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7例
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

对 照组 1 6例 中 , 治愈 5例 , 占3 1 . 2 5 %; 有效 8例 , 占5 0 . 0 0 %; 无效 3例 , 占1 8 . 7 5 %。两 组 总 有效 率 比较 。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结论 眼针 与针药 结合 治 疗 三 叉神 经痛 疗 效显 著 , 值 得 临床 推广 应 用 。 f 关 键词】三 叉神 经 痛 ; 眼针 ; 针 药 结合 ;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5 . 3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0 2( b) 一 0 1 1 1 一 O 2
Q m H a i j u n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o f Ai r F o r c e A v i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d i c i n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9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e y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c o m b i n e d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e d i c i n e i n
2 0 1 3 年 2 月 第 2 O 卷 第 5 期
【秦亮甫针灸医案】三叉神经痛案

【秦亮甫针灸医案】三叉神经痛案周××,男,41岁。
【辨治经过】主诉:右颜面部疼痛半年。
吹寒风后即抽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1分钟。
某市级医院诊断为:“右三叉神经痛”。
曾服过卡马西平等药物,疼痛能止,但不能根除。
疼痛以眼眶和鼻翼部为主。
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三叉神经痛。
证属:风阳上扰,挟瘀交阻。
治以:平肝通络。
(1)针灸取穴:风池、阳白、攒竹、眶下针、听宫、下关、巨髎、迎香、合谷、太冲。
除合谷、太冲取双侧外,其余均取右侧。
温针灸阳白、攒竹、眶下针、听宫、下关、巨髎、迎香。
留针30分钟,每周针灸2次。
(2)内服方:羚羊角粉0.6g(吞服),石决明30g(先煎),天麻15g,川芎9g,白芍9g,藁本9g,蔓荆子9g,辛夷9g,僵蚕9g,全蝎6g,防己9g,延胡索15g,柴胡9g,生石膏15g(先煎)。
按上方每周针灸2次,内服方随症加减,连续治疗2个月。
右颜面部疼痛,眼眶和鼻翼部疼痛消失,吹寒风后不感觉痛。
3月后门诊随访,症情稳定。
【按】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中医又称“面痛”、“面风痛”、“面颊痛”。
秦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不同分支,并根据苔脉,发病的诱因,加以中医辨证,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根据不同的分支,循经取穴:第1支,取板机点、阳白、悬颅、悬厘、上关、颧髎;第2支,取髎颧、下关、板机点(近鼻通处);第3支,取迎香、听宫、地仓、颊车、禾髎、夹承浆、板机点(近口禾髎处)。
以上穴位均以温灸为主。
以板机点或触发点温灸二壮。
针刺不仅能疏经气、通经络,同时能提高痛阈,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
艾灸可助经气运行,加强温经止痛之功效。
秦师用温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同时,配合祛风通络的中药,方中羚羊角粉、石决明、天麻、柴胡疏风清热潜阳;川芎、白芍、藁本、蔓荆子、防己、辛夷、生石膏祛风清热通络;延胡索通络止痛;全蝎、僵蚕为虫类药,以搜风,化瘀,通络。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

灼络 、气滞血瘀型均针用泻法 ,气血亏虚型针用补法 。风寒袭 阈,故针灸配合穴位注 射两者相得益彰 ,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
络 、气滞血瘀 、气血 亏虚 型 :阿 是穴 (扳 机点 )、鱼腰 穴 (眼支 显著 ,且操作 简单 ,无副作用 。而风池穴 的穴位注射治疗机理
痛 )、四白穴 (上 颌支痛 )、承浆穴 (下颌支 痛 )隔姜 灸 ,每 日 1 尚不清楚 ,有待 日后进 一步研究。
2.3 疗程 10 d为 1个疗程 ,疗程 间休息 3—4 d。 3 疗效标准
治愈 :疼痛消失 ,随访 3个月无复发 ;有效 :疼痛较前 明显 减轻 ,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无效:疼痛较前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2003:18.
