 毕竟
预 测股 市下 跌 对 自己并没 有好 处 , 且也 没 有 多少 而
20 年第 1 总弟8 期) 02 期( l
理, 即思维与存在 的反射影响着股价存在。 而人们的 心理预期决定着现在的决策 , 然而人们对未来的预 期在另类因素的影响下总是偏离实际结果, 因此 , 泡 沫 总 是存 在 的 , 且 , 初 的 另类 因 素所 激生 的泡 并 最 沫, 通过股市 自身内在的反馈机制实现了自我放大。 这 种反 馈放 大机制 是建 立在 “ 应性 预期 ” 适 的基 础之上的, 即过去的价格的上涨 , 不仅增强了投资者 对未来股价增长的预期 , 而且使投资者的信心太幅 增加 , 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 使最初 的激生泡沫的
3 闻媒 体 的 教化 。 ,新 近年 来 , 量 的 财经 类 或 大 非 财经 类 的报 纸 , 电视 台的财 经报 道 的范 围和性 及 质 都在悄 悄 地 发生 变 化 , 由庄 重的 财经 版 转变 为 教
影 响股 价脱 离基 本 面 的均衡 的 因素很多 , 主要 有宏 观层 面的 因素 和微观 层 面的 因素 , 者包 括 , 前 宏 观经 济 的走 强 、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 积极 的财政政 策 以 及能够 给 实体经 济 带来 收益 的其他 国内或 国际的利

泡沫、传销效应与股市心理透析

泡沫、传销效应与股市心理透析

L Xagjn( h et l nvrt o i ne& Eo o c, e n 00 1 C ia ) / in - u T eCnr i sy fFn c a U e i a cnmi B l g 10 8 ,hn , s i t
Ab t a t T i a c e t t e s l f l l n u ci n o e f a i h tc ne y a a y i g t e s r c : h s k tss h ef uf h g f n t ft o m n t e so k ma t b n l z h - i o h n s e i l c 0 sg vn i e t o m. Af r a ay i g t e p y h lgc l c a a tr r e n e t r i e p ca tr i ig r o f a s t n l zn h s c oo i a h r ce s o ma k ti v so s t ) e f p an h e s n w y t i f n t n ot n tk sp a e i h t c n e. li s t e r a o h s u ci fe a e l c n t e s k ma t h o o Ke r s: a ;h c in o l f l l n ; s c oo y p rp cie y wo d f m t e f t fs f uf l g p y h lg es e t o un o e - i i v

斩股市泡沫的产生、 膨胀和破灭机制。
我 们知 道 在 自然 科 学领 域 , 误 的假 设 和 错 条件 , 无法得 出预期 效果 , 而在 社会领 域特 别是
股票 市场 , 能够产 生预 期的 结果 , 囡就 在 于 却 原

泡沫经济背后的原理

泡沫经济背后的原理

泡沫经济背后的原理泡沫经济是指由于市场炒作和投机活动的过度泛滥而产生的一种不合理的经济现象。

虽然泡沫经济的形成往往源于特定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但其背后的原理主要包括市场心理、信息不对称、资金过度流动和投机活动等因素。

首先,泡沫经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心理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普遍存在“市场心理”现象,即盲从和羊群效应。

在这种心态下,投资者倾向于跟风追涨杀跌,盲目跟从他人的投资行为,使得市场价格失去了与基本面的关联,形成了投机泡沫。

当市场信心低迷时,投资者普遍出现恐慌性卖出,加速了泡沫的破灭。

第二,信息不对称也是泡沫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泡沫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往往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的不对称。

一些经济重要信息往往被少数人所独有,而普通投资者难以获得,导致市场价格失真。

信息不对称还存在于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当某一方以不透明的方式操纵或掩盖信息时,也容易引发泡沫经济。

第三,资金过度流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金过度流动是指大量的资本涌入某一市场或领域,使得市场价格异常上涨。

这种过度流动的资金往往涉及银行信贷、股票市场等其他金融工具的运作,使得市场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情绪,形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

当资金流动性减弱或流出时,市场容易出现恐慌性抛售,使泡沫迅速破灭。

最后,投机活动也是泡沫经济背后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泡沫经济中,投机活动在推动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投机者往往采取多种手段,如短线交易、融资炒股等,追求快速高额的利润。

