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11

合集下载

北京市大峪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大峪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大峪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

西州平,归乡里。

”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

《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

《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

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

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

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

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

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

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

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

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江西省赣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卷

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顶: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 ( 3 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在文学中有生动的表现。

谢灵运即是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山居赋》以始宁墅为蓝本,从上古穴居一路说到当时的文人山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不仅细致地描绘了始宁墅的内外设置,写到了山中的亭台楼榭,山川形胜,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重点表现了山居“有异乎市廛”的生活情趣,而且抒发了自己的思古幽情和“心放俗外”的隐逸情怀。

南朝时期另一位深入描绘“山居”生活的著名文人,是齐梁时代的刘峻。

与谢灵运对“始宁墅”穷形尽相的描摹相比,刘峻则重在表现“山居”生活的人文特性。

他的《东阳金华山栖志》以自己隐居金华山十余年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以所居山舍为中心,采取移步换景式的全景描述,把从山麓抵达自己山居之所的过程完全呈现出来,辅之以介绍金华山的诸多文化景观,可谓是一幅精彩细致的金华山名胜导游图。

这种融自然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山居”生活,在南朝文士中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且深刻影响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理念,即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化、艺术化。

梁代吴均《山中杂诗(其三)》: “具区穷地险,嵇山万里余。

奈何梁隐士,一去无还书。

”何逊《答高博士诗》: “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婕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吴均诗中的“山居”生活透露出那些厌倦尘俗之士归隐山林的恬静之趣,何逊之诗则表现了“山居”生活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对文人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余音绕梁,令人沉醉、沉浸其中。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3)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前人将之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1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走在曲折的山道上,欣赏美景,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下来(3)《师说》中,韩愈评价那种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西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天气变化对人的影响。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 . 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 .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 . 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情景默写2.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2)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歌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审美救赎何以可能潘知常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

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

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

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

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

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

显然,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

②人类失落的生命,过去只能在宗教中才能够被赎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宗教救赎,然而,在宗教退出历史舞台的主导地位之后,人类失落的生命就只有在审美与艺术中才能够赎回了,当然,这就是审美救赎的登场。

可是,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

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他们都只关注到了审美与艺术的一般本性,并且只是从审美与艺术的一般特性入手,去对此加以说明,但是却都忽视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也忽视了从特殊本性去对此加以说明,因此,也就未能促成这一困惑的最终解决。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窸窣.(shū)铆.钉(mǎo)慰藉.(jiè)寥廓.(guō)B.笃.(dǔ)实兜蝥.(máo)木讷.(nà)造诣.(yì)C.扭怩.(ní)红绡.(shāo)百舸.(gě)锉.(cuò)刀D.稻穗.(suì)早籼.(xiān)摈.弃(bìn)虔.(qián)诚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B.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瞋的尖叫。

C.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

《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D.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妈妈看到被老鼠啃坏的衣服,义无反顾....地去买了一瓶老鼠药。

B.正视发达国家的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是为了发展自己。

C.来此旅游的人们,面对着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惊叹呢!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汕优63”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萦回yínɡ秭归zǐ抛锚máo 夙愿sùB.婆娑suō荟萃cuì傫然lěi 窥视kuīC.不可估量liànɡ骈文pián 肇始zhào 户牖yǒuD.威慑shè无稽jī脑髓suǐ卮酒zh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②阿盟首脑会议的推迟或许能使人,认识到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分歧和弥合这些分歧的迫切性。

③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来,人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报以热烈的掌声。

A.许诺惊醒首先/继而B.承诺警醒先是/继而C.许诺警醒首先/继而D.承诺惊醒先是/继而8.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09年11月10日上午8:00~10:30 试卷满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塑造 (suò) 号召(zhào) 惩罚(chěng) 图穷匕见(bǐ)B.露骨(lù)创伤 (chuāng) 愧疚(jiǔ)叱咤风云(chà)C.淬火(cuì)作揖(yī) 愤懑(mèn) 百舸争流(gě)D.骨髓(suǐ)沼泽(zhāo) 哺育(pǔ) 载人飞船(z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横亘云霄不能自己殒身不恤B.噩梦和蔼瑕不掩瑜阴谋鬼计C.保姆蹒跚慷慨激昂直抒胸臆D.杀戮契约桀骜锋利暗然失色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团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其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B.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C.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就要研究和吸收国外有用的东西,绝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改革,并将其作为关系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先予以政策考虑。

B.一年来,全市政协组织在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C. 参加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的地面受阅部队和保障部队是由近1万多名官兵组成的,他们10月5日就开始以铁路输送等方式分批撤离阅兵村。

D.今年9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纽约美国银行家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的演讲。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记念,现在写做“纪念”。

B.艾青置身于敌人的监狱之中,看见了雪就联想起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他冷寂的故园,也想起昔日在她怀中膝下的温暖……C.2006年7月1日,中国开通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通车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首次用火车将“世界屋脊”同中国内地连接起来。

D.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匣子的秘密俗称黑匣子的飞行记录器,通常都被安装在飞机机身的后段靠近水平尾翼的附近,因为根据实际例子显示,当飞机失事时,黑匣子安装在这一位置可以获得较大的残存率。

从外观上来看,飞行记录器是一个长方形的防震、防火、防水的金属箱。

为了使它容易被发现,外表有非常鲜明的橘红色涂装,并且贴有反光条。

此外,飞行记录器上还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水下定位信标发射器,当飞行记录器被水淹没时,水将会成为导电介质而启动水下定位信标的石英震荡电路,发射出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可持续30天以上,在水深400米的范围内均可侦察得到。

