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方剂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31首)1、身痛逐瘀汤秦艽9g 羌活12g 香附9g 川芎15 桃仁12g红花9g 当归9g 没药9g 牛膝12g 地龙6g甘草6g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臂、腰、腿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2、参苓白术散人参10g 茯苓15g 白术10g 山药12g 陈皮10g薏苡仁10 莲子8g 砂仁3g 桔梗6 甘草8g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3、左归丸熟地20g 山药山15g 茱萸12g 枸杞12g 牛膝15g茯苓12g 鹿角胶12g 龟甲胶12g 兔丝子12g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损伤日久或骨疾病后,肝肾精血亏损,骨折修复期,肾阴虚引起的骨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4、右归丸熟地20g 附子9g 肉桂6g 山药15 山茱萸12g枸杞12g 杜仲12 兔丝子12g 鹿角胶12g 补骨脂20g牛膝6g功用:温补肾阳主治:骨及软骨损伤后期,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神疲气怯,筋骨连接延迟或下肢浮肿者。
5、独活寄生汤独活9g 桑寄生18g 秦艽9g 防风9g 细辛3g当归12g 芍药9g 川芎6g 地黄15g 杜仲9g牛膝9g 党参12g 茯苓12g 甘草6g 肉桂6g功用: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腰脊损伤后期,肝肾两亏,风湿痛及腿足屈伸不利者。
6、四妙散苍术20g 黄柏10g 苡仁30g 牛膝15g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骨性关节炎或者湿热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7、十全大补汤炙黄芪20g 肉桂9g 人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川芎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15g 炙甘草6g功用:气血双补主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所致的骨性关节炎。
8、桃红四物汤桃仁6g 红花6g 川芎12g 当归15g 生地12g赤当12g功用:活血祛瘀主治:伤后瘀血作痛者。
骨科的外用方剂

煎水外洗(可去麝香)
万应宝珍膏
(成药)
荆芥 山柰 麻黄 南刘寄奴 羌活 藁本 柴胡 地黄 生川乌 防风 苍术 川芎 独活 续断 威灵仙 何首乌 生草乌 赤芍 附子等
舒筋活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痛等。
黑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阳疽肿痛慎用。损伤风湿膏(《中医 Nhomakorabea科学讲义》)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感染阳证,跌打肿痛。
研细末。用酒、油、菊花、金银花膏、丝瓜叶或生姜等捣汁调敷,或按凡士林8份、金黄膏2份的比例调制成膏外敷。
丁桂散(《中医伤科学讲义》)
丁香 肉桂各等份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治阴证肿疡疼痛。
共研细末,加在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
桂麝散(《药蔹启秘》)
麻黄15g 细辛15g 肉桂30g 牙皂10g 半夏25g 丁香30g 生南星25g 麝香1.8g 冰片1.2g
消肿止痛,祛风湿,利关节。治损伤初、中期局部肿痛,亦治风寒湿痹痛,
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外敷。
四黄散(膏)
(《证治准绳》)
黄连1份 黄柏3份 大黄3份 黄芩3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
茴香酒
(《中医伤科学讲义》)
茴香15g 丁香10g 樟脑15g 红花10g 白干酒300g
消退肿止痛。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
研末混合,用适量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患处。
三色敷药
(《中医伤科学讲义》)
黄荆子(去衣炒黑)8份 紫荆皮(炒黑)8份 全当归2份 木瓜2份 丹参2份 羌活2份 赤芍2份 白芷2份 片姜黄2份 独活2份 甘草半份 秦艽1份 天花粉2份 怀牛膝2 份 川芎1份 连翘1份 威灵仙2份 木防己2份 防风2份 马钱子2份
骨科方剂50首

骨科方剂50首.(一)内服方.大成汤(理作续断方)组成:大黄20g,芒硝10g(冲服),当归lOg,木通lOg,枳壳20g,厚朴10g,苏木10g,川红花10g,陈皮10g,甘草10g,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组成:丁香6g,木香6g,瓜儿血竭log,儿茶10g,熟大黄20g,红花lOg,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15g,丹皮10g,甘草6g,水煎服。
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15g,天花粉10g,当归尾log,红花6g,穿山甲10g,酒浸大黄30g,酒浸桃仁12g,水煎,分2次服。
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即停服;如6个小时之后,仍无泻下者,则服下第二次,以利为度。
润肠丸(正体类要)组成:大黄(煨)15g,归尾15g,羌活15g,桃仁(去皮尖)30g,麻子仁30g,皂角15g,秦艽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五十丸,空心开水送服。
桃仁四物汤(中国医学大辞典)组成:桃仁25粒,川芎3g,当归3g,赤芍3g,生地黄2g,红花2g,牡丹皮3g,制香附3g,玄胡索3g,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活法机要)组成:木香、茴香(炒)、青皮、穿山甲(炙)、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服36g,温酒调下。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g,川芎6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枳壳5g,丹皮9g,香附9g,延胡索12g,乌药9g,五灵脂9g,甘草5g,水煎服。
精品.清心药(证治准绳)组成:当归、丹皮、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芩、黄连、连翘、栀子、桃仁、甘草,水煎服。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大黄、山栀、棕榈皮、牡丹皮,以上各药等量。
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保存待用。
每服1015g,用鲜藕汁或鲜萝卜汁调服。