这些投机活动往往与市场的基本面脱节,并且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加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综上所述,泡沫经济的形成背后主要涉及市场心理、信息不对称、资金过度流动和投机活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下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出现。

了解并掌握泡沫经济的原理,对于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1股市泡沫的概念所谓“泡沫”,通俗的明白得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交易对象的价格高出其内在的价值部分的一种现象。

在《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1992)中,泡沫指在一个连续金融运作过程中,一种或一系列得资产价格的突然上升,随着最初的价格上升产生对远期价格连续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总的来看在整个过程中,投机者感爱好的是买卖资产获得的收益,而不是资产本身的用途及其盈利能力[1]。

各国对泡沫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但各种不同的关于泡沫的表述却存在专门多共性方面,这些共同点差不多能够反映出泡沫的本质特点。

(1)泡沫存在泡沫载体资产(简称泡沫资产),且载体可在交易中增值;(2)泡沫资产常具有较低的供给弹性,当较短时期内存在迅速增加的需求压力时,供给难以足够灵活地变动来平稳需求增长;(3)泡沫资产受制于经济差不多面因素,具有内在价值;但内在价值通常不能直截了当观测到,需要依照各种经济差不多面因素采纳一定的方法进行估量推断;(4)泡沫资产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泡沫资产价格对其内在价值显现大幅度偏离时泡沫产生,泡沫运行的最终结果是破灭,但泡沫破灭产生的经济后果不必定相同[2]。

2 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条件2.1 股市泡沫形成的物质性基础条件虚拟经济的不断进展是股市泡沫形成的物质性基础条件。

虚拟经济一样是相关于实体经济(RealEconomy)而言的。

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概念并未取得一致认识。

关于虚拟经济的种种争辩姑且不论,从各类对虚拟经济的定义看,每个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虚拟经济的本质。

尽管定义角度不同,但都有共同之处,即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而且以虚拟资本为载体。

因此,能够认为,虚拟经济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体,是虚拟资本增长及其活动范畴不断扩大导致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变化过程。

虚拟经济的起点是虚拟资本,经济不断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不断膨胀,信用规模不断扩大的必定结果。

投资者心理与投资市场泡沫

投资者心理与投资市场泡沫

投资者心理与投资市场泡沫近年来,投资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已经成为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泡沫的出现往往导致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然而,泡沫的形成并非仅仅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它与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首先,投资者的贪婪心理是泡沫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开始出现上涨趋势时,投资者往往会感到兴奋和满足,这种情绪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贪婪心理。

他们希望通过投资获得高额的回报,甚至有些人会因为害怕错过机会而盲目跟风。

这种贪婪心理使得市场上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推动了市场泡沫的形成。

其次,投资者的恐惧心理也是泡沫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开始下跌时,投资者往往会感到恐慌和不安,他们担心自己的投资会亏损,进而纷纷选择抛售股票和其他投资品。

这种恐惧心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泡沫破裂时,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达到顶点,市场出现大规模的抛售行为,导致市场崩盘。

此外,投资者的羊群心理也对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起到了重要影响。

羊群心理指的是投资者在决策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当市场开始出现上涨时,投资者往往会看到其他人都在赚钱,于是也选择跟风入市。

同样,当市场开始下跌时,投资者往往会看到其他人都在抛售,于是也选择跟风抛售。

这种羊群心理使得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趋同,推动了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然而,投资者心理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影响因素,它也可以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投资者的乐观心理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市场,推动市场的活跃和发展。

同时,投资者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决策,减少投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投资者心理对市场泡沫的影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自身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及时发现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

其次,投资者应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不盲目跟风和追逐短期利润。

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和泡沫的影响。

股市泡沫_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实证分析

股市泡沫_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实证分析

股市泡沫_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实证分析股票市场泡沫是指股票的价格持续偏离了其基础价值(Fundamental value)的过程,即股票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持续急剧上涨的过程或状态,又指股票价格高于市场决定的合理价格部分。

在西方资产价格泡沫理论中,股市泡沫分为理性泡沫(Rational bubbles)和非理性泡沫(Irrational bubbles)两类:理性泡沫理论基于市场有效性和经济主体理性假设,资产的价格由市场基础价值和理性泡沫成分构成,但是理性泡沫理论的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现实中的中国股市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而且中国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很不理性,所以使用理性泡沫理论来研究中国股市并不是十分合理的,从非理性泡沫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股市更具有现实意义。