[4] 武玉 明.TDP照射配 合针刺 治疗三叉 神经痛 36例 [J].针灸临 床杂志 。2000,16(11):11. (收稿 日期 :2012—01—17) (本文编辑 王亚芹)
2013年 第 10卷 第 6
· 43 ·
针灸 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三叉 神经痛
刘笑 丽
do!:10· 69/ tssn·1672-9676·2013.06·021
三叉神经痛是针灸科 常见疾 病 ,是指 三叉神经 支配 区域 治 愈 l8例 ,有效 14例 ,无效 3例 。治愈率为 69.64% ,总有效
道 如下。 1 临床资料
侵袭或浸淫面部阳明、太阳筋脉 ,气血痹阻而致,或气郁 日久, 血行 不畅 ,瘀 血阻络 ,不 通则 痛 [1],久病则 气血 亏虚 ,筋脉失
本组 56例 全 部 为 门诊 患 者 ,均 确 诊 为 原发 性 三 叉 神 荣 ,时痛时止 ,缠绵难愈 。针 灸取风 池穴 以疏风通络 ,合谷 穴
加减玉女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2例总结

加减玉女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2例总结
文先惠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1(17)6
【摘要】采用加减玉女煎 (石膏知母麦冬生地石斛牛膝细辛白芷白蒺藜白芍炙甘草全蝎蜈蚣 )治疗胃火上攻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72例 ,与卡马列西平治疗的 6 3例作对比观察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 <0 .0 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 ,P <0 .0 1。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玉女煎;中医药疗法;治疗
【作者】文先惠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51.1
【相关文献】
1.玉女煎加减治疗消渴病中消证的临床分析 [J], 郭婷婷
2.玉女煎加减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J], 闫喜红
3.加减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J], 欧阳美萍;刘倩;胡苗青;邓承龙;周珂
4.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治疗脾胃阴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 [J], 冯敏
5.玉女煎加减治疗反复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J], 利佳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治三叉神经痛验案

溪( 肾经原 穴) 同补者 , 意使 心 肾互交 , 水火 既济 。又 《 内
经》 言: “ 头痛、 耳鸣 , 九窍不 通利 , 肠 胃之所 生也 ” , “ 邪气 盛则 实 , 精 气夺 则虚 ” 。患 者舌 苔 、 V l 气、 疼 痛部 位 , 全 为
能咀 嚼食物 , 医治 无效 。后 延及 整个 右侧 面部 , 眼外 角 、 耳前、 颊车 、 牙齿 、 口唇 、 人中、 承浆部 , 皆阵发剧 烈疼 痛 。 当地 医院 经仪器 检测 确 诊 为 三 叉 神经 痛 , 并建议手术。 患者惧 怕 手术亦 无 此 “ 巨资 ” , 急 返 乡求 针 。现 洗 脸 、 刷 牙、 呵欠 、 饮食( 虽用 健侧 ) 、 言 笑均 能引 发 , 且 次数增 多 、 疼痛 程度 增 重 。苦 楚 之 极 , 涕 泪 呻 吟 俱 出 。余 细 加 审 视, 反 复 推究 , 此 为 三 叉 神经 疼 痛 较 重 者 。斯 患 实 属 中 医学 “ 面 游风 ” 范畴 , 阳明诸经 之火 上炎 所致 。遂立 清热 通络 止痛 之 治 则 , 亟煞其势 , 以 愈 此 患 。初 诊 取 穴 : 内 庭、 解溪 、 梁丘 、 足 三里 、 合谷 、 三间、 温溜、 上 巨虚 、 后溪 、 阳谷 、 下巨虚、 支沟、 丝竹 空 、 侠溪 、 颊车、 人中、 承浆 、 耳 门、 听宫 ( 张 口取穴 ) 、 太冲、 内关 等穴 。丝竹 空 、 耳门、 听 宫、 颊车 ( 四穴取患 侧 ) 、 人中、 承浆 6穴 , 泻 法强 刺激 , 不
诊 所取 神 门( 心 经原穴 ) 、 三阴交 、 阴陵泉 ( 二穴属 脾 ) 、 太
摇 大其 穴 以利其路 、 出针 不 按 或 稍 按其 穴 , 使 其 盛 实 炎
上 之邪 若 开渠决 水 , 顷刻 涌 泄 。起 针 时 , 患 者顿 感 痛 减 十之八 九 。效不 更方 , 1 2月 2 6日二诊 、 2 8日三诊 ( 面部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1000例临床体会

D刺激诱发点如吃饭、刷牙、洗脸、说话影响可诱发疼痛。
E发作间隙期无任何症状;
a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
b同一患者发病特点相同;
c无其它任何引起面部疼痛的病史和原因;
d一般而言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特点三项诊断。
四、治疗疗法:
双联疗法:中医穴位埋线加中药
治疗效果理想方法如下:
E该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患侧可有轻度感觉缺失运动功能正常。
三、诊断要点
根据1988年世界头痛分类委员会发表的头痛分类法,诊断要点如下:
1、发作性疼痛只局限了面部,发作时间短则数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
