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化学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装置应考虑的因素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能与水反应【小组活动】老师提供仪器(试管、锥形瓶,集气瓶、烧杯、广口瓶、玻璃片、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橡胶塞、导管等),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老师提醒,要注意刚才交流中提出的仪器组装注意事项。

小组之间合作,组装实验装置,并和自制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

有了生活用品制作装置的铺垫,实验室仪器的组装会更加轻松。

再次巩固实验装置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五、确定检验和验满方法【总结归纳】根据预习,说出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回答并总结:检验是根据气体的特殊性质,而验满在已知气体的前提下,只要用简便的方法证明集满即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六、归纳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思考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回答: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固体、液体药品4.收集并验满气体培养学生合作分工、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实验】利用刚才组装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七、拓展练习【拓展延伸】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同学们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装置。

选装置并说出依据培养学生学习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能将知识运用迁移到其他气体的学习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中突出“研究”两个字,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明了。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为了能够唤醒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课前学案,根据预习,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后我也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对于知识也会掌握的更深刻。

不足的地方就是对于反应原理剖析,没有给学生更多思维拓展的空间。

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契约作业提供三种订单作业,让学生们选择。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里制取的装置,最后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题学习将通过分析整理,实现从分散的知识点到归纳整理形成整体思维,构建有关气体制备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基本具备自主探究,设计气体制备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实验仪器的组装,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对课本二氧化碳制取相关内容的讨论,能描述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学会选择实验仪器并能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装置,结合氧气的制取操作,学会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和“验满”,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制取一种气体,首先选择恰当的反应原理,然后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而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所收集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

最后,就要依据气体的性质,来选择简便的验满方法和鉴定方法。

思考讨论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实验室适合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呢?思考讨论通过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方实验演示碳酸钠、碳酸钙分别和稀盐酸的反应。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及工业应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 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1学时)1.1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1.2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NaHCO3 + CH3COOH -> CH3COONa + H2O + CO2↑2. 实验:制取二氧化碳(1学时)2.1 实验材料•碳酸氢钠•醋酸•实验瓶•过滤器•火柴2.2 实验步骤1.将碳酸氢钠和醋酸放入实验瓶中。

2.等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入实验瓶中。

3.用火柴点燃火焰,将火焰放入实验瓶中的CO2气体,观察火焰变化。

3. 工业应用(1学时)3.1 饮料行业二氧化碳可以增加饮料中的气泡,让饮料更加清新可口。

3.2 玻璃工业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玻璃的质量,使玻璃更加透明。

3.3 医药行业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药品的注射器和气体焊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熟知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其实验操作。

2.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堂实施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实验和讨论的形式进行。

1. 讲授首先,通过讲授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工业应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场景。

2. 实验接着,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并观察火焰变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各种工业应用场景中二氧化碳的应用,并提出新的创新应用方案或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二氧化碳基础知识。

2.站在科技创新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并描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可创新之处。

六、教学评估1.实验操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记录,以及对实验中碳酸氢钠和醋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解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这一节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碳、碳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操作的掌握程度,以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

2.学会用适当的实验方法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

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

2.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碳、碳化合物之间的反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

4.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仪器。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操作步骤,同时讲解相关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学会用适当的实验方法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4)实验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指导学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如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以及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碳酸饮料、灭火器等,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思考。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
2.突破重难点:针对反应原理、实验操作等难点,采用直观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性质与用途:教师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制取原理: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讲解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反应过程。
4.反思与拓展: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
a.根据课堂学习,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取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形成书面笔记。
b.完成课后习题,巩固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化学课程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的具体化。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经历真实过程,实验教学中要落实实验素养,要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

在探究活动之前要依据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问题导向初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原料,能够结合反应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其性质,能够梳理出设计本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初步建构思维模型。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些知识为本节实验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

在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内容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简便、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对学生完成实验,牢固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对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制取装置的选用、实验步骤、验满等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认识还较表面,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验操作的支撑。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分组实验,初步掌握了制取气体及对物质性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

但是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四、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制取装置、收集及验满气体等实验操作,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相互学习和成长。
3.教师反馈: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五)作业布置
3.学生实验操作:在讲解完实验步骤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巩固实验操作技能。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会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收集检验方法,教学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对于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学会如何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这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执行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理解实验结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气体的性质、实验室安全操作等。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使用试管、胶塞等。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障碍,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