非理性泡沫理论的基础是“金融噪声”理论。

该理论认为噪声交易者(Noise trader)的存在使得市场并不总是有效,而也并非完全,投资者的预期可能存在着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的行为将偏离理性,在过高或者过低的价格上继续购买或者抛出股票导致泡沫或者反泡沫的产生。

很多学者从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来解释其成因,比如:噪声交易者、羊群行为、正反馈理论等等。

非理性泡沫的形成及其迅速膨胀或收缩的特性具有高度的非线性以及复杂性特征,传统的金融数学工具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这一领域的研究吸引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关注,他们利用物理学的理论对金融市场规律进行了提取和抽象,在研究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本文将利用物理学家Didier Sornette等人提出的对数周期幂律模型对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泡沫状况进行分析。

二、对数周期幂律模型(一)对数周期幂律模型原理对数周期幂律模型LPPL(Log-periodic Power Law)是一个关于泡沫和崩盘的理性预期模型。

模型中有以下几个假设:第一,交易者作决定时受他们“邻居”的决定的影响。

第二,交易者通过互相模仿可能在一瞬间达成全部统一的交易状态(卖出)。

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分析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备受关注。

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早在2007年就曝出国内股市出现泡沫,而此后几年,股市波动剧烈,市场却并未形成真正的“牛市”。

而在去年底至今,股票市场一波高潮接着一波高潮,一度甚至被认为是一场基本面与逻辑大相径庭的疯狂行情。

那么,这些所谓的泡沫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是投资者情绪过度炒作所导致的。

股票市场本质上是由股民构成的群体,而这个群体的行为显然会受到其情绪状态的影响。

当人们看到股价不断上涨时,面对眼前的这种繁荣景象,就可能会措手不及地跟着买进,从而推动股价更进一步。

这种投资者情绪的炒作行为往往会导致实际价值与股价的严重脱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估值泡沫”。

其次,是政策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政策性因素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尤其显著。

当政府有意推动股市或者协调股市时,包括投资者、市场机构在内的各方面主体纷纷响应,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有意无意地加大资金规模,并不断推高股价。

例如最近几年推动A股向国际化转型、同时吸引海外资本入场等系列措施推动市场走高,但如今当政策逆转时,一些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也正在加剧。

而在具体操作上,境内一些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高到不可等闲视之地步。

通过不断炒作股价,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了“净利润为负但市值超过上市公司债务总额”的现象,这样的公司显然不具有实际价值,但其市值却在不断飚升。

这种行为往往会对“价值投资”的实际资金投入造成阻碍,从而助长股市泡沫现象的进一步膨胀。

同时,炒作行为所带来的“次新股狂潮”,也是造成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在未来,除了正常的市场调控外,还有待投资者自身的理性认识与反思。

为有效遏制泡沫现象,需要股民摆正投资风险意识,保持理性冷静,才能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沫、传销效应与 股市心理透析李向军(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 北京 100081)[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激生股市泡沫的另类因素,论证了股市投机性泡沫具有自我实现膨胀和破灭的反馈功能。

然后,文章从投资者心理特征 投资者认知模式的缺陷、盲目自信、从众心理、追求时尚以及后悔与谨慎 的角度,解释了股市泡沫的自我实现机制。

[关键词] 泡沫;传销效应;心理透析[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06(2002)02-0062-05The foam,self fulfilling effect andth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LI X iang j un (T 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Beij ing 100081,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tests the self fulfilling function of the foam in the stock market by analyzing the special factors giving rise to foam After analyzing the psycholog ical characters of m arket investors it ex plains the reason w hy this function often takes place in the stock market Key words:foam;the function of self fulfilling;psy cholog y perspective 收稿日期:2002 01 22对2001年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有各种解释,如国有股减持说、查处违规资金说、资金掉链说、企业造假说等等,这些解释不无道理,但却忽略了市场投资者个人决策行为和心理因素的作用。

本文拟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分析股市泡沫的产生、膨胀和破灭机制。

我们知道在自然科学领域,错误的假设和条件,无法得出预期效果,而在社会领域特别是股票市场,却能够产生预期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投资者的行为不仅受股价!显示屏∀的影响,而且其自身的行为决策,即使是错误的,也影响着!显示屏∀上股价的变动,而投资的行为决策受心理影响甚重,预期与结果经常有偏差。