五昧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水煎服,每日l3剂。
中医骨伤科医院常用方剂

医院常用方剂手册一、协定方骨一方【来源】本院【组成】白芍 15g 防风 10g 羌活10g 钩藤 15g 白芷 10g 伏神15g 远志 10g 当归10g 川芎 10g 生地 10g 木通 10g 甘草 6g【方歌】骨1羌防芷钩藤,芎归芍地与茯神;远志木通甘草用,头伤震荡应如神。
【用法】内服。
【功用】化瘀通窍,祛风安神。
【主治】外伤所致之头痛、眩晕症。
【方解】方内羌活、防风、白芷祛风;远志、茯神通窍安神;配以钩藤解痉;赤芍、生地、当归活血去瘀;助木通利尿而解除颅内压增高达到治疗头部外伤引起的眩晕。
【现代应用】脑震荡。
骨二方【来源】本院【组成】红花3g 防风10g 连翘10g 枳壳10g 桃仁10 赤芍10 桔梗10g 栀子10g 香附10g 五灵脂12g 田七9g【方歌】骨2红花五灵脂,防翘枳桃并山栀;赤芍津梗香附用,清热凉血跌打施。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定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初起之瘀血肿痛。
【方解】方内由红花、桃仁、栀子、赤芍、五灵脂破血消瘀(其中灵脂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血,并有止痛,缓解平滑肌痉弯的作用)配连翘清肌表之热;防风解表祛风;助香附理气止痛,津梗开胸宣肺。
本方治疗跌打初起,骨折初期均可选用。
【现代应用】骨折、关节挫伤及外伤性坐骨神经痛等。
骨三方【来源】本院【组成】台乌10g 郁金12g 蒌仁10g 桃仁10g 素馨针10g 枳壳10g 生地15 栀子10g 青皮10g 前胡10g 田七6g【方歌】骨3蒌桃乌青皮,郁栀枳壳与生地;前胡素馨延胡索,和营止痛调血气。
【用法】内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内用郁金、青皮、枳壳理气解郁;素馨舒肝行气;助山栀子、生地、桃仁活血祛瘀;配前胡、蒌仁宣肺祛痰。
本方对胸部挫伤,气滞胸翳,壳达和营止痛,行气活血之效。
【现代应用】肋软骨炎,胸部软组织挫伤等。
骨四方【来源】本院【组成】银花15g 当归10g 天花粉10g 五灵脂12g 浙贝15g 防风10g 陈皮10g 蒲黄10g 白芷10g 角刺10g 甘草6g【方歌】骨4银防归白芷,粉甲角刺五灵脂;陈皮甘草蒲黄具,仙方活命加减治。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资料类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中药方剂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适用病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法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为医疗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准确、规范的资料参考。
111 中药方剂的定义中药方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和配伍方法,将中药饮片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处方。
112 范围与适用本协议涵盖的中药方剂主要应用于骨伤科领域,适用于骨伤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2 方剂目录的编制原则121 权威性方剂目录的编制依据经典中医药著作、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权威学术研究成果。
122 科学性确保方剂的组成、功效、适用病症等信息准确无误,符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
123 实用性所选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疗效。
13 具体方剂介绍131 接骨紫金丹主要成分: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等。
功效:活血祛瘀,续筋接骨。
适用病症: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血肿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X 克,一日 X 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132 续骨活血汤主要成分:当归、赤芍、白芍、生地黄、红花、地鳖虫等。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适用病症: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初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
133 壮筋养血汤主要成分: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等。
功效:养血舒筋,强筋壮骨。
适用病症:损伤后期,气血虚弱,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口服,一剂分两次服用。
骨伤经方案例

骨伤经方案例骨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传统中医学中,骨伤被视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通过经方药物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在本文中,将为您介绍几个骨伤经方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
案例一:骨折患者小明,男性,23岁,右手拇指掌骨折。
中医诊断为手阳明经受阻。
经方组成如下:1. 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12克,骨碎补12克,巴戟天12克,枸杞子12克,防风12克,白茅根12克,黄芩12克,炙甘草6克。
2. 鸡血藤、骨碎补可研末敷伤口。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周。
经过治疗后,小明的手骨折逐渐愈合,疼痛感减轻,功能恢复了正常。
案例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小华,女性,40岁,腰椎间盘突出,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经方组成如下:1. 当归3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15克,黄芩12克,白茅根12克,炙甘草6克,巴戟天15克,骨碎补15克,五灵脂15克。
2. 配合外敷沙棘油。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周。
经过治疗后,小华的腰酸背痛症状明显缓解,下肢力量逐渐恢复。
案例三:骨刺患者小李,男性,50岁,膝关节出现骨刺,导致行走困难。
中医诊断为气血瘀滞。
经方组成如下:1. 炙甘草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地骨皮15克,赤芍12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蒲黄15克,薏苡仁15克。
