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以厦门市教师为例

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以厦门市教师为例
猛发展 和长足进 步 ,信 息技 术在 课 堂教 学 中得 到 了 广泛 的应用 和普及 ,已经成 为广 大教 学一 线 教 师不
师 利用信 息技术 开展 教学 活动 的基 本情 况 、利用信 息技术 开展 师生 互动 的方式 以及信 息技术 与小 学科 学课 程整合 现状 等 。
( ) 调查对 象 和方法 - 调查对 象为 7 7名 教学 一 线 的小 学 科 学课 程 教
可或缺 的现代 化教 学手 段 。信息 技术 与小 学科 学 课
程整合的不断发展 , 促使整合不断地向深层次推进 , 小学科学课程教 师的能力面 临着 前所 未有 的挑 战。
为 了更好 地 了解 和把 握小 学 科 学教 师 的 现状 ,
师 ,涵盖 了厦 门市 的思 明 、湖里 、集美 、海 沧 、同
科 学教 师对常 见教学 软件 的掌握情 况 、小学科 学教
域 ,融合 了生 物、化 学 、物 理 、地 理 等 学 科 知 识 。
小学科 学课 程 内容 的丰富性 有 助于 拓宽 学生 的 视野 和思 维 ,但同时对 小学 科学 课程 教师 专业 素 养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随着 计算 机技 术 和网络 通讯 技 术 的迅
7 7位科学 课 程 教 师进 行 了无 记 名 问 卷 调 查 ,共 发
放了7 7份 问卷 ,全 数 收 回 ,其 中 3份 因填 写 不 符

调 查 设计
合要 求 被 剔 除 ,实 际 有 效 问 卷 7 4份 ,有 效 率 达 9. 6 1% 。所 有 收 集 的 数 据 经 人 工 录 人 后 ,通 过
黄 慧斌 ,高 翔2
( .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 学院,福建 厦 门 3 12 ;2 1 60 1 .厦 门市莲龙小学,福 建 厦 门 3 10 ) 60 9 [ 摘要 ]在对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 教师 问卷 调查 的基 础上 ,分析 了小学科学课 程教师 的性别 、年 龄 、学

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拖慢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 问题分析2.1 教学内容单一近年来,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在一些地区存在单一化的现象。

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启发与培养。

学生只是被要求记住一些理论知识,而缺乏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减退,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2 实验教学不足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一些学校和班级中,实验教学占据的时间和比例较少,甚至没有进行实验教学。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2.3 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小学科学教学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教师仅仅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显得枯燥乏味。

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抵触情绪。

3. 解决方法3.1 创新教学内容为了解决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相结合,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此外,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等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2 加强实验教学为了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师应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和比例。

对于一些基础实验和常见现象,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际体验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趣味性、重理论轻实践、师资短缺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有必要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对策,以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改进。

一、现状分析1. 缺乏趣味性当前,很多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理论重实践轻小学科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3. 师资短缺一些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科学教学的需求,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对策建议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针对小学科学师资短缺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工作。

2. 加强科学实践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应更加注重科学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实验技能。

3. 提高科学教学趣味性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外活动,如科学实验室开放日、科学作品展览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学习动力。

4. 推广科学教育科普知识学校可通过举办科学知识竞赛、科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科学教育科普宣传,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5. 联合企业和社会资源学校可以与企业和社会资源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科学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科学实践,拓宽科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对策实施方式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科学教育培训,邀请专业科学家和教育专家授课,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

2. 制定科学实践教学计划学校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需求,制定科学实践教学计划,安排适合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要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改进,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科学实践教学,提高科学教学趣味性,广泛宣传科学教育科普知识,联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总目次第一期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总目次第一期