2、疼痛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A疼痛痛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两支以上;
B突然发病,疼痛性质如刀割、针刺、烧灼样痛;
附: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供读者了解
二、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1000例,女530例,男47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其中40岁以上发病占80%,病程最长15年,最短一年。
2、临床表现:
A患者发病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多于体力劳动城市多于农村。
B常累计三叉神经的第二支和第三支,第一支较少。
C常有触发饭、说话等。
D疼痛特点为短暂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似刀割样、针刺样、撕裂样、烧灼样、电击样痛。持续时间短则数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持续性疼痛为少见。疼痛突然发生,并突然停止。发作间歇期无任何症状。发作时一般为单侧,以右侧多见,发作时病人难以忍受,常痛不欲生,故称三叉神经痛为“天下第一痛”。
位埋线加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1000例临床体会
——石家庄市新华区任树森中医门诊
王光鼎主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

脉 象 等综 合分 析 本 病 多 与 外 邪 侵 袭 有 关 , 临 床 中 在 导 师 常运 用 本 方 治 疗 面 痛 , 认 为 面 痛 之 外 感 风 热 并
4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 9 00 1 期
名 医 专 家经 验 ・
王光 鼎 主任 治 疗 原发 性 三 叉神 经 痛 经 验
马 磊
( 南省 中医医院针 灸科 ,云 南 昆明 6 0 2 ) 云 5 0 1
关键 词 : 发性 三 叉神 经痛 ; 刺 ; 医经 验 ; 原 针 名 升
2 内服 中药
予 清代 医家 杨栗 山所 创 升 降 散 , 物 组成 : 蚕 药 僵
1 , 2 蝉蜕 9 , g 姜黄 9g 大黄 1 , g , 2 蜂蜜少许 。加减: g
风痰 阻络 : 加制南 星 1 , 0g 全蝎 6g蜈 蚣 1 ; , 0g久病 人 , , 5g延 Og广血
继承工作 导师 之一 , 从事临床、 教学 、 科研 4 0余载 ,
经验 丰 富 , 学 严 谨 , 治 针 灸 科 常 见 病 及 疑 难 杂 治 擅 症 。现将 导师 治疗 针灸 科 疑难 病 原 发 性 三叉 神 经 痛
的经验 总 结如 下 。
1 针刺治 疗先远 端取 穴 , 局部取 穴 后
丰隆 、 脾俞 。
方 义 : 面部 穴位 疏 通 面 部 经 脉经 气 , 谷 、 头 合 外 关 、 三里 、 足 内庭 、 溪 、 解 昆仑 疏通 阳 明 、 阳 、 阳经 少 太
射频热凝微创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护理体会

11 般 资 料 .一
语言 . 热情 地对 患 者讲 解有 关 射频 热 凝微 创术 治 疗 三叉 神 经
痛 的相 关 知 识 、 术 的原 理 、 骤 、 全性 及 治 疗 效 果 , 举 手 步 安 例
术后 成 功 恢 复 的病 例 , 患 者充 分 了解 预后 , 进 他 们 的信 让 增 任感 . 而 减轻 他们 的焦虑 、 从 恐惧 心 理 , 其 积极 主 动地 配合 使 治疗 . 同时 也能 鼓 励患 者树 立 战胜 疾病 的 信心 。
导管 针 向卵 圆孔 方 向穿刺闭 穿 刺成 功后 , 。 根据 电刺 激 诱发 的 感觉 和运 动反 应 调整 射频 电极 尖 端在 三叉 神 经节 中的位 置 ,
当 电 刺 激 反 应 区 域 与 三 叉 神 经 分 布 一 致 时 . 行 射 频 热 凝 治 可
疗。 2 结 果
术 后 密 切 观 察 患 者 生 命 体 征 、 识 、 孔 的 变 化 , 时 密 意 瞳 同 切 观 察 患 者 心 理 变 化 ,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护 理 。 冰 敷 穿 刺 点
【 关键 词】 发性 三 叉神 经痛 ; 频 热凝 微创 术 ; 原 射 心理 护理 『 图分类 号1 4 37 中 7. R 4 【 献标 识 码】C 文
【 编号] 1 7 — 7 1 2 1 )0 b - 0 - 2 文章 6 4 4 2 (0 0 1 ( ) 13 0
原 发 性 三叉 神 经 痛 是一 种 在 三 叉 神 经分 布 区 内 出现 的 反复 发作 的 阵发性 剧痛 , 为疼 痛科 中的常 见 病 、 发 病之 一 , 多 由于 其病程 反 复 , 迁延 不 愈 , 患者 造成 很 大 的心 理 负担 , 给 加 重病情 。 频 热凝 微创 手 术治 疗三 叉神 经 痛是 目前 国 际上 较 射 为先进 的方 法l 1 J 。本科 采 用射 频热 凝微 创 术辅 以心理 护 理 治 疗 三 叉神经 痛 , 得满 意效 果 , 取 现将 治疗 体会 报 道如 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7例蔡国锋1,张殿全2,李 旗3,孙 波4,庄 哲4,赵 慧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10;3.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 N )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旨在为血瘀型T N 寻求一种疗效确切、持久而副反应少的临床治疗模式。