2. 同时进行外涂乳香油。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六周。
经过治疗后,小李的行走困难得到改善,骨刺也明显减少。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骨伤经方案例仅作为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案亦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经方组成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的综合判断而定。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
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效】清热解毒。
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
血虚阳浮发热证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歌诀】鸡鸣散就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120首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组成〗大黄20芒硝10(冲服)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川红花10陈皮10甘草10〖功用〗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7.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9. 鸡鸣散《伤科补药》〖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紫苏茎叶9克〖功用〗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10. 金铃子散《圣惠方》〖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各9g〖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12.活血止汤痛(《伤科大成》〖组成〗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 红花5 没药6 蛭虫3 三七3 赤勺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 〖功用〗活血止痛。
治跌打损伤肿痛。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组成〗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功用〗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用于胸腹挫伤,气滞胀满作痛。
15.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组成〗青皮陈皮各120克甘草90克(生熟各半) 穿山甲(炮) 栝楼根各6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功用〗诸气涩闭,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
16.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组成〗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 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17.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芍药、香附4.5克,甘草(炙)1.5克,〖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19.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功用〗养血活血。
21. 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骨伤方剂学:骨伤方剂学是研究骨伤方剂的组方原理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
学科,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科学价值。
2. 佐药:分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3.膏药:又称薄贴或硬膏。
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
是中医外用药物中一种特有剂型。
4.药膏:又称敷药或软膏。
系用适当的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制成一种容易涂于皮肤、粘膜的半固体外用剂。
二、问答、简答:
1.独活寄生汤的配伍
(1)独活寄生汤:是以祛风寒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义。
久痹用本方,新痹者用蠲痹汤。
《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祛风寒湿邪为主,兼以补益扶正)
(2)君独活—辛散温燥,善去在内之风寒湿邪,且止腰膝痹痛
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止腰脚疼痛。
臣细辛、肉桂—散寒湿,温通经脉而止痛
防风—疏风胜湿,透邪外达
秦艽—祛风通经止痛
杜仲、牛膝—助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佐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补血调血
人参、茯苓—益气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药
2.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结合伤病的特点而制定的,它体现了骨伤科疾病治疗的整体性和特殊性。
归纳为“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
3.麻黄在阳和汤、麻黄汤、麻桂温经汤中的应用比较
阳和汤:麻黄为佐药。
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
麻黄汤:麻黄为君药。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桂温经汤:麻黄配伍桂枝共为君药,有祛风散寒、燥湿,温经通络之功。
4.a、接骨丹与八厘散的功效比较
同:均有化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
异:接骨丹长于接骨续筋,适用于损伤中期瘀滞较轻的患者
八厘散长于行气化瘀,适用于损伤骨折瘀滞较重的患者b.定痛活血汤与和营止痛汤的功效比较
同: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异:定痛活血汤适用于瘀血疼痛剧烈者
和营止痛汤适用于一切气滞血瘀疼痛的患者。
5.四种痹症的代表方及其组成
行痹—蠲痹汤: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甘草
