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写作 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 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 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这首诗 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 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 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表 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 力量。
今 安 在 ?
多 岐 路 ,
行 路 难 !
行 路 难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有何效果? 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 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 的视野。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 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 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 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 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傍晚。
相伴。 辨识。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辨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见了美 丽的南山. • 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山气,飞 鸟相伴飞回家. • 其中有高远的意境,想要辨识却不知 怎样表达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个人档案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 名诗人。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 “嗜酒”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 世外桃源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 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人情美
你读懂了吗?
农家虽无好酒,但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 这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风光美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 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 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 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 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 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特色 一、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 ——欢乐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冰塞川”、“雪满山”
内心苦闷抑郁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 ——昂扬、明朗 “行路难……” ——阴沉、低落,再度陷入苦闷
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 ——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 “济沧海” 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著作 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 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剑南诗稿》 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沈园》
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 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 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 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 • 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 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 回营了,。猛然间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 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 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 挺身仗剑,向虎刺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 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 喉。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 •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村》教学案射阳新坍中学九语备课组九年级_____班 _______ 学号______成绩_______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渊明(约352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省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三、写作背景公元416年,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
首发攻克了,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
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
朝廷为了讨好裕,下诏书封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裕故作推辞。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
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也许靠着饮酒,我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

一、古诗词1.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59.:饮酒(白居易)、行路难(李白)、游山西村(陆游)2. 十八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3.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P.191. 观沧海曹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二、文言文1.十三课:曹刿论战《左传》P.158.2十四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P.163.3.十五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167.4.十六课:愚公移山《列子》P.172.5.十七课:出师表诸葛亮P.177.1.诵读欣赏古诗三首饮酒P.59.【饮酒】(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诗作的主题
• 这首诗截取了诗人生活的一 个片段,通过对田园生活中 自然景色的诗意呈现,表现 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 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人生 追求。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今甘肃静宁西南), ),隋末其先 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叶( 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 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 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世人称他为“诗仙” 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与杜甫合称“李杜” 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 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意义,想说出来却又忘了要说的话 这里边有人生的意义,想说出来却又忘了要说的话 人生的意义
饮酒(其五) 东篱饮酒,感悟人生。 其五) 东篱饮酒,感悟人生。 ----东篱饮酒 ---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 叙事对比 叙事 对比 引出疑问 自豪 而无车马喧。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问君何能尔? 自问 心境高远 自足 议论 心远地自偏。 心远地自偏。 自答 南山即庐山。庐山拥有山川 南山即庐山。 实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自然 物我合一 自得 之灵异, 虚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精神 南山。 居之地, 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之 山气日夕佳, 山气日夕佳, 飞鸟晨 返朴归真 自然 景 飞鸟相与还 飞鸟相与还。 出夕还 此中有真意 感 真意, 此中有真意, 精神的 得意忘言自由 欲辨已忘言。 欲辨已忘言。 自由完满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你能看出此诗与《行路难》有何异同吗? 1、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2、都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 风格:夸张、用典,内容跳跃。
《行路难》虽抒发诗人的苦闷彷徨, 但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 仍怀有希望。《宣》更侧重抒发怀 才不遇、放纵不羁的感情。
游山西村
陆 游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 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 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 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镜湖之三 山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 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温县赵堡镇一中 陈永平
饮
酒
[晋] 陶渊明
你能够展示你找到的有关陶 渊明的生平及其《饮酒》方 面的资料吗?
陶渊明
(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死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 市)人。他出身于没落士 族,少有大志,抱有大济 苍生的理想。进入仕途后, 做过一些小官。41岁任彭 泽令仅八十余天,因看透 腐败的官场,解绶辞官, 毅然归隐。他是东晋时期 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 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 情景,有《陶渊明集》。
一斗值 十千钱 珍贵的 菜肴
两个典故
叉路
渡过
理 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 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 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 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 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 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 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学案

《古诗三首》学案主备人:刘家军【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自学天空】1、查阅各首诗诗人的相关资料。
①陶渊明:②李白:③陆游:2、结合课文后面的解析和注释,自己理解各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①《饮酒》②《行路难》③《游山西村》【自我检测】一、阅读陶渊明《饮酒》诗,完成下面题目。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答: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二、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行路难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6.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7.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游山西村》做10——13题莫笑农家腊酒浑,半年留客足鸡豚。
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