因此,股价可以经常远离基本面所决定的均衡地带,泡沫总是存在。

它是虚拟经济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自身的行为特征,就像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一样。

本文研究的泡沫是指!投机性泡沫∀,它的产生不是缘于对实际价值的预测,而是由投资者的热情和自我满足的市场预期引起的,这种预期是基于众多投资者的相似预感,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即一旦泡沫形成,就会在自身力量的推动下持续下去,而其中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因素起到重要甚至是决定的作用。

一、激生泡沫的另类因素影响股价脱离基本面的均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宏观层面的因素和微观层面的因素,前者包括,宏观经济的走强、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息、降低再贴现率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对某行业、部门、地区的税收优惠或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增加居民收入等)以及能够给实体经济带来收益的其他国内或国际的利好消息和利好政策;后者包括,企业利润、股利政策、投资济决策、竞争力以及其它能够增大企业价值的利好消息,由这些因素激生的泡沫不是本文的考察对象,因为这些泡沫是合理的,就如美味的啤酒总会带一些泡沫。

但是除了以上因素以外,股市上还常常存在一些另类因素,也在激生着泡沫,这类泡沫是一种!投机性泡沫∀,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经常导致股市处于非理性的!繁荣与崩溃∀的自我循环之中。

1 一支独秀的优越。

与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走低趋弱的情况相反,我国宏观经济却!这边风景独好∀,一枝独秀地运行。

这种显著对比增强了人们强烈的自我优越感和自我尊严。

有种经济上胜利主义的自我鼓励味道。

这种经济独秀的状态和自我优越的感觉,激发了投资者对未来无限看好的热情。

2 相对独立的歪曲。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全球网络科技泡沫的破裂均未对我国股市带来重大冲击,专家们的最好的令人信服和广为接受的解释是中国股市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的理念强化了投资者的!自信优越∀的大众心理:中国股市似乎具有一道天然的!防火墙∀可以避免外来的冲击,不会随全球股市的下跌而下跌,还有可能逆流而上。

与此相反,当世界经济看好股指上升的时候,并没有人提及这一!相对独立∀的逻辑,而是!随它而去∀。

3 新闻媒体的教化。

近年来,大量的报纸,财经类的或非财经类的,新出现的或原有的,都腾出大块版面报道股市动态,各大电视台也在黄金时段蜂拥推出!股海指南∀类节目。

或出于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之目的,这些财经报道的范围和性质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庄重的财经版转变为教你如何致富的!建议版∀,其间夹杂着!专家式∀的建议和!武艺高深∀的股评师的劝告,就如同明星的广告效应一样,诱惑着投资者去购股逐利。

而且大量的媒体对同一事件的重复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使本来微不足道的或已被投资者忽略的事件也显得异常重要起来,从而扩大和强化了投资者预感的趋同性和判断的一致性,放大了原有事件对投资者的刺激作用,甚至殃及无辜。

4 权威的乐观预测。

无论你从哪里获取的权威股评师的高见大多雷同,多建议!低位购买∀或!持有观望∀,建议卖者少,即使有,也是诸如令人难以捉摸的!逢高斩仓∀,可是股市那一点位是所谓的!逢高∀呢?一些股评师,出于自身或其它各种利益关系常充当!庄托∀的角色,大多对股市未来走势过分乐观,毕竟预测股市下跌对自己并没有好处,而且也没有多少听众。

于是投资者在这种乐观预测的氛围中养成了!股市上涨会持续,下跌会迅速反弹∀的心理惯性。

事实上,投资者多是!一盈二损七套∀,尽管如此,市场仍然对那些拥有所谓!内幕消息∀、具有实战胜利经验、掌握高深投资分析工具的权威股评师的建议,趋之若鹜,其实这些高深莫测的分析专家和投资者一样对市场所处的真实水平同样摸不着头脑。

5 投资概念的盛行。

股市需要!新概念新理念∀,如美国股市60年代的电子概念、70年代的航空概念、80年代的生物概念、90年代的网络概念、新世纪的新经济概念等等,尽管最终都破灭了,但之前毕竟创造了神话。

这些!新概念新理念∀给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它们不一定非要正确,不一定非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只要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就够了。