方法:将96例符合T N 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按就诊顺序录入。
治疗组给予针灸、自拟汤药结合治疗共完成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卡马西平治疗共完成44例,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了Huskiss on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和制定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分级量化表”,在疗后90天评定,得出疗效评价并判断安全性。
结果:两组在VAS 疼痛改善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当(P >0.05);两组症状量化积分总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当(P >0.05);治疗组在消除兼证的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针刺加自拟汤药治疗血瘀型T N 疗效确切、安全,且在消除不寐、情绪抑郁或烦躁不安等兼证方面优于卡马西平。
关键词:针药结合;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症状等级量化标准中图分类号:R 24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5-0006-04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项目,课题编号Z Y 6Z3。
作者简介蔡国锋(),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中药结合对脑血管重症的康复机理研究。
Acupuncture C o m b i n ed and C h i n ese M ed i c i n e to Trea t 47Ca ses ofPr i m a ry Tr ige m i n a l Neura lgi aCA I Gu o -feng 1,Z HANG Dian -quan 2,L I Qi 3,S UN Bo 4,Z HUA NG Zhe 4,Z HAO Hui1(1.Seco nd Hospita l Affilia t ed Heilo ngj ia 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H a rbi n 150001,China;2.Shenz hen Guanlan People ’s Hospital,Shenzhen 518110,China;3.D epa rt m ent of M edicine of N orth China Coa lM edical College,Ta ngshan 0630000,China;4.Gradua t e School o f Heilongjiang U niv ersit y of Chinese Medi cine,H arbin 150040,China )Ab stra ct:O b ject ive:By co mpa ring the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 se medicine bl ood stasis syn 2dr om e of pri m ary trigem ina l neuralgia (T N)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 fectiveness,designed t o blood T N loo 2king f or a ef fective,safe,dur able and le ss side eff ects clinica l treat m ent model .M ethods:96cases me t the in 2c lusi on criteria T N patients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reat m ent and contr ol gr oups,according to doctor order entr y .The tr eat m ent gr oup received acupunctur e,traditi onal Chine se m edicine co m bined with trea t m ent of 47caseswere comp leted;the contr ol gr oup received a t otal of carba m azepine trea t m ent of 44patients comp leted a c ourse of a month,using the Huskiss on “visua l anal ogue sca les (V A S )"”and se t “the trige m inal nerve Pain symptom s we r e quantified f or m ”in 90days after therapy evaluation,assess m ent and com e to judge the safety effec t .R esult s:VAS pain i mpr ove m ent in both gr oup s ha s no significant diff e r ence in ef ficacy rather (P >0.05);t wo points quantify the total effect of sy mpto m s compared w ith no significant dif ference in ef ficacy rather (P >0.05);the e li m inati on of Clinical evidence of trea t m ent gr 