高启 诗歌辨伪札记
…………… …………………… ………………………… 刘君若 ( — 3 7) 昊( 1) 3— 3
……… …………………… ………………… 邹 自振 ( 3—1 ) 8
试论 “ 台阁体” 诗人杨士奇 的诗 歌 …… …………………… ………………… 王
高职 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初探 … …………………… ………………………… 龚凌虹 ( —5 ) 1 4
[ 国文化 研 究 ] 中
二 十世 纪以来 日本学者 的柳永词研究 论 陆游 的诗酒 ……………………… ……………… 邱美琼 ( 5 ) 1— 9 琼, 孙纪文 ( 6 ) 1— 3
柳永蹭蹬科 场原 因及相关 问题新考 …… …………………… ……… 张
周亮工与 中州
……… ………………………………… ……………………… 黄玉琰 ( — 6 1 1) 幸 ( — 4 1 2)
《 古文观止》 及其 编者 ……………………………… ………………………… 赵伯 陶( — 0 1 2) 《 袁枚年谱新编》 例 …………… ………………………… ………………… 郑 示
厦 门校企合作人 才培养动力机制研究
— —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探索 ……………………… 张艳 英( 4 ) 1— 1 荣( 4) 1— 6 ……………… ………………………… 吴月萍 ( —5 ) 1 1
台湾景文科技大 学参访 印象与启示 ………… …… ………………………… 高 试论党建在高校建设 中的统领作用
曾 国藩 寿 序 文 刍 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赵 永 刚 ( —2 ) 1 8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裴学武2010-12-14(江阴英桥国际学校教师,电话:189********)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状况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课程的开发广度与深度,课程的开展范围和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教育发展程度。

因此,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校课程的开展、使用情况就能初步了解它的教育推广程度、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课程、教育、社会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

当然不排除某个阶段、某个时期课程开展要超前或滞后一些,但总体是相适应的。

从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也能看出我国教育、社会的发展轨迹。

同时,社会、教育的发展演变最终决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前途。

本人从事中小学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时间并不长,在从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小学科学发展情况,分析思考制约小学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

了解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

为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科学发展历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课程的内容、形式、教法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

在我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而真正科学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近代。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近百年历史。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

人们通常把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03~1948)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英美(主要是美国)。

这期间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的办学体制,弃私塾办学堂,课程分类设置也是参照西方的。

1903年全国各官立小学堂,规定开设格致课,这便是我国最早的科学课。

课本叫《格致》。

民国时期科学课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些调整和变化。

这是我国科学课的启蒙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二个时期(1949~1979)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一直开设自然常识课,后又改为自然课。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已成为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然、了解世界。

本文对某小学的科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课程设置该小学的科学课程设置为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90分钟。

教学内容涵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孩子们熟悉了恒温恒湿箱、电磁铁、灯泡等实验器材。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该小学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包括讲解、实验、互动等,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通过组织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科学概念,例如制作电池等。

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参加科学竞赛、科技展,提高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资源该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专用实验室,并提供电子、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

此外,教学中还展示了多媒体课件、模型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四、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家,也是构建科学教学的重要力量。

该小学科学教师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知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科学教育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讲授。

五、课程评价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是考试和评价,这能促使学生更为努力地学习科学。

该小学通过考试和日常测验来考察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关注学生有关科学的思考、表达和实践能力。

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小学科学教学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各种教学资源,同时科学教师素质也十分高超。

但是,只有在持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已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

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分析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现状分析
1. 教学内容不全面: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基础的科学知识点展开,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记忆式教学方法,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方式。

3. 缺乏实践环节: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4.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教师对科学知识了解不深,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改进建议
1. 拓宽教学内容:将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

结论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然而,通过拓宽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和提升教师素质,我们可以改善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对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旨在分析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程度、学习方法、学习困难以及教学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并为改善小学科学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所在,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2.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5所小学的3至6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250份问卷。

3. 调查内容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程度、学习科学的途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建议等。

4.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匿名方式发放问卷,并设立了保密箱供学生投放填写好的问卷。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问卷填写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指导。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程度普遍较高,其中54%的学生表示对科学非常感兴趣,36%的学生表示对科学比较感兴趣,只有10%的学生对科学不感兴趣。

2. 学习科学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76%)、阅读科普杂志(48%)、观看科学类电视节目(43%)以及参加科学实验活动(32%)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学习途径。

3.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据问卷结果统计,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概念理解困难(42%)、实验操作困难(38%)、记忆知识点困难(32%)以及解题困难(28%)等。

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概念理解、实践操作和解题技巧的掌握等方面。

4. 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建议针对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加实践性教学,多进行科学实验;(2)设计更有趣味性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解题思路;(4)增加与生活和实际结合的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 第1期厦门教育学院学报Vol .12 No .1 2010年2月Journal of Xia men Educati onal CollegeFeb .2010[收稿日期]2009-12-07[作者简介]高宝玲(1973-),女,福建福鼎人,教育学硕士,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