我国股市更不甘落后,题材、板块、概念轮番上场!做秀∀,场面蔚为壮观,如:96、97年的蓝筹绩优概念、98年的重组概念、99年的高科技成长概念、2000年卷土重来的重组概念、2001年上半年的次新小盘概念等等。

每一次概念的流行,都给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无尽的想象,推动了大盘的上涨,然而,从事后来看,概念股价的上涨看不出与实体经济的增长有多大关系。

6 政策垫底的依靠。

我国股市素有!政策市∀之称,政府出于种种目的经常在股价低迷时出手!救市∀,原因在于中国股市引入的目的是中国渐进式改革遇到瓶颈时为解决国有企业融资难而设立的,因此,政府干预股市藉以维持!政策性底部∀已经成为市场的!共同知识∀。

这实际上是向投资者提供了隐性担保,即政府不会容忍股市击破!政策性底部∀。

因此,投资者更加激进乐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面临股市下跌的风险是有底线保证的,有最后的!政策垫底∀为依靠。

二、泡沫的反馈放大与破灭股市的运动历程及趋势的演变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决策是相互影响的,这是一种双向回馈机制(索罗斯称之为!反射性∀)。

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种反射性不会影响客观存在,人们所思考的自然界是独立于思维的,而在股票市场,股价的趋势不仅受基本面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投资者的心理,即思维与存在的反射影响着股价存在。

而人们的心理预期决定着现在的决策,然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在另类因素的影响下总是偏离实际结果,因此,泡沫总是存在的,并且最初的另类因素所激生的泡沫,通过股市自身内在的反馈机制实现了自我放大。

这种反馈放大机制是建立在!适应性预期∀的基础之上的,即过去的价格的上涨,不仅增强了投资者对未来股价增长的预期,而且使投资者的信心大幅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使最初的激生泡沫的另类因素的作用进一步放大,结果将股市带到!远离均衡地带∀。

其实这种过程具有自我实现预言、自我加强的一窝蜂效应,类似与已被我国政府取缔为非法的!传销∀效应。

在另类因素所激生泡沫的初期,一些庄家和机构投资者充当了第一批!传销者∀的角色,他们提出了新的投资理念,指出了具有美好前景的热点板块,第一个唱起了股市的!流行曲∀。

这些!歌曲∀在市场迅速传唱,股价大幅上升,股价自身上升的魅力,一方面吸引了众多!下线∀加入!传销∀行列;另一方面大大高估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使这些上市公司能够以较低的融资成本热衷!圈钱∀,玩起时髦的!资本运营∀,因为股价上涨带来的利润的诱惑远远大于实物投资的回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或信贷资金通过委托理财、私募基金等形式加盟!股市传销∀,进一步抬升了股价,从而又吸引了更大规模的新一波!下线∀,泡沫不断膨胀,当然,其中少不了股评师、新闻媒体甚至是经济学家的贡献。

然而,!传染病模型∀指出,当一种流行的传染病开始传染时,虽然传染率不变,但染病的绝对人数却以指数增长方式迅速增加,但到一定程度,新染病人数就会下降,这是因为未受传染的人越来越少,最终所有的人都受感染时,!传染效应∀就结束了。

因此,在股市传销的初期!下线∀是急速增加的,但它无法永远增加下去。

当!传染效应∀结束时,!下线∀就趋于停滞,况且市场的资金供给也是有限的,故而泡沫终将破灭。

但是泡沫并不会突发性的破灭,因为,投资者一方面在幻想着!最后的傻瓜∀来充当!救世主∀,另一方面他们仍在观望,以判断当前股市走势是否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一旦这种!皇帝的新装∀被!无知儿童∀喊出时,连!最后的傻瓜∀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加之,不利消息的!蝴蝶效应∀(偶然的因素以指数化方式扩大),股价将!飞流直下三千尺∀,泡沫也就破灭了。

三、股市泡沫的心理透析虽然一些!恶庄∀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传销布局者∀的角色,从!下线∀的口袋中获得了丰济厚的回报,但是,他们自己也会被泡沫所伤,因为股市泡沫的!传销过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直接的!布局者∀,而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毁灭功能的自我循环过程,个中原因就在于市场投资者具有类似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1 投资者认知模式的缺陷。

在自然科学里,当试验条件具备时,结果是必然客观的,然而股票市场,当一组条件出现时并不必然导致结果像历史那样再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