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喷油定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影响
丁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丁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李鑫;董超;韩伟强;刘兴文;李博仑【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丁醇同分异构体在双燃料发动机上燃烧和排放的差异,基于1台重型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在转速1500 r/min、缸内循环总能量1280 J/cycle 工况下,针对正丁醇-柴油和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柴油喷射定时的提前,正丁醇-柴油和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的最大缸内压力相位、放热率峰值相位和θCA10提前,最大缸内压力、缸内最高平均温度和燃烧持续期增加,放热率峰值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先增大后减小,HC,CO和颗粒物排放降低,而NO x排放先增加后减少.在相同的柴油喷射定时和丁醇替代比条件下,相比于正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的θCA10,θCA50和θCA90均提前,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变短,最大缸内压力、放热率峰值和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HC和NO x排放较高,而CO和颗粒物排放较低.【期刊名称】《车用发动机》【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8页(P77-84)【关键词】正丁醇;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排放【作者】李鑫;董超;韩伟强;刘兴文;李博仑【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39;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湖北襄阳 441004;西华大学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39;西华大学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1.2近年来,采用缸内直喷高活性燃料+气道喷射低活性燃料的双燃料(或RCCI)燃烧模式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该模式能够通过调节缸内工质的活性分布和梯度有效地控制燃烧相位、放热规律并降低压力升高率,可在全工况范围内实现稳定燃烧[1-2]。
外文翻译-----喷油定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影响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外文译文题目:喷油定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影响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译文:Effect of advanced injection timing on emission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running on natural gasO.M.I.NwaforRenewable Energy,2007,32:2361-2368喷油定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影响O.M.I.Nwafor替代能源,2007,32:2361-2368摘要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受人关注,现已证明它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
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绿色的替代燃料,天然气因其辛烷值高、环保性好被认为最有潜力作为柴油机上的替代燃料。
然而进一步研究表明,天然气燃烧速率低,着火延迟长,从而产生高的升功率使柴油机易产生爆燃。
这项实验研究了基于柴油机的双燃料发动机喷油定时对排放性的影响:柴油机标准喷油定时为30° BTDC。
当喷油定时调整为35.5° BTDC时,发动机运转不稳,而当喷油定时变为33.5° BTDC时发动机运行顺畅,特别是在低负荷工况下。
故把33.5° BTDC定为优化喷油定时。
试验表明,虽然燃料消耗略有增加,但着火延迟缩短,CO、CO2排放量降低。
关键词: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排放;着火延迟1引言1997年东京各国首脑会谈关注的焦点是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它能导致洪灾、山体滑坡等,2005年在美国发生的Katrina、Rita和Wilma飓所致。
风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都是由于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温室气体CO2许多科学家在寻找替代传统矿物燃料的绿色燃料(Nwafor[1]、Lowe and Branhan[2] 、Horie and Mishizawa[3] ),他们不约而同对天然气作为未来柴油机上的替代燃料极为看好。
外文翻译--压缩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物RBF神经网络的研究

附录B译文压缩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物RBF神经网络的研究Liuzhentao Feishaomei摘要:为了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的急剧下降,各国都已作出巨大努力。
中国的燃料储备和发动机技术的现状表明,压缩天然气(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
为了研究和提高天然气/柴油发动机,均衡器发射模型是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排放性能(RBF)神经网络。
这是一个黑盒子输入输出数据模型,不需要先验条件。
RBF的中心和连接可自动选择,根据测试数据的分布和投入产出给定的空间以及近似误差。
研究表明,预测结果都符合了一个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大范围,高负荷的实验数据。