郑飚(1972-),男,福建连江人,厦门康乐第一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B2034)。

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高宝玲1,郑 飙2(1.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2.厦门康乐第一小学,福建厦门361006)[摘 要]为了了解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现状,本研究主要借助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师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学生和个别家长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仍有提升空间,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因此,必须转变各方观念,增加投入,获得更多支持,建立更好的评价机制,同时建议科学课程应该从一二年级开始开设,上课环境也应以实验场所居多。

[关键词]厦门;小学;科学课程;师资;评价[中图分类号]G 6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75(2010)01-0080-05 一、引言伴随着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学校的诞生,科学教育也正式进入中国的小学。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经历了从“自然”到“科学”名称的改变,以及教学大纲的数次修订,直到21世纪,借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东风,国家颁布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科学课程的发展真正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1]。

厦门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科学教育实验普及区,从2001年开始在大部分的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如今它的现状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为此,笔者借助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从师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几大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厦门市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专家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市级、区级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了研究的需要,笔者共设计了两套问卷,分别针对厦门市各区的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发放。

在针对教师的问卷中,从教师的基本信息、专业发展和科学素养、教学设施和教材、教学情况、对课程的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重点放在对“教学情况”的调查上,结合听科学课一起进行。

在针对学生的问卷中,主要从兴趣度、知识面、知识迁移程度和家长支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结合个人访谈一起进行。

二、课程开设的基本概况根据回收问卷情况统计以及专家访谈,小学科学课程开设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课程开设的辐射面厦门岛内有思明区和湖里区,岛外有4个区,目前各区科学课程开设的辐射面达99%。

开设的年级是3-6年级。

(二)课程受重视程度和课时执行情况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时按照课程计划执行的情况是“基本执行”。

45%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在学校里,科学课程作为副科,没有得到足够程度的重视,只有20%的教师认为很受重视,不过有35%的教师认为科学课程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师资配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厦门市各区的小学科学教师基本由原来的自・08・ 第1期高宝玲,郑 飙: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然课程教师担任。

1.教师数量厦门市专职科学教师人数的基本分布为:思明区:约80人;湖里区:37人;集美区:13人;海沧区:10人(数据截止2009年9月份)。

岛内的师资情况较好。

思明区专职的教师最多,大部分学校至少一个专职教师,其余为兼职教师;湖里区的师资也基本配齐。

岛外的集美区师资配备较齐全,其他区师资很少,有的甚至没有。

2.教师专业背景、专业发展和态度(1)专业背景教师的专业背景基本包括:生物、化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数学与科学方向、小学教育、物理、环境科学、园艺、动物医学等理工学科,其中化学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在调查总数中占据30%。

个别学校有语文、数学、心理、品德与社会等教师兼职科学课程。

(2)专业发展接受调查的所有教师上岗之前都受过教材、教师专业技能、专家讲座(科学教育思想)等等方面的专业岗前培训。

很多老师强烈希望在以下方面进行再培训: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的系统培训;实验操作、教学方法、管理课堂的培训;课程资源、科技竞赛的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的培训;同时很多教师也非常期待能经常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

(3)态度对于执教科学课程,老师的态度:“自身主观意愿,兴趣所在”占40%,学校的要求占35%,其他原因占25%。

(四)上课场所和教学材料1.科学课上课场所各区有开设科学课程的学校都建设科学实验室1-2间,并且基本能配备实验仪器。

使用情况是:科学实验室78%,普通教室17%,室外5%(操场、博物馆、科技馆等)。

2.实验材料许多学校没有购置足够的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教具和学具,老师们经常通过上网和寻找生活中各种素材等途径自己准备材料。

没有配备足够学生动手实验的材料。

高达89%的教师认为教学材料严重不足,主要是需要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材料,如指南针等;光与色彩,白天和黑夜;光学实验;动物的繁殖、微生物;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等所需要的材料。