痛痹—麻桂温经汤:麻黄、桂枝、白芷、细辛、红花、桃仁、赤芍、甘草湿痹—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乌头、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热痹—加减木防己汤:防己、薏仁、滑石、通草、石膏、桂枝、杏仁
6.a、比较鉴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
同:均为调补肝肾之剂
异: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左归丸:滋阴补肾
b、治疗胁痛的方辨证使用
三、方的组成:
1.大成汤:大黄、川芒硝、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木通、枳壳、厚朴2.桃核承气汤:桃核、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3.复原活血汤: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4.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5.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6.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7.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8.大黄当归散:当归、菊花、大黄、黄芩、红花、栀子、苏木、木贼
9.四生丸: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
10.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
子、炙甘草
11.和营止痛汤:赤芍、当归尾、川芎、苏木、陈皮、桃仁、续断、乌药、乳香、
没药、木通、甘草
12.八厘散:煅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红花、苏木、自然铜、番木鳖、丁
香、麝香
13.接骨丹:鸷鸟骨、麝香、乳香、没药、自然铜、铜末、土鳖虫
14.接骨紫金丹:土鳖虫、骨碎补、自然铜、巴豆霜、乳香、没药、血竭、当归
尾、硼砂、地龙
15.自然铜散:自然铜、乳香、没药、苏木、降香、松节、川乌、地龙、生龙骨、
血竭、蝼蛄
16.地龙散:地龙、官桂、苏木、麻黄、黄柏、当归尾、甘草、桃仁
17.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18合营养胃汤: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防风、桂枝、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19.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
防风、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20.加减木防己汤: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杏仁、滑石
21.如意金黄散: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紫厚朴、陈皮、甘草、苍
术、天南星
22.海桐皮汤: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
仙、白芷、甘草、防风
四、杂七杂八:
1.骨伤按早、中、后三期辩证论治,骨病三期按消、托、补三法进行论治。
2.理血祛瘀剂的功效:活血祛瘀,泄实止痛。
具体来说,具有攻下逐瘀、行气
消瘀、活血止痛等功效。
适用于跌打损伤或外感内伤而致蓄血、瘀血等病症。
3.桃核承气汤:组成:桃核、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停聚。
(为跌打损伤,瘀血内停,或下焦蓄血证的代表方,也是伤在盆骨、腹部的常用之剂)
4.复原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停于胁下
4.复元通气散: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
5.柴胡疏肝散: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主治:跌打损伤,斗殴恼怒,气滞作痛
6.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牛膝、桔
梗、柴胡、枳壳、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
7.十三味总方:主治:体格健壮而跌打损伤者
8.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9.黄连解毒汤:主治:创伤感染,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10.仙方活命饮: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
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
11.四妙勇安汤: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主治:脱疽(治疗阳疽的代表方)
12.大黄当归散:组成:当归、菊花、大黄、黄芩、红花、栀子、苏木、木贼
主治:头部损伤目疾
13.小蓟饮子: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
山栀子、炙甘草
主治:泌尿系挫伤,下焦瘀热(血淋:小蓟饮子;尿血:八正散)
14.定痛活血汤:功效:活血定痛
15.八厘散:组成:煅自然铜、乳香、没药、血竭、红花、苏木、自然铜、番木
鳖、丁香、麝香
功效:活血止痛,散瘀续骨
16.接骨丹:组成:鸷鸟骨、麝香、乳香、没药、自然铜、铜末、土鳖虫
功效:去瘀生新,接骨续筋
17.舒筋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筋络痹阻(为脱位伤筋调理之剂)
18.补阳还五汤: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主治:中风后遗症
19.先天大造丸:主治:痈疽溃后,血虚不敛(“一切气血虚羸,劳伤内损)
20.补肾壮筋汤:主治:损伤后期,肝肾亏损(“肾经虚损,常失下颏”)
21.补肾活血汤:主治:损伤后期,肝肾虚弱(适用于各种损伤后期,筋骨X痛
无力,尤以腰部伤患者更为合适)
22.壮筋养血汤:主治:肝肾不足,跌仆闪挫,筋络损伤(平补肝肾。
“治伤筋络,
调养之剂”)
23.壮筋续骨丹:强壮筋骨之重剂
24.健步虎潜丸:填补精血之强剂
25.祛伤散:主治:陈伤瘀血痹
26.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
防风、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主治:腰脊损伤后期或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27.骨痹汤: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28. 大红丸:主治:扑损伤折,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瘀血留滞,
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功效:常服补损,坚筋固骨,滋血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