引导学生知 识过渡点
反应外,能生成 CO2 的反应还有很多,实验室制取 C O2 用哪种方法好?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明 主题
[板书]: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
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通过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四种药品:大理石、 1、大理石和稀硫酸 探 究 作 出
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请同学们在点滴板上 反应。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 励 学 生 勇 于 创 新 ,大胆实践,尽可能设计 出 多套装置。精心设计练习,对课堂上可能反馈的信息作好充分预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
授课时间:
- 6-
方面的探究和实践。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 CO2 的 装置 [讲述]:请同学们回顾实验室用 学生思考、回答 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投影) [提问]:高锰酸钾制取 O2 的发生 学生思考、回答 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大理石和 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吗?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 [讨论]:设计制取 CO2 的装置 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 气体密度决定。
展示整堂板书,强调:
1、了解实验室制取 CO2 的原理。
2.学会 CO2 制取方法、收集及装
置设计。
对重点内 容小结, 突出重点、 关键点
[达标测评]P1121、2 题(填在书 学生填写、板演 上投影)
检查达标 情况及 时 纠正
错误
[思维拓展]:
1、节日用于填充气球的氢气,实验室常 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请
引起学生 回忆 通过对比 得出装 置 设计 思路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 学生积 极 参与 探究 活 动 培养变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能说出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学会对仪器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3)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器材: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教学过程】
[讨论] :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分组讨论、作答
[结论]:实验室用大理石(或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
化碳。

学生回答、记忆
[提问]:
C +2 CuO =高温== 2 Cu + CO2↑C + O2 ==点燃 === CO2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明
白实验室
制气体的
基本要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生成CO2 的反应,有哪些呢?如:C + O2 ==点燃 === CO2
C +2 CuO =高温== 2 Cu + CO2↑
学生写出有关方程

复习巩固引
入新课
[导入]:制取CO2有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今天重点学习实验室制法.除学过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外,能生成CO2的反应还有很多,实验室制取C O2用哪种方法好?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引导学生知识过渡点明主题
[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四种药品: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请同学们在点滴板上做下面3个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
1、大理石和稀硫酸
反应。

2、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

3、碳酸钠和稀盐酸
反应。

让学生通过
探究作出判
断,培养科学
探究精神
[板演]一、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总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初步理解和书写反应式
[设问]:我们已知道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设计出CO2的发生装置吗?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和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下一课题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讲述]:请同学们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

(投影)学生思考、回答引起学生
回忆
[提问]: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吗?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对比
得出装置
设计思路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

[讨论]:设计制取CO2的装置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多种仪器,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哪些仪器?怎样组合?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比较,分析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分组)学生动手组装仪器培养学生
实践能
力,学生
积极参与
探究活动
老师点评
还可以用什么仪器替?学生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并回答培养变通
能力和发
散思维
[操作]: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
(3)收集(怎样收集?为什么?)讨论、回答让学生熟
悉制二氧
化碳的操
作过程
三、收集方法:
四、怎样检验已收满
(看到什么现象?)
五、检验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判断探究结果是否可行。

)讨论、回答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
大)
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在集气瓶口处试验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
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会二氧
化碳制
取、收集
和验满
[本课题小结]:
展示整堂板书,强调:
1、了解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2.学会CO2制取方法、收集及装置设计。

学生归纳、作笔记对重点内
容小结,
突出重
点、关键

[达标测评]P1121、2题(填在书上投影)学生填写、板演检查达标
情况及时
纠正错误
[思维拓展]:1、节日用于填充气球的氢气,实验室常
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请
你根据已学知识设计制取氢气的发生装
置?收集装置?
2、就地取材,选用你家里现有的东西(墨
水瓶、塑料小瓶、圆珠笔芯等)制作一
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参加班级的展
览,并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课堂练习】:见课后习题,填写《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CO2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一、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二、装置的设计
1、装置设计思路:
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

2、操作步骤
检查气密性→加药品→收集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四、怎样检验CO2已收满?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看到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检验CO2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发生装置发应物的状态
发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教后小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对提供的仪器进行选择组装
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各自装置的优缺点,从中确定一套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找几名学生回答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要点,并收集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尽可能设计出多套装置。

精心设计练习,对课堂上可能反馈的信息作好充分预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