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 ol gr oup (P <0.05).C onclusi on:Acupuncture trea t m ent of blood stasis fr om T N to be decocti on is ef fective,safe,and in the eli m ina tion of ins om nia,depressi on or irritability and evidence such a s superi or to carba m aze p ine .Key wor ds:Com bining acupunc tur e and Chinese medicine;B lood of p ri m ary trige m inal neuralgia;C linical ob 2se r vati on;Sympto m level quantitative criteria::H 0-8:198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 N)是指单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常常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是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存在多种假说。
虽然部分西药在控制其疼痛程度上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不尽人意且有较重的不良反应与抗药性。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T N患者属血瘀型,运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血瘀型T N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病房、门诊。
共有96例符合纳入标准,病人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后再按随机表进行临床试验。
共脱落5人,最终治疗组即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组共完成47例;对照组即单纯卡马西平治疗组共完成44例。
其中男性44例,女性47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52.5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
具体见表1~表6。
1.1.1 性别分布 见表1。
用χ2检验,两组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性别组成 (例)组别例数男女治疗组472324对照组4421231.1.2 年龄分布 见表2。
年龄与平均年龄用χ2和t 检验,两组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年龄分布 (岁)组别~3940~4950~5960~65平均年龄治疗组41521752.60±7.67对照组31320852.39±7.611.1.3 病程分布 见表3。
经t检验,两组病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病程分布 (月)组别例数<1213~3637~5960~平均病程治疗组4731620839.51±21.54对照组4431518839.91±21.79 患支分布 见表。
用χ检验两组在病支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5)。
表4 两组患支分布 (例)组别例数ⅠⅡⅢⅠ+ⅡⅡ+ⅢⅠ+Ⅱ+Ⅲ左右治疗组47291651322027对照组443717312221231.1.5 病情疼痛程度分级 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标尺法(VAS)表示。
受试者在一只10c m长,一端标不痛,另一端标最痛的尺子上,指出其疼痛程度。
见表5。
两组病情疼痛程度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病情疼痛程度组别例数平均病情疼痛程度(cm)治疗组477.55±0.55对照组447.47±0.561.1.6 病情分级分布 病情分级,依据制定的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等级量化标准。
见表6。
用χ2检验,两组在病情分级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两组病情分级分布 (例)组别例数轻度中度重度治疗组4714267对照组4415245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制定:面部或额部的阵发性疼痛,持续几秒钟至2 m in;疼痛至少有下列特点中的4项:①沿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散布;②特征为突发、剧烈、尖锐、浅表、刀刺样或烧灼样;③疼痛剧烈;④从扳机点促发或因某些日常活动诱发,吃饭、谈话、洗脸或刷牙;⑤发作以后,病人完全无症状。
无神经系统体征;每个患者有刻板的发作;病史躯体检查及必要时所做特殊检查可排除导致面痛的其它原因。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瘀血阻络证结合自拟三叉神经痛症状量化表暂定标准如下:患侧呈频发之阵发性电击样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可伴面色晦暗,不寐,善忘,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紫黯或瘀斑、瘀点,脉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