著作《剑南诗稿》
《沈园》
作者轶事
• 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 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 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 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 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 了,。猛然间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 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 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 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 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 令人咋舌!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 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 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 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 ,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 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柳暗花明”已经成为 一个成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陶渊明(365-427),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 “嗜酒”;“著文章”。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宋·周敦颐) 理想追求: 世外桃源
代表诗作: 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
饮
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与陆游当时写下《归园田居》 与《游山西村》这两首诗时都以弃官。 但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 看出,陆游仍然希望为国效力;而陶渊 明则钟意于田园生活,钟意于与世无争、 自给自足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诵拓展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
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 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 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 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
小诗,是他的 “ 酒后真言 ”。他对 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 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 其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这样的闲 适心情。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 陶渊明正好相反,高呼行路难,因为他 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 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首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请 客人宰鸡又杀猪。 颔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座山山过道道水,好象没了路, 穿过柳阴走过花丛又是一个村。
颈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声鼓声此起彼伏春社近,穿衣戴 貌简单朴素古风犹存。
行路难啊!人世间处处行 路难。眼前贫道如此多! 要走的正路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 里浪,坚决挂上高帆 渡过大海
品读理解
欢乐的宴饮 诗人的“哀”到 金樽清酒斗十千, 底是什么? 玉盘珍羞直万钱。 又是什么原因让 反差 他这样?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茫然
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情之哀
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受阻 不是,这里用“冰 将登太行雪满山。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塞川”“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作比喻,说明自己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忽复乘舟梦日边。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的仕途受到阻塞,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 法实现。 商汤重用。
是不是行路受 阻让诗人感到 苦闷茫然?
尾联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以后假如允许趁月闲游,拄着 拐杖,随时都会敲你家门。
首 联
(写农民朋友的好客习俗)
“莫笑”——表现出农民 的厚道
注意呀,这里是名句、 佳句又富有哲理呦
颔 联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 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 喜悦心情。) 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 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 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 的天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 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 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 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 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 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 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 意趣。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面对盛宴,我却停杯撂筷吃不下, 拔出佩剑四面张望,内心茫然不知 该向何方。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块塞满了河道,
要登太行大雪封了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效仿吕尚闲暇到碧溪上垂钓, 也像伊尹梦见乘舟路过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qí 多歧路,今安在?
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 有“长风破浪”之志。 全诗篇幅不长,却波澜起伏。经过 巧妙的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望和 希望,抑郁和奋发,再辅以长短句, 适当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 了诗人的复杂心态。
本诗中心
作者以“行路难”来描写
人生路上的坎坷,流露了 诗人曲折变化、激荡起伏 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理 想的不懈追求与积极向上 的精神境界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 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 《行路难》,共有三首 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 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 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 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 怀有希望。
初读,整体感知
zū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樽美酒每杯,价钱很贵,一杯要值钱十 千,玉盘中盛的珍贵菜肴一盘也值万钱
• 译文: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 稀疏疏的。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 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 来。 路很窄草长得很高,夕阳的露水把 衣服打湿了, 但这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只要不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 我就可以了。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 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 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 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 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 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 心境。
诗人的感情
欢乐 宴 苦闷 停
奋发 感 希望 想
失望 实
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李白少有大志,以
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 就伟业。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 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 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 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 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 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一群飞鸟结伴而归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意义,想说出来却又忘了要说的话
饮酒(其五) ----东篱饮酒,感悟人生。
结庐在人境, 叙事对比 引出疑问 自豪 而无车马喧。 自足 自问 问君何能尔? 议论 心境高远 心远地自偏。 自答 南山即庐山。庐山拥有山川 实 采菊东篱下, 自然 物我合一 自得 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 虚 悠然见南山。 精神 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之 山气日夕佳, 景 飞鸟晨 返璞归真 自然 飞鸟相与还。 出夕还 此中有真意, 感 精神的 得意忘言自由 欲辨已忘言。 自由完满
颈联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 人情
尾联
不邀自来,深厚的友情。
本诗要点
1 作者——陆游(朝代、字、号) 2 体裁——七言律诗 3 内容——写农民的好客和古朴的风俗
(意趣浓郁的风情画)
4 诗中的名句——(写景,富有哲理)
5 (1)写农民朋友好客习俗的句子是?
(2)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
(3)表现深厚友情的句子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合 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分析“车马 喧”的含义。) “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 闹,也意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这句是说,虽然身处人境,但由于 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能 免于世俗的困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赏析其意境。)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 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 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东篱”也具 有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 自好的品格。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 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之情怀,悠然之情兴, 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陶 渊 明
陶渊明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 桑人。其青年时曾任过小 官,后罢官,归隐山林, 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 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 人。我们学过他的《归园 田居》(其三), 《桃花源记》等。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饮酒(其五)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盖间草屋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您怎样才能做到如此呢?心远离尘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旁的菊园里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抬起头来又看到了南面的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陆游: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 多,现存9300多首,是我 国古代高产诗人之一。 他的诗中,抗金北伐 是其中心主题,(最有代 表性的有《关山月》、《 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示儿》等)除 此之外,还写了大量描绘 山川名胜、自然风物和人 民生活的诗。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
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 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 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 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 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 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游山西村
陆游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 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 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 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 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 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 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 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 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 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诗作的主题
• 这首诗截取了诗人生活的一 个片段,通过对田园生活中 自然景色的诗意呈现,表现 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 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人生 追求。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 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然,与杜甫合称“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