发达国家的排放量模型的RBF神经网络可以用来成功地预测和优化DFE排放量。
同时,该均衡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转速,负荷,试点数量和喷射时间,效果也符合模型的预测方法。
在天然气/柴油发动机排放预测模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分析中,主要分析了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和内置的DFE-NO的排放量。
预测结果比较符合传统的排放模式,这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对实验样本数据量高度依赖,因此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RBF神经网络引言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世界各地的能源危机,开发降低能源消耗的汽车成为主要的研究目标。
天然气(CNG)发动机采用压缩空气为燃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降低污染的突出优势。
该天然气/柴油均衡器专门为城市公交车也可明显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
因此,对均衡器燃烧过程的研究,特别是排放性能,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在一般情况下,燃烧过程和发动机的机制所涉及的物理和化学合成的过程。
由于其复杂性和即时性,没有鹿猛:大功率天然气发动机双燃烧室系统设计合适的解析函数来描述它的燃烧过程,特别是对均衡器。
在这个新的排放模型径向基函数中提出了天然气/柴油均衡器。
RBF神经网络理论RBF神经网络的结构特别是在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已成为近年来受欢迎因为它出色的识别和预测能力。
喷射定时对柴油机排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

喷射定时对柴油机排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潘锁柱;张洵;韩伟强;田维【摘要】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njection timing, like pre-injection timing and main injection timing, on emissions and combustion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in low speed and low load conditions of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x and Soot emissions gradually increased, HC and CO emissions decreased and the thermal efficiency gradually increased as the pre-injection timing postponed to the TDC while the main injection timing ,the fuel ratio of the pre-injection and the main injection and the EGR rate wer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when the pre-injection timing, the fuel ratio of the pre-injection and the main in-jection and the EGR rate wer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NOx emissions would decrease, Soot emissions would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HC and CO emissions would increase and the effective thermal efficiency would decrease gradually as the main injection timing was postponed.%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分析预喷定时和主喷定时对排放及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在主喷定时、预喷与主喷油量比例一定以及EGR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预喷定时往压缩上止点推迟,NOx 和Soot 逐渐上升,HC和CO排放逐渐下降,有效热效率逐渐上升;在预喷定时、预喷与主喷油量比例一定以及EGR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主喷定时推迟,NOx 逐渐下降,Soot 排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HC和CO排放逐渐上升,有效热效率逐渐下降.【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预喷定时;主喷定时;放热率;排放;有效热效率【作者】潘锁柱;张洵;韩伟强;田维【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1.5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石油能源的逐渐短缺,实现柴油机高效、低污染燃烧已成为内燃机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RCCI燃烧性能研究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RCCI燃烧性能研究董诚;申立中;封其超【摘要】将YN38CRD2柴油机改装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相对原机改动不大.与原机相比,改装后的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基本保持不变,燃油经济性得到改善.双燃料发动机可以实现反应可控压缩着火(RCCI),排气温度也相对较低,纯柴油模式和双燃料模式转换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使得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期刊名称】《车用发动机》【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6页(P72-76,84)【关键词】双燃料发动机;反应可控压缩着火;动力性;经济性【作者】董诚;申立中;封其超【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33.6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其中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并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柴油机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机械,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它具有热效率高、功率范围广、功率密度大、操作简单以及经济性较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用作汽车和工程机械的动力;但柴油机的炭烟排放却非常严重,极大地危害了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