语音通话记录器记录飞机电源中断前最后30分钟内飞行组员的无线电通讯和谈话内容。

数位飞行资料记录系统主要用来记录对飞机操作状况改善有关键性作用的资料,这些资料取自飞机的其它系统和专用感测元件,资料先经数位化处理,然后被记录在磁带上。

磁带上有六个资料轨道,可提供25小时以上的记录时间。

收录的资料有:高度,空速,俯仰姿态,磁方位航行,攻角,垂直加速,纵向加速,马赫数,燃油流量,润滑油流量,航次,日期,起飞重量,重心位置等等。

判读上述材料,就不难分析出飞机失事的原因。

6.根据文意,对“飞行记录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它主要由语音通话记录器和数位飞行资料记录系统组成。

B.它俗成黑匣子,是一个防震、防火、防水的长方形的黑色金属箱。

C.它记录的资料内容广泛而精密,对确定飞机失事的真相非常重要。

D.如果飞机失事,落入水深不超过400米的海域,可以凭借它的水下定位信标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找到它。

7.根据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要确定失事飞机的航次、日期等,可查听语音通话记录器的磁带记录的语言信息。

B.飞机失事前25小时的机长和飞机机械师的谈话内容,可在黑匣子保存的磁带中查听到。

C.当黑匣子掉入大海之中,海水有助于启动水下定位信标的石英震荡电路。

D.飞行记录器的磁带上有6个资料轨道,从中可查到飞机的马赫数。

8.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飞机失事时的燃油流量、攻角可以从黑匣子的磁带上找到数据。

B.飞机上的专用感测元件,将其感测到的资料信号进行数位化处理,再供给数位飞行资料系统作记录,保存在黑匣子中。

C.黑匣子的外表有反光条,可以反射夏日的阳光,以免过高的温度影响录音磁头的效果。

D.数位飞行资料记录器的磁带格式和语音记录器的磁带格式并不相同。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飞机失事后,如果迅速找到了黑匣子,很快便可查到飞机失事的原因。

B.安装在机身后段靠近水平尾翼附近的黑匣子,即使飞机在空中爆炸解体,也可能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

C.如果飞机失事非常突然,飞行组员来不及反应而没有任何信息传递,那么黑匣子即使找到,其意义也不大。

D.万一飞机坠人大海,超过三十天还没找到黑匣子,那么飞机失事的谜团也就永远不能解开。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①之,欲隐无见。

齐使者如梁②,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③。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④,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⑤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树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减)注:①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

②梁:魏国的都城③驱逐重射:赛马赌博。

重射,赌注很大。

④第:只,只管⑤趣:同“趋”,趋向,奔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嫉妒B.田忌从之从:跟随C.士卒亡者过半矣亡:死去D.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逐:赶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暮见火举而俱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B.田忌欲引兵之赵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庞涓恐其贤于己燕王拜送书于庭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焉用亡郑以陪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膑为了迷惑魏军,故意用“减灶法”以骄其心,使庞涓兼程轻进以逐齐,终于中伏身死。

B.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算出兵救赵,而是引兵攻魏,打下魏都大梁,迫使魏军放弃赵而赶回救魏。

C.庞涓之所以蓄意害孙膑,是因为“恐其贤于己”;在马陵之战中,又表现出骄横之态。

庞涓既阴险又骄躁,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形象。

D.选文以断足始,以报断足之仇终。

既表现了孙膑的用兵才能,又让其报仇雪恨,大快人心。

四、(24分)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3分)(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分)(3)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4分)14、阅读下面一副对联,按提纲要求鉴赏对联。

松下弈棋,松子随同棋子落;溪边垂钓,柳丝依伴钓丝垂。

提纲:这副对联描绘了一幅什么图?(2分)画面上的景物与人物各有什么特点?(3分)又是怎样融为一体的?(3分)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15、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书生意气,。

(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工欲善其事,。

(5)《》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6)《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史书。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雁阵高飞蓦然听到雁阵的鸣叫声,循声望去,一队大雁高飞,不久便消失在茫茫的天际了。

这是我回到老家的第一个傍晚,西天的彤云渐渐黯淡,黄昏渐浓,不意竟于此时看见雁阵。

雁过后的大地一片沉寂,也一下子变得无限空阔,我好像已经数十年没再听到过大雁的叫声了。

印象中,大雁只是我童年的鸟儿。

我的家在黄河故道上。

故道,实际上荒滩居多,数百年前,黄河改道而去,留下了宽达七八里厚达四五米的黄沙,其后渐有人家定居,种果树和庄稼,但中间始终有一道残水,如摇晃的大镜,我们习惯性的叫它河底,那里遍生芦苇、蒲草、荆棘,是鸟、鱼和儿童的乐园,也是迁徙中的大雁最理想的客栈。

我的家离河底有二里路,我们放羊的时候时常走到那里,把羊放在水边啃草,然后去游泳或摸鱼虾。

水宽的地方,芦苇丛深达里许,没有好的水性和胆量不敢深入。

到了秋末,水寒,人不能再游入。

芦花白了头,风一吹,就像无边无际动荡的白雪,时而大雁栖息其中。

但栖息中的大雁很难被看到,偶尔能听到它们咕咕的叫声,那里变得幽深而神秘。

大雁之美,在于它的飞行,也即雁阵之美。

雁阵高飞,一般是在早晨或者傍晚,也有在夜间飞行的,难以被看到。

傍晚的雁阵,总是给人以苍茫之感,特别是在行风沙的时候,一串雁唳,让人的心底无限肃穆,而在早晨,在灰蓝色的背景下,映衬着晨光,它们像一粒粒发光的珍珠,使人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