(五)教学质量监控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室主持进行。

监控的内容绝不仅仅是对考试分数的统计,还有整门课程的相关形成性资料(学生课本等等)。

事先并不告知抽查范围和重点,因此考查的真实性较高。

比如全市在2008-2009学年的教学质量监控情况是:试卷笔答方面,有13所学校39个班的五年级学生参加本次的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监控,总生数1,629人,平均分7311分,及格率8112%,优秀率3113%。

在实验操作考查方面,监控的实验操作考查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的班级根据学校的班级数而定。

(六)教材和教参的使用1.基本情况课改后,厦门地区采用的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郝京华和路培琦主编的科学教材。

新的教材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

整个小学阶段教材内容体系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与技术这四个领域[2]。

该版教材是立体化的,内有课本、配套资源(光盘)、教参、配套的实验材料、活动记录、教学工具箱、学具材料袋、音像资料等。

2.使用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依赖程度统计:教材40%;教参15%;教具学具35%;音视频动画素材10%。

可见教材和教参还是主要的课程资源。

同时,对教学具的依赖程度也很高。

此外,60%的教师尝试过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就目前教材的结构体系,有的老师认为迫切需要添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中与科学联系的问题;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故事或科技成果介绍;科学史;科学小发明;生物学;宇宙知识。

(七)教学情况1.“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制约因素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科学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老师们也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实施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学生人数太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缺乏探究・18・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精神;缺乏教具学具;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学生的合作观念不强);较长的课堂探究时间;课时量太少;学校的支持不够。

2.常用的教学策略科学课程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探究研讨、合作学习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排名如下:探究研讨35%;媒体辅助20%;合作学习5%;实验教学30%;讲解示范10%。

3.师生互动的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讨论、提问、辅导实验、交流、成果汇报等。

4.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大部分教师很认可信息技术对科学课程的作用,比如更形象直观、有利于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等。

(八)教学效果经过教学,85%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

80%的老师认为学生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常识。

45%的老师认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

80%的老师认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8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没有到达预期的水平。

56%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够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4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重视度是“一般”。

(九)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1.评价内容在平时,评价学生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参与度)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笔记情况、单元小测;在期末,评价内容有:笔试、实践考核、平时成绩+期末测试、实验操作+笔试、期末考+实践作品。

2.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评价表、手抄报、考试、考查。

通过访谈得知,期末考核主要是开卷的笔试,或者是抽查几个实验,看学生能否操作。

(十)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态度1.兴趣和对科学素养的了解情况10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喜欢科学课程。

95%的学生表示,没有上科学课程之前,自己能独立动手做一些科学实验。

对科学素养的了解:48%的同学有点了解, 28%的同学了解,24%的同学不了解。

三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科学实验:养蚕、小车的运动、植物的实验等。

2.对教学场所的态度53%的学生选择喜欢在室外上科学课,33%的学生选择科学实验室,14%的学生选择普通教室。

3.知识的迁移能力绝大多数同学表示科学对自己的生活很有用。

51%的同学在生活中能很自然地联想起学过的科学道理。

38%的同学回家会经常和父母讨论学过的科学知识,57%的学生偶尔会。

4.父母的支持情况81%的父母允许购买科学耗材,其余的认为要看情况购买。

三、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从统计的数据看出,教师对课程的看法基本认同,但同时也认为学校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安排不理想,学生和个别家长对课程也不够重视。

通过访谈得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尤其是岛外)没有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只在部分年级开设科学课程;有的学校“减负”首先就减科学课程;有的用自习课代替科学课程;还有的学校为了满足其他课程的课时,占用科学课的课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决策者的观念的问题,由于领导不重视科学教育和形式主义,导致这门“教师认可,孩子喜欢,家长欢迎的,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能力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变味。

(二)教师数量不足,其科学素养和专业发展不太理想尽管厦门市近年来增加了很多科学教师,但是专职教师还是不足,兼职教师的数量不少,岛内岛外师资状况不均衡。

大部分教师还是感觉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够,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管理课题能力和对教材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访谈得知,有一些学校在配备了专职科学教师的前提下,还让多门主科的教师兼任科学课程,这样难免他们会在主科课时不够时挪用科学课程的课时。

多数学校在决定兼职科学教师时过于随意,并没有考虑其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程度。

(三)科学实验室、课程资源建设薄弱尽管大部分开课学校都建有科学实验室,但・28・ 第1期高宝玲,郑 飙: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研究是学生人数多,实验室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