相比于柴油,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可获得性、低污染性,因此可以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发动机替代燃料。
以柴油作为引燃燃料的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因其具有使用燃料灵活、炭烟排放少、发动机改动小、改动成本低等特点而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1]。
燃料特性对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改善燃料的理化特性,可以使发动机燃烧组织得更加合理,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排放。
对于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气、柴油各自的优点,探索混合燃料在同时降低NOx与PM排放、改善燃烧热效率、实现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方面的潜力[2]。
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复习思考题

一、根本概念1.有效转矩----柴油机飞轮对外输出的可供使用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P24〕2.有效功率----柴油机在单位时间内对外做功的量称为有效功率(P24)3.15min功率----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允许连续运转15min的最大有效功率(P24) 4.1h功率----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允许连续运转1h的最大有效功率(P24) 5.12h功率----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允许连续运转12h的最大有效功率(P24) 6.持续功率----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允许长期连续运转的最大有效功率(P24) 7.每小时燃油消耗量----柴油机工作1h消耗的燃油量8.燃油消耗率----柴油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量(P24)9.直接喷射---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柱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的一种混合气形成方式。
10.间接喷射----燃油先喷入预燃室燃烧,在再喷入主燃室中燃烧,使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都能形成良好的混合气。
11.预喷射----预喷射是以较大的喷油提前角将少量燃油喷入气缸。
它将为主喷射燃烧时提供预处理,改善燃烧、降低噪声。
(P17)12.后喷射----后喷射被用于降低柴油机排放,在主喷射之后,可以根据需求向燃烧室供应准确计量的少量燃油。
13.怠速----维持发动机稳定运转的最低转速。
此时发动机不对外输出功率。
14.最高空转转速----满负荷条件下,卸去全部载荷,发动机所能到达的最高转速15.着火延迟期----从燃料开场喷入气缸起到形成火焰中心为止的这一阶段称为着火延迟期。
(P14)16.速燃期----从燃料点火开场到迅速燃烧出现最高压力为止的这一阶段称为速燃期。
(P14)17.缓燃期----从最高压力点开场到出现最高温度的这一阶段称为缓燃期(P15) 18.补燃期----从最高温度点开场到燃料根本完全燃烧这一阶段称为补燃期(P15) 19.压力升高率---单位曲轴转角的压力升高量称为压力升高率。
汽车电控题库及答案

汽车电控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底盘上发展,主要包括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技术车轮防滑电子控制技术悬架系统电子控制技术。
2、传动系统的电子控制主要包括对离合器、变速器各种差速器的主动控制,其中对离合器和变速器的控制主是减轻驾驶负担,提高行车安全性,提高行车安全性;而对差速器的控制则主要是为了协调车轮运动关系,防止车轮滑动。
3、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技术主要体现在动力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中,以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轻和灵的矛盾,在各种使用工况下,期望获得更加理想的控制效果。
4、对于21世纪初期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将围绕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主题展开,其中动力优化控制系统、安全驾驶检测与警告系统、自动防追尾碰撞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及汽车线传控制技术,将是未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优先发展方向。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至1974年。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第二阶段为1974-1982年。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第三阶段为1974-1982年。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
第四阶段为1995年至今。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CAN总线技术和告诉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
柴油机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燃油计量比例阀在打开点火开关时如果发出嗡嗡的响声,则说明其工作( A )。
A.正常 B.不工作 C.故障2、在博世CRS电控柴油共轨系统中,可达到的最高压力是( C )bar。
A.10 B.180 C.18003、压电技术能减少75%的喷油针阀运动惯量,具有以下优点:切换时间(B ),每个工作循环可以实现多次喷射。
A.和电磁阀一样 B.相当短 C.相当缓慢4、柴油发动机特有的( A )也会影响起动效果。
A.预热系统 B.高压燃油共轨技术 C.噪声处理技术5、起动时的喷油量要能够保证发动机快速起动,ECU会根据水温传感器传输的水温信号( A )起动时的喷油量,确保起动一次成功。
A.加大 B.减小 C.不改变6、水温传感器的作用是测量冷却液温度,用于冷启动、目标怠速计算,还用于修正( B )。
A.燃油压力 B.喷油提前角 C.点火提前角7、空气流量计如果出现故障,系统有可能会采取( C )措施。
A.停机 B.飞车 C.供油量限制8、为保证发动机各缸工作状态的稳定性,ECU通过( B )能够测得曲轴在各缸的瞬间曲轴转速。
A.水温传感器 B.曲轴位置传感器 C.凸轮轴位置传感器9、如某缸因密封不良导致该缸压力过低,体现在曲轴转速上便是排气行程转速快,做功行程转速慢,由此ECU适当( C)该缸的喷油量,使四个缸的转速趋于一致,这便是平稳运转控制。
A.减小 B.停止 C.加大10、柴油车的排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碳烟微粒。
其中( B )是柴油发动机排放中最主要的污染物。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氮氧化物和微粒 C.一氧化碳11、现在的柴油电控发动机除了采用发动机本身的技术措施来减少微粒外,还使用了( B )来进一步降低微粒排放。
A.三元催化器 B.柴油微粒过滤器 C.加大消音器12、EGR系统将部分废气送回到( B )中。
A.排气歧管 B.燃烧室 C.空气滤清器13、通过( A )处理循环废气可以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外文译文题目:喷油定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影响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英文原文:译文:Effect of advanced injection timing 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running on natural gasO.M.I.NwaforRenewable Energy,2007,32:2361-2368喷油定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影响O.M.I.Nwafor替代能源,2007,32:2361-2368摘要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受人关注,现已证明它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
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绿色的替代燃料,天然气因其辛烷值高、环保性好被认为最有潜力作为柴油机上的替代燃料。
然而进一步研究表明,天然气燃烧速率低,着火延迟长,从而产生高的升功率使柴油机易产生爆燃。
这项实验研究了基于柴油机的双燃料发动机喷油定时对排放性的影响:柴油机标准喷油定时为30° BTDC。
当喷油定时调整为35.5° BTDC时,发动机运转不稳,而当喷油定时变为33.5° BTDC时发动机运行顺畅,特别是在低负荷工况下。
故把33.5° BTDC定为优化喷油定时。
试验表明,虽然燃料消耗略有增加,但着火延迟缩短,CO、CO2排放量降低。
关键词: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排放;着火延迟1引言1997年东京各国首脑会谈关注的焦点是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它能导致洪灾、山体滑坡等,2005年在美国发生的Katrina、Rita和Wilma飓所致。
风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都是由于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温室气体CO2许多科学家在寻找替代传统矿物燃料的绿色燃料(Nwafor[1]、Lowe and Branhan[2] 、Horie and Mishizawa[3] ),他们不约而同对天然气作为未来柴油机上的替代燃料极为看好。
然而天然气要真正替代柴油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比方说,天然气自然温度高,这就要求配有着火系统。
再者,天然气因燃烧速率低,着火延迟长,从而缸内压力波动大。
不过从最近关于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排放研究可知(Nwafor[4] 、Stone and Lallommatos[5]、Karim and Ali[6]),天然气辛烷值高(RON 131),故抗爆性好,可以通过提高压缩比来改进发动机的性能。
这个试验研究了基于柴油机的双燃料发动机喷油定时对排放的影响(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
在压缩行程终了吸入空气-天然气混合气,并喷入一定量的柴油引燃混合气。
所需引燃柴油量受爆燃限制(Rani and Rice[7] 、Nwafor [8]),随柴油量增加,天然气减少,爆燃趋势减弱。
优化喷油定时是为了补偿着火延迟和燃烧速率低的影响。
排放研究表明,与标准喷油定时相比,发动机在优化喷油定时下,HC、CO2量下降,着火延迟缩短,但燃料消耗量大。
发动机在全柴油运行下,HC排放最低,CO排放最高。
总的来说,在低负荷、低转速下,优化喷油定时对发动机排放改进很有用,但在高负荷下,发动机温度起着决定作用。
这个试验所用的发动机为一个Petter型AC1单缸柴油机,它是一种空冷高速直喷式发动机。
功率计包括一个分流式Mawdsley型直流发电机和一个能量储100 牛顿弹簧测量范围的装置测得。
存器,力矩则是由相当于5.0燃烧室压力由Kistle型7063A压力计测量(这个压力计是水冷电控压电式的,灵敏度为79pc/bar),再通过数字示波器显示,并把结果储存到软盘里以便随后分析缸内压力最大升高率。
排气歧管压力由普通U型压力计测量,空气流量由Viscous流量计测。
和测量缸内壁温度一样,进、排气道安装有热敏电阻可以监控气体温度变化。
柴油由喷油泵输到喷油器,它的流量由一个50c m3的分级式滴管和秒表共同完成。
天然气流量由一个能测量多样空间的转子流量计测得,相对温度和环境温度由Vaisala型温度计测,空气-天然气混合气由安装在进气歧管的气体控制阀控制。
2.1 天然气组成成份氮2.18%甲烷92.69%乙烷3.43%二氧化碳0.52%丙烷0.71% 异丁烷0.12%正丁烷0.15%正戊烷0.09%正己烷0.11%毛热值=38.59 MJ/m3净热值=34.83MJ/m3Wobbe数=49.80MJ/m3空燃比=16.65:1柴油净热值=42.70MJ/kg柴油相对密度=0.8442.2 发动机数据缸径=76.20 mm行程=66.67 mm排量=304 cc压缩比=17喷油压力=183 bar标准喷油定时=30°BTDC优化喷油定时=33.5°BTDC3.1 一氧化碳(CO)排放CO排放量与空燃比有关,它是表明发动机燃烧效率的一个参数。
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发动机转速在3000rpm和2400rpm时,双燃料发动机CO排放情况。
由图可知,发动机不同转速下,CO的排放特性是不同。
总的来说,在发动机运转在双燃料时,与标准喷油定时相比,优化喷油定时下CO排放量明显低。
两者CO排放变化趋势相似,但CO排放量集中区段不同。
全柴油运转时,CO 排放量最少,但它随负荷增加而加大。
CO排放量最大点是在全柴油运转高负荷下产生的。
图1 CO排放(n=3000rpm)图2 CO排放(n=2400rpm)3.2 二氧化碳(CO2)排放图3和图4显示了CO2的排放特性。
由图可知,喷油定时对CO2排放影响很大。
在优化喷油定时下,不管发动机处于哪个转速下,CO2的排放都很低。
CO2排放量最高是在全柴油运转下,而在标准喷油定时下,CO2排放量处于中间。
试验表明,随空燃比的减小,CO2的排放量呈增多趋势。
我们知道在理想燃烧下,燃料燃烧产物为CO2和H2O,故CO2可以作为衡量燃烧效率的一个参数。
使发动机排放尽量多的CO2和少的HC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图3 CO2 排放(n=3000rpm)图4CO2 排放(n=2400rpm)3.3 碳氢化合物(HC)排放图5显示了发动机转速为3000rpm时,分别在双燃料和全柴油运行下HC 的排放。
全柴油运行下,HC排放量最少。
与标准喷油定时相比,在优化喷油定时在低负荷下排放低但在高负荷下排放高。
图6显示发动机转速为2400rpm时HC的排放性与图5相似。
实验表明,在燃烧开始时,有大量天然气未及时参与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天然气燃烧速率慢的原故。
双燃料运行下,HC排放量大主要原因有:稀薄燃烧、缸内壁熄火作用、天然气-空气混合气不均匀等。
由图还可知,不同工况,不管是在标准喷油定时还在优化喷油定时HC排放量都比较高。
当在进气行程,由于气门重叠角大导致大量已吸入的新鲜气又被排出很可能是重要原因。
图5 HC排放(n=3000rpm)图6 HC排放(n=2400rpm)3.4 着火延迟着火延迟指柴油机燃料被引燃到燃料正式燃烧之间的时间段。
图7和图8显示了发动机在双燃料和全柴油运行下,着火延迟的情况。
从两图中可知,虽发动机转速不同,但全柴油运行下着火延迟都比较短。
与优化喷油定时相比,标准喷油定时在高负荷下着火延迟长。
在发动机转速为2400rpm时,双燃料与全柴油运行着火延迟有明显不同,标准喷油定时下着火延迟最长。
实验知,双燃料下,随转速下降,着火延迟变长,这与全柴油运行下刚好相反。
因为在低转速时,大量气体参与预燃从而增加了发动机爆燃趋势。
在双燃料运行下总的比全柴油运行下着火延迟要长,因天然气自燃温度(704o C)比柴油(245 o C)高很多,在压缩行程终了缸内温度达不到气体自燃温度。
柴油的雾化程度和喷油锥角取决于缸内气体密度,雾化不良导致着火延迟长可能是由于油滴原因。
图7 点火延迟(n=3000rpm)图8点火延迟(n=2400rpm)4结论试验表明,替代燃料都有着火延迟特性,有人认为是受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和影响。
同时每一种替代燃料都有各自的最佳喷油定时,试验发现,在最佳喷油定的排放量明显下降,CO排放集时下,发动机的燃料消耗量都略微增加,但CO2中的也下降。
在双燃料运行下,HC排放比较高,但在优化喷油定时下,它的排放有明显改进。
在双燃料时,与标准喷油定时相比,优化喷油定时在低负荷运行下优为顺畅,但当喷油定时调整为35.5°BTDC时,发动机运转就不稳了。
在高负荷下,燃烧温度起决定作用,进而增加了柴油的蒸发可缩短着火延迟。
故调整喷油定时不适合高负荷工况。
双燃料发动机据说受着火延迟影响。
参考文献1 O.M.I. Nwafor and G. Ric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natural gas in high speed, in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WREC, UK (1994) p. 841.2 W. Lowe and R.T. Brandha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dium speed gas burning engines, IMechE186 (1971), p. 75.3K. Horie and K. Mishizawa, Development of a high fuel economy and performance four-valve lean burn engine, IMechEC448/014 (1992), p. 137.4O.M.I. Nwafor, Effect of advanced injection tim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tural gas in diesel engine, Int J Indian AcadSci, Sadhana25 (2000), p. 11.5 C.R. Stone and N. Ladommatos,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fast-burn spark ignition combustion system for gaseous fuels at high compression ratios, J Inst Energy64 (1991), p. 202.6G.A. Karim and A.I. Ali, Combustion, knock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ural gas fuelled s.i. engin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ow intak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MechE189 (25/75) (1975), p. 135.7Bari S, Rice G. Knocking in gas-fumigated dual-fuel engine. 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ll engines, their fuels and the environment. 21–24 September 1993.8 O.M.I. Nwafor, Effect of oxygen supply on dual-fuel engine performance using natural gas as primary fuel, J AMSE, Modelling, Simulation Control, Fr71 (3) (2002), p.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